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卓越校背景下高职化工安全课程的思政建设
1
作者 何秀娟 吉晋兰 毛倩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0-52,59,共4页
在卓越校建设背景下,就德国“双元制”特色的高职化工安全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努力拓展新形势下高职化工安全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以期形成协同效应,培养兼具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优质技能人才。
关键词 卓越校 课程思政 化工安全 双元制
下载PDF
基于穿刺测试和TPA法的板栗果实质地分析
2
作者 何秀娟 仝铸 +4 位作者 肖翠 王泽琼 徐育海 孙中海 邱文明 《保鲜与加工》 CAS 2023年第9期59-68,共10页
为比较不同板栗品种之间果实质地差异,采用质构仪穿刺测试和质地多面分析(TPA)法测定了16个品种板栗果实的质地特性。结果表明:板栗果实表型和质地性状变异丰富,穿刺果面硬度、果肉平均硬度、TPA硬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均与果面韧性、... 为比较不同板栗品种之间果实质地差异,采用质构仪穿刺测试和质地多面分析(TPA)法测定了16个品种板栗果实的质地特性。结果表明:板栗果实表型和质地性状变异丰富,穿刺果面硬度、果肉平均硬度、TPA硬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均与果面韧性、果面脆性和紧实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果质量和果实横径与果实硬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将17个指标(果实表型和质构仪参数指标)组合形成果实硬度、咀嚼特性、果实大小和黏附性因子4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298%。聚类分析可将这些板栗品种根据质地和表型参数分为7类,不同类别之间差异较大,表明这些特征参数可作为板栗种质资源的评价指标,为板栗鲜食品质鉴定、加工利用和品种选优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 质地品质 穿刺测试 质地多面分析
下载PDF
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3
作者 何秀娟 宋其华 +3 位作者 田家辰 叶惠娟 王红 陈胜男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3期361-364,共4页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耐药性及多位点序列分型,为医院内感染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昌平区医院2017—2019年临床分离的47株CRAB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耐药性及多位点序列分型,为医院内感染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市昌平区医院2017—2019年临床分离的47株CRAB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MLST结果的分析使用eBURST软件。结果47株CRAB主要来源于痰标本(80.9%),主要分布在内科重症监护病房(66.0%)、呼吸科(10.6%)、重症监护病房(8.5%)等;除阿米卡星(81.4%)、复方磺胺甲噁唑(41.9%)、替加环素(40.0%)外,对其余检测药物的敏感率均低于5.0%。经扩增得到4种序列型(ST),以ST208(25株,53.2%)、ST195(19株,40.4%)为主,其次为ST369(2株,4.3%)和ST523(1株,2.1%);eBURST分析显示,4种ST都属于克隆复合体92(CC92)。结论大多数抗菌药物对CRAB的耐药率很高,CC92在医院流行播散,临床要重视CRAB感染的预防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耐药 耐药性 多位点序列分型
下载PDF
2012~2022年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4
作者 何秀娟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8期1305-1309,1385,共6页
目的 探讨北京市昌平区医院连续11年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诊疗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血培养检出的致病菌及其科室分布和耐药特点,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 目的 探讨北京市昌平区医院连续11年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诊疗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血培养检出的致病菌及其科室分布和耐药特点,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Vitek2 Compact,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年来共检测到2 056株病原菌,其中59.48%为革兰阳性菌,39.21%为革兰阴性菌,1.31%为真菌。革兰氏阳性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病原菌最多的5个科室分别是重症监护病区、呼吸病区、内科重症监护病区、泌外病区、心内科病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7.3%和22.4%;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8.4%、58.8%、15.0%、1.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检出率为57.4%。结论 血培养检出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其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加强血培养采集规范培训和定期进行病原菌监测有利于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病原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下载PDF
读《哦,香雪》感知“符号化”事物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5
作者 何秀娟 《中学语文》 2024年第5期90-92,共3页
文学创作中的客观事物“符号化”是备受创作者青睐的创作手法,高中课文《哦,香雪》是客观事物“符号化”运用的典型,客观事物被作者赋以不同“符号”意义,丰富了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基于客观事物“符号化”的视角,分析《哦,香雪》中“... 文学创作中的客观事物“符号化”是备受创作者青睐的创作手法,高中课文《哦,香雪》是客观事物“符号化”运用的典型,客观事物被作者赋以不同“符号”意义,丰富了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基于客观事物“符号化”的视角,分析《哦,香雪》中“符号化”事物对香雪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哦 香雪》 “符号化”事物 人物形象刻画
下载PDF
工业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共享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6
