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碳科学:双碳目标下的科学基础——第292期“双清论坛”学术综述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志成 伊晓东 +5 位作者 高飞雪 谢在库 韩布兴 孙予罕 何鸣元 杨俊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3-101,共9页
基于第292期“双清论坛”,本文阐述了“绿色碳科学”理念的科学内涵,综述了当前我国能源与材料科技领域低碳化科学技术的研究进展、相关挑战与未来机遇,凝练了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关键科学问题、未来研究方向,为自然科学基金委下一步... 基于第292期“双清论坛”,本文阐述了“绿色碳科学”理念的科学内涵,综述了当前我国能源与材料科技领域低碳化科学技术的研究进展、相关挑战与未来机遇,凝练了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关键科学问题、未来研究方向,为自然科学基金委下一步制订碳中和基础研究行动计划与资助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碳科学 双碳目标 双清论坛 碳中和科学与技术 化石能源 氢能 可再生能源 CO_(2)利用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与绿色化学 被引量:20
2
作者 何鸣元 戴立益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3,共3页
关键词 电化学 有机合成 化学分离 应用 离子液体 绿色化学
下载PDF
SRNY分子筛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4
3
作者 何鸣元 舒兴田 谭经品 《石油炼制》 CSCD 1993年第7期22-29,共8页
用于重油裂化和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裂化催化剂的高硅Y型分子筛的制备是一个包括脱铝、补硅、水热处理等步骤的复杂过程。SRNY分子筛研究与开发的新技术路线的要点在于使水热过程和脱铝与补硅过程一步完成,在水热过程中引入的稀土氧化物... 用于重油裂化和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的裂化催化剂的高硅Y型分子筛的制备是一个包括脱铝、补硅、水热处理等步骤的复杂过程。SRNY分子筛研究与开发的新技术路线的要点在于使水热过程和脱铝与补硅过程一步完成,在水热过程中引入的稀土氧化物,不但可以调节脱铝速度,使脱铝和补硅同步进行,保护分子筛的结晶度,而且使分子筛具有抗重金属特别是抗钒性能。分子筛与催化剂的工业生产与中试结果一致,工艺可行,产品质量稳定。工业生产的催化剂在武汉石油化工厂和长岭炼油化工厂等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应用,在保持与国外同类催化剂相当的焦炭选择性的基础上,表现了更强的重油裂化能力,轻油收率增高,油浆收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催化剂 催化裂化装置
下载PDF
以催化技术创新贡献国民经济50年——记闵恩泽先生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 被引量:7
4
作者 何鸣元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21,共12页
介绍了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院士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与贡献,包括:(1)不断研发炼油新催化剂,奠定中国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基础——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2)自主创新,开发新催化材料和新反应工程——石油化工... 介绍了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院士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与贡献,包括:(1)不断研发炼油新催化剂,奠定中国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基础——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2)自主创新,开发新催化材料和新反应工程——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3)开发绿色石化技术,从源头根治环境污染——绿色化学的开拓者三部分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闵恩泽 炼油催化剂 自主创新 绿色化学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下载PDF
合成气高选择性制低碳烯烃活性位结构新发现:Co_2C的晶面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何鸣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49-2650,共2页
