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评价不同茶树品种的绿茶适制性
1
作者 王欢欢 袁丽萍 +7 位作者 雷震东 杨淑雅 李玉川 周敬涛 覃信雪 余志 倪德江 陈玉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5,共7页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考察不同茶区优选区域适制茶树品种的绿茶适制性。本研究以种植于同一区域的63个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按同一加工工艺加工成烘青绿茶,分析其感官品质、主要理化品质(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和...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考察不同茶区优选区域适制茶树品种的绿茶适制性。本研究以种植于同一区域的63个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按同一加工工艺加工成烘青绿茶,分析其感官品质、主要理化品质(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和叶绿素)和色度值(L*、a*、b*),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供试品种的绿茶适制性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绿茶叶绿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26.7%),其次是干茶色度值a*值(22.2%)、汤色(17.1%)和干茶色泽评分(16.2%)。各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多酚含量与干茶色泽、汤色和叶底色泽之间,干茶叶绿素含量、|a*|值、b*值与干茶色泽之间,干茶叶绿素含量、|a*|与叶底色泽之间,干茶|a*|值、b*值与汤色之间极显著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贡献率达76.895%,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31.918%,主要指向色泽品质。通过前5个主成分构建评价模型,得到排名前10的品种包括:中茶108、乌牛早、平阳特早、蒙山9号、薮北种、福鼎大白、鸠坑16号、福鼎大毫、茂绿、龙井43。以主要理化品质和感官评价总分为对象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回归函数为:Y=68.668+5.174x,其中Y为感官评分总分,x为|a*|值,R2为0.313(P<0.001)。以此函数得到排名前10的品种与主成分分析结果高度一致,表明a*值是评定绿茶适制品种的重要指标,可作为绿茶适制品种筛选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茶树品种 适制性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秭归丝绵茶鲜叶非挥发性成分及丝形态结构分析
2
作者 刘璇 李玉川 +5 位作者 宋育林 雷震东 李艳 余志 倪德江 陈玉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3,共6页
为研究丝绵茶品质形成特点,以秭归当地生产丝绵茶的茶树种‘丝绵土茶’6个嫩度部位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非挥发性代谢成分、矿质元素、“丝”结构及数量特... 为研究丝绵茶品质形成特点,以秭归当地生产丝绵茶的茶树种‘丝绵土茶’6个嫩度部位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非挥发性代谢成分、矿质元素、“丝”结构及数量特点。结果表明,丝绵茶鲜叶中的非挥发性代谢成分在嫩度较高的叶位富集较多,其中一叶和二叶(L1、L2)中氨基酸、生物碱、儿茶素和香气糖苷物质含量较高;茶氨酸、有机酸和黄酮类在第三叶(L3)富集最多。而嫩度较低的五六叶中非挥发性成分含量相对较低。不同嫩度鲜叶原料积累的各种元素具有明显差异,氮、磷、钾、锌和铜元素在嫩度较高的一、二叶位(L1、L2)含量较高,L1分别为32.41 mg/g、4.53 mg/g、15.65 mg/g、45.45μg/g、10.75μg/g,L2分别为30.60 mg/g、3.70mg/g、14.12mg/g、35.82μg/g、9.02μg/g;而铁、锰和钙在成熟叶位含量较高。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丝绵茶鲜叶中“丝”结构包括三股卷曲和单股卷曲两种形式,分布在主脉和侧脉的维管束木质部内螺纹或环纹导管;且二、三、四叶中“丝”的数量较芽头和一叶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绵茶 嫩度 非挥发性成分 矿质元素 “丝”结构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的茶叶抖筛机茶叶运动特性分析与试验
3
作者 王小勇 朱珺语 +2 位作者 张德 余志 倪德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21,133,共14页
