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种子雨特征及其与群落组成的关系
1
作者 王通 郑枭 +4 位作者 庞春梅 丁山 宋思婧 余树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0-792,共13页
林木种子是森林更新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数量多少与组成会对群落动态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深刻影响。为了更好的了解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动态变化,利用种子收集器对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种子雨进行了一年定位监测,分析了... 林木种子是森林更新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数量多少与组成会对群落动态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深刻影响。为了更好的了解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动态变化,利用种子收集器对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种子雨进行了一年定位监测,分析了种子雨物种组成、季节动态、空间动态、种子性状以及种子雨与群落树种空间关系。结果表明:(1)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种子雨密度为921.33粒m^(-2) a^(-1),一年中每月都能收集到一定数量种子,月平均种子雨密度为76.78粒/m^(2),种子雨密度最大高峰是在10月份,达到263.78粒/m^(2),种子雨散布具有很大的空间变异,群落种子雨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2)一年中共收集到30个物种的种子,单粒种子平均重量为0.065 g,其中小叶青冈重量最大为0.405 g,最小的为柳杉重量为0.003 g,不同散布方式和不同果实类型的物种种子重量差异显著,在散布方式中重力散布的种子重量最大,在果实类型中坚果的种子重量最大。(3)植物群落物种对种子雨组成,特别是优势种的物种丰富度有很大贡献,种子不同的散布方式会影响种子雨与母树组成的相似性,风力散布的相似系数的最高值(R_(max))和距种子雨收集器的距离(d)均最大(风力散布:R_(max)=0.212,d=8 m;动物散布:R_(max)=0.143,d=6 m;重力散布:R_(max)=0.100,d=7 m),种子雨密度与周围母树数量在一定范围内呈显著正相关。综上,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种子物种种类丰富,种子雨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和空间变异,符合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种子雨时空动态的典型特征,通过风力散布的种子在远距离传播上有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山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种子雨 密度 季节动态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细叶青冈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
2
作者 宋思婧 丁山 +3 位作者 庞春梅 郑枭 王通 余树全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3-1081,共9页
【目的】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gracilis是中亚热带森林主要构成树种,也是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优势树种之一。研究自然状态下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森林群落中细叶青冈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探讨其动态规... 【目的】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gracilis是中亚热带森林主要构成树种,也是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优势树种之一。研究自然状态下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森林群落中细叶青冈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探讨其动态规律及其影响机制,对该区域森林生态恢复、细叶青冈种群发展以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保护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 hm^(2)(100 m×100 m)固定监测样地2012和2017年2期调查数据,从种群数量特征、龄级结构及空间分布等方面分析细叶青冈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①2012—2017年细叶青冈种群个体从276株增加到291株,死亡个体共25株,新增个体共40株,种群年增长率为1.06%。种群平均胸径从10.65 cm增加到10.82 cm,胸高断面积从4.71 m^(2)·hm^(-2)增加到5.15 m^(2)·hm^(-2)。②细叶青冈种群年龄结构呈倒“J”型,种群自然更新良好,种群结构稳定。③细叶青冈种群新增与死亡个体集中分布在幼苗幼树阶段(Ⅰ~Ⅱ龄级),且随龄级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④细叶青冈整体呈聚集分布,随着龄级的增加转为随机分布。相比2012年,2017年幼苗聚集强度有所减弱,幼树、中树聚集强度稍有增强。⑤各生长阶段间的空间关联均在小尺度表现为正相关,随着尺度的增加过渡到无相关或负相关,2017年除幼树与中树、幼树与大树外,其余生长阶段间的空间正相关稍有增强。【结论】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细叶青冈种群属于稳定增长型种群,种群整体呈聚集分布,各生长阶段间的空间关联在小尺度空间呈正关联,体现细叶青冈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存策略和适应机制。5 a间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显著,幼龄个体因聚集分布受密度制约而竞争激烈。为维持种群的长期稳定,必要时可分阶段进行人工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山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细叶青冈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天目山落叶阔叶林乔木层1996—2017年动态研究
