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利西尤单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和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国杰 曹树军 +2 位作者 张银 汤玮 佟子川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1140-1144,共5页
目的评价阿利西尤单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水平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就诊的ACS患者共11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降脂方案,将其分为他汀组(n=60)和阿利... 目的评价阿利西尤单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水平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7月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就诊的ACS患者共11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降脂方案,将其分为他汀组(n=60)和阿利西尤单抗组(n=55)。他汀组单独应用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口服,阿利西尤单抗组在他汀组的基础上加阿利西尤单抗75 mg,每两周1次皮下注射。疗程均为6个月。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降幅、LDL-C降幅、LDL-C达标率、LDL-C降幅大于50%的达标率]变化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阿利西尤单抗组患者治疗前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别为(5.63±1.25)、(3.92±1.05)mmol/L,均高于他汀组[(4.88±0.46)、(3.17±0.4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阿利西尤单抗组患者LDL-C水平为(1.36±0.34)mmol/L,明显低于他汀组[(1.93±0.4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利西尤单抗组总胆固醇降幅、LDL-C降幅、LDL-C达标率、LDL-C降幅大于50%的达标率分别为(58.32±11.02)%、(65.86±10.79)%、76.36%、90.91%,均明显高于他汀组[(35.47±14.38)%、(40.32±12.88)%、31.67%、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阿利西尤单抗组因心绞痛再次住院、非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分别为7.27%、7.27%,均明显低于他汀组(33.33%、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利西尤单抗联合他汀治疗明显降低ACS患者LDL-C水平,提高LDL-C达标率,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剂 阿利西尤单抗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脂水平 预后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对高压扩张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佟子川 崔亮 +7 位作者 王乐丰 王红石 邹阳春 葛永贵 倪祝华 徐立 李惟铭 杨新春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 观察支架高压扩张后的血管内超声 (IVUS)结果 ,并用其指导支架置入 ,探讨IVUS在高压扩张时代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84处病变进行支架置入 ,当达到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时 ,应用IVUS进行评价 ,符合IVUS理想的支... 目的 观察支架高压扩张后的血管内超声 (IVUS)结果 ,并用其指导支架置入 ,探讨IVUS在高压扩张时代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84处病变进行支架置入 ,当达到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时 ,应用IVUS进行评价 ,符合IVUS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的病变归入不需进一步干预组 (NAI组 ) ,不符合IVUS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的病变归入需进一步干预组 (AI组 )。在IVUS指导下对AI组进行进一步干预 ,直到符合IVUS理想标准或最大压力达到 2 0 2 6 5kPa。比较AI组在首次扩张后和最终的IVUS结果以及最终两组之间的结果。结果 在首次高压扩张后 ,有 4 9(5 8 3% )处病变 (NAI组 )的IVUS结果符合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 ,35 (4 1 7% )处病变 (AI组 )的IVUS结果未达到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从而进行了更高压力的进一步扩张。AI组经过更高压力扩张后 ,最终有 2 9(82 9% )处病变达到理想的支架置入标准。支架内最小横截面积由 (7 3± 2 0 )mm2 增加至 (9 3±2 0 )mm2 (P <0 0 0 1) ,急性获益由 (71± 15 ) %增加至 (91± 15 ) % (P <0 0 0 1)。结论 即使采用了高压扩张 (12 15 9~ 14 18 6kPa)技术 ,也不能确保达到满意的支架扩张。对于高压扩张后造影结果满意但IVUS结果不理想的病变 ,在IVUS指导下的更高压力 (16 2 1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高压扩张 冠状动脉支架 IVUS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超声影像特点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佟子川 崔亮 曹树军 《中国医药导刊》 2004年第2期87-88,共2页
目的:初步分析不同年龄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内超声(ICUS)影像特点。方法:280例心绞痛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65岁)组92例,非老年(<65岁)组188例,应用ICUS对两组的280处缺血相关病变进行分析。结果:共分析280处病变,老年组和... 目的:初步分析不同年龄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内超声(ICUS)影像特点。方法:280例心绞痛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65岁)组92例,非老年(<65岁)组188例,应用ICUS对两组的280处缺血相关病变进行分析。结果:共分析280处病变,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最小外弹力膜横截面积、斑块负荷、纤维帽厚度、脂质池面积、脂质池面积/斑块面积比值、重构指数分别为(13.9±3.9)mm^2 vs(15.6±4.6)mm^2、(73.4±12.8)% vs (68.6±11.6)%、(1.12±0.76)mm vs(0.50±0.34)mm、(1.5±0.81)mm^2 vs (3.9±2.1)mm^2、(10.8±7.4)% vs (25.0±13.2)%、(1.053±1.271) vs (1.186±1.285),P均<0.05。结论:老年冠心病的缺血相关病变以稳定性斑块为主,表现为纤维帽较厚、脂核较小、血管负重构和无重构的比例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冠心病 心绞痛 冠状动脉内超声 影像特点 诊断
