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余壮明 崔海宁 陈兴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5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综合征(SPNV)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0年9月于该院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80例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综合征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SPNV组和未发生SPNV... 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综合征(SPNV)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0年9月于该院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180例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综合征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SPNV组和未发生SPNV组患者性别、有无吸烟史、手术时间、术前适应训练、麻醉方式及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性别、有无吸烟史、术前适应训练、麻醉方式及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左侧△fV和右侧△fV)是影响SPN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性别、有无吸烟史、术前适应训练、麻醉方式及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左侧△fV和右侧△fV)是影响SPN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恶心呕吐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老年胃癌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余壮明 陈兴超 严平雄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7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胃癌术后心脏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中老年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在性别、年龄、血压、手术时间、心电图、心脏彩超7个方面与心脏并发症的关系... 目的探讨中老年胃癌术后心脏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中老年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在性别、年龄、血压、手术时间、心电图、心脏彩超7个方面与心脏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94例患者中21例发生心脏并发症;心脏并发症组患者平均(63.4±8.1)岁,手术时间(3.1±0.8)h;无心脏并发症组患者平均(52.4±4.7)岁,手术时间(2.8±0.6)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心功能异常的患者,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增加(P<0.05)。结论较长的手术时间、高血压、心律失常、EF<50%及术前心脏彩超检查提示有局部运动障碍等5个因素是中老年胃癌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的高度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胃癌 心功能 并发症 风险分析
下载PDF
急诊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体会
3
作者 余壮明 崔海宁 +1 位作者 王正文 吴然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130-131,共2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8例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经急诊手术的病人资料。结果28例均行急诊联合断流术,成功止血27例,1例术后发生再出血经药物保守治疗治愈。结论急诊联合断流术是治...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8例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经急诊手术的病人资料。结果28例均行急诊联合断流术,成功止血27例,1例术后发生再出血经药物保守治疗治愈。结论急诊联合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治疗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上消化道出血 急诊联合断流术
下载PDF
胆囊癌临床诊治分析(附38例报告)
4
作者 余壮明 冯裕荣 陈兴超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8期67-67,共1页
目的 探讨胆囊癌的临床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近 10年的 3 8例胆囊癌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胆囊癌多见于老年人 ,女性为多 ,常伴有结石。结论 B超、CT是常用的检查诊断方法 ,对于有长期的胆绞痛病人 ,应注意排除胆囊癌 ,尽早手术。
关键词 胆囊癌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诊治分析
5
作者 余壮明 陈兴超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9期1565-1565,1570,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我院1996~2006年收治的25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5例均经手术证实诊断,其中良性肿瘤有9例,恶性肿瘤为16例,临床表现有腹...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我院1996~2006年收治的25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5例均经手术证实诊断,其中良性肿瘤有9例,恶性肿瘤为16例,临床表现有腹痛、便血、腹部肿块、肠梗阻等,术前经行内窥镜、X线、B超及CT等检查,术前确诊仅有8例,误诊率达68.0%。良性肿瘤行了局部肠壁或肠段切除,恶性肿瘤10例进行根治性切除,其他行姑息切除或改道。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恶性率较高,临床上往往缺乏特征性表现,目前临床上没有有效的诊断手段和方法,误诊率较高,预后差。因此,对未能查明病因的腹痛、便血、消瘦及体重减轻等患者,应结合一些必要的检查,及早剖腹探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小肠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
6
作者 余壮明 夏立平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年第3期274-275,共2页
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余壮明,夏立平(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海口570102)关键词结肠恶性淋巴瘤;诊断;手术治疗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535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甚少见,临床表现与结肠其他恶性肿瘤较相似,故... 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余壮明,夏立平(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海口570102)关键词结肠恶性淋巴瘤;诊断;手术治疗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535原发性结肠恶性淋巴瘤甚少见,临床表现与结肠其他恶性肿瘤较相似,故易误诊.我院外科1994年8月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恶性淋巴瘤 诊断 手术治疗 原发性
