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U多瘤病毒在中国浙江地区的发现与鉴定 被引量:15
1
作者 林峰 郑美云 +7 位作者 李桦 郑昌华 饶高峰 郑敏巧 吴峰 曾爱平 李旭阳 侯建毅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1,共3页
WU polyomavirus,which was firstly discovered in 2007,is a new human polyomavirus belonging to Polyomaviridae and containing circular double-stranded genomic DNA.In this study,the 278 clinical sputum specimens from chi... WU polyomavirus,which was firstly discovered in 2007,is a new human polyomavirus belonging to Polyomaviridae and containing circular double-stranded genomic DNA.In this study,the 278 clinical sputum specimens from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ld were collected from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Wenling First Hospital,Zhejiang Province.Based on identification assay of WU polyomavirus previously reported,a WU polyomavirus was identified from clinical samples successfully,the positive rate was 0.4%.The sequences of PCR products were identical to that of VP2 gene and large T antigen gene derived from WU polyomavirus reported.The above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ed that the WU polyomavirus isolated was firstly found in Chinese children with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This study provides a firm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of WU polyomavi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U多瘤病毒 鉴定
下载PDF
中国浙江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KI多瘤病毒的鉴定 被引量:3
2
作者 林峰 郑美云 +5 位作者 李桦 郑昌华 饶高峰 郑敏巧 吴峰 侯建毅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7-319,共3页
KI polyomavirus,which was firstly discovered in 2007,is a new human polyomavirus belonging to Polyomaviridae and containing circular double-strand genomic DNA.This study was based on identification assay of KI polyoma... KI polyomavirus,which was firstly discovered in 2007,is a new human polyomavirus belonging to Polyomaviridae and containing circular double-strand genomic DNA.This study was based on identification assay of KI polyomavirus reported.Total 2293 clinical sputum specimens from children under 3 years old were collected and screened from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Wenling Hospital,Zhejiang Province.A KI polyomavirus was detected and identified,the positive rate was 0.04%.The sequences of PCR products was identical to that of the viral capsid protein(VP1) gene derived from KI polyomavirus.The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ed that the KI polyomavirus was found firstly in Chinese children with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from Zhejiang region.This study provided new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etiopathogenisis and diagnosis in children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多瘤病毒 鉴定
下载PDF
钳工锯削技术提高的方法探讨
3
作者 侯建毅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年第6期35-36,共2页
锯削技术关系到整个钳工加工过程的效率,在实践教学中,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锯削基础训练至关重要,它是钳工专业中重要的操作技能,也是学生训练的重点,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去训练而又不容易掌握。锯削中锯条的垂直度控制很重要,锯削过程中锯条... 锯削技术关系到整个钳工加工过程的效率,在实践教学中,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锯削基础训练至关重要,它是钳工专业中重要的操作技能,也是学生训练的重点,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去训练而又不容易掌握。锯削中锯条的垂直度控制很重要,锯削过程中锯条必须与被切割材料的上平面保持垂直。通过多次练习,大大提高了学生练习效果,加快了学生完成加工工件的速度,工件整体质量提高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锯削技术 垂直度 锯缝歪斜
下载PDF
加强高职钳工实训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研究
4
作者 侯建毅 《成才之路》 2018年第27期36-36,共1页
区别于过去简单、刻板的教学,现今的高职钳工实训教学应当更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才能满足社会现代化生产环境下的人才需求。为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应增强师生互动,改革实训教学方式,校企联合开展实训教育。
关键词 高职钳工 实训教学 创造性思维 能力培养
下载PDF