低碳烯烃是一类最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说当代各种石油化工产品均源自低碳烯烃和芳烃。传统的低碳烯烃的制取主要基于石油裂解路线。近年来,为缓解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国内外研究工作聚焦于以非石油路线,即利用煤炭或天然气资源直接或间... 低碳烯烃是一类最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说当代各种石油化工产品均源自低碳烯烃和芳烃。传统的低碳烯烃的制取主要基于石油裂解路线。近年来,为缓解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国内外研究工作聚焦于以非石油路线,即利用煤炭或天然气资源直接或间接制取烯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烯烃 Co_2C 合成气 石油裂解 转化制 石油化工产品 活性位 天然气资源 石油资源 混合催化剂
下载PDF
催化裂化催化剂中Y型分子筛制造的水热化学 被引量:15
6
作者 何鸣元 《大自然探索》 1996年第4期12-13,11,共3页
催化裂化催化剂中Y型分子筛制造的水热化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何鸣元迄今为止,工业过程中最大量使用的分子筛之一,是主要用于催化裂化催化剂的Y型分子筛。这一分子筛的性能与制造中和制造后的化学... 催化裂化催化剂中Y型分子筛制造的水热化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何鸣元迄今为止,工业过程中最大量使用的分子筛之一,是主要用于催化裂化催化剂的Y型分子筛。这一分子筛的性能与制造中和制造后的化学改性密切相关。在催化裂化催化剂中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分子筛 制造 水热化学
下载PDF
《催化学报》以本期专刊的出版庆祝闵恩泽院士九十华诞
7
作者 何鸣元 刘海超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3,共3页
闵恩泽先生1924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46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获得学士学位,1951年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工系,获得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到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工作.五十多年来,闵先生一直致力于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科学... 闵恩泽先生1924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46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获得学士学位,1951年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工系,获得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到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工作.五十多年来,闵先生一直致力于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科学技术的研究.他长期在炼油催化剂领域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奠定了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的基础,支撑了我国炼油工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日 序言 学报 催化 中国
下载PDF
分子筛的催化特征及工业应用
8
作者 何鸣元 谭经品 《石油炼制》 CSCD 1993年第6期41-48,共8页
分子筛材料的发展及随之而来的结构和组成的多样性,给分子筛提供了以择形催化为主要特征的多种催化功能。以此为基础评述了分子筛催化剂目前的工业应用并展望未来的可能发展。硅铝分子筛的应用仍在不断发展中。择形功能与金属催化功能... 分子筛材料的发展及随之而来的结构和组成的多样性,给分子筛提供了以择形催化为主要特征的多种催化功能。以此为基础评述了分子筛催化剂目前的工业应用并展望未来的可能发展。硅铝分子筛的应用仍在不断发展中。择形功能与金属催化功能或碱催化功能的结合,使一些特定的反应得到选择性的催化。金属硅酸盐分子筛在芳构化和氧化等反应的应用中已取得极大成功。磷铝系列的非沸石分子筛在烯烃异构化、二甲苯异构化、甲醇转化为烯烃、甲烷氧化耦联等多种反应中都表现了高选择性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 分子筛 ZSM沸石 催化剂
下载PDF
同位素标记法用于若干多相催化剂表面化学的研究
9
作者 何鸣元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1985年第3期71-81,共11页
