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U1F1基因SNP位点与尼罗罗非鱼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的相关性
1
作者 高风英 佟延南 +6 位作者 曹建萌 刘志刚 王淼 衣萌萌 可小丽 卢迈新 朱海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4,共11页
【目的】研究POU1F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评估多态性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的相关性,为罗非鱼以生长性状为目的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CR产物测序方法,从POU1F1中共筛查到28个多态性较高... 【目的】研究POU1F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评估多态性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的相关性,为罗非鱼以生长性状为目的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CR产物测序方法,从POU1F1中共筛查到28个多态性较高的位点,分析尼罗罗非鱼高要亲代群体的这些位点与其体质量及全长、体长、头长、体高、体宽等6个形态性状的相关性,并在尼罗罗非鱼高要子代群体和番禺群体中验证,将获得的体质量和形态相关位点进一步在尼罗罗非鱼海南群体中验证。【结果与结论】高要亲代群体和子代群体中,分别有6个位点[S3(A-400G)、S4(A-469T)、S5(I-539D)、S6(A-881G)、S7(A-888G)和S12(C-1365T)]和5个位点[S3、S5、S11(I-1358D)、S13(C-1511T)、S14(A-1539T)]与体质量、形态性状相关。POU1F1基因11个SNP位点中,未发现与番禺群体体质量和形态性状相关联的位点。POU1F1基因6个SNP位点与海南雌雄群体关联分析表明,S4位点与海南雌性群体体质量相关,S3和S5位点与雄性群体体质量相关。双倍型与各群体体质量、各形态性状关联分析表明,在高要亲代群体中获得体宽相关双倍型2个;在高要子代群体、番禺群体及海南雄性群体中未获得与生长性状相关双倍型;在海南雌性群体中获得与体质量相关的双倍型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POU1F1 SNPs 双倍型 体质量 形态性状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生长性状相关微卫星标记的筛选与验证
2
作者 刘志刚 高风英 +6 位作者 佟延南 衣萌萌 王淼 朱海 卢迈新 可小丽 曹建萌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5-934,共10页
为筛选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相关微卫星分子标记用于指导其选育工作,选用29个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高要F_(0)群体、高要F_(1)群体、番禺群体和海南群体的生长性状(体质量、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和体宽)进行了关联... 为筛选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相关微卫星分子标记用于指导其选育工作,选用29个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高要F_(0)群体、高要F_(1)群体、番禺群体和海南群体的生长性状(体质量、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和体宽)进行了关联性分析和基因型间比较。结果表明:在高要F_(0)群体中29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24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_(a))为8.345,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21,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842,各位点PIC值均大于0.5,具高度遗传多样性;29个微卫星标记中有6个标记(GM114、GM213、GM423、GM642、UNH130和UNH985)在高要F_(0)群体中与至少一种生长性状显著相关(P<0.05);GM213、GM642、UNH130和UNH9854个标记的不同基因型个体对应的生长性状在高要F_(1)群体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其在不同世代中遗传稳定;初筛生长相关微卫星标记在外群中的验证结果显示,GM213、GM642、UNH130和UNH9854个标记的不同基因型对应的生长性状在番禺群体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GM642、UNH130和UNH9853个标记的不同基因型对应的生长性状在海南群体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GM642、UNH130和UNH9853个微卫星位点在尼罗罗非鱼不同世代和不同群体中均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GM642的DD和HH基因型,UNH130的AD、BC和FF基因型,以及UNH985的GH和CF基因型具有明显生长优势,可作为尼罗罗非鱼潜在的生长相关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高要群体 生长性状 微卫星标记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MYF5基因SNP位点筛选及其与不同群体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3
