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冈蜜柚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1
作者 林小兵 王斌强 +5 位作者 成艳红 周利军 黄尚书 武琳 黄欠如 何绍浪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8-200,共13页
为探明井冈蜜柚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状况,采集江西省吉安市4个主产区18个具有代表性的井冈蜜柚园土壤样品,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Cd、Pb、As、Hg和Cr)含量,采用单因子、地累积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N)评价其污染程度,并... 为探明井冈蜜柚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状况,采集江西省吉安市4个主产区18个具有代表性的井冈蜜柚园土壤样品,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Cd、Pb、As、Hg和Cr)含量,采用单因子、地累积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N)评价其污染程度,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肥力呈中下水平,酸化严重,碱解氮较缺乏。0—20 cm土壤Cd、Pb、As、Hg和Cr平均含量为0.23、63.81、13.95、0.10和167.28 mg·kg^(-1),为背景值的2.30、1.99、1.35、1.25和3.49倍;20—40 cm平均含量为0.26、62.40、13.51、0.10和167.87 mg·kg^(-1),为背景值的2.60、1.94、1.31、1.25和3.50倍;不同深度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小。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地累积指数均表明研究区土壤Cr、Pb和Cd累积程度较为严重,其中Cd有11.11%的属于重度污染。以标准值为参比,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主要呈轻度污染,属低生态危害程度;以背景值为参比,研究区土壤主要为中、重度污染,属中等、强危害程度。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重金属Cr与Pb、As具有较好的同源性。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井冈蜜柚土壤重金属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总体上,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较轻,但部分果园存在土壤重金属超标和Cd、Cr和Pb的累积程度较严重的问题,果农和有关部门需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其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蜜柚园 重金属 污染特征 环境因子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有机肥全量替代化肥对茶园土壤机械稳定团聚体无机氮分布特征的影响
2
作者 黄尚书 江新凤 +6 位作者 朱同 林小兵 何绍浪 王斌强 吴艳 雷礼文 孙永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151,共11页
为明确有机肥全量替代化肥对茶园土壤氮素肥力的影响机制。依托5 a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选取单施化肥(CF)和全量施用有机肥(OF)为处理,研究了以单施化肥(CF)对照,有机肥全量替代化肥对雨季和旱季茶园土壤理化性质、机械稳定性团聚体... 为明确有机肥全量替代化肥对茶园土壤氮素肥力的影响机制。依托5 a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选取单施化肥(CF)和全量施用有机肥(OF)为处理,研究了以单施化肥(CF)对照,有机肥全量替代化肥对雨季和旱季茶园土壤理化性质、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组成、团聚体无机氮分布特征的影响,并分析了团聚体无机氮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OF处理提高了雨季和旱季表层(0~20 cm)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及全氮含量,2个处理雨季土壤pH值差异不显著(P>0.05);在雨季,OF处理下茶园表层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低于或显著(P<0.05)低于CF处理,旱季则表现为OF处理显著高于CF处理(P<0.05),分别高27.02%,58.97%,266.84%。不同处理对0.25~2.00 mm和<0.25 mm团聚体质量百分比和GWD有显著影响(P<0.05);与CF处理相比,OF处理提高了0.25~2.00 mm团聚体质量百分比和GWD,降低了<0.25 mm团聚体质量百分比;季节对<0.25 mm团聚体质量百分比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处理团聚体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表现为:<0.25 mm团聚体最高,0.25~2.00 mm团聚体次之,>2.00 mm团聚体最低;雨季OF处理各级团聚体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低于或显著低于(P<0.05)CF处理,而旱季OF处理显著高于CF处理(P<0.05);与雨季相比,旱季显著降低了CF处理下各级团聚体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P<0.05),增加或显著(P<0.05)增加了OF处理下>2.00 mm团聚体铵态氮含量和各级团聚体硝态氮含量;不同处理下团聚体铵态氮和硝态氮储量占比均表现为0.25~2.00 mm团聚体最高(51.70%,51.14%),>2.00 mm团聚体次之(34.59%,35.51%),<0.25 mm团聚体最低(13.71%,13.34%);与CF处理相比,OF处理显著降低了雨季和旱季<0.25 mm团聚体铵态氮储量占比和旱季<0.25 mm团聚体硝态氮储量占比(P<0.05),显著提高了雨季0.25~2.00 