人博卡病毒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林峰 侯建毅 +9 位作者 郑敏巧 吴锋 曾爱平 李桦 郑昌华 陈弘 李旭阳 饶高峰 莫一涵 黄恩佩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研究人博卡病毒(HBoV)在呼吸道感染中的致病性及机制。方法采用人博卡病毒阳性标本感染健康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观察HBoV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后的生物学特征,并进行病毒空蚀斑、红细胞吸附抑制及免疫荧光测定。结果75%感染细胞变... 目的研究人博卡病毒(HBoV)在呼吸道感染中的致病性及机制。方法采用人博卡病毒阳性标本感染健康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观察HBoV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后的生物学特征,并进行病毒空蚀斑、红细胞吸附抑制及免疫荧光测定。结果75%感染细胞变圆并堆积成葡萄状,伴随有坏死、破碎、脱落。病毒蚀斑测定出典型“猫头鹰眼”现象。红细胞吸附实验观察到90%以上红细胞附着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荧光检测出在细胞核内具有典型荧光块。结论支气管上皮细胞可用于分离HBoV,HBoV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后能够在该细胞内增殖,并导致特征性生物学改变。本研究为今后人博卡病毒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病毒科 感染 上皮细胞 支气管 致细胞病变 病毒
原文传递
利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分离和培养人博卡病毒 被引量:3
6
作者 林峰 滕灵方 +8 位作者 郑美云 郑昌华 吴锋 李桦 郑敏巧 曾爱平 黄恩佩 莫一涵 侯建毅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7-439,共3页
目的研究人博卡病毒(HBoV)在呼吸道感染中致病性及机理。方法利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进行HBoV分离及培养,通过电镜对培养细胞中HBoV的形态及感染细胞进行研究,并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HBoV在细胞中转录产物mRNA,同时... 目的研究人博卡病毒(HBoV)在呼吸道感染中致病性及机理。方法利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进行HBoV分离及培养,通过电镜对培养细胞中HBoV的形态及感染细胞进行研究,并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HBoV在细胞中转录产物mRNA,同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分析。结果将含有HBoV阳性痰液标本无菌接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出现2例致使细胞发生明显的病变(CPE)。电镜观察在细胞质中散在六角形或圆形的病毒粒子,大小18-26nm之间,大部分是20nm。RT-PCR扩增产物经电泳检测与预期结果相符是295bp,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HBoV序列比较,核苷酸同缘性99%,氨基酸同缘性100%。结论HBoV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后能够在该细胞内增殖,并产生特征性生物学改变。本研究为今后HBoV致病性及免疫应答谱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病毒科 支气管 上皮细胞 细胞 培养的
原文传递
博卡病毒VP2基因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及临床标本筛查 被引量:2
7
作者 滕灵方 林峰 +8 位作者 郑美云 郑昌华 吴锋 曾爱平 黄恩佩 莫一涵 郑敏巧 李旭阳 侯建毅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7-429,共3页
目的表达人博卡病毒(HBoV)vP2蛋白,用于临床标本HBoV的筛查。方法将VP2基因重组于杆状病毒基因组,重组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sf9,用HA抗体进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融合vP1蛋白表达。通过电镜观察重组蛋白颗粒。以vR2蛋白作为抗原... 目的表达人博卡病毒(HBoV)vP2蛋白,用于临床标本HBoV的筛查。方法将VP2基因重组于杆状病毒基因组,重组的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sf9,用HA抗体进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融合vP1蛋白表达。通过电镜观察重组蛋白颗粒。以vR2蛋白作为抗原对176例临床样本进行免疫印迹筛查。结果在昆虫细胞中vB蛋白的表达量约占细胞总蛋白的60%以上,VP2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0×10^3。电镜观察博卡病毒vP,蛋白形成病毒样颗粒(VLP),其大小在20nm左右;采用免疫印迹技术从临床标本中筛查出4例患者HBoV阳性,阳性率达到2.28%(4/176)。结论本研究成功的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了博卡病毒VR蛋白;表达vP2蛋白具有一定抗原性,为开展人博卡病血清学研究方法建立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病毒科 基因表达调控 免疫印迹法
原文传递
检测人博卡病毒抗体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峰 滕灵方 +4 位作者 郑敏巧 郑昌华 吴锋 黄恩佩 侯建毅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59-362,共4页
目的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人博卡病毒(HBoV)抗体,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以重组表达的HBoV融合蛋白VP2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HBoV抗体的间接ELISA,优化该检测方法的最佳条件,观察其精密度、敏感度和特异性... 目的建立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人博卡病毒(HBoV)抗体,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以重组表达的HBoV融合蛋白VP2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HBoV抗体的间接ELISA,优化该检测方法的最佳条件,观察其精密度、敏感度和特异性,并与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比检测40份临床样本,同时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确认其符合率。结果所建立的间接ELISA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2mg/L,酶标二抗工作浓度为1:5000,血清标本最佳稀释度为1:200。该方法平均批内变异系数为6.87%,平均批间变异系数为4.67%。40份临床样本间接ELISA检测结果与荧光定量PCR及免疫印迹结果一致,符合率100%。结论利用VP2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建立的检测血清HBoV抗体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HBoV抗体的定量和定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卡病毒属 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病毒融合蛋白质类 临床实验室技术
原文传递
hape反义核酸的构建及其对细胞辐射效应的影响
9
