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林霜霜 陆佩兰 +6 位作者 余文权 张海峰 赵杰樑 陈双龙 翁培铭 车建美 葛慈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0-355,共16页
2017-2022年,福建省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共收集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6235份,蔬菜、粮食、果树、经济作物、牧草绿肥分别占33.57%、25.91%、24.35%、14.59%、1.57%;所有资源隶属于83科,229属,313... 2017-2022年,福建省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共收集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6235份,蔬菜、粮食、果树、经济作物、牧草绿肥分别占33.57%、25.91%、24.35%、14.59%、1.57%;所有资源隶属于83科,229属,313种,其中豆科种质资源份数最多,占总数的16.04%。不同地区和海拔是影响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种类和数量的重要因素。全省9个地级市中,三明市收集种质资源数量最多,占20.65%。全省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数量随着海拔升高而下降,不同海拔收集数量随着市辖县(市、区)、乡(镇)、村(街道)的数量减少呈现减少趋势。沿海地区如漳州、福州、宁德、泉州、莆田、厦门等6个地级市,海拔0~200 m是种质资源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rillouin丰富度指数最高的海拔区间;闽西北山区,如龙岩、三明、南平等3个地级市,海拔200~400 m、400~600 m、600~800 m种质资源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rillouin丰富度指数较高。不同地级市、不同海拔区间与收集种质资源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三明和龙岩市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莆田和龙岩市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极显著负相关,这与全省农业经济分区有密切关系。通过梳理全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为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挖掘全省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农作物 种质资源 调查 收集 多样性
原文传递
武夷山不同种植模式下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季节变化特征
2
作者 王峰 常云妮 +4 位作者 孙君 吴志丹 陈玉真 江福英 余文权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45,共15页
土壤酶活性是表征土壤肥力水平和养分转化的重要指标,揭示种植模式和季节变化对茶园土壤酶活性影响,阐明影响茶园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合理评估有机茶种植的土壤生态效应提供理论依据。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方法,以武夷山... 土壤酶活性是表征土壤肥力水平和养分转化的重要指标,揭示种植模式和季节变化对茶园土壤酶活性影响,阐明影响茶园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合理评估有机茶种植的土壤生态效应提供理论依据。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方法,以武夷山茶区3种类型样地,即林地(FD)、常规茶园(CT)和有机茶园(OT)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参与土壤碳、氮和磷循环的6种酶活性,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结果显示,与林地土壤相比,常规种植模式茶园土壤铵态氮、全磷、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显著增加,土壤全钾和pH显著降低;相比常规茶园,有机茶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增加,土壤全磷、有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土壤pH有所增加,土壤养分比例更为协调。种植模式和季节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显著。与林地土壤相比,常规茶园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下降了12.05%~63.55%,有机茶园土壤脲酶显著提高了324.95%,种植模式并未改变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总体而言,夏秋季节(5月和8月)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冬春季节(11月和2月),土壤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春季最高。置换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种植模式对土壤整体理化性质的影响远大于季节变化。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环境因子解释了土壤酶活性变异的77.03%,土壤有机质、全氮、铵态氮、全磷、有效磷、全钾、有效钾和pH对土壤酶活性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综上所述,林地转变为茶园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产生显著影响,常规种植导致茶园土壤速效磷钾积累,土壤酶活性降低,有机种植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增强了土壤碳氮养分供应能力,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季节变化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福建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的成效与思考