为了降低茶叶抖筛机的误筛率,从颗粒动力学角度研究了筛面倾角、振动幅度、振动频率对茶叶颗粒在抖筛机筛网上运动特性的影响。结合离散元方法对茶叶颗粒在筛面的运动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茶叶颗粒的筛分过程,明晰了抖筛过程中筛上茶... 为了降低茶叶抖筛机的误筛率,从颗粒动力学角度研究了筛面倾角、振动幅度、振动频率对茶叶颗粒在抖筛机筛网上运动特性的影响。结合离散元方法对茶叶颗粒在筛面的运动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茶叶颗粒的筛分过程,明晰了抖筛过程中筛上茶叶颗粒的运移机理。结果表明:茶叶颗粒主要集中在筛网中间,频率太大或者太小都会造成茶叶颗粒在筛网上的横向偏析;茶叶颗粒在筛网上的平均速度、旋转动能与振幅、频率呈正相关,筛面倾角对茶叶颗粒在筛网上的平均速度、旋转动能影响较小,茶叶颗粒沿X轴方向和Z轴方向速度对茶叶颗粒在筛网上的平均速度贡献最大;迁移系数的变化幅度随着筛面倾角、振动幅度、振动频率的增加而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对茶叶抖筛过程颗粒迁移能力影响由大到小为:振动幅度、振动频率、筛面倾角;当振动幅度为22.5 mm、筛面倾角为3°、振动频率为4.166 Hz时,茶叶抖筛试验误筛率最小,茶叶抖筛试验误筛率结果与仿真试验结果相差在5个百分点以内,表明DEM模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抖筛机 离散元 运动特性 速度分布
下载PDF
茶园采茶机选型与效率评价
4
作者 张荣祥 董智杰 +3 位作者 刘瑜 赵华 倪德江 余志 《南方农机》 2024年第6期15-16,23,共3页
通过调研湖北宣恩县伍家台及周边地区主要采茶机类型,从中选取单人小型采茶机、1~2人电动中型采茶机、1~2人燃油中型采茶机、2~3人燃油中型采茶机(带吹风功能)四种机型进行田间对比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单人使用1~2人电动采茶机效率最高... 通过调研湖北宣恩县伍家台及周边地区主要采茶机类型,从中选取单人小型采茶机、1~2人电动中型采茶机、1~2人燃油中型采茶机、2~3人燃油中型采茶机(带吹风功能)四种机型进行田间对比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单人使用1~2人电动采茶机效率最高,且更加环保;单人小型采茶机可以有效降低劳动强度,提高采茶效率,且使用成本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茶机 选型 推广
下载PDF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与教学模式构建及创新--以华中农业大学茶学实践教学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玉琼 倪德江 +4 位作者 余志 郭飞 赵华 王璞 王明乐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0期64-67,共4页
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针对实践教学基地存在的问题,该文以华中农业大学茶学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为例,阐述研产教融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茶学实践教学平台的系列举措及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该教学... 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平台。针对实践教学基地存在的问题,该文以华中农业大学茶学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为例,阐述研产教融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茶学实践教学平台的系列举措及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该教学平台和模式为锻炼和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较好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学 研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优质稻泰优553在雷山县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6
作者 余志 龙章永 +3 位作者 李碧平 刘鹏霖 浦选昌 杨秀军 《农技服务》 2024年第2期51-54,共4页