下载PDF
合并糖尿病的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超声影像特点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佟子川 崔亮 +3 位作者 曹树军 徐琳 王乐丰 杨新春 《中国医药导刊》 2006年第6期412-413,共2页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内超声(ICUS)对有无糖尿病(DM)的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入选确诊心绞痛的患者280例,按是否合并DM分为两组,DM组46例,非DM组234例。应用ICUS对两组的280处缺血相关病变进行分析。结果:共分析280...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内超声(ICUS)对有无糖尿病(DM)的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入选确诊心绞痛的患者280例,按是否合并DM分为两组,DM组46例,非DM组234例。应用ICUS对两组的280处缺血相关病变进行分析。结果:共分析280处病变,DM组最小管腔横截面积明显<非DM组,而最小外弹力膜横截面积、斑块面积和斑块负荷明显>非DM组,P均<0.05。DM组参考节段管腔横截面积明显<非DM组,而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则明显>后组,P均<0.001。两组病变的斑块性质、偏心性和重构类型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冠心病合并DM的缺血相关病变和参考节段的斑块负荷明显>无DM者,而两组斑块的稳定性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糖尿病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可降解与不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后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佟子川 杨新春 +1 位作者 张建军 李强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13-816,共4页
目的观察可降解涂层与不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循环与局部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方法连续入选118例接受PCI治疗植入1枚支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不可降解涂层组(n=65)和可降解涂层组(n=53)。于术前... 目的观察可降解涂层与不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循环与局部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方法连续入选118例接受PCI治疗植入1枚支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不可降解涂层组(n=65)和可降解涂层组(n=53)。于术前、术后即刻、48h、7天及9月时抽取静脉血,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9月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时以微导管抽取冠状动脉局部血液,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两组基本临床资料、PCI术情况无明显差异。两组术后即刻支架局部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术后48h和7天循环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两组间比较,PCI术前、术后即刻、48h、7天和9月时循环及局部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可降解涂层与不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对术后循环与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可能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药物洗脱支架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从JNC8指南谈中国高血压的防治 被引量:12
6
作者 佟子川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年第5期6-8,共3页
2014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 JNC )第8次报告成人高血压治疗指南(简称JNC8指南)重点回答了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①启动降压治疗界值;②降压靶目标值;③采用何种降压药物进行起始治疗。针对这3个问题给... 2014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 JNC )第8次报告成人高血压治疗指南(简称JNC8指南)重点回答了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①启动降压治疗界值;②降压靶目标值;③采用何种降压药物进行起始治疗。针对这3个问题给予9项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 治疗指南 防治 中国 降压治疗 靶目标值 起始治疗 降压药物
下载PDF
中等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血管内超声特点与治疗决策选择 被引量:16
7
作者 倪祝华 杨新春 +4 位作者 王乐丰 邹阳春 王红石 葛永贵 佟子川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 (IVUS)观察冠状动脉造影中等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血管内超声特点 ,选择治疗决策。方法 应用血管内超声仪检查 3 8例血管造影狭窄程度 40 %~ 60 %患者的 43处冠状动脉病变 ;测量管腔以及血管直径和面积。结果  4...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 (IVUS)观察冠状动脉造影中等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血管内超声特点 ,选择治疗决策。方法 应用血管内超声仪检查 3 8例血管造影狭窄程度 40 %~ 60 %患者的 43处冠状动脉病变 ;测量管腔以及血管直径和面积。结果  43处病变中 ,脂质斑块为 3 0处 ,纤维、钙化、混合斑块分别为 4、2、5处 ,2处未发现明显病变或仅轻度内膜增生 ;其中 4处可见明显血栓影。 41处粥样硬化斑块中偏心斑块 3 6处 ( 87.8% ) ,向心斑块 5处 ( 12 .2 % )。 3 0处脂质斑块大部分可见薄的纤维帽 ,其中 5处 ( 16.7% )明显的纤维帽不完整。病变血管直径狭窄百分比 ( 4 0 .73± 13 .2 1) % ;面积狭窄百分比 ( 5 6.75± 12 .68) %。对IVUS示面积狭窄 >5 0 %的 2 5处、<5 0 %的 1处 ( 60 .5 % )且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变行进一步介入治疗 ,对IVUS示面积狭窄 <5 0 %的 17处 ( 3 9.5 % )病变未行进一步介入治疗。结论 IVUS可进一步明确血管造影中等程度冠状动脉病变的性质、严重性和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程度 冠状动脉狭窄 血管内超声 血管造影术 IVUS 急性期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无复流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54
