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何添荣 林毅 《中外医学研究》 2015年第25期28-29,共2页
目的:分析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8例行牙种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患者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 目的:分析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8例行牙种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患者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对照组49例患者采用钛膜,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种植修复后植骨厚度、骨厚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修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5个月后的骨厚度和植骨厚度均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修复成功率较高,有效促进骨和植骨的发育成长,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修复膜 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上颌窦内外侧宽度对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的成骨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何添荣 陈玉英 +1 位作者 许香娜 林毅 《口腔生物医学》 2021年第4期257-261,共5页
目的:评估上颌窦内外侧宽度对不植骨的上颌窦内提升成骨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地分析48例不植骨的骨凿法上颌窦内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患者,植入种植体52枚,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三个时间点拍摄的锥束状CT进行评估及数据分... 目的:评估上颌窦内外侧宽度对不植骨的上颌窦内提升成骨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地分析48例不植骨的骨凿法上颌窦内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患者,植入种植体52枚,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三个时间点拍摄的锥束状CT进行评估及数据分析,分析新骨生成与上颌窦内外侧径的关系。结果:患者的平均上颌窦宽度为(16.07±4.17)mm,平均剩余骨高度为(6.42±1.17)mm,术中平均提升高度为(4.34±0.93)mm,术后6个月平均新骨生成量为(1.06±0.57)mm,新骨生成与上颌窦宽度呈负相关(P<0.01)。结论:在上颌窦内提升不植骨的术式中,上颌窦内外侧径会影响最终窦内成骨的高度,较小的上颌窦宽度有利新骨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宽度 上颌窦内提升 不植骨 窦内成骨
下载PDF
GBR修复种植体周围骨开窗/骨开裂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添荣 赖红昌 张志勇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2年第1期48-50,共3页
近年来引导骨组织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口腔种植领域,尤其是在种植体的植入同期导致骨开窗/骨开裂,种植体的螺纹部分暴露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选择使用GBR进行纠正,其临床效果的评价作为GBR技术的一个重... 近年来引导骨组织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口腔种植领域,尤其是在种植体的植入同期导致骨开窗/骨开裂,种植体的螺纹部分暴露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选择使用GBR进行纠正,其临床效果的评价作为GBR技术的一个重要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就GBR运用于骨开窗/骨开裂的临床效果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引导再生 骨开窗/骨开裂 种植体
下载PDF
经牙槽嵴顶开窗的上颌窦外提升术在上颌后牙严重骨量不足区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何添荣 林毅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20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牙槽嵴顶入路的开窗外提升术在上颌后牙区严重骨量不足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组,按组别进行传统的外侧壁入路(对照组)及牙槽嵴顶入路的开窗外提升术(观察组)。并引入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重... 目的探讨牙槽嵴顶入路的开窗外提升术在上颌后牙区严重骨量不足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组,按组别进行传统的外侧壁入路(对照组)及牙槽嵴顶入路的开窗外提升术(观察组)。并引入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重度牙周炎病史,手术时间,止血时间,窦底黏膜穿孔情况,平均牙槽骨抬升高度,鼻窦炎发生率及种植体存留率等观察指标,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研究数据采用x2及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种植体总留存率为91.67%,其中对照组种植体存留率为93.33%,稍高于观察组的90%。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4.78及53.82分钟,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005)。两组的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4.78及12.89分钟,结果也有统计学差异(P<0.0001)。而两组的牙槽骨平均抬升高度分别为7.8及8.1mm,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68)。在高血压、糖尿病及重度牙周病分组中,对照组手术及止血时间较观察组增加更明显,结果都有统计学差异,所有P值均小于0.0001。而牙槽骨平均抬升高度依然无统计学差异,所有P值均大于0.05。结论经牙槽嵴顶开窗的上颌窦外提升术与传统外提升术相比,在出血量以及总手术时间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在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重度牙周炎的病例中,该优势更为明显。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剩余牙槽骨高度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选择种植修复可能会增加种植体脱落风险,建议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后牙区种植 牙槽骨剩余高度 上颌窦提升 糖尿病