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水稻所联合雷山县植保站在大塘镇新桥村、丹江镇白岩村、望丰乡乌江村3地实施泰优553的生产试种,考察其在高寒山区产量表现和抗性,为泰优553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泰优553在2021年的平均产量为7929 kg/hm^(2)... 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水稻所联合雷山县植保站在大塘镇新桥村、丹江镇白岩村、望丰乡乌江村3地实施泰优553的生产试种,考察其在高寒山区产量表现和抗性,为泰优553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泰优553在2021年的平均产量为7929 kg/hm^(2),比对照F优498减产1.45%;2022年的平均产量为8259 kg/hm^(2),较对照F优498增产0.88%,连续2年种植“一减一增”,较对照F优498增减产不显著,但该品种米粒外观透明,整精米率高,食味口感好,且连续2年在雷山县三点种植期间均无重大病害。可作为推广参选品种之一。从育秧、播种、大田栽培及管理等方面总结泰优553在雷山县的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优553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雷山
下载PDF
青砖茶原料采收方式与嫩度对茶叶氟含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朱珺语 春晓娅 +6 位作者 倪德江 甘多平 陈玉琼 金莉 余志 张德 李玉川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6-212,共7页
目的 探究青砖茶原料采收方式与嫩度对茶叶氟含量及品质的影响,探索有效降低青砖茶氟含量的青砖茶原料采收新技术。方法 选择3个不同地点的茶园对比分析青砖茶采收方式对氟含量的影响,通过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检测分析不同嫩度原料加工... 目的 探究青砖茶原料采收方式与嫩度对茶叶氟含量及品质的影响,探索有效降低青砖茶氟含量的青砖茶原料采收新技术。方法 选择3个不同地点的茶园对比分析青砖茶采收方式对氟含量的影响,通过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检测分析不同嫩度原料加工青砖茶的品质差异。结果 在传统采收方式下, 3个试验茶厂7月和11月每轮次茶叶氟含量平均都在600 mg/kg以上。新的采收方式将传统的采收两轮改为四轮。随着采收轮次的增加(即采收时期的推移),茶叶氟含量呈现下降趋势,新采收方式的茶叶氟含量显著低于传统方式22%~51%。不同枝梢部位含氟量有极显著差异。随着嫩度的下降,氟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红茎后段的含量最高,绿茎的含量最低。青砖茶感官品质分析表明,随着嫩度的下降,外形调匀度、汤色黄色度下降;带灰白色茎梗的原料加工的成品茶粗老气味较重,滋味较淡薄,提示青砖茶原料并非越老越好。理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嫩度的下降,水浸出物、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呈降低趋势,说明利用太老的原料加工青砖茶时不仅品质低下,而且氟含量超标。结论 青砖茶原料宜控制在一定成熟度范围,以成熟绿茎枝叶为宜,生产上可以采取增加采割轮次、缩短生长期、提高采割嫩度等技术措施来有效降低茶叶中的氟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砖茶 采收方式 轮次 鲜叶嫩度 品质
原文传递
“黄金菊”和“宁州2号”茶树生化成分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江新凤 李琛 +5 位作者 曹挥华 张贱根 余志 倪德江 江和源 胡瑶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61-269,共9页
目的 探究不同采摘季节“黄金菊”、“宁州2号”茶树的生化成分、色素水平,为茶叶加工采摘季节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黄金菊”(黄色茶树品种)、“宁州2号”(绿色茶树品种)为供试材料,在茶树不同采摘季节分别取其新梢的一芽二叶进... 目的 探究不同采摘季节“黄金菊”、“宁州2号”茶树的生化成分、色素水平,为茶叶加工采摘季节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黄金菊”(黄色茶树品种)、“宁州2号”(绿色茶树品种)为供试材料,在茶树不同采摘季节分别取其新梢的一芽二叶进行微波固样,分析两个茶树品种主要生化成分、新梢色素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对二者的品质成分进行比较。结果 “黄金菊”和“宁州2号”茶树新梢游离氨基酸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03%和2.34%,“黄金菊”新梢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宁州2号”高出0.69%,尤其春季是“宁州2号”的1.68倍。两个茶树新梢水浸出物含量为43.95%~49.57%,茶多酚含量为15.47%~23.66%;新梢中的酚氨比均是夏季最高(“黄金菊”为9.84±0.45,“宁州2号”为9.02±0.88),其次是秋季、春季。“黄金菊”茶树新梢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随季节(春、夏、秋)变化而升高。结论 不同茶树品种新梢中的主要生化成分、色素含量在不同季节间存在显著差异,“黄金菊”茶树新梢因春季酚氨比低更适合制作春季名优绿茶,夏、秋季节适合制作成红茶;同时色素水平能真实的反应茶树新梢体内的代谢平衡和物质积累水平,能为茶树适制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菊” “宁州2号” 季节 生化成分 变化特征
