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增强MRI特征对肝癌患者TACE治疗术后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袁钰晓 侯勤明 +1 位作者 王国伟 张晓晶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1期109-112,共4页
肝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率的第三大原因[1]。指南建议对不可切除的肝癌进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因原发性肝癌的血供90%以上来自肝动脉,TACE能有效减少肿瘤区... 肝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率的第三大原因[1]。指南建议对不可切除的肝癌进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因原发性肝癌的血供90%以上来自肝动脉,TACE能有效减少肿瘤区的血供。但部分肝癌血供来自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增强磁共振成像 治疗反应性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诊断 被引量:10
2
作者 侯勤明 李锡林 张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GIST患者病例资料,均行术前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发生于胃16例,小肠8例,结肠3例,直肠1例。良性5例,交界性6例,恶性15例。CT定位诊断符合率92.9%(26/2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MS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GIST患者病例资料,均行术前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发生于胃16例,小肠8例,结肠3例,直肠1例。良性5例,交界性6例,恶性15例。CT定位诊断符合率92.9%(26/28)。17例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10例呈不规则形,1例呈哑铃状。大多数病灶密度不均匀,肿瘤内部可发生出血、囊变、坏死,钙化及气体影,增强扫描病灶大多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部分恶性间质瘤可侵犯临近脏器。结论:GIST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定位较准确,对肿块诊断及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 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胸部结节病17例的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侯勤明 李锡林 +1 位作者 张华 虞慧灵 《中国乡村医药》 2010年第2期62-63,共2页
结节病临床上多无特异表现,40%的患者无症状,往往除胸部影像外得不到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的支持,胸部影像常成为唯一的诊断依据^[1],结节病的影像学检查由此变得非常重要。本文总结分析了17例结节病的X线胸片及CT表现的特... 结节病临床上多无特异表现,40%的患者无症状,往往除胸部影像外得不到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的支持,胸部影像常成为唯一的诊断依据^[1],结节病的影像学检查由此变得非常重要。本文总结分析了17例结节病的X线胸片及CT表现的特点,以期提高结节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结节病 影像特点 临床症状 胸部影像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特异表现 诊断依据
下载PDF
腹部淋巴结肿大的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华 侯勤明 李锡林 《中国乡村医药》 2010年第10期53-54,共2页
腹部淋巴结肿大病变临床较常见,本文收集了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30例,分析了它们在多层螺旋CT中的表现,以供影像学诊断参考。报道如下:
关键词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多层螺旋CT诊断 腹部 临床手术 影像学诊断 病理证实
下载PDF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细胞癌186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侯勤明 王国伟 +2 位作者 吴宝亮 李运江 冯锐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1254-1258,1263,共6页
目的评估CalliSpheres■微球(CSM)载药微球(DEB)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影响HCC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连续纳入186例接受CSM DEB-TACE治疗的原发性HCC患者,于治疗1个月后评估治疗应答,在1周和... 目的评估CalliSpheres■微球(CSM)载药微球(DEB)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影响HCC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连续纳入186例接受CSM DEB-TACE治疗的原发性HCC患者,于治疗1个月后评估治疗应答,在1周和1个月后检测患者的生化指标,记录术中及术后1个月的不良反应。计算患者的总体生存期(OS)。结果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和客观应答率(ORR)分别为25.3%和86.6%,患者的平均OS为19.8个月(95%CI:18.8~20.7)。年龄≥60岁(P=0.030)和有门静脉侵犯(P=0.010)是HCC患者未达到CR的独立因素。有肝静脉侵犯(P=0.031)和有传统TACE史(P=0.017)是HCC患者未达到ORR的独立预测因素。肿瘤分布为双叶(P=0.000)、有门静脉侵犯(P=0.000)和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CLC)为C期(P=0.011)是患者OS短的独立预测因素。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周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恶化(均P<0.05);治疗1个月后,患者大部分肝功能指标恢复(均P<0.05)。CSM DEB-TACE术中和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多为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结论CSM DEB-TACE治疗HCC具有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年龄、双叶肿瘤、静脉侵犯、BCLC C期和传统TACE史是患者预后较差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liSpheres■微球 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肝细胞癌 治疗应答 安全性 总体生存
下载PDF
基于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的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4
6
作者 侯勤明 王国伟 +5 位作者 任鲜华 冯锐 吴宝亮 李运江 尹春煜 黄谦 《浙江实用医学》 2019年第6期431-433,共3页
