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血清总免疫复合物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引起骨质疏松的因素分析
1
作者 周二叶 曾克勤 +2 位作者 武剑 任田 何觅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5606-5611,共6页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患者血清中存在的大量免疫复合物是否促进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发展仍不明确。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总免疫复合物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1)临床试验: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患者血清中存在的大量免疫复合物是否促进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发展仍不明确。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总免疫复合物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1)临床试验: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与50例初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检查,比较两组血清总免疫复合物水平。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总免疫复合物与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及其他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2)细胞实验:分离培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4组处理:类风湿关节炎组加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总免疫复合物悬液,正常对照组加入健康体检者血清总免疫复合物悬液,阳性对照组加入含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的α-MEM培养基,阴性对照组加入α-MEM培养基。处理7 d后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形成情况。结果与结论:(1)临床试验:类风湿关节炎组患者血清总免疫复合物、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总免疫复合物与血沉(r=0.330,P=0.019)、血清碱性磷酸酶(r=0.545,P=0.001)、抗环瓜氨酸肽抗体(r=0.377,P=0.007)和Ⅰ型胶原C端肽(r=0.738,P=0.001)呈正相关关系,与腰椎骨密度(r=-0.595,P=0.001)呈负相关关系;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6,95%CI(1.022,1.154),P=0.008]、抗环瓜氨酸肽抗体[OR=1.002,95%CI(0.999,1.005),P=0.035]、Ⅰ型胶原C端肽[OR=0.141,95%CI(0.015,8.900),P=0.008]和血清总免疫复合物[OR=2.895,95%CI(1.228,6.827),P=0.001]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量异常(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2)细胞实验:阳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类风湿关节炎组可见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并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类风湿关节炎组破骨细胞形成更多(P<0.01);(3)结果表明,血清总免疫复合物可作为预测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潜在血清学指标,清除血清中的免疫复合物或者干预免疫复合物与其受体的结合可能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发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免疫复合物 骨转换标志物 骨质疏松症 骨免疫学
下载PDF
低氧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何觅春 李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433-436,共4页
氧对于几乎所有的生命都是必需的,它维持能量代谢及细胞的功能,但机体多种细胞是处于生理或病理性低氧状态中,而体外细胞实验一般是在20%氧浓度下进行,并不符合生理状态。直到最近,关于低氧对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 氧对于几乎所有的生命都是必需的,它维持能量代谢及细胞的功能,但机体多种细胞是处于生理或病理性低氧状态中,而体外细胞实验一般是在20%氧浓度下进行,并不符合生理状态。直到最近,关于低氧对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的影响有了一系列的研究。体外实验表明,适度低氧下MSC的生长和存活能力更好,氧浓度可以影响MSC向成骨、成软骨、成脂的分化倾向,低氧能提高特异性受体和配体相结合所介导的迁移。低氧可影响胚胎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的生理学特性也是一证据。干细胞对缺氧反应的分子机制主要涉及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c inducible factor-1,HIF-1)信号通路。本文综述了低氧对MSC的存活、增殖、分化和迁移的影响,以及涉及HIF-1等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细胞迁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在评估成人斯蒂尔病炎症反应中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周二叶 任田 +3 位作者 何觅春 曾克勤 郭雨凡 武剑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 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PLR)作为炎症指标在成人斯蒂尔病(AOSD)患者疾病活动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入院确诊的AOSD患者70例,纳入同期... 目的 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PLR)作为炎症指标在成人斯蒂尔病(AOSD)患者疾病活动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入院确诊的AOSD患者70例,纳入同期健康对照者66名.提取并记录纳入人群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并分析NLR和PLR与患者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OSD患者NLR和PLR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LR:5.48(5.15)vs 1.65(0.79),w=2,484.00,P〈0.01;PLR:170.77(143.95)vs 106.45(45.27),w=3,422.00,P〈0.01).NLR与AOSD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AOSD患者外周血中的NLR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ESR)(r=0.375,P〈0.01)、C反应蛋白(CRP)(r=0.496,P〈0.01)、碱性磷酸酶(ALP)(r=0.253,P〈0.05)、血清铁蛋白(SF)(r=0.343,P〈0.01)正相关,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相关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R水平与ESR(r=0.537,P〈0.01)、CRP(r=0.415,P〈0.01)水平正相关,与SF、ALT、AST、LDH、ALP相关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PLR与其他血清炎症指标一样可以作为AOSD患者疾病活动的炎症反应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斯蒂尔病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5-氮胞苷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的标记