8
作者 杨新春 郭军 +7 位作者 王乐丰 程祖亨 葛永贵 王红石 邹阳春 佟子川 李惟铭 徐立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s,PCI)冠状动脉(冠脉 )造影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因素。方法 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 ,回顾性分析 4 97例急诊PCI病人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 ,冠脉造影无复...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s,PCI)冠状动脉(冠脉 )造影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因素。方法 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 ,回顾性分析 4 97例急诊PCI病人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 ,冠脉造影无复流病人 5 8例 ,由其余的 4 39例急诊PCI冠脉前向血流TIMI 3级的病人中随机抽取 6 0例 ,为正常血流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无复流的相关因素。结果 无复流的发生率为 12 6 %。单因素分析表明 :糖尿病、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梗死前心绞痛、Kil 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室壁运动积分差异有显著性。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梗死前心绞痛、Kil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是无复流的相关因素。结论 大面积心肌坏死、严重的心肌损害、心功能不全和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长 ,可能会促使无复流的形成 ;梗死前心绞痛可能减少无复流的发生。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无复流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冠状动脉造影 PCI AMI 心功能 心肌组织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乐丰 杨新春 +6 位作者 李惟铭 葛永贵 王红石 邹阳春 佟子川 徐立 连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 (cypherTM)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 2 0 0 2年 11月至 2 0 0 4年 2月的STEMI患者 96例 ,随机分为两组 :药物洗脱支架组 ( 4 ...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 (cypherTM)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 2 0 0 2年 11月至 2 0 0 4年 2月的STEMI患者 96例 ,随机分为两组 :药物洗脱支架组 ( 4 8例 )和普通支架组 ( 4 8例 ) ,所有患者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治疗 ,一组置入cypherTM ,另一组置入普通支架。结果  96例患者急诊PCI治疗均获得成功。 4 8支梗死相关血管 (IRA)的 4 8处罪犯病变置入 4 9枚药物洗脱支架 ,另 4 8支IRA的 4 9处病变置入 4 9枚普通支架。未发生与介入治疗有关的并发症 ,其中 1例置入cypherTM 者术后出现脑梗死 ,于第 7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药物支架组和普通支架组相比较 ,PCI后造影结果和临床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随后对 95例病人进行了 1~ 9个月随访 (平均 4 5± 2 6个月 ) ,药物支架组患者未发生任何心血管事件 ,普通支架组有 2例发生心绞痛。结论 cypherT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急性ST段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 心血管疾病 心功能
下载PDF
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郭军 程祖亨 +10 位作者 杨新春 王乐丰 霍勇 葛永贵 王红石 佟子川 邹阳春 李惟铭 徐立 王立忠 连勇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探讨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的临床、冠脉病变特征和技术操作因素。 方法 :采用定量冠脉造影分析系统 (QCA)分析和测量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和北大医院心内科 10 7例经 PTCA联合支架干预后病人的临床及冠脉造影资料 ,再狭窄 6 3例 ,无... 目的:探讨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的临床、冠脉病变特征和技术操作因素。 方法 :采用定量冠脉造影分析系统 (QCA)分析和测量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和北大医院心内科 10 7例经 PTCA联合支架干预后病人的临床及冠脉造影资料 ,再狭窄 6 3例 ,无再狭窄 4 4例 ,2 11处病变 ,置入支架 182枚 ,平均随访时间 (2 4 8± 2 3) d。随访时直径狭窄百分数≥ 5 0 %为支架内再狭窄 ,再狭窄是二项分类变量。运用 L ogistic回归分析再狭窄的相关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表明 ,糖尿病 (OR值 1.82 ,95 % CI:1.6 0~ 2 .5 8)、长病变 (OR值 1.4 4 ,95 % CI:1.17~ 1.87)、术后最小管腔直径 (ML D) (OR值 0 .16 ,95 % CI:0 .0 3~ 0 .80 )和多个支架 (OR值 2 .34,95 % CI:1.2 0~ 5 .4 4 )是再狭窄的相关因素 (P <0 .0 5 )。糖尿病、长病变和多个支架是再狭窄的危险因子 (P <0 .0 5 ) ,而术后 ML D与再狭窄呈相反的关系 (P <0 .0 5 )。 结论:糖尿病、长病变和多个支架是再狭窄独立的危险因素 ,增加再狭窄的发生 ,而术后ML D减少再狭窄的发生。成功地置入单个支架 ,造影效果满意的病人再狭窄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前预使用氟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对冠脉血流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吴雪姣 李强 +2 位作者 佟子川 魏好 张建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年第10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应用药代动力学不同的氟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预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疗效及机制。