下载PDF
巨大腰椎间盘突出误诊为椎管占位病变1例报告
7
作者 余壮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119-120,共2页
患者,女性,70岁,腰痛伴右下肢痛2月,进行性无力20d,于1995年2月7日入院。2月前,无明显诱因,腰部持续性针刺样剧痛,伴右下肢疼痛,以右臀部、右大腿后外侧为重,弯腰、翻身时加重,保守治疗无效,近20d来右下肢... 患者,女性,70岁,腰痛伴右下肢痛2月,进行性无力20d,于1995年2月7日入院。2月前,无明显诱因,腰部持续性针刺样剧痛,伴右下肢疼痛,以右臀部、右大腿后外侧为重,弯腰、翻身时加重,保守治疗无效,近20d来右下肢无力迅速加重,不能站立行走。二便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透突出 误诊 诊断 椎管占位病变
下载PDF
胆囊息肉样病变32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余壮明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4期365-367,共3页
对32例经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样病变进行诊断、治疗等临床分析.认为B超是首选的诊断方法,检出率最高;CT的检出率也较高,两者联合应用,更能提高检出率.治疗上应积极手术切除胆囊,对于确实需要观察的病人。
关键词 胆囊息肉样病变 诊断 治疗 影像学检查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自固定聚丙烯/聚乳酸复合补片改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后的慢性疼痛 被引量:32
9
作者 黄亮 余壮明 +1 位作者 李军 李昌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8-913,共6页
背景:目前已有多项关于自固定补片应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研究发表,但是否自固定补片优于普通缝合补片仍存在争议。目的:对比自固定聚丙烯/聚乳酸复合补片及普通聚丙烯补片修复后,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差异。方法:将90... 背景:目前已有多项关于自固定补片应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研究发表,但是否自固定补片优于普通缝合补片仍存在争议。目的:对比自固定聚丙烯/聚乳酸复合补片及普通聚丙烯补片修复后,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差异。方法:将90例男性初发单侧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治疗,其中自固定补片组(n=45)采用自固定聚丙烯/聚乳酸复合补片,对照组(n=45)采用传统聚丙烯补片,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后1 d、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患者术后疼痛及慢性疼痛情况;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1)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自固定补片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1 d的疼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自固定补片组治疗后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疼痛轻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随访6个月,除了对照组有5例患者自述有术区补片异物感之外,两组患者中均无尿潴留、皮下血肿、伤口感染及复发等情况出现;(4)结果表明,与传统聚丙烯补片相比,采用自固定聚丙烯/聚乳酸复合补片对单侧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因其无需缝合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另外其自身的结构特点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慢性疼痛及不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类 腹股沟 疼痛 组织工程
下载PDF
P53和Bcl-2家族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幸 崔海宁 +4 位作者 明松林 王正文 欧树安 陈兴超 余壮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8-372,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pancreatic carcinoma,PC)中P53和Bcl-2家族(Bcl-2,Bax,Bcl-xL,Bcl-xS)蛋白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PC中P53蛋白表达,将PC分为P53阴性表达组(第1组,n=18)和P53阳性表达组(第2组,n=17);Weste...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pancreatic carcinoma,PC)中P53和Bcl-2家族(Bcl-2,Bax,Bcl-xL,Bcl-xS)蛋白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PC中P53蛋白表达,将PC分为P53阴性表达组(第1组,n=18)和P53阳性表达组(第2组,n=17);Western blot检测两组PC中P53,Bcl-2,Bax,Bcl-xL和Bcl-xS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第1组中凋亡指数(AI).结果:Bcl-2蛋白在P53阳性PC表达上调,而在P53阴性PC表达下调(P=0.047);Bax和Bcl-xL蛋白在两组PC中表达都明显上调(P=0.274,0.334);Bcl-xS在P53阳性表达PC明显下调,在P53阴性表达组明显上调(P=0.01);在P53阴性和阳性表达PC,AI分别为12.1±2.47和9.1±1.48(P=0.023);Bcl-2家族各成员表达与AI无相关性,而Bcl-2/Bax比率与AI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Bcl-2是依赖P53调节的抗凋亡蛋白,Bcl-xS是依赖P53调节的促凋亡蛋白,而P53主要通过调节Bcl-2/Bax比率发挥凋亡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P53 Bcl-2 Bax BCL-XL Bcl—xS 蛋白免疫印迹法 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
下载PDF
“三微”教与学在普外科实习教学中的尝试应用
11
作者 余壮明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20期197-198,共2页
目的:依托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模式,尝试在普外临床实习中利用微平台、微时间、微课教与学开展应用研究。方法:选择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实习的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作为教学对象,采用三微模式进行教学。组长负责组... 目的:依托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模式,尝试在普外临床实习中利用微平台、微时间、微课教与学开展应用研究。方法:选择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实习的临床医学本科学生作为教学对象,采用三微模式进行教学。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并负责总结形成报告,完成汇报。结果:通过微平台利用微时间解决教与学的时间问题,通过微平台能够更便捷的了解学生问题,也可以利用微课技术解决问题。结论:该方式可改进我国普通外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方法 微平台 普外科实习
下载PDF