作者 佟延南 高风英 +6 位作者 刘志刚 王淼 曹建萌 衣萌萌 可小丽 卢迈新 朱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5-946,共12页
为探寻肌源性调节因子5基因(MYF5)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与尼罗罗非鱼(Oer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状的相关性,采用PCR和测序法筛查SNP,并通过测序方法确认,从筛查到的35个SNP位点中挑选多态性较好的30个位点在尼罗罗非鱼高要亲... 为探寻肌源性调节因子5基因(MYF5)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与尼罗罗非鱼(Oer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状的相关性,采用PCR和测序法筛查SNP,并通过测序方法确认,从筛查到的35个SNP位点中挑选多态性较好的30个位点在尼罗罗非鱼高要亲代群体中进行分型分析,并与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将获得的生长相关位点在高要子代群体、番禺群体及海南群体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高要亲代群体中S18(G-1739C)位点与体质量、体宽显著相关(P<0.05),S3(A-113G)和S4(C-170T)位点与全长显著相关(P<0.05),S5(C-323T)和S24(C-2345T)位点与头长显著相关(P<0.05);高要子代群体中,S3、S4位点与体质量显著相关(P<0.05),S24位点与体长、体高显著相关(P<0.05);在番禺群体中获得的与体质量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分别为S7(A-626T)、S21(C-2090G)和S32(G-2759T),与全长显著相关的SNP位点为S7;海南群体中未获得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双倍型与各群体生长性状关联分析表明,在高要亲代群体中获得与全长、头长、体高显著相关的双倍型各1个,在高要子代群体中获得与体质量显著相关的双倍型1个,在番禺群体及海南群体中未获得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双倍型。研究表明,从高要群体MYF5基因上获得的S3、S4和S183个SNP位点可能影响尼罗罗非鱼的生长性状或与之紧密连锁,这些位点可以作为候选基因标记,用于尼罗罗非鱼生长相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肌源性调节因子5 单核苷酸多态性 双倍型 生长性状
下载PDF
采用16S rDNA片段鉴定鳗鲡病原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佟延南 熊静 +1 位作者 郭松林 关瑞章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179-184,共6页
初步探讨了采用16S rDNA片段鉴定鳗鲡病原菌的方法.根据已知细菌16S rDNA序列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利用PCR法扩增16株已鉴定的鳗鲡病原菌的16S rDNA片段,测序分析后,通过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检索,并构建相应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 初步探讨了采用16S rDNA片段鉴定鳗鲡病原菌的方法.根据已知细菌16S rDNA序列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利用PCR法扩增16株已鉴定的鳗鲡病原菌的16S rDNA片段,测序分析后,通过Gen-Bank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检索,并构建相应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6株鳗鲡病原菌均扩增到了400 bp左右的基因片段,其中14株菌的16S rDNA片段序列与网上已发表的同属菌株的同源性为100%,其余2株为99%;8株病原菌被鉴定到种,分别属于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其余8株被鉴定到属,分别属于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肠杆菌属;鉴定结果与生化鉴定结果在属的分类单元上的符合程度高达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鲡病原菌 16S rDNA片段 生化鉴定 细菌种类鉴定
下载PDF
“吉鲡”海水罗非鱼中间培育技术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芳远 王德强 佟延南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46,共2页
“吉鲡”海水罗非鱼足由上海海洋大学李思发教授,经过多年选育得到的适宜海水商业化养殖的耐镛罗非鱼新品种。
关键词 中间培育技术 罗非鱼 海水 海洋大学 新品种 商业化 选育
下载PDF
中子辐射技术在凡纳滨对虾育苗中的应用
6
作者 刘天密 佟延南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6-47,共2页
19世纪30年代早期辐射育种就开始被研究,在近70年研究过程中,辐射育种技术发展迅速,主要应用于新品系的选育和作物品质改良。在生物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辐射育种作为综合的育种手段已逐渐成熟。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小剂量辐... 19世纪30年代早期辐射育种就开始被研究,在近70年研究过程中,辐射育种技术发展迅速,主要应用于新品系的选育和作物品质改良。在生物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辐射育种作为综合的育种手段已逐渐成熟。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小剂量辐照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已先后在北京、四川、福建、辽宁、山东、河北、陕西、江苏等省市,进行了海水和淡水品种水产养殖中的试验和推广,其效果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技术 应用 对虾育苗 中子 辐射育种 水产养殖 小剂量辐照 育种技术
