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扭矩低矮型液控反井钻机关键技术研究
1
作者 余铜柱 徐魁伍 《煤矿机械》 2024年第4期67-68,共2页
依据目前国内部分老矿井施工条件和钻井要求,分析研究了满足在老矿井井下狭小空间内钻进大直径井筒的大扭矩低矮型液控反井钻机关键技术,研发了反井钻机新型主机结构,主机宽度不大于1 600 mm、主机高度不大于3 700 mm,完成大扭矩低矮型... 依据目前国内部分老矿井施工条件和钻井要求,分析研究了满足在老矿井井下狭小空间内钻进大直径井筒的大扭矩低矮型液控反井钻机关键技术,研发了反井钻机新型主机结构,主机宽度不大于1 600 mm、主机高度不大于3 700 mm,完成大扭矩低矮型液控反井钻机研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扭矩 动力头 反井钻机 液控
原文传递
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超前液压支架姿态感知方法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坤 孙政贤 +8 位作者 刘亚 李玉霞 杜明超 马英 魏训涛 徐亚军 王鑫 余铜柱 丁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45-356,共12页
超前耦合支护系统空间姿态动态监测方法融合了众多的先进感知传感器,而单一感知传感器间相对独立,无法融合由于复杂扰动变化引起的超前液压支架组的空间姿态动态信息和相对位置信息反馈。采用多传感器系统协同作业的原理,结合超前液压... 超前耦合支护系统空间姿态动态监测方法融合了众多的先进感知传感器,而单一感知传感器间相对独立,无法融合由于复杂扰动变化引起的超前液压支架组的空间姿态动态信息和相对位置信息反馈。采用多传感器系统协同作业的原理,结合超前液压支架组相对位置调整、移架和顶底板变形引起的2种典型空间姿态变化情况,提出一种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超前液压支架组姿态感知方法。采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测量超前液压支架组与巷帮相对位置动态信息,将小于安全距离进行位置调整过程中所引发的超前液压支架组空间姿态变化视为航向角度的动态变化,实现超前液压支架组位置调整、移架过程的空间姿态感知。采用九轴姿态传感器感知支架顶梁、底座和连杆机构的姿态动态变化信息,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融合单个姿态传感器各轴姿态数据,抑制测量过程中噪声的影响,利用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将所有姿态传感器具有相同变化趋势的同轴数据进行融合,实现对超前液压支架组空间姿态数据的动态融合感知。最后使用超前液压支架组空间姿态感知实验台对所提出的超前液压支架组空间姿态感知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横滚角融合结果最大误差为0.0243°,最小误差为0.0016°,平均绝对误差为0.0048°,偏航角融合结果最大误差为0.0276°,最小误差为0.0012°,平均绝对误差为0.0047°,验证了所提出的姿态感知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液压支架 姿态感知 信息融合 自适应加权算法 实验验证
下载PDF
智能化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8
3
作者 余铜柱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第19期22-23,共2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煤矿开采的高端技术及装备领域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煤矿开采的智能化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安全系数大幅提高,许多重点煤矿企业实现了亿吨无死亡。通过分析煤炭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之中...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煤矿开采的高端技术及装备领域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煤矿开采的智能化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安全系数大幅提高,许多重点煤矿企业实现了亿吨无死亡。通过分析煤炭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之中的地位及当前煤矿开采中过程复杂、系统庞大、环境恶劣等特点,通过对现阶段的研究,提出煤矿开采智能化概念并从关键技术及实践应用这两个方面分析一些智能化技术的实现以及智能化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可能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开采 煤炭开采 现状 展望
下载PDF
试析无损检测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维修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余铜柱 《设备监理》 2020年第1期42-43,共2页
无损检测技术是指确保检测目标不被损坏或不影响的基础上,利用材料内部结构异常或缺陷存在引起的电学、光学、声学、磁学的变化,进行相应的目标检测。本文阐述了煤矿机械设备维修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高效应用无损检测技术的方式、应... 无损检测技术是指确保检测目标不被损坏或不影响的基础上,利用材料内部结构异常或缺陷存在引起的电学、光学、声学、磁学的变化,进行相应的目标检测。本文阐述了煤矿机械设备维修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高效应用无损检测技术的方式、应用无损检测技术的支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机械 维修 无损检测技术 应用
下载PDF
煤矿井下顺槽用破碎机生产能力计算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余铜柱 王鹏 《现代矿业》 CAS 2020年第8期170-171,175,共3页