以氘为标记原子研究多相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结构及反应中间物结构。用交叉标记法考察络合物载持后可能形成的各种表面结构。用标记化合物作化学探针判断表面活性中心结构。将标记技术分别与红外光谱和程序升温反应相结合,以确定吸附于... 以氘为标记原子研究多相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结构及反应中间物结构。用交叉标记法考察络合物载持后可能形成的各种表面结构。用标记化合物作化学探针判断表面活性中心结构。将标记技术分别与红外光谱和程序升温反应相结合,以确定吸附于催化剂表面的反应中间物结构。所研究的体系为氧化铝载持的锕系元素金属络合物以及氧化锆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加氢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红外光谱 中间物 IR 光谱 氧化铝载体 加氢反应 程序升温反应 表面化学过程 多相催化反应 金属络合物 同位素标记 多相
下载PDF
以催化技术创新贡献国民经济50年——记闵恩泽先生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
10
作者 何鸣元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5-196,共12页
本文介绍了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院士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与贡献,包括:(1)不断研发炼油新催化剂,奠定中国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基础——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2)自主创新,开发新催化材料和新反应工程——石油... 本文介绍了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闵恩泽院士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与贡献,包括:(1)不断研发炼油新催化剂,奠定中国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基础——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2)自主创新,开发新催化材料和新反应工程——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3)开发绿色石化技术,从源头根治环境污染——绿色化学的开拓者三部分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闵恩泽 炼油催化剂 自主创新 绿色化学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下载PDF
绿色碳科学——命题及其内涵
11
作者 何鸣元 《化学教学》 CAS 2011年第10期3-7,共5页
阐述了"绿色碳科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内涵;分析了化学、能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基于碳科学理念的增效减排。
关键词 绿色碳科学 碳资源 能源 环境 增效减排
下载PDF
Hβ沸石催化合成缩醛(酮) 被引量:36
12
作者 梁学正 于心玉 +3 位作者 彭惠琦 高珊 杨建国 何鸣元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83-1085,共3页
以Hβ沸石为催化剂,研究了环己酮、丁酮、丙酮、丙醛、丁醛、异丁醛、戊醛、异戊醛、正辛醛、苯甲醛十种醛(酮)与乙二醇的缩合反应。系统考察了反应时间、醛(酮)与醇的配比、Hβ沸石的用量及催化剂重复使用等因素对缩合反应的影响,优化... 以Hβ沸石为催化剂,研究了环己酮、丁酮、丙酮、丙醛、丁醛、异丁醛、戊醛、异戊醛、正辛醛、苯甲醛十种醛(酮)与乙二醇的缩合反应。系统考察了反应时间、醛(酮)与醇的配比、Hβ沸石的用量及催化剂重复使用等因素对缩合反应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醛(酮)与乙二醇摩尔比为1∶1.2、催化剂用量(0.1m ol醛(酮))为0.2g、反应时间2h的条件下,大多数醛(酮)转化率可达90%以上,缩醛(酮)选择性可达98%以上。证明Hβ沸石对该缩合反应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沸石 乙二醇 合成 催化剂 缩醛 缩酮
下载PDF
锰和镧改性Cu/ZrO_2合成甲醇催化剂的结构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32
13
作者 林明桂 杨成 +5 位作者 吴贵升 魏伟 李文怀 单永奎 孙予罕 何鸣元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91-595,共5页
考察了锰和镧助剂对Cu/ZrO2 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甲醇反应性能的影响 ,并通过BET ,XRD ,TPR ,H2 TPD和CO TPD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及吸附 脱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锰和镧两种助剂均能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同时引入两种助剂... 考察了锰和镧助剂对Cu/ZrO2 催化剂上CO加氢合成甲醇反应性能的影响 ,并通过BET ,XRD ,TPR ,H2 TPD和CO TPD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及吸附 脱附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锰和镧两种助剂均能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同时引入两种助剂时可使催化剂的活性进一步提高 ,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效应 .一方面 ,锰的加入可使催化剂各组分的相互作用增强 ,特别是铜锰复合物的形成可有效地促进活性组分的分散 ,防止催化剂的烧结 ;另一方面 ,镧助剂的引入进一步增强了铜锆在界面的相互作用 ,稳定了催化剂的活性中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负载型催化剂 助剂 协同作用 甲醇合成
