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奈克拉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雷芳 费小明 +3 位作者 杨元林 季艳萍 余先球 汤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8-353,共6页
目的:评价维奈克拉(venetoclax,VEN)快速剂量递增、最长治疗时间为14天,联合低剂量阿糖胞苷(low-dose cytarabine,LDAC)方案挽救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elapsed/refractory acute myeloid leukemia,R/RAM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的:评价维奈克拉(venetoclax,VEN)快速剂量递增、最长治疗时间为14天,联合低剂量阿糖胞苷(low-dose cytarabine,LDAC)方案挽救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elapsed/refractory acute myeloid leukemia,R/RAM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3年11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接受VEN+LDAC方案挽救治疗的16例R/R AML患者,所有患者既往均未接受过含VEN方案治疗。该方案VEN的剂量第1天为200 mg,其后均为400 mg固定剂量;LDAC 20 mg/m^(2)/d皮下注射。患者在治疗第8天复查骨髓,根据骨髓增生情况决定总疗程为10天还是14天。所有患者均不给予VEN单药治疗。有治疗反应的患者采用相同方案维持直到疾病进展或移植。结果:本研究纳入的R/R AML患者,中位随诊时间为27.5个月。治疗期间未发生有临床表现的肿瘤溶解综合症(tumor lysis syndrome,TLS)。治疗后总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68.75%,其中4例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例达血液学未恢复的完全缓解(CR with incomplete hematologic recovery,CRi),6例达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达最佳疗效的治疗周期中位数为1个周期。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5.8(0.5~47.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22.2(7.3~42.9)个月。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3~4级的血液学不良事件和感染。结论:本研究根据治疗第8天骨髓复查结果调整用药天数的VEN+LDAC方案,对于既往没有接受过含VEN方案治疗的R/R AML患者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率。即使14天的VEN+LDAC治疗也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奈克拉 低剂量 阿糖胞苷 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状疱疹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作用
2
作者 王丽霞 季艳萍 +2 位作者 雷芳 余先球 费小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75,共5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评价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带状疱疹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以及抗病毒预防的作用。结果:1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2...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并评价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带状疱疹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以及抗病毒预防的作用。结果:1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23例发生带状疱疹(12.8%),其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的带状疱疹发生率为19.1%。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患者在术后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为23.5%(4/17)。23例患者中21例接受含有硼替佐米的方案治疗,2例接受不含硼替佐米的方案治疗,接受含硼替佐米方案的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率(21/137,15.3%)高于不含硼替佐米方案的患者的发生率(2/43,4.7%),但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67)。在未采取抗病毒预防的患者中,带状疱疹发生率为21.7%(15/69),而在接受抗病毒预防的患者中,带状疱疹发生率为7.2%(8/111),两者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5)。65.2%的带状疱疹患者没有接受抗病毒预防。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接受硼替佐米治疗、AHSCT、肾功能不全均为多发性骨髓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抗病毒预防与降低带状疱疹发生风险独立相关。带状疱疹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OS无影响。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增加,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基于硼替佐米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带状疱疹 抗病毒预防
原文传递
利妥昔单抗联合DHAX方案与CHOP方案一线治疗老年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回顾性研究
3
作者 韦卫萍 余先球 +2 位作者 王丽霞 张硕 费小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722,共5页
