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和浩特市平原区地下水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
作者 侯保俭 翟家齐 +1 位作者 侯红雨 王林威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30,126,共5页
以呼和浩特市平原区为例,考虑区域水资源条件与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基于"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理论,依托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构建流域分布式水循环模型,通过2010~2014年实测月地表径流过程系列及典型观测井信息对模型进行了... 以呼和浩特市平原区为例,考虑区域水资源条件与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基于"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理论,依托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构建流域分布式水循环模型,通过2010~2014年实测月地表径流过程系列及典型观测井信息对模型进行了率定与验证,发现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一致性好,满足精度要求,为研究平原区地下水补排演变特征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数值模拟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分布式水循环模型
原文传递
近10年沁河流域径流变化原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侯保俭 李焯 李克飞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51,103,共6页
根据降雨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沁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分析,综合评判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沁河径流变化的影响程度。以1956—2000年为基准期、2001-2010年为影响期,分析影响期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沁河流域径流的影响。沁河2001—2010年平... 根据降雨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沁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分析,综合评判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沁河径流变化的影响程度。以1956—2000年为基准期、2001-2010年为影响期,分析影响期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沁河流域径流的影响。沁河2001—2010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10.73亿m^3,较1956—2000年均值13.39亿m^3减少了2.66亿m^3(减少19.9%)。天然径流量的减少主要受到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沁河流域2001—2010年河川径流量减少,降雨变化作用占19.2%,人类活动影响占8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沁河 降雨变化 径流变化 人类活动
下载PDF
长江上游径流趋势分析及分布式小时模型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侯保俭 王渺林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1-294,共4页
以长江上游流域6个主要控制测站实测数据为研究基础,利用Kendall秩次相关法对长江上游流域径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金沙江屏山站全年和乌江武隆站汛期径流略有增加外,其它测站控制流域内径流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其中嘉陵江北碚... 以长江上游流域6个主要控制测站实测数据为研究基础,利用Kendall秩次相关法对长江上游流域径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金沙江屏山站全年和乌江武隆站汛期径流略有增加外,其它测站控制流域内径流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其中嘉陵江北碚站、岷江高场站和沱江富顺站径流均显著减少,长江上游干流控制站寸滩站径流则微弱减少。结合GIS和DEM建立分布式小时水量平衡模型,将模型应用寸滩站1981年特大洪水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模型精度较高,效率系数0.982,相关系数0.955,水量平衡系数1.001,其它年份模拟效率系数均在0.85以上,水量平衡误差均在5%以内,实测流量与模拟流量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Kendall秩次相关法 径流变化 分布式小时模型 径流模拟
下载PDF
统计降尺度法在我国流域气候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侯保俭 王渺林 傅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08-1411,共4页
降尺度方法能够很好的解决模型GCMs与水文模型相结合的问题。分析了降尺度方法的主要特点及产生背景;介绍了降尺度方法的分类及其优缺点;归纳了近年来统计降尺度理论方法在我国不同尺度流域的研究应用;系统论述了统计降尺度的理论方法... 降尺度方法能够很好的解决模型GCMs与水文模型相结合的问题。分析了降尺度方法的主要特点及产生背景;介绍了降尺度方法的分类及其优缺点;归纳了近年来统计降尺度理论方法在我国不同尺度流域的研究应用;系统论述了统计降尺度的理论方法、应用步骤和研究进展。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统计降尺度要优于动力降尺度方法的结论;指出了统计降尺度在今后应用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其在降水预测中的不足;最后指出未来统计降尺度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降尺度 动力降尺度 模型GCMs 统计与动力相结合的降尺度
下载PDF
水库发电优化调度模型及发电调度规律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克飞 武见 +2 位作者 谢维 侯保俭 苏柳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22,共5页
