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百合知母汤抗焦虑与失眠的分子机制
1
作者 许海燕 刘艳红 +3 位作者 王珊 侯敏娜 王青 彭修娟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百合知母汤抗焦虑与失眠的分子机制。方法: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V2.0对百合知母汤化学成分信息进行靶...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百合知母汤抗焦虑与失眠的分子机制。方法: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V2.0对百合知母汤化学成分信息进行靶标预测,将焦虑与失眠相关疾病靶标信息进行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构建;富集分析百合知母汤干预焦虑、失眠的关键靶标;构建可视化的“中药方剂-中药材-化学成分-核心靶标-关键通路-疾病关键病理环节”多层次网络关联图。结果:百合知母汤有效成分主要为皂苷、黄酮、挥发油、有机酸等,百合知母汤作用潜在靶标共128个,其中与药物相关靶标14个,与疾病相关靶标114个,药物与疾病共有靶标2个,分别为NR3C1和GABRA1。百合知母汤抗焦虑与失眠主要作用于GABRA1、NFKB1、AR、SMC1A、PIK3CA、NR3C1、DRD2等基因或蛋白靶标中,涉及氨基丁酸、氯离子跨膜运输、突触后膜电位、γ-氨基丁酸的突触传递、神经元凋亡过程负调控及信号转导效应等通路。结论:百合知母汤抗焦虑与失眠的分子作用机制可能与干预GABRA1、NFKB1、DRD2等基因或蛋白表达,调控氨基丁酸、氯离子跨膜运输等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失眠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百合知母汤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结合总评归一法多指标优选蜜黄芪微波炮制工艺 被引量:3
2
作者 侯敏娜 侯少平 +2 位作者 梁润丰 王珊 许海燕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3期467-476,共10页
基于响应面法结合总评归一法,优选蜜黄芪的微波炮制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蜜黄芪中总黄酮、总皂苷提取率、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和饮片外观性状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对蜂蜜用量、闷润时间、炮制时间和微波火力4个因素进行的响应面... 基于响应面法结合总评归一法,优选蜜黄芪的微波炮制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蜜黄芪中总黄酮、总皂苷提取率、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和饮片外观性状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对蜂蜜用量、闷润时间、炮制时间和微波火力4个因素进行的响应面法优化实验研究。最终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炮制时间81 s、蜂蜜用量34%、微波火力82%、闷润时间6.1 h,此时总黄酮、皂苷、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分别为0.3510%、0.5894%、24.71%,饮片外观评分为90。本研究优选得到的微波蜜黄芪炮制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可为蜜黄芪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也为其他中药的炮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响应面法 微波炮制 蜜炙 总评归一法
下载PDF
复合酶法优选太白贝母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
3
作者 侯敏娜 侯少平 +3 位作者 彭修娟 刘峰 许海燕 王珊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4-50,共7页
为了解太白贝母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采用响应面联合复合酶法进行优化,并对黄酮抗氧化作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酶加入量7.6%,酶解时间35 min,乙醇浓度40%,液料比20 mL/g时,太白贝母黄酮实际得率为2.9062%,与预测值2.9076%相差很小,说... 为了解太白贝母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采用响应面联合复合酶法进行优化,并对黄酮抗氧化作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酶加入量7.6%,酶解时间35 min,乙醇浓度40%,液料比20 mL/g时,太白贝母黄酮实际得率为2.9062%,与预测值2.9076%相差很小,说明本超声辅助复合酶法可用于太白贝母的黄酮提取工艺;且其黄酮对DPPH和ABTS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且抗氧化能力接近于Vc。这为太白贝母在医药、食品和保健品等领域广阔的应用空间提供了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贝母 黄酮 提取工艺 抗氧化作用
下载PDF
不同年限太白贝母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4
作者 侯敏娜 刘朝鹏 +4 位作者 侯少平 彭修娟 许海燕 王珊 刘艳红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8期44-47,80,共5页
目的:从筛选太白贝母多糖的不同提取方法入手,比较不同生长年限的太白贝母多糖含量变化,并评价不同提取方法所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为对照,比较热浸法、超声法、回流法三种提取方法得到的多糖含量,并在此... 目的:从筛选太白贝母多糖的不同提取方法入手,比较不同生长年限的太白贝母多糖含量变化,并评价不同提取方法所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为对照,比较热浸法、超声法、回流法三种提取方法得到的多糖含量,并在此基础上比较2~5年生太白贝母多糖含量;利用DPPH和ABTS自由基对不同提取方法的太白贝母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在同等提取条件下,超声法得到太白贝母多糖含量最多(4.377%),热浸法次之(3.253%),煎煮法最少(2.893%);太白贝母在2~4年生长期内多糖含量随生长年限延长显著增加,4年生达最高(4.334%);超声法提取的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最强,且与V_(C)无明显差异,各提取方法下多糖的抗氧化性与浓度(0.2~1.2 mg/mL)呈正相关。结论:超声法提取的4年生太白贝母多糖的含量高且具有显著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贝母 不同生长年限 不同提取方法 多糖含量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基于整合药理学平台的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5
作者 侯敏娜 侯少平 +3 位作者 逯莉 王飞娟 许海燕 刘艳红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11期8-13,共6页