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兴超 王正文 余壮明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54-56,共3页
为探讨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笔者对83例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了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治疗观察.结果表明:83例病人中除2例属癌肿晚期无法施行一期切除吻合而行单纯结肠造口,1例行急诊Miles手... 为探讨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笔者对83例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了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治疗观察.结果表明:83例病人中除2例属癌肿晚期无法施行一期切除吻合而行单纯结肠造口,1例行急诊Miles手术,5例行Hartmann手术外,其余75例均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手术后1例死于呼吸衰竭(占1.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2%,均予以治愈,手术效果满意.因此,对左半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病人施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急性肠梗阻 一期切除吻合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埋植式投药器在腹腔化疗应用中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津 傅孝仁 余壮明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50-251,共2页
埋植式投药器在腹腔化疗应用中的并发症及其防治孟津傅孝仁余壮明通过腹腔化疗治疗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或预防根治术后肿瘤腹膜种植及肝转移是近年来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1,2]。应用埋植式投药器进行多疗程的腹腔化疗,... 埋植式投药器在腹腔化疗应用中的并发症及其防治孟津傅孝仁余壮明通过腹腔化疗治疗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或预防根治术后肿瘤腹膜种植及肝转移是近年来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进展之一[1,2]。应用埋植式投药器进行多疗程的腹腔化疗,因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护理方便和对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肿瘤 埋植式投药器 并发症 腹腔化疗
下载PDF
rAAV2-EGFP-Slug-siRNA-U6对人胰腺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14
作者 崔海宁 陈俭云 +7 位作者 王正文 张克君 余壮明 王齐全 王明华 朱东明 宋彩霞 张泽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构建并制备携带目的基因的rAAV2-EGFP-Slug-siRNA-U6(Slug-siRNA)腺相关病毒载体,探讨Slug干扰对人胰腺癌细胞株AsPC-1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以前试验的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SNAV2.0-EGFP-Slug-siRNA-U6。鸡胚绒毛尿囊膜(... 目的:构建并制备携带目的基因的rAAV2-EGFP-Slug-siRNA-U6(Slug-siRNA)腺相关病毒载体,探讨Slug干扰对人胰腺癌细胞株AsPC-1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以前试验的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SNAV2.0-EGFP-Slug-siRNA-U6。鸡胚绒毛尿囊膜(CAM)实验检测rAAV2-EGFP-Slug-siRNA-U6对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Western blot及RT-PCR方法鉴定转染前后AsPC-1细胞Slug与VEGF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携带编码靶向Slug的小发夹状干扰RNA序列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2-EGFP-Slug-siRNA-U6成功构建。rAAV2-EGFP-Slug-siRNA-U6抑制细胞血管生成。Slug-siRNA有效抑制AsPC-1细胞Slug与VEGF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论:rAAV2-EGFP-Slug-siRNA-U6抑制细胞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干扰Slug及VE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UG 小干扰RNA 腺相关病毒 胰腺癌 血管生成
下载PDF
rAAV-Slug-siRNA载体的构建及其抗胰腺癌的实验
15
作者 崔海宁 余壮明 +1 位作者 于飞 顾冠宏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5-269,共5页
目的构建并制备携带目的基因的rAAV-EGFP-Slug-siRNA(Slug-siRNA)病毒载体,探讨Slug干扰抗胰腺癌作用。方法首先构建pDC316-EGFP-Slug-si RNA质粒,以PCR鉴定正确的pDC316-EGFP-Slug-si RNA克隆为模板扩增EGFP-Slug-si RNA片段,EcoRⅠ和... 目的构建并制备携带目的基因的rAAV-EGFP-Slug-siRNA(Slug-siRNA)病毒载体,探讨Slug干扰抗胰腺癌作用。方法首先构建pDC316-EGFP-Slug-si RNA质粒,以PCR鉴定正确的pDC316-EGFP-Slug-si RNA克隆为模板扩增EGFP-Slug-si RNA片段,EcoRⅠ和SalⅠ双酶切回收PCR产物;酶切pSNAV2.0-lacz-α载体质粒,并与上述产物进行连接;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得到重组质粒pSNAV2.0-EGFP-Slug-si RNA,酶切和测序对其进行鉴定。建立载体细胞株BHK/Slug-si RNA,大规模制备rAAV2-EGFP-Slug-si RAN并对其纯化、鉴定和滴度测定。将体外培养的胰腺癌细胞株AsPC-1转染Slug-si RNA和pSNAV2.0-EGFP空载体。Western blot及RT-PCR方法鉴定转染前后AsPC-1细胞内PUMA及Slug蛋白及mRNA表达,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TUNEL检查细胞凋亡。结果携带编码靶向Slug的小发夹状干扰RNA序列的腺相关病毒载体质粒pSNAV2.0-EGFP-Slug-si RNA,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质粒构建正确。将构建成功的载体质粒与重组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rc/ΔUL2共转染包装细胞BHK-2,成功复制和包装出重组腺相关病毒Slug-si R-NA,经检测目的片段插入成功,滴度为9.23×1010(puf)。Slug-si RNA有效抑制AsPC-1细胞内Slug表达,抑制体外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同时,伴随着Slug表达的下降,细胞内PUM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成功制备出高滴度携带目的基因的Slug-si RNA病毒载体。干扰Slug表达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解除Slug对PUMA基因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UG 小干扰 腺相关腺病毒 胰腺癌 凋亡
下载PDF
少见急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与策略
16
作者 孙早喜 崔海宁 +2 位作者 黄海溶 王正文 余壮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2461-2464,共4页
