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凸现状及3年随访调查 被引量:15
1
作者 余升华 胡汉生 +2 位作者 邱勤业 李远辉 尹德龙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889-3892,共4页
目的观察广州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凸患病现状及3年后病情进展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法对广州市29 532名中小学生进行脊柱侧凸患病率普查及治疗3年后脊柱侧弯复查。结果检出脊柱侧凸250例(患病率0.85%),其中男109例,女141例,男性... 目的观察广州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凸患病现状及3年后病情进展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法对广州市29 532名中小学生进行脊柱侧凸患病率普查及治疗3年后脊柱侧弯复查。结果检出脊柱侧凸250例(患病率0.85%),其中男109例,女141例,男性患病率低于女性(P〈0.01)。将所有调查对象按小学、初中、高中分为3组,250例脊柱侧凸中,小学、初中、高中组分别为70、155、25例,初中组和高中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小学组,初中组与高中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经保守治疗,随访3年后,小学、初中、高中组的脊柱侧凸进展比例分别为61.54%、20.00%、25.00%,小学组明显高于其他组;脊柱侧凸Cobb角度在21-40°的进展比例达73%,远远高于10-20°的21%。结论广州市青少年脊柱侧凸患病率为0.85%,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3年后随访,小学生脊柱侧凸进展明显,脊柱侧凸Cobb角度在21-40°的进展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脊柱侧凸 患病率 现况调查
下载PDF
Apofix内固定器械治疗小儿半椎体畸形 被引量:2
2
作者 余升华 李健 +1 位作者 高梁斌 李成鑫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82,共2页
目的 观察Apofix内固定器械治疗小儿半椎体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后路会师式方法切除半椎体 ,后路置入Apofix内固定器械加压固定并植骨治疗 4 0例半椎体畸形患儿 ,随访 7~ 12个月 ,观察术后情况。结果 术前Cobb角平均为 31°,... 目的 观察Apofix内固定器械治疗小儿半椎体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后路会师式方法切除半椎体 ,后路置入Apofix内固定器械加压固定并植骨治疗 4 0例半椎体畸形患儿 ,随访 7~ 12个月 ,观察术后情况。结果 术前Cobb角平均为 31°,术后为 2 0 °,侧弯明显得到控制 ,但术后存在一定的并发症 ,如曲轴、脱钩、感染等。结论 Apofix内固定器械治疗小儿半椎体畸形效果良好 ,此术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FIX内固定 半椎体畸形 器械治疗 术后 后路 小儿 并发症 目的观 结论 脱钩
下载PDF
广州市中小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弯患病率的调查 被引量:9
3
作者 余升华 胡汉生 +2 位作者 范震波 邱勤业 李远辉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10期1359-1360,共2页
目的研究广东省广州市中小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凸患病率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法 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对广州市29 532名中小学生进行特发性脊柱侧凸普查。结果检出特发性脊柱侧凸240例(患病率0.81%),其中男104例、女136例,男性患... 目的研究广东省广州市中小学生特发性脊柱侧凸患病率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法 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对广州市29 532名中小学生进行特发性脊柱侧凸普查。结果检出特发性脊柱侧凸240例(患病率0.81%),其中男104例、女136例,男性患病率显著低于女性(P<0.01)。24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中,小学、初中、高中组分别为60例、155例、25例,初中组和高中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小学组(P均<0.01),但初中组与高中组的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广州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病率为0.81%,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进入初中后尤为明显,应重点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特发性脊柱侧凸 患病率 调查
下载PDF
Salter截骨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被引量:1
4
作者 余升华 李健 +2 位作者 高梁斌 李成鑫 祁新禹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175-1176,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外科治疗及相关问题。方法 手术治疗 6 0例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按照术式分为单纯Salter截骨组及Salter截骨加股骨旋转截骨组。随访观察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髋脱位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偶见并...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外科治疗及相关问题。方法 手术治疗 6 0例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按照术式分为单纯Salter截骨组及Salter截骨加股骨旋转截骨组。随访观察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髋脱位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偶见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Salter截骨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良好术式 ,前倾角较大 ,特别是又伴年龄较大的儿童应当同时行股骨截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治疗 截骨 并发症 术式 随访观察 前倾角