mm团聚体铵态氮储量占比和旱季0.25~2.00 mm团聚体硝态氮储量占比(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园土壤团聚体铵态氮含量主要受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和全氮含量的影响,茶园土壤团聚体硝态氮含量主要受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的影响;进一步RDA分析表明,土壤pH值和阳离子交换量是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无机氮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综上,茶园有机肥全量替代化肥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协调雨季和旱季土壤氮素供应,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和土壤无机氮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有机肥全量替代化肥 机械稳定性团聚体 无机氮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葛渣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慧 何绍浪 +3 位作者 王馨悦 成艳红 王斌强 黄欠如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62-168,共7页
葛渣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淀粉、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的脂肪、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还含有黄酮、多糖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葛渣的主要成分及其在食品加工、医药与化妆品、农业生产、动物养殖及环境领域中... 葛渣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淀粉、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及少量的脂肪、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还含有黄酮、多糖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葛渣的主要成分及其在食品加工、医药与化妆品、农业生产、动物养殖及环境领域中综合利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提高葛渣的综合利用效率以及促进葛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渣 营养成分 生物活性成分 综合利用
下载PDF
石灰和牡蛎粉对酸性镉污染农田粉葛增产降镉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小兵 张秋梅 +5 位作者 吴多基 周利军 武琳 何绍浪 黄欠如 吴建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05-1513,共9页
为探究含钙物质对酸性镉污染农田粉葛生长及镉富集特征,以江西省新余市酸性镉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施用石灰和牡蛎粉2种钙素材料对土壤化学性质、粉葛各部位镉含量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施钙(石灰、牡蛎粉)处理显著... 为探究含钙物质对酸性镉污染农田粉葛生长及镉富集特征,以江西省新余市酸性镉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施用石灰和牡蛎粉2种钙素材料对土壤化学性质、粉葛各部位镉含量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施钙(石灰、牡蛎粉)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pH(0.85~0.87个单位),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态镉含量(53.85%),施钙处理还降低了镉在粉葛体内富集。与对照相比,石灰处理粉葛总生物量、产量和收益分别增加了34.26%、38.20%和107.15%,块根和葛粉中镉含量分别降低了34.09%和15.38%。与对照相比,牡蛎粉处理粉葛总生物量、产量和收益分别增加了42.46%、38.07%和173.08%,块根和葛粉中镉含量分别降低了63.64%和69.23%,其中以牡蛎粉处理的增产降镉效果最佳。相关分析表明,粉葛生物量及产量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粉葛各部位镉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土壤中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在镉污染耕地上施用牡蛎粉(2250 kg·hm^(-2))更有利于促进粉葛的生长,提高粉葛产量、品质及收益,同时还能有效降低镉在粉葛体内的富集,实现粉葛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土壤 石灰 牡蛎粉 粉葛 生物量 食品安全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旱地红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小兵 柳开楼 +4 位作者 黄尚书 何绍浪 徐小林 周琦娜 钟义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为探究南方长期不同施肥对双季玉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依托江西进贤35 a旱地红壤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和新鲜猪粪配施(NPKM)、单施新鲜猪粪(OM)4个处理,测定双季玉米成熟期0~20 cm,20~4... 