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热处理对红薯淀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高雪丽 张梦迪 +6 位作者 王梦赟 李光辉 王永辉 何胜华 黄继红 孙溪烽 郭卫芸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6,共7页
为了研究湿热处理对红薯淀粉理化和结构等特性的影响,以五种红薯淀粉为实验对象,测定并分析湿热处理后淀粉溶解度、膨润力、持水力、透光率、凝沉性等理化特性的变化情况,进而探明湿热处理对不同初始含水量红薯淀粉吸水特性及晶体结构... 为了研究湿热处理对红薯淀粉理化和结构等特性的影响,以五种红薯淀粉为实验对象,测定并分析湿热处理后淀粉溶解度、膨润力、持水力、透光率、凝沉性等理化特性的变化情况,进而探明湿热处理对不同初始含水量红薯淀粉吸水特性及晶体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经湿热处理后红薯淀粉的溶解度、膨润力、凝沉性与透光率均较原淀粉降低,持水力均增强,且五种红薯淀粉均呈现相同趋势,说明红薯品种与湿热处理对淀粉性质的影响规律无显著相关性。经湿热处理后红薯淀粉未见新的衍射特征峰,晶体类型仍为C型,而衍射强度和结晶度降低。湿热处理淀粉吸水达到平衡所需要时间较原淀粉短,且饱和吸水量较原淀粉有减小的趋势。利用Peleg模型方程模拟湿热处理后红薯淀粉的吸水规律,并计算出浸泡动力学吸水常数K1和K2,确定了淀粉的吸水动力学方程,可预测湿热处理后红薯淀粉在浸泡过程中的水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处理 红薯淀粉 理化性质 吸水特性
下载PDF
微波条件下大豆蛋白-绿原酸复合物的理化及结构特性
2
作者 高雪丽 马梦龙 +3 位作者 李光辉 王永辉 何胜华 郭卫芸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127,共9页
为探究微波条件下绿原酸对大豆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特性的影响,采用微波处理大豆蛋白-绿原酸复合物,分析其溶解度、持水性、乳化性、持油性和起泡性的变化,进而对其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并观察颗粒形态。结果表明:添加绿原酸使大豆蛋白的溶... 为探究微波条件下绿原酸对大豆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特性的影响,采用微波处理大豆蛋白-绿原酸复合物,分析其溶解度、持水性、乳化性、持油性和起泡性的变化,进而对其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并观察颗粒形态。结果表明:添加绿原酸使大豆蛋白的溶解度、持油性、起泡性降低,分别为290.55μg/mL,269.70%,143.67%,而泡沫稳定性和乳化性升高,分别为21.67%和43.00%;在功率700 W下微波处理5 min,可使大豆蛋白-绿原酸复合物的溶解度、持油性、泡沫稳定性和乳化性升高,分别达到368.00μg/mL,402.51%,156.30%和52.67%,而持水性降低至432.88%。大豆蛋白-绿原酸复合物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衍射峰强度和结晶度下降,并出现新的衍射峰,粒径明显减小,表面粗糙,凹凸不平,结构向内部卷曲,且受微波作用影响明显。结论:微波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因多酚加入而引起的蛋白质溶解性和持油性的降低,微波条件下加入绿原酸能有效改善大豆蛋白的起泡性和乳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绿原酸 大豆蛋白 理化性质 结构特征 相互作用
下载PDF
添加抗性淀粉对红薯粉条理化性能及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高雪丽 赵丹 +5 位作者 李光辉 王永辉 何胜华 黄继红 张贺晴 郭卫芸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14-120,共7页
为了探究在粉条中加入玉米抗性淀粉和红薯抗性淀粉对其理化性能及结构品质的影响,测定抗性淀粉添加量分别在5.0、7.5、10.0、12.5、15.0 g/100 g下所制备粉条的质构特性、断条率、感官品质、微观结构、体外消化性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为了探究在粉条中加入玉米抗性淀粉和红薯抗性淀粉对其理化性能及结构品质的影响,测定抗性淀粉添加量分别在5.0、7.5、10.0、12.5、15.0 g/100 g下所制备粉条的质构特性、断条率、感官品质、微观结构、体外消化性能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抗性淀粉添加量相同时,玉米抗性淀粉粉条硬度和咀嚼性均高于红薯抗性淀粉粉条;随抗性淀粉添加量的增多,两种抗性淀粉粉条硬度和咀嚼性都呈下降趋势;红薯抗性淀粉添加量的升高对粉条内聚性的升高具有显著(P<0.05)影响,对弹性的影响不大;玉米抗性淀粉添加量的升高对粉条内聚性和弹性影响较小;两种抗性淀粉粉条结晶度和断条率均随抗性淀粉添加量增加而升高,且两种抗性淀粉在粉条中的适宜添加量均为5.0 g/100 g;经体外消化2 h后,红薯抗性淀粉粉条和玉米抗性淀粉粉条消化率分别为20.2%和23.3%,而空白组消化率为27.8%,表明两种抗性淀粉均具备良好的抗消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淀粉 粉条 理化性能 结构 消化性能