下载PDF
两种固定方法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余升华 胡汉生 +2 位作者 范震波 李远辉 曹灿贤 《临床医学工程》 2013年第4期420-421,共2页
目的比较AO加压钢板内固定与髓内交锁钉内固定方法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从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治疗的闭合性胫腓骨骨折共100例,其中AO加压钢板30例,交锁钉70例;对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 目的比较AO加压钢板内固定与髓内交锁钉内固定方法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从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治疗的闭合性胫腓骨骨折共100例,其中AO加压钢板30例,交锁钉70例;对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疗效优良率:AO钢板为93.4%,交锁钉为97.1%。并发症:①延迟愈合:交锁钉1例,AO加压钢板3例;②感染:AO加压钢板2例,交锁钉1例;③骨不连:AO加压钢板3例,交锁钉0例;④畸形愈合:AO加压钢板2例,交锁钉0例。结论在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中,交锁钉优于AO钢板;交锁钉损伤小、并发症相对少、骨折愈合较好;AO钢板应慎用于胫骨中下1/3段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髓内交锁钉 AO钢板
下载PDF
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6
作者 余升华 尹得龙 杨展翔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4年第6期708-711,共4页
脊柱侧弯类型包括功能性脊柱侧弯及结构性脊柱侧弯。特发性脊柱侧弯属结构性脊柱侧弯,约占全部脊柱侧弯80%左右,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结构性脊柱侧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影响了约0.5%-3%的学生,由于中国的教育发展,中小学生的学... 脊柱侧弯类型包括功能性脊柱侧弯及结构性脊柱侧弯。特发性脊柱侧弯属结构性脊柱侧弯,约占全部脊柱侧弯80%左右,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结构性脊柱侧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影响了约0.5%-3%的学生,由于中国的教育发展,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加,相信AIS发病率可能进一步升高。脊柱侧弯的预后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发现的最有效途径应该是普查,且早期畸形不明显亦无脊柱结构的变化,易于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脊柱侧弯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1
7
作者 余升华 胡汉生 +4 位作者 范震波 李远辉 邱勤业 曹灿贤 杨展翔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3年第11期2413-2414,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外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年龄>85岁),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经12~24个月的随访,其中,25例髋关节功...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外伤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年龄>85岁),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经12~24个月的随访,其中,25例髋关节功能恢复或基本恢复到受伤前,生活可自理;5例日常行走需借助助行器,未出现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早期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远期疗效则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高龄
下载PDF
对广州青少年脊柱侧弯现状的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余升华 曾勉东 +1 位作者 尹德龙 杨展翔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67-70,共4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凸患病率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6月对广州市荔湾区29532名中小学生用体检、脊柱侧量仪、X光照片三步法进行脊柱侧凸普查。结果:检出脊柱侧凸250例(患病率0.85...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凸患病率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6月对广州市荔湾区29532名中小学生用体检、脊柱侧量仪、X光照片三步法进行脊柱侧凸普查。结果:检出脊柱侧凸250例(患病率0.85%),其中男110例、女140例,男性患病率显著低于女性(P<0.01)。将所有调查对象按小学、初中、高中分为3组,250例脊柱侧凸中,小学、初中、高中组分别为65例,158例和27例,初中组和高中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小学组(χ2:分别为23.45、13.76,P值均<0.01),但初中组与高中组的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37,P>0.05)。结论:广州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凸患病率为0.85%,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中学组包括初中和高中学生尤为明显,应重点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脊柱侧弯 患病率
