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努力促进临床监测智能化应用研究的快速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佘守章 俞卫锋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1057-1060,共4页
麻醉学是具有艺术特征的临床学科,临床监测则是麻醉学科的精髓,在现代麻醉学17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临床监测(clinical monitoring)在医疗领域作出的贡献被广泛认可,尤其是近十年,临床监测智能化有快速发展。智能化是依托人工智能可以模... 麻醉学是具有艺术特征的临床学科,临床监测则是麻醉学科的精髓,在现代麻醉学17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临床监测(clinical monitoring)在医疗领域作出的贡献被广泛认可,尤其是近十年,临床监测智能化有快速发展。智能化是依托人工智能可以模仿人类智力构建计算机系统的科学,临床监测则是通过医疗设备对患者生命指标及生理参数进行快速、动态、反复甚至是连续的物理检测或化学检验,以数据或图像形式呈现出来,为临床医师提供评估、诊断和处理信息的一门技术,两者完美的结合必将进一步提升患者围麻醉手术期的安全性。回顾我国临床监测发展历程,让读者深入了解什么是临床监测智能化、临床监测智能化的优势、临床监测智能化的未来极为重要。临床监测的未来将由有线向无线、穿戴式、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智能数字化医学模式需要创新医疗设备的支持,需要人工智能助力,智慧化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临床监测 智能化 服务
下载PDF
创新引领智能化患者自控镇痛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佘守章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265-270,共6页
疼痛是人体五大生命体征之一,一方面疼痛是人类防范伤害性刺激调动机体保护所作出的本能反应,另一方面过度疼痛应激,尤其是术后疼痛会严重扰乱机体正常免疫反应,影响术后康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建议用科学方法... 疼痛是人体五大生命体征之一,一方面疼痛是人类防范伤害性刺激调动机体保护所作出的本能反应,另一方面过度疼痛应激,尤其是术后疼痛会严重扰乱机体正常免疫反应,影响术后康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建议用科学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是急性疼痛治疗的主要科学方法之一。本文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智能化患者自控镇痛》专著的出版为契机,撰写“创新引领智能化患者自控镇痛的临床应用研究”述评,回顾我国PCA治疗的发展历程,总结PCA的发展阶段,系统归纳分折PCA治疗的特点,并评述其临床价值,挖掘拓展PCA的研究精度与广度,让读者深入了解PCA治疗研究历史。伴随医疗数字信息化的发展,智能化患者自控镇痛(Ai-PCA)系统创新性地以扫码镇痛服务和智能化管理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精准优质的舒适镇痛治疗,从而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急性镇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自控镇痛 历史 智能化 服务
下载PDF
创新引领数智镇痛医疗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3
作者 佘守章 姚尚龙 +1 位作者 俞卫锋 黄宇光 《广州医药》 2024年第8期820-825,共6页
1994年中国引进患者自控镇痛(PCA),经过国人改造升级如今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7年《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11年具有中国自主专利产权和创新数字医疗的智能... 1994年中国引进患者自控镇痛(PCA),经过国人改造升级如今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7年《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11年具有中国自主专利产权和创新数字医疗的智能化患者自控镇痛(Ai-PCA)诞生,2019年《智能化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管理关键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获得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2023年《中国分娩镇痛规范及推广应用》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笔者撰写述评,提出努力推进Ai-PCA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呼吁国内学者重视引领数智镇痛医疗规范化,于2024年在《中华疼痛学杂志》刊出由余守章教授牵头制定的《患者自控镇痛临床应用规范专家共识》,助力中国数智镇痛医疗技术向智慧化前行,为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舒适镇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医疗 智能镇痛 规范化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右旋美托咪啶的镇静效应及其对国人颈内动脉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佘守章 许学兵 +2 位作者 李慧玲 吴戴红 莫世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9-732,共4页