目的:借助整合药理学平台研究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依托中医药整合药理学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V2.0,构建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的“方剂-中... 目的:借助整合药理学平台研究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依托中医药整合药理学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V2.0,构建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的“方剂-中药材-成分-疾病-靶标-通路”多维关系网络图,预测其治疗贫血疾病的关键靶标和作用通路,揭示其分子作用机制。结果:当归补血汤中与贫血疾病相关的化学成分包括谷甾醇、叶酸、华良姜素、豆甾醇、琥珀酸、叶酸、癸二酸、壬二酸8种,核心靶标176个,共有靶标9个;前20位核心靶标和通路中多数靶标与癌性贫血发生有关,如Akt1、CCND1、ABL1、EPOR、GATA1、SMAD4等可能通过细胞增殖正调节、细胞增长负调节、蛋白激酶b信号蛋白正调节、细胞分化等通路起抑制癌细胞增殖、增长、分化及凋亡等作用;而NFKB1、HSP90AA1、TFRC、TF、NDUFV1、NDUFS1等靶标可能通过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Nf-kappab转录因子正调节、线粒体呼吸链组装、红细胞分化、促红细胞生成素介导信号通路、肽丝氨酸磷酸化正调节等途径,以提高免疫力、补充营养、消除炎症等方式治疗缺铁性贫血、炎性贫血、心脑缺血、糖尿病并发症及改善营养不良性等的贫血。结论:当归补血汤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缺铁性贫血、心脑缺血、癌性贫血、炎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及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引起的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当归补血汤 分子作用机制 整合药理学
下载PDF
地黄不同炮制品的抗氧化及酶促褐变反应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珊 许海燕 +4 位作者 侯敏娜 彭修娟 王青 刘艳红 刘峰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23-30,共8页
目的通过对鲜地黄、生地黄及熟地黄的抗氧化活性及褐变酶活性进行检测及相关性分析,揭示地黄不同炮制品之间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并为相关机制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 目的通过对鲜地黄、生地黄及熟地黄的抗氧化活性及褐变酶活性进行检测及相关性分析,揭示地黄不同炮制品之间抗氧化活性的差异并为相关机制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obis-3-ethylbenzoinesulfonic acid,ABTS)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法(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tential,FRAP)3种体外抗氧化模型对鲜地黄、生地黄及熟地黄的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同时通过检测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2种褐变酶的活性来评价鲜地黄、生地黄及熟地黄的酶促褐变反应的活性。结果地黄的不同炮制品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3种体外抗氧化模型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在水提取物实验中,地黄不同炮制品的抗氧化活性依次为鲜地黄>熟地黄>生地黄;在醇提取物实验中,地黄不同炮制品的抗氧化活性依次为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本实验通过对PPO和POD 2种褐变酶的活性进行检测和分析发现,地黄不同炮制品的褐变酶活性差异较大,且PPO和POD 2种褐变酶的活性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地黄不同炮制品的PPO和POD 2种褐变酶的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生地黄>鲜地黄>熟地黄。结论本文通过对地黄不同炮制品的抗氧化活性与褐变酶活性的综合比较和分析可知,地黄不同炮制品的抗氧化活性与酶促褐变反应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不同炮制品 抗氧化活性 酶促褐变反应
下载PDF
正交-满意度函数优化秦艽黄酮和环烯醚萜苷超声共提取条件
7
作者 刘艳红 侯敏娜 +3 位作者 彭修娟 王珊 王青 许海燕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11期52-56,共5页
目的:优化秦艽黄酮和环烯醚萜苷超声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秦艽黄酮和环烯醚萜苷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采用正交-满意度优化秦艽黄酮和环烯醚萜苷提取工艺。结果:优... 目的:优化秦艽黄酮和环烯醚萜苷超声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秦艽黄酮和环烯醚萜苷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采用正交-满意度优化秦艽黄酮和环烯醚萜苷提取工艺。结果:优选出秦艽中黄酮及环烯醚萜苷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30 g/mL,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的提取率黄酮为2.20%,环烯醚萜苷为9.32%,平均满意度为0.997,RSD=0.28%。结论:优选的条件方法简便、高效、易于实现,适合秦艽中黄酮与环烯醚萜苷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 黄酮 环烯醚萜苷 提取工艺 正交-满意度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益母草中多酚工艺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
8
作者 王洁 侯敏娜 +2 位作者 王梅 梁晓 杨枫玉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0期2872-2877,共6页