为探究南方长期不同施肥对双季玉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依托江西进贤35 a旱地红壤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和新鲜猪粪配施(NPKM)、单施新鲜猪粪(OM)4个处理,测定双季玉米成熟期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并分析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期施肥(NPK、NPKM和OM)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春玉米时期,0~40 cm土层各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较CK分别提升了67.05%~159.15%,3.33%~62.37%;过氧化氢酶、磷酸单脂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0.22%~79.71%,9.82%~59.51%,8.73%~82.37%,66.67%~538.89%;秋玉米时期,0~40 cm土层各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较CK分别提升了36.30%~136.72%,17.09%~47.29%;过氧化氢酶、磷酸单脂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7.41%~74.55%,22.69%~57.39%,18.85%~58.98%,51.70%~216.67%,其中,以NPKM处理的提升效果最佳。总体上,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高于20~40 cm,秋玉米时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高于春玉米时期。NPKM和OM处理还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等养分,长期增施有机肥后土壤磷素累积明显,而NPK处理则加速了土壤酸化。各施肥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P<0.05),较CK比增加了1.04~15.07倍。综上,有机无机配施(NPKM)是提升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和产量的最佳培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长期施肥 旱地红壤 微生物生物量 酶活性
下载PDF
生物炭连续施用对旱地红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6
作者 林小兵 成艳红 +5 位作者 王斌强 何绍浪 黄尚书 周际海 蔡晓斌 黄欠如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8-35,共8页
为揭示生物炭对于旱地红壤土壤改良的长期影响,通过连续8年的田间小区试验,设置3个试验处理:不施生物炭(CK)、750 kg·hm^(-2)生物炭(C1)和1500 kg·hm^(-2)生物炭(C2)。研究了生物炭连续施用对旱地红壤土壤理化性质、细菌群落... 为揭示生物炭对于旱地红壤土壤改良的长期影响,通过连续8年的田间小区试验,设置3个试验处理:不施生物炭(CK)、750 kg·hm^(-2)生物炭(C1)和1500 kg·hm^(-2)生物炭(C2)。研究了生物炭连续施用对旱地红壤土壤理化性质、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的理化因子。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6个门类是所有处理的优势菌群;与CK相比,施用生物炭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 0.11~0.29个单位、碳氮比7.85%~8.21%和有机质8.70%~11.97%,而显著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10.57%~38.63%。主成分分析表明施用生物炭显著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组成(R=0.52,P=0.02);在门水平上,与CK处理相比,C1处理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24.73%,C2处理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39.03%,而C1处理的绿弯菌门显著低于CK,降幅为18.90%。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硝态氮(R~2=0.77,P<0.01)和pH(R~2=0.54,P<0.05)是细菌群落结构变异的主导性环境因子;细菌群落与环境因素相关性表明,优势菌群受土壤pH、有机质、溶解性有机碳、硝态氮、铵态氮和碳氮比的影响。综上,生物炭施用8年后对土壤环境因子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某些关键环境因子的改变驱动了土壤细菌群落的生态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连续施用 细菌 群落结构 理化因子
下载PDF
耕作方式与有机物投入对旱地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周琦娜 黄尚书 +6 位作者 林小兵 何绍浪 王斌强 罗军元 徐小林 雷礼文 钟义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76-82,共7页
利用2015年设置的旱地红壤耕作方式与有机肥投入试验,选取旋耕(R)、浅翻耕(S)、深翻耕(D)3个耕作方式为主处理,单施化肥(NM)、化肥和新鲜猪粪配施(PM)、化肥和粉碎水稻秸秆配施(CS)、化肥和新鲜肥田萝卜配施(GS)4个有机物投入种类为副处... 利用2015年设置的旱地红壤耕作方式与有机肥投入试验,选取旋耕(R)、浅翻耕(S)、深翻耕(D)3个耕作方式为主处理,单施化肥(NM)、化肥和新鲜猪粪配施(PM)、化肥和粉碎水稻秸秆配施(CS)、化肥和新鲜肥田萝卜配施(GS)4个有机物投入种类为副处理,分析不同耕作方式与有机物投入对旱地红壤耕层水稳性团聚体及稳定性、土壤有机碳含量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连续5 a不同耕作与有机物投入试验结果表明:(1)旱地红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发生改变,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大团聚体含量(R_(0.25))显著提高,浅翻耕和肥田萝卜(SGS)措施提高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效果较好。(2)不同耕作方式与有机物投入协同提高了土壤SOC含量,0~15 cm土层提高了4.52%~20.80%,15~30 cm土层提高了13.05%~20.96%。(3)花生产量提高了10.91%~40.07%,以浅翻耕和肥田萝卜措施(SGS)效果最佳;相关性分析表明花生产量与表层土壤SOC含量、MWD极显著正相关,与R_(0.25)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红壤 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有机碳 作物产量
