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P/PKP术后手术椎体再发骨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
作者 余博臣 张亮 高梁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s)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通过向椎...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s)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通过向椎体内注入填充材料以强化椎体。达到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国内外大量的文献报道了PVP和PKP治疗OVCFs的优良疗效㈣,然而,在椎体强化术后,手术椎体仍有可能出现再发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手术方式 PKP PVP 术后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填充材料
原文传递
不同影像学方法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及临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辰尧 余博臣 +1 位作者 鲁强 杨巧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07-41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方法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及临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的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103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的对照组,两组人群...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方法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及临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的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103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的对照组,两组人群均进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扫描检查以及颈椎日本骨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比较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和健康人群的CT量化参数(骨性椎管容积、纤维性椎管容积以及椎管容积占有率)及DTI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spersion coefficient,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手术前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CT量化参数和DTI参数。随后根据临床疗效将1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有效组(n=97),无效组(n=23)。比较两组CT量化及DTI参数,并分析影像学参数与JOA评分的关系。结果:观察组骨性椎管容积、纤维性椎管容积、椎管容积占有率以及FA值均低于对照组,ADC值高于对照组(P<0.05)。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椎间盘切除骨融合术或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后,骨性椎管容积,纤维性椎管容积、椎管容积占有率以及FA值均高于术前,ADC值则低于术前(P<0.05)。有效组患者术后的纤维性椎管容积、椎管容积占有率以及FA值均高于无效组,ADC值低于无效组(P<0.05),两组患者的骨性椎管容积相近(P>0.05)。术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纤维性椎管容积、椎管容积占有率及FA值与JOA评分呈正相关(r=0.422、0.403、0.539,P<0.05),ADC值则与JOA评分呈负相关(r=-0.598,P<0.05)。结论:CT和DTI均能够有效反映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功能与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颈椎功能 疗效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余博臣 张亮 高梁斌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738-2741,共4页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最早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基础上辅以一种可膨胀性气囊(inflatable bone tamp,IBT)发展而来的脊柱微创技术。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围手术期并发症 经皮椎体成形术 防治 微创技术
下载PDF
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在胫骨高位开放截骨中的应用
4
作者 余博臣 吴国保 金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4期36-40,共5页
目的:分析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在胫骨高位开放截骨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D打印组(25例)和常规组(25例)。3D打印组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 目的:分析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在胫骨高位开放截骨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D打印组(25例)和常规组(25例)。3D打印组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完成手术,常规组采用常规截骨方式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后力线偏差比值及手术前后的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胫骨假体后倾角(PTS)和下肢负重线比率(WBL),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估手术前后的疼痛感和膝关节功能,统计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D打印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3D打印组术后力线偏差比值小于常规组(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3个月VAS评分均明显降低,MPTA均明显升高,且3D打印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个月MPT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3个月HSS评分和KS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术后3个月HSS和KSS评分均较术后1个月更高。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3个月WBL、PTS均升高,且3D打印组WBL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1、3个月PT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进行手术患者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下肢力线,同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生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高位开放截骨术 个性化截骨导板 3D打印
下载PDF
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效果
5
作者 余博臣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22期70-72,76,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HTO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HTO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截骨,研究组采用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辅助截骨,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量表(LK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肢力线指标[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下肢负重线比率(WBLR)、股骨和胫骨关节线夹角(JLCA)]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MPTA、WBLR值及LK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JLCA值、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6/30),低于对照组的36.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辅助HTO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能够提高截骨精度,纠正下肢力线,还能减轻手术创伤和关节疼痛,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术后膝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传统截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截骨导板 胫骨高位截骨术 膝骨关节炎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补肾壮骨汤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配合垫枕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徐佳佳 江建 +6 位作者 张宪彧 孙志煌 吴蔚华 李健 余博臣 胡燕 吴国保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32-2634,共3页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汤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配合垫枕复位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经治疗方法均分为A、B和C 3组各20例,A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垫枕复位,C组... 目的探讨补肾壮骨汤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配合垫枕复位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经治疗方法均分为A、B和C 3组各20例,A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垫枕复位,C组在B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补肾壮骨汤,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疼痛程度、功能障碍、骨密度、血清指标,并对比3组安全性。结果B组治疗后1、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显著低于A组,股骨颈骨密度、全髋骨密度、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骨保护素和骨钙素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与A、B两组比较,C组各项指标更优(P<0.05);3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3组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予以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补肾壮骨汤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配合垫枕复位方案,可缓解疼痛感和功能障碍,提高骨密度,对骨代谢指标改善作用明显,不增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壮骨汤 经皮椎体成形术 垫枕复位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疼痛程度
下载PDF
胫骨高位开放截骨术并关节镜微骨折术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 被引量:2
7