下载PDF
大豆油体替代牛乳脂肪对牛乳稳定性及其酸乳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何胜华 周三九 +4 位作者 王永辉 李光辉 高雪丽 黄继红 郭卫芸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108,共8页
本研究首先从大豆种籽中提取大豆油体,然后将大豆油体替代牛乳中的脂肪,探讨大豆油体替代牛乳脂肪乳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最后将大豆油体替代牛乳脂肪乳进行酸乳加工,以无水奶油替代牛乳脂肪乳及牛乳进行对照,考察大豆油体替代牛乳脂... 本研究首先从大豆种籽中提取大豆油体,然后将大豆油体替代牛乳中的脂肪,探讨大豆油体替代牛乳脂肪乳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最后将大豆油体替代牛乳脂肪乳进行酸乳加工,以无水奶油替代牛乳脂肪乳及牛乳进行对照,考察大豆油体替代牛乳脂肪乳对牛乳稳定性及酸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油体替代牛乳脂肪乳、无水奶油替代牛乳脂肪乳及牛乳在pH 2.0和4.0时,粒径较大。在pH 2.0~10.0,大豆油体替代牛乳脂肪乳的粒径显著高于无水奶油替代牛乳脂肪乳及牛乳的粒径(P<0.05)。除200 mmol/L外,在NaCl浓度0~500 mmol/L条件下,大豆油体替代牛乳脂肪乳的平均粒径显著高于无水奶油替代牛乳脂肪乳及牛乳的粒径(P<0.05),但是3种乳液油滴均没有明显的聚集,表现较稳定。在不同热处理温度条件下,大豆油体替代牛乳脂肪乳、无水奶油替代牛乳脂肪乳及牛乳都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大豆油体替代牛乳脂肪乳经过6 h发酵后其pH值能达到酸乳的理想pH值4.5左右,而且用时较无水奶油替代牛乳脂肪乳及牛乳短。大豆油体替代牛奶脂肪乳发酵形成的酸乳黏度显著高于无水奶油替代牛乳脂肪乳及牛乳发酵的酸乳的黏度(P<0.05),而且酸乳的感官和质地均较好。本研究可为大豆油体替代牛乳脂肪进行乳制品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体 无水奶油 脂肪替代 稳定性 酸乳
下载PDF
两种不同多糖对油菜籽油体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5
作者 何胜华 周三九 +3 位作者 王永辉 李光辉 高雪丽 郭卫芸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5,共9页
为了提高油菜籽油体乳液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本文以带负电荷的可溶性大豆多糖(SSPS)和不带电荷的魔芋葡甘聚糖(KGM)为原料形成油菜籽油体乳液。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显微镜分别对两种不同多糖的油菜籽油体乳液进行了粒度分析和... 为了提高油菜籽油体乳液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本文以带负电荷的可溶性大豆多糖(SSPS)和不带电荷的魔芋葡甘聚糖(KGM)为原料形成油菜籽油体乳液。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显微镜分别对两种不同多糖的油菜籽油体乳液进行了粒度分析和微观结构观察,考察了两种含不同多糖的油菜籽油体乳液在不同环境应力(pH、离子浓度和热处理)下的稳定性,以不含多糖的油菜籽油体乳液作为对照。实验结果表明:油菜籽油体乳液的粒径随着SSPS和KGM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小。除了pH2.0,不含多糖的油菜籽油体乳液在不同pH的粒径都显著高于(P<0.05)含KGM和SSPS的油菜籽油体乳液的粒径,此外,除了pH10.0外,含SSPS的油菜籽油体乳液在不同pH的粒径显著低于(P<0.05)含KGM的油菜籽油体乳液的粒径,而且含SSPS的油菜籽油体乳液的粒径受pH的影响较小。不含多糖的油菜籽油体乳液在不同盐离子浓度时的粒径变化不显著(P>0.05),但都显著高于(P<0.05)含KGM和SSPS的油菜籽油体乳液的粒径。微观结构图也显示了含KGM和SSPS的油菜籽油体乳液在不同盐离子浓度下其油滴的分散性要好于不含多糖的油菜籽油体乳液。不含多糖的油菜籽油体乳液的粒径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且都显著高于(P<0.05)含KGM和SSPS的油菜籽油体乳液的粒径,而含SSPS的油菜籽油体乳液的粒径受温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以上结果,KGM和SSPS都能显著提高油菜籽油体乳液的稳定性,且SSPS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大豆多糖 魔芋葡甘聚糖 油菜籽油体 乳液 稳定性
下载PDF
麦胚蛋白基姜黄素乳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6
作者 王永辉 何雨薇 +4 位作者 郭卫芸 高雪丽 李光辉 何胜华 黄继红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5期80-84,106,共6页