下载PDF
不同种植时机在前牙外伤治疗中的效果
5
作者 何添荣 陈希楠 林毅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21年第4期231-237,共7页
目的比较种植体不同的植入时机在前牙外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0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福建省立医院接受种植治疗的前牙外伤患者,共计97颗种植体纳入本研究,根据种植体不同的植入时机分为I型种植组(11颗)、Ⅱ型种植组(46颗)... 目的比较种植体不同的植入时机在前牙外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0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福建省立医院接受种植治疗的前牙外伤患者,共计97颗种植体纳入本研究,根据种植体不同的植入时机分为I型种植组(11颗)、Ⅱ型种植组(46颗)、Ⅲ型种植组(26颗)和Ⅳ型种植组(14颗)4组,比较各组植骨率,并发症发生率,功能负载后一年的留存率及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和种植体周围组织探诊深度。结果各组并发症发生率(χ^(2)=4.916,P=0.178)及种植体留存率(χ^(2)=3.786,P=0.28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植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86,P=0.034),Ⅱ型种植组的植骨率高于Ⅲ型种植组(P=0.015)。功能负载1年后各组在种植体周围探诊深度上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5.586,P=0.134),I型种植骨吸收量最高[(0.70±0.10)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62,P<0.05)。结论 I~Ⅳ型种植在前牙外伤中均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I型种植可能面临较多的骨吸收风险,应严格把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外伤 种植治疗 植入时机
下载PDF
上颌窦内提升术中不植骨同期植入straumann种植体的临床效果研究
6
作者 何添荣 《基层医学论坛》 2021年第31期4497-4499,共3页
目的探究上颌窦内提升术中应用不植骨同期植入straumann种植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60例上颌窦内提升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术中不植骨同期植入straumann种植体)与对照组(... 目的探究上颌窦内提升术中应用不植骨同期植入straumann种植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60例上颌窦内提升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术中不植骨同期植入straumann种植体)与对照组(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2组,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种植体周围组织情况、骨密度情况以及种植牙稳定性。结果 2组患者种植体周围新骨获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12周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手术费用及手术时间,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中应用不植骨同期植入straumann种植体治疗,与植骨疗效相当,且费用更低、用时短,并发症少,可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内提升术 不植骨 straumann种植体 骨密度 并发症
下载PDF
上颌窦外提升不植骨术的临床以及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希楠 林毅 何添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评价上颌窦外提升不植骨术的临床效果以及从影像学上评估其成骨效果。方法:纳入需接受上颌窦外提升治疗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1)实验组10例接受上颌窦外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术;2)对照组10例接受上颌窦外提升植...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评价上颌窦外提升不植骨术的临床效果以及从影像学上评估其成骨效果。方法:纳入需接受上颌窦外提升治疗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1)实验组10例接受上颌窦外提升不植骨同期种植术;2)对照组10例接受上颌窦外提升植入羟基磷灰石同期种植术。术后定期随访进行种植体成功率,影像学,种植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评估。结果:随访期内两组均未出现种植体松动脱落。术后即刻实验组近中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为(4.50±0.21)mm,3个月上升至(6.88±0.85)mm(P<0.05),6个月为(7.42±0.66)mm,至12个月时稳定于(7.55±0.55)mm:对照组近中术后即刻RBH为(11.29±0.64)mm,3个月下降至(10.11±0.62)mm,6个月为(9.51±0.39)mm(P<0.05),到12个月时稳定在(9.59±0.39)mm。两组远中RBH变化与近中相似,各时间点对照组RBH均高于实验组(P<0.05)。二期手术时,实验组ISQ由术后即刻(53.92±7.31)上升至(64.77±9.22),对照组由(56.23±8.05)上升至(67.29±8.34)(P<0.05)。结论:上颌窦外提升不植骨术短期内能获得较理想的临床效果以及一定的成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外提升 不植骨 同期种植
下载PDF
379例老年口腔种植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林毅 何添荣 陈希楠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30-332,31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口腔种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要点。方法分析379例老年种植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术前全身及局部情况进行评价分类。统计不同手术方式的例数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所有病例随访5年以上,计算不同时间点的种植体留存率。结... 目的探讨老年口腔种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要点。方法分析379例老年种植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术前全身及局部情况进行评价分类。统计不同手术方式的例数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所有病例随访5年以上,计算不同时间点的种植体留存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种植体植入手术,未发现严重的全身并发症。局部并发症包括:上颌窦黏膜穿孔8例,术中术后出血12例,术后创口感染15例,经相应处理后均正常度过愈合期。随访3年,种植体的累积留存率为94.8%,5年为94.0%。结论通过对老年患者详尽的术前评估,积极治疗系统性疾病,选择合理及相对简单的种植方案,老年患者的种植手术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疾病 口腔 牙牙合 牙缺失 牙种植 义齿
