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0a洱海水环境演变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素
1
作者 高思佳 侯泽英 +1 位作者 吴越 储昭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96-1305,I0010,共11页
基于19712020年近50年洱海湖区主要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采用M-K检验和GAMs模型定量解析了洱海水质的年际变化趋势,采用多元回归法综合分析了洱海水环境演变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50年来,在流域发展与湖泊保护双轮驱动的作用下,洱海水... 基于19712020年近50年洱海湖区主要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采用M-K检验和GAMs模型定量解析了洱海水质的年际变化趋势,采用多元回归法综合分析了洱海水环境演变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50年来,在流域发展与湖泊保护双轮驱动的作用下,洱海水质年际波动明显,主要水质指标浓度也呈现出多个显著变化的趋势过程。1980s初至1985年间水质指标浓度显著上升,主要与流域南部城镇化发展有关;19861980s末显著下降,与南部截污干渠(管)建设密切相关;1990s末至2003年间显著上升,主要与南部城镇工业发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等重要发展策略有关;20042008年间显著下降,主要与中心城区截污治污、环洱海湖滨带修复等重要工程实施有关。在此期间洱海发生过两次较为严重的规模化藻华事件,1996年在水质优良的情况下洱海首次发生蓝藻水华,这与长期低水位运行、网箱养鱼和银鱼引种等导致湖泊生态系统严重受损密切相关;2003年在水质污染加重、生态系统尚未恢复情况下洱海再次发生蓝藻水华。2次藻华事件也改变了流域发展政策,对洱海的科学认识和保护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2016年以来高强度的湖泊保护工作,促使洱海氨氮、总氮、总磷、透明度等主要指标均呈现向好的趋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近10年洱海COD Mn浓度仍在显著升高,且TLI(COD Mn)加权占比由1992年的6%增加至2020年的17%,说明COD Mn对洱海富营养化的影响逐渐增加,这将是未来洱海保护工作重点关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水环境 演变趋势 驱动因素
下载PDF
洱海西部雨季地表径流氮磷污染特征及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金春玲 高思佳 +4 位作者 叶碧碧 储昭升 侯泽英 喻秋 郑丙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91-1899,共9页
云南高原平坝区地表径流是湖泊氮、磷的主要来源之一.为研究高原平坝区雨季地表径流氮、磷污染特征及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调查了洱海西部平坝区雨季的径流氮、磷形态特征,并结合遥感影像空间分析与SPSS等统计分析,从汇水区尺度和缓冲... 云南高原平坝区地表径流是湖泊氮、磷的主要来源之一.为研究高原平坝区雨季地表径流氮、磷污染特征及受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调查了洱海西部平坝区雨季的径流氮、磷形态特征,并结合遥感影像空间分析与SPSS等统计分析,从汇水区尺度和缓冲区尺度上研究土地利用类型与地表径流水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雨季地表径流氮、磷质量浓度较高,ρ(TP)为0. 16~0. 77 mg/L,且以DIP (溶解性无机磷)为主(63. 01%);ρ(TN)为1. 75~14. 86 mg/L,且以NO_3^--N为主(78. 15%).(2)汇水区尺度上城镇用地对ρ(TP)影响突出.环湖农村居民点对ρ(NH4+-N)影响突出,耕地中的高施肥种植区对ρ(TN)、ρ(NO_3^--N)影响突出;(3)在缓冲区500、1 000和2 000 m尺度下,随缓冲区距离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对地表径流水质的影响减小.研究显示,城镇用地与高施肥种植区对洱海西部雨季地表径流氮、磷质量浓度影响最大,土地利用类型随缓冲区距离增加对水质的影响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雨季地表径流 降雨径流污染 冗余分析 缓冲区
下载PDF
海菜花-螺蛳经济湿地对农田低污染水的净化 被引量:10
3
作者 储昭升 靳明 +3 位作者 叶碧碧 侯泽英 王海燕 杨琦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5-980,共6页