目的:探讨R±DHAX方案与R-CHOP方案一线治疗老年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2011年8月—2021年8月收治并至少完成3疗程的36例老年DLBCL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利妥昔... 目的:探讨R±DHAX方案与R-CHOP方案一线治疗老年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2011年8月—2021年8月收治并至少完成3疗程的36例老年DLBCL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利妥昔单抗±DHAX(R±DHAX)方案组(18例)和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R-CHOP)方案组(18例),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生存。结果:与R-CHOP组比较,R±DHAX组患者更高龄、体能状态更差及IPI评分更高,在年龄、ECOG评分、IPI评分上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18,P=0.035),而在性别、有无B症状、LDH是否升高、有无结外累及、细胞来源、有无骨髓浸润、是否联合使用利妥昔单抗上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38,P=1,P=0.315,P=0.305,P=0.413,P=0.177,P=0.711,P=0.229)。3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14例(38.9%)、PR 17例(47.2%)、PD 5例(13.9%),ORR为86.1%(31/36)。R±DHAX组和R-CHOP组CR[27.8%(5/18)对50.0%(9/18)]、PR[44.4%(8/18)对50.0%(9/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ORR[72.2%(13/18)对100.0%(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R±DHAX组和R-CHOP组1年OS率分别为(38.9±11.5)%和(94.4±7.4)%,2年OS率分别为(16.7±8.8)%和(72.2±10.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R±DHAX组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95%CI:8.9-13.1),R-CHOP组中位生存时间未达到,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对于老年DLBCL患者,在OS方面R±DHAX方案可能不优于R-CHOP方案,且ECOG评分、IPI评分、年龄可能影响老年DLBCL患者生存。但R±DHAX方案安全、可耐受且具有一定疗效,可作为临床上老年DLBCL治疗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老年 临床特征 疗效 预后
原文传递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胸腔积液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4
作者 王丽霞 雷芳 +5 位作者 季艳萍 余先球 陆雯萍 严琦 张硕 费小明 《淮海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研究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胸腔积液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22年1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69例,根据患者在初诊时或第一个治疗周期内是否合并胸腔积液分为胸腔积液组(... 目的:研究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胸腔积液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22年1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69例,根据患者在初诊时或第一个治疗周期内是否合并胸腔积液分为胸腔积液组(n=40)和无胸腔积液组(n=129)。回顾性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合并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M患者发生胸腔积液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Kaplan-Meier法对2组患者进行生存预后分析。结果:169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胸腔积液发生率为23.67%。胸腔积液组患者年龄≥60岁及ISSⅢ期的比例(90.00%、70.00%)高于无胸腔积液组(71.32%、4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44)。胸腔积液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白蛋白水平[(75.58±21.40)g/L、(27.55±6.99)g/L]低于无胸腔积液组[(90.26±27.19)g/L、(34.25±7.0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水平为影响MM患者发生胸腔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4)。Kaplan-Meier分析显示胸腔积液组中位OS 17个月,无胸腔积液组中位OS 4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合并胸腔积液并不少见,白蛋白水平为影响MM患者发生胸腔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胸腔积液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的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胸腔积液 预后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联合rhIL-11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余先球 陈红梅 +2 位作者 孙晋华 罗鸣 陆益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00-1403,共4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联合rhIL-11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75例ITP患者并分为2组:实验组为雷公藤多苷+rhIL-11治疗组,共40例,接受雷公藤多苷1 mg/(kg·d)口服+重组人白介素-11 1600万单位,每天一次皮...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联合rhIL-11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75例ITP患者并分为2组:实验组为雷公藤多苷+rhIL-11治疗组,共40例,接受雷公藤多苷1 mg/(kg·d)口服+重组人白介素-11 1600万单位,每天一次皮下注射;对照组为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共35例,接受强的松1 mg/(kg·d)口服。治疗2个月,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评估疗效;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77.5%,对照组总有效率82.9%,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血小板上升至>30×109/L时间为13.06±6.10 d,对照组为9.76±5.71 d(P<0.05)。实验组CD4+T细胞比例治疗前为21.03%,治疗后为34.49%(P<0.01);治疗前CD8+T细胞比例为26.35%,治疗后降为20.18%(P<0.01)。对照组CD4+T细胞比例治疗前为22.30%,治疗后为25.11%(P<0.05);治疗前CD8+T细胞比例为27.24%,治疗后降为21.35%(P<0.01)。结论:雷公藤多苷纠正T淋巴细胞紊乱,雷公藤多苷联合rhIL-11治疗ITP具有起效时间短、疗效持久等特点,达到与糖皮质激素相当的疗效,且副作用少、费用低、患者耐受性好,可作为ITP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雷公藤多苷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下载PDF
