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针吸取活检在下颌下腺肿物诊断中的价值及误诊原因分析
1
作者 王振 申明明 +1 位作者 余小蒙 高润涛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活检(FNA)对下颌下腺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3-2022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行FNA并获得最终病理的下颌下腺肿物患者,以最终病理为金标准,计算FNA诊断各型下颌下腺肿物的准确性、灵敏度、特...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活检(FNA)对下颌下腺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013-2022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行FNA并获得最终病理的下颌下腺肿物患者,以最终病理为金标准,计算FNA诊断各型下颌下腺肿物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安全性,分析误诊原因。结果共纳入114例患者。非肿瘤性疾病多为IgG4-RD,FNA诊断准确度为91.2%,灵敏度97.4%,特异性88.2%。FNA诊断下颌下腺良性肿瘤准确度:86.8%,灵敏度:81.7%,特异度:92.6%。FNA诊断下颌下腺恶性肿瘤准确度为93.0%,灵敏度62.5%,特异性98.0%。误诊原因包括10例取样误差及8例病理类型误判。结论FNA在诊断IgG4相关性下颌下腺炎中极具价值,在诊断下颌下腺恶性肿瘤灵敏度较低,有误诊可能,需结合患者资料进行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吸取活检 下颌下腺肿瘤 IGG4相关性疾病 敏感性和特异性
下载PDF
针吸标本采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价值 被引量:21
2
作者 余小蒙 周小鸽 黄受方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61-265,共5页
针吸标本采集技术的优劣是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成败的首要环节,目前国内许多细针穿刺操作者还在使用传统的徒手控制注射器的穿刺方法,问题较多;而国外,虽在半个世纪前穿刺方法已有所改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通过对细针穿刺基本... 针吸标本采集技术的优劣是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成败的首要环节,目前国内许多细针穿刺操作者还在使用传统的徒手控制注射器的穿刺方法,问题较多;而国外,虽在半个世纪前穿刺方法已有所改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通过对细针穿刺基本原理、操作技术的创新及在医学实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阐述了现代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的新概念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 病理学 医学实验技术
下载PDF
乳腺癌针吸细胞涂片检测性激素受体 被引量:11
3
作者 余小蒙 张长淮 黄受方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针吸细胞(FNAC)检测性激素受体(SHRs)技术及其意义。方法应用SHRs的单克隆抗体对83例乳腺癌病人的FNAC涂片进行免疫组化法检测,并与组织切片检测结果对照。结果(1)技术条件优选实验显示冷丙酮... 目的探讨乳腺癌针吸细胞(FNAC)检测性激素受体(SHRs)技术及其意义。方法应用SHRs的单克隆抗体对83例乳腺癌病人的FNAC涂片进行免疫组化法检测,并与组织切片检测结果对照。结果(1)技术条件优选实验显示冷丙酮固定的涂片,经过低温保存、1%过氧化氢甲醇溶液处理内源性过氧化物酶;使用1∶1稀释度的一抗工作液,经过适当的孵育过程后,可以获得好的标记效果。(2)其中59例FNAC涂片与其石蜡切片ER、PR检测的总符合率均为94.9%,其余24例FNAC涂片与其冰冻切片ER、PR检测的总符合率均为95.8%。结论优良的针吸操作技术,适宜的涂片处理及免疫组化标记方法是乳腺癌FNAC涂片SHRs检测成功的重要条件。乳腺癌FNAC涂片SHRs检测结果与组织切片同样可靠。这种检测方法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针吸细胞学 细胞涂片 受体 性激素
下载PDF
内源性内皮衍生超极化因子对缺氧/再给氧致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余小蒙 吴剑 +1 位作者 陈志武 郭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58-1262,共5页
目的研究乙酰胆碱(ACh)诱导内源性内皮衍生超极化因子(EDHF)对缺氧/再给氧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制备缺氧/再给氧损伤模型;大鼠大脑中动脉(MCA)血管段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G-nitro-L-argininem... 目的研究乙酰胆碱(ACh)诱导内源性内皮衍生超极化因子(EDHF)对缺氧/再给氧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制备缺氧/再给氧损伤模型;大鼠大脑中动脉(MCA)血管段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G-nitro-L-argininemethyl ester(L-NAME)和前列环素抑制剂indomethacin(Indo)预处理,用ACh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释放内源性EDHF;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法和Hoechst荧光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流式细胞仪法和Hoechst荧光法检测均表明假缺氧组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率很低,分别为3.1%和2.2%左右,而缺氧/再给氧的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有显著升高;与缺氧/再给氧模型组相比,内皮完整血管段合用1μmol/L ACh或合用1μmol/L ACh、30μmol/L L-NAME及10μmol/L Indo均可明显抑制缺氧/再给氧所致的细胞凋亡,而单用ACh或内皮完整的血管或ACh合用去内皮的血管段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结论 ACh诱导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内源性EDHF对缺氧/再给氧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依赖性超极化因子 海马神经细胞 细胞凋亡 缺氧/再复氧
下载PDF
持笔式持续负压细针穿刺器研制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余小蒙 王卫东 黄受方 《医学研究杂志》 2006年第10期45-45,共1页
