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诊断主动脉夹层并急性心肌梗死1例
1
作者 杨醒 周颖玲 +5 位作者 余丹青 罗德谋 李希大 徐生辉 连丹 董豪坚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32-434,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55岁,男性,因“反复胸痛1周,加重2 d伴意识不清半小时余”由120接诊后送至中山市人民医院。家属代诉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胸痛,以胸骨后为主,呈烧灼感,范围、放射部位、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等不详,未曾诊治,胸痛不适... 1病例资料患者55岁,男性,因“反复胸痛1周,加重2 d伴意识不清半小时余”由120接诊后送至中山市人民医院。家属代诉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胸痛,以胸骨后为主,呈烧灼感,范围、放射部位、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等不详,未曾诊治,胸痛不适反复出现;2 d前上述胸痛再发,程度较前加重,伴出汗、头晕,曾自行购药服用(不详),症状无明显好转。10:30左右(入院前约半小时)走路时突发意识不清并跌倒在地,当时家属呼之不应,发现其小便失禁,无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尖叫等,家属立即呼叫120,120急救人员到达后判断心搏呼吸骤停立即现场心肺复苏,并送至我院急诊。既往史及个人史:家属否认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史;有长期吸烟、饮酒史。入院查体:昏迷状,大动脉搏动未触及,全身皮肤苍白、发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5 mm,对光反射均消失,颈软,四肢肌张力减弱,生理反射未引出,双侧病理征阴性,余查体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急性心肌梗死 心搏呼吸骤停 介入
下载PDF
瓣膜内皮损伤致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分子机制
2
作者 卢俊权 农育新 +1 位作者 魏学标 余丹青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4期212-215,共4页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是近年来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瓣膜内皮细胞(VEC)是维持主动脉瓣稳态的屏障,机械力学因素、一氧化氮代谢障碍、氧化应激、脂质沉积和炎症均可引起VEC损伤,导致主动脉瓣钙化。此外,...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是近年来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瓣膜内皮细胞(VEC)是维持主动脉瓣稳态的屏障,机械力学因素、一氧化氮代谢障碍、氧化应激、脂质沉积和炎症均可引起VEC损伤,导致主动脉瓣钙化。此外,VEC还可以通过一氧化氮或内皮间充质转化来调节瓣膜间质细胞,影响主动脉瓣钙化的过程。该文总结了近年来VEC对CAVD的影响调控机制,为CAVD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 瓣膜内皮细胞 瓣膜间质细胞 钙化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相关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余丹青 陈纪言 +2 位作者 李光 罗建方 李瑜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1(MMP 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1(TIMP 1)、TIMP 1/MMP 1与冠状动脉 (冠脉 )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以冠脉血管内超声检出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软硬特性 ,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1(MMP 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1(TIMP 1)、TIMP 1/MMP 1与冠状动脉 (冠脉 )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以冠脉血管内超声检出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软硬特性 ,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 (n =2 2 )和稳定斑块组 (n =12 )。测定两组间血浆MMP 1、TIMP 1浓度 ,并与冠脉血管内超声测定的斑块大小、斑块纤维帽厚度、脂核或无回声带大小、脂核或无回声带与斑块比及面积狭窄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冠状静脉窦血和外周血中 ,不稳定斑块组MMP 1浓度明显大于稳定斑块组 (P <0 0 1) ,TIMP 1/MMP 1明显小于稳定斑块组 (P <0 0 0 1)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血浆MMP 1浓度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 ,与脂核或无回声带面积、脂核与斑块比和面积狭窄率呈正相关 ,与斑块大小无关。TIMP 1/MMP 1与纤维帽厚度、面积狭窄率呈正相关 ,与脂核或无回声带面积、脂核与斑块比呈负相关。结论 :MMP 1和TIMP 1/MMP 1与冠脉斑块不稳定性呈密切相关 ,可望作为冠脉斑块不稳定性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斑块 冠心病 不稳定斑块 相关研究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急性冠脉综合征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余丹青 林曙光 +4 位作者 陈纪言 周颖玲 董豪坚 李光 黄美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53-2455,2458,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疗效,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ACS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狭窄程度在40%~70%的临界病变患者,根据IVUS测定的罪犯病变最小血管腔...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疗效,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ACS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狭窄程度在40%~70%的临界病变患者,根据IVUS测定的罪犯病变最小血管腔面积小于4mm2作为介入干预的标准,31例行介入干预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测量该组患者支架扩张前、扩张后和高压球囊再次扩张后的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总截面积、斑块面积和面积狭窄率,观察扩张后支架是否贴壁。同期未行IVUS检查而行介入干预的临界病变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选后的第1、3、6和12月给予临床随访,记录患者不良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死亡)情况。