CML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干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检测 被引量:3
6
作者 余先球 陆益龙 +4 位作者 巴荣 朱彦 罗鸣 朱伟 许文荣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生长活性及干细胞因子(SCF)表达水平,探讨MSCs在CM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慢性期CML患者为实验组,健康人为对照组,抽取骨髓液行MSCs体外培养,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计数、绘制生... 目的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生长活性及干细胞因子(SCF)表达水平,探讨MSCs在CM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慢性期CML患者为实验组,健康人为对照组,抽取骨髓液行MSCs体外培养,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计数、绘制生长曲线;取第3、4代MSCs提取总RNA,逆转录,real-time PCR法检测SCF mRNA表达水平。结果慢性期CML患者骨髓MSCs生长活性较健康人无明显差别;实验组MSCs表达SCF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高(P<0.05)。结论CML患者骨髓MSCs异常表达SCF参与CML发病,对其检测有指导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间质干细胞 干细胞因子
下载PDF
淋巴瘤及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余先球 王丽霞 +2 位作者 雷芳 陆雯萍 费小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61-1867,共7页
目的:探讨单中心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和移植的30例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 目的:探讨单中心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和移植的30例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化疗疗程、动员方案、采集次数、CD34^(+)细胞计数、不良事件、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天数等临床指标,分析造血干细胞动员效率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动员方案中VP-16药物剂量对CD34^(+)细胞动员成功率有显著性影响,中剂量VP-16+G-CSF组动员成功率及优质动员率均高于高剂量VP-16+G-CSF组(P<0.05);既往化疗疗程数≤4的动员成功率高于化疗疗程数>4(100%vs 72.22%,P<0.05);淋巴瘤患者动员成功率低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66.67%vs 94.44%,P<0.05);淋巴瘤患者接受中剂量VP-16+G-CSF的动员成功率高于高剂量VP-16+G-CSF(100%vs 42.86%,P<0.05)。患者性别、年龄、诊断至干细胞动员的时间、疾病状态等对干细胞动员无显著影响。有15例(50%)患者干细胞动员期间有粒缺伴发热,两种动员方案粒缺期发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VP-16+G-CSF组严重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高剂量VP-16+G-CSF组(P<0.05)。不同动员方案的患者干细胞移植后粒细胞植入时间及血小板植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员方案中VP-16剂量、既往化疗疗程数、疾病类型影响干细胞动员效率;中剂量VP-16+G-CSF能提高淋巴瘤患者干细胞动员效率,但需注意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泊苷 动员 外周造血干细胞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骨髓单个核细胞染色体核型及血清LDH、α-HBDH变化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关系
8
作者 余先球 陆益龙 +3 位作者 费小明 罗鸣 巴荣 朱彦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染色体核型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生化法检测不同病期CML患者的血清LDH、α-HB-DH,取其骨髓有核细胞用R带分析法作细胞染色体...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染色体核型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变化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生化法检测不同病期CML患者的血清LDH、α-HB-DH,取其骨髓有核细胞用R带分析法作细胞染色体分析。结果CML加速期或急变期组复杂核型Ph1以外染色体出现频率及血清LDH、α-HBDH明显高于慢性期组,慢性期组LDH、α-HBDH变化与骨髓幼稚细胞数无相关性;加速期或急变期组二者变化与骨髓幼稚细胞数呈正相关(r=0.699、0.599,P均<0.01)。结论LDH、α-HBDH对CML疾病分期有判断价值,对病情及预后的判断以细胞遗传学检测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白血病 乳酸脱氢酶 γ-羟丁酸脱氢酶 染色体
下载PDF
3例复发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及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
9
作者 余先球 费小明 +4 位作者 王丽霞 雷芳 陆雯萍 曹江 汤郁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82-84,共3页
