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假单胞菌YZ32产生物乳化剂及原油降解作用
1
作者 苟燕 佘跃惠 +1 位作者 舒福昌 董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3,共8页
为了分离出一株产生物乳化剂且能降解原油的菌株,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筛选出能乳化原油的细菌,再通过调整培养基成分来优化假单胞菌YZ32产生物乳化剂,以乳化指数和乳化剂产量为指标选出最佳的碳源和氮源;用乙醇提取生物乳化剂,再用透析袋... 为了分离出一株产生物乳化剂且能降解原油的菌株,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筛选出能乳化原油的细菌,再通过调整培养基成分来优化假单胞菌YZ32产生物乳化剂,以乳化指数和乳化剂产量为指标选出最佳的碳源和氮源;用乙醇提取生物乳化剂,再用透析袋纯化,测定乳化剂的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检测乳化剂的乳化活性物质。将乳化剂与7种不同的底物混合后测定乳化指数,考察乳化剂对不同底物的乳化效果。在不同条件下考察生物乳化剂的理化稳定性;通过原油降解实验,用GC-MS对原油组分进行分析,考察菌株对原油的去除率和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分离出的能乳化原油的假单胞菌YZ32,以蔗糖(20 g/L)和谷氨酸钠(7 g/L)为碳源和氮源时,可获得最大的生物乳化剂产量。代谢产物中蛋白含量为64.29%,糖含量为13.89%,乳化活性物质为蛋白类物质。该乳化剂对液体石蜡和甲苯具有较好的乳化效果,在温度为15~80℃、pH值为4~11和矿化度为50~350g/L的条件下,YZ32产生的生物乳化剂都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原油降解实验表明,YZ32在24 d内对原油的去除率达到60.3%,对原油饱和烃中的C11—C20组分和芳香烃中的菲类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假单胞菌YZ32能产生蛋白类的且稳定性良好的生物乳化剂,对原油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含油污泥土壤修复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乳化剂 假单胞菌 乳化活性 原油降解 土壤修复
下载PDF
江汉油田中高温高矿化度油藏采油功能菌群落结构分析
2
作者 徐峰 姚快 +5 位作者 曲瑞雪 牟莎莎 邓舒元 孙珊珊 佘跃惠 王正良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0,共7页
油藏中存在丰富的内源微生物,通过激活内源微生物,利用其生长繁殖的代谢产物与油藏原油的作用实现提高稠油油藏原油采收率的目的。因此,掌握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和多样性信息对于高效采油功能菌的筛选至关重要。利用二代测序... 油藏中存在丰富的内源微生物,通过激活内源微生物,利用其生长繁殖的代谢产物与油藏原油的作用实现提高稠油油藏原油采收率的目的。因此,掌握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和多样性信息对于高效采油功能菌的筛选至关重要。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江汉油田普通稠油油藏的4个中高温高矿化度区块采出液中的细菌和古菌群落组成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4种样品中古菌种类丰富,均高于细菌种类;在属水平上,细菌群落主要以Pseudomonas、Thauera、Halobacillus和Marinobacter为主,古菌群落主要以Halogeometricum、Methanobacterium和Methanothermobacter为主;4种样品中的内源微生物群落均具有降黏和脱氮的性能,表明江汉油田内源微生物具有降黏和脱氮的巨大潜力,可通过不同培养基富集筛选高效的采油功能菌,为其在提高江汉油田采收率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油田 内源微生物 微生物采油 采油功能菌 群落结构分析
下载PDF
PCR-DGGE方法分析原油储层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种群多样性 被引量:51
3
作者 佘跃惠 张凡 +4 位作者 向廷生 刘彬彬 赵立平 周玲革 舒肤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7-242,共6页
