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
作者 余绍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027-0030,共4页
观察心肺复苏培训中开展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2022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培训的10名医生、20名护师,在心肺复苏培训工作中均接受医护一体化模式,对比培训前后完成一整套操作所用时间、胸外按压中断时间、人工呼吸、... 观察心肺复苏培训中开展医护一体化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我院2022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培训的10名医生、20名护师,在心肺复苏培训工作中均接受医护一体化模式,对比培训前后完成一整套操作所用时间、胸外按压中断时间、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分值以及医护相互满意度评分以及培训总流畅度。结果 经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完成一整套操作所用时间、胸外按压中断时间均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与培训前比较,培训后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分值以及医护相互满意度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与培训前复苏成功率为90.00%,培训后复苏成功率为98.00%,培训后复苏成功率以更高呈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总流畅度为80.00%,培训后总流畅度为96.66%,培训后各项操作衔接流畅度以更高呈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肺复苏培训中开展医护一体化模式有显著价值和效果,且在实用中有价值,值得在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培训工作 医护一体化模式 复苏成功率
下载PDF
改良全膀胱切除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188例疗效总结 被引量:12
2
作者 余绍龙 侯国良 +6 位作者 周芳坚 刘卓炜 韩辉 秦自科 李永红 张志凌 尧凯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0-505,共6页
背景与目的:全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是公认的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方法,但手术复杂、时间长、出血多、并发症多,临床上开展困难。我们对全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进行了多处改良,获得较好的效果。本研究总结我们应用改良全膀胱切除术治... 背景与目的:全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是公认的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方法,但手术复杂、时间长、出血多、并发症多,临床上开展困难。我们对全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进行了多处改良,获得较好的效果。本研究总结我们应用改良全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进行改良全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治疗的188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88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接受改良全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手术时,中位手术时间为300(120~525)min,全组输血率为39.9%,无手术死亡,发生早期并发症39例(20.7%)。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1(2~97)个月,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4.9%和71.5%。肿瘤局限于膀胱者5年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2.5%和82.8%,肿瘤浸润膀胱外者分别为19.0%和34.3%,淋巴结阴性者分别为82.2%和79.1%,淋巴结阳性者分别为25.2%和11.4%。结论:改良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确切、安全;但对肿瘤浸润至膀胱外或有淋巴结转移者,单纯全膀胱切除疗效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外科手术 全膀胱切除 尿流改道 淋巴结清扫 疗效
下载PDF
21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余绍龙 周芳坚 +5 位作者 秦自科 韩辉 刘卓炜 王斌 王欢 李永红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3-75,共3页
背景与目的: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TCC)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TCC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217例采用不同术式治疗的TCC术后无瘤生存、复发和死亡患者的临床资... 背景与目的: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TCC)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TCC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217例采用不同术式治疗的TCC术后无瘤生存、复发和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随访时间平均30个月,全组患者无瘤生存195例,复发56例次;死亡14例,其中非肿瘤死亡1例,肿瘤死亡13例。T1期或Ⅰ级肿瘤患者无死亡。全组患者2年总生存率为89.6%。患者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与肿瘤分期、分级呈负相关。T1期和T4期肿瘤患者预后与术式无关。对T2期和T3期肿瘤,根治性膀胱切除者的预后比保留膀胱者的预后好,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分期早、高分化的TCC患者采用保留膀胱的治疗措施是安全的;分期晚、低分化的浸润性TCC患者应及时行根治性膀胱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外科手术 移行性细胞 复发 预后
下载PDF
六味地黄汤联合内分泌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余绍龙 陈智锋 +4 位作者 林峰 黄小琴 温志鹏 王炎 邓永榆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24期93-93,97,共2页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加味联合内分泌治疗对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在内分泌治疗的同时连续服用六味地黄汤加味1~3个月,每月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结果:76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清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加味联合内分泌治疗对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在内分泌治疗的同时连续服用六味地黄汤加味1~3个月,每月测定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结果:76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清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65例于1个月后下降至1μg/ml以下水平,5例PSA下降不明显,加用其他治疗方法。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或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六味地黄汤加味联合内分泌治疗对晚期前列腺癌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汤 前列腺癌 术后恢复
