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马铃薯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志良 和志豪 +5 位作者 茹晓雅 蒋腾聪 何英彬 冯浩 于强 何建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530-3542,共13页
【目的】马铃薯作为中国第四大主粮作物,其适宜性评价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气候数据,构建集成物种分布模型预测中国未来时期马铃薯气候适宜区,为优化中国马铃薯种植提供重要科学参考。【方法】利用6种全球气候模... 【目的】马铃薯作为中国第四大主粮作物,其适宜性评价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气候数据,构建集成物种分布模型预测中国未来时期马铃薯气候适宜区,为优化中国马铃薯种植提供重要科学参考。【方法】利用6种全球气候模式(global climate models,GCMs)未来气候数据驱动5种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SDMs),集成模拟预测未来4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ssp126、ssp245、ssp370、ssp585)下,中国历史上(1970—2000年)和4个未来时期(2021—2040、2041—2060、2061—2080、2081—2100年)的马铃薯气候适宜区时空分布特征。【结果】(1)最湿月份的降水量、最暖月份的最高温度,以及最冷季度的平均温度是影响中国马铃薯气候适宜度的主要气象因子,对模拟结果的贡献率分别为54.7%、21.4%和18.1%。(2)4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对于各适宜等级区域的预测结果变化基本一致,都呈现适宜区、低适宜区面积变大而高适宜区面积变小的趋势,仅在海南、西藏、新疆等地局部存在种植气候不适宜区。马铃薯适宜种植区(适宜区和高适宜区)的面积在各种情况下均超过50%。(3)在未来各时期马铃薯种植低适宜区和适宜区面积将大幅增加,而高适宜区面积则呈下降趋势,各适宜等级区域面积总体依旧保持:适宜区>低适宜区>高适宜区。(4)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等级的提高,中国马铃薯高适宜区将大幅减小。从空间分布上看,中国马铃薯种植高适宜区主要以东北地区、甘肃地区、新疆西部,以及西南部分区域为主;从时间顺序上看,陕西北部、长江中下游区域、内蒙古中西部等区域受未来气候变化影响较大,马铃薯气候适宜度减小趋势明显。【结论】利用构建的集成物种分布模型预测了未来时期中国马铃薯气候适宜区时空分布特征。根据模型模拟结果,建议东北、甘肃、西南等地区可以作为未来马铃薯的主要种植区域,新疆等地区可以作为主要发展区域,其他地区应按照当地情况优先发展其他粮食和经济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模式 物种分布模型 气候适宜性
下载PDF
作物生长模型物候建模的函数解析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欣甜 何英彬 +2 位作者 林泽儒 王向一 陈慧聪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7期6-14,21,共10页
作物生长模型是模拟和预测作物产量的重要工具,其中通过作物对温度和日长因子响应而建立物候模型会直接影响最终模拟结果,因此需要通过建模优化和参数校准来提高模拟精度。基于此,通过梳理当前温度和日长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将其各自分... 作物生长模型是模拟和预测作物产量的重要工具,其中通过作物对温度和日长因子响应而建立物候模型会直接影响最终模拟结果,因此需要通过建模优化和参数校准来提高模拟精度。基于此,通过梳理当前温度和日长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将其各自分为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2种类型,对比分析了其中代表性函数的特性和呈现形态,描述了各个函数的优缺点和实际应用的现状,总结当前温度和日长模型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模型的机理解释性不强、函数优化难度高、集成应用程度低、实际应用受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物候模型优化需要在坚持精细化田间试验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不断发展模型,综合多影响因子并挖掘最优混合模型来提高模拟精度。兼顾准确性与普适性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模型函数构建是未来需要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候模型 温度函数 日长函数 模型优化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及其对耕地的影响 被引量:44
3
作者 何英彬 陈佑启 +2 位作者 杨鹏 许新国 余强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12-316,共5页
为明晰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目的与效果及其对耕地数量的影响,根据目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研究进展,从土地整理潜力、土地整理模式及土地整理政策建议三方面对该领域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了目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为明晰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目的与效果及其对耕地数量的影响,根据目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研究进展,从土地整理潜力、土地整理模式及土地整理政策建议三方面对该领域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了目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主导的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及进一步明确大力开展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以便增加耕地数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规划 农村居民点 土地整理 耕地 潜力 模式 政策
下载PDF
北京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何英彬 陈佑启 +2 位作者 李志斌 姚艳敏 唐鹏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3-318,I0003,共7页
