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闵轩 王凯阳 +2 位作者 宁怡 侯宪庚 谢翔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3期228-233,共6页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6046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血...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6046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结果,Gensini评分定量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根据Gensini评分三分位数分为:低值组(<11分,2011例)、中值组(11~38分,2018例)和高值组(>38分,2017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SII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间的性别、心率、高血压、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肌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CHD患者的SII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15,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中SII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为0.135、0.138、0.139、0.123、0.155、0.122,均为P<0.05)。女性患者的相关性比男性患者的高,非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性比糖尿病患者的高,非高血压患者的相关性比高血压患者的高(0.138比0.135,0.139比0.123,0.155比0.12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率、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肌酐和SII均与Gensini评分具有独立的相关关系,且白细胞计数对Gensini评分的影响最大(r=0.095,P<0.001);在亚组人群中,SII与Gensini评分依然具有独立的相关关系(P<0.05)。结论控制性别等混杂因素后,CHD患者的SII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独立正相关。SII或许可以用于CHD患者的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冠心病 GENSINI评分 相关性
下载PDF
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长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侯宪庚 谢翔 +5 位作者 杨毅 吴婷婷 李莉 陈铀 马依彤 高颖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82-287,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纳入2012年10月-2017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确诊为NSTEMI的患者共计716例,分为介入治疗组(317例)和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纳入2012年10月-2017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确诊为NSTEMI的患者共计716例,分为介入治疗组(317例)和药物治疗组(399例),比较2组患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调整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在本研究中共计45例(6.25%)患者死亡,其中心源性死亡(包括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致死性心肌梗死)共计25例(3.4%)。出血共计51例(7.1%),MACCE共计205例(28.6%)。介入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在MACCE、卒中、再入院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以MACCE作为因变量,以吸烟、饮酒、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肌钙蛋白T(CTnT)、左室舒末内径、高血压、糖尿病、PCI治疗作为自变量,统计结果分析显示,PCI治疗(OR=0.848,95%CI:0.386~0.876,P=0.009),脂蛋白a(OR=1.001,95%CI:1.000~1.002,P=0.038),吸烟(OR=1.430,95%CI:1.012~2.007,P=0.039)和糖尿病(OR=5.587,95%CI:3.501~8.917,P=0.000)与NSTEMI患者长期发生MACCE事件风险相关。结论与药物治疗相比,PCI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药物治疗 临床结局
下载PDF
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谢翔 侯宪庚 +3 位作者 陈铀 杨毅 吴婷婷 马依彤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0期1197-1201,共5页
目的探讨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入选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CI的患者共... 目的探讨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入选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并行PCI的患者共5 684例,按照PCI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分为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组共5 152例(LVEF≥50%)和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组共532例(LVEF<50%),比较2组患者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评估LVEF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组发生MACE事件200例(37.5%),发生率明显高于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组(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的干扰后,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CHD) 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临床结局
下载PDF
入院血红蛋白水平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长期预后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毅 谢翔 +5 位作者 侯宪庚 吴婷婷 李莉 陈铀 马依彤 高颖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75-281,共7页
目的研究入院血红蛋白水平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08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血红蛋白水平、基础生化... 目的研究入院血红蛋白水平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08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血红蛋白水平、基础生化数据、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等资料。设定随访终点:死亡、出血事件、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进行平均(35.9±22.6)个月的跟踪随访。最终纳入6 046例患者,根据入院血红蛋白水平四分位数分为4组:Q1组(血红蛋白≤129 g/L,n=1 398)、Q2组(血红蛋白130~140 g/L,n=1 526)、Q3组(血红蛋白141~150 g/L,n=1 533)及Q4组(血红蛋白>150 g/L,n=1 589)。结果男性占比、年龄、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体质指数、心率、舒张压、血肌酐、血尿酸、尿素氮、血糖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共计发生全因死亡(ACM)309例,其中Q1组96例(6.9%),Q2组84例(5.5%),Q3组68例(4.4%),Q4组61例(3.8%);共计发生心原性死亡(CM)251例,其中Q1组78例(5.6%),Q2组65例(4.3%),Q3组55例(3.6%),Q4组53例(3.3%);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共计发生862例,其中Q1组219例(15.7%),Q2组243例(15.9%),Q3组197例(12.9%),Q4组203例(12.8%)。随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MACCE发生率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率4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相较于血红蛋白>150 g/L,血红蛋白≤120 g/L时,其死亡率增加2.054倍[HR=2.054(1.063~3.967),P=0.032];血红蛋白(130~140 g/L)时,其死亡率增加2.092倍[HR=2.092(1.139~3.842),P=0.017];血红蛋白(141~150 g/L)时其死亡率增加1.876倍[HR=1.876(1.009~3.491),P=0.047],血红蛋白水平可作为冠心病PCI术后长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血红蛋白水平与PCI术后不良预后相关,是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冠心病 预后