作者 隋建丽 周平坤 +2 位作者 侯建毅 杨素红 赵修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克隆人AP内切核酸酶基因(hape)cDNA全长编码序列,研究hape反义核酸对细胞辐射敏感性和H2O2细胞毒的影响。方法反转录PCR克隆人hapecDNA,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真核反义表达载体,用Lipofec... 目的克隆人AP内切核酸酶基因(hape)cDNA全长编码序列,研究hape反义核酸对细胞辐射敏感性和H2O2细胞毒的影响。方法反转录PCR克隆人hapecDNA,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真核反义表达载体,用Lipofectamine介导基因转染,细胞克隆形成法分析细胞存活。结果从人胚肺(HEL)细胞中克隆出hapecDNA全长编码序列,构建了hape的真核反义表达质粒pCIN/AShape并转染HOC8细胞,研究表明hape反义核酸,提高了HOC8细胞对γ射线和H2O2损伤的敏感性。结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阻断细胞DNA修复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是细胞辐射或化疗药物增敏的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 DNA修复 反义核酸 辐射增敏 H2O2
原文传递
基因芯片检测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病毒感染耐药分析
10
作者 郑昌华 李彬斐 +5 位作者 林峰 郑敏巧 方合志 陈弘 蔡丽敏 侯建毅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 分析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病毒感染耐药性,旨在为指导慢性乙肝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检测255份51名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自愿者不同阶段服药的临床标本及145份HBV DNA阴性血清耐药突变,并对突变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 分析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病毒感染耐药性,旨在为指导慢性乙肝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检测255份51名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自愿者不同阶段服药的临床标本及145份HBV DNA阴性血清耐药突变,并对突变进行分析.结果 经一年药物治疗10名患者产生耐药突变,耐药率19.6%(10/51),产生突变阳性标本病毒载量>105拷贝/ml.药物治疗后产生突变>6个月.10例突变病毒株中,552密码子处突变9例,528密码子处突变3例,密码子555中未发现突变.5例血清存在混合感染,其中4例为野生型病毒与突变型的混合,野生型病毒所占比例皆在40%以下.1例血清出现在(4,4)位点的密码子ATT与(3,3)位点密码子TTG两种突变,两种突变类型病毒并行产生同步增长.(3,3)突变类型首次报道.结论 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6个月以上易产生耐药,产生耐药病毒载量>105拷贝/ml.主要发生在YMDD区,且存在两种突变类型病毒的混合感染,以上结果对慢性乙肝患者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WU多瘤病毒
11
作者 林红霞 郑昌华 +6 位作者 郑志辉 欧阳后先 郑敏巧 吴锋 林峰 侯建毅 吕建新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建立并应用检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WU多瘤病毒(WU polyomavirus)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quantitativePCR,FQ—PCR)方法。方法选择WU多瘤病毒的VP2基因作为检测的目标基因,设计FQ—PCR引物和检测探针,以重组... 目的建立并应用检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WU多瘤病毒(WU polyomavirus)的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quantitativePCR,FQ—PCR)方法。方法选择WU多瘤病毒的VP2基因作为检测的目标基因,设计FQ—PCR引物和检测探针,以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进行评价;应用该方法对温州医学院附属温岭医院收集的临床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液、咽拭子846份及血清标本846份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本研究建立FQ—PCR检测方法,质粒标准曲线的方差系数为0.998,灵敏度可达到50拷贝;应用该方法检测700份痰液标本,检测到7例阳性标本,146份咽试子标本中未检测到阳性标本,总阳性率为1.00%(7/700),846份血清标本未检测到阳性标本。结论本研究建立的rQ—PCR方法可以特异、快速、灵敏地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WU多瘤病毒进行定量检测;痰液标本较咽拭子或血清标本更适用于WU多瘤病毒感染的核酸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瘤病毒属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抗体技术
原文传递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CDKN2基因的丢失
12
作者 孙伟建 侯建毅 +5 位作者 隋建丽 周平坤 范海涛 刘爱军 扬伟中 张保民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0年第1期16-17,21,共3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CDKN2基因的丢失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81例脑、脊髓肿瘤手术标本中CDKN2基因的丢失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胶质瘤CDKN2基因丢失率为60%,且高级别胶质瘤基因丢失率...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CDKN2基因的丢失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81例脑、脊髓肿瘤手术标本中CDKN2基因的丢失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胶质瘤CDKN2基因丢失率为60%,且高级别胶质瘤基因丢失率显著高于低级别肿瘤;脑膜瘤、神经鞘瘤、垂体腺瘤及转移瘤亦存在不同程度CDKN2基因的丢失。结论:CDKN2基因的丢失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肿瘤 CDKN2基因 基因丢失
原文传递
参麦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妙淑 王卫军 +5 位作者 张近波 方钱 李剑锋 金鹏飞 侯建毅 李智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31-1133,共3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模型血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及胰腺组织中ICAM-1mRNA的影响。方法将10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SAP模型组(B组)及参麦治疗组(c组);其中B组...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模型血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及胰腺组织中ICAM-1mRNA的影响。方法将10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SAP模型组(B组)及参麦治疗组(c组);其中B组及C组再分为4、8、16、24h4个亚组,各个亚组及A组各12只。