目的研究右旋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的镇静效应及其对国人颈内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年青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Dex镇静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输注负荷剂量Dex0.4μg/kg(5min内)后以0.4μg/(kg·... 目的研究右旋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的镇静效应及其对国人颈内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年青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Dex镇静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输注负荷剂量Dex0.4μg/kg(5min内)后以0.4μg/(kg·h)维持30min,C组输注生理盐水对照。监测所有患者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lineARXIndex,AAI)、MAP、HR、SpO2、PETCO2、OAA/S和Ramsay镇静评分,并采用AU4型彩色多普勒仪测量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径、血流速率、血流量。连续记录基础值(T0),负荷剂量后即刻(T1),以及持续泵注Dex后5,10,15,20,25,30min(T2~7)上述各项指标。结果Dex负荷剂量输注后以及维持期间,镇静效应明显,BIS和AAI比基础值分别降低17.0%~30.9%(P<0.05)及30.1%~43.4%(P<0.05);OAA/S和Ramsay镇静评分也明显降低(P<0.05)。Dex负荷量输注后患者颈总动脉血流速率、血流量先明显增加(P<0.05)后逐渐回落;持续输注25min后患者颈内动脉血流速率、血流量比基础值降低17%~21%(P<0.05);期间患者HR和MAP与比基础值均引起无临床意义的降低(P<0.05);所有患者无明显呼吸抑制。结论Dex负荷剂量0.4μg/kg继以0.4μg/(kg·h)维持输注对国人产生明显镇静,同时减少颈内动脉的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咪啶 动脉血流量 镇静效应 Ramsay镇静评分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脑电双频谱指数 负荷剂量 生理盐水对照 PETCO2 彩色多普勒仪 血流速率 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 Dex Index 方法选择 SpO2 动脉内径 持续泵注 持续输注 临床意义
下载PDF
静脉或硬膜外吗啡PCA药效学和血药浓度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4
5
作者 佘守章 索琨 +1 位作者 刘继云 苏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63-265,共3页
目的 :比较吗啡静脉和硬膜外PCA药效学和病人血药浓度的变化。方法 :60例病人 (ASAⅠ~Ⅱ级 )随机分成两组。A组 (n =3 0 ) :静脉PCA(PCIA) ,选用 0 0 5 %吗啡 +0 0 1%氟哌啶 ;B组 (n =3 0 ) :硬膜外PCA(PCEA)选用 0 0 1%吗啡 +0 1... 目的 :比较吗啡静脉和硬膜外PCA药效学和病人血药浓度的变化。方法 :60例病人 (ASAⅠ~Ⅱ级 )随机分成两组。A组 (n =3 0 ) :静脉PCA(PCIA) ,选用 0 0 5 %吗啡 +0 0 1%氟哌啶 ;B组 (n =3 0 ) :硬膜外PCA(PCEA)选用 0 0 1%吗啡 +0 15 %布比卡因。均采用Graseby 93 0 0PCA泵以LCP模式 (负荷剂量 5ml+持续剂量 1ml/h +PCA每次 1 0ml)进行镇痛。A组 10例和B组 11例分别于PCA 0、3、2 4小时测定吗啡血药浓度。结果 :( 1)综合镇痛质量PCEA组优于PCIA组 (P <0 0 5 ) ;( 2 )吗啡所用剂量及其血药浓度PCIA组明显高于PCEA组 (P <0 0 1) ,其中吗啡2 4小时用量PCIA组高于PCEA组 4~ 5倍 ,其血药浓度则高出 2~ 3倍 ;( 3 )并发症 :恶心、呕吐、瘙痒、嗜睡的发生率PCIA组高于PCEA组 (P <0 0 5 )。结论 :吗啡PCEA和PCIA均能产生满意的镇痛效果 ,但PCEA法吗啡血浆浓度、吗啡消耗量和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PCIA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吗啡 布比卡因 氟哌啶 药理学 血药浓度
下载PDF
临床麻醉监测快捷指南 被引量:9
6
作者 佘守章 吴新民 +10 位作者 于布为 岳云 曾因明 王国林 郭曲练 林财珠 周海燕 王泉云 孟凡民 衡新华 许学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98-699,共2页