目的 通过对3例复发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移植治疗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方法分析,总结这类疾病有效治疗方案及预防方案。方法 3例复发难治性B-ALL患者中2例为费城染色体Ph(+),在确定半相合供者... 目的 通过对3例复发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移植治疗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方法分析,总结这类疾病有效治疗方案及预防方案。方法 3例复发难治性B-ALL患者中2例为费城染色体Ph(+),在确定半相合供者后,给予CD19靶向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桥接治疗,缓解后接受亲缘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案GIAC进行移植治疗,同时在移植后给予小剂量环磷酰胺(PTCY,14.5 mg/kg体质量)预防GVHD。结果 3例B-ALL患者CAR-T细胞治疗后均获得了完全缓解(CR),其中2例达分子生物学缓解,1例达流式MRD阴性缓解;其中2例患者顺利接受haplo-HSCT,回输后均成功供者细胞造血重建,无严重GVHD,白血病疾病状态稳定。另1例伴有p. T315I突变的Ph(+)-ALL患者,CAR-T细胞治疗后获得短暂分子生物学缓解,但在移植准备过程中再次复发后失去移植机会。结论 CAR-T治疗后序贯亲缘半相合移植治疗复发难治性B-ALL患者效果良好;小剂量PTCY联合GIAC移植方案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GVHD的发生;CAR-T细胞治疗后短期再次复发的B-ALL患者目前仍然治疗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移植物抗宿主病 环磷酰胺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抑制骨髓间质干细胞活性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余先球 陆益龙 +2 位作者 陈红梅 张广莲 朱彦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6-437,共2页
目的评估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ATO)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生长活性的影响。方法 96孔板培养CML患者第四代BMMSCs 24 h后培养体系中加入终浓度分别为1,2.5,5μmol/L ATO,培养48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浓度组... 目的评估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ATO)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生长活性的影响。方法 96孔板培养CML患者第四代BMMSCs 24 h后培养体系中加入终浓度分别为1,2.5,5μmol/L ATO,培养48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浓度组细胞生长情况及细胞形态,采用3-(4,5-二甲基)-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MTT)法检测BMMSCs存活情况,并计算生长抑制率。结果 ATO明显抑制BMMSCs的生长,随ATO浓度升高BMMSCs细胞密度降低,高浓度组细胞变圆、脱落明显;2.5和5μmol/L组生长抑制率高于1.0μmol/L组(P<0.05),5μmol/L组抑制率较2.5μmol/L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O显著抑制BMMSCs生长活性,起效浓度为1μmol/L,其抑制作用呈现浓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间质干细胞
下载PDF
CD19靶向CAR T细胞于亲缘半相合干细胞移植前后2次挽救治疗复发Ph+B-ALL 1例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余先球 费小明 +4 位作者 王丽霞 雷芳 陆雯萍 曹江 汤郁 《淮海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报道1例费城染色体阳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B-ALL)患者在接受亲缘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接受同一构建的CD19靶向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 T)挽救治疗的结果和经验。方法:1例Ph+B-ALL患者常规化疗后第1次复发,接受自体CD1... 目的:报道1例费城染色体阳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B-ALL)患者在接受亲缘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接受同一构建的CD19靶向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 T)挽救治疗的结果和经验。方法:1例Ph+B-ALL患者常规化疗后第1次复发,接受自体CD19靶向CAR T细胞治疗后获分子生物学缓解并桥接亲缘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1年后再复发,采用患者来源淋巴细胞再次制备同一构建的CD19靶向CAR T细胞再次挽救治疗。结果:第1次血液学复发后经自体CD19靶向CAR T细胞挽救治疗获完全获解,此后桥接亲缘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细胞在患者体内植入并完全嵌合。移植后患者接受达沙替尼维持治疗。移植1年后患者再次血液学复发,嵌合度STR 88.7%,ABL激酶区未检测出已知突变。单采患者体内淋巴细胞,制备同一构建的CD19靶向CAR T细胞。患者经第2次CAR T细胞挽救治疗后再获分子生物学缓解。患者第1次CAR T细胞治疗中未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等不良事件,第2次CAR T细胞治疗后出现I度CRS,无GVHD。目前该患者正在接受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治疗。结论:对于移植前接受过CD19靶向CAR T细胞治疗的Ph+B-ALL,移植后复发时再次接受同一构建的CD19靶向CAR T细胞治疗仍然有效;对于半相合移植后复发患者,采用患者来源的淋巴细胞制备CAR T细胞进行挽救治疗,是一个可行且安全的挽救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费城染色体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病态造血及细胞遗传学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4
12