1.针吸标本采集技术的回顾: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pathology,FNAC)是诊断肿瘤、结核及其他疾病一项重要检查方法,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随着现代微创医学的发展,此项检查在国内外,尤其是在欧美发达国... 1.针吸标本采集技术的回顾: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pathology,FNAC)是诊断肿瘤、结核及其他疾病一项重要检查方法,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随着现代微创医学的发展,此项检查在国内外,尤其是在欧美发达国家颇受推崇。但是多年来,针吸标本采集技术存在的一些不足,始终影响着FNAC的普及与提高。长期以来,国内仍采用徒手牵拉针管方式完成针吸穿刺,操作费力、标本不足,影响了此项检查的开展。国外使用Franzén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注射器把手牵拉针管保持负压穿刺,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穿刺技术,但此器械较笨重,手感差,并且不利于掌握进针深度及力度,穿刺准确性及效果也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穿刺器 负压穿刺 其临床应用 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 标本采集技术 研制 笔式 NEEDLE
下载PDF
细针吸取活检病理学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余小蒙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8期561-564,共4页
介绍细针吸取活检(FNAB)在穿刺取样及制备技术方面的改进与创新,即将单一依赖细胞形态学(涂片)的传统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诊断方式转变为细胞形态学(涂片)、细微组织结构(CB切片)与现代医学实验技术(IHC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现代FNAB... 介绍细针吸取活检(FNAB)在穿刺取样及制备技术方面的改进与创新,即将单一依赖细胞形态学(涂片)的传统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诊断方式转变为细胞形态学(涂片)、细微组织结构(CB切片)与现代医学实验技术(IHC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现代FNAB病理诊断模式,常规应用于乳腺、甲状腺、涎腺、淋巴结及其他组织检查之中所取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吸取活检(FNAB) 细胞块(cell block) 组织学制备技术
原文传递
子宫颈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第3版)读后感 被引量:3
7
作者 余小蒙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61-164,共4页
子宫颈细胞学Bethesda报告系统(TBS)(第3版)中文读本即将由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为了让读者尽快地了解新版TBS的主要内容,作者将校译此书过程中的读书心得进行了整理,特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关键词 子宫颈癌 细胞学 人乳头状瘤病毒
原文传递
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529例总结
8
作者 余小蒙 张长淮 贺文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1995年第1期45-47,44,共4页
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是近年来在国外兴起的一种肿瘤诊断的可靠方法并被广泛应用。但迄今在国内开展此项检查的单位很少。我科于1992年8月建立了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门诊,至1993年12月止,16个月中为临... 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是近年来在国外兴起的一种肿瘤诊断的可靠方法并被广泛应用。但迄今在国内开展此项检查的单位很少。我科于1992年8月建立了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门诊,至1993年12月止,16个月中为临床各科529名病人进行了FNAC检查,现总结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吸取 细胞学诊断 组织学 恶性细胞 恶性肿瘤 FNAC 细胞学检查 乳腺良性病变 诊断正确率 假阳性
下载PDF
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 被引量:2
9
作者 余小蒙 《中国乡村医药》 2004年第7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 临床特点 标本采集 涂片制备 细胞体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992例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42
10
作者 刘军 余小蒙 +4 位作者 彭继英 陶丽丽 金香兰 胡正明 尹为华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88-591,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US-FNAB)的临床价值,及常见甲状腺疾病,特别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细胞学特征。方法收集行US-FNAB的992例采用Bethesda报告系统诊断的甲状腺结节,对其细胞学诊断分类、术后组织学诊断、PTM...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US-FNAB)的临床价值,及常见甲状腺疾病,特别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细胞学特征。方法收集行US-FNAB的992例采用Bethesda报告系统诊断的甲状腺结节,对其细胞学诊断分类、术后组织学诊断、PTMC的细胞学特征及US-FNAB开展前后甲状腺手术疾病构成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通过统计317例经组织学确诊的病例,得出US-FNAB的敏感性为99.6%,特异度为93.2%,准确度为98.4%。(2)在90例PTMC中,20%可见典型乳头状结构,98.9%可见排列拥挤周缘不规则成角的单层片块状结构。(3)同2013年开展US-FNAB前相比:甲状腺癌在甲状腺手术中所占比例由33.6%上升为47.4%,其他良性病变由8.9%下降为1.2%。结论 US-FNAB是一项精准可靠的术前诊断方法,能提高甲状腺癌的检出率。大部分PTMC细胞学较难明确诊断;排列拥挤周缘不规则成角的单层片块状结构对PTMC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细针穿刺 超声 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下载PDF
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在针吸细胞学中应用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超 周小鸽 余小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97,共2页
关键词 细胞块 免疫细胞化学 原位杂交 针吸细胞学
下载PDF
凝血酶细胞块简捷制备法 被引量:15
12
作者 柳玮华 余小蒙 周小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1-722,共2页
关键词 凝血酶 细胞块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下载PDF