于第10~12月行CAG和IVUS检查,观察支架内膜增生情况及有否支架内血栓征象。以CAG或IVUS显示支架置入成功并随访期间无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靶病变再次冠脉成形术以及心衰或死亡)发生为手术成功。结果病例组31例患者的32处靶病变支架植入成功后行IVUS检查提示28处(87.5%)支架存在贴壁不完全。再次以更高的压力(18~20atm)或换用另一高压球囊扩张,最终均达到了IVUS支架植入理想标准。术中未见与冠脉介入和IVUS相关的并发症。术后10~12个月病例组22例患者行CAG和IVUS复查,CAG结果无一例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IVUS结果未发现局部支架内血栓征象,支架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生,增生内膜负荷量无统计学差异。最小支架内管腔面积与第一次植入支架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0.12±1.15)mm2vs(8.98±2.12)mm2,P>0.05]。对照组31例支架植入后CAG提示贴壁良好。术后3~6月3例患者临床出现心绞痛,CAG结果提示3例患者出现再狭窄,IVUS检测结果这3例患者均存在支架贴壁不良。结论IVUS比CAG能更有效地指导ACS临界病变支架的植入和实时评价手术效果;在IVUS指导下的高压力(18~20atm)球囊后扩张可使87.5%贴壁不良的病变进一步得到改善。IVUS指导的ACS临界病变支架植入获得较高的即时成功率和远期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临界病变 血管内超声 支架 介入干预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余丹青 陈纪言 +6 位作者 周颖玲 余细勇 刘媛 李光 罗建方 李瑜辉 林志雄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 ,MIF)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冠脉造影 (coronaryangiogra phy ,CAG)提示冠脉病变狭窄程度≥ 70 %明确诊断冠心病患者 4 3例为冠心病组 ,CAG...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 ,MIF)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冠脉造影 (coronaryangiogra phy ,CAG)提示冠脉病变狭窄程度≥ 70 %明确诊断冠心病患者 4 3例为冠心病组 ,CAG冠脉无狭窄的患者 4 3例为正常对照组 ,测定两组间外周血血浆MIF浓度。结果 两组间外周血所测得MIF浓度存在明显差异 ,冠心病组血浆MIF浓度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 [(13 70 9± 11 4 95 )ng/mL与 (30 5 2 6±7 84 5 )ng/mL ,P <0 0 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MIF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减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F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血浆 对照组 冠心病患者 正常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CAG 外周血 诊断
下载PDF
心肌灌注及代谢显像检测存活心肌及对心肌梗死伴左室功能不全患者治疗策略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余丹青 周颖玲 +3 位作者 陈津 倪忠涵 赵洪磊 陈纪言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9-231,共3页
目的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SPECT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心肌存活状况及治疗策略进行评价。方法7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室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35±10)%... 目的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SPECT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心肌存活状况及治疗策略进行评价。方法7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左室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35±10)%]患者,均行99Tcm-MIBISPECT、18F-FDGPET心肌灌注/代谢显像预测存活心肌。灌注缺损、代谢填充(灌注-代谢不匹配)为心肌存活;灌注、代谢均缺损(灌注-代谢匹配)为心肌无存活;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左室壁运动、LVEF、左室舒张末径(LVDd)及收缩末径(LVDs)。血运重建术或内科保守治疗后3-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复查,评价左室壁运动改善情况及LVEF、LVDd及LVDs的变化。结果41例患者接受血运重建术,29例患者接受内科保守治疗。心肌代谢显像判定为存活心肌节段≥20%的46例患者中,31例接受血运重建术(A1组)、15例内科保守治疗(A2组);存活心肌节段<20%的24例患者中,10例接受血运重建术(B1组),14例内科保守治疗(B2组)。4组患者基本临床情况无差异。血运重建术后,A1组LVEF由(37.19±9.52)%增至(46.10±7.62)%(P<0.05),LVDd由(57.62±5.89)mm降至(52.38±4.42)mm(P<0.01),LVDs从(44.4±9.53)mm降至(38.35±8.02)mm(P<0.05),存活心肌节段运动情况记分由(10.67±8.14)分改善为(6.77±6.32)分(P<0.05);上述指标在A2、B1、B2组治疗前后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99Tcm-MIBISPECT、18F-FDGPET显像对心肌存活的评价有助于心肌梗死伴左室功能不全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室功能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MIBI 陈旧性心肌梗死 心肌代谢显像 左室功能不全 存活心肌
下载PDF