下载PDF
海南地区鱼虾混养模式下密度对罗非鱼的生长、代谢和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肖炜 李大宇 +5 位作者 邹芝英 祝璟琳 李芳远 佟延南 王德强 杨弘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106,共6页
为优化鱼虾混养模式,设置不同的罗非鱼(Oreochromis)养殖密度(6 000、8 000和10 000尾/667 m^2),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轮捕轮放,每次每口5 000尾,通过150 d的养殖比较分析罗非鱼生长、血清代谢和非特异性免疫。结果显示:3... 为优化鱼虾混养模式,设置不同的罗非鱼(Oreochromis)养殖密度(6 000、8 000和10 000尾/667 m^2),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轮捕轮放,每次每口5 000尾,通过150 d的养殖比较分析罗非鱼生长、血清代谢和非特异性免疫。结果显示:3个密度下罗非鱼增重率分别为71 194%、69 285%和49 977%,特定生长率分别为4.37%/d、4.36%/d和4.14%/d;10 000尾/667 m^2密度下罗非鱼血清中葡萄糖、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浓度均低于6 000尾/667 m^2和8 000尾/667 m^2密度组,而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含量则呈现相反的趋势;肝脏免疫基因C-LZM表达量随着养殖密度的上升显著下调,而IL-1β、TNF-α则与之相反,6 000尾/667 m^2密度下罗非鱼肝脏表达水平显著低于10 000尾/667 m^2组。结果表明,高密度养殖下养殖密度对罗非鱼生长、血清代谢、肝脏免疫基因表达影响显著,建议罗非鱼密度不高于8 000尾/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虾混养 养殖密度 特定生长率 血清代谢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海南洪灾对罗非鱼产业的影响及启示
8
作者 单航宇 杨弘 +1 位作者 王德强 佟延南 《海洋与渔业》 2010年第12期33-34,共2页
一、海南罗非鱼受灾概况 49年一遇的连续大面积强降雨天气,给海南省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农业生产受损严重。而罗非鱼产业作为海南省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次暴雨天气中受到了相当大的... 一、海南罗非鱼受灾概况 49年一遇的连续大面积强降雨天气,给海南省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农业生产受损严重。而罗非鱼产业作为海南省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次暴雨天气中受到了相当大的打击,产业受灾面积广,强度大,时间长,损失重,后续影响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产业 海南省 洪灾 受灾面积 农业生产 暴雨天气 组成部分 水产养殖
下载PDF
不同养殖阶段罗非鱼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佟延南 李芳远 +3 位作者 李忠琴 赵光军 李高俊 王德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15-1422,共8页
【目的】动态分析不同养殖阶段罗非鱼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为科学利用益生菌对罗非鱼肠道和养殖环境中微生态结构进行定向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于罗非鱼养殖周期的前期(C1,4月)、中期(C2,6月)和后期(C3,8月)采集罗非鱼肠道样品... 【目的】动态分析不同养殖阶段罗非鱼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为科学利用益生菌对罗非鱼肠道和养殖环境中微生态结构进行定向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于罗非鱼养殖周期的前期(C1,4月)、中期(C2,6月)和后期(C3,8月)采集罗非鱼肠道样品,以试剂盒提取肠道总细菌DNA,经PCR扩增后对16S r DNA的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肠道微生物进行物种组成差异分析。【结果】各样品测序中Tag数量平均为60694条,测序长度平均为440bp,OTU Shannon稀释曲线趋于平缓并达到平台期;平均OTU数量排序为C2期(9376.125)>C3期(8591.375)>C1期(6567.667),chao1、ACE、Shannon和np Shannon指数也表现出相同规律,但Simpson指数的排序为C2期(0.0405716)<C3期(0.0458531)<C1期(0.061143),即养殖罗非鱼肠道微生物丰度表现为C2期>C3期>C1期。在各养殖阶段微生物种群数量占2.00%以上有11个门和14个属,优势菌群有所差异,随养殖周期的推移,乳球菌属所占比例逐渐下降,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分支杆菌属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梭菌属和邻单胞菌属在养殖前期所占比例最高。此外,不同地区相同养殖阶段的罗非鱼肠道微生物丰度差异标记类群存在一定差异,但也存在相似之处,如养殖前期以栖水菌属最具代表性,中期主要以芽孢杆菌科丰度最高。