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渝东南片区家族聚集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余灏东 罗涛 +1 位作者 王于梅 李宇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508-2510,共3页
目的分析渝东南片区家族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为减少或阻断家族性乙型肝炎的传播,防治家族聚集性乙型肝炎提供对策。方法选择110例家族性乙型肝炎患者,总计其家族成员共有295例HbsAg阳性成员,按男性及女性、已婚及未婚进行分组,调... 目的分析渝东南片区家族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为减少或阻断家族性乙型肝炎的传播,防治家族聚集性乙型肝炎提供对策。方法选择110例家族性乙型肝炎患者,总计其家族成员共有295例HbsAg阳性成员,按男性及女性、已婚及未婚进行分组,调查家族直系三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区分母婴之间、父婴之间的传播,分析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分析家族中肝硬化、肝癌的发病情况,死亡病例调查死亡原因,统计男女发病的差异性。结果 110例乙型肝炎患者配偶感染的概率男性为22.2%,女性为20.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母辈阳性的其子女感染率达到(66.7%以上),明显高于父辈阳性的子女感染率(≤11.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区成年家族聚集性乙型肝炎患者普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较低(≤23.2%),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就更低(2.7%)。295例HbsAg阳性成员肝硬化的发病率为8.5%,原发性肝癌(HCC)发病率为4.4%,因肝病死亡19例(16个家庭),110例乙型肝炎患者39例(35.4%)进行规范化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结论母婴传播是家族聚集性乙型肝炎感染的主要原因,父婴传播、密切的生活接触仍可以导致乙型肝炎感染,该区家族聚集性乙型肝炎感染高发病与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率、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使用率低有关。未规范化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导致家族聚集性乙型肝炎并发肝硬化或HCC高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 家族聚集 乙型病毒性肝炎 母婴传播
下载PDF
不同评分模型对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生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钰懿 慕之勇 +10 位作者 胡辂 王军 熊伟 胡鸿 刘爱民 安选 许愈强 余灏东 王金能 文良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0-598,共9页
目的探讨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钠离子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Na)评分、慢性肝衰竭联盟-急性失代偿(CLIF-C AD)评分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生存Freiburg指数(FIPS)评分对肝硬化患者生存的预... 目的探讨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钠离子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Na)评分、慢性肝衰竭联盟-急性失代偿(CLIF-C AD)评分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生存Freiburg指数(FIPS)评分对肝硬化患者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2月我国西南地区多家医院行TIPS治疗的447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生存组306例,死亡组62例。计算五种评分模型分值,并基于五种评分模型分别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采用Cox回归分析各评分模型对TIPS患者预后的影响;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评分水平的患者死亡风险的差异,并采用Log-rank检验。各模型预测能力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不同时间点C指数及决策曲线进行评估。结果生存组患者年龄(Z=2.884)低于死亡组,Alb(t=3.577)、Na^(+)(Z=-3.756)均高于死亡组,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比例(χ^(2)=22.674)、AST(Z=2.141)、PT(Z=2.486)、INR(Z=2.429)、TBil(Z=3.754)、腹水严重程度(χ^(2)=14.186)及五种模型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值均<0.05)。生存分析显示,各评分模型均能有效对TIPS患者预后进行风险分层。对各评分模型不同时间点C指数比较发现,Child-Pugh评分对术后生存预测能力较高,其次为MELD-Na评分、MELD评分和CLIF-C AD评分,而FIPS评分预测能力相对较差,此外,随时间延长,各评分预测效能均减弱。Child-Pugh评分术后1年生存率的预测效能最大(AUC=0.832),MELD-Na评分术后3年生存率的预测效能最大(AUC=0.726),而FIPS评分术后在1年和3年生存预测能力比较中均较差。结论五种评分模型均可作为肝硬化TIPS术后患者生存的预测方法,且都可为肝硬化TIPS患者提供有效的预后风险分层。在短期预测上Child-Pugh评分生存预测能力更好,长期预测上MELD-Na评分生存预测能力更好,而FIPS评分预测能力均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下载PDF
DSA下ERCP诊治胆总管结石66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余灏东 罗涛 +1 位作者 谭向红 张俊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30期3342-3344,共3页
目的总结并分析在DSA下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形成、疗效、并发症及经验体会。方法收集行ERCP诊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6例,同时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下网篮及球囊取石,最后均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统... 目的总结并分析在DSA下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形成、疗效、并发症及经验体会。方法收集行ERCP诊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6例,同时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下网篮及球囊取石,最后均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统计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取石过程、并发症。结果 6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中,原发性胆总管结石12例占18%,胆囊切除术后及胆道探查术后并发胆总管结石54例占82%,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18例占27%。ERCP三腔切开刀插管成功率94%,针状刀乳头开窗占6%。穿孔并发症1%,胰腺炎的并发症4%,并发胆管炎1%。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操作、合适的医疗器具是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规范化的术后管理是降低或减轻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是胆总管结石形成及困难插管因素之一,ERCP下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而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鼻胆管引流术
下载PDF