作者 陈磊 何秀娟 《内江科技》 2023年第11期11-12,62,共3页
在工业互联网背景下,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为驱动,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深度融合共享的校企合作机制,不仅是当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也是打造高精尖技能人才培养内涵的战略选择。构建深度融... 在工业互联网背景下,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为驱动,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深度融合共享的校企合作机制,不仅是当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也是打造高精尖技能人才培养内涵的战略选择。构建深度融合共享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是当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也是打造高精尖技能人才培养内涵的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深度融合 职业院校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机制 互联网背景下 引领作用 人才培养 资源共享
下载PDF
紫草素对糖尿病小鼠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马慧可 姚文涛 +5 位作者 刘欣 陈佳 王正春 林燕 李萍 何秀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77-382,共6页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佛波酯(PMA)诱导的糖尿病小鼠骨髓来源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影响,为其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构建糖尿病小鼠模型,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小鼠骨髓来源的中性粒细胞,并进行体外...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佛波酯(PMA)诱导的糖尿病小鼠骨髓来源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影响,为其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构建糖尿病小鼠模型,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小鼠骨髓来源的中性粒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PMA刺激其诱导NETs模型,采用CCK-8法筛选紫草素的安全剂量;采用Sytox Green核酸荧光染料法定量检测NETs水平;PicoGreen荧光染料法定量检测dsDNA/NETs含量;荧光探针定量检测中性粒细胞活性氧(ROS)水平;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NETs标志物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的表达水平。结果:紫草素在0.125~1μg/mL浓度范围内对中性粒细胞活性无影响。与模型组比较,紫草素1、0.5、0.25μg/mL浓度组中性粒细胞NETs产生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1),细胞外dsDNA水平显著降低(P<0.01),细胞内ROS水平显著降低(P<0.01),细胞Cit-H3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紫草素通过抑制糖尿病小鼠骨髓来源的中性粒细胞ROS水平和Cit-H3表达,从而抑制NETs生成而发挥抗炎作用,为紫草素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活性氧 糖尿病足溃疡
下载PDF
山桐子性别分子标记的通用性验证
8
作者 严莉 仝铸 +5 位作者 何秀娟 肖翠 王泽琼 袁龙义 孙中海 邱文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109-114,共6页
采用已知性别的120份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样品,检验了2个已报道UBC841和STZ分子标记在山桐子性别鉴定中的通用性。同时,分析了大量简单重复序列间区扩增多态性(ISSR)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标记在山桐子雌雄株中的多态... 采用已知性别的120份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样品,检验了2个已报道UBC841和STZ分子标记在山桐子性别鉴定中的通用性。同时,分析了大量简单重复序列间区扩增多态性(ISSR)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标记在山桐子雌雄株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UBC841标记在24份山桐子样品中可检测到多态性条带,但未检测到雌雄性别特异性条带;STZ标记可在部分样本中扩增出目的条带,但未表现出雌雄株性别特异性;说明这2组标记均未表现出良好的通用性,雌雄性别鉴别准确率较低。此外,筛选了26条ISSR引物和780对SRAP引物组,也未能获得雌雄性别特异标记,说明采用通用型分子标记ISSR和SRAP在山桐子中较难筛选到稳定、可靠的性别特异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 性别鉴定 简单重复序列间区扩增多态性(ISSR)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 通用性验证
下载PDF
慢性难愈合创面“缸口”的形成机制和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9
作者 马慧可 李萍 +3 位作者 陈佳 林燕 姚文涛 何秀娟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7期194-197,共4页
慢性皮肤溃疡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度导致创面“缸口”形成,严重阻碍创面愈合。TGF-β/Smad和RAS/MAPK信号通路可导致EMT过程和纤维化。中医药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缸口”具有优势和特色,研究发现其... 慢性皮肤溃疡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度导致创面“缸口”形成,严重阻碍创面愈合。TGF-β/Smad和RAS/MAPK信号通路可导致EMT过程和纤维化。中医药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缸口”具有优势和特色,研究发现其与阻断TGF-β/Smad和RAS-MAPK信号通路相关。本文就近年来创面“缸口”的形成机制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中医药 上皮间质转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麝香酮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及其表面ICAM-1、VCAM-1和CD44表达 被引量:23
10
作者 何秀娟 李萍 +3 位作者 邱全瑛 盛巡 王芳 娄金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8-150,155,共4页