3
作者 郑枭 王通 +3 位作者 庞春梅 宋思婧 丁山 余树全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0-1260,共11页
【目的】明确1996—2017年气候变化对天目山落叶阔叶林乔木层[胸径(DBH)≥10 cm的植株]的群落组成与结构、生物多样性和植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25个400 m2样地进行调查,使用2期(... 【目的】明确1996—2017年气候变化对天目山落叶阔叶林乔木层[胸径(DBH)≥10 cm的植株]的群落组成与结构、生物多样性和植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25个400 m2样地进行调查,使用2期(1996和2017年)调查数据和天目山1996—2017年气象数据,对落叶阔叶林乔木层动态进行分析。【结果】①乔木层树种生活型组成发生变化,常绿树种的株数占比从17.5%提高至35.5%,提高了102.9%,落叶树种的株数占比从82.5%下降至64.5%,下降了21.8%。群落外貌已悄然发生变化。②乔木层树种更替剧烈,整体退出4科6属8种,进入1科3属4种,退出和进入树种变幅达27.3%。稀有种和偶见种的退出和进入是引起乔木层物种数量变化的原因。③乔木层中不同树种的作用发生变化,重要值排前17位优势树种变幅为47.1%,其中,常绿树种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的重要值从第19位的1.88%增加到第3位的10.36%;常绿树种重要值占比从22.6%提高至36.3%。常绿树种在乔木层的作用正在不断增加。④乔木层α多样性稍有减少,各类指数降幅为−9.1%~−3.1%。常绿树种α多样性指数有所增加,变幅为−3.0%~51.8%。⑤植物区系趋于热带成分。科的热带成分占比从55.6%提高至58.3%;属的热带成分占比从25.0%提高至30.3%。⑥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群落稳定;小径级常绿树种的株数提高了165.3%,中径级常绿树种的株数提高了45.5%,大径级无明显变化。1996年乔木层增长型树种有11种,稳定型树种有1种,衰退型树种有4种。2017年乔木层增长型树种有7种,稳定型树种有5种,衰退型树种没发生变化。短毛椴Tilia chingiana、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香槐Cladrastis wilsonii和色木槭Acer pictum退出增长型,进入稳定型。台湾松Pinus taiwanensis、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shennongii、四照花Cornus kousa subsp.chinensis、交让木和天目槭Acer sinopurpurascens生长潜力增强。【结论】气候暖湿化背景下天目山落叶阔叶林乔木层动态变化非常显著,落叶阔叶林乔木层外貌已从落叶树种占据优势向常绿与落叶树种均衡状态演替,生物多样性稍有减少,植物区系趋向于热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阔叶林 乔木层动态 气候暖湿化 天目山
下载PDF
天目山3种类型森林的叶凋落量及动态特征
4
作者 丁山 宋思婧 +3 位作者 庞春梅 王通 郑枭 余树全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19-26,共8页
为了解天目山森林的落叶规律,本文采用凋落物收集法,比较天目山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年叶凋落量、叶凋落量动态和主要树种的落叶节律,分析其与森林林分特征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天目山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 为了解天目山森林的落叶规律,本文采用凋落物收集法,比较天目山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年叶凋落量、叶凋落量动态和主要树种的落叶节律,分析其与森林林分特征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天目山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年叶凋落量分别为4219.49 kg·hm^(-2)、4591.58 kg·hm^(-2)和4262.13 kg·hm^(-2);3种森林的叶凋落量月动态均表现为双峰型,且变化趋势相似,第一个凋落高峰均出现在10月,第二个峰值均在次年4月。(2)3种森林内主要树种落叶节律可分为单峰型、双峰型和不规则型,不同树种的落叶高峰期存在差异。(3)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叶凋落量与树种总断面积极显著正相关(P<0.01);常绿落叶阔叶林优势树种叶凋落量与树种密度、树高、树冠面积极显著正相关(P<0.01);落叶阔叶林优势树种叶凋落量与树种总断面积极显著正相关(P<0.01)。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天目山森林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也为区域及全国尺度上的凋落量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山 森林类型 叶凋落量 凋落动态 林分特征
下载PDF
人为经营干扰对人工雷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余树全 姜春前 +1 位作者 李翠环 周国模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6-202,共7页