下载PDF
内分泌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余绍龙 黄小琴 +5 位作者 任晓艳 林峰 邓永榆 温志鹏 陈智峰 王炎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14期36-36,39,共2页
目的:评价内分泌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4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给予内分泌治疗并检测血清ALP值的临床资料。结果:与基础值相比,治疗组第3、6、9、12个月血清ALP值分别减少79.3%(P=0.017)、84.7%(P=0... 目的:评价内分泌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40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给予内分泌治疗并检测血清ALP值的临床资料。结果:与基础值相比,治疗组第3、6、9、12个月血清ALP值分别减少79.3%(P=0.017)、84.7%(P=0.015)、82.9%(P=0.017)、82.5%(P=0.020);对照组分别减少45.9%(P=0.13)、35.2%(P=0.21)、30.3%(P=0.26)、20.2%(P=0.45)。治疗组血清AL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唑来膦酸可降低合并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的骨代谢水平,防治肿瘤细胞及内分泌治疗引起的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唑来膦酸 内分泌治疗
下载PDF
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51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余绍龙 林峰 +4 位作者 黄小琴 邓永榆 温志鹏 陈智峰 王炎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观察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6月-2009年1月间应用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51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5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327.5min(... 目的:观察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6月-2009年1月间应用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51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5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327.5min(180~525min),全组输血率为61.8%,无手术死亡,发生早期并发症11例(21.6%)。P1、P2a、P2b、P3a、P3b、P分别占7.8%、15.7%、5.9%、19.6%、19.6%和31.4%。平均随访平均41.5个月,全组3年总生存率为57.2%。术后复发17例(33.3%),平均复发时间为10.9个月。结论: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切除术 回肠膀胱术 浸润性膀胱癌
下载PDF
局灶性Castleman病17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6
7
作者 陈晓峰 韩辉 +6 位作者 李永红 张玉 秦自科 刘卓炜 余绍龙 侯国良 周芳坚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5-318,共4页
背景与目的:Castleman病(Castleman;sdisease,CD)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或巨大淋巴结增生,是一种少见的原因未明的反应性淋巴结病。本研究报告17例局灶性Castleman病(local Castleman;s disease,LCD)的临床特点和疗效,结合复习相... 背景与目的:Castleman病(Castleman;sdisease,CD)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或巨大淋巴结增生,是一种少见的原因未明的反应性淋巴结病。本研究报告17例局灶性Castleman病(local Castleman;s disease,LCD)的临床特点和疗效,结合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LCD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从1995年8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17例LCD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无临床症状患者14例,有临床症状者3例,淋巴结呈单个或多个聚集,淋巴结最大径1.2~10.4cm,其中11例位于颈部,3例位于纵隔,位于肺部、肠系膜、肾上腺区各1例。其中透明血管型15例,浆细胞型1例,混合型1例,均经术后病理确诊。1例透明血管型CD出现脾大、白蛋白降低(25.6g/L)、球蛋白升高(80.0g/L)、大便潜血(+);1例浆细胞型CD出现中度贫血(95.0g/L)、尿蛋白(+)、大便潜血(+);余15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17例患者均行肿物切除术,术后失访2例,余15例随访1~12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5个月,现均生存,无肿瘤复发。结论:LCD主要表现为单一部位的淋巴结肿大,以透明血管型为主,多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异常结果。CT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但确诊仍靠病理。手术切除疗效好,术后可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巨大淋巴结增生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瘤苗治疗前列腺癌进展
8
作者 余绍龙 周芳坚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4年第5期581-584,共4页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是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能刺激幼稚T细胞分化、增殖 ,诱导免疫反应。基于DC的肿瘤免疫治疗近年有不少进展 ,本文就DC在前列腺癌治疗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树突细胞 免疫疗法
下载PDF