使用基于 16 S r DNA的 PCR- 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图谱分析结合条带割胶回收 DNA进行序列分析 ,对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注水井 (12 # 9- 11)和与该注水井相应的两个采油井 (12 # 9- 9S、13# 11- 8)井口样品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进... 使用基于 16 S r DNA的 PCR- 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图谱分析结合条带割胶回收 DNA进行序列分析 ,对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注水井 (12 # 9- 11)和与该注水井相应的两个采油井 (12 # 9- 9S、13# 11- 8)井口样品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并鉴定了部分群落成员。 DGGE图谱聚类分析表明注水井与两油井微生物群落的相似性分别为 30 %和 2 0 % ,而两油井间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为 5 4 %。DGGE图谱中优势条带序列分析表明注水井样品和油井样品中的优势菌群为未培养的环境微生物 ,它们与数据库中 α、γ、δ、ε变形杆菌 (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 (Bacteroidetes)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DGGE与分子克隆相结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研究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 (MEOR)机理 ,以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油井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多样性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MEOR)
下载PDF
大港孔店油田水驱油藏微生物群落的分子分析 被引量:37
4
作者 佘跃惠 张学礼 +2 位作者 张凡 王凌华 赵立平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9-334,共6页
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 温度梯度凝胶电泳(PCR TGGE)和构建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两种方法对比研究了大港油田孔二北断块注水井和采油井的微生物群落结构。16SrDNAV3区PCR扩增产物的TGGE图谱分析表明,这两个油井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很大。... 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 温度梯度凝胶电泳(PCR TGGE)和构建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两种方法对比研究了大港油田孔二北断块注水井和采油井的微生物群落结构。16SrDNAV3区PCR扩增产物的TGGE图谱分析表明,这两个油井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很大。注水井样品的TGGE图谱中有6条主要条带,而采油井样品中只有一个条带占绝对优势。同时,建立了两个样品的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从中分别挑选了10 8和5 0个克隆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样性分析(ARDRA)。注水井样品有33个操作分类单元(OTU) ,其中6个OTU是优势类型;而采油井样品只有8个OTU ,有1个OTU在文库中占绝对优势。克隆文库和TGGE的研究结果一致,均表明注水井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比采油井丰富很多。每个OTU的代表克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注水井样品中的细菌主要属于α、β、γ变形菌纲和放线菌纲,尤其是红细菌亚纲( 4 7% )。采油井样品的细菌主要属于α、β、γ变形菌纲,尤其是假单胞菌属( 6 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16S RRNA基因 TGGE 克隆文库 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下载PDF
七株聚丙烯酰胺降解菌对PAM的降解性能评价 被引量:14
5
作者 佘跃惠 周玲革 +4 位作者 舒福昌 张忠智 刘宏菊 王家卓 李向前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3-66,共4页
研究了从油田产聚合物污水和污泥中分离到的7株聚丙烯酰胺(PAM)降解菌对纯PAM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PAM微生物降解的过程中,会伴随有pH的降低。由于7株菌组成的微生物群落对PAM的生物降解作用,使得培养基中的PAM的运动粘度从650 mm2/s... 研究了从油田产聚合物污水和污泥中分离到的7株聚丙烯酰胺(PAM)降解菌对纯PAM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PAM微生物降解的过程中,会伴随有pH的降低。由于7株菌组成的微生物群落对PAM的生物降解作用,使得培养基中的PAM的运动粘度从650 mm2/s降低至100mm2/s左右。添加液蜡或酵母膏等导致微生物菌群的共代谢作用,可加快PAM的生物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PAM)降解菌 微生物群落 运动粘度 PH值 生物降解
下载PDF