研究结果表明:(1)人为干扰导致了雷竹林群落层次结构简化,灌木层消失,草木层不明显。(2)不同干扰的雷竹林下植物变异大,群落相似系数低,优势种不同。(3)人为干扰强度增大,雷竹林下植物的丰富度,Shannon 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随之... 研究结果表明:(1)人为干扰导致了雷竹林群落层次结构简化,灌木层消失,草木层不明显。(2)不同干扰的雷竹林下植物变异大,群落相似系数低,优势种不同。(3)人为干扰强度增大,雷竹林下植物的丰富度,Shannon 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随之减少。(4)同样的干扰强度对差的立地条件上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更大。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持续稳定雷竹林的经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雷竹林 林下植被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雷竹林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余树全 姜春前 +1 位作者 周国模 李翠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19,共5页
该文利用比较生态学方法 ,对丰产栽培雷竹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价 ,旨在指导雷竹林生态系统修复与维护 .在浙江省临安市雷竹林分布最多的几个乡镇 ,经过与天然状态下生长的对照竹林相比较发现 :在强烈的人为胁迫下 (丰产栽培措... 该文利用比较生态学方法 ,对丰产栽培雷竹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价 ,旨在指导雷竹林生态系统修复与维护 .在浙江省临安市雷竹林分布最多的几个乡镇 ,经过与天然状态下生长的对照竹林相比较发现 :在强烈的人为胁迫下 (丰产栽培措施 ) ,雷竹林生态系统健康全面恶化 .具体体现在 :①组织简化 ,灌木层消失 ,草本层高度降低 ,物种以短命种和r 对策种占优势 ,物种丰富度下降了 5 4 5 %,多样性指数下降了 32 %;②活力维持力差 ,丰产栽培措施提高出笋量 2 4 6 5 %,增长产值 2 6 7%,但持续时间不长 ,一般 3~ 4年 ,竹子开花率和感病率上升 ,竹林退化 ;③土壤健康恶化 ,土壤中N、P、K比例失调 ,多种酶活性下降 ,P、K元素超量富积 ;④对邻近生态系统破坏可能性加大 ;⑤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危害 ;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弱 ,水土流失增加 ,对外部输入依赖性强 ,管理选择性小 .最后 ,提出了雷竹林生态系统修复和维护建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雷竹林 丰产栽培 生态系统活力
下载PDF
川西高原青杨派基因资源特点 被引量:23
7
作者 余树全 刘军 +2 位作者 付达荣 刘大健 刘友全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31,共5页
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 ,地史条件独特 ,地形地貌复杂 ,气候环境多样 ,孕育有丰富独特的植物资源。研究表明 :①川西高原地区杨树基因资源丰富 ,有青杨派杨树 1 1种、 8个变种和 1 0个天然杂交类型 ,占中国特有青杨 2 4种的 45 8... 川西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 ,地史条件独特 ,地形地貌复杂 ,气候环境多样 ,孕育有丰富独特的植物资源。研究表明 :①川西高原地区杨树基因资源丰富 ,有青杨派杨树 1 1种、 8个变种和 1 0个天然杂交类型 ,占中国特有青杨 2 4种的 45 8% ,是我国杨树自然分布中心和变异中心之一。②该地区青杨垂直分布表现出替代性 ,水平分布表现为地域性特点。③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强 ,从干热河谷到润湿气候至寒湿气候带均有分布。④具有明显速生性 ,从海拔 1 60 0~ 40 0 0m范围内 ,具有 0 77~ 2 40m的年平均高生长量 ,1 0 0~ 3 90cm的年平均胸径增量。⑤多种植物区系成分共存 ,分别有中国 日本森林植物区系成分 ,中国 喜马拉雅区系成分 ,近古热带特有植物成分。⑥该地区古树资源丰富 ,胸径 1m以上的杨树遍布各县 ,最大胸径达到 3 0 5m。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高原 青杨派 基因资源 变异
下载PDF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的持续发展 被引量:26
8
作者 余树全 周国模 +2 位作者 韦新良 程洪宝 方德才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87-192,共6页
讨论了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危机,生物多样性破坏给森林和林业带来的一系列灾难。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森林 林业 持续发展
下载PDF
千岛湖水源涵养林优势树种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余树全 李翠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23,共6页
以群落样地作为资源状态 ,以树种的重要值作为树种对资源位计测依据 ,用Shannon Wienner、Levins和Schoener的生态位计测公式 ,分析了千岛湖水源涵养林 2 6个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重叠指数 .结果表明①该地区... 以群落样地作为资源状态 ,以树种的重要值作为树种对资源位计测依据 ,用Shannon Wienner、Levins和Schoener的生态位计测公式 ,分析了千岛湖水源涵养林 2 6个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重叠指数 .结果表明①该地区主要乔木树种以马尾松、苦槠、青冈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 ,其Bsw 值依次为 0 6 3、0 5 7、0 5 6 ,BL 值为0 6 4、0 5 0、0 32 ;灌木树种以木、格药柃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 ,其Bsw值为 0 6 0、0 6 1,BL 值为 0 5 7,0 76 .②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指数较高 ,生态位重叠与资源竞争有一定的关系 ,但不能等同起来 ,水平空间上的重叠而垂直空间上的分化并不够成竞争 ,反而是一种互惠关系 .该文的研究结果可望为千岛湖水源涵养林的种质资源和景观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目标管理以及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水源涵养林 优势树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相似性比例 生态重叠指数