临床麻醉监测是实时监测麻醉期间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帮助麻醉科医师作出正确判断和及时处理,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证手术安全,促进术后转归。
关键词 麻醉监测 临床 生命体征稳定 指南 麻醉科医师 麻醉期间 实时监测 及时处理
下载PDF
右旋美托咪啶的镇静效应及其对全麻镇静深度的影响 被引量:105
7
作者 佘守章 李慧玲 +1 位作者 许学兵 莫世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右旋美托咪啶(Dex)的镇静效应及其对全麻患者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根据不同用药时期情况均分为镇静组和麻醉组,镇静组30例又分为Dex组(D1组)和对照组(C1组):D1组静脉泵注Dex负荷剂量0.4μg/kg(... 目的研究右旋美托咪啶(Dex)的镇静效应及其对全麻患者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根据不同用药时期情况均分为镇静组和麻醉组,镇静组30例又分为Dex组(D1组)和对照组(C1组):D1组静脉泵注Dex负荷剂量0.4μg/kg(5min注完),然后以0.4μg·kg-1·h-1维持静注30min;C1组以同样方式输注生理盐水。记录不同时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MAP、HR,并对患者进行OAA/S、Ramesay镇静评分。麻醉组30例全麻患者也随机分为D2和C2组:D2组术中静脉Dex0.4μg/kg5min注完;C2组输注生理盐水。术中以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和雷米芬太尼静脉维持麻醉,调节丙泊酚血浆靶控浓度(Ct),使BIS维持在50±3。结果D1组Dex负荷剂量输注后以及维持期间BIS比基础值降低17.0%~30.9%(P<0.05),镇静效应明显,OAA/S和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降低(P<0.05);D2组患者麻醉前BIS为92±1,给予Dex后BIS由51±2降至42±16,C2组则仍为51±3。D2组丙泊酚的用量比C2组减少8%~14%(P<0.05)。结论Dex对清醒患者产生明显镇静效应,并能加深全麻患者的麻醉深度,减少丙泊酚TCI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美托咪啶 镇静 脑电双频指数
下载PDF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对妇科手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13
8
作者 佘守章 许学兵 +1 位作者 刘继云 谢晓青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9期669-671,共3页
目的 比较下腹部手术后0-2% 罗哌卡因(Rop) 或0-2% 布比卡因(Bup) 与吗啡(Mor)配伍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 的效应。方法 选择经腹子宫全切术的病人66 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三组双盲对照... 目的 比较下腹部手术后0-2% 罗哌卡因(Rop) 或0-2% 布比卡因(Bup) 与吗啡(Mor)配伍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 的效应。方法 选择经腹子宫全切术的病人66 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三组双盲对照观察,R组(n= 22):镇痛药为0-2% Rop +0-01% Mor,采用英国Graseby- 9300 PCA泵,以LCP模式给药;B组(n=22) :镇痛药为0-2 % Bup +0-01 % Mor,PCA方法同R组;C组(n = 22):镇痛药为0-9% 生理盐水+ 0-01%Mor(对照组),其方法同R组。结果 R组、B组、C组24 h PCEA所需的镇痛液量分别为20-3 ±5-1 mL,20-2 ±4-4 mL,26-4±7-2 mL;镇痛效果:R组≈B组> C组( P< 0-01~0-05),表现为:R组、B组分别从PCEA45 min 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一直明显低于C组;D/D比值:C组> R组≈B组( P< 0-05) ,三组病人术后下肢受阻滞的运动神经恢复至Bromage-2 级所需的时间B 组> R组> C 组( P< 0-05),术后2 h 无运动阻滞的病人R 组为64% ,B组36 % ,C组76% ,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妇科手术 手术后 自控镇痛
下载PDF
BIS和AAI用于监测镇静深度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9
9
作者 佘守章 许学兵 闫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43-445,共3页
关键词 BIS AAI 监测 镇静深度 椎管内阻滞 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下载PDF
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佘守章 刘继云 许立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5期284-286,共3页