油田含聚合物污水微生物处理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佘跃惠 周玲革 +4 位作者 刘宏菊 王家卓 张凡 李向前 张宏翼 《生态科学》 CSCD 2005年第4期344-346,363,共4页
对油田日益增多的并且对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的而现有污水处理工艺难于处理的含聚合物污水进行微生物处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从油田污水污泥中分离得到的七株聚丙烯酰胺(PAM)降解菌在合适的营养条件下协同作用,对大港油田的含PAM的污水具... 对油田日益增多的并且对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的而现有污水处理工艺难于处理的含聚合物污水进行微生物处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从油田污水污泥中分离得到的七株聚丙烯酰胺(PAM)降解菌在合适的营养条件下协同作用,对大港油田的含PAM的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经过3d的处理,微生物菌群将补充了磷和氮的污水的COD降低了87.7%;经过18d的处理,微生物菌群将补充了磷的污水的COD由13499mg.L-1降低为283 mg.L-1,降低幅度达到了97.9%。因而这7株PAM降解菌对含PAM污水处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聚内烯酰胺(PAM)污水 生物降解 COD
下载PDF
油砂山油田本源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初步调查 被引量:5
7
作者 佘跃惠 何正国 +4 位作者 杨柳岸 张凡 周玲革 舒福昌 向廷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2-83,共2页
采用细菌通用引物和古细菌引物对青海油砂山油田178井本源微生物样品DNA进行扩增,构建基因文库,克隆和DNA序列分析。将测序结果与基因银行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油砂山样品中有大量海杆菌属和甲胞菌属,样品中还发现存在产甲烷古菌及一些不... 采用细菌通用引物和古细菌引物对青海油砂山油田178井本源微生物样品DNA进行扩增,构建基因文库,克隆和DNA序列分析。将测序结果与基因银行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油砂山样品中有大量海杆菌属和甲胞菌属,样品中还发现存在产甲烷古菌及一些不可培养的其它古菌类群。它们的功能和多样性有待于深入研究,以便进一步筛选用于提高该油田原油采收率的采油功能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山油田 本源微生物 基因文库 多样性
下载PDF
大港孔店油田产生物表面活性剂本源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佘跃惠 张凡 +2 位作者 周玲革 舒福昌 向廷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0,共3页
从大港孔店油田分离出一株嗜中温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dgbs25,经生理生化和16SrDNA分子鉴定,该菌与根癌土壤杆菌最为相近;该菌株在含有烃类物质的培养基中产生生物表面活性物质,其最适温度为42°C,最适pH值为7;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 从大港孔店油田分离出一株嗜中温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dgbs25,经生理生化和16SrDNA分子鉴定,该菌与根癌土壤杆菌最为相近;该菌株在含有烃类物质的培养基中产生生物表面活性物质,其最适温度为42°C,最适pH值为7;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使培养液的表面张力从69·72mN/m下降到35·23mN/m,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量为3·6g/L,对柴油的乳化活性最大达到68%,对液蜡的乳化活性可达到100%。该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可应用于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ME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表面活性剂 根癌土壤杆菌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MEOR)
下载PDF
新型两性聚合物堵水调剖剂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佘跃惠 王正良 张小平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99-101,共3页
关键词 聚合物 堵水调剖剂 油井堵水
下载PDF
青海七个泉油田本源微生物区系初步调查 被引量:2
10
作者 佘跃惠 舒福昌 +4 位作者 何正国 张凡 周玲革 王正良 向廷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38-640,共3页