【结论】不同养殖阶段的罗非鱼肠道微生物组成差异明显,且不同地区相同养殖阶段的罗非鱼肠道微生物丰度差异标记类群也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鱼种来源、养殖环境及饲料有关。因此,生产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利用益生菌对罗非鱼肠道和养殖环境中微生态结构进行定向改良,切忌盲目使用益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肠道微生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板蓝根复方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及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佟延南 肖蕊 +5 位作者 郭忠宝 李志鸿 韩丽娜 赵光军 朱海 李忠琴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81-186,共6页
以吉富罗非鱼为试验动物,在基础饲料中添加5%、10%、15%、30%4个浓度的板蓝根复方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筛选最佳药物用量;筛选5%板蓝根复方制剂作为饲料中添加,28 d后测定试验鱼的生长性能(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及血清及肝脏... 以吉富罗非鱼为试验动物,在基础饲料中添加5%、10%、15%、30%4个浓度的板蓝根复方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筛选最佳药物用量;筛选5%板蓝根复方制剂作为饲料中添加,28 d后测定试验鱼的生长性能(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及血清及肝脏的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肠道消化酶(脂肪酶、淀粉酶、糜蛋白酶)等活性。结果显示:(1)板蓝根添加浓度在10%以下可促进罗非鱼生长和饲料转化,且在5%时效果最佳,攻毒后,罗非鱼成活率可达82.71%,明显高于其他试验组和对照组。(2)28 d喂养试验中,21 d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率最大,效果最好。(3)血清和肝脏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罗非鱼肝脏有高效的保护作用;肠道淀粉酶、脂肪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7 d或14 d达峰值。因此,在罗非鱼基础饲料添加5%~10%的板蓝根复方中草药制剂安全性较高,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均可有效提高,改善肠道消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板蓝根 生长性能 免疫功能 消化功能
下载PDF
防治花鳗鲡细菌性疾病的中西药筛选 被引量:2
11
作者 佟延南 王德强 +1 位作者 李芳远 李忠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1期10971-10972,10975,共3页
[目的]为花鳗鲡的病害防治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从花鳗鲡内脏组织中分离出3株病原菌(迟钝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威隆气单胞菌),选择4种中药(虎杖、大黄、五倍子、黄连)和3种西药(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强力霉素)采用琼... [目的]为花鳗鲡的病害防治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从花鳗鲡内脏组织中分离出3株病原菌(迟钝爱德华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威隆气单胞菌),选择4种中药(虎杖、大黄、五倍子、黄连)和3种西药(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强力霉素)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4种中药和3种西药对花鳗鲡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杀菌效果。五倍子、大黄和氟苯尼考的抑菌能力最强,可作为防治该病的有效药物。[结论]建议在生产实践中多使用中草药或中西药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鳗鲡 病原菌 防治 抑菌试验
下载PDF
海南岛南渡江鱼类种类组成和分布现状 被引量:10
12
作者 余梵冬 王德强 +5 位作者 顾党恩 胡隐昌 朱海 佟延南 李芳远 申志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7,共10页
为了解海南岛河流鱼类种类组成和分布现状,2016-2017年对海南岛代表性河流——南渡江进行了全流域的采样调查。调查过程中共采集到鱼类样本1 249.79 kg,共计17 755尾,包含鱼类物种136种,隶属于13目50科108属。结果表明,南渡江鱼类种类... 为了解海南岛河流鱼类种类组成和分布现状,2016-2017年对海南岛代表性河流——南渡江进行了全流域的采样调查。调查过程中共采集到鱼类样本1 249.79 kg,共计17 755尾,包含鱼类物种136种,隶属于13目50科108属。结果表明,南渡江鱼类种类保存相对完整,本次调查鱼类种数占历史总种数的89.48%;在鱼类区系上,以鲈形目52种居首位,占总数的38.2%,其次为鲤形目的 46种和鲇形目的 16种;在种类变化上,新出现27种,其中包括尼罗罗非鱼、云斑尖塘鳢等11种外来鱼类。同时也缺失43种鱼类,鲤形目和鲈形目缺失较为严重,鲤形目由历史的第一大目变为如今的第二大目;在鱼类分布上,以河口的灵山和上游山区的白沙鱼类保护最为完好,种类最多,分别为73种和60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渡江 鱼类区系 种类变化 鱼类分布
下载PDF
