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生态功能区臭氧生成敏感性及气象驱动力解析——以千岛湖地区为例
1
作者 余传冠 刘旭 +8 位作者 宋美真 蒋晓婷 刘雨姗 刘雪倩 李达 李欣怡 王子鹏 潘玉青 李鹏飞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9,共12页
千岛湖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属于典型生态功能区。当前,臭氧(O_(3))正频繁成为影响千岛湖地区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但对于与此相关的千岛湖地区O_(3)生成敏感性,研究人员目前仍未了解清楚。利用2019—2021年TROPOMI卫星观测数据... 千岛湖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属于典型生态功能区。当前,臭氧(O_(3))正频繁成为影响千岛湖地区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但对于与此相关的千岛湖地区O_(3)生成敏感性,研究人员目前仍未了解清楚。利用2019—2021年TROPOMI卫星观测数据,运用O_(3)生成敏感性指示剂方法,即甲醛对流层垂直柱浓度和二氧化氮对流层垂直柱浓度的比值(FNR),量化解析了千岛湖地区O_(3)生成敏感区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千岛湖地区FNR呈现逐年升高趋势,且显著高于杭州市主城区。千岛湖地区氮氧化物(NO_(x))控制区逐年扩张,自2019年开始,由西南向东北逐步蔓延。截至2021年,NO_(x)控制区已基本覆盖整个千岛湖地区。千岛湖地区O_(3)生成敏感区在夏季基本属于NO_(x)控制区,在其他季节属于NO_(x)控制区或协同控制区。结合气象再分析数据发现,FNR与温度呈强正相关(r=0.8),与相对湿度呈较弱正相关,与风速和云液态水含量呈较弱负相关。当温度大于7.0℃、风速小于6.2 m/s、云液态水含量小于5.5×10^(-5)g/m^(3)、相对湿度大于57.5%时,O_(3)生成趋向于受NO_(x)控制。此外,与杭州市相比,千岛湖地区O_(3)生成对气象参数变化更为敏感。研究成果对我国典型生态功能区O_(3)污染防控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地区 TROPOMI 臭氧(O_(3))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氮氧化物(NO_(x))
下载PDF
基于单颗粒气溶胶质谱技术的典型污染过程研究:以浙江省淳安县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余传冠 陶士康 +7 位作者 楼晟荣 朱书慧 周敏 乔利平 贾世超 方文华 黄成 陈长虹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3-286,共14页
基于单颗粒气溶胶质谱技术,开展浙江省淳安县冬季典型时段大气颗粒物观测研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将本次采集到的颗粒物组分分为元素碳-有机碳(14.9%)、铵盐(13.7%)、硫酸盐-硝酸盐(13.6%)、地壳元素(13.1%)、老化元素碳(12.3%)、... 基于单颗粒气溶胶质谱技术,开展浙江省淳安县冬季典型时段大气颗粒物观测研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将本次采集到的颗粒物组分分为元素碳-有机碳(14.9%)、铵盐(13.7%)、硫酸盐-硝酸盐(13.6%)、地壳元素(13.1%)、老化元素碳(12.3%)、有机碳(11.6%)和元素碳(8.0%)等共计10种类别。观测期间,捕捉到3次典型的污染过程,分别为污染积累-爆发增长阶段(Case 1)和两次轻度污染过程(Case 2、Case 3)。不同污染过程显示出不同组分粒径增长率的差异性,其中小粒径段(小于0.7μm)组分构成差别不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大粒径段(大于0.7μm)颗粒物类别构成在不同污染过程中差异较大。长距离输送时颗粒物老化严重,硝酸盐等二次组分增多,局地源排放为主时,一次颗粒物元素碳增加,同时铵盐也有增加。研究表明,不利气象条件及区域性外围传输是导致本次高污染的主要原因。高污染期间,颗粒物主要来自北方和西南方向,各占40.2%,其次为长江三角洲本地源贡献,占19.2%。污染爆发增长阶段(Case 1-2),元素碳、元素碳-有机碳和老化元素碳组分明显增多,分别为污染积累阶段(Case 1-1)的2.4倍、3.2倍和3.2倍,表明移动源排放及其老化的二次产物对淳安地区高浓度细颗粒物具有重要贡献。淳安地区富氨现象明显,与本地排放及区域输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粒气溶胶质谱 细颗粒物 组分类型 淳安县
下载PDF
新安江水库主要入流营养盐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兰佳 王裕成 +3 位作者 陈世燕 余传冠 吴志旭 张雅燕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5-101,共7页
流域上游来水是水库的重要补给源,其水质状况直接决定下游受纳水库的生态系统状态和功能,研究入库来水营养盐的时间演变特征并揭示其变化的影响因素,为水库水质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以新安江水库安徽辖区为研究区,分析了2007—2016年... 流域上游来水是水库的重要补给源,其水质状况直接决定下游受纳水库的生态系统状态和功能,研究入库来水营养盐的时间演变特征并揭示其变化的影响因素,为水库水质管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以新安江水库安徽辖区为研究区,分析了2007—2016年期间流域入库水质的变化特征,探讨水文、气象等环境条件对入库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以来,COD_(Mn)和透明度表现为下降趋势,TN、TP、NH_3-N呈明显上升趋势,来水营养水平上升,但叶绿素a呈下降趋势。流域降水带来的水文情势的变化对来水水质起重要作用,来水中N、P营养盐丰水期显著高于枯水期,同流域降水过程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水库 入流营养盐 水质 变化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淳安县2017年PM_(2.5)浓度反弹原因分析