采用细菌通用引物和古细菌引物对青海七个泉油田本源微生物样品DNA进行扩增,根据基因库进行克隆和DNA序列分析,将测序结果通过与基因库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七个泉油田样品中有大量海杆菌属和甲胞菌属,样品中还发现存在产甲烷古菌及一些不... 采用细菌通用引物和古细菌引物对青海七个泉油田本源微生物样品DNA进行扩增,根据基因库进行克隆和DNA序列分析,将测序结果通过与基因库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七个泉油田样品中有大量海杆菌属和甲胞菌属,样品中还发现存在产甲烷古菌及一些不可培养的其它古菌类群。它们的分离方法、功能和生长代谢特性有待于深入研究,以便筛选用于提高该油田原油采收率的采油功能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个泉油田 本源微生物 基因文库 多样性
下载PDF
油水井深部封堵的有机—无机复合堵剂 被引量:8
11
作者 佘跃惠 张小平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A00期48-52,共5页
研制了一种用于深部封堵产油井和注水井之间大孔道的有机-无机复合堵剂,该堵剂所用的无机材料为粉煤灰,碳酸钙,电石渣,石灰,膨润土和煤粉等,有机树脂为改性呋喃树脂和烃类树脂等。
关键词 化学堵水 堵水剂 深层 交联反应 油井
下载PDF
VES流体的基本性能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佘跃惠 舒福昌 +3 位作者 曹书瑜 张文斌 汪天游 周建华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7期214-215,共2页
研究了VES(ViscoelasticSurfactant,粘弹性表面活性剂)流体的基本性能,包括VES增稠能力、反离子加量对VES胶束的影响、盐水对VES胶束溶液性能影响、VES胶束溶液的抗剪切性能和破胶性能。VES在青海油田清洁酸化和清洁压裂中得到成功应用... 研究了VES(ViscoelasticSurfactant,粘弹性表面活性剂)流体的基本性能,包括VES增稠能力、反离子加量对VES胶束的影响、盐水对VES胶束溶液性能影响、VES胶束溶液的抗剪切性能和破胶性能。VES在青海油田清洁酸化和清洁压裂中得到成功应用,为该油田特别是低压低渗水敏油田探索了一种新的增产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S粘弹性流体 清洁酸化 清洁压裂
下载PDF
两性聚合物选择性堵水初探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佘跃惠 杨志冰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69-72,共4页
通过室内岩心模拟试验,初步评价了两性聚合物JHA_1、JHA_2、JHA_3、JHA_4的选堵性能。结果表明,在岩心渗透率98.7~987.0×10^(-3)μm^2内,其堵水率均大于85%。堵油率在10%左右,经150倍孔隙体积倍数水冲刷后,堵水率仅下降0.2%~0.4%... 通过室内岩心模拟试验,初步评价了两性聚合物JHA_1、JHA_2、JHA_3、JHA_4的选堵性能。结果表明,在岩心渗透率98.7~987.0×10^(-3)μm^2内,其堵水率均大于85%。堵油率在10%左右,经150倍孔隙体积倍数水冲刷后,堵水率仅下降0.2%~0.4%,而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却下降1%。说明两性聚合物堵剂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耐水冲刷,有效期长,适于中低渗透率砂岩地层油水同层堵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堵水 试验 油井
下载PDF
出砂油田洗井模拟试验研究
14
作者 佘跃惠 周玲革 +1 位作者 舒福昌 王正良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4期108-109,共2页
针对青海油田跃进Ⅱ号油田出砂严重、洗井液漏失造成二次污染的特点,研究开发了复合暂堵剂和多功能清洗剂。室内模拟试验表明,平行岩心流动试验中复合暂堵剂对低渗透岩心的堵水率小于10%,而对于高渗透率的岩心其堵水率大于97%,突破压力... 针对青海油田跃进Ⅱ号油田出砂严重、洗井液漏失造成二次污染的特点,研究开发了复合暂堵剂和多功能清洗剂。室内模拟试验表明,平行岩心流动试验中复合暂堵剂对低渗透岩心的堵水率小于10%,而对于高渗透率的岩心其堵水率大于97%,突破压力梯度可达8MPa/m以上,两者油相渗透率恢复率均在90%以上;污染后天然岩心用含多功能清洗剂的洗井液清洗后,其渗透率恢复率可达80%以上。说明研制的复合暂堵剂能有效封堵高渗透层。多功能洗井液对石蜡、胶质、沥青质和无机垢混合物堵塞具有良好清洗解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砂油田 复合暂堵剂 多功能清洗剂 模拟试验 解堵
下载PDF
生物纳米驱油剂体系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15
作者 王博 邓舒元 +2 位作者 冯青 佘跃惠 张凡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6-683,703,共9页