水库调度图以其操作简单、方便直观等优点,成为指导水电站水库运行调度的常用工具,但依据常规调度图运行时,调度结果很难达到最优,难以充分发挥水库的运行效益。针对水库发电调度图难以充分发挥水库运行效益的特点,建立了梯级水库联合... 水库调度图以其操作简单、方便直观等优点,成为指导水电站水库运行调度的常用工具,但依据常规调度图运行时,调度结果很难达到最优,难以充分发挥水库的运行效益。针对水库发电调度图难以充分发挥水库运行效益的特点,建立了梯级水库联合发电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动态规划逐次逼近法(DPSA)与动态规划(DP)嵌套方法进行求解。通过调度图模拟结果与所建发电优化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优化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同时应用概率统计方法进一步挖掘水库汛期和非汛期的发电调度规律。对某流域梯级水库的实例应用研究表明,优化运行能够获得更好的发电运行效益,同时,发电调度规律对水电站年调度计划的制订和水库的实际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 调度图模拟 优化调度 发电调度规律
下载PDF
区域多水源联合调配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克飞 侯红雨 +1 位作者 贺丽媛 侯保俭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23,共5页
近年来,水资源成为制约黄河上中游部分地区发展的重要瓶颈要素。为此,结合不同水源特征和不同用户需水特性,提出多水源调配策略,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模拟模型和交互式决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求解,形成缺水地区水资源... 近年来,水资源成为制约黄河上中游部分地区发展的重要瓶颈要素。为此,结合不同水源特征和不同用户需水特性,提出多水源调配策略,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模拟模型和交互式决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求解,形成缺水地区水资源安全保障技术。以呼和浩特市为典型研究区域,构建区域水资源系统网络图,通过系统分析,提出其技术可行、经济合理、高效、可持续的多种水源、分行业的多水源联合调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水源 调配策略 联合调配方案 呼和浩特
下载PDF
区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周翔南 方洪斌 +1 位作者 靖娟 侯保俭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7-52,共6页
通过人类活动与水资源、水环境的相互反馈作用,探讨了水资源系统脆弱性的内涵及程度分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三层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水资源系统脆弱性具有模糊性及相对性的特点,构建了基于循环迭代算法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从自... 通过人类活动与水资源、水环境的相互反馈作用,探讨了水资源系统脆弱性的内涵及程度分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三层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水资源系统脆弱性具有模糊性及相对性的特点,构建了基于循环迭代算法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从自然禀赋、水资源利用、社会经济三个方面,计算分析客观权重下河南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时空展布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地市水资源系统脆弱性呈现从西南到东北逐步升高的变化规律,其中南阳、信阳水资源脆弱程度较低,而郑州、焦作、安阳水资源系统非常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系统脆弱性 评价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判 循环迭代算法
下载PDF
长江上游流域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渺林 侯保俭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3-876,共4页
根据长江上游主要测站径流资料,分析了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幅度等特性。分析站点包括金沙江屏山站、岷江高场站、嘉陵江北碚站、长江上游干流寸滩站及乌江武隆站。结果表明:北碚站的不均匀性要大于其它站点;北碚... 根据长江上游主要测站径流资料,分析了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幅度等特性。分析站点包括金沙江屏山站、岷江高场站、嘉陵江北碚站、长江上游干流寸滩站及乌江武隆站。结果表明:北碚站的不均匀性要大于其它站点;北碚站集中性最大,而武隆站最小;武隆站的径流集中期大部分为6月下旬,其它站集中期在7—8月;北碚站的相对变化幅度要大于其它站点,而屏山站最小。进一步应用Kendall秩次相关法分析各站的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年际变化情况,发现高场站的不均匀性系数、集中度、相对变化幅度存在明显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年内分配 长江上游 变化趋势
下载PDF
生态视域下藏西南地区农牧业节水适宜性研究——以多雄藏布流域为例
9
作者 王林威 侯保俭 +1 位作者 苏柳 董滇红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5年第7期51-53,共3页
为促进藏西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多雄藏布流域为例,提出一般节水、标准节水和强化节水3种模式。结合藏南地区特殊的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将农牧业水、土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系统,采用DPSIR模型,构建水土资源承载力评... 为促进藏西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多雄藏布流域为例,提出一般节水、标准节水和强化节水3种模式。结合藏南地区特殊的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将农牧业水、土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系统,采用DPSIR模型,构建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农牧业水土资源承载力计算模型,评价流域2020年和2030年不同节水模式下的农牧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的相对等级,结合投入产出关系,确定标准节水模式为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模式 DPSIR模型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资源承载力