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技术研究负荷剂量的临床效应,并与传统硬膜外药物镇痛(EDA)进行比较。100例(ASAⅠ~Ⅱ级)手术病例随机分成4组:A组(n=30),用0.25%布比卡因+0.0015%丁丙诺啡,... 采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技术研究负荷剂量的临床效应,并与传统硬膜外药物镇痛(EDA)进行比较。100例(ASAⅠ~Ⅱ级)手术病例随机分成4组:A组(n=30),用0.25%布比卡因+0.0015%丁丙诺啡,负荷剂量+PCEA;B组(n=30),A组溶液中加0.005%吗啡,用法同A组;C组(n=20),PCEA的药液同A组,不用负荷剂量;D组(n=20),药液同A组,单次EDA5ml。结果:(1)在1~9hC组PCEA按压总数、实进数及VAS评分均高于A、B组(P<0.05);(2)D组每次EDA持续时间4.1±1.3h,24hVAS评分波动较大。结论:PCEA用负荷剂量法明显优于无负荷剂量者,PCEA比EDA法更有利于维持病人的最低有效止痛浓度(ME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 疼痛 硬膜外腔 布比卡因 丁丙诺啡 PCEA
下载PDF
超前镇痛有效性争议及预防性镇痛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94
11
作者 佘守章 许学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45-547,共3页
关键词 超前镇痛 预防性 有效性 术后患者自控镇痛 临床研究 疼痛治疗 预先镇痛 镇痛效应
下载PDF
小剂量可乐定对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效应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佘守章 刘继云 +2 位作者 刘洁容 肖辉 索琨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47-48,共2页
可乐定是一种α2肾上腺受体激动药,具有降压、镇痛、镇静、抗焦虑、抗惊厥等作用,麻醉前应用可减少病人术中麻醉药需要量和改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反应[1,2],与局麻药联合应用则能增强脊麻和硬膜外阻滞效应[3~5]。而术后... 可乐定是一种α2肾上腺受体激动药,具有降压、镇痛、镇静、抗焦虑、抗惊厥等作用,麻醉前应用可减少病人术中麻醉药需要量和改善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反应[1,2],与局麻药联合应用则能增强脊麻和硬膜外阻滞效应[3~5]。而术后硬膜外注入可乐定病人自控镇痛(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乐定 硬膜外 病人自控镇痛 镇痛效应 布比卡因 丁丙诺啡 小剂量 镇痛效果 负荷剂量 并发症
下载PDF
科学严谨的研究可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兼论右美托咪定在麻醉学科中的镇静与镇痛作用 被引量:26
13
作者 佘守章 许学兵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35-1036,共2页
麻醉学科的发展与麻醉药物的发展密不可分,麻醉药物的合理应用则与严谨科学的研究密不可分。Morton于1846年在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成功演示全球首例乙醚麻醉,标志着现代麻醉学科的开始,
关键词 麻醉学科 合理应用 镇痛作用 临床药物 科学 镇静 美国哈佛大学 麻醉药物
下载PDF
地佐辛——一个尚待进一步认识的独特镇痛药物 被引量:26
14
作者 佘守章 许学兵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261-3263,共3页
1804年12月德国药物学家Friedrich Sertürner从罂粟植物中提取出第1个活性生物碱——吗啡;1952年吗啡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此后其他阿片类药物芬太尼、舒芬太尼、阿芬太尼、雷米芬太尼经FDA批准相续上市,为围术... 1804年12月德国药物学家Friedrich Sertürner从罂粟植物中提取出第1个活性生物碱——吗啡;1952年吗啡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此后其他阿片类药物芬太尼、舒芬太尼、阿芬太尼、雷米芬太尼经FDA批准相续上市,为围术期临床麻醉与镇痛提供了良好的选择。17世纪Dr.Thomas Syenham用一句话"Among the remedies which it has pleased Almighty God to give to man to relieve his sufferings, none is so universal and so efficacious as opium"描述了阿片类药物在人类对抗病痛中的作用和地位,意思是说“上帝赐予缓解疾痛的药物中,阿片类药物是应用最广泛,也是最为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雷米芬太尼 阿片类药物 镇痛药物 药物学家 Κ受体 临床研究论文 药理特性 pleased 拮抗剂
下载PDF