利用小麦胚芽蛋白稳定的水包油乳液对姜黄素进行包埋,通过对乳液液滴粒径测定及微观结构的表征,考察麦胚蛋白浓度对乳液粒径以及乳液物理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贮藏过程及加热处理对乳液中姜黄素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乳状... 利用小麦胚芽蛋白稳定的水包油乳液对姜黄素进行包埋,通过对乳液液滴粒径测定及微观结构的表征,考察麦胚蛋白浓度对乳液粒径以及乳液物理稳定性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贮藏过程及加热处理对乳液中姜黄素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乳状液中麦胚蛋白浓度的增加(0.5%~4.0%),乳液液滴的粒径从1.9μm降低至0.3μm,乳液的贮藏稳定性得到提高。高温处理对于乳液中姜黄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经80℃处理后,姜黄素含量明显下降,但麦胚蛋白浓度增加有利于提高乳液中姜黄素的热稳定性。小麦胚芽蛋白构建的姜黄素乳液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在功能性食品的加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胚芽蛋白 姜黄素 乳液体系 稳定性 功能食品
下载PDF
地下室上浮的结构变形损伤特征判断
7
作者 何胜华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4年第11期50-54,共5页
根据上浮破坏原因和范围的不同,地下室结构的变形及损伤具有相应的典型特征。地下室柱构件以受弯和受剪开裂为主,梁、板构件以受拉开裂、受弯开裂为主,也可能发生受剪破坏,底板构件可能发生因承载力不足引起的冲切破坏和受弯开裂、因施... 根据上浮破坏原因和范围的不同,地下室结构的变形及损伤具有相应的典型特征。地下室柱构件以受弯和受剪开裂为主,梁、板构件以受拉开裂、受弯开裂为主,也可能发生受剪破坏,底板构件可能发生因承载力不足引起的冲切破坏和受弯开裂、因施工质量原因引起的薄弱面开裂、因区域上浮后水浮力引起的支座受剪破坏。对上浮地下室进行判断与处理时,综合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可以准确地判断构件变形损伤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室上浮 变形损伤特征 残余变形 水压力
下载PDF
牦牛乳脂肪球膜组成分析及蛋白热稳定性 被引量:12
8
作者 何胜华 马莺 +2 位作者 崔艳华 李海梅 董爱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4-108,共5页
为分析牦牛奶脂肪球膜(MFGM)的组成及探讨其蛋白的热稳定性,采用物理方法从牦牛奶脂肪中提取分离MFGM.结果发现在分离过程中KCl溶液洗涤次数较关键,洗涤3次较适宜.牦牛MFGM主要由蛋白质(26.93%)和脂类(70.34%)两大物质组成,还含有少量... 为分析牦牛奶脂肪球膜(MFGM)的组成及探讨其蛋白的热稳定性,采用物理方法从牦牛奶脂肪中提取分离MFGM.结果发现在分离过程中KCl溶液洗涤次数较关键,洗涤3次较适宜.牦牛MFGM主要由蛋白质(26.93%)和脂类(70.34%)两大物质组成,还含有少量的己糖、唾液酸和灰分.牦牛MFGM蛋白的主要氨基酸是谷氨酸、亮氨酸、丝氨酸和赖氨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整个氨基酸的49.48%.当加热温度达60℃时,MFGM蛋白特别是黄嘌呤氧化酶(XO)、过碘酸稀夫6(PAS6)和过碘酸稀夫7(PAS7)损失较大.而β-乳球蛋白和α-乳白蛋白在此温度下与牦牛MFGM开始发生结合,MFGM蛋白属于热不稳定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奶 脂肪球膜 蛋白热稳定性 氨基酸
下载PDF
菜籽植物甾醇降小鼠血脂功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何胜华 马莺 +1 位作者 周泉城 吴谋成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62,共3页
以不同剂量(1.5、3.56、.5mg/mL)的菜籽植物甾醇给小白鼠灌胃,实验45d后测定各项指标,并与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发现,不同剂量的菜籽植物甾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小鼠血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动脉... 以不同剂量(1.5、3.56、.5mg/mL)的菜籽植物甾醇给小白鼠灌胃,实验45d后测定各项指标,并与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发现,不同剂量的菜籽植物甾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小鼠血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动脉硬化指数(AI)。同时能增加粪重和促进粪脂的代谢,但对总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不显著。实验还发现,菜籽植物甾醇能降低小鼠肝重和肝系数,降低肝脏中的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含量,说明菜籽植物甾醇降小鼠血脂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植物甾醇 小鼠 高血脂 降胆固醇
下载PDF