3
作者 张海峰 林霜霜 余文权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16-19,共4页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为摸清福建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防止资源流失,保护濒临灭绝的地方品种,福建省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通过该“行动”,共收集种质资源6235份,包括...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为摸清福建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防止资源流失,保护濒临灭绝的地方品种,福建省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通过该“行动”,共收集种质资源6235份,包括新种质资源1000多份和台湾地区引进的农作物种质资源33份。通过鉴定评价,筛选出252份优异性状的种质资源,有30多份作为亲本用于资源创新,为福建省今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资源 普查 收集
下载PDF
夯实福建省粮食安全根基的实践探索与推进策略
4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余文权 +4 位作者 林大茂 沈晓文 赵杰樑 王可山 包晓斌 《发展研究》 2023年第12期20-26,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福建作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福建作为全国第三大粮食主销区,粮食安全保障成效显著,但粮食自给率较低,产消缺口较大,粮食安全保障仍面临风险挑战。为此,编辑部与采访嘉宾一起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夯实福建省粮食安全根基,并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包晓斌进行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红线 高标准农田 粮食科技 福建省
下载PDF
福建省典型茶园土壤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余文权 王峰 +4 位作者 陈玉真 单睿阳 尤志明 臧春荣 陈常颂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3-185,共13页
采集了福建省60份典型茶园表层土壤(0~20 cm),测定了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分析了土壤类型、植茶年限和海拔对土壤硒及有效硒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建省茶园土壤全硒含量范围为0.22~2.20 mg·kg-1,... 采集了福建省60份典型茶园表层土壤(0~20 cm),测定了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分析了土壤类型、植茶年限和海拔对土壤硒及有效硒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建省茶园土壤全硒含量范围为0.22~2.20 mg·kg-1,均值为0.73 mg·kg-1,有86.67%的茶园土壤硒含量达到富硒土壤标准(>0.4 mg·kg-1);茶园土壤有效硒含量为5.21~448.86μg·kg-1,均值为62.98μg·kg-1;土壤硒活化率为1.10%~31.64%,均值为8.76%,硒有效程度较低。砂砾岩和凝灰岩发育的茶园土壤硒和有效硒含量较高,紫色砂岩和河流冲积物发育的茶园土壤硒含量较低;山地草甸土茶园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最高,潮砂土和水稻土硒含量较低;成龄茶园和老茶园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较高,新垦茶园硒含量较低;中高海拔地区茶园土壤全硒及有效硒含量较高,低海拔地区茶园土壤硒含量较低。相关分析表明,茶园土壤硒及有效性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影响,pH对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红壤茶园和幼龄茶园有显著影响,有效磷对成龄茶园和中高海拔茶园有显著影响。总体而言,该区域茶园富硒土壤为发展天然富硒茶提供了物源保证,但硒有效程度不高,应针对不同类型茶园采取相应栽培措施(增施有机肥、改良剂和钙镁磷肥)来提高土壤有效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土壤 土壤类型 植茶年限 海拔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春闺与铁观音乌龙茶品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余文权 李鑫磊 +4 位作者 钟秋生 林郑和 单睿阳 陈志辉 陈常颂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00-308,共9页
春闺(CG)是单株育种法育成的适制乌龙茶高香新品种。为探明春闺乌龙茶香气滋味特征品质及形成原理,以春闺和铁观音鲜叶为原料分别制成春闺乌龙茶和铁观音乌龙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 春闺(CG)是单株育种法育成的适制乌龙茶高香新品种。为探明春闺乌龙茶香气滋味特征品质及形成原理,以春闺和铁观音鲜叶为原料分别制成春闺乌龙茶和铁观音乌龙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春闺闽南乌龙茶挥发性与非挥发性代谢组分分布特点及其与铁观音乌龙茶的差异。结果表明:春闺乌龙茶挥发性香气组分整体与铁观音的接近,相对含量最高的组分为吲哚,占10.34%,吲哚、橙花叔醇和茉莉内酯等重要挥发性组分显著高于铁观音乌龙茶。春闺乌龙茶非挥发性组分整体与铁观音乌龙茶差别较大,春闺乌龙茶EC、ECG和原矢车菊素B1等儿茶素单体或二聚体显著低于铁观音乌龙茶,与儿茶素组分具有共同前体的黄酮醇或黄酮糖苷类物质、γ-氨基丁酸、谷氨酸和茶氨酸葡萄糖苷均显著高于铁观音乌龙茶,色氨酸相对含量显著低于铁观音乌龙茶,这可能与春闺乌龙茶中吲哚富集有关。这些共同构成春闺乌龙茶花香持久、茶汤醇爽的品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闺 乌龙茶 代谢组学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茶产业与安溪县经济发展关联度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余文权 孙威江 +1 位作者 吴国章 赵丽红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2-146,共5页