淋巴结转移性鼻咽癌针吸检查中细胞块样本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燕林 曹敏 +3 位作者 余小蒙 杨艳 陈书媛 滕孝静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1期821-824,共4页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FNA)涂片联合细胞块(CB)切片、免疫组化标记(IHC)和EBER原位杂交在淋巴结转移性鼻咽癌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友谊式细针穿刺器和21G注射针对31例鼻咽癌头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获取样本制片,观察其细胞形态学及CB组织形态学...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FNA)涂片联合细胞块(CB)切片、免疫组化标记(IHC)和EBER原位杂交在淋巴结转移性鼻咽癌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友谊式细针穿刺器和21G注射针对31例鼻咽癌头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获取样本制片,观察其细胞形态学及CB组织形态学特征、IHC和EBER原位杂交表达。比较分析单纯细胞涂片、细胞涂片联合CB切片、细胞涂片联合CB切片及IHC和EBER原位杂交3种不同方式对鼻咽癌头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1所有病例的细胞涂片及CB切片均显示为非角化性癌的形态学特征。2CB切片IHC和EBER原位杂交显示:肿瘤细胞CK5/6、p63、Ki-67及EBER均为(+);LCA和CK7均呈(-)。33种不同方式对鼻咽癌头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显示:单纯细胞涂片诊断的敏感度(90.3%,28/31)及确诊率(74.2%,23/31)最低;细胞涂片联合CB切片诊断的敏感度(93.5%,29/31)及确诊率(77.4%,24/31)居中;细胞涂片联合CB切片及IHC和EBER原位杂交诊断的敏感度(96.8%,30/31)及确诊率(96.8%,30/31)最高。结论FNA细胞涂片联合CB切片、IHC及EBER原位杂交的方式,对头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寻找原发灶、治疗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组织细胞学制备技术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免疫细胞化学 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细针吸取细胞学在HIV感染者体表肿大淋巴结和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磊 张亮 +5 位作者 王玉光 余小蒙 滕晓英 赵红心 李兴旺 王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70-1074,共5页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对HIV感染者体表肿大淋巴结和肿块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友谊式"细针穿刺器,对72例HIV感染者进行FNA检查。获得组织用于制备涂片或细胞块,进行HE染色、抗酸...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对HIV感染者体表肿大淋巴结和肿块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友谊式"细针穿刺器,对72例HIV感染者进行FNA检查。获得组织用于制备涂片或细胞块,进行HE染色、抗酸染色、六胺银染色、PAS染色,特殊病例进行细菌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PCR检测。结果在72例HIV感染者中,穿刺淋巴结65例(90.3%)和体表肿物7例(9.7%)。淋巴结病例包括:结核30例(42%),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5例(7%)、HIV相关性反应性增生14例(19%)、淋巴瘤7例(10%)、化脓性淋巴结炎5例(7%)、隐球菌感染2例(3%)和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2例(3%)。体表肿块包括:皮肤及软组织4例(5.6%)、乳腺2例(2.8%)和甲状腺1例(1.4%),其中恶性肿瘤2例,分别为乳腺淋巴瘤和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后多数感染治疗有效。结论对于HIV感染者进行FNA操作安全、容易执行,诊断可靠、用时较短。取材充分即能够明确多数淋巴结肿大和体表肿块的病因。在本组研究中患者年龄多是20~40岁的男性,结核感染是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病因,高级别的恶性淋巴瘤是最多见的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 细针吸取细胞学 淋巴结肿大 机会性感染
下载PDF
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在甲状腺肿物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超 余小蒙 周小鸽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85-387,i0019,共4页
甲状腺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是甲状腺疾病的初始检查。目前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研究证明,它可以代替大部分术中冷冻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并且由于许多现代技术被应用于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使它的诊断作用更加明显。故就甲状腺细针吸... 甲状腺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是甲状腺疾病的初始检查。目前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研究证明,它可以代替大部分术中冷冻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并且由于许多现代技术被应用于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使它的诊断作用更加明显。故就甲状腺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的操作方法、诊断标准和与现代技术结合的应用做一综述,旨在提高对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 诊断标准
下载PDF