原文传递
ARBX与RBX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实验对比 被引量:2
9
作者 余升华 胡汉生 +3 位作者 范震波 李远辉 杨展翔 曹灿贤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43-46,共4页
目的:研究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ARBX)对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在36只新西兰大白兔胫骨近端制备大小为0.8 cm×1.2cm×1.8 cm的矩形骨缺损并注入金色葡萄球菌,以构建感染性骨缺损模型,2周后再次手术清除病灶。实验分为ARB... 目的:研究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ARBX)对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作用。方法:在36只新西兰大白兔胫骨近端制备大小为0.8 cm×1.2cm×1.8 cm的矩形骨缺损并注入金色葡萄球菌,以构建感染性骨缺损模型,2周后再次手术清除病灶。实验分为ARBX组(植入ARBX)、RBX组(植入RBX)及对照组(不植骨),每组12只。术后12周对缺损修复情况行大体解剖学、影像学、组织学、细菌学观察。结果:ARBX组骨缺损骨皮质与髓腔组织结构接近正常,与相邻正常组织连接较佳,均无明显的骨髓炎表现,而RBX组标本外观显示骨折、死骨、脓液征象,修复新生骨增生与缺损交替存在,与相邻正常组织连接松散,髓腔可见炎症细胞和脓肿存在。ARBX组细菌计数及改良X线Norden感染分值低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ARBX抗感染的同时可诱导成骨,是一种较理想的一期修复感染性骨缺损的植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 感染性骨缺损 骨移植
原文传递
踝关节骨折治疗体会
10
作者 余升华 胡汉生 +3 位作者 张华焕 安庚 李穗 杨展翔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7年第6期445-446,44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于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30例踝关节骨折病人,12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18例手术治疗。结果随访6~24个月,非手木组10得到随访,其中优6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占80.0%.手木组16得到随...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于2005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30例踝关节骨折病人,12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18例手术治疗。结果随访6~24个月,非手木组10得到随访,其中优6例,良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占80.0%.手木组16得到随访,其中优12例、良2例、差2例,优良率占87.5%。结论踝关节骨折只要掌握好适应症,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同样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石膏固定 手术
下载PDF
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可有效促进骨愈合 被引量:31
11
作者 李远辉 杨运发 +4 位作者 胡汉生 张光明 余升华 曾勉东 范震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41-1646,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带血管腓骨移植是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目的:分析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腓骨移植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病例中选择非恶性肿瘤、随访20个月以上病例28例,清除病灶后应用带血... 背景:研究表明,带血管腓骨移植是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目的:分析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腓骨移植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病例中选择非恶性肿瘤、随访20个月以上病例28例,清除病灶后应用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对于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病例同时用腓骨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覆盖。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随访20个月至6年,移植腓骨后3-8个月与受区骨达到骨愈合,术后10-22个月移植腓骨直径增粗致接近受区骨直径。Enneking系统评价肢体功能:胫骨大段骨缺损平均24.2分,肢体功能恢复81%,患者对手术满意程度达94%;股骨骨缺损平均26.3分,肢体功能恢复88%,患者对手术满意程度100%;桡尺骨远端骨缺损平均21.75分,肢体功能恢复72%,患者对手术满意程度100%。结果表明应用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可有效促进骨缺损愈合,降低致残、感染及截肢率,治疗后患者对肢体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腓骨移植 骨缺损 四肢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经皮钢板与解剖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19
12
作者 邱勤业 胡汉生 +6 位作者 范震波 李穗 张华焕 余升华 杨展翔 李远辉 尹德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0期5569-5574,共6页
