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4
1
作者 余国荣 奚翠萍 +1 位作者 覃松 陈秀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为上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4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上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墨汁灌注 ,观测营养血管的... 目的 :为上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4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上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墨汁灌注 ,观测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 :上肢所有皮神经都有来源于知名血管的营养血管伴行 ,在神经旁形成纵向血管链 ,除营养神经外 ,发出众多皮支与深筋膜血管网、皮下血管网广泛吻合营养皮肤。结论 :以上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 皮神经 皮神经血供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岛状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2
作者 余国荣 陈秀清 +1 位作者 覃松 奚翠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9-330,共2页
目的 :为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4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标本墨汁灌注 ,观测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 目的 :为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4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标本墨汁灌注 ,观测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 :股后皮神经由臀大肌下缘中点入股后沿中线下降 ,其主要营养血管上段系臀下动脉的股后皮神经伴行动脉 ,起点外径 0 .7± 0 .2mm ,下段系动脉的升皮支 ,起点外径 0 .7± 0 .2mm ,营养血管沿途发出众多皮支与股后部其他血管的皮支形成网状吻合 ,营养股后部皮肤。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后皮神经 皮神经血供 营养血管皮瓣 解剖学
下载PDF
下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9
3
作者 余国荣 覃松 奚翠萍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 :为下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下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 ,观测营养血管的... 目的 :为下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下肢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 ,观测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 :下肢所有皮神经都有营养血管伴行 ,在神经旁形成纵向血管链 ,除营养神经外 ,发出众多皮支与深筋膜血管网、皮下血管网广泛吻合营养皮肤。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皮神经 解剖学 组织学 外科皮瓣
下载PDF
骨间返血管为蒂前臂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4
作者 余国荣 陈振光 +5 位作者 喻爱喜 谭金海 张友云 丁成荣 胡群山 潘伯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为骨间返血管前臂皮瓣修复前臂近端、肘关节周围及臂下部的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6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了骨间返动脉的起源、走行、分布和吻合。结果:骨间返动脉起始部距尺骨鹰咀最突出点为6... 目的:为骨间返血管前臂皮瓣修复前臂近端、肘关节周围及臂下部的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6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了骨间返动脉的起源、走行、分布和吻合。结果:骨间返动脉起始部距尺骨鹰咀最突出点为6.9±1.1cm,尺骨嵴外侧1.4±0.3cm,于尺骨鹰咀最突出点下方4.4±1.4cm,于肘肌与尺侧腕伸肌间发出皮支。骨间返动脉终末支至肘后部与桡侧返动脉、桡侧副动脉背侧支、中副动脉构成吻合。结论:以骨间返血管为蒂前臂背侧皮瓣顺行转位可修复前臂近端软组织缺损,如以吻合支为蒂逆行转位可修复肘关节周围及臂下部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 骨间返动脉 皮瓣 转位修复 解剖学
下载PDF
足跟部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被引量:2
5