IgH基因重排PCR分析在淋巴组织细针穿刺中的辅助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韦萍 周小鸽 +1 位作者 余小蒙 金木兰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IgH基因重排检测在细针穿刺诊断淋巴组织病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淋巴组织细针穿刺病例159例,应用半巢式PCR检测IgH基因重排。将基因重排检测结果与细胞学诊断及组织学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穿刺标本中,IgH基因重排检测B-NHL阳... 目的探讨IgH基因重排检测在细针穿刺诊断淋巴组织病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淋巴组织细针穿刺病例159例,应用半巢式PCR检测IgH基因重排。将基因重排检测结果与细胞学诊断及组织学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穿刺标本中,IgH基因重排检测B-NHL阳性率为72.22%,RH阳性率仅为3.92%。本法敏感性为72.22%,特异性达到96.08%。结论IgH基因重排检测对辅助淋巴组织细针穿刺标本的良、恶性判断具有一定价值,并且单克隆性结果更有意义。但在淋巴瘤和转移性非淋巴细胞恶性肿瘤的鉴别上不建议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基因重排 多聚酶链反应 细针穿刺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淑红 柳玮华 +3 位作者 杨艳 王鹏 余小蒙 周小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5期355-357,共3页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对3例HIV感染相关淋巴瘤的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及EB病毒原位杂交观察。结果 3例中2例诊断为伯基特淋巴瘤,1例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对3例HIV感染相关淋巴瘤的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免疫组化及EB病毒原位杂交观察。结果 3例中2例诊断为伯基特淋巴瘤,1例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3例均表达B细胞标记物(CD20),Ki-67指数均较高。3例EB病毒原位杂交均阳性。结论 HIV感染相关淋巴瘤发生的类型主要是高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EB病毒
下载PDF
新细针吸取细胞块制备技术在甲状腺髓样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韫宏 杨艳 余小蒙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7期486-490,共5页
目的甲状腺髓样癌的术前诊断直接影响到手术与治疗方式。我们通过改进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检查中的标本采集技术并采用新细胞块(CB)制作方法,以协助提高甲状腺髓样癌的FNAC术前确诊率。方法首先,采用持笔式细针穿刺技术(外径0.8 mm注射... 目的甲状腺髓样癌的术前诊断直接影响到手术与治疗方式。我们通过改进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检查中的标本采集技术并采用新细胞块(CB)制作方法,以协助提高甲状腺髓样癌的FNAC术前确诊率。方法首先,采用持笔式细针穿刺技术(外径0.8 mm注射针),通过增加初次穿刺时的提插次数或通过二次穿刺获取足够的标本。其次,从已染色的FNAC涂片上刮取标本。最后将所获得的标本均采用新的蛋白乙醇凝固-甲醛固定法制作CB及切片,并进行IHC及刚果红染色,综合分析常规FNAC涂片、CB切片的形态学和IHC、刚果红染色结果,完成病理诊断。结果对8例甲状腺FNAC(5例怀疑甲状腺髓样癌,3例肿瘤类型不能确定)进行了CB制作,其中2例通过增加穿刺时的提插次数获得足够标本,3例通过二次穿刺获取标本,3例通过刮取已染色涂片的细胞获取标本。通过CB切片进行TTF-1、calcitonin、thyroglobulin、chromogranin A、synaptophysin、Ki-67、CD56和CEA免疫组化染色和刚果红染色,8例患者均确诊为甲状腺髓样癌。结论改进细针穿刺取样技术并采用新的FNAC-CB制作技术成功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能有效提高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准确率,故推荐在FNAC诊断甲状腺髓样癌中采用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髓样癌 细针吸取细胞学 细胞块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针吸标本细胞块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书媛 王卫东 余小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19期1636-1638,共3页
目的探讨针吸标本细胞块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进一步诊断的方法。方法将细胞块制作方法与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相结合。结果细胞块行免疫组化染色其效果与活检标本完全相同。结论细胞块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可行,明显提高了针吸病理的诊断率,... 目的探讨针吸标本细胞块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进一步诊断的方法。方法将细胞块制作方法与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相结合。结果细胞块行免疫组化染色其效果与活检标本完全相同。结论细胞块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可行,明显提高了针吸病理的诊断率,已成为细胞学检查非常实用的实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穿刺 细胞块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临床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红梅 孟庆更 余小蒙 《北京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336-337,共2页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体表以及经体表可触及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8例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患者的结果与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68例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63/68)92.6%,90例良性病变的特异性为(85/90)94.4%,148例获得...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体表以及经体表可触及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8例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患者的结果与组织学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68例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63/68)92.6%,90例良性病变的特异性为(85/90)94.4%,148例获得正确诊断,10例病变虽未明确诊断,但均未因诊断意见不一致造成过度治疗或治疗不当。总的正确率为93.7%,无一例假阳性病例。结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于体表或经体表可触及肿物的临床病理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是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病理检查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吸取细胞学 体表肿物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