原文传递
云南高山普洱茶渥堆过程滋味和汤色品质的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希 李玉川 +5 位作者 罗倩倩 陈玉琼 余志 黄申逵 陈省忠 倪德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8-225,共8页
目的 探究云南高山普洱茶渥堆过程滋味和汤色品质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云南省高海拔地区生产的普洱茶为研究样本,通过理化成分测定、色差测定和感官审评的方法对普洱茶渥堆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及茶汤色差值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性分... 目的 探究云南高山普洱茶渥堆过程滋味和汤色品质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云南省高海拔地区生产的普洱茶为研究样本,通过理化成分测定、色差测定和感官审评的方法对普洱茶渥堆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及茶汤色差值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性分析探讨相应指标与滋味、汤色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整个渥堆过程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儿茶素等物质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咖啡碱含量变化不明显。以茶多酚为主体,生成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先升后降,茶褐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渥堆过程中,茶汤明亮度(L^(*))逐渐降低,红色度(a^(*))和黄色度(b^(*))增强。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茶多酚、大多数儿茶素、水浸出物等物质与滋味品质呈负相关,茶褐素可以正向促进普洱茶的滋味和汤色品质。结论 茶多酚和茶褐素是普洱茶渥堆过程中滋味和汤色品质形成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渥堆 滋味 汤色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往复式茶叶振动抖筛机优化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小勇 余志 倪德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3-153,共11页
抖筛是茶叶精制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茶坯的净度,针对茶叶抖筛过程中抖筛机理(清筛)不清晰而导致抖筛过程中存在茶叶断碎以及挂网等问题,本文研究茶叶在筛床上的抖筛规律,建立茶叶颗粒沿筛床上下运动、离开筛面被抛起运动和落到筛孔后碰... 抖筛是茶叶精制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茶坯的净度,针对茶叶抖筛过程中抖筛机理(清筛)不清晰而导致抖筛过程中存在茶叶断碎以及挂网等问题,本文研究茶叶在筛床上的抖筛规律,建立茶叶颗粒沿筛床上下运动、离开筛面被抛起运动和落到筛孔后碰撞运动三段筛分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结合茶叶在筛床上的抖筛规律,通过EDEM建立茶叶筛床的仿真模型,对茶叶在筛床上的速度与受力进行分析,确定筛床曲柄转速、筛面倾斜角和曲柄半径的最佳参数。最后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实际筛分情况下的最优参数与得出各个因素对误筛率和生产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为筛面倾斜角、曲柄转速、曲柄半径。试验结果表明,当曲柄转速为247.99 r/min、筛面倾斜角为2.60°、曲柄半径为23.11 mm时,误筛率和生产率分别为5.3%和440 kg/(m~2·h),与优化结果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抖筛机 筛分机理 EDEM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工夫红茶自动萎凋机研制及其制茶品质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舒庆宁 封雯 +4 位作者 陈玉琼 余志 江新凤 李琛 倪德江 《中国茶叶》 2023年第3期30-36,共7页