方法将88例接...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应用药代动力学不同的氟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预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疗效及机制。方法将88例接受急诊PCI的近3个月未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氟伐他汀组(30例)、阿托伐他汀组(29例)及空白对照组(29例),分别于PCI前给予氟伐他汀80mg、阿托伐他汀20mg或安慰剂口服,术后均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主要终点为术后校正的TIMI帧数(CTFC),次要终点包括PCI后60分钟单导联STR%(maxSTR%)及总STR%(∑STR%),白细胞介素6、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酶、肝肾功能、血脂等。临床终点为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s)。结果三组CTFC帧数、maxSTR%及∑STR%差异无显著性。三组白细胞介素6、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超敏C-反应蛋白、心肌酶、肝肾功能、血脂及术后48小时、30天恶性心律失常、MACEs发生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急诊PCI前80mg氟伐他汀或20mg阿托伐他汀预治疗,未能在急诊PCI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急性STEMI患者的冠脉血流及心肌灌注,增加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预治疗 急性STEMI 急诊PCI 白细胞介素6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应用时机的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建军 马雪 +1 位作者 佟子川 魏妤 《中国医刊》 CAS 2015年第9期106-107,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医学生在不同实习阶段的知识结构以及使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s basement learning,PBL)教学时的效果,探讨此阶段与医学生知识结构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方法采用调查表和理论考试的方式调查2011、2012、2013三届... 目的通过分析医学生在不同实习阶段的知识结构以及使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s basement learning,PBL)教学时的效果,探讨此阶段与医学生知识结构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方法采用调查表和理论考试的方式调查2011、2012、2013三届本科生在不同实习阶段在同一疾病PBL教学模式中完成查房所耗时间和准确度,以及对疾病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经调查发现实习后期的表现明显优于初期阶段。结论 PBL教学模式不适宜在临床实习阶段早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习 知识结构 医学教育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乐丰 杨新春 +6 位作者 李惟铭 葛永贵 王红石 邹阳春 佟子川 徐立 连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探讨西罗莫司 (雷帕霉素 )药物洗脱支架 (CypherTM)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我院 2 0 0 2年 1 1月至 2 0 0 4年 6月间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1 1 3例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过程中置入Cy... 目的 探讨西罗莫司 (雷帕霉素 )药物洗脱支架 (CypherTM)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我院 2 0 0 2年 1 1月至 2 0 0 4年 6月间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1 1 3例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过程中置入CypherTM;选择同时期置入普通支架的UAP患者 1 1 3例作为对照。随访 6个月 ,比较两组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狭窄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2 2 6例患者PCI治疗均获得成功。和普通支架组相比 ,药物支架组的糖尿病患者比例高 (2 4 8%vs 1 1 3%,P <0 0 1 )。在介入治疗中 ,药物支架组的复杂病变比例明显比普通支架组多 (B2 /C型病变所占比例分别为 5 5 4%vs37 4%,P <0 0 1 )。两组选用的支架内径相比较 ,药物支架组明显偏小 [(2 7± 0 4)mmvs(3 2± 0 3)mm ,P <0 0 1 ];支架长度两组相比 ,药物支架组明显长于普通支架组 [(2 4 7± 1 0 7)mmvs(1 7 2± 9 6 )mm ,P <0 0 1 ]。介入治疗后一个月随访结果示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MACE)、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介入治疗后 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 ,和普通支架组相比较 ,药物支架组有较低的再狭窄率和较少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分别为 1 8%vs 1 1 5 %,2 7%vs 8 0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不稳定型心绞痛 发生率 心血管事件 TM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UAP 患者 置入 随访结果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处理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乐丰 徐立 +7 位作者 杨新春 王红石 葛永贵 邹阳春 佟子川 李惟铭 孙晓裴 阎玉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7-179,I001,共4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 8例冠状动脉穿孔的原因、处理及其近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 2 0 0 2年 8例冠状动脉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征象、穿孔原因、处理过程及近期预后和转归 ,其中男 3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为 5 9岁。