作者 余国荣 陈振光 +1 位作者 喻爱喜 谭金海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719-720,共2页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足跟部组织缺损的适应证与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 14种组织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跟骨、跟腱与皮肤等缺损 6 1例。结果 :经随访半年~ 15年 ,除 1例皮瓣部分坏死外 ,其余均成活。2例因皮瓣臃肿 ,术后 1年行皮瓣...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足跟部组织缺损的适应证与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 14种组织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跟骨、跟腱与皮肤等缺损 6 1例。结果 :经随访半年~ 15年 ,除 1例皮瓣部分坏死外 ,其余均成活。2例因皮瓣臃肿 ,术后 1年行皮瓣成形术。所有皮瓣均具有感觉功能 ,修复跟腱者小腿三头肌功能良好。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足跟部组织缺损 ,疗程短 ,疗效好 ;尽量选择局部带血管蒂组织瓣转位 ;能用非主干血管组织瓣者不用主干血管组织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跟 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
下载PDF
带血管蒂骨膜瓣转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6
作者 余国荣 +3 位作者 祝少博 邓凯 方成 张传毅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704-706,共3页
目的:为临床运用关节周围带血供骨膜瓣转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防腐标本上,解剖观测40侧肩胛冈血管网、40侧肩关节血管网、37侧肘关节血管网、30侧膝关节血管网以及32侧髂嵴前部血管的组... 目的:为临床运用关节周围带血供骨膜瓣转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防腐标本上,解剖观测40侧肩胛冈血管网、40侧肩关节血管网、37侧肘关节血管网、30侧膝关节血管网以及32侧髂嵴前部血管的组成、起始、走行、外径、分布及其吻合情况。结果:可设计肩胛上动脉冈下支为蒂的肩胛骨骨膜瓣;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和(或)内侧降支为蒂的肱骨上段骨膜瓣;桡侧返动脉为蒂带桡侧副动脉吻合支、尺侧返动脉为蒂带尺侧下副动脉吻合支、骨间返动脉为蒂带桡侧副动脉吻合支的肱骨远端骨膜瓣;膝降动脉关节支为蒂的股骨内髁骨膜瓣、其隐支为蒂的胫骨上段骨膜瓣;以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嵴支为蒂髂骨骨膜瓣,转位修复附近关节的软骨缺损。结论:可利用关节周围细小动脉为蒂切取骨膜瓣转位修复相应关节软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瓣 转位 应用解剖 软骨缺损
下载PDF
严重外伤性虎口挛缩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余国荣 陈振光 +2 位作者 喻爱喜 谭金海 曾中华 《医学新知》 CAS 2003年第3期124-125,共2页
目的 研究严重外伤性虎口挛缩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组织瓣移位或移植的方法修复严重外伤性虎口挛缩并经扩大矫形。结果  2 7例皮瓣全部成活 ,虎口外形良好 ,可完成拇指外展对掌功能。结论 虎口严重挛缩经扩大后组织缺损不... 目的 研究严重外伤性虎口挛缩的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组织瓣移位或移植的方法修复严重外伤性虎口挛缩并经扩大矫形。结果  2 7例皮瓣全部成活 ,虎口外形良好 ,可完成拇指外展对掌功能。结论 虎口严重挛缩经扩大后组织缺损不能用断层皮片或“Z”字成形修复者 ,应选用显微外科方法修复 ,疗程短 ,疗效好 ;能应用局部皮瓣转位者不用游离移植 ,其血管蒂能用非主干血管可不用主干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虎口挛缩 显微外科 治疗 组织瓣移位 皮瓣移植 血管蒂
下载PDF
上肢骨肿瘤的显微外科修复 被引量:2
8
作者 余国荣 陈振光 +1 位作者 喻爱喜 谭金海 《武汉医学杂志》 1995年第4期201-202,共2页
上肢骨肿瘤,尤其是关节处的低度恶性肿瘤,治疗极为困难,由于上肢活动度大,机能灵活而复杂,假肢及人工关节均不能满足上肢功能的需要。自1980年以来,我院应用显微骨移植方法,修复上肢骨肿瘤切除后缺损27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骨肿瘤 上肢 显微外科手术 修复术
下载PDF
手指鞘管内屈肌腱损伤的急诊显微外科修复
9
作者 余国荣 陈振光 +1 位作者 喻爱喜 谭金海 《临床外科杂志》 2000年第5期292-293,共2页
目的 回顾性研究手指腱鞘内屈肌腱损伤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修复手指腱鞘内屈肌腱损伤 15 1例 382条肌腱。结果 优 98例 ,良 37例 ,可 9例 ,差 7例 ,优良率 89.4%。结论 手指腱鞘内屈肌腱损伤采用显... 目的 回顾性研究手指腱鞘内屈肌腱损伤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修复手指腱鞘内屈肌腱损伤 15 1例 382条肌腱。结果 优 98例 ,良 37例 ,可 9例 ,差 7例 ,优良率 89.4%。结论 手指腱鞘内屈肌腱损伤采用显微肌腱缝合方法并修复腱鞘 ,一期修复可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肌腱 腱鞘 损伤 显微外科修复
原文传递