目的比较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动脉栓塞化疗(DEB-TACE)与传统经动脉化疗栓塞(cTACE)治疗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75例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8例接受传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cTACE),37例接受CalliSpheres可载... 目的比较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动脉栓塞化疗(DEB-TACE)与传统经动脉化疗栓塞(cTACE)治疗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75例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8例接受传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cTACE),37例接受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肝动脉栓塞(DEB-TACE),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的疗效,以及治疗后两组的并发症、肝功能及生存率。结果两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疾病控制率和疾病有效率,以及24个月后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肝功能损伤DEB-TACE组较cTACE组轻(P<0.05);并发症方面,DEB-TACE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T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B-TACE与cTACE治疗用于不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和24个月生存率相似,但对肝功能的损伤较轻、并发症较少、患者耐受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
下载PDF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附8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侯勤明 杨风云 《浙江实用医学》 2013年第4期287-28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例临床及CT表现结果孤立病灶3例,多发病灶5例,CT表现为孤立结节或肿块2例,多发结节或肿块1例,片状实变影4例,混合病灶1例,8例15个病灶中出现空洞2例,晕征4例,支气...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例临床及CT表现结果孤立病灶3例,多发病灶5例,CT表现为孤立结节或肿块2例,多发结节或肿块1例,片状实变影4例,混合病灶1例,8例15个病灶中出现空洞2例,晕征4例,支气管充气征3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增强扫描肺实变影均有不同程度强化结论肺部原发性肺隐球菌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隐球菌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64排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许利平 侯勤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2419-2423,共5页
目的探究64排CT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及应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9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入院后均行X线检查和CT检查,记录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病灶部位情况以及主要征象,分析比较。结果 X线检查显示病灶... 目的探究64排CT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及应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9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入院后均行X线检查和CT检查,记录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病灶部位情况以及主要征象,分析比较。结果 X线检查显示病灶共67处,CT检查显示病灶89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共76例患者表现为分叶征(85.39%),毛刺征73例(82.02%),棘样突起29例(32.58%),空洞征31例(34.83%),胸膜凹陷征27例(30.34%),空泡征及支气管征9例(10.11%),血管集束征32例(35.96%),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肿大63例(70.79%),骨转移17例(19.10%),胸水16例(17.98%),CT检查主要征象例数与X线检查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89例周围型肺癌患者CT检查灵敏度为93.42%,特异度为76.92%;X线检查灵敏度为70.31%,特异度为44.00%,两种检查方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CT对周围型肺癌病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好,能清楚显示病变部位内部结构和周围组织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X线诊断
下载PDF
有无基础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表现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运江 叶云峰 +6 位作者 宣伟玲 王国伟 吴宝亮 任鲜华 陈祖华 翁婷 侯勤明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4期1575-1578,1585,共5页
目的对照分析有无合并基础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月24日至2月14日杭州市西溪医院经核酸检测确诊且合并基础疾病的COVID-19患者22例(A组),选取同时段年龄及性别相... 目的对照分析有无合并基础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月24日至2月14日杭州市西溪医院经核酸检测确诊且合并基础疾病的COVID-19患者22例(A组),选取同时段年龄及性别相仿的无基础疾病COVID-19患者25例(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首次胸部HRCT表现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累及的肺叶数较B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两组右肺中叶病灶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肺叶病灶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病灶累及区域均以肺野外1/3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变形态及大小方面,A组患者病灶大片影且≥5 cm较B组多见(P<0.05)。两组患者肺内病灶密度均以磨玻璃影(GGO)伴小叶间隔增厚和(或)局灶性实变为主,部分可出现典型的铺路石征;A组以实变为主伴少许GGO的病灶比例较B组高(P<0.05)。A组支气管充气、扩张占比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结论相较于无基础疾病的COVID-19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的COVID-19患者胸部HRCT检查显示肺内受累的肺叶更多、病灶范围更大,从而引起的临床症状会更重,预后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基础疾病 高分辨率CT 诊断