为了实现油田的绿色高效开发,通过芽孢杆菌3096-3(Bacillus sp. 3096-3)代谢产物脂肽类表面活性剂与希瓦氏菌CD-8(Shewanella sp. CD-8)还原产物纳米铁颗粒进行复配,形成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新型生物纳米驱油体系。通过液相色谱-质... 为了实现油田的绿色高效开发,通过芽孢杆菌3096-3(Bacillus sp. 3096-3)代谢产物脂肽类表面活性剂与希瓦氏菌CD-8(Shewanella sp. CD-8)还原产物纳米铁颗粒进行复配,形成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新型生物纳米驱油体系。通过液相色谱-质谱分析(HPLC-MS/MS)、红外吸收光谱分析(FT-IR)、X射线粉晶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粒径与Zeta电位分析等方法对菌株的代谢产物、还原产物以及复配体系的分散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复配体系的乳化性能与提高采收率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由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和纳米铁颗粒复配而成的生物纳米驱油剂体系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乳化性能与纳米铁颗粒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在实验条件范围内,渗吸采收率随纳米颗粒浓度与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温度为70℃下纳米铁颗粒浓度为100 mg/L时的生物纳米驱油剂体系渗吸采收率最高可达56.80%,渗吸采收率效果优于单一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与纳米铁流体。所研制的生物纳米驱油剂体系为油田的绿色开发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纳米驱油剂 纳米颗粒 乳化性能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本源微生物驱油机理研究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35
16
作者 向廷生 冯庆贤 +3 位作者 N.T.Nazina 佘跃惠 倪方天 周俊初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67,共5页
对大港油田本源微生物驱现场试验过程中流体的微生物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生产动态进行了监测 ,研究了本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随注入水一同注入大量含氮、含磷盐的物质及空气 ,使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和理化特征发生了显著变... 对大港油田本源微生物驱现场试验过程中流体的微生物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生产动态进行了监测 ,研究了本源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随注入水一同注入大量含氮、含磷盐的物质及空气 ,使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和理化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地层水中嗜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分别增加了 10 3 ~ 10 5倍和 10~ 10 3 倍。烃氧化菌的激活导致了注入水在近井地带原油的氧化及低分子脂肪酸含量增加。原油的生物转化产物刺激了发酵菌、硫酸盐还原菌及产甲烷菌的生长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有利于原油的采出。从生产动态分析可以看出 ,经生物技术处理后 ,83 %的生产井见到了效果 ,3年共增油 8874t ,投入产出比达到 1∶5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源微生物 微生物驱油机理 现场试验 生物处理技术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孔店油田本源微生物驱油先导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冯庆贤 杨怀军 +3 位作者 Nazina T N 王建强 佘跃惠 倪方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5-129,共5页
本源微生物采油技术利用油藏中已存在的各种细菌(本源微生物),以注水井近井地带剩余油为碳源,补充微生物基本营养物并混以空气,激活油藏中的有用菌,使之大量繁殖和代谢,并利用其降解原油、产生驱油剂、改善油藏生态系统和油水性质,以增... 本源微生物采油技术利用油藏中已存在的各种细菌(本源微生物),以注水井近井地带剩余油为碳源,补充微生物基本营养物并混以空气,激活油藏中的有用菌,使之大量繁殖和代谢,并利用其降解原油、产生驱油剂、改善油藏生态系统和油水性质,以增强剩余油的流动性能,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该技术与目前多用的外源微生物采油技术有较大差别.大港油田孔二北断块为稠油、底水、高孔和高渗且无产能接替的断块,在油藏地质研究、开发状况和生化参数分析以及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在该断块注入混气营养物的试验方案,进行了为期近3a的现场试验.现场动态监测与生产动态跟踪结果表明:①注水井近井地带和油层深部有用的本源菌已被激活,其数量较试验前增加3~7个数量级;甲烷代谢速率较试验前增加了4~78倍,代谢产物增加16~208倍;硫酸盐还原速率增加,但没有硫化氢产生.②原油和地层水性质有所改善.③单井日产油量和气量增加(截至2005年2月累计增油17 866t).本源微生物采油技术在孔二北断块的成功应用对国内处于高含水阶段老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源微生物驱 嗜热菌数量 代谢产物 代谢速率 现场试验 生化参数监测 效果评价