下载PDF
井冈蜜柚园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特征调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斌强 何绍浪 +5 位作者 林小兵 黄尚书 王馨悦 刘艳琴 黄欠如 成艳红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66,共8页
以井冈蜜柚主产地13个蜜柚园土壤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的基础理化性质以及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等指标,以期明确蜜柚园土壤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为井冈蜜柚园的科学精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以井冈蜜柚主产地13个蜜柚园土壤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的基础理化性质以及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等指标,以期明确蜜柚园土壤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关系,为井冈蜜柚园的科学精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采样区土壤p H值均呈酸性,土壤综合肥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0~20 cm土层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均高于20~40 cm土层。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是蜜柚园土壤的优势细菌类群;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门和毛霉菌门为优势真菌类群。土壤p H值、有机质含量、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是采样区果园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分异的关键驱动因子,此外,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还受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的影响。因此,建议在井冈蜜柚果园管理过程中增施有机肥,以改善土壤肥力和调控土壤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蜜柚园 土壤肥力 微生物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旱地红壤长期施肥双季玉米产量的驱动因素分析
9
作者 周琦娜 何绍浪 +7 位作者 黄尚书 林小兵 王斌强 徐小林 柳开楼 雷礼文 钟义军 王建平 《土壤与作物》 2023年第1期34-43,共10页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双季玉米种植制度下旱地红壤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季节性变化的影响,明确产量变化驱动因素,可为该区耕地质量培育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支持。以1986年设置的旱地红壤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平台,选取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 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双季玉米种植制度下旱地红壤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季节性变化的影响,明确产量变化驱动因素,可为该区耕地质量培育和合理施肥提供理论支持。以1986年设置的旱地红壤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平台,选取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单施新鲜猪粪(OM)、化肥和新鲜猪粪配施(NPKM)4个处理,探索不同施肥制度对双季玉米成熟期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NPKM处理在春玉米和秋玉米成熟期0~40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大团聚体(>250μm)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土壤pH、有机碳(SOC)、速效氮(AN)、有效磷(AP)及速效钾(AK)等养分含量均显著提高,春玉米和秋玉米产量分别提高了6.1倍和15.1倍。与CK处理相比,NPK处理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在春玉米和秋玉米成熟期分别提高了1.13%和2.49%,pH则分别降低0.22和0.48个单位。与NPK处理相比,OM和NPKM处理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分别降低2.5%和3.2%,MWD分别增加了20.9%和43.6%,pH分别提高了1.44和1.12个单位,SOC分别提高了22.0%和41.2%,20~40 cm土层也表现出相似规律,双季玉米产量提高了1.27~6.86倍。随机森林模型结果显示0~20 cm土壤SOC含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最重要因子,20~40 cm土层AK和AP分别是影响春玉米和秋玉米产量的重要因子。化肥配施有机肥可以改善旱地红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产量,是维持作物高产稳产和耕地质量培育的施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理化性质 种植制度 玉米产量 驱动因子
下载PDF
有机肥施用对粉葛干物质和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10