结果 经... 目的 回顾性分析 8例冠状动脉穿孔的原因、处理及其近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 2 0 0 2年 8例冠状动脉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征象、穿孔原因、处理过程及近期预后和转归 ,其中男 3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为 5 9岁。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导丝损伤所致穿孔 4例 ,球囊扩张或支架释放过程中压力过大致血管破裂 4例。 3例行球囊压迫 ,1例行球囊压迫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1例行弹簧圈栓堵 +带膜支架置入 ,其余 2例小分支穿孔无水乙醇封堵。心包填塞 4例 ,死亡 3例。结论 冠状动脉穿孔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过程中较为凶险的一种并发症 ,部分患者短时间内即可发生心包填塞 ,甚至死亡 ,及时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 并发症 冠状动脉穿孔 处理
下载PDF
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新春 王乐丰 +6 位作者 李惟铭 葛永贵 王红石 邹阳春 佟子川 徐立 连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在老年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51例年龄≥70岁(77.4±6.3)岁STEMI 51处罪犯病变行急诊PCI治疗,共植入cypherTM54枚。结...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在老年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51例年龄≥70岁(77.4±6.3)岁STEMI 51处罪犯病变行急诊PCI治疗,共植入cypherTM54枚。结果51例介入治疗患者均获成功,未发生与介入治疗有关的并发症。1例于术后18 h死于心源性休克,未发生其余心血管事件。随后进行了6~18(8.1±5.6)个月临床随访,1例术后3个月发生猝死,另有1例术后5个月再次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无其余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cypherTM在老年人STE-MI急诊PCI的应用中有较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西罗莫司 支架 冠状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成功判断标准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建军 胡大一 +3 位作者 杨新春 商丽华 陈明 佟子川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根据经射频消融治疗的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术中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程序的变化以及随访结果,评价室性心动过速消融成功标准的客观性,寻找更可靠的判断标准。方法1994~2008年消融成功并得到随访的146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目的根据经射频消融治疗的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术中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程序的变化以及随访结果,评价室性心动过速消融成功标准的客观性,寻找更可靠的判断标准。方法1994~2008年消融成功并得到随访的146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发病情况;第1组68例,常规方法;第2组51例,常规方法结合靶点刺激;第3组27例,导管消融使其体表心电图成为左后分支阻滞图形,在此基础上重复第2组方法。观察3种方法对复发率的影响。结果①38.7%的患者在术中诱发窗口不稳定,存在着随手术时间延长室性心动过速不易诱发的特点。②第1组68例患者复发率为8.8%,第2组51例复发率为3.9%,第3组27例复发率为0%,第3组复发率明显低于第1组。结论形成左后分支阻滞的消融策略结合靶点刺激,有助于提高效果判断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速 导管消融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根据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2导联心电图特点发现冠状动脉开口变异 被引量:7
17
作者 乐音 刘娟 +3 位作者 佟子川 李强 张建军 魏妤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年第5期88-90,共3页
1病例简介〈br〉 患者,男,59岁,主因“突发胸痛40分钟”入院。患者于入院40分钟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闷痛,伴大汗、头晕,症状持续不缓解。既往有冠心病家族史,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查体:血压106/64mmHg,脉搏70次/分钟... 1病例简介〈br〉 患者,男,59岁,主因“突发胸痛40分钟”入院。患者于入院40分钟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闷痛,伴大汗、头晕,症状持续不缓解。既往有冠心病家族史,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查体:血压106/64mmHg,脉搏70次/分钟,神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0次/分钟,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65次/分钟,右束支传导阻滞, STⅡ、Ⅲ、aVF、V3~ V5压低0.2~0.6mV, ST aVR 抬高0.3mV,ST aVL抬高0.1mV,ST V1~V2抬高0.6~0.9mV,ST V3~V6T波高尖。入院后10余分钟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心电监测提示室颤,予电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患者意识恢复,随即推入导管室,急诊行冠脉造影(图2)示右冠状动脉( RCA)优势型,LM远端100%闭塞, RCA 近段80%局限狭窄, RCA 中段50%~70%弥散性狭窄, RCA 远段50%节段狭窄,前向血流 TIMI-3级;RCA 向左冠状动脉发出侧支,侧支血流1级。考虑梗死相关血管为LM,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支持下于LM远端至LAD近段病变处植入药物洗脱支架1枚,后复查造影示LM-LAD恢复血流达TIMI-3级,但未发现回旋支( LCX)。术后收入CCU病房,予以抗栓、调脂等治疗,患者未再发作胸闷、胸痛,心功能相对平稳,监测肝肾功能无异常,术后第3日停用 IABP 后血压可维持于90~100/60~65 mmHg左右,复查心电图(图3)示窦性心律,右束支传导阻滞, V1~V4、aVL导联可见病理性Q波,V1~V6、Ⅰ、aVL 导联 T 波倒置。患者病情逐渐稳定,于术后第18日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特点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右冠状动脉 12导联 右束支传导阻滞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AVL导联 变异