分析北京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特征,对于北京市未来土地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景观、经济和生态3方面着手,应用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程度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经济密度指数及生态价值等指标,借助1km×1km网格进行... 分析北京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特征,对于北京市未来土地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景观、经济和生态3方面着手,应用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程度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经济密度指数及生态价值等指标,借助1km×1km网格进行空间表达,阐述了2006年北京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北京市土地利用类型比较齐全,北京市土地利用/覆盖多样化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呈由西北山区向东南平原逐渐增大的过渡趋势;2006年北京市平均土地经济密度为47.97×106元/km2;北京市西北林区经济密度最低,而城镇区域最高,且集中连片;2006年北京市总体生态价值约为13488.13×106元,每平方千米约为0.82×106元,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使北京土地利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经济 生态 空间特征 景观 北京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研究方法述评 被引量:65
5
作者 何英彬 陈佑启 +4 位作者 姚艳敏 魏娜 许新国 唐鹏钦 余强毅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0-83,共4页
结合我国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研究现状,将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归纳为综合潜力评价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计算方法两项主要研究内容;评述政策指标测算法、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法和建筑容积率法3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计算方法... 结合我国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研究现状,将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归纳为综合潜力评价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计算方法两项主要研究内容;评述政策指标测算法、闲置宅基地抽样调查法和建筑容积率法3种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计算方法,并探讨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理论缺乏系统性、综合潜力研究中土地整理适宜性评价与综合潜力评价重叠及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计算方法尚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研究应与耕地整理等其他土地整理领域相结合,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计算方法更系统、更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土地整理潜力 综合潜力 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不同政策情景下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4
6
作者 何英彬 唐华俊 +4 位作者 杨鹏 姚艳敏 陈佑启 陈仲新 李建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19-324,390,共7页
针对目前耕地适宜性评价中存在指标缺乏表达农民意愿及生态限制性因子的缺陷,应用基于生态限制性因子指标体系开展了中国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在粮食安全政策导向情景下,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较高的地区集中分... 针对目前耕地适宜性评价中存在指标缺乏表达农民意愿及生态限制性因子的缺陷,应用基于生态限制性因子指标体系开展了中国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在粮食安全政策导向情景下,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较高的地区集中分布在亚湿润干旱区及半干旱区的局部地区,占地37×104km2;在生态环境政策导向下,荒漠化地区土地耕作适宜性较高的地区集中分布在内蒙古南部、西藏南部、新疆北部的局部地区,占地约26.9×104km2;由于政策导向的不同,宜耕减少地区主要集中于内蒙古东部和西藏南部的局部地区。该研究为大空间尺度土地耕作适宜性评价及多指标、尤其是生态限制指标的实用及不同情景的设置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土地利用 区域规划 土地适宜性 荒漠化地区 粮食安全
下载PDF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机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5
7
作者 何英彬 姚艳敏 +4 位作者 唐华俊 陈佑启 陈仲新 杨鹏 于士凯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2期190-195,共6页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已成为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作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焦点之一的驱动力机制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它也是土地利用变化问题最核心的研究部分...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已成为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作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焦点之一的驱动力机制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它也是土地利用变化问题最核心的研究部分。现有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总结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研究的层次性变化,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影响因子时空尺度效应与一致性、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社会经济影响因子定量化与空间化,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机制研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深入理解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内在和外在机制以及促进该领域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 驱动力机制 进展 层次性 时空尺度效应 定量化与空间化