膀胱癌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秦自科 杨建安 +6 位作者 曾木圣 周芳坚 韩辉 刘卓炜 余绍龙 李永红 陈壮飞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27-1330,共4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关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清楚,缺乏有效判断预后的标记物。本研究旨在检测人膀胱癌组织中的Bmi-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0年1月至2003年6... 背景与目的:目前关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尚不清楚,缺乏有效判断预后的标记物。本研究旨在检测人膀胱癌组织中的Bmi-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住院患者中的13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旁组织和膀胱癌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癌旁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膀胱癌组织(16.7%vs.54.3%,P<0.05)。G1、G2、G3级膀胱癌中Bmi-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0.6%、54.3%和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表性肿瘤和浸润性肿瘤中Bmi-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2.5%和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蛋白的表达与膀胱癌的大小、分级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数目及复发无明显相关性(P>0.05)。本组随访44~8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6个月,浅表性膀胱癌和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9.6%和39.2%(P<0.05);Bmi-1蛋白阴性和阳性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78.5%和50.8%(P<0.05)。结论:Bmi-1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Bmi-1蛋白的检测有助于膀胱癌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BMI-1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婴幼儿I期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分析(附10例报告) 被引量:6
10
作者 叶云林 秦自科 +5 位作者 周芳坚 韩辉 刘卓炜 余绍龙 李永红 陈壮飞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26-1228,共3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婴幼儿Ⅰ期睾丸卵黄囊瘤早期诊断困难,且行睾丸癌根治术后的治疗方案不确定。本文旨在对此进行深一步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1年7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10例婴幼儿临床Ⅰ期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资... 背景与目的:目前婴幼儿Ⅰ期睾丸卵黄囊瘤早期诊断困难,且行睾丸癌根治术后的治疗方案不确定。本文旨在对此进行深一步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1年7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10例婴幼儿临床Ⅰ期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11侧睾丸术前行阴囊B超检查提示睾丸实性肿物,呈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9例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升高。10例均行睾丸癌根治术,术前均未行化疗,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卵黄囊瘤。其中1例双侧睾丸卵黄囊瘤和1例病理报告见卵黄囊瘤脉管浸润者予以辅助化疗。本组10例均未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9例患者平均随访3年多未见复发和进展,1例双侧睾丸卵黄囊瘤患者辅助化疗结束后随访23个月时发现腹膜后及肺部转移,再次化疗后完全缓解。结论:婴幼儿临床Ⅰ期睾丸卵黄囊瘤可根据B超和血清AFP检查结果初步诊断。行单纯睾丸癌根治术即可达到良好效果,不必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对于高危的患儿可予以辅助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睾丸肿瘤 卵黄囊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加味健脾益肾方对草酸钙肾结石患者术后尿骨桥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炎 林峰 +4 位作者 翁雪云 许旭敏 余绍龙 陈智锋 温志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健脾益肾方对草酸钙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或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后尿骨桥蛋白(OPN)的影响,探讨加味健脾益肾方预防草酸钙肾结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6例草酸钙肾结石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2例和对照组54例。试验组... 目的观察加味健脾益肾方对草酸钙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或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后尿骨桥蛋白(OPN)的影响,探讨加味健脾益肾方预防草酸钙肾结石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6例草酸钙肾结石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2例和对照组54例。试验组服用加味健脾益肾方,隔日1次;对照组口服枸橼酸氢钾钠颗粒,每日3次。观察2组患者服药前及服药2、4周时尿OPN、尿钙、尿草酸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2、4周时患者尿OPN含量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上升(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OPN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尿草酸、尿钙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健脾益肾方可以升高尿中OPN水平,抑制草酸钙结石形成,从而预防草酸钙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或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后患者结石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健脾益肾方 肾结石 草酸钙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 输尿管镜碎石取石 尿骨桥蛋白
下载PDF