4
作者 刘永浩 郭亮 +1 位作者 何觅春 沈振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0期7415-7419,共5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经多种诱导剂均可成功转化为心肌样细胞,目前国内外报道中普遍采用的诱导剂为5-氮胞苷。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直径小,可被干细胞吞噬,加上其顺磁性可被MRI探测到信号,因而成为目前广泛应用于活体检测干细胞移植...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经多种诱导剂均可成功转化为心肌样细胞,目前国内外报道中普遍采用的诱导剂为5-氮胞苷。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直径小,可被干细胞吞噬,加上其顺磁性可被MRI探测到信号,因而成为目前广泛应用于活体检测干细胞移植的理想示踪剂。目的:与未经标记的干细胞相比,观察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方式对干细胞体外经5-氮胞苷诱导向心肌样细胞分化效应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采用P3代细胞经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标记后细胞经5-氮胞苷体外诱导24h后继续培养,对照组直接经5-氮胞苷诱导。2周后用抗结蛋白、肌球蛋白重链、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连接蛋白43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经普鲁士蓝染色观察细胞内铁颗粒。结果与结论:5-氮胞苷诱导分化后细胞表达抗结蛋白、肌球蛋白重链、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和连接蛋白43,且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诱导细胞内普鲁士蓝染色呈阳性。提示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5-氮胞苷体外诱导后可以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5-氮胞苷 诱导分化 心肌样细胞
下载PDF
成人斯蒂尔病继发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尹玉峰 付梦真 +2 位作者 何觅春 武剑 郭雨凡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 分析成人斯蒂尔病继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治疗对策及预后转归.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9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7例成人斯蒂尔病住院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肝损害情况、治疗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肝酶水平与同期63... 目的 分析成人斯蒂尔病继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治疗对策及预后转归.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9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7例成人斯蒂尔病住院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肝损害情况、治疗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肝酶水平与同期63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成人斯蒂尔病继发肝损害25例(43.9%),其中女性19例(76.0%),平均年龄(36.4±11.7)岁,平均病程(10.5±22.3)个月.与RA患者比较,肝损害发生率显著高于RA患者(43.9%vs 14.3%,P<0.05);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显著高于RA患者(均P<0.05).其中,22例轻中度肝损害患者经过激素治疗后好转;3例重度肝损害患者,2例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按照嗜血细胞综合征相关指南治疗后好转;另1例考虑噬血细胞综合征可能,转院后失访.结论 成人斯蒂尔病继发性肝损害常见,且明显高于RA患者;轻中度肝损害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但重度肝损害极易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需及时诊断及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型 STILL病 肝损害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一致性分析
6
作者 何觅春 武剑 +4 位作者 徐蓉 周二叶 王鸣军 曾克勤 郭雨凡 《江苏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564-567,571,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厂家线性免疫印迹法(LIA)试剂盒以及LIA与ELISA在检测可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样本特异性自身抗体的一致性。方法分析LIA试剂盒A(LIA-A)和试剂盒B(LIA-B)检测313例可疑SLE患者的血清样本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 目的分析不同厂家线性免疫印迹法(LIA)试剂盒以及LIA与ELISA在检测可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样本特异性自身抗体的一致性。方法分析LIA试剂盒A(LIA-A)和试剂盒B(LIA-B)检测313例可疑SLE患者的血清样本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的一致性。313例患者血清样本中,随机选取60例患者的血清样本,进一步采用ELISA检测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比较LIA与ELIS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LIA-A与LIA-B检测抗dsDNA、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结果不一致分别为24、14、39例(kappa=0.670、0.727、0.373,P<0.01)。LIA-A与ELISA检测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结果不一致分别为16、5、9例(kappa=0.385、0.833、0.695,P<0.05或P<0.01)。LIA-B与ELISA检测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结果不一致分别为15、11、28例(kappa=0.414、0.633、0.187,P<0.05或P<0.01)。结论对于抗Sm抗体,不同检测方法和试剂之间一致性一般或较好。对于抗dsDNA抗体,LIA-A与ELISA检测一致性较差。对于抗核小体抗体,LIA-A与LIA-B及LIA-B与ELISA检测一致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免疫印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体 抗SM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
原文传递
托法替布治疗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6
7