下载PDF
中国农村居民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何英彬 陈佑启 +4 位作者 唐华俊 陈仲新 辛晓平 张保辉 李丹丹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433-437,共5页
笔者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对农村居民点研究提供参考。根据农村居民点的研究进展情况,从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及其变化、农村居民点演变驱动力机制、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有关农村居民点问题... 笔者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对农村居民点研究提供参考。根据农村居民点的研究进展情况,从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及其变化、农村居民点演变驱动力机制、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有关农村居民点问题、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及其他有关农村居民点的研究等五个方面系统地总结农村居民点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点研究的理论体系还需完善,空间分布提取方法有待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方法尚需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农村居民点 土地资源 演变 功能
下载PDF
基于MODIS反演逐日LAI及SIMRIW模型的冷害对水稻单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何英彬 陈佑启 唐华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88-194,共7页
该文旨在将遥感技术与水稻作物模型SIMRIW相结合,以黑龙江省五常市为例,研究冷害对水稻单产的影响。通过在水稻移栽期至成熟期选取的系列MODIS图像计算NDVI,进而反演水稻全生育期逐日LAI,结合SIMRIW模型计算水稻单产。计算结果表明2006... 该文旨在将遥感技术与水稻作物模型SIMRIW相结合,以黑龙江省五常市为例,研究冷害对水稻单产的影响。通过在水稻移栽期至成熟期选取的系列MODIS图像计算NDVI,进而反演水稻全生育期逐日LAI,结合SIMRIW模型计算水稻单产。计算结果表明2006年五常市水稻单产值为5411.74 kg/hm2,为实际值的83%;而在4种用于LAI反演的统计模型中,抛物线模型精度最好;整体拟合法在逐日LAI计算中要优于分段拟合法。这说明应用MODIS能够准确反演并拟合逐日LAI,它可为冷害影响水稻单产的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SIMRIW模型 LAI 冷害 水稻单产
下载PDF
基于尺度推绎方法的生态脆弱区耕作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英彬 姚艳敏 +4 位作者 唐华俊 杨鹏 王利民 邓辉 Luca Ongaro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269,共7页
以山西寿阳县的玉米和小麦为研究对象,应用尺度推绎方法开展机械化与传统耕作方式下区域粮食作物耕作适宜性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耕作方式下玉米与小麦适宜种植面积皆要大于机械化耕作方式下2种作物适宜种植面积,而无论是机械... 以山西寿阳县的玉米和小麦为研究对象,应用尺度推绎方法开展机械化与传统耕作方式下区域粮食作物耕作适宜性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耕作方式下玉米与小麦适宜种植面积皆要大于机械化耕作方式下2种作物适宜种植面积,而无论是机械化种植还是传统耕作小麦适宜种植区面积皆大于玉米种植适宜区;(2)2种作物种植适宜区空间分布呈两极化特征,即高度适宜区与永久非适宜区占据研究区绝大部分区域;(3)2种粮食作物高度种植适宜区基本集中在寿阳县北部黄土高原的塬、沟地貌区及坡度较小的山区。建议在机械化种植与传统耕作方式下皆是中、高度种植适宜区域采取机械化种植方式,而在仅适宜传统耕作的种植适宜区采取传统方式耕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适宜性 机械化 传统耕作 尺度推绎 土地单元
下载PDF
马铃薯研究领域未来发展新方向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何英彬 高明杰 +4 位作者 罗其友 李建平 张晴 周振亚 刘洋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8期87-91,共5页
基于目前马铃薯研究领域的现状,分析了未来马铃薯研究发展新方向,即从目前集中关注马铃薯微观层面的研究,转向宏观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在马铃薯遥感空间分布信息提取、单产模拟同化研究、空间格局动态变化机理、空间格局动态变化模拟等4... 基于目前马铃薯研究领域的现状,分析了未来马铃薯研究发展新方向,即从目前集中关注马铃薯微观层面的研究,转向宏观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在马铃薯遥感空间分布信息提取、单产模拟同化研究、空间格局动态变化机理、空间格局动态变化模拟等4个方面加强研究。此外,还阐述了这4个方面目前的研究进展,文章最后指出综合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空间统计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着力研究马铃薯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特征,有利于马铃薯种植结构与布局的优化,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新方向 空间格局 模拟 空间分布 机制
下载PDF
基于FCS及EPIC模型的未来情境下作物空间竞争模拟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英彬 高明杰 +4 位作者 周振亚 张晴 韦文珊 陈学渊 刘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71-177,共7页
