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制备Trim26/ZNF173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为研究Trim26基因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设计基因敲除策略,Trim26的外显子5~7缺失引起的移码突变会破坏蛋白结构域,进而导致Trim26蛋白功能丧失。为此,我们拟删除Tri...目的:制备Trim26/ZNF173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为研究Trim26基因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设计基因敲除策略,Trim26的外显子5~7缺失引起的移码突变会破坏蛋白结构域,进而导致Trim26蛋白功能丧失。为此,我们拟删除Trim26基因的外显子5~7,以借助Cre/lox P系统构建Trim26基因条件性敲除的小鼠。简单地说,先获得嵌合体小鼠,选择高嵌合率小鼠与B6/N小鼠交配获得F1代Trim26fl/wt基因型的杂合子小鼠。F1代杂合子小鼠自交得到F2代Trim26fl/fl基因型的纯合小鼠和对照野生型小鼠。提取鼠尾基因组DNA并行PCR鉴定基因型,在DNA水平确定小鼠的基因型。结果:成功构建了打靶载体,打靶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线性化后,成功电转导入了B6/BLU ES 细胞中,ES克隆经过LR-PCR初筛及Southern blot进一步验证,确定得到了3株中靶ES细胞(即3D、6A和10F),将中靶ES细胞扩增后进行囊胚注射,获得了12只Trim26的嵌合体小鼠(嵌合率不小于50%)。选择性成熟后的高嵌合率小鼠与B6/N小鼠交配繁育,得到F1代小鼠,PCR鉴定基因型确认获得了Trim26fl/wt基因型的F1代杂合子小鼠。性成熟后的F1代杂合子小鼠合笼交配后得到F2代小鼠,PCR鉴定基因型确认获得了纯合的Trim26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基因型为Trim26fl/fl)。结论:成功制备了Trim26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为进一步解析Trim26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打下了良好基础。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肺结核与肺癌患者对结核菌素(PPD)皮试反应强度的差异,进而探讨PPD试验在肺结核与肺癌疾病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作为临床诊查参考。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4年5月接收的肺结核、肺癌及其他呼吸道疾病患者各1...目的:分析肺结核与肺癌患者对结核菌素(PPD)皮试反应强度的差异,进而探讨PPD试验在肺结核与肺癌疾病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作为临床诊查参考。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4年5月接收的肺结核、肺癌及其他呼吸道疾病患者各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因症就诊,且肺部均伴有异常病灶,于定诊前对所有患者行5 IU PPD测试,而后参照其就诊序号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本文患者中,肺结核的阳性率达95.2%,肺癌反应阳性率为51.8%,前者较之于后者要高得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与肺癌患者对结核菌素(PPD)皮试反应强度差异较大,因而认为PPD皮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肺结核与肺癌疾病的诊断。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制备Trim26/ZNF173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为研究Trim26基因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设计基因敲除策略,Trim26的外显子5~7缺失引起的移码突变会破坏蛋白结构域,进而导致Trim26蛋白功能丧失。为此,我们拟删除Trim26基因的外显子5~7,以借助Cre/lox P系统构建Trim26基因条件性敲除的小鼠。简单地说,先获得嵌合体小鼠,选择高嵌合率小鼠与B6/N小鼠交配获得F1代Trim26fl/wt基因型的杂合子小鼠。F1代杂合子小鼠自交得到F2代Trim26fl/fl基因型的纯合小鼠和对照野生型小鼠。提取鼠尾基因组DNA并行PCR鉴定基因型,在DNA水平确定小鼠的基因型。结果:成功构建了打靶载体,打靶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线性化后,成功电转导入了B6/BLU ES 细胞中,ES克隆经过LR-PCR初筛及Southern blot进一步验证,确定得到了3株中靶ES细胞(即3D、6A和10F),将中靶ES细胞扩增后进行囊胚注射,获得了12只Trim26的嵌合体小鼠(嵌合率不小于50%)。选择性成熟后的高嵌合率小鼠与B6/N小鼠交配繁育,得到F1代小鼠,PCR鉴定基因型确认获得了Trim26fl/wt基因型的F1代杂合子小鼠。性成熟后的F1代杂合子小鼠合笼交配后得到F2代小鼠,PCR鉴定基因型确认获得了纯合的Trim26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基因型为Trim26fl/fl)。结论:成功制备了Trim26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为进一步解析Trim26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打下了良好基础。
文摘目的:分析肺结核与肺癌患者对结核菌素(PPD)皮试反应强度的差异,进而探讨PPD试验在肺结核与肺癌疾病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作为临床诊查参考。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4年5月接收的肺结核、肺癌及其他呼吸道疾病患者各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因症就诊,且肺部均伴有异常病灶,于定诊前对所有患者行5 IU PPD测试,而后参照其就诊序号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本文患者中,肺结核的阳性率达95.2%,肺癌反应阳性率为51.8%,前者较之于后者要高得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与肺癌患者对结核菌素(PPD)皮试反应强度差异较大,因而认为PPD皮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肺结核与肺癌疾病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