五倍子分离组分抑制无乳链球菌的热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梦珍 佟延南 +4 位作者 翟少伟 林茂 江兴龙 赖晓健 李忠琴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7-952,共6页
为评价五倍子各分离组分对无乳链球菌的抑制作用,以期在实践中更高效地利用五倍子,利用已优化过的乙酸乙酯—乙醇—水(5∶1∶5,体积比)分离溶剂体系,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五倍子各组分。通过微量量热法检测五倍子粗提物和各分离组分... 为评价五倍子各分离组分对无乳链球菌的抑制作用,以期在实践中更高效地利用五倍子,利用已优化过的乙酸乙酯—乙醇—水(5∶1∶5,体积比)分离溶剂体系,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五倍子各组分。通过微量量热法检测五倍子粗提物和各分离组分对无乳链球菌TN3L的热动力学作用,计算得出五倍子各分离组分对无乳链球菌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试验结果表明,五倍子可分离出5个组分(W1、W2、W3、W4、W5);组分W1对无乳链球菌无抑制作用,五倍子粗提物及其他分离组分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0.1234、2.2294、0.2570、0.6687、0.1750 mg/mL,抑菌强度依次为W2<W4<W3<W5<粗提物,其中组分W5和W3抑菌效果明显,推测W5和W3为五倍子对无乳链球菌的主要抑制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倍子 高速逆流色谱法 无乳链球菌TN3L 微量量热法 半数抑制质量浓度
下载PDF
中草药联用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德强 佟延南 +2 位作者 李芳远 刘宏伟 李忠琴 《水产养殖》 CAS 2017年第1期47-51,共5页
本文利用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所分离保存的罗非鱼致病菌株进行生化鉴定,确定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进而测定虎杖、五倍子、地榆、黄连、大黄、白头翁、黄芩等14种中草药单用及联用复方对该致病菌株的抑菌效果... 本文利用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所分离保存的罗非鱼致病菌株进行生化鉴定,确定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进而测定虎杖、五倍子、地榆、黄连、大黄、白头翁、黄芩等14种中草药单用及联用复方对该致病菌株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从14种中草药中筛选出6种中草药(中草药A、中草药B、中草药C、中草药D、中草药E、中草药F)对无乳链球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随后考察此6种中草药组合成双联用、三联用及四联用复方的抑菌效果,其中双联用中的2种复方具有显著协同作用,4种复方具有协同作用;三联用中的8种复方具有显著协同作用,3种复方具有协同作用;四连用中的1种复方具有显著协同作用,1种复方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中草药 单用 联用
下载PDF
花鳗鲡池塘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佟延南 王德强 +1 位作者 李芳远 冯全英 《中国水产》 2015年第3期58-60,共3页
鳗鲡养殖在我国已经有了30多年的历史,主要养殖品种有欧洲鳗鲡(A.anguilla)和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但近几年欧洲鳗鲡和日本鳗鲡苗种供应不足,且价格又高,造成养殖成本增高,直接影响了鳗鲡养殖业的发展。花鳗鲡因其经济价... 鳗鲡养殖在我国已经有了30多年的历史,主要养殖品种有欧洲鳗鲡(A.anguilla)和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但近几年欧洲鳗鲡和日本鳗鲡苗种供应不足,且价格又高,造成养殖成本增高,直接影响了鳗鲡养殖业的发展。花鳗鲡因其经济价值很高,市场价格是其它鳗种的3倍~6倍,逐渐成为鳗鲡养殖的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健康养殖技术 ANGUILLA 微生物制剂 饵料系数 养殖期间 底质改良剂 健康养殖模式 苗种供应 溶解氧
下载PDF
罗非鱼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佟延南 李芳远 +3 位作者 李志鸿 赵光军 韩丽娜 朱海 《科学养鱼》 2020年第1期15-16,共2页
本研究通过改造罗非鱼现有池塘、使用微孔曝气增氧等方式增加罗非鱼投放密度,同时混养南美白对虾,降低鱼虾患病概率,充分利用饵料,从而达到养殖模式优化、提高单位水体养殖生物产量、增加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选择... 本研究通过改造罗非鱼现有池塘、使用微孔曝气增氧等方式增加罗非鱼投放密度,同时混养南美白对虾,降低鱼虾患病概率,充分利用饵料,从而达到养殖模式优化、提高单位水体养殖生物产量、增加养殖经济效益的目的。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形状规整的试验池塘4口,每口5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南美白对虾 罗非鱼鱼苗 健康养殖技术
下载PDF
海南省6个养殖罗非鱼群体遗传差异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佟延南 李高俊 +2 位作者 李芳远 赵光军 王德强 《渔业研究》 2018年第1期16-23,共8页