下载PDF
种植义齿手术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芳 何添荣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173-174,共2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口腔健康也越来越关注。众所周知,牙齿缺失会损害咀嚼功能,影响面容和消化系统,甚者会影响心理健康。种植义齿手术是将义齿的功能、效率提高到最接近天然牙的水平,已成为当今最能满足人们需求的缺牙修复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口腔健康也越来越关注。众所周知,牙齿缺失会损害咀嚼功能,影响面容和消化系统,甚者会影响心理健康。种植义齿手术是将义齿的功能、效率提高到最接近天然牙的水平,已成为当今最能满足人们需求的缺牙修复方式[1]。研究显示,对牙种植术疼痛的畏惧已经成为阻碍患者选择种植修复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义齿 牙齿缺失 牙种植术 人文关怀 种植修复 口腔健康 修复方式 天然牙 缺牙 口腔种植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即刻负载种植体周围骨代谢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希楠 林毅 何添荣 《糖尿病新世界》 2019年第2期34-35,46,共3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即刻负载种植体周围骨代谢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该院2型糖尿病牙体种植术患者34例,依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A组(n=12):血糖控制良好组(Hb A1c<7.0%);B组(n=1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即刻负载种植体周围骨代谢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该院2型糖尿病牙体种植术患者34例,依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A组(n=12):血糖控制良好组(Hb A1c<7.0%);B组(n=12):血糖控制一般组(HbA1c 7.0%~8.0%);C组(n=10):血糖控制较差组(Hb A1c8.0%~9.0%)。另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人员15名作为D组(n=15)。统计分析4组人员的临床检查指标、边缘骨吸收情况、骨代谢因子水平,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HbA1c与OPG、OPN、OC的相关性。结果 A组、B组、C组患者的BOP阳性率16.67%(2/12)、25.00%(3/12)、40.00%(4/10)逐渐升高(P<0.05),均显著高于D组13.33%(2/15)(P<0.05);探针深度、边缘骨吸收均逐渐升高(P<0.05),均显著高于D组(P<0.05)。A组、B组、C组患者的OPG水平逐渐降低(P<0.05),均显著低于D组(P<0.05);OPN、OC水平均逐渐升高(P<0.05),均显著高于D组(P<0.05)。2型糖尿病患者Hb A1c与OPG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296,P<0.05),与OPN、OC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464,0.503,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即刻负载种植体周围骨代谢因子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即刻负载种植体周围骨代谢因子 相关性
下载PDF
2型糖尿病牙种植术后种植体周围龈下微生物群落的动态研究
11
作者 陈希楠 何添荣 +2 位作者 杨芳 陈詹宏 林毅 《当代医学》 2018年第29期6-9,共4页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牙种植术后患者种植体周围龈下微生物菌群的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来本院口腔科种植中心就诊的种植体(均为单颗种植体)患者,选取其中患有2型糖尿病者为观察组,非糖尿病者为对照组,各30例。应用DNA聚合...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牙种植术后患者种植体周围龈下微生物菌群的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来本院口腔科种植中心就诊的种植体(均为单颗种植体)患者,选取其中患有2型糖尿病者为观察组,非糖尿病者为对照组,各30例。应用DNA聚合酶链反应法(PCR)法检测种植体周围龈下1个月、3个月、6个月微生物,临床检查包括检测牙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PLI、SBI临床指标的数值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观察组的PLI、SBI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类型以球菌与杆菌为主;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种植体周围龈下细菌分布情况,发现两组检出的球菌、杆菌所占的比例均逐渐增加,而检出的梭状菌、螺旋体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两组细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弯曲菌、丝状菌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会对牙种植术后种植体周围龈下微生物造成影响,随时间变化球菌、杆菌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梭状菌、螺旋体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种植体周围炎 微生物
下载PDF
单独应用浓缩生长因子在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香娜 何添荣 +1 位作者 陈希楠 林毅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32期133-137,共5页