为研究海菜花水培经济湿地对农田低污染水的净化效能及投放螺蛳对水体净化的影响,在进水ρ(TN)、ρ(NO3--N)、ρ(TP)分别为(5.08±0.14)、(4.71±0.15)、(0.10±0.03)mgL条件下,构建了无螺组(海菜花湿地)、有螺组(海菜花... 为研究海菜花水培经济湿地对农田低污染水的净化效能及投放螺蛳对水体净化的影响,在进水ρ(TN)、ρ(NO3--N)、ρ(TP)分别为(5.08±0.14)、(4.71±0.15)、(0.10±0.03)mgL条件下,构建了无螺组(海菜花湿地)、有螺组(海菜花-螺蛳经济湿地)和空白组(无海菜花和螺蛳湿地)3种湿地,对比不同HRT(水力停留时间)对水质处理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HRT为7 d时,无螺组对TN、NO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55.6%±5.8%、62.6%±5.8%和76.3%±4.8%,有螺组分别为50.8%±5.5%、61.2%±6.3%和75.5%±3.9%;HRT为42 d时的污染物去除率与HRT为28 d时相当,并且有螺组和无螺组也相当,对TN、NO3--N和TP的去除率分别在76.8%、92.4%和84.8%以上.2HRT为7和42 d时,投放螺蛳对N、P的去除均表现为抑制作用;HRT为7 d时有螺组浊度显著降低(P<0.05).3HRT为7 d时,有螺组和无螺组对TN、TP的处理量均在800和228 kg(hm2·a)以上,显著高于HRT为42 d〔141、46 kg(hm2·a)〕时.4HRT为7 d的有螺组经济效益最高,为20.3×104元(hm2·a),其中海菜花收益为15.4×104元(hm2·a),投加螺蛳增加经济效益为4.9×104元(hm2·a).综合考虑对农田低污染水的净化效能和经济效益,优选HRT为7 d的海菜花-螺蛳经济湿地处理农田低污染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菜花 螺蛳 水培经济湿地 农田低污染水
下载PDF
芦苇碳源-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农田退水脱氮的长期效能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常洋 王彤 +4 位作者 王海燕 储昭升 杭前宇 刘凯 侯泽英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53-461,共9页
针对农田退水NO_3^--N占比高、C/N低,氮污染难以去除的问题,将经济易得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茎叶碎段装填在表面流人工湿地(packed surface flow construct wetland,PSFW)的表层作为外加碳源,以研究其长期运行情况下的脱氮效能... 针对农田退水NO_3^--N占比高、C/N低,氮污染难以去除的问题,将经济易得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茎叶碎段装填在表面流人工湿地(packed surface flow construct wetland,PSFW)的表层作为外加碳源,以研究其长期运行情况下的脱氮效能。结果表明:第29~149天,外加芦苇茎叶碎段的PSFW的脱氮效能明显高于无芦苇茎叶碎段的空白PSFW0;进水NO_3^--N和TN浓度分别为(16.4±1.0)和(17.7±2.0)mg/L,HRT按3、4和2 d运行时,HRT为4 d时脱氮效能最优,PSFW对NO_3^--N和TN去除率分别为(87.4±6.0)%和(74.1±6.0)%,PSFW0的去除率仅为(14.4±4.0)%和(14.4±3.0)%。第150~269天,PSFW的脱氮效能稍高于PSFW0,进水NO_3^--N和TN浓度分别为(10.4±1.0)和(10.8±1.0)mg/L,HRT按3、2和1 d运行时,HRT为3 d时脱氮效能最优,PSFW对NO_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1.9±7.0)%和(90.2±7.0)%,PSFW0的去除率分别为(91.3±5.0)%和(86.4±6.0)%。第270~334天,PSFW的脱氮效能稍低于PSFW0;进水NO_3^--N和TN浓度分别为(5.7±0.4)和(7.2±0.8)mg/L,HRT为3 d时,PSFW对NO_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88.6±10.0)%和(82.5±7.0)%,PSFW0的去除率分别为(94.0±6.0)%和(87.8±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植物碳源 表面流人工湿地 农田退水 脱氮
下载PDF
基于熵值法的云南高原浅水湖泊水生态健康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项颂 庞燕 +2 位作者 侯泽英 许秋瑾 万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72-2282,共11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对湖泊水生态系统的胁迫日益加剧.以云南高原浅水湖泊——星云湖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取样结合GIS技术,从水质、富营养化、沉积物、水生生物等方面选择12个代表性指标,构建星云湖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对湖泊水生态系统的胁迫日益加剧.