利用筛选的20对微卫星引物对海南省6个养殖罗非鱼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分析各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和各群体间的遗传关系,比较不同群体的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Shannon’s多态性指数、平均多态性信息含... 利用筛选的20对微卫星引物对海南省6个养殖罗非鱼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分析各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和各群体间的遗传关系,比较不同群体的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Shannon’s多态性指数、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等遗传参数,并利用遗传距离构建6个罗非鱼群体的系统聚类图。结果表明:1)6个罗非鱼群体等位基因数为68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992 2~2.255 8,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572 5~0.745 0,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469 2~0.532 3,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为0.719 3~0.848 6,多态信息含量为0.25<PIC<0.50,其中莫桑比克罗非鱼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奥尼罗非鱼最低。2)采用邻接法(NJ)对6个罗非鱼群体进行聚类分析,表明6个罗非鱼群体分为2大支,吉富罗非鱼、尼罗罗非鱼、红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聚为一大支,其中吉富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聚为一小支,红罗非鱼与莫桑比克罗非鱼聚为一小支;奥尼罗非鱼和泰奥罗非鱼聚为一支。综上所述,海南省6个养殖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但不同群体之间存在差异;尼罗罗非鱼与泰奥罗非鱼亲缘关系最远,吉富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微卫星 遗传差异
下载PDF
灿丽鱼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要点
18
作者 佟延南 李志鸿 +2 位作者 韩丽娜 骆仁军 朱海 《中国水产》 CAS 2022年第8期81-83,共3页
灿丽鱼原产于中美洲的大西洋岸淡水流域,具有价值高、病害少等优点,是既可食用又可观赏的石斑鱼品种。本文介绍了灿丽鱼的人工繁殖、鱼苗培育、成鱼池塘养殖等技术,供广大养殖者参考借鉴。灿丽鱼(Petenia splendida),俗称黄金石斑鱼、... 灿丽鱼原产于中美洲的大西洋岸淡水流域,具有价值高、病害少等优点,是既可食用又可观赏的石斑鱼品种。本文介绍了灿丽鱼的人工繁殖、鱼苗培育、成鱼池塘养殖等技术,供广大养殖者参考借鉴。灿丽鱼(Petenia splendida),俗称黄金石斑鱼、黄金鱼、红头金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苗培育 人工繁育 石斑鱼 养殖技术要点 人工繁殖 中美洲 金鲷 病害
下载PDF
澳洲宝石鲈土池养殖技术初探
19
作者 佟延南 李芳远 王德强 《科学养鱼》 2016年第4期36-37,共2页
澳洲宝石鲈在2001年由我国青岛现代农业开发中心属下的晟华种苗有限公司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引进养殖。到目前,我国已经突破了澳洲宝石鲈人工繁殖技术关,在广州等地已形成集育苗、成鱼养殖、销售一条线的产业链。澳洲宝石鲈可土池养殖,... 澳洲宝石鲈在2001年由我国青岛现代农业开发中心属下的晟华种苗有限公司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引进养殖。到目前,我国已经突破了澳洲宝石鲈人工繁殖技术关,在广州等地已形成集育苗、成鱼养殖、销售一条线的产业链。澳洲宝石鲈可土池养殖,也可网箱养殖,更适合于工厂集约化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宝石鲈 土池 渔民收入 人工繁殖技术 成鱼养殖 网箱养殖 品种结构调整 一条线 农业开发 淡水养殖
下载PDF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光军 李高俊 +2 位作者 佟延南 李芳远 王世锋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6期213-215,219,共4页
本文利用终浓度为0.5%(v/v)的甲醛在4℃条件下灭活24 h制备灭活的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用其作为抗原对兔进行免疫制备兔抗无乳链球菌血清,以无乳链球菌抗兔血清作为一抗,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羊抗兔Ig G作为酶标二抗,建立并优化了... 本文利用终浓度为0.5%(v/v)的甲醛在4℃条件下灭活24 h制备灭活的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用其作为抗原对兔进行免疫制备兔抗无乳链球菌血清,以无乳链球菌抗兔血清作为一抗,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羊抗兔Ig G作为酶标二抗,建立并优化了无乳链球菌的间接ELISA快速检测方法。此检测方法的抗原最适包被浓度为1×10~7 CFU/mL,一抗最适工作浓度为1∶100(v/v),二抗最适工作浓度为1∶2 000(v/v),最低检测限为1×10~4 CFU/mL。利用此法对发病的罗非鱼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80%,与本试验选取的指示菌株均无交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间接ELISA 检测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