带血管蒂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10
作者 余国荣 陈振光 +1 位作者 喻爱喜 谭金海 《医学新知》 CAS 1998年第3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手部皮肤缺损 带血管蒂岛状皮瓣 转位 修复
下载PDF
骨间前神经移位修复鱼际肌支4例
11
作者 余国荣 陈振光 +1 位作者 喻爱喜 谭金海 《医学新知》 CAS 2001年第1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骨间前神经移位 修复 鱼际肌支
下载PDF
肩胛下动脉转位动静脉转流在上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应用
12
作者 余国荣 陈振光 《医学新知》 CAS 1995年第2期75-76,共2页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和闭塞性疾病,主要累及四肢中、小血管,治疗方法虽多,但肢体坏死率高,往往因此而截肢。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游离大网膜移植及动静脉转流使许多患者免于截肢,但临床应用有所限制,前者在肢体...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和闭塞性疾病,主要累及四肢中、小血管,治疗方法虽多,但肢体坏死率高,往往因此而截肢。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游离大网膜移植及动静脉转流使许多患者免于截肢,但临床应用有所限制,前者在肢体严重缺血时,作用缓慢,且手术创伤大,后者在血管病变广泛,转流血管可能影响原有侧支循环,甚至有可能形成吻合口血栓,而导致肢体更为严重的缺血后果。故此我们设计了利用肢体外的肩胛下动脉转位、动静脉转流治疗1例上肢三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 上肢 动静脉转流 动脉转位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6
13
作者 覃松 余国荣 +2 位作者 陈振光 陈秀清 奚翠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0-131,共2页
目的 :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察营养血管的墨染... 目的 :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察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 :腓肠神经由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神经交通支汇合而成 ,其汇合点在外踝上 12 .7± 3 .7cm ,腓肠神经沿窝中点至外踝与跟腱中点连线下行 ,外踝上 12 .6± 3 .4cm处穿出深筋膜。其营养血管主要来源于窝中间皮动脉和腓动脉肌间隔穿支 ,上段起始部外径 0 .6± 0 .1mm ,下段距外踝上 6.7± 1.6cm处与腓动脉穿支恒定吻合 ,吻合支外径 0 .6± 0 .1mm ,沿途发出众多筋膜皮支营养小腿后部皮肤。结论 :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切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神经 腓肠神经 岛状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修复股骨头、颈的解剖及其应用 被引量:31
14
作者 陈振光 罗维富 +7 位作者 彭建强 余国荣 蔡林 窦忠新 陈秀清 张发惠 徐达传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33-235,共3页
通过60侧解剖标本观测了供应大转子后部的应供来源.我们设计了以旋股内侧动脉深支或臀下动脉吻合支为血管蒂的大转子骨瓣转位植骨以修复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已施行20例均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
关键词 大转子 骨瓣 股骨头 解割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掌皮肤缺损 被引量:22
15
作者 潘振宇 喻爱喜 +1 位作者 余国荣 陶圣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3-634,共2页
目的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掌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2006年5月,收治12例手掌皮肤缺损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17~45岁。挤伤3例,电锯伤2例,绞伤4例,电烧伤1例... 目的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手掌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2006年5月,收治12例手掌皮肤缺损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17~45岁。挤伤3例,电锯伤2例,绞伤4例,电烧伤1例,爆炸伤2例。缺损范围5cm×4cm~7cm×7cm。采用VSD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感染控制后,用前臂内、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修复手掌皮肤缺损,皮瓣范围6cm×5cm~8cm×8cm。结果术后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1例因血肿压迫出现静脉危象,经对症处理后愈合。余患者皮瓣Ⅰ期愈合。供区成活良好。患者获随访4~15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功能评定标准:腕关节、掌指关节功能均为优;1例肌腱功能评分为良,其余为优;感觉评定S11例,S22例,S35例,S3+2例,S42例。结论VSD能减少创面感染机会,为皮瓣修复提供良好组织床。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修复手掌部组织缺损,具有耐磨、无挛缩、重建感觉以及色泽与原皮肤相近等优点,是修复手掌部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 前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手掌 皮肤缺损 修复