以云南高原浅水湖泊——星云湖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取样结合GIS技术,从水质、富营养化、沉积物、水生生物等方面选择12个代表性指标,构建星云湖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熵值法对湖泊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现状评价及历史变化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星云湖水生态综合健康指数(CHI)为44.51,综合健康状态一般,水质、富营养化、水生生物指标对系统的影响权重分别为0.28、0.29、0.27.差异性分析表明,水质、富营养化、沉积物、水生生物4类因素层评价指标的健康状况时空差异显著,雨季沉积物指标健康状况较差,水生生物指标健康状况极差,旱季水质、富营养化、水生生物指标健康状况均较差;在空间上,水质、富营养化指标健康状况在西北湖区相对较差,水生生物指标健康状况在北部及东北湖区相对较差,沉积物指标健康状况在南部湖区及中北部湖区相对较差.相较于2008年,2018年星云湖水生态系统综合健康状况好转,但湖区中东部分区域系统综合健康状况略有恶化.研究显示,基于熵值法的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能够较客观系统地评价星云湖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健康指数 健康评价 熵值法 高原浅水湖泊
下载PDF
芦苇碳源投加量对表面流人工湿地中试系统强化脱氮启动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恒亮 朱铁群 +3 位作者 王海燕 储昭升 杭前宇 侯泽英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32-339,共8页
针对农田退水C/N较低的问题,采取表面流人工湿地投加缓释型植物碳源芦苇强化反硝化脱氮。模拟农田退水水质为:NO_3^--N浓度,(8.00±1.00)mg/L;TN浓度,(9.00±1.00)mg/L;NH_4+-N浓度,(0.70±0.10)mg/L;NO_2^--N浓度,0.01 mg/... 针对农田退水C/N较低的问题,采取表面流人工湿地投加缓释型植物碳源芦苇强化反硝化脱氮。模拟农田退水水质为:NO_3^--N浓度,(8.00±1.00)mg/L;TN浓度,(9.00±1.00)mg/L;NH_4+-N浓度,(0.70±0.10)mg/L;NO_2^--N浓度,0.01 mg/L;TP浓度,(1.00±0.05)mg/L。设计了3组中试湿地:空白组湿地为不加芦苇碎段的对照湿地;1#湿地为芦苇碎段面积占强化反硝化湿地段面积的1/4;2#湿地为芦苇碎段面积占强化反硝化湿地段面积的1/2。采用静态方式进行为期40 d的启动试验。结果表明:启动前期(第1~18天),空白组湿地、1#湿地和2#湿地NO_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4.2%(第18天)、89.1%(第18天)和97.8%(第7天);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5.1%(第15天)、79.4%(第15天)和90.0%(第7天)。考虑到湿地NO_3^--N的利用情况,在试验第18天时补加NO_3^--N至浓度为(8.00±1.00)mg/L。启动后期(第19~40天),空白组湿地NO_3^--N和TN的去除率在第40天分别为78.0%和71.4%;1#湿地在第37天分别为92.2%和75.2%;2#湿地在第35天分别为95.8%和77.1%。投加芦苇碳源可大大缩短中试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启动期,2#湿地启动较快,且对NO_3^--N和TN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1#湿地和空白组湿地,表明碳源投加越多,启动越快,脱氮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人工湿地 中试 芦苇碳源 投加量 强化反硝化脱氮 启动期
下载PDF
调蓄经济植物湿地技术在农田径流污染控制中的工程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叶碧碧 李丹 +1 位作者 侯泽英 储昭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5-422,共8页
为评价调蓄经济植物湿地技术在农田径流污染控制中的运行效果和经济效益,采用现场调研长期跟踪监测调蓄经济植物湿地进、出水水质和水量变化,深入探索其营养盐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及其去除效能.结果表明:①调蓄经济植物湿地能够有效截留营... 为评价调蓄经济植物湿地技术在农田径流污染控制中的运行效果和经济效益,采用现场调研长期跟踪监测调蓄经济植物湿地进、出水水质和水量变化,深入探索其营养盐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及其去除效能.结果表明:①调蓄经济植物湿地能够有效截留营养盐,稳定出水水质,2015年7月—2017年4月出水ρ(TN)、ρ(TP)和ρ(CODCr)平均值分别为1. 2、0. 07和17. 0 mg/L,TN、TP和CODCr去除率分别为65. 8%、75. 5%和41. 3%.②不同调蓄量下TN和TP去除率随着进水水量的增大而减小,表现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 CODCr去除率与调蓄量之间呈负相关,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在调蓄经济植物湿地中单位面积TN、TP和CODCr去除负荷量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③调蓄经济植物湿地中莲藕、海菜花和螺蛳产量分别为26. 25、22. 50和2. 46 t/(hm^2·a),氮、磷去除总量分别为275和30 kg/(hm^2·a).研究显示,调蓄经济植物湿地能够有效截留氮、磷,在不同水文期均有良好的净化效果,不仅具备景观效益,且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蓄经济植物湿地 农田径流污染 营养盐截留