作者 王斌强 黄尚书 +6 位作者 林小兵 王馨悦 成艳红 黄欠如 叶常茂 李坤 何绍浪 《土壤与作物》 2023年第4期420-428,共9页
为探究施用有机肥对粉葛干物质和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设置单施化肥(CK)、单施有机肥(OM)和50%化肥+50%有机肥(CM)3个处理,分析粉葛不同生育期下各器官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及分配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伸长期、膨大期干物质、养分总积... 为探究施用有机肥对粉葛干物质和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设置单施化肥(CK)、单施有机肥(OM)和50%化肥+50%有机肥(CM)3个处理,分析粉葛不同生育期下各器官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及分配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伸长期、膨大期干物质、养分总积累量表现为OM、CM处理显著低于CK(伸长期磷除外),采收期不同处理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含有机肥处理(OM、CM)虽显著降低了采收期分枝和叶片中积累的氮(N)、磷(P)、钾(K)养分含量(P <0.05),但使采收期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提高了8.53%~12.5%。含有机肥处理能够为粉葛中后期持续供应养分,提高粉葛块根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从而提高块根产量,尤以CM处理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粉葛 干物质 养分 积累与分配
下载PDF
有机肥全量替代化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土壤养分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黄尚书 孙永明 +6 位作者 江新凤 吴艳 林小兵 何绍浪 余跑兰 熊文 雷礼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3-171,共9页
为促进区域茶园科学合理施肥,以当地茶园推荐的化肥施用量为对照(CK),设置了6个梯度有机肥施用量作为处理,即:3000(FQ1),4500(FQ2),6000(FQ3),7500(FQ4),9000(FQ5),12000 kg/hm^(2)(FQ6),分析了有机肥施用量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土壤养分... 为促进区域茶园科学合理施肥,以当地茶园推荐的化肥施用量为对照(CK),设置了6个梯度有机肥施用量作为处理,即:3000(FQ1),4500(FQ2),6000(FQ3),7500(FQ4),9000(FQ5),12000 kg/hm^(2)(FQ6),分析了有机肥施用量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土壤养分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茶叶产量及产量性状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与CK相比,养分投入量相当(或更少)条件下施用有机肥造成了茶园产量及产量性状不同程度地下降(降幅为4.32%~32.28%),进一步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才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及产量性状。与CK相比,有机肥施用量≥4500 kg/hm^(2)时提高了茶叶水浸出物含量,其中FQ6处理茶叶水浸出物含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施用有机肥对茶叶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仅2019年FQ5和FQ6处理显著提高了茶叶氨基酸含量及2020年FQ1处理显著降低了茶叶茶多酚含量(P<0.05);有机肥施用量对茶叶咖啡碱及酚氨比不存在显著影响(P>0.05),但一定程度提高了茶叶咖啡碱含量并降低了茶叶的酚氨比。与CK相比,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均可缓解茶园土壤酸化状况并显著提高茶园土壤碱解氮含量(P<0.05);除FQ1处理,施用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茶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P<0.05);FQ1显著降低了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P<0.05),而FQ5(2019年)和FQ6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P<0.05)。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分别表现出极显著增加和下降趋势(P<0.01),其中:CK与养分投入量相当条件下施用有机肥(FQ3处理)的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差异不显著(P>0.05);氮素盈余量、氮肥偏生产力与氮肥施用量的关系分别呈线性(y=0.786x-115.04,P<0.01)和幂函数关系(y=635.28x-0.605,P<0.01),即随着肥料氮投入的增加,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呈增加和下降趋势。基于2019,2020年的茶叶产量反应,应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每年有机肥最佳施用量为8739.55~9169.95 kg/hm^(2),但造成氮素盈余量过大和氮肥偏生产力较低,并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综上,茶园施用有机肥虽然降低了产量,但提高了茶叶品质,改善了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同时,从氮素利用角度考虑,茶园施用有机肥时不应过分追求茶叶产量,可适当降低有机肥施用量以控制氮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有机肥 化肥 产量 品质 土壤养分 氮素利用