通过指标设计与数据收集,利用关联度计算方法,实证分析了茶产业与安溪县经济发展的关联度,研究表明:茶产业发展与安溪县总体经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均存在高度关联,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推动安溪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茶产业 经济发展 关联度
下载PDF
安溪县茶叶产业链运行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余文权 孙威江 +1 位作者 吴国章 赵丽红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4期164-171,共8页
为了提升安溪县茶叶产业链整体经济效益,解决茶叶产业遇到的发展瓶颈问题。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设计茶叶产业链运行绩效测量变量及其潜在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收据,结合熵权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识别安溪县茶叶产业链运行绩效... 为了提升安溪县茶叶产业链整体经济效益,解决茶叶产业遇到的发展瓶颈问题。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设计茶叶产业链运行绩效测量变量及其潜在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收据,结合熵权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识别安溪县茶叶产业链运行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安溪县制定茶叶产业整合管理政策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依据,有利于安溪县茶叶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产业链 运行绩效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下载PDF
农业产业链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余文权 孙威江 +1 位作者 吴国章 赵丽红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1年第4期277-283,共7页
通过对农业产业链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界定了产业链和农业产业链的内涵。从农业产业链运行绩效的评价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方法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农业产业链运行的实证研究现状,分析了农业产业链整合管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农业产业链 运行绩效 影响因素 整合管理
下载PDF
茶叶企业多元化经营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安溪县茶叶产业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余文权 孙威江 +1 位作者 吴国章 赵丽红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49-53,共5页
通过对安溪县98家茶叶企业的问卷调查,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茶叶企业涉茶多元化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市场前景、茶叶产业收益能力、技术难度与茶叶企业涉茶多元化经营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涉茶行业预期... 通过对安溪县98家茶叶企业的问卷调查,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茶叶企业涉茶多元化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市场前景、茶叶产业收益能力、技术难度与茶叶企业涉茶多元化经营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涉茶行业预期收益能力、企业规模、人才充足度、资产负债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茶叶企业涉茶多元化经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企业 多元化经营意愿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下载PDF
生态茶园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21
11
作者 余文权 张翠香 《中国茶叶》 2009年第10期10-13,共4页
2008年我国茶园总面积达171.96万hm^2,但大部分茶区的茶园建设以纯茶园为主。当前在茶区中普遍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衰退、病虫害多发、产量和品质低下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纯茶园的单一种植模式有关。自1986年茶叶专家张... 2008年我国茶园总面积达171.96万hm^2,但大部分茶区的茶园建设以纯茶园为主。当前在茶区中普遍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衰退、病虫害多发、产量和品质低下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纯茶园的单一种植模式有关。自1986年茶叶专家张顺高先生首次在国内提出“生态茶叶”概念以来,生态茶园在我国已初具规模,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茶园 茶叶专家 茶园建设 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 种植模式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下载PDF
19个茶树杂交新品系主要性状比较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文权 林郑和 +5 位作者 陈常颂 钟秋生 游小妹 陈志辉 单睿阳 阮其春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9-659,共11页