作者 罗鸣 巴荣 +5 位作者 王欢 李姣 余先球 费小明 陆益龙 朱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462-3463,共2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造血细胞中病态造血状况与骨髓单个核细胞遗传学异常变化特征,判断其在该类疾病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经骨髓涂片检查及骨髓组织切片活检确诊的57例MDS患者同时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直接培养...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造血细胞中病态造血状况与骨髓单个核细胞遗传学异常变化特征,判断其在该类疾病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经骨髓涂片检查及骨髓组织切片活检确诊的57例MDS患者同时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直接培养法R带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观察该类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病态造血、染色体核型异常与患者生存期关系。结果 MDS的病态造血以三系病态造血为多见,其骨髓活检阳性检出率高,尤其对巨核细胞病态造血检出更突出。MDS患者多易出现染色体异常,常见为5 q-、11 q-、20 q-、+8、-7和染色体异位、复杂异常核型,复杂异常染色体核型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结论骨髓活检是准确反映MDS患者病态造血的特异性检查方法。三系病态造血及复杂异常染色体患者转为急性白血病概率大、生存期短,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病态造血 染色体 预后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薛红梅 陆益龙 +3 位作者 余先球 罗鸣 巴荣 朱彦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变化,探讨该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不同病期CML患者,采用生化法检测其血清LDH,HBDH,ALP,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加速期急... 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变化,探讨该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选择不同病期CML患者,采用生化法检测其血清LDH,HBDH,ALP,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加速期急变期患者LDH,HBDH,ALP水平显著高于慢性期患者及正常人,慢性期患者LDH,HBDH高于正常人,两组CML患者LDH和HBDH水平与外周血幼稚细胞数、LDH与HBDH呈正相关。结论:ALP,LDH,HBDH水平可反映患者体内白血病细胞负荷,对CML病情严重程度有判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乳酸脱氢酶 Α-羟丁酸脱氢酶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间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陆益龙 张广莲 +4 位作者 王欢 李姣 余先球 巴荣 朱彦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TO)体外对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的作用及其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法分离CML患者BMMSCs,培养体系中加入ATO,ATO终浓度分别为0、1.0、2.5、5.0μmol/L,MTT法测定BMMSCs生长抑制率;裂解BM...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TO)体外对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的作用及其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法分离CML患者BMMSCs,培养体系中加入ATO,ATO终浓度分别为0、1.0、2.5、5.0μmol/L,MTT法测定BMMSCs生长抑制率;裂解BMMSCs并提取总RNA,Real-time PCR法测定其干细胞因子(SCF)基因表达水平并进行方差分析比较。结果2.5、5.0μmol/L ATO浓度组抑制率大于1.0μmol/L ATO浓度组(P均<0.05),1.0、2.5μmol/L ATO浓度组SCF基因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1.0、2.5μmol/L ATO浓度组SCF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TO显著抑制BMMSCs生长活性,低浓度ATO促使BMMSCs高表达SCF,从而拮抗ATO的诱导凋亡作用;高浓度ATO使BMMSCs表达SCF降低,有利于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干细胞 骨髓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细胞染色体表型与血清LDH、HBDH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陆益龙 余先球 +4 位作者 薛红梅 巴荣 费小明 罗鸣 朱彦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细胞染色体表型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γ-羟丁酸脱氢酶(HBDH)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生化法检测不同病期CML患者的血清LDH、HBDH,并取其骨髓有核细胞用R带分析法作染色体分析。结果CML加速期或急变...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细胞染色体表型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γ-羟丁酸脱氢酶(HBDH)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生化法检测不同病期CML患者的血清LDH、HBDH,并取其骨髓有核细胞用R带分析法作染色体分析。结果CML加速期或急变期组复杂核型染色体出现频率及血清LDH、HBDH显著高于慢性期组,两组不同染色体表型患者间的LDH、HBDH无统计学差异。慢性期组复杂核型染色体患者的骨髓原幼细胞高于单纯Ph1+者。LDH、HBDH在加速期或急变期组与骨髓幼稚细胞均呈正相关,在慢性期组与外周血WBC呈正相关。结论CML患者的血清LDH、HBDH水平及复杂核型染色体出现频率与病情相关,血清酶、细胞核型联合检测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CML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乳酸脱氢酶 γ-羟丁酸脱氢酶 染色体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共培养时EphB4/ephrinB2表达异常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欢 李皎 +6 位作者 朱彦 陆化 童珊珊 余先球 王丽霞 汤郁 费小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目的:研究正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在与骨髓瘤细胞株U266、RPMI8226共培养过程中,骨髓瘤细胞对MSC EphB4/ephrinB2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Transwell培养体系,将正常骨髓MSC分别与骨髓瘤细胞株U266、RPMI8226细... 