下载PDF
千岛湖天然次生林群落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余树全 李翠环 +1 位作者 姜礼元 谢吉全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8-142,共5页
根据千岛湖次生林群落的样地调查资料 ,采用极点排序将千岛湖次生林群落划分为暖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等 4种类型。通过对各类型群落均匀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优势度的分析比较 ,认为随着演替的发展 ,群落... 根据千岛湖次生林群落的样地调查资料 ,采用极点排序将千岛湖次生林群落划分为暖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等 4种类型。通过对各类型群落均匀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优势度的分析比较 ,认为随着演替的发展 ,群落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 ,4种群落类型的均匀度值依次为 69 6,81 6,82 8和 89 6,多样性指数依次为2 33,2 82 ,2 67和 2 75 ;生态优势度下降 ,其值从 0 30 7下降到 0 1 5 8,但并不是演替的最高阶段物种多样性最大 ;通过对群落外貌、结构和种类成分的分析 ,认为封山育林是千岛湖区森林植被进展演替的有效途径 ,目前森林植被正在向演替系列的更高阶段发展 ,同时由于立地质量的差异导致了同一空间存在着不同的演替系列。图 2表 3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林 次生林 植物群落 演替 植被恢复 千岛湖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石栎(Lithocarpus glabra)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余树全 蔡梦莎 +2 位作者 伊力塔 汪赛 殷秀敏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1-86,共6页
采用模拟酸雨喷淋方法,研究了重度酸雨(pH 2.5)、中度酸雨(pH 4.0)和对照(pH 5.6)处理下,不同季节石栎(Lithocarpus glabraThunb.)植株生长、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模拟酸雨胁迫下石栎植株的叶绿素含量(S... 采用模拟酸雨喷淋方法,研究了重度酸雨(pH 2.5)、中度酸雨(pH 4.0)和对照(pH 5.6)处理下,不同季节石栎(Lithocarpus glabraThunb.)植株生长、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模拟酸雨胁迫下石栎植株的叶绿素含量(SPAD)、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株高和地径的变化趋势均为:对照(CK)>中度酸雨>重度酸雨,而对石栎植株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影响差异不显著。说明石栎在无酸或微酸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并能促进其生长;而在强酸的条件下石栎植株的适应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石栎 叶绿素荧光特性 生长 季节
下载PDF
夏季不同绿地类型温湿度及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余树全 冯洁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74,共9页
选取5种不同树种组成的绿地类型,对其内部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定点实时监测,以研究不同绿地类型在调节局地小气候功能方面差异。结果表明,①夏季高温时段杉木林和无患子-国槐混交林的降温效果较为明显,低温时段雷竹... 选取5种不同树种组成的绿地类型,对其内部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定点实时监测,以研究不同绿地类型在调节局地小气候功能方面差异。结果表明,①夏季高温时段杉木林和无患子-国槐混交林的降温效果较为明显,低温时段雷竹林的降温效果最为显著。②夏季高温时段杉木林和乐昌含笑-桂花混交林的增湿效果较为明显,低温时段雷竹林的增湿效果较为突出,与降温效果差异相比,5种绿地的增湿效果差异相对较小。③夏季不同绿地类型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差异不十分明显,只有无患子-国槐混交林的负离子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绿地。④综合相关指数,认为以杉木林为代表的森林型绿地和以无患子-国槐混交林为代表的防护型绿地是夏季对人类较为适宜的绿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绿地群落类型 温湿度 空气负离子浓度 舒适度
下载PDF
川江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骨干防护林布局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树全 陈林武 +1 位作者 王江 王鹏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354-358,共5页
提出了骨干防护林的涵义、布设原则和依据。把四川盆地防护林体系划分为5个骨干防护林区,并对川江流域骨干防护林进行了布局。提出了骨干防护林建设的要点。
关键词 防护林体系 防护林带 生态经济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雷竹林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3