作者 曾克勤 周二叶 +6 位作者 任田 尹玉峰 何觅春 龙现明 王鸣军 郭雨凡 武剑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观察托法替布在治疗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老年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的老年性RA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托法替布在治疗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老年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的老年性RA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甲氨蝶呤组(MTX组)和托法替布组(TOF组),每组45例。MTX组患者主要以MTX每周1次、每次10 mg剂量治疗,TOF组患者主要以托法替布每天2次、每次5 mg剂量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12周的疗效和安全性。疗效主要终点为第12周时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定义的疾病缓解50%(ACR50)的应答率。次要终点包括第12周的ACR20/70应答率、达标治疗患者的比例[评估方法包括基于红细胞沉降率(ESR)的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ESR)、基于C反应蛋白(CRP)的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CRP)、临床疾病活动指数(CDAI)和简化的疾病活动指数(SDAI)]以及患者报告结局(PRO)[包括疼痛视觉模拟标尺评分(VAS)和健康评估问卷残疾指数(HAQ-DI)较基线改变情况]。安全性评估指标包括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因不良事件退出观察和死亡的患者例数。结果两组各有5例患者因不良事件退出研究,其中TOF组退出患者年龄均超过70岁,最终完成观察患者例数均为40例。在第12周时,TOF组较MTX组患者ACR50应答率更高[35%(14/40)比12.5%(5/40),χ2=5.591,P=0.018)],达到主要终点。作为次要终点,ACR20应答率[55%(22/40)比25%(10/40),χ2=7.500,P=0.006]、ACR70应答率[25%(10/40)比7.5%(3/40),χ2=4.501,P=0.034];达到疾病缓解患者比例,包括DAS28-ESR<2.6[25%(11/40)比7.5%(3/40),χ2=4.501,P=0.034]、DAS28-CRP<2.6[27.5%(11/40)比7.5%(3/40),χ2=5.541,P=0.019]、CDAI≤2.8[30%(12/40)比10%(4/40),χ2=5.000,P=0.025],SDAI≤3.3[27.5%(11/40)比7.5%(3/40),χ2=5.541,P=0.019];达到低疾病活动度患者比例,包括DAS28-ESR≤3.2[32.5%(14/40)比12.5%(5/40),χ2=5.591,P=0.018]、DAS28-CRP≤3.2[32.5%(13/40)比12.5%(5/40),χ2=4.588,P=0.032]、CDAI≤10[37.5%(15/40)比17.5%(7/40),χ2=4.013,P=0.045]、SDAI≤11[37.5%(15/40)比15%(6/40),χ2=5.230,P=0.022];疼痛VAS评分较基线改变情况[(26.51±8.32)分比(14.16±4.39)分,t=8.371,P<0.001]和HAQ-DI评分较基线改变情况[(0.65±0.24)分比(0.32±0.06)分,t=9.387,P<0.001],TOF组在第12周时均优于MTX组。在12周的观察期内,TOF组患者发生感染以及出现血脂升高的患者例数多于MTX组,而诱发血细胞及肝功能异常的例数少于MTX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托法替布在治疗老年性RA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对于年龄超过70岁以及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托法替布应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老年性 托法替布 甲氨蝶呤
原文传递
贝利尤单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浓度的影响
8
作者 郭孟 陈小三 +3 位作者 蒋玲 何觅春 周欣 郭雨凡 《江苏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300-302,共3页
目的探讨贝利尤单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自身抗体浓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就诊并首次规律使用贝利尤单抗治疗的50例SLE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新兴检测手段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SLE患者自身抗体浓度。分析患者治疗前... 目的探讨贝利尤单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自身抗体浓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就诊并首次规律使用贝利尤单抗治疗的50例SLE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新兴检测手段纳米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SLE患者自身抗体浓度。分析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自身抗体浓度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浓度在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时均降低(P<0.05)。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时抗P0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和抗SM抗体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利尤单抗可显著降低SLE患者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浓度,而对抗P0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和抗SM抗体降低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贝利尤单抗 自身抗体
原文传递
CD40/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和NF-κB依赖性促炎基因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表达 被引量:6
9
作者 程韬 武剑 +3 位作者 周玲 何觅春 徐耀增 王鸣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5期2745-2749,共5页
目的探讨CD40/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TRAF1)信号通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16例2015至2017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接受膝关节或髋关节置换术的活动性RA患者和9例骨折患者(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获得... 目的探讨CD40/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TRAF1)信号通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16例2015至2017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接受膝关节或髋关节置换术的活动性RA患者和9例骨折患者(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获得滑膜组织和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免疫组化法检测CD40、TRAF1及NF-κBp65在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用实时定量聚合酶联反应(RT-PCR)检测NF-κB相关基因的表达,包括细胞因子、趋化因子(MCP-1)和黏附分子(ICAM-1、VCAM-1)。结果RA患者滑膜组织CD40和TRAF1阳性面积(%)分别为28.7±5.4及34.3±4.8,与对照组(分别为21.2±9.5及21.6±8.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滑膜组织中总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以及与NF-κB相关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黏附分子(ICAM-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CD40/TRAF1可能作为NF-κB活化和NF-κB依赖性促炎基因的正性调节通路在RA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0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1 NF-ΚB 类风湿关节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