背景: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或者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需要通过内固定物置入达到有效的固定,这样不会影响到肩关节的活动功能,而且创伤小。目的:探讨经皮钢板内固定联合解剖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选取广州医... 背景: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或者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需要通过内固定物置入达到有效的固定,这样不会影响到肩关节的活动功能,而且创伤小。目的:探讨经皮钢板内固定联合解剖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科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75例,观察锁定钢板治疗后的愈合以及内固定后肩关节评分。分析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在生物力学方面的优势。结果与结论:①75例患者治疗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3个月。②治疗后X射线片显示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骨折均得到了愈合,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以及肱骨头坏死的病例,其中1例出现感染经治疗痊愈,72例无肩痛,3例偶有肩痛。③Neer评分优57例,良11例,中7例,差0例,优良率为90.7%。与其它内固定物比较,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固定强度大,疗效满意,已成为临床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骨与关节学术探讨 微创经皮钢板 解剖锁定钢板 内固定 肱骨近端骨折 生物力学 Neer评分
下载PDF
微创张力带固定治疗横断型髌骨骨折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李健 颜登鲁 +4 位作者 高梁斌 曾勉东 谭平先 张在恒 余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8-671,共4页
目的:为微创张力带固定治疗横断型髌骨骨折提供基础依据并探讨临床效果。方法:24个膝关节标本制成横断型骨折模型,随机分为6组,分别选用微创或开放手术克氏针张力带、空心钉张力带或可吸收钉张力带固定。检查髌骨关节面的复位程度,关节... 目的:为微创张力带固定治疗横断型髌骨骨折提供基础依据并探讨临床效果。方法:24个膝关节标本制成横断型骨折模型,随机分为6组,分别选用微创或开放手术克氏针张力带、空心钉张力带或可吸收钉张力带固定。检查髌骨关节面的复位程度,关节面错位>2 mm为复位不良。应用微创克氏式针张力带治疗23例,切开复位克氏针张力带治疗35例;两组间在骨折复位程度、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方面比较。结果:实验组均达解剖复位,组问无显著性差异(x2=1.269,V=5,P=0.938,>0.05)。临床均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两组间在骨折复位程度(Z=-0.701,P=0.483)、关节活动度(Z=-0.29,P=0.977)和膝关节功能(Z=-0.87,P=0.93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张力带固定治疗横断型髌骨骨折能达到解剖复位,临床效果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髌骨 骨折 张力带
下载PDF
3D打印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年老体弱患者髋关节置换后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远辉 曾勉东 +3 位作者 尹德龙 胡汉生 余升华 王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044-3048,共5页
背景:髋关节置换后感染对于年老体弱患者是灾难性的并发症,对于这类患者如何有效控制感染,保留一定的髋关节功能是一个难题。目的:探讨3D打印抗生素骨水泥股骨头占位器作为年老体弱患者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终极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4... 背景:髋关节置换后感染对于年老体弱患者是灾难性的并发症,对于这类患者如何有效控制感染,保留一定的髋关节功能是一个难题。目的:探讨3D打印抗生素骨水泥股骨头占位器作为年老体弱患者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终极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3D打印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作为终极治疗手段治疗4例年老体弱髋关节置换后感染患者,术后通过随访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髋部X射线检查、感染指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髋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结果与结论:(1)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5个月;4例患者均于术后2周伤口愈合,无残留窦道;4例患者末次随访均无翻修,其中1例患者由于尿毒症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9个月死亡;(2)4例年老体弱患者经3D打印抗生素骨水泥股骨头占位器治疗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并保留了一定的髋关节功能;(3)目测类比疼痛评分由术前(8.0±1.5)分降到术后末次随访(2.0±1.4)分(P<0.05),Harris评分由术前(41.6±4.2)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75.8±6.3)分(P<0.05);(4)提示对于年老体弱患者,采用3D打印抗生素骨水泥股骨头占位器能有效控制髋关节置换后感染,且保留一定的髋关节功能,亦可作为终极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感染 伤口愈合 组织工程 3D打印 髋关节置换 占位器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近端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5