研制出一款红茶自动萎凋机,对该萎凋机萎凋帘表面风速及温度、叶层厚度、萎凋叶含水量等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萎凋帘表面风速差异<0.2 m/s,温度差异<1℃,叶层厚度检测偏差为0.2 cm,萎凋叶含水量检测偏差约为1个百分点,说明萎凋... 研制出一款红茶自动萎凋机,对该萎凋机萎凋帘表面风速及温度、叶层厚度、萎凋叶含水量等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萎凋帘表面风速差异<0.2 m/s,温度差异<1℃,叶层厚度检测偏差为0.2 cm,萎凋叶含水量检测偏差约为1个百分点,说明萎凋机性能较好。进一步以6CW-120型单层萎凋槽作为对照,对比分析自动萎凋机的红茶加工质量。结果表明,采用萎凋机制得的红茶在香气、叶底和总体品质方面均优于萎凋槽萎凋的红茶,水浸出物、茶多酚、茶红素含量高于萎凋槽样品。试验结果说明,利用自动萎凋机生产红茶的品质达到并部分超过萎凋槽生产的红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自动萎凋机 结构 性能 品质
下载PDF
水洗处理对青砖茶原料氟及品质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珺语 春晓娅 +3 位作者 倪德江 甘多平 陈玉琼 余志 《福建茶叶》 2023年第3期23-25,共3页
本文研究了水洗处理对干茶以及青砖茶里茶氟含量及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青砖茶原料加工过程,揉捻对茶叶氟含量影响较大,能促进其在水中的浸出,不揉捻或轻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成品中的水溶性氟含量。干茶经过冷水洗2 min-4... 本文研究了水洗处理对干茶以及青砖茶里茶氟含量及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青砖茶原料加工过程,揉捻对茶叶氟含量影响较大,能促进其在水中的浸出,不揉捻或轻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成品中的水溶性氟含量。干茶经过冷水洗2 min-4 min处理能显著减低氟含量,而且品质成分减少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砖茶原料 清洗 品质成分
下载PDF
茶树高温干旱防御及灾后恢复措施——以2022年秭归县茶树高温干旱受灾调研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立永 张光国 +3 位作者 廖胜才 宋育林 余志 李艳 《中国茶叶》 2023年第3期53-56,共4页
2022年夏季,湖北秭归地区遭受高温干旱气象灾害,对秭归县茶叶产业造成严重影响。高温干旱期间,秭归县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应对,取得较好成效。文章针对此次灾害开展调研与总结,结合抗灾过程中各项有效措施,制定应对干旱灾害相应对策,为旱... 2022年夏季,湖北秭归地区遭受高温干旱气象灾害,对秭归县茶叶产业造成严重影响。高温干旱期间,秭归县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应对,取得较好成效。文章针对此次灾害开展调研与总结,结合抗灾过程中各项有效措施,制定应对干旱灾害相应对策,为旱灾应对及灾后恢复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高温 干旱 灾害防御 恢复措施
下载PDF
江西省丘陵红壤地区主栽茶树品种的工夫红茶适制性研究
14
作者 江新凤 李琛 +4 位作者 曹挥华 张贱根 王礼献 余志 倪德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81-288,共8页
目的探究江西丘陵红壤地区主要栽培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为江西红茶产业发展、工夫红茶品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江西省主要栽培的“金观音”“黄观音”“群体种”“浙农113”“赣茶14号”“福鼎大白”“迎霜”“楮叶齐”8... 目的探究江西丘陵红壤地区主要栽培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为江西红茶产业发展、工夫红茶品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江西省主要栽培的“金观音”“黄观音”“群体种”“浙农113”“赣茶14号”“福鼎大白”“迎霜”“楮叶齐”8个茶树品种的鲜叶原料品质成分和发酵效果、成品红茶品质成分及感官品质等指标,考察各品种的红茶适制性。结果8个品种鲜叶茶多酚含量均大于20%,发酵性能良好;制成红茶后,“赣茶14号”“金观音”“黄观音”3个品种(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比值高于常用对照品种“福鼎大白”,共检测出香气成分为40种,以β-芳樟醇、氧化芳樟醇Ⅱ(呋喃型)、香叶醇、氧化芳樟醇Ⅰ(呋喃型)、水杨酸甲酯、罗勒烯等为主,呈现玫瑰花香、甜香、花果香,是典型的江西工夫红茶香气物质。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黄观音”“赣茶14号”“金观音”“福鼎大白”“楮叶齐”综合得分超过90分,制红茶感官品质较好。结论8个品种均能按红茶加工工序制成品质优良的红茶,“黄观音”“金观音”更适制作花香型工夫红茶,“福鼎大白”“楮叶齐”“赣茶14号”及“群体种”制作工夫红茶滋味醇厚,红、亮汤色特征明显,综合品质评价俱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红壤地区 茶树品种 工夫红茶 品质成分 适制性