目的观察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植入浓缩生长因子(CG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口腔种植中心的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不足的37例患者(47个种植位点)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植入位... 目的观察在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植入浓缩生长因子(CG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福建省立医院口腔种植中心的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不足的37例患者(47个种植位点)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植入位点分为试验组(20例,23个种植位点)和对照组(17例,24个种植位点),在行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后植入47枚种植体,试验组在上颌窦内植入CGF,对照组植入Bio-oss骨粉。于术后即刻、术后6、12个月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影像学变化。结果仅有1例患者因咬硬物致种植体松动,存留率为97.9%(46/47)。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即刻、术后6、12个月的种植体周围骨高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试验组和对照组按提升高度分为三组:1组(<3 mm),2组(3~4 mm),3组(>4 mm)。术后6、12个月不同窦底提升高度组间的窦内骨增量比较,试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1组和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3组窦内骨增量高于1组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F单独应用于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中,在观察期内能获得与植入骨替代料材料相似的成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 浓缩生长因子 植骨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米诺环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种植体周围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希楠 何添荣 +2 位作者 杨芳 陈詹宏 林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1-744,共4页
目的探究米诺环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种植体周围感染中疗效及对炎症反应的控制作用。方法将医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72例糖尿病患者种植体周围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以及米诺环素治疗组(36例)。常规治... 目的探究米诺环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种植体周围感染中疗效及对炎症反应的控制作用。方法将医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72例糖尿病患者种植体周围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以及米诺环素治疗组(36例)。常规治疗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米诺环素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在经过4周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牙周指数以及龈沟液炎性指标。结果米诺环素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情况(100.00%)、治愈情况(91.67%)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龈沟出血指数、软组织指数、菌斑指数、白细胞介素(IL)-1β、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米诺环素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龈沟出血指数、软组织指数、菌斑指数、IL-1β、IL-6以及TNF-α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在临床种植体周围感染治疗中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也能较好地控制炎症反应,有效促进牙周组织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糖尿病 种植体周围感染 临床疗效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下微生物菌群与患者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希楠 何添荣 +1 位作者 杨芳 林毅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研究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牙周微生物群落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口腔科进行种植体种植的患者80例,选取其中没有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61例中的20例作为对照组,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19例为病例组。... 目的研究种植体周围炎患者牙周微生物群落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口腔科进行种植体种植的患者80例,选取其中没有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61例中的20例作为对照组,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患者19例为病例组。检测患者龈下微生物。结果样本共检出13种细菌,其中对照组检出9种,病例组检出12种,特有菌种4种,分别是卟啉单胞菌、月牙形单胞菌、假单胞菌、密螺旋体,两组共有菌为9种。病例组患者中改良菌斑指数(mPLI)0级患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级和3级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0级患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级和3级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溢脓临床症状的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探诊深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卟啉单胞菌和假单胞菌与mPLI分级成正相关,相关系数OR值为0.4298和0.3967。卟啉单胞菌和假单胞菌与mSBI分级成正相关,相关系数OR值为0.3642和0.3351。结论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下微生物以卟啉单胞菌、月牙形单胞菌、密螺旋体为特有菌种,其中卟啉单胞菌和假单胞菌与种植体周围炎牙菌斑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炎 龈下 牙菌斑 微生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