煤矿井下顺槽用破碎机的生产能力计算是井下顺槽设备选型和配置的基础。通过分析破碎机工作过程,将破碎机输出的物料分为破碎轴旋转输出部分和低于破碎刀齿齿顶圆而未破碎部分,采用理论分析法计算两部分质量和,推导出了破碎机生产能力... 煤矿井下顺槽用破碎机的生产能力计算是井下顺槽设备选型和配置的基础。通过分析破碎机工作过程,将破碎机输出的物料分为破碎轴旋转输出部分和低于破碎刀齿齿顶圆而未破碎部分,采用理论分析法计算两部分质量和,推导出了破碎机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并通过分析转载机运煤及破碎机破碎过程,得到了刮板转载机最大链速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破碎机生产能力与转载机链速、破碎机减速器速比以及破碎机结构尺寸等因素有关;转载机最大链速与刀齿齿顶圆半径、破碎刀齿数量以及破碎轴转速有关。同时,引入了富裕系数衡量破碎机生产能力富裕度,对煤矿常用PLM4500型破碎机的生产能力和富裕系数进行了实例验证。该计算方法科学合理,可行性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槽用破碎机 生产能力 富裕系数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与D-S证据理论的截齿磨损状态识别 被引量:7
6
作者 金铃子 曹越操 +3 位作者 亓元浩 余铜柱 顾颉颖 张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0-128,共9页
为实现采煤机截割过程中截齿磨损状态的智能化监测,采用声发射信号采集装置对截割4种不同比例煤岩试件的信号进行采集,应用3层小波包分解及重构技术对信号进行处理,并提取特征值作为样本空间,利用D-S证据理论方法对截齿磨损程度进行智... 为实现采煤机截割过程中截齿磨损状态的智能化监测,采用声发射信号采集装置对截割4种不同比例煤岩试件的信号进行采集,应用3层小波包分解及重构技术对信号进行处理,并提取特征值作为样本空间,利用D-S证据理论方法对截齿磨损程度进行智能识别。结果表明:12.5~25.0 kHz频段和37.5~50.0 kHz频段内能量集中,且能量随截齿磨损程度的增加而减小,因此选取上述2个频段能量占总能量的比值作为特征值,在4种工况的证据体联合作用下,截齿磨损状态智能识别精度达到约90%。此方法可为准确掌握截齿磨损状态,确定截齿更换周期,提高采煤机的截割效率,实现井下智能化开采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智能化 截齿磨损 声发射信号 小波包 煤岩识别
下载PDF
卷带机装置在煤矿井下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子华 亓玉浩 +1 位作者 余铜柱 宋连涛 《山东煤炭科技》 2013年第4期254-255,共2页
该文详细说明了卷带机装置的主要结构及工作方式,介绍了卷带机装置在煤矿井下工作面带式输送机皮带撤除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皮带 撤除 卷带机 工作方式
下载PDF
新型缓冲吸能装置手性结构吸能特性对比分析
8
作者 杜明超 张坤 +4 位作者 黄梁松 李玉霞 刘亚 余铜柱 张代祥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96-403,共8页
为改善采掘扰动及冲击地压对超前液压支架的冲击破坏作用,有效提升支护设备服役寿命,设计了一种新型缓冲吸能装置,作为一种独立设计的模块化单元,该种吸能装置通过螺栓安装在超前液压支架顶梁上端面,能够有效缓冲来压峰值,为液压支架安... 为改善采掘扰动及冲击地压对超前液压支架的冲击破坏作用,有效提升支护设备服役寿命,设计了一种新型缓冲吸能装置,作为一种独立设计的模块化单元,该种吸能装置通过螺栓安装在超前液压支架顶梁上端面,能够有效缓冲来压峰值,为液压支架安全阀的开启提供充足缓冲时间,极大程度地减少了液压支架立柱弯曲、断裂甚至爆缸现象的发生。文中重点对核心吸能体的结构参数及材质属性开展了相关研究,对比分析了6种不同材质手性蜂窝结构的变形响应特性、缓冲特性及吸能特性,结果表明:①相同冲击载荷工况下,橡胶材质三韧带结构压缩变形量最大,为172.1 mm,而尼龙材质六韧带结构压缩变形量最小,为5.83 mm;②经尼龙材质六韧带结构缓冲后的来压峰值最大,为2148 kN,缓冲时间为20 ms,而经橡胶材质六韧带结构缓冲后的来压峰值最小,为147 kN,缓冲时间为209 ms,远大于液压支架安全阀60 ms的动态响应时间,满足安全阀正常开启的基本要求;③橡胶材质和尼龙材质的吸能峰值近似,均为10^(4)J,相比其他工况而言,橡胶材质六韧带手性结构的吸能区间呈现为平缓的山峰状,有效吸能区间范围更大,吸能效果更佳,吸能缓冲时间更长。综合评估可知,橡胶材质六韧带手性结构具有较好的缓冲吸能效果,且结构变形较小,满足预期指标及煤矿现场的具体工况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液压支架 冲击地压 手性蜂窝结构 变形响应特性 缓冲吸能特性
下载PDF
柱塞式清污泵在煤矿井底水仓的应用
9
作者 李子华 亓玉浩 +1 位作者 余铜柱 王连涛 《山东煤炭科技》 2013年第3期69-70,共2页
柱塞在油缸的作用下在泵体内进行往复运动,当柱塞向外运动时,污泥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经污泥吸取器的过滤板过滤后进入吸浆软管,打开吸浆板阀,进入泵体内。然后,柱塞向内运动,污泥在柱塞的强大推力作用下,关闭吸浆板阀,打开排浆板阀,经... 柱塞在油缸的作用下在泵体内进行往复运动,当柱塞向外运动时,污泥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经污泥吸取器的过滤板过滤后进入吸浆软管,打开吸浆板阀,进入泵体内。然后,柱塞向内运动,污泥在柱塞的强大推力作用下,关闭吸浆板阀,打开排浆板阀,经过排浆软管进入主排浆管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仓 污泥 柱塞式清污泵 原理 效果
下载PDF
工作面巷道无反复支撑超前支护研究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会军 余铜柱 《矿山机械》 2020年第7期1-4,共4页
目前常用的工作面超前支架组反复接顶支撑会对巷道顶板已有支护体系造成破坏。总结了无反复支撑技术研究现状,简述了工作面巷道超前应力分布规律及超前支架与围岩的耦合支护原则,阐述了无反复支护单元的结构型式及其在巷道中的移动方式... 目前常用的工作面超前支架组反复接顶支撑会对巷道顶板已有支护体系造成破坏。总结了无反复支撑技术研究现状,简述了工作面巷道超前应力分布规律及超前支架与围岩的耦合支护原则,阐述了无反复支护单元的结构型式及其在巷道中的移动方式,并分析了不同类型支护结构及移动方式的使用条件和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指出提高支护单元的支护强度及移动效率是无反复支撑超前支护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支护 超前支架 无反复支撑 研究现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