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改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卓炜 周芳坚 +5 位作者 韩辉 秦自科 余绍龙 李永红 叶云林 滕小玉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02-1306,共5页
背景与目的: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是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对于Ⅰ/Ⅱ期肿瘤可取得较高的治愈率。但目前手术时机尚有争论,而且传统术式并发症较高。本研究主要总结改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Ⅰ/Ⅱ期非精原细胞瘤的疗效,探... 背景与目的: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是睾丸非精原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对于Ⅰ/Ⅱ期肿瘤可取得较高的治愈率。但目前手术时机尚有争论,而且传统术式并发症较高。本研究主要总结改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Ⅰ/Ⅱ期非精原细胞瘤的疗效,探讨合理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07年8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31例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患者,临床分期Ⅰ期22例,ⅡA期1例,ⅡB期5例,ⅡC期3例。所有患者于睾丸癌根治术后再行改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2例于清扫术前及2例于术前、术后行BEP方案化疗2~3程,11例于清扫术后行BEP/VIP方案化疗1~5程。结果:改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47min(120~20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16mL(50~300mL),送病理检查的淋巴结平均15枚(3~40枚)。15例患者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2例淋巴结呈化疗后改变。术后病理分期Ⅰ期16例,ⅡA期6例,ⅡB期6例,ⅡC期3例,无手术并发症发生。随访8~58个月,平均32个月,29例无肿瘤生存,血AFP和HCG亦无异常升高。1例术后17个月清扫区域外腹膜后肿瘤复发,予挽救化疗2程后肿瘤标志物降至正常,继续随访2个月复发灶SD。1例术后6个月出现肝肺转移,化疗6程后达CR,随访4个月无肿瘤复发。30例(96.8%)患者术后保留了正常射精功能。术前化疗组和无化疗组RPLND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75min和143min(P=0.002),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00mL和104mL(P<0.001)。结论:改良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能够有效地治疗Ⅰ/Ⅱ期非精原细胞瘤,并且在规范化手术范围的同时又减少了对正常组织器官的损伤,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睾丸切除术 腹膜后淋巴结 淋巴结清 扫术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成人前列腺肉瘤6例治疗报告(附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卓炜 周芳坚 +3 位作者 秦自科 韩辉 余绍龙 王欢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6-228,共3页
背景与目的成人原发前列腺肉瘤罕见,多数患者确诊时肿瘤巨大,治疗方案不统一。本文报告6例成人前列腺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并收集国内正式发表的11篇有关此病的治疗报道,结合文献讨论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我院6例确诊为前列腺肉瘤... 背景与目的成人原发前列腺肉瘤罕见,多数患者确诊时肿瘤巨大,治疗方案不统一。本文报告6例成人前列腺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并收集国内正式发表的11篇有关此病的治疗报道,结合文献讨论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我院6例确诊为前列腺肉瘤的患者,5例行前列腺、膀胱切除并尿流改道,1例全盆脏器切除、尿流改道并行结肠造瘘;3例术前双侧髂内动脉栓塞,4例术后辅助放疗。国内全组62例,根治性手术治疗32例。结果我院1例无瘤生存33个月;1例带瘤生存18个月;4例因肿瘤死亡,生存时间5-40个月。国内全组根治手术后1年生存率59%,2年生存率34%。结论根治性手术是目前治疗成人前列腺肉瘤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肉瘤 外科手术 预后
下载PDF
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术治疗女性浸润性胱膀癌患者(附8例报告)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斌 周芳坚 +3 位作者 韩辉 秦自科 刘卓炜 余绍龙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9-231,共3页
背景与目的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广泛用于治疗男性浸润性膀胱癌,效果良好,但用于女性浸润性膀胱癌的经验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女性全膀胱切除和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3年10月中山大学肿瘤... 背景与目的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广泛用于治疗男性浸润性膀胱癌,效果良好,但用于女性浸润性膀胱癌的经验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女性全膀胱切除和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3年10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应用全膀胱切除和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的8例女性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获成功。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6例无瘤生存,2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出现盆腔复发。全部患者均能自主排尿。4例昼夜完全控尿,另4例白天完全控尿,夜间有少许漏尿。1例术后3个月发现肾输尿管轻度积水,观察3个月后自然消退。血电解质和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女性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和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肿瘤控制及新膀胱功能良好,但夜间控尿能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移行细胞癌 外科手术 原位新膀胱术
下载PDF
改良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术重建下尿路功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芳坚 刘卓炜 +5 位作者 余绍龙 熊永红 韩辉 秦自科 李永红 王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9-41,共3页