下载PDF
耕作深度及培肥方式对红壤坡耕地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黄尚书 钟义军 +6 位作者 黄欠如 武琳 何绍浪 成艳红 张昆 吴艳 叶川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83,共12页
针对当前红壤坡耕地耕层瘠薄化问题,研究耕作深度及培肥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作物产量及耕层土壤质量的影响。试验以免耕(NT)、耕翻10 cm(P10)、耕翻20 cm(P20)、耕翻30 cm(P30)为主处理,以单施化肥(NPK)和有机无机配施(NPK+OM)为副处... 针对当前红壤坡耕地耕层瘠薄化问题,研究耕作深度及培肥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作物产量及耕层土壤质量的影响。试验以免耕(NT)、耕翻10 cm(P10)、耕翻20 cm(P20)、耕翻30 cm(P30)为主处理,以单施化肥(NPK)和有机无机配施(NPK+OM)为副处理设置裂区试验,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观测,并评价不同处理下耕层土壤质量。结果表明:(1)与NT处理相比,P10、P20、P30处理提高了0~3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尤其以P20处理下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的积累效果最佳;P10、P20、P30处理还改善了对应耕作深度土层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田间持水量除外),但造成了对应耕作深度下层土壤压实现象;不同耕作深度下花生、红薯产量均以P20处理最高,平均比NT、P10、P30处理高47.96%、33.29%、17.05%。(2)与NPK培肥方式相比,NPK+OM培肥方式有利于维持0~30 cm各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的稳定,一定程度改善0~40 cm各土层土壤物理性质,并提高作物产量(提高6.70%);但NPK+OM培肥方式结合耕作深度处理对作物的增产效果并不一致:在P10、P20、P30处理下,NPK+OM结合P20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佳(增产9.60%)。(3)对不同处理下红壤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的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深度下耕层土壤质量指数以P20处理最高,两种培肥方式下耕层土壤质量指数表现为NPK+OM培肥方式显著高于NPK培肥方式;进一步分析发现,作物产量与耕层土壤质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不同耕作深度及培肥方式通过影响耕层土壤质量进而影响作物产量的形成。因此,对于种植典型农作物的红壤坡耕地,耕作深度20 cm在改善耕层土壤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更有利于有机质及速效养分的积累,并使作物获得较高的产量,且与有机无机培肥相结合可进一步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为红壤坡耕地合理耕层构建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耕地 耕作深度 培肥方式 土壤理化性质 作物产量
下载PDF
耕作深度对红壤坡耕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何绍浪 黄尚书 +6 位作者 钟义军 黄欠如 成艳红 张昆 武琳 李小飞 叶川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132,共6页
为探讨耕作深度对第四纪红黏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依托2015年设置的红壤坡耕地合理耕作深度定位试验,试验设置免耕(NT)、翻耕10 cm(P10)、翻耕20 cm(P20)和翻耕30 cm(P30)共4种试验处理,利用湿筛法测定了土壤2~8 mm,0.25... 为探讨耕作深度对第四纪红黏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依托2015年设置的红壤坡耕地合理耕作深度定位试验,试验设置免耕(NT)、翻耕10 cm(P10)、翻耕20 cm(P20)和翻耕30 cm(P30)共4种试验处理,利用湿筛法测定了土壤2~8 mm,0.25~2 mm,0.25~0.053 mm和<0.053 mm粒径的团聚体的百分含量,并计算了>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百分含量(R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WD)和分形维数(D)。结果表明:4种试验处理下土壤团聚体含量均以0.25~2 mm粒径最高,其次是0.053~0.25 mm粒径。与NT相比,2~8 mm粒径的土壤团聚体含量在P10,P20和P30处理下均显著下降(p<0.05),微团聚体(<0.25 mm)含量在P10和P30处理下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而微团聚体(<0.25 mm)含量在P20处理下变化较小。土壤团聚体的R0.25,MWD,GMD值在NT和P20处理下整体上高于P10和P30处理,且土壤团聚体的D值在NT和P20处理下低于P10和P30处理,表明NT和P20处理的土壤性团聚体稳定性比P10和P30处理更好。此外,耕作扰动下(P10,P20,P30)花生产量与0.25~2 mm粒径的土壤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团聚体的R0.25和GMD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红壤坡耕地0.25~2 mm粒径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能为土壤肥力的表征提供物理性诊断指标,而土壤团聚体的R0.25和GMD值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土壤肥力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深度 红壤坡耕地 水稳性团聚体 团聚体稳定性
下载PDF
近60年来江西省各等级侵蚀性降雨与降雨侵蚀力的关系 被引量:9
14
作者 何绍浪 何小武 +1 位作者 李凤英 郭小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14,共7页