目的:从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角度探讨麝香对创伤愈合的作用基础。方法:以TNF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模型,应用MTT法、虎红法、荧光免疫组化法研究麝香酮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与HUVEC黏附及HUVE... 目的:从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角度探讨麝香对创伤愈合的作用基础。方法:以TNF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模型,应用MTT法、虎红法、荧光免疫组化法研究麝香酮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与HUVEC黏附及HUVEC表面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TNF处理HUVEC12小时,能明显增强PMN与HUVEC黏附(P〈0.01),并能明显促进HUVEC表面ICAM-1、VCAM-1和CIM4表达(P〈0.05)。75~150ml麝香酮作用于TNF活化的HU-VEC,明显抑制PMN与HUVEC黏附(P〈0.01),仅150μg/ml时降低HUVEC表面ICAM-1表达(P〈0.05),37.5μg/ml和150μg/ml时减少其表面VCAM.1表达(P〈0.05),75-150μg/ml时抑制其表面CD44表达(P〈0.05或P〈0.01)。结论:麝香酮通过降低HUVEC表面ICAM-1、VCAM-1和CD44表达而抑制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可能是麝香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酮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中性粒细胞 黏附分子 创伤愈合
下载PDF
几种外用中药成份对离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何秀娟 李萍 +2 位作者 邱全瑛 盛巡 王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32-835,共4页
目的 :体外观察几种常用外用中药有关成分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初步探讨其对创伤愈合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中药人参皂苷Rg1、Rh1、黄芪多糖、鹿茸多肽、川芎嗪、麝香酮、桂皮醛和乳香水提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目的 :体外观察几种常用外用中药有关成分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初步探讨其对创伤愈合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中药人参皂苷Rg1、Rh1、黄芪多糖、鹿茸多肽、川芎嗪、麝香酮、桂皮醛和乳香水提物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增殖的影响。结果 :9 75mg/L - 2 5g/L的黄芪多糖对HUVEC未表现出增殖促进作用 ;1 94mg/L - 0 5g/L的人参皂苷Rh1促进HUVEC的增殖 (P <0 0 5或P <0 0 1) ,31mg/L的人参皂苷Rg1抑制细胞增殖 (P <0 0 5 ) ;1mg/L - 0 5g/L的鹿茸多肽明显促进HUVEC的增殖 ,以 10mg/L作用最明显 (P <0 0 1) ,桂皮醛 2g/L时促进HUVEC的增殖 (P <0 0 5 ) ;1g/L的麝香酮明显抑制HUVEC的增殖 (P <0 0 1) ;0 5kg/L -2 5kg/L(生药 )乳香水提物明显抑制HUVEC的增殖 (P <0 0 1) ,抑制增殖率为 35 5 6 % - 5 5 5 6 %。川芎嗪 0 12 5g/L- 0 5g/L明显抑制HUVEC的增殖 (P <0 0 1)。结论 :益气温阳药物人参 (Rh1)、鹿茸 (鹿茸多肽 )、肉桂 (桂皮醛 )促进HUVEC增殖 ;通络活血药物麝香 (麝香酮 )、乳香 (乳香水提物 )、川芎 (川芎嗪 )抑制HUVEC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 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中草药
下载PDF
油基泡沫钻井流体稳定机理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何秀娟 李应成 +2 位作者 高磊 沈之芹 沙鸥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95,共5页
采用表面张力、黏度、界面膜流变性能、分子模拟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在空气/白油表面的吸附行为和界面层的性质,通过对泡沫表观性能、液膜流变性质、微观分子模拟等研究结果的关联分析,讨论了油基泡沫的稳定机理。研究结果表... 采用表面张力、黏度、界面膜流变性能、分子模拟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在空气/白油表面的吸附行为和界面层的性质,通过对泡沫表观性能、液膜流变性质、微观分子模拟等研究结果的关联分析,讨论了油基泡沫的稳定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椰油二乙醇酰胺、司盘80、长链烷基苯磺酸(C20-24)以反胶束的形式吸附在界面下层,很难有效降低表面张力,只能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瞬态泡沫;氟表面活性剂和自制的SH-OF-1在泡沫形成时可以吸附到表面定向排列,降低表面张力,形成相对稳定的泡沫;氟表面活性剂泡沫液膜呈现出较高的弹性性质,表面黏性不够,使得其抗扰动能力稍差,而SH-OF-1由于同时具有黏弹性能,因而表现出更好的泡沫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泡沫 稳定机理 表面张力 界面流变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外用中药有效成分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何秀娟 李萍 邱全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70-1570,共1页
关键词 外用中药 有效成分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皮肤创伤 创伤愈合
下载PDF
内脏团插核术刺激对三角帆蚌血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何秀娟 施志仪 +1 位作者 陈晓武 程千千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0-417,共8页