为探讨茶树(Camelliasinensis)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加快新品种选育进程,对19份区试茶树新品系的农艺性状进行观测,结合SSR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1001 (‘春绿2号’)、1017、46-6为特早生种,萌发期比对照‘福鼎大白’... 为探讨茶树(Camelliasinensis)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加快新品种选育进程,对19份区试茶树新品系的农艺性状进行观测,结合SSR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新品系1001 (‘春绿2号’)、1017、46-6为特早生种,萌发期比对照‘福鼎大白’早10 d以上;除1001是小乔木外,其余品系均为灌木;新品系叶形多为长椭圆形,1017品系为近圆形,1011与1012品系为近椭圆形。利用48对SSR引物对19个茶树新品系进行扩增,共扩增出231个等位基因(Na),每对引物平均扩增出4.8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14~0.85,平均0.55,PIC超过平均值(0.55)的有28对引物,占引物总数的58.33%。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32时,29份种质资源可分为4类,第一类有1009、‘黄玫瑰’、‘黄旦’和‘黄观音’等4个,第二类有1011、1008、1014等16个,第三类有‘福鼎大白’、‘福云6号’、1017、1019、1015等5个;第四类有1001与‘早春毫’。这为茶树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农艺性状 SSR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虚拟摄像头开发模式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文权 杜旭 熊琦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5期288-290,287,共4页
随着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发展,如何通过普通摄像头有效传输特效视频数据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irectShow和WDM技术的虚拟摄像头开发模式,并详细讨论了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最后介绍了一个典型的应用方案。
关键词 虚拟摄像头 DIRECTSHOW 过滤器 流类 微驱动
下载PDF
福建红茶发展态势与展望 被引量:7
14
作者 余文权 薛凤仁 《福建茶叶》 2009年第3期23-26,共4页
中国是世界最早生产和饮用红茶的国家。福建是红茶的发源地。中国红茶之起源,早在明代初期(1368~1375)就有生产红茶的记载(刘基《多能鄙事》中有:“兰膏茶”、“酥签茶”均以红茶调制);17世纪初,福建省武夷山已盛产小种红茶。1... 中国是世界最早生产和饮用红茶的国家。福建是红茶的发源地。中国红茶之起源,早在明代初期(1368~1375)就有生产红茶的记载(刘基《多能鄙事》中有:“兰膏茶”、“酥签茶”均以红茶调制);17世纪初,福建省武夷山已盛产小种红茶。161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将中国小种红茶(souchong)--“武夷(Bohea)”运往荷兰,1618年和1650年又相继将中国红茶运往英国、西欧和北美等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种红茶 福建省 展望 东印度公司 中国 发源地 武夷山 生产
下载PDF
福建乌龙茶产业的特点及发展思路 被引量:7
15
作者 余文权 《中国茶叶》 2007年第1期8-9,共2页
福建是乌龙茶的发源地与主产区,2005年,全省乌龙茶产量达8.59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46.48%,全国茶叶总产量的9.34%:福建乌龙茶在全省茶叶中的比例和地位逐年提高,市场拓展空间大,已成为福建茶叶开拓市场,提高综合效益的... 福建是乌龙茶的发源地与主产区,2005年,全省乌龙茶产量达8.59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46.48%,全国茶叶总产量的9.34%:福建乌龙茶在全省茶叶中的比例和地位逐年提高,市场拓展空间大,已成为福建茶叶开拓市场,提高综合效益的主力军:当前,国内外茶叶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普洱茶异军突起,国内市场已形成了绿茶、乌龙茶、普洱茶三足鼎立的态势。作为乌龙茶大省.福建省要立足现有资源优势,在绿茶和乌龙茶并重的前提下.做优做强乌龙茶产业,确保在未来的茶叶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乌龙茶 茶产业 茶叶市场 市场竞争 总产量 市场拓展 开拓市场 国内市场
下载PDF
安溪茶产业发展特点及思路 被引量:5
16
作者 余文权 《中国茶叶》 2008年第4期16-18,共3页
福建省安溪县地处厦漳泉结合部,居山而临海。全县土地面积3057.28平方公里,人口111万,是全国著名的乌龙茶主产区,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安溪产茶历史已有1000多年,自古就有“闽南茶都”的美誉。
关键词 福建省安溪县 茶产业 土地面积 结合部 主产区 乌龙茶 铁观音 发源地
下载PDF
福建茶树品种发展现状与结构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余文权 《福建茶叶》 2004年第3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福建 茶树 品种 发展现状 结构优化 良种繁育体系 市场导向
下载PDF
做大做强我省茶叶产业 被引量:4
18
作者 余文权 《茶叶科学技术》 2002年第2期1-5,16,共6页
关键词 茶叶产业 福建 茶业结构 茶叶出口贸易 科技 产业化经营
下载PDF
福建省茶产业2004年分析及2005年展望 被引量:3
19
作者 余文权 《福建茶叶》 2005年第1期2-3,共2页
关键词 2004年 茶产业 2005年 福建省 展望 茶叶产量 伊拉克战争 茶叶出口 茶叶贸易 世界
下载PDF
福建名优茶开发20年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3
20
作者 余文权 《福建茶叶》 2001年第1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福建 名优茶开发 卫生标准 规模化生产 茶树品种结构调整 品牌建设 产业化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