基于江西省具有典型代表性的5个气象站点1956—2015年共60a逐日降雨量资料,研究了各等级侵蚀性降雨和降雨侵蚀力的特征,建立了利用各等级侵蚀性年降雨量估算年降雨侵蚀力的简易算法模型。结果表明:各等级侵蚀性降雨量、降雨日数和降雨... 基于江西省具有典型代表性的5个气象站点1956—2015年共60a逐日降雨量资料,研究了各等级侵蚀性降雨和降雨侵蚀力的特征,建立了利用各等级侵蚀性年降雨量估算年降雨侵蚀力的简易算法模型。结果表明:各等级侵蚀性降雨量、降雨日数和降雨侵蚀的时间分布规律不一。年暴雨量、年暴雨量比例、年暴雨日数、年暴雨侵蚀力、年降雨侵蚀力均在时间上呈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在空间表现为从南到北逐渐上升趋势。各等级侵蚀性年降雨量估算降雨侵蚀力模型的模拟值与精确值具有高度相关性,可用于估算江西地区年降雨侵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性降雨 降雨侵蚀力 土壤侵蚀 降雨等级 江西省
下载PDF
江西省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0
15
作者 何绍浪 黄欠如 +4 位作者 成艳红 张昆 黄尚书 钟义军 李小飞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2期130-133,共4页
通过对江西省葛资源、葛种植加工、葛产品销售等的现状调查,分析了江西省葛产业在葛品种、葛产业化水平、全葛利用率、市场开发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葛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葛产业 现状 主要问题 对策 江西省
下载PDF
稻草覆盖和香根草篱措施下坡耕地红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6
作者 成艳红 王馨悦 +6 位作者 林小兵 黄尚书 张昆 何绍浪 王斌强 万长艳 黄欠如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2-548,共7页
为了揭示长期稻草覆盖和香根草篱措施下坡耕地红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分析影响红壤细菌群落变化的主控环境因子,试验依托红壤坡地稻草覆盖和香根草篱等措施的水保效果长期定位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花生常规等高种植(CK)条件下,... 为了揭示长期稻草覆盖和香根草篱措施下坡耕地红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分析影响红壤细菌群落变化的主控环境因子,试验依托红壤坡地稻草覆盖和香根草篱等措施的水保效果长期定位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花生常规等高种植(CK)条件下,配合香根草篱(H)、稻草覆盖(M)和稻草覆盖+香根草篱(HM)措施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并分析细菌群落组成与土壤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与CK处理相比,H、M和HM处理土壤细菌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有增加,香根草篱和稻草覆盖措施均是增加土壤细菌丰富度的影响因素,稻草覆盖措施是增加土壤细菌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HM处理特有种细菌数量最多。(2)水保措施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产生影响,相比CK处理,M处理显著增加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细菌的相对丰度5.1%,降低了绿弯菌门(Chloroflexi)细菌的相对丰度,HM处理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细菌的相对丰度分别显著增加5.4%和1.2%,而H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CK处理间无显著差异。(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有稻草覆盖处理(M和HM)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但与CK和H处理间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木聚糖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与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密切相关,土壤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耕地 稻草覆盖 香根草篱 细菌群落结构 土壤性状
下载PDF
海南省东方市60年来降雨量及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小君 何小武 +1 位作者 李凤英 何绍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32,共6页
[目的]分析海南省东方市降雨量、侵蚀性降雨量及降雨侵蚀力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趋势变化及其相关性,为该区生态环境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及土壤侵蚀机理研究提供科学支持。[方法]根据该地区1956-2015年60a的逐日降雨量数据资料,采用变异系... [目的]分析海南省东方市降雨量、侵蚀性降雨量及降雨侵蚀力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趋势变化及其相关性,为该区生态环境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及土壤侵蚀机理研究提供科学支持。[方法]根据该地区1956-2015年60a的逐日降雨量数据资料,采用变异系数、趋势系数和气候趋势率分析不同时间尺度的降雨、侵蚀性降雨和降雨侵蚀力的变化趋势。[结果](1)东方市1956—2015年60a来年均降雨量、年均侵蚀性降雨量、年均降雨侵蚀力分别为982.9±36.9mm,816.1±37.6mm和9 441.7±554.2 MJ·mm/(hm^2·h·a),变异系数分别为29.1%,35.7%,45.5%。(2)60a来降雨量、侵蚀性降雨量及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均呈一定的增加趋势,趋势系数分别为0.129,0.156,0.198。季、月尺度上变化差异较大,但总体变化格局相似,均呈单峰型分布。(3)降雨量、侵蚀性降雨量及降雨侵蚀力两两之间有极强的线性相关性,且乘幂方程较线性回归方程能更好的反映两两之间的关系。[结论]60a来降雨量、侵蚀性降雨量、降雨侵蚀力均呈现较明显的年际增加趋势,且两两之间呈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量 侵蚀性降雨量 降雨侵蚀力 趋势系数 变化趋势