作者 余博臣 吴国保 江建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第12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开放截骨术并关节镜微骨折术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截骨组和联合组,各30例。截骨组采用胫骨高位...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开放截骨术并关节镜微骨折术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截骨组和联合组,各30例。截骨组采用胫骨高位开放截骨术治疗,联合组采用胫骨高位开放截骨术并关节镜微骨折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评分、膝关节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股胫角。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疼痛评分较术前降低,股胫角较术前减小,且联合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截骨组,股胫角小于截骨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膝关节评分及功能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联合组高于截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胫骨高位开放截骨术并关节镜微骨折术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内侧骨关节炎 胫骨高位开放截骨术 关节镜微骨折术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室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余博臣 吴国保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12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治疗膝关节内侧室骨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饶市人民医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KOA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腓骨截骨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HTO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治疗膝关节内侧室骨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饶市人民医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KOA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腓骨截骨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HTO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7(IL-7)与白介素β(IL-β)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HSS评分,血清IL-6、IL-7与IL-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清IL-6、IL-7与IL-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TO治疗KOA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减少疼痛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炎性反应,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胫骨高位截骨术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氨甲环酸在关节镜治疗KOA术后止血中的价值分析
9
作者 余博臣 吴国保 《药品评价》 CAS 2019年第20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关节镜治疗KOA术后止血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注射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术后引流液中相关指标、两组术后引流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关节镜治疗KOA术后止血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注射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术后引流液中相关指标、两组术后引流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h引流液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6、12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关节镜治疗KOA术后应用氨甲环酸止血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关节镜治疗 术后引流液相关指标 术后引流量
下载PDF
单髁关节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江建 徐佳佳 +3 位作者 余博臣 李健 张宪彧 吴国保 《当代医学》 2021年第29期139-140,共2页
目的比较单髁关节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4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TKA治疗,研究组采用UKA治疗,... 目的比较单髁关节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4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TKA治疗,研究组采用UK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膝关节屈曲90°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后HB下降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HS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UKA和TKA治疗效果相当,但UKA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膝关节屈曲90°所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且术后HB水平更低,有利于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KA TKA 膝骨关节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3D打印个体化导板结合钉道内壁探查法在椎动脉高跨患者枢椎螺钉置入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江建 吴国保 +3 位作者 徐佳佳 余博臣 张宪彧 李健 《江西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148-1150,共3页
目的分析3D打印个体化导板与钉道内壁探查法在椎动脉高跨患者枢椎螺钉置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治的40例椎动脉高跨患者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0例为内壁探查法置钉技术组(徒手组),20例为3D打印个体化... 目的分析3D打印个体化导板与钉道内壁探查法在椎动脉高跨患者枢椎螺钉置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诊治的40例椎动脉高跨患者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0例为内壁探查法置钉技术组(徒手组),20例为3D打印个体化导板结合钉道内壁探查法置钉技术组(3D导板组),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颈椎功能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3D导板组螺钉置入时间、透视时间、手术时间与徒手组比较更短,治疗费用更高,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两组手术前后不同阶段疼痛程度和颈椎功能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疼痛评分下降,颈椎功能评分上升,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导板组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更低(P<0.05)。结论在椎动脉高跨患者枢椎螺钉置入中应用3D打印个体化导板联合钉道内壁探查法,可使得置钉时间和手术时间缩短,也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个体化导板 钉道内壁探查法 椎动脉高跨 枢椎螺钉置入 并发症
下载PDF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Wiltse入路内固定在单节段腰椎结核治疗中应用效果
12
作者 江建 徐佳佳 +3 位作者 余博臣 张宪彧 李健 吴国保 《当代医学》 2022年第10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究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Wiltse入路内固定在单节段腰椎结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82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传统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手... 目的探究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Wiltse入路内固定在单节段腰椎结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82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传统路病灶清除联合后路内固定手术)和研究组(给予OLIF技术联合后路Wiltse入路内固定),每组41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的腰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腰椎前凸Cobb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腰部VAS评分和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腰椎前凸Cobb角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单节段腰椎结核治疗中应用OLIF技术联合后路Wiltse入路内固定,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对患者机体的伤害,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 传统路病灶清除 后路Wiltse入路内固定 单节段腰椎结核
下载PDF
胸腰段重度楔形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的比较 被引量:26
13
作者 刘振华 张亮 +4 位作者 高梁斌 张志 李健 杨波 余博臣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7-512,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保守治疗胸腰段重度楔形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v)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43例胸腰段重度楔形OVCF患者进行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分别行PVP治疗(19...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保守治疗胸腰段重度楔形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v)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43例胸腰段重度楔形OVCF患者进行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分别行PVP治疗(19例)和保守治疗(24例)。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后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患者生理功能(PCS)及心理功能(MCS);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PCS评分、MCS评分、椎体高度、后凸角度及渗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PVP组VAS评分、疼痛缓解率、PCS评分、椎体前中壁高度、后凸角度在治疗后各时间点均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MCS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高于保守治疗组,其他时间点两组MC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体后壁高度及新发椎体骨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VP组新发椎体骨折时间比保守治疗组提前约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率达52.6%(10/19),椎间盘渗漏占70.O%(7/10),均未引起严重临床并发症。结论PVP治疗胸腰段重度楔形椎体压缩骨折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其临床疗效优于保守治疗,且并不增加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原文传递
单侧入路骨水泥限量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14
作者 何钢 萧锦瑜 +3 位作者 高粱斌 刘振华 余博臣 郭燕平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年第4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骨水泥限量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3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35个椎体经皮单侧椎弓根向椎体内穿针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果:33例病人平均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骨水泥限量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3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35个椎体经皮单侧椎弓根向椎体内穿针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果:33例病人平均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2ml,X线检查骨水泥充填良好。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所有病例经平均12.4个月随访,疼痛未明显加重,椎体高度无继续丢失。结论:单侧入路骨水泥限量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