为了探讨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血细胞的类型及内脏团插核手术刺激对血细胞形态结构和数量的影响,研究利用相差显微镜、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对三角帆蚌血细胞进行了形态学研究。流式细胞术光散射图谱显... 为了探讨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血细胞的类型及内脏团插核手术刺激对血细胞形态结构和数量的影响,研究利用相差显微镜、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对三角帆蚌血细胞进行了形态学研究。流式细胞术光散射图谱显示血细胞被分两类,一类为颗粒度高的大细胞,另外一类为颗粒度低的小细胞;相差显微镜观察显示,血细胞可分为胞体暗、折光性差和胞体明亮、折光性强的两类;Giemsa和H.E染色显示细胞分为胞质染色不均一、胞内颗粒明显和胞质染色均一、胞内颗粒不明显的两类;透射电镜超薄切片观察显示,颗粒明显的细胞胞质内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较丰富,颗粒不明显的细胞胞质内细胞器较少;负染结果表明血细胞主要分为表面不光滑、突起明显和细胞表面光滑、突起较不明显的两类。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见,三角帆蚌血细胞分为颗粒明显的细胞和颗粒不明显的透明细胞两大类。内脏团插核术刺激后,血细胞的形态和比例均发生显著变化。血细胞形态更多样,伪足状突起更明显,细胞内囊泡状物质增多,血细胞密度显著增高(P<0.01),颗粒细胞数量相对增加,透明细胞数量相对减少,并且手术刺激后两类细胞所占比例的变化在相差显微镜观测中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表明,作为三角帆蚌免疫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血细胞,在插核手术后,其类型、形态结构和数量均产生明显变化,这是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免疫防御反应,其中颗粒细胞担负着主要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插核手术 血细胞 形态
下载PDF
朱红膏对脂多糖刺激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何秀娟 林燕 +3 位作者 吕喆 安云庆 丁跃中 李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572-575,共4页
目的探究朱红膏对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的人单核细胞系(human 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cell line,THP-1)分泌人白细胞介素-1p( interleukin-1 beta,IL-1β)、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soluble intercellul... 目的探究朱红膏对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的人单核细胞系(human 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cell line,THP-1)分泌人白细胞介素-1p( interleukin-1 beta,IL-1β)、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人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MCP-1 )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countingkit-8,CCK-8)检测朱红膏对THP-1细胞活力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朱红膏对LPS刺激的THP-1表达IL-1β、sICAM-1、IL-8和MCP-1的影响。结果朱红膏和LPS共同作用THP-1细胞24h后,朱红膏在汞含量4.2-8.4mg/kg时可抑制THP-1细胞表达MCP-1(P〈0.01,P〈0.05);在汞含量2.1mg/kg时可抑制THP-1细胞分泌IL-1β(P〈0.05);在汞含量2.1-8.4mg/kg时可抑制IL-8的分泌(P〈0.01,P〈0.05),而对分泌sICAM-1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朱红膏通过降低LPS诱导的THP-1表达IL-1β、IL-8和MCP-1,从而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来促进慢性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修复 朱红膏 黏附分子 趋化因子 炎性反应因子
下载PDF
卫益颗粒对流感病毒FM_1株感染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秀娟 邱全瑛 +1 位作者 娄金丽 吴志奎 《中医药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27-28,共2页
目的 :观察卫益颗粒对病毒性肺炎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感染的小鼠肺炎模型 ,应用胸腺细胞法测其血清中IL - 1,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其TNF -α对L92 9细胞的杀伤作用 ,应用淋巴母细胞法测其IL - 2。... 目的 :观察卫益颗粒对病毒性肺炎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用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FM1感染的小鼠肺炎模型 ,应用胸腺细胞法测其血清中IL - 1,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其TNF -α对L92 9细胞的杀伤作用 ,应用淋巴母细胞法测其IL - 2。结果 :模型组小鼠较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 - 1及TNF -α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 ,IL - 2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5 ) ,用卫益颗粒治疗后 ,血清中IL - 1、TNF -α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1) ,IL - 2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卫益颗粒通过抑制IL -1、TNF -α的过量产生而减轻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损害 ,并通过促进IL - 2的产生 ,提高机体抗病毒感染的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益颗粒 流感病毒 FM1株感染 血清 细胞因子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疡愈涂剂对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影响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何秀娟 吕喆 +2 位作者 龙军 李蕴 李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2-755,共4页
目的研究疡愈涂剂(YangYuTuJi,YYTJ)对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影响的分子机制,探讨其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用虎红染色法观察YYTJ高(132.5mg/L)、中(66.3mg/L)、低(33.2mg/L)浓度对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人单核... 目的研究疡愈涂剂(YangYuTuJi,YYTJ)对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影响的分子机制,探讨其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用虎红染色法观察YYTJ高(132.5mg/L)、中(66.3mg/L)、低(33.2mg/L)浓度对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人单核细胞(THP-1)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黏附的影响,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YYTJ对HUVEC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 cell ular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CD44表达的影响。结果 YYTJ和TNF共同作用HUVEC12h后,高浓度YYTJ能明显抑制HUVEC与PMN以及THP-1黏附(P<0.05),能明显抑制HUVEC表面ICAM-1和CD44表达(P<0.05)。中浓度YYTJ能明显抑制HUVEC表面VCAM-1和CD44表达(P<0.05,P<0.01)。低浓度YYTJ能明显降低HUVEC表面CD44表达(P<0.05)。结论疡愈涂剂通过降低TNF诱导的HUVEC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从而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附分子 创伤愈合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外用中药
