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抗原及血清抗体的联合检测诊断日本血吸虫病 被引量:7
1
作者 余轶婧 沈继龙 +1 位作者 罗庆礼 乔增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Sj14-3-3)在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制备并纯化抗重组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rSj14-3-3)的单抗和多抗,并建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纯化的rSj14-3-3建立间接ELISA,分别比...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Sj14-3-3)在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制备并纯化抗重组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rSj14-3-3)的单抗和多抗,并建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纯化的rSj14-3-3建立间接ELISA,分别比较该两种方法以及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对于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免疫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间接ELISA和联合检测3种方法检测急性患者血清70例,敏感性分别为72.9%、75.7%和91.4%;检测慢性患者血清110例,敏感性分别为46.4%、61.8%和82.7%;检测正常人血清100例,特异性分别为96%、92%和92%;吡喹酮治疗后患者血清161份,其中急性治疗后1年以内转阴率分别为50%、38.9%和33.3%;慢性治疗后1年内分别是76.4%、55.6%和43.1%;慢性治疗后2年以上分别为93.0%、83.0%和78.9%。3种方法检测华支睾吸虫病、钩虫病的交叉反应性分别为0%、15.6%和15.6%,8.7%、19.6%和21.7%。3种方法的敏感性、与华支睾吸虫感染者血清交叉反应、慢性治疗1年内及慢性治疗2年以上患者血清的转阴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特异性、与钩虫感染者血清交叉反应及其他化疗后患者血清的转阴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循环抗原Sj14-3-3和抗体联合检测在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日本/诊断 14-3-3蛋白质类 抗原 蠕虫/分析 抗体 蠕虫/分析
下载PDF
应用重组信号蛋白14-3-3间接ELISA诊断日本血吸虫病 被引量:16
2
作者 罗庆礼 王志成 +4 位作者 李敏 郑美娟 余轶婧 罗飞 沈继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rSj14-3-3)间接ELISA用于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价值。方法表达并利用纯化的rSj14-3-3与成虫抗原(SjAWA)间接ELISA法分别检测51份急性和49份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和50份正常人血清,以上血清标本同时... 目的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rSj14-3-3)间接ELISA用于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价值。方法表达并利用纯化的rSj14-3-3与成虫抗原(SjAWA)间接ELISA法分别检测51份急性和49份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和50份正常人血清,以上血清标本同时用SEA致敏的间接血凝试验(SEA-IHA)检测。再以3种方法检测30份华支睾吸虫感染者、24份卫氏并殖吸虫感染者和31份钩虫感染者血清,分析其交叉反应性。结果51份急性和49份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rSj14-3-3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0%和91.8%;SjAWA的检出率分别为96.1%和90.0%;IHA的阳性率分别为98.0%和93.9%。经统计学分析,以上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Sj14-3-3间接ELISA、SjAWA间接ELISA和SEA-IHA对于30份华支睾吸虫感染者的交叉反应性分别为13.3%、20.0%和16.7%,24份卫氏并殖吸虫感染者分别为8.3%、12.5%和12.5%,31份钩虫感染者分别为12.9%、16.1%和12.9%。经统计学分析结果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Sj14-3-3抗原间接ELISA法诊断日本血吸虫病,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14-3-3蛋白 免疫诊断 ELISA间接血凝试验
下载PDF
基于IgY的ELISA用于日本血吸虫病循环抗原的检测 被引量:7
3
作者 周银娣 罗庆礼 +3 位作者 余轶婧 张诗海 李静 沈继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2-376,共5页
目的以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替代哺乳动物来源的IgG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方法制备并纯化抗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卵黄抗体IgY和抗SEA的兔多克隆IgG抗体;以抗SEA的IgG为捕获抗体,IgY为检测抗体... 目的以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替代哺乳动物来源的IgG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方法制备并纯化抗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卵黄抗体IgY和抗SEA的兔多克隆IgG抗体;以抗SEA的IgG为捕获抗体,IgY为检测抗体的双抗体夹心ELISA诊断方法,共检测血清443份,其中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68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180例,正常人100例,肺吸虫感染者20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48例和钩虫感染者血清27例。