作者 尹德龙 曾敬 +5 位作者 郭风劲 胡汉生 曾勉东 余升华 李远辉 邱勤业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2期50-54,共5页
目的对本院及武汉同济医院老年骨质疏松并发股骨近端骨折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病人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本院及武汉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因轻微外伤致股骨近端骨折行关节置换... 目的对本院及武汉同济医院老年骨质疏松并发股骨近端骨折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病人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本院及武汉同济医院骨科收治的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因轻微外伤致股骨近端骨折行关节置换术的95例老年病人进行疗效分析并随访,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行康复锻炼的时间、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对病人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VAS疼痛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其中股骨颈骨折病人7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17例,随访8~34个月(平均13.4个月)。所有随访病人术后未出现感染、假体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63.50±11.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5.00±4.50)m L,术后可早期下床行康复锻炼(3.00±0.50)天;按Harris评分、VAS疼痛评分进行近期效果评估。术前、术后及随访末次Harris评分分别为:(30.60±4.15)分(23~52分);(65.30±5.25)分(58~79分);(79.50±8.65)分(75~92分),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VAS平均分(8.26±0.70)分(7~10分);(4.18±1.55)分(3~6分);(1.65±2.15)分(0~3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及VAS评分均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术后病人可早期下床康复,对疼痛缓解及髋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有利于病人尽早回归伤前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 老年 骨质疏松 股骨近端骨折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人工韧带与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邱勤业 范震波 +4 位作者 胡汉生 曾勉东 余升华 尹德龙 李远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98-1305,共8页
目的 系统评价LARS人工韧带及自体移植物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获得已公开发表的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移植... 目的 系统评价LARS人工韧带及自体移植物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万方数据库获得已公开发表的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移植物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9篇文献,总病例数456例,结果显示LARS人工韧带术后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Tegner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Lysholm:MD=50.05,95%CI 48.41-51.68;Tegner:MD=4.41,95%CI 3.40-5.42);并且在术后2年其Lysholm评分及Tegner评分改善较自体肌腱移植仍更明显(Lysholm:MD=0.20,95%CI 0.04-0.35;Tegner:MD=0.18,95%CI 0.04-0.32)。同时,术后2年LARS人工韧带组滑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与自体移植物无明显差异。结论 LARS人工韧带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且在术后2年其稳定性较自体肌腱移植仍具有明显优势,但该结论仍需长随访、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LARS 自体移植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对老年患者转子间骨折愈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尹德龙 胡汉生 +5 位作者 范震波 杨展翔 曾勉东 余升华 邱勤业 李远辉 《骨科》 CAS 2014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通过对老年患者转子间骨折术后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髋部骨折术后早期应用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我院骨科收治的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术前因低能量损失致转子间骨折的9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 目的 通过对老年患者转子间骨折术后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髋部骨折术后早期应用抗骨质疏松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我院骨科收治的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术前因低能量损失致转子间骨折的9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并随访,分析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败率,髋部Harris功能评分,髋部再骨折情况及病死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早期活动下肢.