原文传递
原料拼配对青砖茶氟含量及主要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朱珺语 春晓娅 +6 位作者 陈军海 倪德江 甘多平 陈玉琼 金莉 余志 张德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6期109-113,共5页
选取不同来源、嫩度、花色的原料,根据原料氟含量及青砖茶品质要求研究不同拼配方式对青砖茶氟含量及感官品质和理化成分的影响,拼配方案为,1号,2008年老青面茶(10.0%)、老青里茶(13.5%)、老青片茶(40.5%)、老青嫩茎茶(13.5%)、老青里茶... 选取不同来源、嫩度、花色的原料,根据原料氟含量及青砖茶品质要求研究不同拼配方式对青砖茶氟含量及感官品质和理化成分的影响,拼配方案为,1号,2008年老青面茶(10.0%)、老青里茶(13.5%)、老青片茶(40.5%)、老青嫩茎茶(13.5%)、老青里茶梗(粉碎)(22.5%);2号,2009年老青面茶(10.0%)、老青改制里茶(45.0%)、老青片茶(31.5%)、老青里茶梗(粉碎)(13.5%);3号,新产区面茶(一)(10.0%)、老青改制里茶(一)(27.9%)、老青嫩茎茶(27.9%)、老青片茶(16.2%)、老青里茶梗(18.0%);4号,新产区面茶(二)(10.0%)、老青发酵改制里茶(一)(31.5%)、老青发酵改制里茶(二)(11.3%)、老青嫩茎茶(33.7%)、老青片茶(13.5%)。结果表明,新拼配方案生产的青砖茶氟含量都在300.00 mg/kg以下,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且极显著低于传统拼配青砖茶的氟含量;新拼配方案的2号、3号、4号青砖茶各项感官品质都接近或优于传统拼配青砖茶;4个新拼配方案的青砖茶内含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茶黄素、茶红素的含量都较传统拼配青砖茶有较大幅度提高。因此,新拼配方案不仅显著降低了青砖茶氟含量,使其达到国家标准要求,而且提高了青砖茶的感官和理化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砖茶 原料 拼配 品质
下载PDF
机制针形名茶做形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余志 杨艳 +1 位作者 周继荣 倪德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1-315,共5页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6CZZ-600型针形名茶做形机的做形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做形温度对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有极显著性影响,投叶量对氨基酸和叶绿素有极显著性影响;而转速对各项指标影响均较小。随做形温度的升高,氨基酸和可溶...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6CZZ-600型针形名茶做形机的做形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做形温度对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有极显著性影响,投叶量对氨基酸和叶绿素有极显著性影响;而转速对各项指标影响均较小。随做形温度的升高,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茶多酚和叶绿素则呈下降趋势,过高的温度促进了叶绿素的破坏,低温做形易造成茶叶香气低闷的现象。随着投叶量的增加,茶多酚和叶绿素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做形叶量过多,茶叶绿色度差,而过低易造成茶条紧细度不够的现象。根据针形名优茶品质要求,结合生产工效考虑,机制针形名优茶做形适宜的工艺为:温度90-110℃,投叶量100-150g/槽,转速184-192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形名优茶 机械化加工 做形工艺 品质
下载PDF
黑茶箱式渥堆机的研制及品质成因分析
17
作者 田时雨 封雯 +5 位作者 倪德江 陈玉琼 余志 黄申逵 陈省忠 陈学礼 《中国茶叶加工》 2023年第2期39-45,共7页
为解决黑茶自然渥堆造成卫生安全隐患、效率低和品质不稳定等问题,根据茶叶吸水发热原理,采用双仓控温控湿方法,模拟黑茶室内自然渥堆,研发设计出了一种新型黑茶箱式渥堆机。通过试验分析渥堆过程温度、湿度、水分、品质变化,以及对比... 为解决黑茶自然渥堆造成卫生安全隐患、效率低和品质不稳定等问题,根据茶叶吸水发热原理,采用双仓控温控湿方法,模拟黑茶室内自然渥堆,研发设计出了一种新型黑茶箱式渥堆机。通过试验分析渥堆过程温度、湿度、水分、品质变化,以及对比分析自然渥堆和机械渥堆的感官品质、主要成分以及生产效率的变化,探究渥堆机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渥堆机可实现渥堆过程的温度和湿度自动调节和数字化控制,箱式渥堆机渥堆过程中的茶叶含水量、温度和湿度变化完全能达到黑茶渥堆的温湿度要求;利用渥堆机渥堆的茶叶外形棕褐,香气陈香,滋味尚甜醇,能满足传统加工方法要求,并且品质稳定。与自然渥堆相比,采用渥堆机渥堆可以节约厂房面积40%以上、人工70%以上、生产时间减少40%~50%。箱式渥堆机渥堆能较好地取代自然渥堆方式,制成的黑茶品质稳定,生产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渥堆 渥堆机 品质 生产效率