下载PDF
硫碳比对芦苇碳源-硫耦合表面流湿地脱氮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常洋 王海燕 +3 位作者 储昭升 杭前宇 李莉 侯泽英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83-1792,共10页
针对农田退水中NO3--N占比高、碳氮比低的问题,提出PS-SFW(Phragmites australis and sulfur combined 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芦苇碳源-硫耦合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其强化农田退水脱氮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与SFW0(无芦苇碳源... 针对农田退水中NO3--N占比高、碳氮比低的问题,提出PS-SFW(Phragmites australis and sulfur combined 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芦苇碳源-硫耦合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其强化农田退水脱氮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与SFW0(无芦苇碳源-硫填充的常规表面流湿地)进行对比,重点研究了HRT(水力停留时间)为3、2、4 d条件下S/C(质量比,分别为0.32、0.56)对PS-SFW脱氮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RT为3 d(第29~40天)时,PS-SFW0.32(S/C比为0.32)、PS-SFW0.56(S/C比为0.56)和SFW0的w(NO3--N)分别为55.9%±11.0%、66.0%±10.0%和7.0%±3.0%,w(TN)分别为36.9%±1.0%、40.3%±3.0%和4.5%±2.0%,PS-SFW0.56对TN和NO3--N去除效能高于PS-SFW0.32,远高于SFW0;HRT为4 d时(第41~81天)及HRT为3 d(第130~149天)时,PS-SFW0.32、PS-SFW0.56、SFW0的w(NO3--N)为66.3%±5.0%、90.5%±4.0%、14.4±4.0%和53.4%±3.0%、62.9%±10.0%、48.5%±5.0%,w(TN)为55.5%±5.0%、75.4%±5.0%、14.4%±3.0%和48.8%±2.0%、57.5%±6.0%、44.1%±5.0%,PS-SFW0.56对NO3--N和TN的去除效能均优于PS-SFW0.32,并且优于SFW0.HRT为2 d(第82~129天)时,PS-SFW0.32、PS-SFW0.56、SFW0的w(NO3--N)为47.7%±7.0%、46.6%±6.0%和26.8%±4.0%,w(TN)为37%±6.0%、36.6%±6.0%和24.0%±3.0%,PS-SFW0.32、PS-SFW0.56对氮的去除效能接近,但仍优于SFW0.研究显示,PS-SFW运行条件应优选S/C为0.56、HRT为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碳比 碳硫耦合反硝化 强化脱氮 表流湿地 农田退水
下载PDF
多塘湿地对降雨径流的截留特点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丹 郑丙辉 +2 位作者 储昭升 侯泽英 袁静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05-1614,共10页
为考察降雨过程对径流发生的影响及其对多塘湿地进出水水质、水量的影响,基于2017年8月25日和9月6日两次降雨过程中湿地进出水水质水量长时间的变化特征,探究降雨过程中湿地水质水量变化及污染物净化特征.结果表明:(1)多塘湿地进水量峰... 为考察降雨过程对径流发生的影响及其对多塘湿地进出水水质、水量的影响,基于2017年8月25日和9月6日两次降雨过程中湿地进出水水质水量长时间的变化特征,探究降雨过程中湿地水质水量变化及污染物净化特征.结果表明:(1)多塘湿地进水量峰值出现的时间滞后于降雨雨强峰值及累计雨量峰值.降雨雨强对湿地进水量影响不显著,而累计雨量影响径流的产生量,进而影响湿地进水量,造成湿地水力负荷急剧上升,最高达2.45 m^(3)/(m^(2)·d).降雨过程中多塘湿地水位上升,水深加深,有效容积增大,水力停留时间延长.(2)进水水质变化随降雨过程无显著规律,但进水污染物负荷量始终大于非降雨期,说明降雨期间径流污染仅采用污染物浓度洪峰控制是不充分的,特别是雨季降雨频繁的地区,应重视污染负荷对多塘湿地净化效能的影响.(3)降雨期间多塘湿地对径流污染有良好的截留作用,TN、TP去除率分别为33.6%~88.7%和25.2%~78.0%.研究显示,进水水力负荷的增加增强了湿地的扰动,导致部分单元污染物出口浓度高于进水,但由于调蓄塘-表流湿地-塘-生态浮床-稳定塘耦合工艺的梯级单元有助于湿地系统对污染物消纳截留,增强了湿地对降雨径流的截留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塘湿地 降雨径流 污染物截留 水力负荷 水力停留时间 梯级单元