目的:优选出益母草中多酚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没食子酸标准品为对照,以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为自变量,以益母草多酚得率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参数;并通过DPPH、A... 目的:优选出益母草中多酚提取工艺,并对其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没食子酸标准品为对照,以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为自变量,以益母草多酚得率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参数;并通过DPPH、ABTS自由基法研究益母草多酚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益母草中多酚最优工艺为:乙醇浓度42%,料液比1∶8(g/mL),超声时间15 min,此时得率为3.78%,与理论得率3.82%,相差0.04%,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益母草中多酚提取。抗氧化实验可知,益母草多酚和维生素C对DPPH、ABTS的清除率均随二者在测试浓度(4~14 mg/mL)范围内正相关;当浓度为14 mg/mL时,维生素C和益母草多酚对DPPH的平均清除率分别是89.34%和75.96%,差异不明显;对ABTS的平均清除率分别是79.52%和61.81%,差异在高浓度时较为显著。结论:益母草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该研究为益母草资源广泛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母草 多酚 超声波提取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 2 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 抗氧化
下载PDF
响应面—满意度函数优化姜黄郁金多糖和黄酮共提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侯敏娜 侯少平 +4 位作者 吴满芳 王珊 彭修娟 刘峰 闫欢欢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9-164,共6页
以姜黄郁金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满意度函数优化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4个因素对姜黄郁金多糖和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姜黄郁金多糖和黄酮共提条件为:以水为提取溶剂、超声温度50℃、料液比(m(姜黄郁金)∶V... 以姜黄郁金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面—满意度函数优化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4个因素对姜黄郁金多糖和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姜黄郁金多糖和黄酮共提条件为:以水为提取溶剂、超声温度50℃、料液比(m(姜黄郁金)∶V水)1∶22(g/mL)、超声时间20min,此时多糖和黄酮的提取率分别为1.01%,0.23%,满意度为0.8237,与预测值相差甚小,说明该提取工艺可靠、可行。抗氧化试验表明,姜黄郁金多糖和黄酮对DPPH自由基最大清除率分别为(42.91±0.54)%,(65.46±0.38)%;对ABTS自由基最大清除率分别为(33.28±0.69)%,(34.26±0.18)%,说明其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有明显的清除能力,且黄酮的清除能力强于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郁金 黄酮 多糖 超声辅提取 抗氧化
下载PDF
蒙古黄芪多糖和皂苷共提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侯敏娜 侯少平 +1 位作者 胡亚茹 杨枫玉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23,共8页
以蒙古黄芪为研究对象,选择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进行单因素实验,以单因素结果为参考,利用响应面—满意度函数法优化超声共提取蒙古黄芪多糖和皂苷工艺,并研究其对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蒙... 以蒙古黄芪为研究对象,选择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进行单因素实验,以单因素结果为参考,利用响应面—满意度函数法优化超声共提取蒙古黄芪多糖和皂苷工艺,并研究其对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蒙古黄芪多糖和皂苷的最佳共提工艺条件为:71%乙醇、超声温度60℃、料液比1∶8(g/mL)、超声时间62min,此时,多糖和皂苷的得率分别为0.528%、1.099%,满意度为87.72%,与预测值较接近。在0.2~0.8mg/mL的浓度范围内,黄芪多糖和皂苷对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说明他们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响应面—满意度函数法优选得工艺提取效率高、稳定性好,可用于提取具有良好抗氧化活性的蒙古黄芪多糖和皂苷,为蒙古黄芪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多糖 皂苷 响应面—满意度函数法 抗氧化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玉米须多酚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侯敏娜 侯少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46-50,共5页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玉米须多酚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超声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为自变量,以没食子酸为对照,以多酚得率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多酚得率的影响,建立...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玉米须多酚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超声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为自变量,以没食子酸为对照,以多酚得率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多酚得率的影响,建立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的数学模型。试验研究表明,乙醇浓度对玉米须多酚得率的影响比较显著。最终优选的超声波辅助提取玉米须多酚工艺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5(g/mL)、超声时间25 min,在此条件下,玉米须多酚得率为4.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多酚 超声辅助提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浙贝母蒽醌工艺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敏娜 侯少平 +2 位作者 刘艳红 王珊 许海燕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81-86,共6页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浙贝母蒽醌的超声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抑菌活性。在超声功率为100 W条件下,以浙贝母蒽醌提取率为响应值,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和乙醇浓度等单因素对其提取率的影响。