下载PDF
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长期死亡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潘颖 郑颖颖 +5 位作者 吴婷婷 侯宪庚 杨毅 马翔 马依彤 谢翔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1年第12期1059-1065,共7页
目的探讨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MO)水平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长期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对PCI术的6045例CH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并对其进行随访:Ⅰ组:MO<0.... 目的探讨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MO)水平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长期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对PCI术的6045例CH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并对其进行随访:Ⅰ组:MO<0.40×10^(9)L^(-1)(n=1943);Ⅱ组:0.40×10^(9)L^(-1)≤MO≤0.56×10^(9)L^(-1)(n=2072);Ⅲ组:MO>0.56×10^(9)L^(-1)(n=2030)。随访终点包括:全因死亡(ACM)、心脏死亡(CM)、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平均随访时间为(35.9±22.6)个月。结果309例患者发生ACM,其中Ⅰ组73例(3.8%),Ⅱ组98例(4.7%),Ⅲ组138例(6.8%);251例患者发生CM,其中Ⅰ组58例(3.0%),Ⅱ组80例(3.9%),Ⅲ组113例(5.6%);785例患者发生MACE,其中Ⅰ组226例(11.6%),Ⅱ组248例(12.0%),Ⅲ组311例(15.3%);862例患者发生MACCE,其中Ⅰ组250例(12.9%),Ⅱ组269例(13.0%),Ⅲ组343例(16.9%)。3组发生ACM、CM、MACE、MACCE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M和CM在3组的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随着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水平上升,患者的预后越差(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水平上升与ACM(Ⅲ组比I组,HR=1.418,95%CI:1.056~1.905,P=0.020)、CM(Ⅲ组比I组,HR=1.425,95%CI:1.023~1.983,P=0.036)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高水平的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是CHD患者PCI术后长期死亡风险的一个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长期死亡风险 预后
下载PDF
贝前列素钠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早期肾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6
作者 张娜 刘海明 +2 位作者 陈曦 侯宪庚 张俊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20期3878-3880,共3页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早期肾功能不全患者106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取患者为53例。对照组:贝前列素钠,观察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目的:探讨贝前列素钠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早期肾功能不全患者106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取患者为53例。对照组:贝前列素钠,观察组: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贝前列素钠。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疗效高(P<0.05)。治疗后,两组CCr,Cys C、β2-MG、MAU水平、eGFR、24 h舒张压/收缩压变异性、白昼舒张压/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收缩压变异性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联合使用贝前列素钠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可提高疗效,具有较好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前列素钠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早期肾功能不全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原文传递
控制营养状况积分和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不良结局相关
7
作者 姜智慧 郑颖颖 +5 位作者 吴婷婷 侯宪庚 李晓梅 艾丽菲热·买买提 马依彤 谢翔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2年第1期207-217,共11页
目的探讨控制营养状况(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CONUT)积分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对象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的10年随访结果分... 目的探讨控制营养状况(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CONUT)积分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对象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的10年随访结果分析。连续纳入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6050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排除4例临床或随访资料不全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4497例,年龄为(59.5±10.8)岁。干预措施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平均随访32个月。对纳入分析的患者计算CONUT积分,根据积分高低分为5组,并分析各组临床结局的差异。观测指标及测量方法纳入6046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按照CONUT积分由低到高分为5组:1组,CONUT积分=1,n=1619;2组,CONUT积分=2,n=1791;3组,CONUT积分=3,n=1847;4组,CONUT积分=4,n=633;5组,CONUT积分≥5,n=156。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和心源性死亡,次要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s)发生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明确CONUT积分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的患者临床结局的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随访时不同CONUT积分分层与不同临床结局的关系,经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术前CONUT积分对冠心病PCI术后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从1组到5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5.3%、5.6%、3.8%、5.8%和10.3%(P=0.003),心源性死亡率分别为4.5%、4.2%、3.2%、4.4%和7.0%(P=0.009)。可以看出无论全因死亡还是心源性死亡均与CONUT积分呈U形曲线关系。当CONUT积分为3分时,全因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最低。另外,MACEs和MACCEs的发生率和CONUT积分的关系也呈U形曲线关系。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在调整了其他的危险因素之后这种趋势仍然存在。结论CONUT积分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不良临床结局呈U形曲线关系,当CONUT积分为3分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死亡 猝死 心脏 冠心病 CONUT积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