下载PDF
洱海西部灌排沟渠水质特征及土地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嘉玉 吴越 +2 位作者 侯泽英 储昭升 饶景翔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5-682,共8页
灌排沟渠径流是洱海氮、磷营养盐输入的主要来源。2020年秋季,研究选取洱海西部2个汇水区,分析了降雨条件下汇水区和沟渠子汇水区2个空间尺度下沟渠水质的变化特征,以及土地利用对沟渠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渠水质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 灌排沟渠径流是洱海氮、磷营养盐输入的主要来源。2020年秋季,研究选取洱海西部2个汇水区,分析了降雨条件下汇水区和沟渠子汇水区2个空间尺度下沟渠水质的变化特征,以及土地利用对沟渠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沟渠水质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其中双隐汇水区东南部沟渠化学需氧量(COD)较高,为5.68~20.49 mg/L,北部沟渠总氮(TN)浓度较高,为1.04~1.44 mg/L,总磷(TP)浓度自东向西递减,氨氮(NH_(3)-N)浓度整体较低;万阳汇水区南部沟渠COD较高,为5.02~14.22 mg/L,TN浓度整体较低,环洱海和中部靠北沟渠TP和NH_(3)-N浓度整体偏高。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村镇、农田是沟渠TP和NH_(3)-N的主要来源,秋季库塘未被利用的蓄水也可能对沟渠水质造成影响,林草地面积占比与沟渠水质呈负相关,但由于占比小和空间分布原因,对入海污染负荷的削减效用较小。洱海西部应加强灌溉用水循环利用,完善环湖截污工程,以减少灌排沟渠退水和农村生活污水对洱海水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灌排沟渠退水 农田面源 水质 空间分布特征 洱海
下载PDF
强化反硝化脱氮湿地外加碳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恒亮 朱铁群 +3 位作者 王海燕 储昭升 杭前宇 侯泽英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5期92-93,90,共3页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碳源是影响其反硝化脱氮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污水中C/N比较低的问题,需向系统中额外投加碳源。在大量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对强化反硝化脱氮人工湿地的外加碳源进行了总结,并比较了外加碳...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碳源是影响其反硝化脱氮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污水中C/N比较低的问题,需向系统中额外投加碳源。在大量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对强化反硝化脱氮人工湿地的外加碳源进行了总结,并比较了外加碳源的种类和及其优缺点。并对人工湿地外加碳源的研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为今后强化脱氮人工湿地外加碳源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反硝化脱氮 人工湿地 外加碳源 进展
下载PDF
底泥原位洗脱过程中氮磷含量与形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国宏 叶碧碧 +4 位作者 吴敬东 侯泽英 储昭升 郑丙辉 杨永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2-401,共10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河流底泥中内源氮磷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研究原位洗脱技术对污染底泥中氮、磷物质和成分的作用效果,以北京市凉水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了现场试验洗脱与对照组0~30 cm分层底泥以及实验室模拟洗脱处理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河流底泥中内源氮磷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研究原位洗脱技术对污染底泥中氮、磷物质和成分的作用效果,以北京市凉水河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了现场试验洗脱与对照组0~30 cm分层底泥以及实验室模拟洗脱处理前后0~10 cm底泥中pH、E_h(氧化还原电位)、容重、含水率、OM(有机质)、TN、TP和氮、磷形态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现场洗脱对0~5 cm厚度底泥的处理和模拟洗脱处理均对底泥中pH、E_h、含水率的改变以及其中TN、TP的去除效果表现显著,其中,现场试验洗脱组0~5 cm范围底泥中w(TN)、w(TP)分别较对照组降低了66.4%±17.4%、40.8%±24.4%,模拟洗脱处理对底泥中OM、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70.1%±4.8%、66.8%±2.0%、43.1%±3.1%.