抗骨质疏松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为2.0~3.0个月,平均2.6个月;非抗骨质疏松组为3.0~7.0个月,平均4.1个月.内固定失败率:抗骨质疏松组(5.2%)与非抗骨质疏松组(11.1%)相比更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抗骨质疏松组(平均89.5分)相比非抗骨质疏松组(平均83.0分)更高.髋部再骨折均未发生.抗骨质疏松组病死率(6.5%)较非抗骨质疏松组(11.1%)低.结论 转子间骨折术后早期应用抗骨质疏松治疗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内固定失败率低,病死率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质疏松 老年人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健 颜登鲁 +4 位作者 高梁斌 曾勉东 谭平先 张在恒 余升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402-1404,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 ,PVP)治疗不同压缩程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操作技术与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8例 (31椎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根据椎体压缩程度分为Ⅰ ,Ⅱ ,Ⅲ度 ,年龄 5 6~ 82岁 ,平...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 ,PVP)治疗不同压缩程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操作技术与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8例 (31椎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根据椎体压缩程度分为Ⅰ ,Ⅱ ,Ⅲ度 ,年龄 5 6~ 82岁 ,平均 6 9岁 ;伤椎分布在T11~L3 椎体 ,2 0个胸椎 ,11个腰椎。所有伤椎均在C -臂透视下行单侧椎弓根PVP治疗。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用直观模拟量表 (visualanaloguescales,VAS)记录 ;术后临床效果采用Stauffer-Coventry(SC)评价。对于骨折的程度与骨水泥用量、VAS及SC进行记录 ,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及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获得随访 ,术后随访 6~ 2 4个月 ,平均 18个月。 31椎均穿刺成功 ,Ⅰ度压缩骨折骨水泥用量 (4 7± 0 5 )ml,Ⅱ度 (3 5± 0 6 )ml,Ⅲ度 (2 2± 0 4 )ml;术后第 2天VAS比术前有明显下降 ,Ⅰ度压缩骨折较术前下降 3 5~ 6 0 (t=13 2 3,P <0 0 0 1) ,Ⅱ度 3 4~ 6 2 (t=18 2 2 ,P <0 0 0 1) ,Ⅲ度 3 5~ 6 0 (t=2 0 4 7,P <0 0 0 1) ;术后临床效果经Kruskal-Wallis检验 ,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10 0 ,v =2 ,P =0 95 1)。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VAS 临床效果 术后 骨水泥 结论 记录 显著性
下载PDF
三种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汉生 余升华 +2 位作者 范震波 曾勉东 张平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6年第6期442-444,451,共4页
目的比较3种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6年12月~2004年12月不同方法治疗的胫腓骨骨折160例,其中外固定架10例,AO加压钢板50例,交锁钉100例。结果随访8~12个月,平均11个月,疗效优良率:外固定架84%,AO钢板90%,... 目的比较3种固定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1996年12月~2004年12月不同方法治疗的胫腓骨骨折160例,其中外固定架10例,AO加压钢板50例,交锁钉100例。结果随访8~12个月,平均11个月,疗效优良率:外固定架84%,AO钢板90%,交锁钉99%。3种方法固定骨折均愈合,但有并发症。延迟愈合5例:交锁钉1例,外固定支架1例,AO加压钢板3例;感染4例:外固定支架2例,AO加压钢板2例;固定物断裂3例。AO加压钢板2例,交锁钉1例;骨不连4例:外固定支架1例,AO加压钢板3例;畸形愈合3例:外固定支架1例,AO加压钢板2例。结论交锁钉可广泛应用于闭合性胫腓骨复杂骨折且优于AO钢板及外固定支架,它具有微创及符合生物学内固定的优点,术后骨折愈合较为理想,若能早期功能锻炼,相对并发征较少。AO钢板应慎用于胫骨中下1/3段复杂闭合性骨折,外固定支架对于开放性骨折是上述方法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髓内交锁钉 外固定架 AO钢板 固定 疗效
下载PDF
自体皮肤储存于-20℃条件后回植于创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远辉 胡汉生 +3 位作者 张华焕 范震波 余升华 张光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505-2505,共1页
游离皮片移植是临床上治疗皮肤缺损的常用方法,但大面积皮肤缺损合并感染创面。游离皮片植皮后可能出现部分皮片溶解。经临床换药后需二次植皮手术,部分创面因感染等因素需分期多次植皮。但多次植皮需多次取皮,这无疑增加了患者痛苦... 游离皮片移植是临床上治疗皮肤缺损的常用方法,但大面积皮肤缺损合并感染创面。游离皮片植皮后可能出现部分皮片溶解。经临床换药后需二次植皮手术,部分创面因感染等因素需分期多次植皮。但多次植皮需多次取皮,这无疑增加了患者痛苦及住院费用。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们将植皮术后剩余皮片经简单处理后储存于-20℃冰箱。10—45d后植于创面,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创面 临床应用 皮肤储存 游离皮片移植 大面积皮肤缺损 回植 自体 植皮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