冠脉斑块稳定性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余丹青 陈纪言 +3 位作者 周颖玲 李光 罗建方 李瑜辉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2年第5期334-335,共2页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以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软硬特性,通过临床是否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将具...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以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软硬特性,通过临床是否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将具有软斑块特性,同时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而硬斑块特性,且不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者为稳定斑块组。测定两组间冠状窦及外周血血浆TNF-α浓度,结果与IVUS测定的斑块大小、斑块纤维帽厚度、脂核或无回声带大小、脂核或无回声带/斑块比及面积狭窄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稳定斑块组TNF-α值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o.11o±O.045)ng/mL vs(0.097±0.137)ng/mL,P<0.01和(0.111±0.037)ng/mL vs(0.042±0.022)ng/mL,P<0.05;将测得TNF-α与IVUS所测得纤维帽厚度、脂核或无回声带大小、斑块大小、脂核/斑块、面积狭窄率等进行相关分析,未见明显相关。结论TNF-α与斑块的稳定性有关,同时其在冠状循环与体循环中的量无差异,可望作为冠脉斑块不稳定性的判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斑块稳定性 冠心病
下载PDF
不稳定斑块诊断的影像学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余丹青 周颖龄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3期217-221,共5页
冠心病仍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不稳定斑块的识别是心血管研究的主要目的。血管内影像技术的进展已经能够根据斑块的特点鉴别高危、不稳定的斑块。覆盖于脂质核心的薄的纤维帽促进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技术的发展 ,包括 :血管内超声、光谱... 冠心病仍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不稳定斑块的识别是心血管研究的主要目的。血管内影像技术的进展已经能够根据斑块的特点鉴别高危、不稳定的斑块。覆盖于脂质核心的薄的纤维帽促进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技术的发展 ,包括 :血管内超声、光谱一致性断层摄影术和血管内磁共振。纤维帽下的富于胆固醇的脂质核心可通过血管镜探测的反射在斑块表面的颜色改变来鉴别 ;亦可通过其本身单一的能量吸收来鉴别 ,由此引起冠脉内光谱镜检查 (包括 :近红外线的分光谱学检查、拉曼光谱学检查 )的发展。最后 ,由斑块炎症引起的温度的不均匀性促进了冠脉内温度测量法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斑块 诊断 影像学检查 冠心病 血管内超声弹性图
下载PDF
酒精性心肌病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余丹青 李瑜辉 《广东医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酒精性 心肌病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冠心病危险因素在不同年龄组病人状况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余丹青 黄文晖 周颖玲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0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 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在不同年龄组病人中的状况 ,提供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 1999年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 5 6 4例住院病人 ,进行危险因素调查。结果  5 0岁以上组在高血压及吸烟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 (P=0 .0 0 0~ 0 .0 4 5 ... 目的 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在不同年龄组病人中的状况 ,提供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 1999年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 5 6 4例住院病人 ,进行危险因素调查。结果  5 0岁以上组在高血压及吸烟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 (P=0 .0 0 0~ 0 .0 4 5 ) ,而 5 0岁以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 0岁以上及 5 0岁以下两组冠脉造影异常组进行吸烟年限及高血压病程t检验 ,结果差异有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示 ,吸烟及高血压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 .0 0 2 8~ 0 .0 30 8,OR =1.6 2 5 7~ 2 .92 39)。结论 年轻人与中老年人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上可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下载PDF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余丹青 章建良 《现代实用医学》 2017年第4期468-469,共2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的盐酸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仪祛痰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盐酸氨... 目的探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的盐酸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仪祛痰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比较两组预后指标和治疗前后的血气、炎症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均较治疗前高,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均较治疗前低(均P<0.05);观察组PaO_2/FiO_2高于对照组,WBC、PCT、CR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发生率、28 d病死率小于对照组,呼吸机带机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治疗能降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炎症反应,利于患者血气恢复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重症肺炎 药物疗法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下载PDF
低度危险性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探讨
12
作者 余丹青 赵晓兰 +3 位作者 周颖玲 李瑜辉 许兆延 谭宁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91-191,共1页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合并症 糖尿病 介入治疗 凝血系统
下载PDF
1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价
13
