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ⅢB期结肠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彭瑞清 李春燕 +5 位作者 丁娅 余幸娟 伍小军 张星 潘志忠 张晓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1-286,共6页
目的探讨ⅢB期结肠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与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9年1月-2002年5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手术切除的72例ⅢB期结肠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双染技术分析HMGB1的表... 目的探讨ⅢB期结肠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与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9年1月-2002年5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行手术切除的72例ⅢB期结肠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双染技术分析HMGB1的表达和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收集2009年8-10月接受手术的10例Ⅲ期结肠癌患者的新鲜组织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组织中CD3+、CD45RO+T细胞的比例。分析HMGB1表达水平、表达部位与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及其与患者5年生存率的相关性。以72例ⅢB期结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作为因变量,以各项临床特征、结肠癌组织HMGB1表达水平和表达部位、CD3+和CD45RO+T细胞的浸润密度等作为自变量,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ⅢB期结肠癌组织间质中可见不同程度CD3+、CD45RO+T细胞浸润,CD3和CD45RO均表达于细胞膜。流式细胞术分析可见,72%的CD45RO+细胞同时表达CD3。ⅢB期结肠癌组织HMGB1的表达率为90.3%(65/72),其中81.5%(53/65)为核型表达(仅表达在细胞核),18.5%(12/65)为核质共表达。核型HMGB1表达者的CD45RO+T细胞浸润密度高于核质共表达者。ⅢB期结肠癌组织中CD45RO+T细胞的浸润密度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MGB1表达强度和表达部位与患者预后无关,但随访24个月以后,HMGB1核型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HMGB1核质共表达者(P<0.001)。结论ⅢB期结肠癌患者出现HMGB1核质共表达时组织中淋巴细胞的浸润减少,患者长期生存率降低,提示HMGB1表达方式可作为反映局部晚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B1蛋白 T淋巴细胞 结肠肿瘤
下载PDF
腔静脉形态指标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右房压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孙丹丹 庚靖淞 +3 位作者 孟立立 余幸娟 侯传举 朱鲜阳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41-243,248,共4页
目的分析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形态指标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右房压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通过腔静脉超声指标估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右房压的诊断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2月-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来院就诊、拟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患儿... 目的分析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形态指标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右房压之间的相关性,探讨通过腔静脉超声指标估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右房压的诊断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2月-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来院就诊、拟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右心导管测量右房压,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的内径、指数和塌陷指数。结果共34例病例纳入分析,右房压为(8.79±3.72)mmHg。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下腔静脉内径与右房压无相关性(r=0.103,P=0.563),经体表面积校正的下腔静脉指数与右房压具有相关性(r=0.450,P=0.008),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与右房压具有负相关性(r=-0.683,P<0.001),上腔静脉内径、指数、塌陷指数与右房压无相关性(r=-0.281,0.099,-0.160;P=0.107,0.579,0.365)。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内径与患儿的体重、体表面积均具有相关性(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以下腔静脉塌陷指数42%为截断点时,对右房压升高诊断的灵敏度为85.0%,特异度为74.4%。结论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与右房压具有相关性,对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右房压升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右房压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病诊疗现状与前景
3
作者 余幸娟 王琦光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1年第6期547-551,共5页
先天性心血管病(CCD)是指心脏及大血管在胎儿期发育异常引起的,出生时病变即已存在的疾病,是最常见的影响胎儿和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心脏畸形,在中国其发病率为0.7%~0.8%;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分为左向右分流、右向左分流和无分流3种类型,... 先天性心血管病(CCD)是指心脏及大血管在胎儿期发育异常引起的,出生时病变即已存在的疾病,是最常见的影响胎儿和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心脏畸形,在中国其发病率为0.7%~0.8%;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分为左向右分流、右向左分流和无分流3种类型,形成异常血流通道,导致正常的血液循环缺失,而出现缺氧、反复感染、肺动脉高压和心力衰竭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随着胎儿CCD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专科医生在妊娠期间对胎儿CCD做出诊断成为可能,现综述胎儿CCD诊疗现状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先天性心血管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上腔静脉指标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右房压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孙丹丹 庚靖淞 +3 位作者 孟立立 余幸娟 侯传举 朱鲜阳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的上腔静脉管径指标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右房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2—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44例预行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右心导管测量所有患者的右房压,将31例右房压...