该文模拟了未来2030年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情景下东北地区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和大豆空间竞争情况,并将竞争结果空间化,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农业区域布局政策制定提供参考。该文设置A2C1D1(IPCCA2 CO2排放气候变化情景、农民无打工收益、3种... 该文模拟了未来2030年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情景下东北地区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和大豆空间竞争情况,并将竞争结果空间化,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农业区域布局政策制定提供参考。该文设置A2C1D1(IPCCA2 CO2排放气候变化情景、农民无打工收益、3种作物政府收购价格翻一番)、A2C1D2(IPCCA2 CO2排放气候变化情景、农民无打工收益、3种作物政府价格翻二番)、B2C2D1(IPCC B2 CO2排放气候变化情景、农民无打工收益、3种作物政府收购价格翻一番)和B2C2D2(IPCC B2 CO2排放气候变化情景、农民无打工收益、3种作物政府价格翻二番)等4种IPCC气体排放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混合情景,与2009年3种作物空间竞争结果比较,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在A2C1D1情景下,玉米面积所占粮食作物农田面积比例由82.3%下降到77.36%,大豆由7.7%上涨至8.93%,水稻则由10%上涨到13.71%,空间上,玉米在小兴安岭与嫩江平原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及辽宁省腹地水系较为发达地区的周边地区有所减少,而大豆在小兴安岭与嫩江平原区之间的过渡地带,水稻在辽宁省腹地辽河平原面积相应有所增加;2)在A2C1D2情景下,玉米面积比例由82.3%下降到75.56%,而大豆由7.7%上涨至9.52%,水稻则由10%上涨至14.92%,空间上,这一情景的变化与A2C1D1非常相似;3)在B2C2D1情景下,玉米所占面积比例由82.3%上升到84.16%,而大豆由7.7%下降至7.27%,水稻由10%则下降到8.57%,空间上,玉米面积在小兴安岭与嫩江平原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和辽宁水系较为丰富的腹地地区,大豆种植区在小兴安岭与嫩江平原区之间的过渡地出现萎缩,而水稻在辽宁腹地种植面积逐渐减少,这一现象与A2C1D1和A2C1D2相反;4)在B2收购价格翻两番的情景下,玉米所占面积比例由82.3%下降到80.06%,而大豆由7.7%上升至9.01%,而水稻由10%则上涨到10.93%,空间上分布没有明显变化。从指导实际生产的角度分析,在中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特征的情况下,2030年B2C2D1和B2C2D2的情景预测可能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从农产品相对平衡发展的角度出发,收购价格无差别化提高2倍对于优化农产品布局更加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遥感 模型 粮食作物 空间竞争 FCS模型 EPIC模型 未来情景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气象因素变化影响水稻单产定量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何英彬 陈佑启 唐华俊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209-215,共7页
以黑龙江省五常市为研究区域,应用在水稻移栽期至成熟期选择的系列MODIS影像反演NDVI,通过NDVI间接反演LAI,并逐日拟合水稻全生育期的LAI,结合SIMRIW模型,计算研究区域2006年低温影响下的水稻单产。经演算,水稻单产值为5411.74 kg/hm2,... 以黑龙江省五常市为研究区域,应用在水稻移栽期至成熟期选择的系列MODIS影像反演NDVI,通过NDVI间接反演LAI,并逐日拟合水稻全生育期的LAI,结合SIMRIW模型,计算研究区域2006年低温影响下的水稻单产。经演算,水稻单产值为5411.74 kg/hm2,是实际值的84%。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高时间分辨率MODIS图像能够准确反演并拟合逐日LAI,可以为冷害影响下水稻单产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冷害 MODIS SIMRIW模型 NDVI LAI 单产
下载PDF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Food Crops in Vulnerably Ecological Area Based Upscalin Method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英彬 Luca Ongaro 王毅敏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6期168-174,共7页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preliminar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sustainable use and management of croplands,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for crops was carried out in Shouyang County which partly locates on the Loess Plat...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preliminary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sustainable use and management of croplands,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for crops was carried out in Shouyang County which partly locates on the Loess Plateau suffering severe soil and water erosion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and semi-arid climate. Here, land suitability for 4 local crops of maize, wheat, sorghum and millet under 2 cultivation senarios of tradition and mechanization was evaluated by a upscaling approach. The upscaling was implemented in a land form hierarchy which was composed of land unit, land facet and land site at 3 spatial levels. The IAO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for crops was revised by applying a meteorological revision index. Rresults showed that a polarized phenomenon occurred, which