对各组大鼠血清中sICAM-1水平及胰腺组织中ICAM-1mRNA水平进行比较。结果B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sICAM-1浓度较A组均显著升高(128.07±15.86比87.31±13.16、142.33±22.61比98.82±11.39、187.45±17.39比129.51±15.61、176.18±19.36比123.57±17,03)(P〈0.05);C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sICAM-1浓度较B组均显著降低(92.55±8.09比128.07±15.86、105.28±14.29比142.33±22.61、142.36±18.25比187.45±17.39、131.32±21.83比176.18±19.36)(P〈0.05);B组各时间点大鼠胰腺组织内ICAM-1mRNA表达水平较A组均显著升高(0.97±0.12比0.52±0.11、1.08±0.18比0.61±0.13、1.32±0.18比0.82±0.14、1.23±0.09比0.74±0.13)(P〈0.05);C组各时间点大鼠胰腺组织内ICAM-1mRNA表达水平较B组均显著降低(0.59±0.13比0.97±0.12、0.68±0.09比1.08±0.18、0.96±0.20比1.32±0.18、0.88±0.09比1.23±0.09)(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通过下调SAP大鼠ICAM-1mRNA及ICAM-1的表达,起到改善SAP大鼠微循环、保护SAP大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参麦注射液
原文传递
应用基因芯片筛查胃癌相关差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军政 王卫军 +4 位作者 郑敏巧 林曦 王国平 李剑锋 侯建毅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55-2157,共3页
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查胃癌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采用含有14784条人类全长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从7例胃癌及对应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中,筛选胃癌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部分差异表达基因。... 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查胃癌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采用含有14784条人类全长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从7例胃癌及对应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中,筛选胃癌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结果7例胃癌组织中共检出35个差异表达基因,18个基因表达呈显著上调,17条基因表达呈显著下调。选择7个差异表达明显基因在7例胃癌组织中进行RT—PCR验证,其中5个基因表达上调(S100A6、S100A11、ETV4、CDH17和EphB4)、2个基因表达下调(NK4和PPP2R1B),经RT—PCR验证其表达趋势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胃癌组织与正常胃黏膜组织间存在明显差异基因,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经RT—PCR验证,S100A6、S100A11、ETV4、CDH17、NK4、PPP2RIB和EphM基因异常表达可能参与胃癌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基因芯片 差异表达
原文传递
参麦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内皮素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卫军 张近波 +4 位作者 方钱 李剑锋 金鹏飞 李智涛 侯建毅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56-957,共2页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参麦对其影响。方法按照平行对照设计原理,将所有60名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参麦治疗组(B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ET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参麦对其影响。方法按照平行对照设计原理,将所有60名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参麦治疗组(B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ET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第2天、第4天ET水平均明显升高[(80.36±11.05)比(98.18±11.83)、(93.63±8.59)比(107.53±9.26)](P均〈0.05);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第7天ET水平明显升高(76.25±10.81比93.17±12.42)(P〈0.01);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治疗前ET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SAP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浆中的ET含量,通过改善SAP患者的微循环而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内皮素 参麦注射液
原文传递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邵波 滕灵方 +5 位作者 侯建毅 陈钰 彭余江 王永青 尹康 陈慧慧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336-2338,共3页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和自噬激活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SAH后大鼠脑含水量变化以及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结果 脑干湿重法显示SAH后大鼠6h大脑半球含水量为78.25%,3d时为79.75%,明显增高(P<0.05);小脑半球在...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和自噬激活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SAH后大鼠脑含水量变化以及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结果 脑干湿重法显示SAH后大鼠6h大脑半球含水量为78.25%,3d时为79.75%,明显增高(P<0.05);小脑半球在各时间点含水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Beclin-1染色显示神经元细胞Beclin-1染色呈阳性,自噬激活发生于神经元细胞;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2染色显示神经元细胞呈阳性,神经元细胞自噬被明显激活,与含水量变化表现为相同的时程变化.结论 大鼠SAH后出现了大脑半球早期脑损伤表现和自噬激活征象,自噬可能在SAH后早期脑损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自噬 早期脑损伤 BECLIN-1 微管相关蛋白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