下载PDF
心电图酷似心肌梗死的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识别及处理 被引量:10
18
作者 宗敏 张建军 +2 位作者 魏妤 佟子川 李强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年第9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识别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急性心肌梗死样心电图改变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明确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均有心肌酶谱的升高,但心脏超声提示室壁运动普遍... 目的探讨心电图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识别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急性心肌梗死样心电图改变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明确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均有心肌酶谱的升高,但心脏超声提示室壁运动普遍减低。5例患者中均出现了程度不等的心功能不全,3例出现心源性休克,其中1例死亡。1例出现不可逆的Ⅲ度房室传导而植入了永久起搏器。4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其中3例接受了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均未发现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及痉挛。结论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可表现出类似急性心肌梗死样ST段抬高的心电图改变,需与急性心肌梗死相鉴别。冠状动脉造影,尤其是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可能有助于早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下载PDF
经桡动脉途径行肾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缪国斌 李强 +2 位作者 陈明 佟子川 张建军 《中国医药导刊》 2013年第11期1746-1747,1749,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肾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386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并对肾动脉狭窄≥75%患者行介入治疗,386例患者分为两组:冠心病组(A组):298例,非冠心病组(B组):88例。...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肾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386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并对肾动脉狭窄≥75%患者行介入治疗,386例患者分为两组:冠心病组(A组):298例,非冠心病组(B组):88例。结果:386例患者中,370例能够经右桡动脉途径在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后完成肾动脉造影,16例需通过左桡动脉途径完成肾动脉造影。肾动脉狭窄性病变:A组94例,B组6例。40例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肾动脉支架植入成功。无穿刺部位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X线照射时间为(3.2±0.8)min,手术操作时间(20.4±3.8)min,对比剂用量(42.6±5.8)ml。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对诊断肾动脉狭窄临床应用可行,经桡动脉途径行肾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可行、并发症少,可成为肾动脉介入治疗或支架植入的另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肾动脉造影 肾动脉狭窄 桡动脉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的左室功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新春 郭军 +9 位作者 王乐丰 程祖亨 葛永贵 王红石 佟子川 邹阳春 王立忠 李惟铭 徐立 连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18-221,共4页
目的 研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冠状动脉 (冠脉 )无复流病人的左室功能。方法 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 ,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 4 97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直接PC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急诊PC... 目的 研究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冠状动脉 (冠脉 )无复流病人的左室功能。方法 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 ,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 4 97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直接PC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急诊PCI支架置入即刻 ,在无影响血流的血栓、栓塞、夹层、痉挛情况下 ,冠脉造影前向血流≤TIMI 2级为无复流 ,TIMI 3级为正常血流。冠脉无复流患者 5 8例 ,利用Excel随机函数表 ,由其余 4 39例急诊PCI冠脉前向血流恢复正常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 0例 ,为正常血流组。结果 无复流和正常血流患者的肌酸肌酶峰值、Kil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WMS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正常血流患者术后 2周WMS改善 ,LVEF、CI、SVI增加 (P <0 0 5 )。正常血流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后 2周LVEF、CI、SVI增加 (P <0 0 5 ) ,LVEDV、LVESV(P <0 0 1)减少 ;而无复流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者LVEDV、LVESV增加 (P <0 0 1)。结论 无复流患者的心肌损害严重 ,梗死或濒临坏死的心肌范围广泛 ;室壁运动恢复较慢和局部心肌功能不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血流 正常 冠脉 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急性 左室功能 LVEF 急诊PC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