下载PDF
Ⅰ、Ⅱ型子宫瘢痕妊娠UAE联合宫腔镜手术的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白秀丽 张素英 侯勤明 《浙江创伤外科》 2020年第4期629-630,共2页
目的研究Ⅰ、Ⅱ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应用子宫动脉栓塞(UAE)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Ⅰ、Ⅱ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进行研究,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 目的研究Ⅰ、Ⅱ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应用子宫动脉栓塞(UAE)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Ⅰ、Ⅱ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进行研究,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药流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观察组应用UAE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β-HCG水平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出血量、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7、14、21天,观察组β-HC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观察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Ⅱ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应用UAE联合宫腔镜手术治疗疗效确切,术中出血与阴道出血均较少,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且手术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Ⅱ型子宫瘢痕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术 宫腔镜 安全性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映宏 侯勤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10期1115-1117,共3页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不同年龄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首次胸部CT表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宝亮 李婷 +6 位作者 侯勤明 李运江 刘永广 侯艳春 宣伟玲 陈阳君 陈祖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2034-2037,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非危重型)不同年龄组首次胸部CT表现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COVID-19患者(非危重型)首次胸部CT表现,按照患者发病年龄分为<30岁,30~50岁,>50岁(A,B,C三组)...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非危重型)不同年龄组首次胸部CT表现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COVID-19患者(非危重型)首次胸部CT表现,按照患者发病年龄分为<30岁,30~50岁,>50岁(A,B,C三组),比较分析不同年龄组之间CT表现。结果在93例COVID-19患者中,不同年龄组首次胸部CT表现相同点:病灶多呈结节(A组9/12、B组35/45、C组19/36)、斑片状(A组3/12、B组25/45、C组28/36),多累及下叶(A组9/12、B组43/45、C组33/36),病灶边界多呈清晰(A组11/12、B组37/45、C组29/36),肺外阳性征象者少(C组3/36,余两组无)。不同点:<30岁组单肺受累多(10/12),且右肺(8/12)多于左肺(2/12),病灶局限(6/12)且单发(5/12),30~50岁组和>50岁组病灶多累及双肺(30/45、26/36),病灶范围广(26/45、27/36)且多发(23/45、26/36)。<30岁组病灶密度以纯磨玻璃为主(7/12),>50岁组病灶密度以实变为主(27/36)。结论通过对比不同年龄组COVID-19患者(非危重型)之间首次胸部CT检查结果可知,在病灶数量、累及范围和密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应对其影像学表现加以关注,从而使临床诊疗工作更具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不同年龄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初次胸部高分辨力CT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永广 吴宝亮 +4 位作者 侯勤明 侯艳春 李运江 宣伟玲 陈祖华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775-777,共3页
目的探究临床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初次胸部高分辨力CT(HR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西溪医院2020年1月20日至2月6日共61例临床诊断为COVID-19患者的初次胸部HRCT影像学资料,对病灶大小、分布、... 目的探究临床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初次胸部高分辨力CT(HR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西溪医院2020年1月20日至2月6日共61例临床诊断为COVID-19患者的初次胸部HRCT影像学资料,对病灶大小、分布、密度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61例患者共发现435个阳性病灶。病灶平均大小(16.5±9.3)mm。病灶分布:单侧肺16例(26.2%),双侧肺45例(73.8%),单个肺叶受累11例(18%),2个肺叶受累16例(26.3%),多个肺叶受累34例(55.7%);胸腔积液1例(1.6%),淋巴结肿大3例(4.9%);右上肺65个(14.9%),右肺中叶43个(9.9%),右下肺127个(29.2%),左上肺87个(20%),左下肺113个(23%);肺野外周354个(81.4%),肺野中央区域48个(11%),同时受累33个(7.6%)。病灶密度:单纯磨玻璃密度影169个(38.9%),磨玻璃密度影伴小叶间隔增厚"铺路石"征88个(20.2%),磨玻璃密度影伴部分实变146个(33.6%),实变病灶32个(7.4%);继发支气管扩张病灶56个(12.9%),含"充气支气管征"病灶181个(41.6%)。