4
作者 余传冠 兰佳 《环境与发展》 2019年第2期170-171,共2页
本文以淳安县城区环境空气自动站点监测数据为依据,从气象条件、外来输送、燃煤比重和局地人活动等方面入手,对2017年淳安县PM_(2.5)浓度反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PM2.5 反弹 原因分析 建议
下载PDF
千岛湖“十三五”期间水质监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方文华 余传冠 兰佳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2年第3期153-155,共3页
千岛湖是华东地区的重要水源地之一,其水质安全直接关系民生,关系饮水安全。本文分析2016-2020年千岛湖各监测断面水质情况,揭示“十三五”期间千岛湖水质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总结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改善水质的对策。
关键词 千岛湖 水质 监测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亚硝酸盐氮中的质量控制
6
作者 张雅燕 余传冠 《环境与发展》 2011年第4期190-190,196,共2页
离子色谱是高效液相色谱的一种,是分析化学中应用较快的仪器之一。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对常见阴阳离子的高灵敏度,减少人为误差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环境、食品卫生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其离子色谱方法已成为国家行业某些项目特别是阴离... 离子色谱是高效液相色谱的一种,是分析化学中应用较快的仪器之一。由于其具有操作简单,对常见阴阳离子的高灵敏度,减少人为误差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环境、食品卫生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其离子色谱方法已成为国家行业某些项目特别是阴离子项目标准检验方法。文章将探讨用离子色谱法来测定水中亚硝酸盐氮中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亚硝酸盐氮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典型工业源VOCs治理现状及排放组成特征 被引量:30
7
作者 景盛翱 王红丽 +10 位作者 朱海林 杨强 卢滨 夏阳 余传冠 陶士康 李莉 楼晟荣 黄成 唐伟 井宝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090-3095,共6页
基于长三角典型城市大气VOCs排放清单识别的8个VOCs主要排放行业,选择11家代表性企业,实测研究了VOCs治理装置、排放现状、排放组成特征,并计算相关行业排放的臭氧生成潜势.结果表明,不同净化技术对非甲烷总烃(NMHC)的去除效率差异大,... 基于长三角典型城市大气VOCs排放清单识别的8个VOCs主要排放行业,选择11家代表性企业,实测研究了VOCs治理装置、排放现状、排放组成特征,并计算相关行业排放的臭氧生成潜势.结果表明,不同净化技术对非甲烷总烃(NMHC)的去除效率差异大,存在净化后浓度增加的现象,目前的环保装置对废气的处理有待优化.本次采样的大部分企业存在NMHC、苯、甲苯、二甲苯超标现象,其中甲苯的超标情况最严重.对于筛选的8个主要行业,芳香烃和含氧VOCs,是最主要的排放化合物,芳香烃是对臭氧生成贡献最大的化合物.在不同行业中,VOCs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制定VOCs减排控制措施时,应优先减排对臭氧生成贡献大的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工业源 治理装置 排放现状 组成特征
原文传递
长三角淳安地区二次颗粒物污染形成机制 被引量:16
8
作者 黄丹丹 周敏 +7 位作者 余传冠 朱书慧 王裕成 乔利平 楼晟荣 陶士康 杨强 李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308-5314,共7页
二次组分是长三角区域PM_(2.5)颗粒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二次细颗粒物污染特征以及形成机制对污染控制至关重要.本文揭示了长三角背景地区颗粒物的有机与无机组分的构成,实现了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总量的核算;并进一步结合气溶胶热... 二次组分是长三角区域PM_(2.5)颗粒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二次细颗粒物污染特征以及形成机制对污染控制至关重要.本文揭示了长三角背景地区颗粒物的有机与无机组分的构成,实现了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总量的核算;并进一步结合气溶胶热力学模型,模拟颗粒物的理化性质,深入探讨颗粒相的水含量与酸碱度对二次污染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背景区域细颗粒的年平均浓度为33μg·m^(-3),主要成分为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有机物,其平均贡献分别为19%、15%、12%和19%.颗粒相中的硝酸盐主要为局地生成,其质量浓度主要受到温度与颗粒相铵盐浓度的影响;硫酸盐的生成受到区域传输与局地生成的耦合作用的影响.气溶胶热力学模型模拟的结果显示,长三角背景地区颗粒物总体呈现强酸性,其酸度受季节影响不大,但显著受到了颗粒相水含量的影响;颗粒相水含量对春季SOA生成的促进作用较夏季更为显著;夏季SOA在PM_(2.5)中质量浓度占比高达40%,其形成主要受到大气氧化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PM2.5) 颗粒相水含量 颗粒相酸碱度 二次无机气溶胶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