罗比卡因背景输注下有或无吗啡负荷剂量对硬膜外PCA效应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佘守章 阎焱 +5 位作者 许学兵 许立新 刘继云 卢丽娜 陈春林 谢晓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 研究妇科手术后病人在罗比卡因 (Rop)不同背景剂量输注下 ,有或无吗啡 (Mor)负荷剂量对硬膜外PCA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腹子宫全切术病人 12 0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成六组 ,通过三通管硬膜外给予背景剂量 0、2、4、6、4和 6... 目的 研究妇科手术后病人在罗比卡因 (Rop)不同背景剂量输注下 ,有或无吗啡 (Mor)负荷剂量对硬膜外PCA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腹子宫全切术病人 12 0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成六组 ,通过三通管硬膜外给予背景剂量 0、2、4、6、4和 6ml/h 0 2 %Rop输注 ;另一泵镇痛液为0 0 1%Mor ,前四组 (C0 、C2 、C4 、C6组 )以LP模式 (负荷剂量 +PCA)加强镇痛 ,后两组 (C4N和C6N组 )以P模式 (仅用PCA)辅助 ,观察镇痛评分、运动阻滞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六组镇痛效果均达到满意程度 ,其质量分数C0 组 <C2 组 <C4 组≈C6组≈C4N组≈C6N组 ;2 4小时硬膜外Mor的消耗量分别为 (1 88± 0 93)mg、(1 2 1± 0 6 0 )mg、(0 95± 0 48)mg、(0 88± 0 42 )mg、(0 38± 0 37)mg、(0 2 7± 0 35 )mg ;术后 6小时C4 组和C4N组运动阻滞全部恢复 ,C6组和C6N组仍有 2 0 %的病人大腿不能抬起 (Bomage评分 1级 ) ;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瘙痒发生率C0 组与C2 组为 10 %~ 15 % ,C4 组、C6组、C4N组与C6N组为 0 %~ 5 % ;六组Ramesay镇静评分为 2级~ 3级 (P >0 0 5 ) ;各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均无呼吸抑制。结论 妇科经腹手术后以 0 2 %Rop 4~ 6ml/h背景剂量输注 ,可采用有或无负荷剂量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镇痛 药效学 罗比卡因 吗啡 妇科手术
下载PDF
超前镇痛有效性争议及预防性镇痛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8
16
作者 佘守章 许学兵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23-1725,共3页
关键词 超前镇痛 预防性 有效性 临床研究 疼痛治疗 预先镇痛 治疗方法 镇痛效应
下载PDF
不同局麻药在上肢手术后区域神经自控镇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佘守章 肖建斌 +3 位作者 许学兵 徐中和 许立新 谢晓青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1037-1038,共2页
目的 研究上肢手术后外周区域神经患者自控镇痛 (PCA)治疗时的镇痛效应和副作用。方法  60例(ASAⅠ~Ⅱ级 )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 ,R组 (n =2 0 ) :采用PCRA法 ,镇痛药 0 3 %罗哌卡因 (Rop) ,臂丛神经鞘穿刺置管神经阻滞术后接英... 目的 研究上肢手术后外周区域神经患者自控镇痛 (PCA)治疗时的镇痛效应和副作用。方法  60例(ASAⅠ~Ⅱ级 )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 ,R组 (n =2 0 ) :采用PCRA法 ,镇痛药 0 3 %罗哌卡因 (Rop) ,臂丛神经鞘穿刺置管神经阻滞术后接英国Graseby 93 0 0型PCA泵镇痛 ,按LCP模式给药 ,即负荷量 (5ml) +持续量 (2ml/h) +PCA剂量 (2ml/次 ) ,锁定时间 2 0min ;B组 (n =2 0 ) ,镇痛药 0 3 %布比卡因 (Bup) ,采用镇痛方法和模式同R组 ;C组 (n =2 0 ,对照 ) :术后不使用PCRA ,仅在患者疼痛时肌注盐酸哌替啶 (Dol)镇痛。双盲观察各组VAS评分、BCS舒适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术后上肢感觉阻滞和活动情况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R组和B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 ,BCS评分和Ramesay评分则高于C组 ,提示R组、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组 ,而R组、B组间则没有统计学差异。在手术当日R组PCRA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优于B组 ,C组 10 0 %患者需肌注 2~ 3次盐酸哌替啶 ,每次 5 0~ 10 0mg。三组患者均无局麻药中毒反应和置管部位感染并发症。结论 上肢手术后臂丛区域神经PCRA治疗是切实可行的 ;0 3 %罗哌卡因或 0 3 %布比卡因均有效 ;行PCRA术后镇痛的患者满意程度高 ,且并症发生率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手术 自控镇痛 区域镇痛 臂丛神经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下载PDF
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子宫动脉栓塞围治疗期硬膜外镇痛和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佘守章 许学兵 +3 位作者 许立新 陈春林 刘继云 谢晓青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7期3217-3219,共3页