结论COVID-19患者初次胸部HR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主要表现为两肺下叶胸膜下分布的磨玻璃影或伴铺路石征为特点,胸部HRCT检查在COVID-19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计算机断层成像 高分辨力CT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首次复查胸部高分辨率CT表现及其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宝亮 何国荣 +2 位作者 侯勤明 李婷 陈祖华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9期2144-2146,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恢复期患者首次复查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及其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至2月13日杭州市西溪医院31例COVID-19恢复期患者首次复查胸部HRCT表现特征,并与高峰期表现进行比较。结果31例...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恢复期患者首次复查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及其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4日至2月13日杭州市西溪医院31例COVID-19恢复期患者首次复查胸部HRCT表现特征,并与高峰期表现进行比较。结果31例恢复期患者中,首次复查无阳性胸部HRCT表现12例;有阳性表现的19例中病灶累及单个肺叶5例,累及多个肺叶14例;病灶数≤3个6例,病灶数>3个13例;病灶只呈结节状8例,只呈斑片状3例,呈结节、斑片状8例;病灶为纯磨玻璃影(PGGO)14例,以磨玻璃影(GGO)为主伴实变5例;病灶可见小叶内间隔和(或)小叶间隔增厚12例,可见支气管充气征5例,无小叶内间隔增厚及支气管空气征2例。与高峰期比较,病灶吸收程度>50%28例,<50%3例。结论COVID-19恢复期患者首次复查胸部HRCT多数病灶已全部吸收或明显吸收,仅少数病灶吸收不明显,与其COVID-19临床分型、年龄以及有无基础疾病有关,其中个别病灶可持续较长时间并有发展为纤维机化灶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恢复期 高分辨率CT
下载PDF
Embosphere生物微球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锐 徐后云 侯勤明 《现代实用医学》 2017年第10期1365-1367,1406,共4页
目的探究Embosphere生物微球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性Embosphere生物微球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的患者归为联合治疗组,48例行单纯碘化油栓塞治疗的患者归为碘化油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栓塞治疗... 目的探究Embosphere生物微球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性Embosphere生物微球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的患者归为联合治疗组,48例行单纯碘化油栓塞治疗的患者归为碘化油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栓塞治疗次数、总有效率和获益率、血清中甲胎蛋白(AFP)水平、肝功能、累积生存率、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栓塞治疗次数、血清中AFP水平、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碘化油治疗组(均<0.05);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获益率、总生存时间均显著高于碘化油治疗组(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腹痛、呕吐、恶性等不良反应,但均在短时间内缓解或消除。结论 Embosphere生物微球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肝癌时具有更显著的疗效,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原发性肝癌 生物微球 碘化油 栓塞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临床及肺部影像学征像分析
16
作者 宣伟玲 侯勤明 +3 位作者 颜廷波 周阳科 王秀娟 陈祖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11期1653-1655,共3页
目的探讨断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早期临床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I月22日至2020年2月10日35例经临床确诊的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史、首次临床症状、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影像学表现及演变情况。结果35例患... 目的探讨断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早期临床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I月22日至2020年2月10日35例经临床确诊的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史、首次临床症状、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影像学表现及演变情况。结果35例患者中29例(83%)患者具有流行病学史,白细胞计数减低10例,升高1例;淋巴细胞计数减低16例,升高1例。34例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其中表现为发热34例,乏力、肌痛9例,干咳18例,咽痛3例。35例首次CT表现:正常2例,表现为肺炎33例。病变累及单侧肺4例,累及两肺29例;表现为斑片状磨玻璃影30例,主要位于胸膜下;胸膜下条索影2例;两肺下叶为实变影伴周围磨玻璃影及支气管充气征1例。3~6d胸部CT复查:病变进展18例(包括2例正常患者新发病灶),无明显变化10例,略有吸收7例。结论COVID-19肺炎需要核酸检测确诊,CT检查对临床诊断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影像学表现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下载PDF
CalliSpheres载药栓塞微球治疗肝脏乏血供恶性肿瘤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冯锐 陶志刚 +5 位作者 徐后云 颜廷波 宣伟玲 侯勤明 周坦洋 孙军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国产Calli Spheres载药栓塞微球治疗肝脏乏血供恶性肿瘤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用Calli Spheres载药栓塞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肝脏乏血供恶性肿瘤患者资料。分析所有患者实验室数据、影像... 目的探讨新型国产Calli Spheres载药栓塞微球治疗肝脏乏血供恶性肿瘤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用Calli Spheres载药栓塞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肝脏乏血供恶性肿瘤患者资料。分析所有患者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表现、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等资料。