下载PDF
CuZnAl水滑石衍生催化剂上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 Ⅰ.催化剂焙烧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22
14
作者 汤颖 刘晔 +2 位作者 路勇 朱萍 何鸣元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57-862,共6页
以类层柱CuZnAl水滑石为前体,经不同温度焙烧制备了一系列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剂.在250℃、水/甲醇比1.3和重时空速2.5 h-1下的反应结果表明,600℃焙烧的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活性和稳定性,而≤500℃和≥700℃焙烧后的催化剂活性较差.热... 以类层柱CuZnAl水滑石为前体,经不同温度焙烧制备了一系列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剂.在250℃、水/甲醇比1.3和重时空速2.5 h-1下的反应结果表明,600℃焙烧的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活性和稳定性,而≤500℃和≥700℃焙烧后的催化剂活性较差.热重、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程序升温还原分析结果表明,600℃焙烧时水滑石分解较为完全,析出纳米CuO粒子的同时伴生CuAl2O4尖晶石相,进而在反应过程中对金属Cu纳米粒子和ZnO起到良好的隔离和稳定作用.焙烧温度≥700℃时CuO纳米粒子发生二次团聚,同时CuAl2O4尖晶石相大量生成,造成催化活性位减少,活性较低;而焙烧温度≤500℃时水滑石分解不完全,生成(Cu,Zn)AlxOy(CO3)z复合物且无尖晶石相伴生,造成反应中金属Cu纳米粒子和ZnO聚集,导致催化剂活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铜 氧化锌 氧化铝 水滑石 甲醇 水蒸气重整 燃料电池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间硝基苯酚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行为研究 被引量:42
15
作者 王欢 叶小鹤 +2 位作者 陈黎明 陆嘉星 何鸣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6-329,共4页
在 [EMIM]Br体系中 ,以玻碳为工作电极 ,铂丝为辅助电极 ,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 ,研究了间硝基苯酚的电化学行为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量法 ,研究了扫描速度、温度和底物浓度等因素对其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求得扩散系数 D为 9.1 84&... 在 [EMIM]Br体系中 ,以玻碳为工作电极 ,铂丝为辅助电极 ,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 ,研究了间硝基苯酚的电化学行为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量法 ,研究了扫描速度、温度和底物浓度等因素对其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求得扩散系数 D为 9.1 84× 1 0 - 7cm2 /s,传递系数α为 0 .3 7,证明了在 [EMIM]Br体系中 ,此反应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化1-乙基-3-甲基咪唑([EMIM]Br) 循环伏安法 计时电量法 间硝基苯酚
下载PDF
苯和乙烯液相烷基化合成乙苯的研究及其新工艺的开发 被引量:26
16
作者 张凤美 王瑾 +2 位作者 黄志渊 李明林 何鸣元 《石油炼制与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7-41,共5页
报道了苯和乙烯在 AEB型分子筛催化剂上进行液相烷基化反应合成乙苯的研究开发结果。通过研究反应温度、压力、苯 /乙烯摩尔比及空速等反应条件对烷基化反应过程的影响 ,确定了适当的反应条件。进行了苯和乙烯液相烷基化的 2 0 0 0 h活... 报道了苯和乙烯在 AEB型分子筛催化剂上进行液相烷基化反应合成乙苯的研究开发结果。通过研究反应温度、压力、苯 /乙烯摩尔比及空速等反应条件对烷基化反应过程的影响 ,确定了适当的反应条件。进行了苯和乙烯液相烷基化的 2 0 0 0 h活性稳定性试验 ,乙烯转化率、乙苯选择性、乙基化选择性分别平均为 1 0 0 %、94.5%和 99.0 %。进行了苯和多乙苯液相烷基转移反应的2 0 0 0 h活性稳定性试验 ,二乙苯转化率、多乙苯转化率、乙苯选择性分别平均为 75.5%、72 .7%和98.7%。结果表明 ,AEB型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选择性和活性稳定性。开发了苯和乙烯液相烷基化反应的新工艺。完成了 50 0 kg催化剂的中试放大及新工艺的 40 0 t/a乙苯规模的中型试验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苯 乙烯 烷基化反应 烷基转移