下载PDF
水蚀预报中降雨侵蚀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何绍浪 李凤英 何小武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2-270,共9页
[目的]分析国内外水蚀预报中降雨侵蚀力的研究现状,探讨降雨侵蚀力的未来研究方向,为准确计算和预报区域降雨侵蚀力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从降雨侵蚀力不同研究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结果]总结了降雨侵蚀力研究中常用的... [目的]分析国内外水蚀预报中降雨侵蚀力的研究现状,探讨降雨侵蚀力的未来研究方向,为准确计算和预报区域降雨侵蚀力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从降雨侵蚀力不同研究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结果]总结了降雨侵蚀力研究中常用的降雨侵蚀力指标、侵蚀性降雨标准,评述了降雨侵蚀力R值的简易计算模型及降雨侵蚀力R值时空分布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当前降雨侵蚀力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指出其发展前景。[结论]国内外在降雨侵蚀力指标和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需加强侵蚀降雨标准、降雨侵蚀力简易计算模型、降雨侵蚀力的影响因素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侵蚀力 简易计算模型 时空分布 水蚀预报
下载PDF
施用白云石粉对茶园土壤酸化及茶叶品质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余跑兰 孙永明 +4 位作者 李小飞 孙惠娟 李涵 黄尚书 何绍浪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6-51,共6页
探究白云石粉不同施用量对茶园土壤酸化、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效果,以期寻找到土壤降酸、茶叶提质的最佳白云石粉施用量。采用田间试验,设置0 kg/hm2(CK)、375 kg/hm^2、750 kg/hm^2、1500 kg/hm^2、2250 kg/hm^2等5个不同处理。结果表... 探究白云石粉不同施用量对茶园土壤酸化、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效果,以期寻找到土壤降酸、茶叶提质的最佳白云石粉施用量。采用田间试验,设置0 kg/hm2(CK)、375 kg/hm^2、750 kg/hm^2、1500 kg/hm^2、2250 kg/hm^2等5个不同处理。结果表明,白云石粉施用量大于1500 kg/hm^2时,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pH值显著增加,交换性酸显著降低;施用量为1500 kg/hm^2,茶叶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百芽重、产量、芽密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酚氨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白云石粉施用量为1500 kg/hm^2,能够有效改善茶园土壤酸化,提升茶叶品质,增加茶叶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粉 土壤酸化 茶叶品质 茶叶产量
下载PDF
近30年江西省茶叶春霜冻害风险分析与区划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尚书 孙永明 +3 位作者 吴艳 何绍浪 余跑兰 林小兵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2年第7期158-163,共6页
利用江西省26个气象站点1991~2020年的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探讨了江西省各地区茶叶春霜冻害发生天数的年际变化和高发时段,分析了江西省各地区重度、中度和轻度茶叶春霜冻害发生的频率,计算了江西省各地区茶叶冻害风险指数并进行了风险... 利用江西省26个气象站点1991~2020年的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探讨了江西省各地区茶叶春霜冻害发生天数的年际变化和高发时段,分析了江西省各地区重度、中度和轻度茶叶春霜冻害发生的频率,计算了江西省各地区茶叶冻害风险指数并进行了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近30年来,江西省年平均春霜冻害发生日数平均为3.71 d,茶叶春霜冻害天数以-0.847 d/10 a的倾向率显著下降(P<0.05);(2)近30年来,江西省的茶叶春霜冻害主要发生在3月上旬,占总发生天数的48%,3月中、下旬也有相当的比例发生茶春霜冻害,占总发生天数的30.06%~41.61%;(3)近30年来,江西省的茶叶春霜冻害发生频率相对较高,除赣南地区春霜冻害发生频率相对较低外(55.83%),其他地区茶叶春霜冻害发生频率均在75%以上,其中江西省各地区以轻度春霜冻害为主,赣中、赣西北和赣东北这3个地区的中度春霜冻害发生频率相对较高(≥27.92%),此外,赣西北的重度春霜冻害也有较高的发生频率(28.75%);(4)近30年来,江西省春霜冻害风险指数(I)平均为0.36,各地区表现为赣南(0.22)<赣中(0.35)<赣东北(0.38)<赣西北(0.43),根据Kriging法插值结果及经验判断,将江西省春霜冻害风险划分为基本无冻害风险区(I<0.2)、轻度冻害风险区(0.2≤I<0.4)、中度冻害风险区(0.4≤I<0.6)和重度冻害风险区(I≥0.6)。研究可为江西茶产业的合理规划布局提供理论依据,为江西茶树防灾避灾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30年 江西省 茶叶春霜冻害 风险分析与区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