14
作者 余树全 姜春前 《当代生态农业》 2001年第3期134-136,共3页
浙江省雷竹种植面积迅速增加,早产、丰产技术全面推广,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的雷竹林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主要是人为经营措施不当造成的。如果能采取科学的经营方法及一定的水土保持措施,就可以既能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 浙江省雷竹种植面积迅速增加,早产、丰产技术全面推广,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的雷竹林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主要是人为经营措施不当造成的。如果能采取科学的经营方法及一定的水土保持措施,就可以既能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又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分析 雷竹林 水土 现状 对策 水土保持
下载PDF
柏木人工林系统生物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余树全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137-142,共6页
本文就四川省川北地区的柏木人工林系统的生物生产力进行了研究。对不同年龄,立地和林型的生物生产力与影响林冠生物量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比较,对抑制柏木生长的原因,提高柏木生产力的措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柏木 人工林 森林 保护
下载PDF
柏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Ⅱ、乔木层营养元素积累、分配和利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余树全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505-510,共6页
本文主要研究柏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N、P、K、Ca、Mg五种营养元素在柏木中的积累和分配,以及养分归还和利用效率,提出提高柏木生产力的措施。
关键词 柏木 积累 分配 养分元素
下载PDF
柏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Ⅰ、乔木层养分元素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4
17
作者 余树全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500-504,共5页
作者研究柏木体内五种大量元素(N、P、K、Ca、Mg)在不同器官、年龄和林型中的变化规律。从养分利用特性出发分析了抑制柏木生长的微观因素,提出了提高柏木生产力的措施。
关键词 柏木 人工林 乔木层 养分循环
下载PDF
沱江上游深丘地区不同立地土壤抗蚀性、渗透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8
作者 余树全 苏增建 《防护林科技》 2003年第1期1-4,9,共5页
通过对沱江上游深丘地区不同立地土壤抗蚀性、渗透性与其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土壤物理性状各因素及草本盖度、林分类型、郁闭度单独及综合对土壤抗蚀性、渗透性产生的影响,找出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影响土壤抗蚀性、渗透性的主导因... 通过对沱江上游深丘地区不同立地土壤抗蚀性、渗透性与其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土壤物理性状各因素及草本盖度、林分类型、郁闭度单独及综合对土壤抗蚀性、渗透性产生的影响,找出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影响土壤抗蚀性、渗透性的主导因素,并结合当地情况初步探讨了成因,以期为土壤改良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研究发现:1)该地区人为干扰严重,整体上土壤砂性较重,土壤物理结构较差,不利于保水保肥;2)该区影响土壤抗蚀性和渗透性的主导因素为林分类型和林下植被盖度,其中混交林提高土壤抗蚀性和渗透性,改良土壤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沱江上游 深丘地区 立地土壤 抗蚀性 渗透性 影响因素 相关性 郁闭度 盖度 森林土壤
下载PDF
高原杨树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对比差异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余树全 付达荣 《四川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杨树 叶片 硝酸还原酶 活性 差异性
下载PDF
川江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骨干防护林布局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树全 陈林武 +1 位作者 王江 王鹏 《防护林科技》 1996年第2期30-33,共4页
本文从川江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需要出发,阐明了川江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骨干防护林的涵义、布局的原则和依据,提出了骨干防护林布设区划和建设要点,对川江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有较强的理... 本文从川江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需要出发,阐明了川江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中骨干防护林的涵义、布局的原则和依据,提出了骨干防护林布设区划和建设要点,对川江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防护林 布局 川江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