背景与目的: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手术繁杂、时间长、出血和并发症较多,以及相当一部分患者控尿不佳等缺点,我们对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术进行了反复改良,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本文报告我... 背景与目的:全膀胱切除原位新膀胱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手术繁杂、时间长、出血和并发症较多,以及相当一部分患者控尿不佳等缺点,我们对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术进行了反复改良,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本文报告我们的经验。方法:采用改良的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术治疗119例临床诊断为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男性109例,女性10例。年龄33~78岁,平均55岁。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输血量,对新膀胱功能、并发症、肿瘤控制和生存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对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术一共进行了八处改良。从2000年1月至2007年2月用改良术治疗119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50~330min,平均245min。输血39例(32.8%)。术后病理分期浅表性膀胱癌(T1N0M0)9例,浸润性110例(其中T2N0M0102例、T3aN0M03例、T3aN1M02例、T3bN1M02例,、T4N1M01例)。随访6~72个月,平均45个月,108例生存,10例因肿瘤死亡,1例非肿瘤原因死亡。术后白天控尿良好113例(95%),夜间控尿良好97例(81.5%)。主要并发症有切口裂开5例,二次缝合后治愈;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漏1例,经再次手术作输尿管再植治愈;肠梗阻3例需住院处理。输尿管末端粘连引起肾积水8例,经内镜下切断粘连后积水消退。无肠瘘和新膀胱尿道吻合口瘘或狭窄,无膀胱输尿管返流。结论:全膀胱切除后采用改良原位新膀胱术重建下尿路功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和并发症少,新膀胱控尿和排尿满意,是目前全膀胱切除后最理想的下尿路重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行细胞癌 膀胱 尿流改道 原位新膀胱
下载PDF
肾上腺肿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秦自科 周芳坚 +7 位作者 戴宇平 陈炜 侯景辉 韩辉 刘卓炜 余绍龙 张钉钻 杨建安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43-1147,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肾上腺肿瘤的组织形态学特征比较特殊,仅根据组织病理切片检查难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程度,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本研究旨在探讨Survivin蛋白和PTEN蛋白表达在肾上腺肿瘤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 背景与目的:肾上腺肿瘤的组织形态学特征比较特殊,仅根据组织病理切片检查难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程度,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本研究旨在探讨Survivin蛋白和PTEN蛋白表达在肾上腺肿瘤的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方法分别对116例肾上腺肿瘤组织标本进行Survivin蛋白和PTEN蛋白表达的检测,分为"-"、"+"、"++"、"+++"、"++++"5个等级,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按"-"、"+"、"++"、"+++"、"++++"划分,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分别为29例(25.0%)、36例(31.0%)、30例(25.9%)、14例(12.1%)、7例(6.0%);PTEN蛋白的表达分别为8例(6.9%)、17例(14.7%)、30例(25.9%)、33例(28.4%)、28例(24.1%)。Survivin蛋白和PTEN蛋白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486,P<0.05)。Survivin蛋白和PTEN蛋白的表达与肾上腺肿瘤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肾上腺皮质腺瘤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肾上腺皮质腺癌(P<0.05);良性嗜铬细胞瘤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恶性嗜铬细胞瘤(P<0.05)。肾上腺皮质腺瘤中PTEN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肾上腺皮质腺癌(P<0.05),良性嗜铬细胞瘤PTEN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恶性嗜铬细胞瘤(P<0.05)。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肾上腺皮质腺癌和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预后均相关(P<0.05),Survivin蛋白表达越强,患者预后越差。PTEN蛋白的表达与肾上腺皮质腺癌、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预后均相关(P<0.05),PTEN蛋白表达越低,患者预后越差。结论:Survivin蛋白和PTEN蛋白在肾上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肾上腺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SURVIVIN PTEN 预后
下载PDF
经腹腔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细胞癌155例经验总结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晓峰 周芳坚 +6 位作者 韩辉 秦自科 刘卓炜 余绍龙 李永红 王欢 侯国良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8-532,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但手术是经腹腔还是经腰部切口、是否同时作淋巴结清扫以及淋巴结清扫是扩大淋巴结清扫还是区域淋巴结清扫,均存在争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腹腔肾癌手术的手术时间、... 背景与目的: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但手术是经腹腔还是经腰部切口、是否同时作淋巴结清扫以及淋巴结清扫是扩大淋巴结清扫还是区域淋巴结清扫,均存在争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腹腔肾癌手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和患者的生存率,总结经腹腔肾癌手术的经验。方法:1999年10月至2005年12月对155例肾癌患者采用经腹腔根治性肾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对155例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和生存率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60~360min(中位时间155min);术中出血量为50~10000ml)(中位出血量为200ml),输血16例,平均输血量为11.5个单位红细胞(1个单位红细胞由200ml全血制备)。