血清sCD_(44v6)和IL-1β水平变化与胃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余灏东 罗涛 +1 位作者 田子道 李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10X期18-19,共2页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IL-1β水平变化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0例胃癌患者血清sCD44v6、IL-1β水平,同时对40例健康者和40例胃炎患者血清作此项检测,以对照观察。结果胃癌组血清sCD44v6、IL-1β水平分别...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IL-1β水平变化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0例胃癌患者血清sCD44v6、IL-1β水平,同时对40例健康者和40例胃炎患者血清作此项检测,以对照观察。结果胃癌组血清sCD44v6、IL-1β水平分别为(572.53±158.76)ng/ml、(34.47±15.19)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胃炎组,且血清sCD44v6、IL-1β水平随胃癌TNM分期的升高、转移程度而增加。结论血清sCD44v6、IL-1β水平与胃癌的侵袭性和转移程度有关,利用其可对肿瘤转移进行早期诊断、预测,并能通过免疫生物学手段干预肿瘤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sCD44v6:IL-1β 浸润转移
下载PDF
水林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余灏东 任孟军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13期1921-1922,共2页
目的:探讨水林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0例,试验组46例,服用水林佳105mg,3次/日;对照组44例,口服硫普罗宁100 mg,3次/日,观察期为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肝转氨酶、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肝纤维谱及... 目的:探讨水林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0例,试验组46例,服用水林佳105mg,3次/日;对照组44例,口服硫普罗宁100 mg,3次/日,观察期为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肝转氨酶、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肝纤维谱及超声影像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试验组ALT、AST、TC、TG及HA、LN、PC-Ⅲ均明显下降,肝脏影像学也有明显改善。对照组虽ALT、AST有所下降,但HA、LN、PC-Ⅲ和肝脏影像学无明显改善。观察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水林佳具有保肝、降血脂、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林佳 脂肪肝 治疗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RNA含量与抗-HCV及ALT的关系 被引量:10
6
作者 余灏东 龚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7年第11期1043-1044,共2页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与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144例在本院住院和门诊同时检测HCVRNA、抗-HCV及ALT的患者,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法检测标本中的HCVRNA,同时...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与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144例在本院住院和门诊同时检测HCVRNA、抗-HCV及ALT的患者,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法检测标本中的HCVRNA,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抗-HCV,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ALT水平。结果144例标本中HCVRNA高于上限值34例(23.6%),抗-HCV阳性44例(30.6%),二者有很好的相关性。有46例(31.8%)存在ALT异常,而ALT异常率与HCVRNA含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结论HCVRNA含量与抗-HCV同时检测可提高临床对丙型肝炎的诊断。HCVRNA是反映HCV复制的可靠指标,结合ALT结果可帮助临床了解HCV在体内的复制状况及肝脏的炎性反应状态。FQ-RT-PCR法检测HCVRNA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核糖核酸含量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7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余灏东 《中国中医急症》 2008年第6期744-744,769,共2页
笔者自2006年以来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7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例,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男性26例... 笔者自2006年以来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7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病例,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男性26例,女性11例;年龄18~45岁,平均38岁。对照组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16~39岁,平均29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 痰热清注射液 头孢呋辛钠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对胃癌患者外周血细胞水平、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廖修用 刘忠和 +4 位作者 余灏东 罗涛 唐尚军 王万碧 王于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对胃癌患者外周血细胞水平、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DCF方案化疗,观察组于对照...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对胃癌患者外周血细胞水平、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DCF方案化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水平、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CD3^+、CD4^+、CD8^+、CD4^+/CD8^+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RBC、WBC、PLT及Hb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观察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同组内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NSE、CYFRA21-1、CA199、CE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与组内治疗前相比,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不同程度升高,且观察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CD8^+含量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并且观察组治疗后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有助于清除和杀伤癌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化疗后血液学毒性反应,可以作为胃癌化疗的辅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扶正注射液 胃癌 外周血细胞 肿瘤标志物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APRI对慢性肝病早期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9