means that the most suitable class (S1) and the most unsuitable class (N2) were predominant in acreage percentage for all the 4 crops. Maize, millet and wheat were relatively more adaptive to be grown and should be ploughed in the traditional mode. Hence, future cropland use policy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version of arable land to forestland and grassland in unsuitable areas and to more investment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suitable region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velihood of local farmer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maintain a healthy and stable eco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facet Land site Land unit
下载PDF
Study on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alculation Methods of Consolidating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to Arable Land in China
15
作者 何英彬 陈佑启 +2 位作者 姚艳敏 许新国 李志斌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09年第9期55-58,共4页
Since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arable land and low efficient and disordered use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land consolidation for rural settlement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China.Many Chinese scientists studied the to... Since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arable land and low efficient and disordered use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land consolidation for rural settlement has become a hot issue in China.Many Chinese scientists studied the topic from different angles.However,there is no referenc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ing and discussing feasibility of consolidating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to arable land.The authors listed and analyzed the calculation methods of consolidating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to arable land,and discussed the feasibility and reasonability of those methods.Moreover,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study orientation in this regard for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relevant resear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residential land Land consolidation METHODOLOGY POTENTIALITY FEASIBILITY
下载PDF
黑土土壤水分高光谱特征及反演模型 被引量:62
16
作者 姚艳敏 魏娜 +5 位作者 唐鹏钦 李志斌 余强毅 许新国 陈佑启 何英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5-100,共6页
应用高光谱技术阐释土壤含水率光谱规律及对土壤含水率进行定量分析,为精准农业地表土壤水分的快速测定提供参考。该文以吉林省黑土土类中的黑土亚类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ASD FieldSpec FR便携式光谱仪在室内环境下对不同含水率的土壤样... 应用高光谱技术阐释土壤含水率光谱规律及对土壤含水率进行定量分析,为精准农业地表土壤水分的快速测定提供参考。该文以吉林省黑土土类中的黑土亚类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ASD FieldSpec FR便携式光谱仪在室内环境下对不同含水率的土壤样本进行光谱反射率测量和特征分析;通过对土壤样品高光谱反射率进行对数、倒数、一阶微分以及反射率倒数的一阶微分、反射率对数的一阶微分变换,运用统计分析中的相关系数计算进行了光谱反射率与土壤水分的相关分析,并提取了土壤光谱特征波段;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指数模式分析法,进行了高光谱土壤含水率定量反演。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于田间持水率状况下,黑土土壤光谱反射率及其反射率一阶微分和反射率对数一阶微分变换的敏感波段主要集中在400~410、1400~1850和2050~2200nm范围内,其中2156nm处与土壤水分相关系数最高,达0.89;在波长1328、1439、1742和2156nm处,采用反射率对数一阶微分所建立的黑土土壤含水率预测方程的预测精度最好,决定系数为0.931。黑土土壤含水率高光谱反演模型的建立为土壤水分的快速测定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含水率 模型 高光谱 光谱反射特性 光谱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东北地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86
17
作者 石淑芹 陈佑启 +2 位作者 姚艳敏 李志斌 何英彬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4-586,共13页