米曲霉KFRI 888产中性蛋白酶、a-淀粉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何胜华 罗聪 +1 位作者 李海梅 马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9-50,53,共3页
通过对米曲霉KFRI888产中性蛋白酶、a-淀粉酶的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当温度高于40℃时,中性蛋白酶、a-淀粉酶的酶活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而中性蛋白酶的最适作用pH为7.0~8.0,淀粉酶的最适作用pH为6.0~7.0,中性蛋白酶、a-... 通过对米曲霉KFRI888产中性蛋白酶、a-淀粉酶的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当温度高于40℃时,中性蛋白酶、a-淀粉酶的酶活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而中性蛋白酶的最适作用pH为7.0~8.0,淀粉酶的最适作用pH为6.0~7.0,中性蛋白酶、a-淀粉酶的酶活都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而下降,但a-淀粉酶耐盐性能比中性蛋白酶强。金属离子Ca2+、K+、Mg2+对a-淀粉酶有激活作用,且基本不影响蛋白酶的酶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KFRI 888 中性蛋白酶 Α-淀粉酶
原文传递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分析羊奶中挥发性化合物 被引量:11
11
作者 何胜华 杨鑫 +1 位作者 李海梅 马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3-135,共3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提取羊奶中的挥发性化合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羊奶中挥发性化合物共检测到42种,主要成分为挥发性脂肪酸,酯类、醇和酮类,还含有一些其他挥发性化合物。其中挥发性脂肪酸有10种,...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提取羊奶中的挥发性化合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羊奶中挥发性化合物共检测到42种,主要成分为挥发性脂肪酸,酯类、醇和酮类,还含有一些其他挥发性化合物。其中挥发性脂肪酸有10种,主要由短链脂肪酸和中等长度碳链脂肪酸组成。酯类物质有16种,主要包括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14-甲基-十五酸甲酯和己二酸二(2-乙基)乙酯等。另外挥发性醇类和酮类物质共7种,其它挥发性化合物9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技术 羊奶 挥发性化合物
原文传递
韩国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速酿工艺的探讨 被引量:9
12
作者 何胜华 马莺 李海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6-48,共3页
对韩国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探讨,在制曲过程中采用韩国菌种和制曲工艺。同时在发酵后期添加鲁氏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 yces rouxii)和白色球拟酵母(Torulopsiscandida)并且采用降温后熟发酵工艺,制得的产品滋味鲜美,酱... 对韩国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探讨,在制曲过程中采用韩国菌种和制曲工艺。同时在发酵后期添加鲁氏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 yces rouxii)和白色球拟酵母(Torulopsiscandida)并且采用降温后熟发酵工艺,制得的产品滋味鲜美,酱香、醇香、酯香浓郁,氨基酸态氮生成率达到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稀态发酵 酱油 酵母
下载PDF
菜籽植物甾醇的分析鉴定及其标准品的制备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胜华 马莺 +1 位作者 李海梅 吴谋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2-174,共3页
通过对从菜籽脱臭馏出物中提取的菜籽植物甾醇的各组分进行了GC-MS分析和鉴定,发现菜籽植物甾醇主要含有菜籽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同时还存在少量二十八碳烷。接着探索了重结晶法精制菜籽植物甾醇的最佳溶剂和结晶条件,... 通过对从菜籽脱臭馏出物中提取的菜籽植物甾醇的各组分进行了GC-MS分析和鉴定,发现菜籽植物甾醇主要含有菜籽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同时还存在少量二十八碳烷。接着探索了重结晶法精制菜籽植物甾醇的最佳溶剂和结晶条件,得到了纯度为99.12%的菜籽植物甾醇标准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植物甾醇 气质联用 二十八碳烷 标准品