作者 唐尚军 王于梅 +2 位作者 李庆 罗涛 余灏东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5期3497-3499,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诊断模型在慢性肝病早期纤维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90例慢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弹性评分、蓝色区域所占百分比(实时超声弹性成...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APRI)诊断模型在慢性肝病早期纤维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90例慢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弹性评分、蓝色区域所占百分比(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分析弹性参数)以及对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的测定并计算其比值APRI。所有患者将于检测后1周内进行肝穿刺活检术,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弹性评分、蓝色区域所占百分比及APRI对慢性肝病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弹性评分、蓝色区域所占百分比及APRI与纤维化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病检结果大于或等于S1期作为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标准时,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弹性评分、蓝色区域所占百分比及APR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92、0.76(P<0.05)。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为诊断肝纤维化提供了新的手段,是一项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无创性超声诊断方法,联合APRI对慢性肝病患者早期纤维化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值 早期肝纤维化 蓝色区域所占百分比
下载PDF
双导丝术与早期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性胆管插管ERCP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唐尚军 白梅 +5 位作者 王于梅 罗涛 邢明珍 谭向红 邓芳 余灏东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2207-2210,共4页
目的:探讨双导丝技术(DGT)与早期经胰管乳头括约肌切开术(TPS)在困难性胆管插管(DSBC)ERCP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9年1月在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行ERCP插管时DSBC患者152例,根据插管方法分为单导丝技术(SGT)组(对照组)、DGT组和... 目的:探讨双导丝技术(DGT)与早期经胰管乳头括约肌切开术(TPS)在困难性胆管插管(DSBC)ERCP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9年1月在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行ERCP插管时DSBC患者152例,根据插管方法分为单导丝技术(SGT)组(对照组)、DGT组和TPS组,比较3组患者插管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DGT组、TPS组的插管时间分别为(6.47±1.84)min、(5.29±2.01)min,显著低于SGT组的(8.17±2.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GT组、TPS组的成功率分别为84.45%、93.75%,显著高于SGT组(7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G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07%,TPS组并发症发生率20.83%,SGT组并发症发生率30.43%,DGT组和TPS组与SG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而导丝进入胰管时继续SGT成功率低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经DGT、TPS均可有效提高插管成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均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困难性胆管插管 双导丝技术 经胰管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并发症
下载PDF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泽贵 余灏东 +1 位作者 龚华彬 张万林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3年第9期831-833,共3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为患者停药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肝病门诊就诊的确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100例,与患者沟通后,将患者按照就诊意愿,分为联合使用...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为患者停药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肝病门诊就诊的确诊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100例,与患者沟通后,将患者按照就诊意愿,分为联合使用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的治疗组以及单纯使用拉米夫定的对照组,2组各50例,疗程均为1年。观察治疗后24、48周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恢复结果、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eAg)以及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耐药率、治疗费用。结果:拉米夫定和干扰素联合治疗24周,患者ALT恢复率为96%(48/50),高于对照组的68%(34/5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和干扰素联合治疗24、48周,患者HBeAg转阴率分别为66%(33/50)、64%(32/50),对照组分别为8%(4/50)、12%(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和干扰素联合治疗48周,患者HBV-DNA转阴率为96%(48/50),高于对照组的72%(36/5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耐药率为44%(20/50),治疗成本为5 712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38/50)和11 328元,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拉米夫定,临床上采用该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指导患者门诊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干扰素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疗效观察
下载PDF
重庆市黔江区胃镜下诊断胃癌回顾性分析
12
作者 余灏东 李泽贵 +1 位作者 罗涛 谭向红 《现代医药卫生》 2014年第16期2544-2545,共2页