②原位洗脱技术对底泥中TN的去除主要通过对PON(颗粒态有机氮)的去除来实现,现场和模拟试验过程中PON对TN去除的贡献率分别达55.0%和73.6%.③原位洗脱对底泥中TP的去除主要通过对Al-P(铝结合态磷)、OP(有机磷)的去除来实现,现场和模拟试验中Al-P、OP对TP去除的贡献率分别达37.0%、66.2%和31.3%、43.7%.研究显示,原位洗脱技术可有效去除城市河流底泥处理层中的氮磷物质,并以有机氮、磷物质的去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修复 城市河流 底泥 氮形态 磷形态
下载PDF
藻华高风险期微囊藻在洱海中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3
作者 汪偲 侯泽英 +3 位作者 储昭升 王鹏飞 曹晶 杨永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50-1257,共8页
大量微囊藻浮力调节及其垂向迁移是形成蓝藻水华的重要机制之一.为研究微囊藻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洱海北部湖心为监测点位,采用野外采样室内分析的方法,于2016年9—12月对微囊藻生物量、伪空胞体积、粒径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 大量微囊藻浮力调节及其垂向迁移是形成蓝藻水华的重要机制之一.为研究微囊藻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洱海北部湖心为监测点位,采用野外采样室内分析的方法,于2016年9—12月对微囊藻生物量、伪空胞体积、粒径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9—11月微囊藻生物量逐月增长并于11月达到峰值(1.77 mg/L),在12月出现下降(月均值为0.34 mg/L);9月、11月微囊藻伪空胞体积(18.0~22.6μm3/cell)较高,10月、12月较低(10.2~17.3μm3/cell);9—11月微囊藻的垂向迁移速率(5.4~14.5 m/d)、漂浮百分率(57%~96%)及群体粒径(91~305μm)逐渐增大,12月明显减小.微囊藻生物量、伪空胞体积及群体粒径的垂直分布规律均表现为表层最高,中层次之,底层最低.9—11月,微囊藻在洱海中出现垂直分层现象,伪空胞提供的浮力作用和藻群体粒径作用大于风力扰动作用,促使微囊藻在水柱中主动迁移并聚集在水面;而在12月,风力扰动对微囊藻垂直分布的影响远超过浮力及粒径的作用,微囊藻在水柱中趋于均匀分布.研究显示,藻华高风险期微囊藻在洱海呈弱分层分布,且浮力及群体粒径是影响其垂直分布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 洱海 垂直分布 伪空胞体积 垂向迁移 藻群体粒径
下载PDF
洱海沙坪湾湖滨带不同植被带中细菌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欣艳 王海燕 +2 位作者 侯泽英 储昭升 杨永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5-711,共7页
湖滨带是湖泊保护的重要屏障,其不同植被带中的细菌对入湖污染物降解起重要作用.为研究不同植被带中的细菌分布,以洱海沙坪湾湖滨带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Hi 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其中AG(乔草植被带)、EP(挺水植被带)、SP(沉水植被带... 湖滨带是湖泊保护的重要屏障,其不同植被带中的细菌对入湖污染物降解起重要作用.为研究不同植被带中的细菌分布,以洱海沙坪湾湖滨带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Hi Seq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其中AG(乔草植被带)、EP(挺水植被带)、SP(沉水植被带)和UV(无植被带)的土壤或沉积物中的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滨带植被带中细菌种类丰富,共有54个门、106个纲、192个目、334个科和503个属被检测到,细菌的OTUs从高到低依次为EP(3 162个)、AG(2 926个)、UV(2 709个)和SP(2 427个),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EP(10.14)、AG(9.75)、SP(9.44)和UV(9.26);湖滨带植被带中主要细菌类群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AG,48.55%;EP,47.83%;SP,40.36%;UV,44.00%)、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AG,19.30%;EP,5.31%;SP,5.67%;UV,6.30%)、厚壁菌门(Firmicutes)(AG,6.01%;EP,8.24%;SP,3.96%;UV,13.13%)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AG,3.98%;EP,8.91%;SP,8.95%;UV,7.59%),主要类群在不同植被带中占比不同;植被带类型对细菌的群落结构特征影响不大,但对细菌种群的多样性影响较大.