下载PDF
MIP工艺反应过程中裂化反应的可控性 被引量:27
17
作者 许友好 张久顺 +2 位作者 马建国 龙军 何鸣元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共6页
从催化裂化反应机理出发,对多产异构烷烃的催化裂化工艺的两个反应区进行分析,提出了裂化反应可控性的概念,并利用氢转移反应终止裂化反应的特性来实现裂化反应可控性,从而拓展了两个反应区的功能,由此,形成了多产异构烷烃催化裂化(MIP... 从催化裂化反应机理出发,对多产异构烷烃的催化裂化工艺的两个反应区进行分析,提出了裂化反应可控性的概念,并利用氢转移反应终止裂化反应的特性来实现裂化反应可控性,从而拓展了两个反应区的功能,由此,形成了多产异构烷烃催化裂化(MIP)工艺的生产方案多样性。通过设计工艺条件和选用适当的催化剂进行了中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多产异构烷烃的催化裂化工艺的产物分布存在3种类型,即多产轻质油、多产汽油或多产汽油和液化气,从而实现了裂化反应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两个反应区 裂化反应 氢转移反应 可控性
下载PDF
HMCM-22沸石分子筛催化合成缩醛(酮) 被引量:27
18
作者 梁学正 刘彩华 +2 位作者 高珊 杨建国 何鸣元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83-1385,共3页
研究了在HMCM22沸石分子筛催化下乙二醇与环己酮、丁酮、丙酮、丙醛、丁醛、异丁醛、戊醛、异戊醛、正辛醛、苯甲醛等多种醛(酮)的缩合反应。重点研究了乙二醇与环己酮的反应条件,考察了反应时间、醛(酮)与醇的配比、HMCM22沸石的用量... 研究了在HMCM22沸石分子筛催化下乙二醇与环己酮、丁酮、丙酮、丙醛、丁醛、异丁醛、戊醛、异戊醛、正辛醛、苯甲醛等多种醛(酮)的缩合反应。重点研究了乙二醇与环己酮的反应条件,考察了反应时间、醛(酮)与醇的配比、HMCM22沸石的用量及催化剂重复使用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醛(酮)与乙二醇物质的量比为1∶1.2、催化剂用量为2g/mol醛(酮)、反应2h的条件下,转化率可达90%以上,选择性可达99%以上。表明HMCM22沸石分子筛对该缩合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CM-22 缩醛(酮) 乙二醇 合成 催化
下载PDF
铈镁铝混合氧化物催化剂的脱NO_x性能 被引量:18
19
作者 温斌 何鸣元 +3 位作者 宋家庆 宗保宁 路勇 舒兴田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1-34,共4页
用共沉淀法制得MgAl 水滑石和二氧化铈的混合物,经750 ℃热活化,得到铈镁铝混合氧化物催化剂. 考察了催化剂的组成、反应温度、反应体系中氧含量、水蒸气及二氧化硫的存在对NO 和CO 反应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铈镁铝混... 用共沉淀法制得MgAl 水滑石和二氧化铈的混合物,经750 ℃热活化,得到铈镁铝混合氧化物催化剂. 考察了催化剂的组成、反应温度、反应体系中氧含量、水蒸气及二氧化硫的存在对NO 和CO 反应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铈镁铝混合氧化物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脱NOx 活性,并具有优异的水热稳定性和一定的抗氧性及抗二氧化硫毒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三金属催化剂 大气污染
下载PDF
Ti-MWW催化烯丙基氯环氧化高效合成环氧氯丙烷 被引量:14
20
作者 汪玲玲 刘月明 +4 位作者 张海娇 吴海虹 蒋咏文 吴鹏 何鸣元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56-658,共3页
研究了具有MWW结构的新一代钛硅分子筛Ti-MWW催化剂对烯丙基氯液相环氧化高效合成环氧氯丙烷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Ti-MWW的催化活性以及产物选择性均优于传统的钛硅分子筛TS-1.对于Ti-MWW,合适的溶剂为非质子性溶剂丙酮和乙腈,在该溶剂... 研究了具有MWW结构的新一代钛硅分子筛Ti-MWW催化剂对烯丙基氯液相环氧化高效合成环氧氯丙烷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Ti-MWW的催化活性以及产物选择性均优于传统的钛硅分子筛TS-1.对于Ti-MWW,合适的溶剂为非质子性溶剂丙酮和乙腈,在该溶剂中环氧化物不易发生溶剂化开环反应;而对于TS-1,合适的溶剂是质子性溶剂甲醇,但甲醇可导致醇醚副产物的生成.在Ti-MWW催化剂上烯丙基氯的转化率和环氧氯丙烷的选择性都能达到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硅分子筛 Ti—Mww TS-1 烯丙基氯 环氧化 环氧氯丙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