采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疗效,术后4~6周随访一次,根据检查结果再次行Calli Spheres载药栓塞微球TACE治疗或其他治疗。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接受Calli Spheres载药栓塞微球治疗,所有患者共行TACE 43次,至少随访6个月。根据mRECIST标准,3个月疾病缓解率(CR+PR)为50.00%,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7.78%,6个月疾病缓解率(CR+PR)为38.89%,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2.22%。术后1周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变化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肝功能在术后1个月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胆道损伤、肿瘤破裂出血、肝脓肿形成及静脉迂曲导致的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alli Spheres载药栓塞微球治疗肝脏乏血供恶性肿瘤短期疗效与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恶性肿瘤 载药微球 CalliSpheres微球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原文传递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及误诊分析
18
作者 侯勤明 林君 叶鑫云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965-967,共3页
目的分析1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表现,探讨其误诊原因,提高该病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cT征象资料。结果1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表现为:(1)孤立结节/肿块型10例,病灶内出现空泡征7例,出... 目的分析1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表现,探讨其误诊原因,提高该病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cT征象资料。结果17例细支气管肺泡癌表现为:(1)孤立结节/肿块型10例,病灶内出现空泡征7例,出现毛刺征5例,出现充气支气管征3例,病灶边缘出现环晕征6例;结节型病例均行cT增强检查,出现不同程度强化。(2)实变型4例,病灶内出现充气支气管征2例,呈“枯树征”,1例病灶呈多发空洞伴液平,2例增强出现血管造影征。(3)多发结节型3例,1例为弥漫粟粒结节,2例为肺内多发小结节。17例肺细支气管肺泡癌误诊5例,误诊率为5/17(29.4%),分别为大叶性肺炎2例,粟粒型肺结核1例,肺脓肿1例,转移性肺癌1例。其中又以实变型和多发结节型的误诊率高(4/7,57.1%)。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多种多样,也存在一定相对特征性改变,结合临床病史,做出全面分析和诊断,可以减少该病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误诊 腺癌 细支气管肺泡
原文传递
甲胎蛋白异质体3与AFP比值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宝亮 侯勤明 陈祖华 《江苏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3与AFP比值(AFP-L3%)对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的PLC患者212例,依据治疗后3个月近期疗效分为有效组(98例)和无效组(114例),于术前和术后30 d检...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3与AFP比值(AFP-L3%)对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的PLC患者212例,依据治疗后3个月近期疗效分为有效组(98例)和无效组(114例),于术前和术后30 d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FP),计算AFP-L3%,分析其对PLC患者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PLC的总有效率为46.23%(98/212)。有效组肿瘤病灶直径小于无效组(P<0.05)。两组术后30 d,血清AFP水平和AFP-L3%均较术前降低(P<0.05),有效组上述指标降低程度大于无效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AFP和AFP-L3%预测PLC经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有效的AUC分别为0.715[95%CI(0.646~0.783),P<0.05]和0.673[95%CI(0.602~0.745),P<0.05],术后30 d为0.625[95%CI(0.547~0.703),P<0.05]和0.852[95%CI(0.803~0.900),P<0.05]。结论术后30 d,AFP-L3%对PLC患者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疗效的预测价值优于AF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异质体3 肝动脉栓塞
原文传递
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妙婵 徐爱芳 +1 位作者 侯勤明 王国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研究甲胎蛋白(AFP)及甲胎蛋白异质体3 (AFP-L3)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表达量的变化及与影像学的关系。方法纳入104例HBV相关HCC患者,均行TACE,化学发光法检测术前及术后血清中AFP、... 目的研究甲胎蛋白(AFP)及甲胎蛋白异质体3 (AFP-L3)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表达量的变化及与影像学的关系。方法纳入104例HBV相关HCC患者,均行TACE,化学发光法检测术前及术后血清中AFP、AFP-L3的表达量,CT扫描了解患者术后病灶碘油沉积百分比,分析AFP、AFP-L3二者TACE前后表达量变化及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并对TACE治疗后有效组与无效组AFP、AFP-L3的表达量变化及其与影像学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104例HCC患者TACE治疗后1个月时AFP总体数据中位数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 <0.05),并且术后1个月时AFP、AFP-L3水平均与碘油沉积比例呈负相关。根据TACE治疗效果将104例患者分为包括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CR+PR)的有效组及包括疾病稳定和疾病进展(SD+PD)的无效组,治疗有效组患者AFP和AFP-L3术后中位数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Z值分别为4.263、5.007,P <0.05);治疗无效组AFP-L3术后中位数水平显著高于术前(Z=3.582,P <0.05)。结论术后AFP-L3升高的患者要警惕肝癌的复发,AFP与AFP-L3联合检测有助于HBV相关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的疗效监测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甲胎蛋白异质体 影像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