下载PDF
插核手术对三角帆蚌血淋巴中3种免疫防御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秀娟 施志仪 李文娟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9-867,共9页
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进行内脏团插核手术,并对术后机体免疫相关因子基因alpha-2巨球蛋白(α2M)、酶酸性磷酸酶(A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旨在为三角帆蚌内脏团育珠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实验选取100只... 对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进行内脏团插核手术,并对术后机体免疫相关因子基因alpha-2巨球蛋白(α2M)、酶酸性磷酸酶(A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旨在为三角帆蚌内脏团育珠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实验选取100只健康三角帆蚌分为2组(各50只,每组各设5个重复,每重复各10只蚌),一组在蚌体内脏团进行插核手术(实验组),一组未经处理(对照组),分别饲养于相同条件恒温(24℃)淡水缸内。两组分别于插核后1天、2天、3天、5天及10天采集淋巴血,通过RT-PCR及酶活测定法研究α2M基因表达和ACP、SOD在术后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α2M基因在手术后表达量增加,在插核后第3天和第5天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血清和血细胞中ACP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血清中SOD活性在第3天、5天、10天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细胞中SOD的活性低于对照组。本研究表明,内脏团插核手术后三角帆蚌机体的免疫防御调节增强,血液中免疫相关基因α2M的表达水平和免疫相关酶ACP和SOD活性均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插核手术 alpha-2巨球蛋白 酸性磷酸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桂皮醛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黏附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8
19
作者 何秀娟 林燕 +1 位作者 蒙玉娇 李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研究桂皮醛对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影响的分子机制,探讨其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虎红染色法观察桂皮醛高(10mg/L)、中(5 mg/L)、低(2.5 mg/L)浓度对人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目的:研究桂皮醛对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影响的分子机制,探讨其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虎红染色法观察桂皮醛高(10mg/L)、中(5 mg/L)、低(2.5 mg/L)浓度对人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黏附的影响;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桂皮醛对HUVEC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CD_(44)表达的影响。结果:桂皮醛和TNF共同作用HUVEC 4 h后,高浓度桂皮醛能明显抑制HUVEC与PMN黏附(P<0.05),能明显抑制HUVEC表面VCAM-1表达(P<0.01)。中浓度桂皮醛能明显抑制HUVEC表面ICAM-1和VCAM-1表达(P<0.05)。各浓度桂皮醛对HUVEC表面CD_(44)表达未表现明显作用。桂皮醛和TNF共同作用HUVEC 12 h后,桂皮醛未表现以上作用。结论:桂皮醛作用早期通过降低TNF诱导的HUVEC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从而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来促进创伤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愈合 桂皮醛 黏附分子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下载PDF
利用叶片形态学性状和RAPD分子标记检测湖北板栗资源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何秀娟 邱文明 徐育海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6,共5页
调查31份湖北板栗种质资源叶片的13个形态特征和6个相对特征,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进行检测,综合研究湖北板栗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叶片形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板栗资源之间叶片形态差异... 调查31份湖北板栗种质资源叶片的13个形态特征和6个相对特征,用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同时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进行检测,综合研究湖北板栗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叶片形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板栗资源之间叶片形态差异显著,其中叶尖基部宽、叶尖长和叶柄长等3个指标变异幅度较大。RAPD检测结果显示,10个引物共扩增出70个条带,其中61个条带具有多样性,多态条带比率(PPL)为87.1%,根据资源间遗传相似性系数的UPGMA法聚类,可将湖北板栗资源分为4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板栗 叶片形态 RAPD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