下载PDF
黄河源区径流量演变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越 付永锋 侯保俭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24,共3页
从气温、降水、下垫面条件等方面对黄河源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径流量减少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降水量变化是影响黄河源区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径流量的大小不仅与当年降水量大小有关,还受前一年降水丰枯的影响;②下垫面... 从气温、降水、下垫面条件等方面对黄河源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径流量减少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降水量变化是影响黄河源区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径流量的大小不仅与当年降水量大小有关,还受前一年降水丰枯的影响;②下垫面条件的变化对丰水年径流量影响不大,但对降水偏枯或平水年份的径流量影响明显;③黄河源区径流量减少是下垫面蒸散发能力增强、下渗量增大和降水量减少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下垫面条件 演变 径流量 黄河源区
下载PDF
未来气候变化对三峡入库径流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渺林 侯保俭 傅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3-105,127,共4页
通过对大气环流模型的计算输出结果分析,利用分布式月水文模型分析未来气候情景下长江上游流域径流的可能变化趋势,进而分析三峡入库径流的变化情况。未来气候情景采用HadCM2模式。建立了分布式月水量平衡模型,模型的模拟精度较高,NASH... 通过对大气环流模型的计算输出结果分析,利用分布式月水文模型分析未来气候情景下长江上游流域径流的可能变化趋势,进而分析三峡入库径流的变化情况。未来气候情景采用HadCM2模式。建立了分布式月水量平衡模型,模型的模拟精度较高,NASH效率系数达到85.34%。根据长江上游流域未来的气候情景,以降水、平均气温这两个因子作为模型输入,模拟分析未来气候条件下的三峡入库径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三峡未来入库径流量在未来30年内呈弱减小趋势,而60年后则呈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径流变化 长江上游流域 长江三峡
下载PDF
青海省西宁海东地区节水潜力与节水对策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柏君 侯保俭 +1 位作者 王林威 崔娟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65-70,共6页
随着兰西城市群的快速发展,西宁海东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但区域节水仍存在诸多问题和短板。为缓解我国重点发展区域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用水短缺状况,落实国家水安全战略,在"节水优先"治水方针要求下,如何理清区... 随着兰西城市群的快速发展,西宁海东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但区域节水仍存在诸多问题和短板。为缓解我国重点发展区域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用水短缺状况,落实国家水安全战略,在"节水优先"治水方针要求下,如何理清区域节水潜力,对于区域水资源高效利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青海西宁海东地区节水现状,解析了区域现状用水水平,从而评价了该地区的节水潜力,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与适应性的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用水优化对策,以期为青海未来东部城市群建设、湟水南岸灌溉扶贫开发和生态修复等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 潜力分析 对策研究 西宁海东地区
下载PDF
湟水河谷典型支沟置换挤占河道内生态水量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柏君 崔长勇 +1 位作者 王林威 侯保俭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0年第11期58-63,共6页
湟水河谷是青海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区域,随着城市化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对水资源需求刚性增长,农业、工业、生活用水对湟水河谷支沟河道内生态水量挤占日益严重,支沟河道内水生态情势不容乐观。文章选择湟水河谷两岸人口... 湟水河谷是青海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区域,随着城市化建设、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对水资源需求刚性增长,农业、工业、生活用水对湟水河谷支沟河道内生态水量挤占日益严重,支沟河道内水生态情势不容乐观。文章选择湟水河谷两岸人口、耕地分布比较集中的20条支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典型支沟水资源与水生态情势,探究河流水资源与水生态问题;基于河道内生态需水量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计算置换挤占河道内生态水量方法,得到湟水河谷典型支沟河道内置换水量。研究成果可为湟水河谷生态保护、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区域节水与调水工程规模论证提供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 挤占水量 置换计算 湟水河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