作者 余丹青 周颍玲 +1 位作者 林莉 何国欢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112例,反复发作时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后对“罪犯”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残余狭窄小于10%,前向血流按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实验(thrombolys...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112例,反复发作时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后对“罪犯”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残余狭窄小于10%,前向血流按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实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3级为手术成功;随访6月,分析即时及远期效果。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所有病例均随访6月,其中,17例(15%)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3-6个月再发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或平板负荷试验提示心肌缺血,此17例均再次冠状动脉造影提示“罪犯”血管支架内再狭窄,再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其余病例术后6个月内未再发心绞痛。随访期间无1例再发心肌梗死或死亡。结论早期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高,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电图 平板负荷试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并室间隔穿孔三例报告
14
作者 余丹青 李瑜辉 陈纪言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1996年第4期32-34,63-64,共5页
本文报告急性心肌梗塞并室间隔穿孔(VSR)三例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阐述了漂浮导管在VSR治疗中的重要性,指出手术是AMI后VSR的唯一出路。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室间隔穿孔
下载PDF
融合卷积、注意力和MLP的出租车目的地预测
15
作者 余丹青 邬群勇 +1 位作者 姚江涛 邝嘉恒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2-311,共10页
出租车目的地预测是基于位置服务的重要内容,对城市交通合理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出租车历史轨迹数据进行出行目的地预测,存在数据稀疏性问题与轨迹数据的特征单一性问题,影响目的地预测的精度。针对数据稀疏问题,利用出租车原始轨迹... 出租车目的地预测是基于位置服务的重要内容,对城市交通合理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出租车历史轨迹数据进行出行目的地预测,存在数据稀疏性问题与轨迹数据的特征单一性问题,影响目的地预测的精度。针对数据稀疏问题,利用出租车原始轨迹数据(出租车速度、行驶方向角和时间)结合轨迹截断方法确定模型输入特征,克服轨迹稀疏性问题。针对多层感知机具有参数过多、训练困难和大量参数导致较快的过拟合等问题,提出利用卷积的参数共享机制解决参数冗余。进一步提出采用注意力机制使神经网络把更多的计算资源分配给更重要的任务,聚焦重要信息提升模型预测性能。基于此构建了一种融合卷积、注意力模块和多层感知机的出租车目的地预测方法(CCMLP),在克服MLP和卷积各自结构不足的同时,对目的地实现了更为准确的预测,通过不同数据与实验验证CCMLP模型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选取轨迹前m点与末n点及其对应行驶方向角、速度、车牌号和时间特征作为模型输入特征有效提高目的地预测精度;提出的CCMLP方法具有较好特征学习能力,相比于基于MLP预测模型的距离误差下降了10%,相比于基于集成学习算法的距离误差下降了19.6%;基于工作日与非工作日不同数据分布数据集划分,基于CCMLP目的地预测模型距离损失分别为2.25 km与2.23 km,验证了CCMLP对于不同数据分布的泛化能力;基于轨迹前十点,40%、60%、80%不同完整度轨迹得到的距离损失分别为2.23 km、1.80 km、0.97 km、0.68 km,验证给定不同轨迹完整度对目的地预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租车轨迹 目的地预测 厦门岛 神经网络 注意力模块 多层感知机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刘惠霞 靳朴 +6 位作者 叶安娜 余丹青 叶瑞繁 许少素 林坚 钟志安 耿庆山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991-2993,共3页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作用。方法入选110例冠脉造影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分为常规治疗组(n=55)和联合中医血府逐瘀汤治疗的血府逐瘀汤组(n=...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作用。方法入选110例冠脉造影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分为常规治疗组(n=55)和联合中医血府逐瘀汤治疗的血府逐瘀汤组(n=55),治疗8周,测定两组的hs-CRP值等指标,并使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和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变。结果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血府逐瘀汤组hs-CRP下降较常规治疗组明显(P<0.05)。血府逐瘀汤组在SF-36评分中"生理功能、活力、精神、健康"方面及总分优于常规治疗组;在SAQ评分中,在"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及总分方面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加用血府逐瘀汤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降低炎性因子hs-CRP的作用,并通过SF-36和SAQ量表评定,发现其有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不稳定心绞痛 高敏C反应蛋白 SAQ评分
下载PDF
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血浆第八辅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铁迎 高鑫 +5 位作者 江孙芳 孙璇 周庭川 姚君厘 余丹青 雪怡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9期1298-1299,共2页