目的:了解少见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为制订诊疗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1/2006-08少见急性肠梗阻(病因构成比<3.0%)发病情况及诊治情况,病例分成3组:儿童组(0岁-,组Ⅰ),青少年与成年组(1... 目的:了解少见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特征,为制订诊疗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1/2006-08少见急性肠梗阻(病因构成比<3.0%)发病情况及诊治情况,病例分成3组:儿童组(0岁-,组Ⅰ),青少年与成年组(14岁-,组Ⅱ)和老年组(60岁-,组Ⅲ).结果:在338例急性肠梗阻病例中,少见急性肠梗阻是122例(36.1%).在少见急性肠梗阻中:男94例(77.0%),女28例(23.0%),病因36种(急性肠梗阻总病因数是41种),组Ⅰ31例患者,13种病因:组Ⅱ62例,26种病因:组Ⅲ29例,14种病因.组Ⅰ,Ⅱ,Ⅲ患者就诊时间分别为:2.3±1.5 h,60.0±43.2 h和84.0±67.2 h,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组Ⅰ,Ⅱ,Ⅲ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分别为:2.5±1.8分,5.5±3.6分和17.8±5.8分,有显著性差异(P =0.000),3组患者的总手术治疗率为65.6%,病死9例,病死率为8.0%,组Ⅰ,Ⅱ,Ⅲ患者治愈率分别为100.0%,95.0%和79.3%,差异有显著性(P=0.000).结论:少见急性肠梗阻诊断困难,易延误治疗时机而造成高病死率;病情(局部病变与全身状况)的准确判断和有效的治疗(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是少见急性肠梗阻诊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见急性肠梗阻 病因学 病死率 治产疗 诊断
下载PDF
骶尾部脊索瘤11例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17
作者 冯裕荣 余壮明 陈兴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58-259,共2页
目的 :探讨骶尾部脊索瘤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案。方法 :分析 11例脊索瘤的临床表现、X线与病理组织学资料 ,总结诊治要点。结果 :术后全组五年生存率为 45 5 % ,根治切除组为 5 5 6 %。结论
关键词 骶尾部脊索瘤 临床特征 治疗 生存率 诊断
下载PDF
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附965例分析
18
作者 冯裕荣 余壮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29-130,共2页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外科手术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免疫调理治疗对创伤性严重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文 王丹心 余壮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86-789,共4页
目的 观察免疫调理治疗对创伤性严重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01~2016-07我院收治的86例创伤性严重脓毒症合并MODS患者随机分为2组(43例/组),对照组给予抗炎、抑菌、补液、预防应激性溃疡等支... 目的 观察免疫调理治疗对创伤性严重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01~2016-07我院收治的86例创伤性严重脓毒症合并MODS患者随机分为2组(43例/组),对照组给予抗炎、抑菌、补液、预防应激性溃疡等支持治疗及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免疫调理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的腹痛、腹胀、肠鸣音、排便等临床症状,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时间(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CD4^+、CD8^+和CD14^+T 淋巴细胞亚群比例,6个月后的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和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腹胀、腹痛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肠鸣音和排便次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T、TT、APT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和CD14^+ T 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和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免疫调理治疗可显著改善创伤性严重脓毒症合并MODS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远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调理 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血流动力学 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miR-132-3p靶向抑制FOXP2基因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昌伟 张浩 +1 位作者 余壮明 黄亮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03-1907,共5页
目的观察miR-132-3p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q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BT549和BT474及人乳腺上皮细胞HBL-100中miR-132-3p和叉头框蛋白(FOX)P2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FOXP2蛋白... 目的观察miR-132-3p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qRT-PCR检测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BT549和BT474及人乳腺上皮细胞HBL-100中miR-132-3p和叉头框蛋白(FOX)P2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FOXP2蛋白表达。分别转染miR-con、miR-132-3p mimics和si-con、si-FOXP2构建过表达miR-132-3p或沉默FOXP2的MDA-MB-231细胞系,四甲基噻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32-3p与FOXP2的靶向关系。结果与HBL-100细胞相比,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BT549和BT474中miR-132-3p表达显著降低(P<0.05),FOXP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miR-132-3p或沉默FOXP2均可有效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CDK1、Cyclin D1、MMP-2和MMP-9蛋白表达。miR-132-3p靶向负调控FOXP2表达,过表达FOXP2可部分逆转miR-132-3p过表达对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及相关蛋白的调控作用。结论miR-132-3p过表达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miR-132-3p负调控FOXP2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iR-132-3p FOXP2 细胞增殖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