原文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红薯叶凉粉的配方及工艺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雪丽 顾欠欠 +4 位作者 李光辉 王永辉 何胜华 黄继红 郭卫芸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76-282,共7页
为研究红薯叶提取液对凉粉产品综合品质的影响,本文以红薯叶及红薯淀粉为主要原料,考察碳酸钠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红薯叶提取液添加量、红薯淀粉添加量、蒸制时间等因素对红薯叶凉粉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弹性为响... 为研究红薯叶提取液对凉粉产品综合品质的影响,本文以红薯叶及红薯淀粉为主要原料,考察碳酸钠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红薯叶提取液添加量、红薯淀粉添加量、蒸制时间等因素对红薯叶凉粉感官品质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弹性为响应值做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红薯叶凉粉的最优配方及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浓度为0.20 g/100 mL的碳酸钠溶液制备红薯叶提取液效果较为理想。红薯叶凉粉最佳配方为:红薯叶提取液40 mL/100 g、白砂糖1 g/100 g、红薯淀粉19 g/100 g,纯净水40 mL/100 g。原料经充分混合并蒸制处理8 min,再经冷却制得的红薯叶凉粉色泽翠绿,质地均匀,具有红薯叶特有香气,经验证弹性为6.19。本研究为进一步拓展红薯叶应用范围,提升红薯产业综合附加值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叶 凉粉 配方 工艺 响应面
下载PDF
乳脂肪球膜(MFGM)的组成及生理特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何胜华 李海梅 马莺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41,57,共5页
综述了MFGM的组成、结构、MFGM的分离纯化,并对MFGM对人类具有有益生理效应的组分进行了总结,为今后MFGM的研究开发和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应用参考。
关键词 乳脂肪球膜 组成 生理特性
下载PDF
聋儿配戴助听器后进行听觉言语训练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胜华 戴德 +1 位作者 章诗富 成丽兰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13-214,共2页
目的 评价聋儿配戴助听器进行听觉言语训练,并定期观察语训效果。方法 采用音响刺激训练、辨音训练和言语听觉进行训练。结果 经过1-2年听觉言语训练后聋儿的听觉反应、言语理解和模仿能力与语训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目的 评价聋儿配戴助听器进行听觉言语训练,并定期观察语训效果。方法 采用音响刺激训练、辨音训练和言语听觉进行训练。结果 经过1-2年听觉言语训练后聋儿的听觉反应、言语理解和模仿能力与语训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聋儿配戴助听器后在坚持长期配戴情况下,必须参加听觉言语训练,才能提高聋儿的言语模仿、理解和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助听器 听觉 言语
下载PDF
超声环境下绿原酸与红薯淀粉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雪丽 姜珊珊 +3 位作者 李光辉 王永辉 何胜华 郭卫芸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7-84,共8页
为探究超声环境下添加绿原酸对红薯淀粉理化性质和结构的影响规律,利用超声处理红薯淀粉-绿原酸复合物,分析其膨胀度、溶解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和透光率等指标的变化,并对其晶体结构及颗粒形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超声处理使红薯淀粉... 为探究超声环境下添加绿原酸对红薯淀粉理化性质和结构的影响规律,利用超声处理红薯淀粉-绿原酸复合物,分析其膨胀度、溶解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和透光率等指标的变化,并对其晶体结构及颗粒形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超声处理使红薯淀粉-绿原酸复合物的溶解度、凝沉性、析水率和透光率呈上升趋势,而膨胀度下降;添加绿原酸可使复合物溶解度和凝沉性升高,而膨胀度、析水率和透光率等指标呈降低趋势;超声环境下,随着绿原酸添加量的增大,复合物红外光谱各吸收峰宽度、强度及尖锐度降低,红薯淀粉相对结晶度下降。综上可知,超声波环境下添加绿原酸能够影响红薯淀粉的理化性质及结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淀粉 绿原酸 超声处理 理化性质 结构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模糊自耦合PI在风力机MPPT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胜华 范必双 +2 位作者 夏侯智聪 吴江平 怀晓伟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6-55,共10页