典型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w(TP)、pH和w(OM)(OM为有机质)是影响不同植被带细菌种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湖滨带 植被带 细菌群落 分布特征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丝状藻响应温度变化的生长及功能特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京 曹晶 +2 位作者 储昭升 侯泽英 杨永哲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6-204,共9页
针对近年来丝状蓝藻水华的频繁暴发问题,研究了3种常见丝状藻生长对温度的响应以及生长与功能特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由15℃增加至30℃,拟柱孢藻比生长速率由0.28 d-1增加为0.70 d-1,光合活性(Fv/Fm)在0.40~0.61范围内波动,单位藻... 针对近年来丝状蓝藻水华的频繁暴发问题,研究了3种常见丝状藻生长对温度的响应以及生长与功能特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由15℃增加至30℃,拟柱孢藻比生长速率由0.28 d-1增加为0.70 d-1,光合活性(Fv/Fm)在0.40~0.61范围内波动,单位藻细胞溶解性总氮(DTN)和溶解性反应磷(SRP)消耗量也分别增加了6.36 mg-DTN/mg-Chl.a、0.15 mg-SRP/mg-Chl.a;伪鱼腥藻比生长速率从0.12 d-1到0.60 d-1,Fv/Fm在15℃时达到最低,为0.12,单位藻细胞氮磷消耗量也分别增加了21.72 mg-DTN/mg-Chl.a、1.71 mg-SRP/mg-Chl.a;水华束丝藻比生长速率从0.20 d-1到0.44 d-1,Fv/Fm受影响较小,单位藻细胞氮磷消耗量也分别增加了12.29 mg-DTN/mg-Chl.a、0.83 mg-SRP/mg-Chl.a。温度升高都会促进3种丝状藻生长,拟柱孢藻易在大于30℃高温下形成优势;伪鱼腥藻温度适应范围广,但温度低于15℃会抑制伪鱼腥藻生长;水华束丝藻最佳生长温度为25℃,并可在15℃时取得优势,耐低温能力较强。另外,丝状藻可通过权衡藻细胞生理特性以维持不同温度下的生长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藻 蓝藻 水污染控制 水污染治理
下载PDF
基于EFDC模型的洱海水温模拟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锦鹏 吴越 +3 位作者 田泽斌 储昭升 袁静 侯泽英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368-376,共9页
洱海是处于富营养化初期的高原中深水湖泊,夏秋季节没有明显的温跃层,具有独特的水温垂向分布特点。为掌握洱海水位、水温等要素的变化规律,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影响,采用环境流体动力学(EFDC)模型建立了洱海三维水动力模型,并用拉丁超立... 洱海是处于富营养化初期的高原中深水湖泊,夏秋季节没有明显的温跃层,具有独特的水温垂向分布特点。为掌握洱海水位、水温等要素的变化规律,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影响,采用环境流体动力学(EFDC)模型建立了洱海三维水动力模型,并用拉丁超立方采样(LHS)和标准秩回归(SRR)方法对影响水温的重要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湖体水温对太阳短波辐射中的快速波占比(FSWRATF)和快速衰减系数(SWRATNF)2个参数的变化较为敏感,而对太阳短波辐射慢速衰减系数(SWRATNS)的敏感性较弱;洱海水温的空间分布主要呈南北方向变化,且随季节变化明显,春夏季水温自北向南递减,秋冬季水温南北低、中间高,这可能与洱海湖盆地形及出入流河口位置有关。洱海水温模拟结果较好地拟合了水温的弱分层现象,对解释洱海营养盐的垂向分布特征、藻华发生条件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DC 水温 敏感性分析 影响因素 洱海
下载PDF
硝酸盐氮对海菜花湿地处理低污染水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恩慧 侯泽英 +2 位作者 冯可心 储昭升 杨永哲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71-1277,共7页