下载PDF
高含水油井选择性酸化
18
作者 佘跃惠 刘长启 《陕西地质科技情报》 1996年第3期30-32,共3页
本文介绍了油井含水期选择性酸化的原理,选井要求和原则,以及施工工艺,并分析了两口井的施工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油溶性的酸化选堵剂能选择性地封堵水层,解放低渗透油层,且施工工艺简单,成本低,有效期长,尤其对于夹层薄,纵向... 本文介绍了油井含水期选择性酸化的原理,选井要求和原则,以及施工工艺,并分析了两口井的施工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油溶性的酸化选堵剂能选择性地封堵水层,解放低渗透油层,且施工工艺简单,成本低,有效期长,尤其对于夹层薄,纵向渗透率差异大,无法卡封施工的油井挖潜增产十分有效,预期对陕北石油的开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井 选择性酸化 应用前景 油田开发 堵水
全文增补中
石油微生物勘探技术在西柳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32
19
作者 袁志华 梅博文 +1 位作者 佘跃惠 向廷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9-31,共3页
将油气微生物勘探新技术应用于西柳地区进行采样 ,并进行了烃氧化菌培养 ,根据经验确定了本研究区的 2个微生物异常区 ,即中北异常区和东南异常区。与研究区内现有已钻的 12口井相比 ,其油气微生物勘探结果的符合率为 75 % ,效果是良好... 将油气微生物勘探新技术应用于西柳地区进行采样 ,并进行了烃氧化菌培养 ,根据经验确定了本研究区的 2个微生物异常区 ,即中北异常区和东南异常区。与研究区内现有已钻的 12口井相比 ,其油气微生物勘探结果的符合率为 75 % ,效果是良好的。同时 ,通过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实践 ,总结并讨论了该技术分析结果的客观性以及地表和断层的影响因素、导致部分结果不相符的原因 ,这对我国复杂地下地质条件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最后 ,在油气微生物勘探结论的基础上 ,结合圈闭、油源等条件对试验区进行了含油性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微生物 油气勘探 烃氧化菌 含油显示 西柳地区 应用
下载PDF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油藏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张雪梅 佘跃惠 +5 位作者 黄金凤 张凡 王靖 王文军 王洪志 王正良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8-672,共5页
从大庆油田4个聚合物驱后的采油井中提取总DNA,扩增其16S rDNA片段,克隆到大肠杆菌,然后用ARDRA法对所得的298个克隆中的插入片段进行分析,建立了16SrDNA克隆文库.采用文库库容值(C)、香农–威纳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对文库微生物多... 从大庆油田4个聚合物驱后的采油井中提取总DNA,扩增其16S rDNA片段,克隆到大肠杆菌,然后用ARDRA法对所得的298个克隆中的插入片段进行分析,建立了16SrDNA克隆文库.采用文库库容值(C)、香农–威纳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对文库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4个样品中共得出22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其中4个OTU在整个群落中占78.18%,9个OTU只有一个克隆.对22个OTU的代表克隆序列、GenBank数据库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聚驱后油井中的细菌基本属于α变形菌纲(24.83%)、γ变形菌纲(23.49%)、δ变形菌纲(35.56%)和未培养微生物(16.78%).与石油烃降解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相关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在文库中占的比例分别是17.79%和6.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RDRA) 聚驱后油藏 微生物多样性 16S rDNA克隆文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