探讨基于IgY的循环抗原检测的应用价值。结果成功制备并鉴定了特异性IgY和IgG抗体,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体系;检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79.4%和64.4%,最低灵敏度为9.3μg/L;正常人血清的阴性率为92%;与肺吸虫、华支睾吸虫、钩虫感染者血清的交叉反应分别为20%、20.8%、14.8%。结论建立了基于IgY的双抗夹心ELISA检测体系,用于日本血吸虫SEA的检测具有一定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可试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日本/诊断
下载PDF
双向电泳联合免疫印迹技术分析日本血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 被引量:3
4
作者 郑辉 吴赟 +3 位作者 余轶婧 钟政荣 罗庆礼 沈继龙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9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建立及优化日本血吸虫成虫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寻找可溶性蛋白组分中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特异性成虫抗原。方法纯化日本血吸虫成虫可溶性蛋白,应用双向电泳(2D-E)结合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获得相应的电泳图谱和免疫印迹图... 目的建立及优化日本血吸虫成虫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寻找可溶性蛋白组分中与免疫应答相关的特异性成虫抗原。方法纯化日本血吸虫成虫可溶性蛋白,应用双向电泳(2D-E)结合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获得相应的电泳图谱和免疫印迹图谱,应用PDQuest8.0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比对,鉴别特异性抗原。结果血吸虫成虫可溶性蛋白经双向电泳后,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电泳图谱显示约152个主要蛋白斑点。分子量(Mr)分布约为14~114kD;等电点(pI)主要集中在4.9~9.5。进一步的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显示:实验组图像可见的抗原抗体反应点数目约57个,对照组为0。结论双向电泳联合免疫印迹技术是成功分析蛋白质组学的技术关键,该技术为寻找日本血吸虫特异性抗原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蛋白质组学 成虫特异性抗原 双向电泳 免疫印迹
下载PDF
sag5b:一种用于鉴别弓形虫虫株毒力的新基因(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乔增培 沈继龙 +2 位作者 余轶婧 李霞 余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本文作者比较了强毒株(RH)弓形虫与弱毒株(Prugniaud)基因组中一种可能成为基因标志物的基因片断——sag5b的差异。PCR扩增出的sag5b片断依次亚克隆进入T-easy载体以及pET28a表达载体。融合基因经过IPTG诱导表达出目的蛋白,并通过SD... 目的本文作者比较了强毒株(RH)弓形虫与弱毒株(Prugniaud)基因组中一种可能成为基因标志物的基因片断——sag5b的差异。PCR扩增出的sag5b片断依次亚克隆进入T-easy载体以及pET28a表达载体。融合基因经过IPTG诱导表达出目的蛋白,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正确。证明表达出来的重组蛋白与强毒株弓形虫细胞膜上的天然蛋白有相同的免疫反应性。将感染了Prugniaud的小鼠脑组织取出并匀浆,以该脑组织为模板,分别用sag1和sag5b的引物来引发,结果发现sag1可以扩增出来而sag5b的扩增结果是阴性的。该结果提示sag5b可以作为鉴别弓形虫虫株毒力的基因标志。将该毒力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物免疫小鼠并没有使小鼠获得明显的可以抵抗强毒株攻击的免疫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重组蛋白 毒力 基因标志
下载PDF
血吸虫感染对超敏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余轶婧 沈继龙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55-1159,共5页
近年来,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超敏反应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较高,并有上升趋势。随着卫生假说(hygiene hypothesis)的提出,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来试图解释这个假说。一些学者在研究血吸虫感染与超敏反应性疾... 近年来,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超敏反应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在发达国家较高,并有上升趋势。随着卫生假说(hygiene hypothesis)的提出,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来试图解释这个假说。一些学者在研究血吸虫感染与超敏反应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时发现了相关机制,并促使了对该假说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血吸虫感染 调控作用 超敏反应性疾病 超敏性 卫生假说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