目的研究肥胖病人与正常人之间体脂参数、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及血浆第八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探讨肥胖病人的代谢特点、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方法对59例肥胖患者和49例正常人分别进行血压、体脂参数、血糖、血脂... 目的研究肥胖病人与正常人之间体脂参数、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及血浆第八辅因子(vWF)水平的变化,探讨肥胖病人的代谢特点、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方法对59例肥胖患者和49例正常人分别进行血压、体脂参数、血糖、血脂谱、血浆vWF水平的测定;采用稳定模式评估法评价胰岛素抵抗的程度。结果肥胖组腰围、臀围、腰臀围比、血压、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空腹胰岛素和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vWF水平高于对照。结论肥胖病人存在明显体脂分布异常、胰岛素抵抗、血压改变及代谢紊乱,且肥胖病人有血管内皮损伤存在,而血管内皮损伤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胰岛素抵抗 血浆第八辅因子 内皮功能损伤 体脂参数 代谢异常
下载PDF
床边快速检测NGAL对急诊冠脉介入后造影剂所致急性肾损伤预测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坤 谭宁 +6 位作者 刘勇 陈纪言 谢年谨 余丹青 薛凌 叶健烽 粱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4-557,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载脂蛋白(NGAL)对肾功能相对正常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PCI)后造影剂所致急性肾损伤(CI-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因急性心梗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茂名市人民医院和东莞市人民医院行急...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载脂蛋白(NGAL)对肾功能相对正常患者行急诊冠脉介入(PCI)后造影剂所致急性肾损伤(CI-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因急性心梗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茂名市人民医院和东莞市人民医院行急诊PCI且肾功能相对正常[e GFR>60 m L(min·1.73 m2)]患者73例。采用床边快速检测仪测定血NGAL。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NGAL对CI-AKI的预测价值。结果:5例(6.85%)患者发生CI-AKI,且其NGAL水平高于非CI-AKI组。ROC曲线显示,术前、术后4 h及8 h NGAL对CI-AKI有较高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5、0.761、0.809。结论术前、术后4 h及8 h床边快速检测NGAL对行急诊PCI且肾功能相对正常患者发生CI-AKI有较高预测价值,今后可能成为诊断早期CI-AKI的快速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载脂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 造影剂肾病
下载PDF
左房容积指数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醒 魏学标 +6 位作者 林耀望 陈婉雯 付明 周颖玲 陈竹君 吴樱 余丹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87-1090,共4页
目的:探讨左房容积指数(LAVI)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期间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的住院患者110例,包括病例组(HFPEF)77例和对照组(非HFPEF)33例。分别比较两组人群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指... 目的:探讨左房容积指数(LAVI)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期间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的住院患者110例,包括病例组(HFPEF)77例和对照组(非HFPEF)33例。分别比较两组人群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对左房容积(LAV)、LAVI与各舒张功能指标之间行Pearson相关分析,应用ROC曲线对比LAV、LAVI在HFPEF中的诊断价值。结果:HFPEF组LAVI、LAV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V、LAVI与HFPEF具有良好的相关性;LAVI在诊断HFPEF中的ROC曲线下面积较LAV显著增大(0.832 vs.0.799,P<0.05);以30 mL/m2作为截点,其特异度为64.9%,敏感度为84.8%。结论:LAVI对HFPEF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房容积指数 舒张功能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的血管内超声斑块虚拟成像特点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罗德谋 谭虹 +6 位作者 陈竹君 杨峻青 董豪坚 付明 周典华 余丹青 周颖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117-2119,共3页
目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与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斑块的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影像(VH-IVUS)特点。方法:入选69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及VH-IVUS检查,分为UA组(35例)和SA组(34例)。分别对UA组共51处、SA组46... 目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与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斑块的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影像(VH-IVUS)特点。方法:入选69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及VH-IVUS检查,分为UA组(35例)和SA组(34例)。分别对UA组共51处、SA组46处病变进行VH-IVUS影像定量分析:最小管腔直径(MLD)、最小管腔面积(MLA)、坏死核心(NC)、纤维脂质成分(FF)、纤维成分(FI)、钙化部分(DC)、外弹力膜面积(EEM)、血管重构指数(RI)、斑块负荷(PB)及薄帽纤维粥样硬化斑块(TCFA)发生率。结果:UA组斑块病变成分中NC、PB、RI及TCFA发生率与SA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其余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UA组斑块成分中NC面积与糖化血红蛋白正相关(r=0.562,P<0.01),PB与EEM正相关(r=0.509,P<0.01),总样本中PB与重构指数呈正相关(r=0.425,P<0.01)。结论:相比SA,UA患者NC、PB、RI及TCFA发生率明显增加,UA组中NC与糖化血红蛋白正相关,PB与EEM正相关,总样本中PB与RI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稳定型心绞痛 血管内超声 坏死核心 斑块负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