目的:研究2g/L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子宫动脉栓塞(UAE)围介入治疗期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应、不良反应和对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自愿行UAE介入治疗的子宫肌瘤或腺肌病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3组,L组(n=30):采用PCEA法... 目的:研究2g/L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子宫动脉栓塞(UAE)围介入治疗期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应、不良反应和对患者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自愿行UAE介入治疗的子宫肌瘤或腺肌病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3组,L组(n=30):采用PCEA法,镇痛药2g/L左旋布比卡因(LBup)+0.04g/L吗啡(Mor)+0.02g/L氟哌利多(Dro),PCA以LCP模式给药,即负荷剂(6mL)+持续剂量(2mL/h)+PCA剂量(2mL/次),锁定时间10min;R组(n=30):镇痛药为2g/L罗哌卡因(Rop)+0.04g/LMor+0.02g/LDro,PCEA方法同L组;C组(n=20,对照):用传统口服药物或肌注盐酸哌替啶法镇痛。双盲观察各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BCS舒适评分、Ramesay评分、术后恢复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情况。结果:UAE手术操作期间C组患者盆腔疼痛和继发性痛性痉挛发生率为90%,远高于L组和R组;介入治疗后L组和R组VAS评分、BCS评级明显优于C组(P<0.05)。L组和R组术后下床时间平均为(15.1±4.6)h,C组则为(27.9±6.7)h(P<0.05);L组和R组平均总住院时间为(10.3±2.7)d,而C组平均总住院时间为(13.6±3.9)d(P<0.05);围介入治疗期C组患者烦躁不安发生率较L组和R组多;恶心发生率C组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UAE围介入治疗期2g/L左旋布比卡因用于PCEA法镇痛效果好,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布比卡因 子宫动脉栓塞 围介入治疗期 康复 硬膜外自控镇痛 不良反应 子宫肌瘤
下载PDF
围术期麻醉深度监测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佘守章 陈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087-3090,共4页
自从1846年10月16日首次乙醚麻醉公开表演成功以来,“麻醉深度”的定义在不断地演变,其内涵的变化主要围绕着所用麻醉和药物对人体作用的知识体来改变。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1997年商业化,其综合了脑电图中频率... 自从1846年10月16日首次乙醚麻醉公开表演成功以来,“麻醉深度”的定义在不断地演变,其内涵的变化主要围绕着所用麻醉和药物对人体作用的知识体来改变。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1997年商业化,其综合了脑电图中频率、功率、位相及谐波等特性,包含了原始脑电图信息,能迅速反映大脑皮层功能状况,评估意识状态和镇静深度敏感、准确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监测 围术期 脑电双频谱指数 乙醚麻醉 人体作用 功能状况 大脑皮层 镇静深度
下载PDF
临床监测:麻醉安全的基石 被引量:6
20
作者 佘守章 于布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97-697,共1页
临床麻醉学是最具风险的医学领域之一。研究显示麻醉期间未及时全面地监测患者是引发围术期麻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保证围术期患者的生命安全是手术科医师、麻醉科医师、患者家属等共同关心的头等大事。减少围术期患者的... 临床麻醉学是最具风险的医学领域之一。研究显示麻醉期间未及时全面地监测患者是引发围术期麻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保证围术期患者的生命安全是手术科医师、麻醉科医师、患者家属等共同关心的头等大事。减少围术期患者的意外事件、避免发生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是医师的使命。然而,即使在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医疗事故或医患关系紧张仍时有可闻。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缓解矛盾,显然是我们麻醉科医师面临的重大挑战。而通过加强临床监测,及早发现问题的苗头并正确处理之,则是预防此类不良事件的最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监测 麻醉安全 围术期患者 麻醉科医师 麻醉并发症 医学科学技术 医患关系紧张 临床麻醉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