目的为了解重庆市黔江区胃癌的流行病学特点,通过对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近2年胃镜检查结果、发病现状的分析,提出解决对策。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共22 079例,统计普通胃镜、无痛苦胃镜检... 目的为了解重庆市黔江区胃癌的流行病学特点,通过对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近2年胃镜检查结果、发病现状的分析,提出解决对策。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共22 079例,统计普通胃镜、无痛苦胃镜检查的比例、胃黏膜活检的数量,统计胃癌例数,所有胃癌均为病理活检证实,分析胃癌检出率、早期胃癌(早癌)检出率、肿瘤病理分型、年龄段的分布情况。结果 22 079例患者中检出胃癌73例,占受检人数0.331%,其中早癌占8.22%(6/73),进展期占91.78%。病理分型以腺癌为主,占60.27%(44/73),其次是印戒细胞癌[17.81%(13/73)]及鳞癌[10.96%(8/73)]。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60岁及以上,占50.68%(37/73),40~〈60岁患者占35.62%(26/73),20~〈40岁患者占13.70%(10/73)。结论该院近2年胃癌和早癌的检出率偏低,发病年龄主要在40岁以上。男女性别之比为3.29∶1。胃黏膜活检1 026例(4.65%),活检阳性率为7.12%(73/1 026)。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加大胃黏膜活检数量、推广内镜新技术和提高检查医生诊断水平是解决问题的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镜检查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循环血清外泌体circFNDC3B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白梅 余灏东 +2 位作者 王于梅 唐尚军 孙华玲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6期731-737,共7页
目的:分析癌前病变和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循环血清外泌体中Ⅲ型纤维连接蛋白域蛋白3B环状RNA(circFNDC3B)水平的差异,为ESCC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早期筛查工作提供新的生物学标志分子。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 目的:分析癌前病变和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循环血清外泌体中Ⅲ型纤维连接蛋白域蛋白3B环状RNA(circFNDC3B)水平的差异,为ESCC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早期筛查工作提供新的生物学标志分子。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早期ESCC患者、72例食管鳞状上皮内瘤变(EIN)患者和75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样本,分别作为ESCC组、EIN组和正常组。提取并纯化血清外泌体,进行circRNAs微阵列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外泌体circFNDC3B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早期ESCC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外泌体circFNDC3B水平对早期ESCC的诊断效能。结果:EIN组和ESCC组患者血清外泌体circFNDC3B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且ESCC组患者血清外泌体circFNDC3B表达水平高于EIN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外泌体circFNDC3B表达水平升高是影响早期ES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21,95%CI 2.780~6.409,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外泌体circFNDC3B水平诊断早期ESCC的曲线下面积为0.870(95%CI 0.823~0.917),对应截断值为1.553,特异度为72.1%,敏感度为87.8%。结论:循环血清外泌体circFNDC3B高表达水平与ESCC上皮组织癌变有关,是发生ESCC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早期ESCC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Ⅲ型纤维连接蛋白域蛋白3B环状RNA 食管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基层医院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学习曲线研究
14
作者 唐雪 唐尚军 +7 位作者 余灏东 罗涛 孙华玲 王于梅 夏良钱 向飞 杨生芳 胡森阳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第14期2434-2437,共4页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同一名主刀医师治疗的100例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施行时间先后顺序平均分为5组(A~E组),每组20例... 目的研究基层医院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9年5月同一名主刀医师治疗的100例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施行时间先后顺序平均分为5组(A~E组),每组20例。对比各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绘制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学习曲线并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基本呈下降趋势,A、B、C、D、E组患者之间的手术时间综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B、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胰腺炎、术后穿孔、术后胆管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操作约80例后,术者的操作技能可达到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胆总管结石 学习曲线 基层医院
下载PDF
小探头内镜超声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部位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于梅 唐尚军 +3 位作者 余灏东 白梅 谭向红 罗涛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8年第3期131-135,共5页
[目的]评价小探头内镜超声(miniprobe sonography,MPS)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及优化治疗方案选择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PS检查102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依据病灶状况决定治疗方案,内镜治疗包括内镜下高频电切术、黏膜切除术(EMR)... [目的]评价小探头内镜超声(miniprobe sonography,MPS)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及优化治疗方案选择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PS检查102例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依据病灶状况决定治疗方案,内镜治疗包括内镜下高频电切术、黏膜切除术(EMR)、黏膜剥离术(ESD)、圈套切除术及内镜穿刺治疗。[结果]102例患者经MPS检查发现病灶位于大肠7例,胃57例,食管38例。依据病变类型分类:食管部位发现平滑肌瘤(15例)和息肉(9例),胃窦发现间质瘤(21例)和异位胰腺(12例),结肠发现脂肪瘤(4例)。69例行内镜治疗,33例行手术切除。7例异位胰腺、4例脂肪瘤及8例平滑肌瘤行ESD,4例异位胰腺、13例平滑肌瘤及2例间质瘤行EMR,3例脂肪瘤、4例息肉及1例囊肿行内镜高频电切术,9例息肉行内镜圈套切除术,2例食管外压及3例囊肿行内镜下穿刺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胃淋巴瘤和各种癌症多行手术切除。MPS检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4.85%。[结论]MPS检查能有效诊断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情况,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小探头 内镜超声检查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