术中出血量>500ml有23例(14.8%),其中5例同时取腔静脉癌栓,出血量为600~6000ml(中位出血量为1100ml)。术后住院日6~46天(中位术后住院15天)。术中并发症有脾脏损伤2例,腔静脉撕裂并十二指肠损伤1例,血管损伤2例,均于术中处理无后遗症。术后并发症有心衰1例,不完全性肠梗阻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无手术死亡。随访1~78.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0.0个月。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2%(145/155)、84.1%(131/155)、74.8%(116/155);病理分期为Ⅰ、Ⅱ、Ⅲ和Ⅳ期的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8/78)、100%(34/34)、88.2%(25/28)、53.8%(8/15),3年生存率分别为89.7%(70/78)、95.5%(33/34)、75.6%(21/28)、44.9%(7/15),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89.7%(70/78)、Ⅱ期86.8%(30/34)、Ⅳ期0%(0/15)。结论:经腹腔根治性肾切除术由于能首先处理肾血管和便于区域淋巴结清扫,出血少,疗效确切以及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少,可作为肾癌根治性肾切除的标准术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外科手术 经腹腔切口 根治术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五子衍宗丸加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炎 古宇能 +3 位作者 翁雪云 余绍龙 陈丽丽 温志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710-712,715,共4页
目的:腹腔镜联合五子衍宗丸加桂枝茯苓丸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方法:把70例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分成单纯腹腔镜手术组35例,联合治疗组35例(手术后服用五子衍宗丸加桂枝茯苓胶囊3个月),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分别查精液常规,治疗... 目的:腹腔镜联合五子衍宗丸加桂枝茯苓丸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方法:把70例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分成单纯腹腔镜手术组35例,联合治疗组35例(手术后服用五子衍宗丸加桂枝茯苓胶囊3个月),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分别查精液常规,治疗前后检查结果进行比较。随访配偶怀孕情况。结果:手术后2组患者精子总数均增加,活动率有升高,正常形态精子率有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的精子密度、精子活率、精子活力(a+b)及正常形态精子较单纯手术组有明显改善,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联合五子衍宗丸加桂枝茯苓胶囊可以明显改善精索静脉曲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索静脉曲张不育 精液质量 腹腔镜 五子衍宗丸 桂枝茯苓胶囊
下载PDF
动脉化疗治疗低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初步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卓炜 周芳坚 +5 位作者 余绍龙 秦自科 韩辉 王斌 王欢 李永红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517-1519,共3页
背景与目的:膀胱癌的发病率居我国泌尿系统肿瘤之首,其中低分化移行细胞癌具有易复发、浸润和转移的特性,我们拟采用手术结合动脉化疗或姑息性动脉化疗的方法治疗这部分高危患者,以探讨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2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G3患者,... 背景与目的:膀胱癌的发病率居我国泌尿系统肿瘤之首,其中低分化移行细胞癌具有易复发、浸润和转移的特性,我们拟采用手术结合动脉化疗或姑息性动脉化疗的方法治疗这部分高危患者,以探讨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2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G3患者,其中21例行手术后辅助性动脉化疗各3疗程,3例局部晚期患者行姑息性动脉化疗各6疗程。化疗药物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结果:全部患者随访6~20个月,21例辅助性化疗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1例发现盆腔转移灶,其余无瘤生存。3例姑息性化疗患者1例随访8个月继续获CR,1例随访6个月PR,1例PR患者随访13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动脉化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动脉化疗对低分化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近期临床疗效良好,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移行细胞癌 动脉化疗
下载PDF
局限性肾肿瘤的保肾手术治疗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永红 周芳坚 +5 位作者 秦自科 韩辉 刘卓炜 王斌 余绍龙 王欢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79,共4页
背景与目的:保肾手术首先用于孤肾和双肾肾癌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保肾手术用于对侧肾完全正常的局限性肾癌,也获得了满意的远期疗效。本研究总结我院采用保肾手术治疗25例局限性肾肿瘤的经验。方法:1999年11月至2004年12月对术前... 背景与目的:保肾手术首先用于孤肾和双肾肾癌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保肾手术用于对侧肾完全正常的局限性肾癌,也获得了满意的远期疗效。本研究总结我院采用保肾手术治疗25例局限性肾肿瘤的经验。方法:1999年11月至2004年12月对术前诊断为局限性肾癌的25例患者施行了保肾手术治疗,术中阻断肾蒂8例,冰泥局部降温3例,切缘多点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16例。结果:全部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29min(65~205min),术中平均出血310ml(100~800ml),输血1例,术后切口漏尿1例,经保守治愈,无其它并发症。术中切缘多点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均为阴性。术后病理报告透明细胞癌19例,颗粒细胞癌2例,错构瘤4例,21例肾癌患者术后病理分期为pT1N0M0。平均随访22个月(6~55个月),无局部复发,全部患者无瘤生存。结论:保肾手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疗效确切,对于肿瘤直径小于4cm的非中央型和/或局限性肾肿瘤、术前诊断考虑为肾癌、对侧肾完全正常的肾肿瘤,我们主张行保肾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外科手术 保肾手术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