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的上腔静脉管径指标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右房压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2—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44例预行封堵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右心导管测量所有患者的右房压,将31例右房压≥8 mmHg者纳入A组,将13例右房压<8 mmHg者纳入B组。经TEE的M型超声测量两组患者上腔静脉最大内径(SVCmax)、塌陷指数(CI),经Xplane模式测量横断面的长径(LD)、短径(SD)和形变指数(SCI)。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双变量线性相关。结果 两组患者SVCmax、S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I高于A组,LD、SD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I、LD、SD与右房压均具有相关性(r=-0.396、0.345、0.415,P=0.008、0.022、0.005);SVCmax与LD具有相关性(r=0.609,P<0.001);CI、SCI与SD具有相关性(r=-0.409、-0.382,P=0.006、0.010);SCI与LD具有相关性(r=0.375,P=0.012);CI与LD无相关性(r=-0.227,P=0.138)。结论 右房压力增高患者的上腔静脉形变状况主要与横断面SD相关,LD、CI与右房压力也具有相关性,可作为无创估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右房压力升高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上腔静脉 塌陷指数 形变指数 右房压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对胎儿生长发育影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余幸娟 王琦光 +2 位作者 王健铭 朱鲜阳 庚靖淞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行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存在CHD且出生后确诊为CHD的61例胎儿纳入观察组,再根据CHD复杂程度分为轻度组(n=32)、中度组(n=13)、重度组(n=16...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行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存在CHD且出生后确诊为CHD的61例胎儿纳入观察组,再根据CHD复杂程度分为轻度组(n=32)、中度组(n=13)、重度组(n=16)。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出生的无CHD的健康初生儿232例设为健康组。记录所有胎儿出生时胎龄、体质量、身长、头围等一般资料,分析CHD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健康组胎儿体质量、身长随着出生时胎龄增加呈缓慢上升趋势,与出生时胎龄具有相关性(P<0.05);头围基本趋于平稳,与出生时胎龄无相关性(P>0.05)。观察组胎儿体质量、身长、头围与出生时胎龄均无相关性(P>0.05)。轻度组胎儿出生时体质量、身长均高于中度组和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胎儿出生时体质量、身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HD胎儿出生时体质量、身长均与CHD复杂程度有关(P<0.05),头围与胎儿CHD复杂程度无关(P>0.05)。结论 CHD可导致胎儿生长发育迟缓,影响其出生时的体质量、身长,尤其是中、重度C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 生长发育 胎龄
下载PDF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介入治疗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余幸娟 王琦光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45-547,共3页
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分为器质性与功能性两种,而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FTR)普遍存在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占所有三尖瓣反流的80%~85%[1]。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与发展,FTR可通过介入... 三尖瓣反流(tricuspid regurgitation,TR)分为器质性与功能性两种,而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unctional tricuspid regurgitation,FTR)普遍存在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占所有三尖瓣反流的80%~85%[1]。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与发展,FTR可通过介入方法进行治疗。本文就经皮介入治疗FTR的现状与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反流 功能性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成年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疗效观察及年龄对预后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佳林 王琦光 +5 位作者 王建铭 朱鲜阳 庚靖淞 张端珍 孟立立 余幸娟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594-597,600,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成年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年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3例单纯肺动脉瓣狭窄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接受入院常规检查及心电图、心脏...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成年肺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年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3例单纯肺动脉瓣狭窄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接受入院常规检查及心电图、心脏正侧位X线、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后接受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根据年龄,将患者分入青壮年组(年龄18~44岁,n=20)和中老年组(年龄>44岁,n=23)。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3、6个月行心电图检查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患者的跨肺动脉瓣压差、过肺动脉瓣最大血流速度、右房左右径、右房前后径、右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右室/左室内径比值等。结果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成功率为100.0%(43/43)。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过肺动脉瓣最大血流速度、跨肺动脉瓣压差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时间点过肺动脉瓣最大血流速度、跨肺动脉瓣压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右房左右径、右房前后径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右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右室/左室内径比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青壮年组和中老年组患者术后右房左右径、右房前后径、跨肺动脉瓣压差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右房左右径、右房前后径、跨肺动脉瓣压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壮年组患者术后1、3、6个月时的右室内径均明显小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成年肺动脉瓣狭窄的近中期疗效良好,青壮年和中老年患者的右房均可显著重构逆转,青壮年患者的右室重构逆转能力明显优于中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肺动脉瓣狭窄 心室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