经实验研究优化后得到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2 g/mL...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浙贝母蒽醌的超声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抑菌活性。在超声功率为100 W条件下,以浙贝母蒽醌提取率为响应值,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和乙醇浓度等单因素对其提取率的影响。经实验研究优化后得到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2 g/mL、提取时间22 min、乙醇浓度74%。此时,浙贝母蒽醌的提取率为0.1587%,与预测值相差极小,说明该工艺可行,可用于浙贝母蒽醌的提取。同时采用牛津杯法抑菌试验发现,浙贝母蒽醌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且随着浙贝母蒽醌浓度的增加,抑菌圈直径呈增大趋势;当浙贝母蒽醌溶液浓度为10 mg/mL时,对这两种菌的抑制效果最好,且对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强于大肠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蒽醌 超声提取 响应面法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红薯叶多酚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侯敏娜 侯少平 +1 位作者 王泽坤 赖普辉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2年第4期33-39,共7页
以红薯叶多酚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以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红薯叶多酚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并通过测定红薯叶多酚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 以红薯叶多酚提取率为评价指标,以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红薯叶多酚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并通过测定红薯叶多酚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确定红薯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61℃、乙醇体积分数72%、料液比1∶21(g∶mL)、提取时间33 min,在此条件下,红薯叶多酚提取率为0.9066%,与理论值0.91006%接近。红薯叶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其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均低于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叶 多酚 响应面法 超声辅助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玉米须多糖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侯敏娜 李永梅 辛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1923-1926,1932,共5页
目的: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玉米须多糖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为自变量,以葡萄糖为对照品,以多糖得率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设计实验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多糖得... 目的: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玉米须多糖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为自变量,以葡萄糖为对照品,以多糖得率为响应值,应用中心组合设计实验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建立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的数学模型。结果:实验研究表明,超声时间对玉米须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比较显著。结论:最终优选的超声波提取玉米须多糖工艺为:超声时间32.94 min,超声温度60.17℃,料液比1∶24.79,在此条件下,玉米须多糖提取率的理论值为5.53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多糖 提取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百合多糖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 被引量:2
15
作者 侯敏娜 侯少平 +3 位作者 吴满芳 刘艳红 彭修娟 许海燕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0年第9期38-43,54,共7页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液料比、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百合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百合多糖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21∶1(mL∶g)、提取时间4 min、超声功率400 W、提取次数2...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液料比、提取时间、超声功率、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百合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百合多糖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21∶1(mL∶g)、提取时间4 min、超声功率400 W、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百合多糖得率为12.936%,与预测值(13.150%)相差0.214%。该优化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百合多糖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多糖 超声辅助提取 响应面法 优化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侯敏娜 侯少平 +3 位作者 刘艳红 王珊 许海燕 彭修娟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16-21,共6页