分析研究当前区域性耕地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变化格局和态势,研究其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东北地区为例,利用"3S"技术,着重应用GIS空间分析优势,首先分层次开展耕地自然质量评价、耕地... 分析研究当前区域性耕地资源数量与质量的变化格局和态势,研究其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东北地区为例,利用"3S"技术,着重应用GIS空间分析优势,首先分层次开展耕地自然质量评价、耕地利用质量评价与耕地综合质量评价,分析耕地自然质量、耕地利用质量与粮食单产的关系,研究区域耕地数量变化引起的耕地综合质量空间分布变化;然后从耕地数量、耕地质量、作物种植制度等方面,探讨东北地区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为本地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粮食生产发展规划提供借鉴,为其他地区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耕地质量 粮食生产能力 GIS 中国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东北地区耕地自然质量和利用质量评价 被引量:54
18
作者 石淑芹 陈佑启 +2 位作者 姚艳敏 李志斌 何英彬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8-384,共7页
耕地质量是耕地各种性质的综合反映,耕地质量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本文参考已有的评价模式,以东北地区为例,利用"3S"技术,着重应用GIS空间分析优势开展耕地自然质量评价与耕地利用质量评价,并分别分析... 耕地质量是耕地各种性质的综合反映,耕地质量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本文参考已有的评价模式,以东北地区为例,利用"3S"技术,着重应用GIS空间分析优势开展耕地自然质量评价与耕地利用质量评价,并分别分析了高产田、中产田和低产田中耕地自然质量、耕地利用质量与粮食单产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耕地自然质量大都处在中等或中上等水平,耕地投入水平基本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中高产田的粮食单产与适当的社会经济投入有很大关系,而低产田的耕地自然质量对粮食单产具有较大影响。主攻高产田,抓好中低产田改造,有计划地开发并保护好有限的宜农荒地资源,是目前东北地区增加粮食产量的最大潜力所在。本次研究为东北地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依据,为完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了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自然质量 耕地利用质量 粮食单产 GIS
下载PDF
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评价——以吉林中西部地区为例 被引量:27
19
作者 石淑芹 陈佑启 +2 位作者 姚艳敏 李志斌 何英彬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3-149,共7页
在目前我国粮食供需相对紧张,部分耕地非农化利用的趋势日渐明显,政府粮食安全目标与农户利益之间的矛盾尚未真正解决,农产品市场日趋国际化以及国内粮食生产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分析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变化格局与态势,研究其耕地... 在目前我国粮食供需相对紧张,部分耕地非农化利用的趋势日渐明显,政府粮食安全目标与农户利益之间的矛盾尚未真正解决,农产品市场日趋国际化以及国内粮食生产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分析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变化格局与态势,研究其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着重从空间分布角度,通过研究两个不同时期区域耕地数量变化及引起的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变化,探讨区域耕地数量与质量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综合影响,并以吉林省中西部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吉林中西部地区耕地数量净增加了0.82×104hm2;②减少的耕地中,三等地减少数量最多,一等地减少量最少;增加的耕地中,五等地增加数量最多,一等地增加数量最少;③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粮食总产净增加了0.52×104t。其中耕地减少使本地区粮食总产减少了39.09×104t,二等地和三等地的减少对粮食总产有较为突出的影响,分别占粮食总产减少总量的28.36%和44.82%。同时增加的耕地中,二等地的增加对粮食总产增加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占本区粮食总产增加量的44.53%;④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必须保证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双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耕地质量评价 粮食生产能力 GIS 空间分析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区域性耕地资源变化影响评价模式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石淑芹 陈佑启 +2 位作者 姚艳敏 李志斌 何英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1-96,共6页
针对目前尚未形成国内外公认的耕地资源变化影响评价方法,该文提出基于耕地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耕地自然等和利用等指标体系的3种区域性耕地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确定3种基于3S技术的耕地资源变化影响评价模式... 针对目前尚未形成国内外公认的耕地资源变化影响评价方法,该文提出基于耕地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耕地自然等和利用等指标体系的3种区域性耕地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确定3种基于3S技术的耕地资源变化影响评价模式。与基于粮食单产划分耕地等级进行评价的传统方法,共同构成了区域性耕地资源变化影响评价的4种方案。还分析了4种评价方案的思想基础、特点及实用性的差异。并以东北地区为案例,利用耕地自然等和利用等指标体系方法,分析了1993~2003年东北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此外,提出作物种植结构以及作物品种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影响评价的建议。为区域性耕地资源变化影响评价方法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指标体系 影响评价 模式 3S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