下载PDF
腓浅血管蒂胫腓骨膜瓣的解剖和临床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发惠 陈振光 +3 位作者 郑和平 刘经南 余国荣 喻爱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7-29,共3页
在5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跳动脉穿支的骨膜支及其与腓浅动脉间的吻合。穿支发2~6支外径在0.5mm以下的骨膜支,分布至胫腓骨远端前面。穿支的升支与腓浅动脉吻合恒定。设计以腓浅血管为蒂的胫腓骨远端骨膜瓣移位,为胫骨... 在5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跳动脉穿支的骨膜支及其与腓浅动脉间的吻合。穿支发2~6支外径在0.5mm以下的骨膜支,分布至胫腓骨远端前面。穿支的升支与腓浅动脉吻合恒定。设计以腓浅血管为蒂的胫腓骨远端骨膜瓣移位,为胫骨骨折、骨不连的修复增加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案,经临床1例应用,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浅血管 排动脉穿支 骨膜瓣 胫骨 骨折 解剖学
下载PDF
以内踝前血管为蒂的第一楔骨瓣转位术 被引量:22
17
作者 陈振光 张发惠 +1 位作者 余国荣 郑和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39-141,共3页
以内踝前血管为蒂的第1楔骨瓣移位术,为修复距骨骨折、距骨体坏死和踝、足部关节植骨融合提供一种新的供骨区,已成功应用于临床。本骨瓣具有血管位置恒定,易于解剖,手术操作简便等优点。
关键词 第1楔骨 内踝前动脉 带血管蒂骨瓣 骨移植
下载PDF
骨间返动脉为蒂尺骨上段骨膜瓣移位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振光 余国荣 +5 位作者 喻爱喜 谭金海 张友云 丁成荣 胡群山 潘伯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为尺骨中上段和肱骨下段骨不连提供带血管蒂骨膜瓣移位修复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6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了骨间返动脉的走行、分布和吻合。结果:骨间返动脉起始部距尺骨们咀最突出点的长度为6.89±1.13cm,... 目的:为尺骨中上段和肱骨下段骨不连提供带血管蒂骨膜瓣移位修复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6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了骨间返动脉的走行、分布和吻合。结果:骨间返动脉起始部距尺骨们咀最突出点的长度为6.89±1.13cm,其动脉外径为1.37±0.29mm,骨膜支外径为0.54±0.27mm。骨间运动脉终末支至时后部与桡侧返动脉、桡侧副动脉背侧支和中副动脉等构成吻合。结论:以骨间运动脉为蒂的尺骨上段骨膜的移位可作为修复尺骨中上段和肱骨下段骨不连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 骨间返动脉 骨不连 骨膜瓣 移位 解剖学
下载PDF
以跗外侧血管为蒂的骰骨瓣转位术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振光 余国荣 +5 位作者 彭建强 蔡林 张旗 张发惠 陈秀清 方祥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88-89,共2页
以跗外侧血管为蒂的骰骨瓣具有血管位置恒定、表浅,易于解剖的特点。本骨瓣主要用于踝关节,距下关节融合和距骨颈骨折开放复位需植骨者,也适于其它邻近骨与关节病损部植骨。
关键词 跗外侧血管 骰骨瓣 转位术
下载PDF
跟腱复合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振光 徐达传 +3 位作者 高建明 钟世镇 余国荣 谭金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 :探讨跟腱复合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应用膝降血管大收肌腱、骨、皮复合组织瓣移植一期修复跟腱伴皮肤和跟骨缺损。结果 :施术 3侧 ,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该术式可修复不同类型的跟腱复合组织缺损 ,并具有操作简便、易行... 目的 :探讨跟腱复合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应用膝降血管大收肌腱、骨、皮复合组织瓣移植一期修复跟腱伴皮肤和跟骨缺损。结果 :施术 3侧 ,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该术式可修复不同类型的跟腱复合组织缺损 ,并具有操作简便、易行和供区损伤小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膝降血管 大收肌腱 复合组织瓣 显微外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