针对风速随机性给风能转换系统(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WECS)带来的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模糊自耦合PI控制方案用于低风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自耦合PI被用来完成基本的转速跟踪,以实现对风力机尖速比的最优化控制。... 针对风速随机性给风能转换系统(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WECS)带来的非线性和参数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模糊自耦合PI控制方案用于低风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自耦合PI被用来完成基本的转速跟踪,以实现对风力机尖速比的最优化控制。而模糊控制器则被用来获取自耦合PI在不同工作点下的控制参数,以提高系统对风速变化的适应能力。为了验证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在Matlab/Simulink搭建的2 MW风能转换系统仿真模型中开展了与传统方法的对比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PI、模糊PI以及GA-PI,所提出方法拥有更佳的转速跟踪性能、更平滑的响应曲线以及更多的电能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最大功率点跟踪 尖速比控制 自耦合PI 模糊控制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和丙二醛含量的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胜华 成丽兰 +2 位作者 黄迪南 章诗富 陈向阳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 :观察变应性鼻炎 (AR)患者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活性和丙二醛 (MDA)水平。方法 ;采用比色法测定 5 0例 AR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 SOD活性和 MDA含量。结果 :AR患者组血清 SOD活性较正常人组显著降低 (P<0 .0 0 1) ,而 ... 目的 :观察变应性鼻炎 (AR)患者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活性和丙二醛 (MDA)水平。方法 ;采用比色法测定 5 0例 AR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 SOD活性和 MDA含量。结果 :AR患者组血清 SOD活性较正常人组显著降低 (P<0 .0 0 1) ,而 MDA含量则显著增高 (P<0 .0 0 1)。结论 :提示在 AR的发病过程中存在自由基代谢紊乱 ,这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超氧化物岐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NO测定及其免疫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胜华 成丽兰 侯敢 《实用医技杂志》 2004年第07A期1122-1123,共2页
目的 :观察变应性鼻炎 (AR)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一氧化氮 (NO)变化 ,探讨其免疫机制。方法 :分别用 Griese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法对健康对照组、AR患者组的血清 TNFα、NO进行测定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R... 目的 :观察变应性鼻炎 (AR)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α)、一氧化氮 (NO)变化 ,探讨其免疫机制。方法 :分别用 Griese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法对健康对照组、AR患者组的血清 TNFα、NO进行测定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R患者组血清 TNFα和 NO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 .0 1) ,且 AR患者组血清 TNFα和 NO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 .6 3,P<0 .0 1)。结论 :TNFα和 NO水平升高可能是引起 AR发生发展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NO测定 免疫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