研究目的是借助响应面数学模型,来优选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以绿原酸标准品为基准,考察影响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率的四个因素,即为提取溶液的pH值、时间、乙醇浓度和料液比。最终优选出的提取工艺参数为溶液的pH值为5,乙... 研究目的是借助响应面数学模型,来优选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以绿原酸标准品为基准,考察影响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率的四个因素,即为提取溶液的pH值、时间、乙醇浓度和料液比。最终优选出的提取工艺参数为溶液的pH值为5,乙醇浓度为80%,料液比为1∶10(g·mL^-1),时间为20 min。经三次平行试验验证后,得到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平均提取率为9.77266%,与预测值相差极小。说明该模型预测的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工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绿原酸 微波法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陕产天麻多糖超声辅助提取工艺 被引量:5
17
作者 侯敏娜 侯少平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8年第2期49-53,共5页
以天麻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陕产天麻多糖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料液比对天麻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比较显著,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3(g:mL)、超声温度44℃、超声时间45min,在此条件下,天麻多糖提取率... 以天麻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陕产天麻多糖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料液比对天麻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比较显著,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3(g:mL)、超声温度44℃、超声时间45min,在此条件下,天麻多糖提取率为3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多糖 响应面法 超声辅助提取
下载PDF
浙贝母挥发油提取工艺优选及抑菌活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侯敏娜 成昕玥 +2 位作者 赵明光 张静怡 刘峰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7-92,共6页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浙贝母挥发油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考察影响提取工艺的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3个因素,以挥发油得率为响应值,通过三因素三水平实验,确定了其最佳提取工艺,即料液比1︰13g/mL,超声时间25min、...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浙贝母挥发油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考察影响提取工艺的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3个因素,以挥发油得率为响应值,通过三因素三水平实验,确定了其最佳提取工艺,即料液比1︰13g/mL,超声时间25min、超声温度54℃,在该条件下浙贝母挥发油的得率为0.912 7%,与理论值0.919 5%相差较小,说明该方法合理、可行,可用于浙贝母挥发油提取。同时采用纸片法,测试了该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结果发现其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抑菌活性强弱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挥发油 响应面法 纸片法 抑菌活性
下载PDF
陕产长春七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敏娜 侯少平 +3 位作者 许海燕 刘艳红 王珊 赖普辉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0年第7期15-20,共6页
以挥发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实验优化陕产长春七挥发油的超声提取工艺,并考察了长春七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确定长春七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乙醚为提取溶剂、料液... 以挥发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实验优化陕产长春七挥发油的超声提取工艺,并考察了长春七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确定长春七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以乙醚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53(g∶mL)、超声时间20 min、超声温度26℃,在此工艺条件下,挥发油提取率为13.6392%,与理论值相差0.0024%,说明此方法可行。长春七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有较高的清除率,且随着浓度增大清除能力增强,长春七挥发油清除DPPH自由基线性范围在1.4~1.8 mg·mL^-1为最佳,长春七挥发油清除ABTS自由基线性范围在2.5~3.5 mg·mL^-1为最佳。为进一步有效开发利用陕西“太白七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七挥发油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灵芝三萜的提取分离及总三萜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29
20
作者 侯敏娜 刘剑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0年第5期70-71,共2页
目的研究灵芝三萜的最佳提取方法,并测定其总三萜的含量。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用硅胶柱进行总三萜分离,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三萜含量。结果最佳提取方法为用5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用30倍量硅胶装柱,以石油醚-... 目的研究灵芝三萜的最佳提取方法,并测定其总三萜的含量。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用硅胶柱进行总三萜分离,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三萜含量。结果最佳提取方法为用5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用30倍量硅胶装柱,以石油醚-乙酸乙酯(9:1和7:3)进行洗脱;经分离得到针状晶体Ⅰ和Ⅱ,测定该品种中灵芝总三萜含量为9.07%。结论本提取方法稳定可行,可作为灵芝三萜工业化生产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三萜 提取分离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