目的:研究正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在与骨髓瘤细胞株U266、RPMI8226共培养过程中,骨髓瘤细胞对MSC EphB4/ephrinB2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Transwell培养体系,将正常骨髓MSC分别与骨髓瘤细胞株U266、RPMI8226细胞共培养7、12 d后分别应用实时定量RT-PCR和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检测骨髓MSC的EphB4/ephrinB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骨髓MSC与U266、RPMI8226共培养后,与对照组MSC相比,生长和形态未见明显改变,应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骨髓MSC EphB4/ephrinB2的mRNA水平较对照组均降低,在共培养7 d的时间点上除EphB4在RPMI8226共培养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2 d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免疫化学结果显示共培养组MSC胞膜胞浆EphB4/ephrinB2表达下降。结论:骨髓瘤细胞株U266、RPMI8226在与正常骨髓MSC共培养后,诱导骨髓MSC EphB4/ephrinB2表达的下调,可能通过MSC成骨-破骨活动的脱耦合,参与骨髓瘤骨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瘤骨病 间充质干细胞 EPHB4 EPHRINB2
原文传递
慢性髓系白血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整联蛋白表达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益龙 余先球 +3 位作者 朱彦 巴荣 朱伟 许文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755-758,共4页
为研究慢性期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的生长活性及其整联蛋白(integrins)的表达水平,并探讨BMMSC在CML发病中的作用,以慢性期CML患者为实验组,健康人为对照组,抽取骨髓液分离单个核细胞行BMMSC体外培养,动态观... 为研究慢性期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的生长活性及其整联蛋白(integrins)的表达水平,并探讨BMMSC在CML发病中的作用,以慢性期CML患者为实验组,健康人为对照组,抽取骨髓液分离单个核细胞行BMMSC体外培养,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计数、绘制生长曲线;取第3、4代BMMSC提取总RNA,逆转录,real-time PCR法检测integr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慢性期CML患者BMMSC生长活性较健康人无明显差异;实验组BMMSC表达integrin mRN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BMMSCs中integrin高表达影响CML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间充质干细胞 整联蛋白
下载PDF
白血病抑制因子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及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薛红梅 余先球 陆益龙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425-427,共3页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LIF对某些白血病细胞具有增殖抑制、诱导分化和促进凋亡作用,白血病患者LIF体内表达与患者的病情存在一定的关系,且受很多因素影响。LIF在白血病诊断及治疗中也有一定应用前景,...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LIF对某些白血病细胞具有增殖抑制、诱导分化和促进凋亡作用,白血病患者LIF体内表达与患者的病情存在一定的关系,且受很多因素影响。LIF在白血病诊断及治疗中也有一定应用前景,作者检索了本领域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对LIF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抑制因子 白血病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TGF-β1和SCF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鸣 陆益龙 +5 位作者 王欢 李姣 余先球 薛红梅 巴荣 朱彦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23期2561-2562,2564,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体外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基因表达...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体外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基因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5例慢性期CML患者为实验组,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取骨髓单个核细胞行BMMSCs体外培养,RT-PCR法测定两组BMMSCs的SCF、TGF-β1基因表达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慢性期CML患者BMMSCs中SCF基因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TGF-β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内SCF与TGF-β1表达量呈负相关(r=0.948,P<0.05),对照组两指标间无相关性。结论 CML患者BMMSCs的SCF高表达和TGF-β1低表达有相互影响并对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发生影响,对CML发病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间质干细胞 干细胞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核型与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陆益龙 余先球 +4 位作者 薛红梅 巴荣 费小明 罗鸣 朱彦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261-262,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核型 碱性磷酸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