下载PDF
优质黑茶渥堆工艺优化
18
作者 李玉川 董晨 +5 位作者 陈玉琼 余志 陈学礼 黄申逵 陈省忠 倪德江 《中国茶叶加工》 2023年第1期10-16,21,共8页
当前黑茶消费群体逐渐增多,对黑茶的外形品质和安全性的研究越发重视。为改善黑茶的外形品质和解决氟安全问题,打造优质黑茶产品,研究以鄂茶10号单芽为原料,进行黑茶渥堆工艺研究。选取茶坯含水量、渥堆温度和湿度三个因素,分别设置三... 当前黑茶消费群体逐渐增多,对黑茶的外形品质和安全性的研究越发重视。为改善黑茶的外形品质和解决氟安全问题,打造优质黑茶产品,研究以鄂茶10号单芽为原料,进行黑茶渥堆工艺研究。选取茶坯含水量、渥堆温度和湿度三个因素,分别设置三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对所制黑茶进行感官审评、色差值和主要品质成分分析,并讨论了渥堆工艺对单芽黑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鄂茶10号单芽晒青绿毛茶渥堆的最佳工艺为茶坯含水量38%,渥堆温度45℃,渥堆环境湿度90%,渥堆时间1 d。使用该工艺参数所制黑茶外形条索紧细,色泽红褐,陈香较高,滋味甜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鄂茶10号 单芽 渥堆 品质
下载PDF
恩施玉露茶机械化加工做形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余志 郭栓喜 +2 位作者 李琛 陈玉琼 倪德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6-130,共5页
利用60K-S型精揉机进行恩施玉露茶的做形,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做形温度(105、120、135℃)、投叶量(3.5、4.5、5.5kg)、含水量(20%、25%、30%)三因素正交试验,优化做形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做形温度的升高,茶叶中茶多酚和氨基酸... 利用60K-S型精揉机进行恩施玉露茶的做形,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做形温度(105、120、135℃)、投叶量(3.5、4.5、5.5kg)、含水量(20%、25%、30%)三因素正交试验,优化做形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做形温度的升高,茶叶中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若做形温度过高,茶条出现断碎、叶绿素遭到破坏,绿色度下降。投叶量和含水量对茶多酚、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影响较小,但对叶绿素影响较大;随着投叶量、含水量的增加,做形过程出现结块和断碎现象。根据理化与感官分析结果,结合制茶效率,利用60K-S型精揉机进行恩施玉露茶做形,最佳工艺参数为做形温度120℃左右,投叶量3.5kg左右,茶坯含水量2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施玉露茶 机械化加工 机械做形 精揉机做形 做形工艺 工艺优化 茶多酚
下载PDF
施肥处理对鄂西北茶区春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余志 朱晓静 +3 位作者 李春雷 倪德江 郭承君 陈玉琼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6-309,共4页
试验对茶树种植园进行了6个不同的施肥配方处理,主要研究各个施肥配方对鄂西北茶区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春茶生产季节观测茶树的百芽重、发芽密度、茶叶产量3个生长指标,并测定茶样的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多糖3个品质理化指标,... 试验对茶树种植园进行了6个不同的施肥配方处理,主要研究各个施肥配方对鄂西北茶区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春茶生产季节观测茶树的百芽重、发芽密度、茶叶产量3个生长指标,并测定茶样的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多糖3个品质理化指标,以评价不同施肥配方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有利于提升春茶产量的施肥配方为硫酸钾、过磷酸钙、尿素3种肥料配合施用,该配方可使产量增加21.54%、百芽重增加16.00%、发芽密度提高65.94%,茶多酚、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分别增加3.15%、9.25%、9.53%。说明该施肥配方对提高试验区域内茶叶的产量和内含物质含量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施肥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