为研究不同进水ρ(NO_3^--N)下海菜花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及海菜花的生长情况和经济效益,在进水ρ(NH_4^+-N)和ρ(TP)分别为(1.07±0.11)和(0.41±0.03)mg/L,水力负荷为0.05 m^3/(m^2·d)的条件下,构建了进水ρ(NO_3^--N)... 为研究不同进水ρ(NO_3^--N)下海菜花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及海菜花的生长情况和经济效益,在进水ρ(NH_4^+-N)和ρ(TP)分别为(1.07±0.11)和(0.41±0.03)mg/L,水力负荷为0.05 m^3/(m^2·d)的条件下,构建了进水ρ(NO_3^--N)依次为(1.52±0.48)(5.62±0.41)和(9.78±0.24)mg/L的三组湿地.结果表明:(1)进水ρ(NO_3^--N)为(1.52±0.48)(5.62±0.41)和(9.78±0.24)mg/L时,湿地运行稳定所需时间分别为15、55和69 d,ρ(NO_3^--N)越高,湿地运行稳定所需的时间越长;运行稳定后三组湿地出水ρ(NO_3^--N)分别为(0.24±0.03)(0.30±0.01)和(0.65±0.14)mg/L,NO_3^--N去除率均达85%以上.(2)湿地运行50 d后出水ρ(TP)均高于进水,后续试验应对基质进行改良.(3)进水ρ(NO_3^--N)为(9.78±0.24)mg/L的湿地中海菜花叶片叶绿素及茎的收获量均明显低于其余两组湿地,较高的ρ(NO_3^--N)对海菜花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进水ρ(NO_3^--N)为(5.62±0.41)mg/L的湿地经济效益最大,为6.2×10~4元/(hm^2·a).研究显示,ρ(NO_3^--N)低于10 mg/L时,海菜花湿地能有效去除低污染水中的NO_3^--N;当ρ(NO_3^--N)为5 mg/L左右时,湿地有较好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氮 低污染水 海菜花 人工湿地
下载PDF
模拟农田低污染水中不同基质对海菜花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颉海波 冯可心 +4 位作者 侯泽英 叶碧碧 周恩慧 储昭升 杨永哲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78-85,共8页
采用海菜花湿地中试装置研究砾石、砂土、红壤土、紫土及稻田土5种基质对海菜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花茎产量和模拟低污染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在红壤土和稻田土中的海菜花种子萌发率(74.25%和73.68%)高于砂土和紫土;从生长状... 采用海菜花湿地中试装置研究砾石、砂土、红壤土、紫土及稻田土5种基质对海菜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花茎产量和模拟低污染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在红壤土和稻田土中的海菜花种子萌发率(74.25%和73.68%)高于砂土和紫土;从生长状况分析,稻田土和紫土比另外3种基质更有利于海菜花幼苗的生长;从花茎累计产量分析,5种基质中海菜花在紫土中的总开花数(22朵)、花茎数(32根/m^2)及花茎总质量(145.10 g)最高,花茎总质量其次为稻田土(117.60 g);从N、P的去除效果分析,5种基质条件下海菜花中试湿地对氨氮(NH_4^+-N)、硝氮(NO_3^--N)和总氮(TN)去除效果较好,红壤土对总磷(TP)去除效果较好,稻田土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海菜花 生长 洱海 污染物
下载PDF
阿龙山病毒及松岭病毒多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19
作者 李德 殷启凯 +10 位作者 侯泽英 王瑞晨 张维嘉 付士红 何英 聂凯 梁国栋 许松涛 李樊 李兴洲 王环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 建立一种多重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多重实时qRT-PCR)法,用于阿龙山病毒(Alongshan virus,ALSV)及松岭病毒(Songling virus,SGLV)核酸的快速检测。方法 针对ALSV NS 3基因和SGLV S基因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 目的 建立一种多重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多重实时qRT-PCR)法,用于阿龙山病毒(Alongshan virus,ALSV)及松岭病毒(Songling virus,SGLV)核酸的快速检测。方法 针对ALSV NS 3基因和SGLV S基因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建立针对2种病毒的多重实时qRT-PCR检测方法,评价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并应用蜱标本对该方法进行应用评价。结果 该检测方法与森林脑炎病毒等其他6种虫媒病毒无交叉反应,灵敏度达1×101拷贝/μl,重复性检测的循环阈值(Ct)变异系数均<2.00%;运用该方法,从2019年黑龙江省采集的30组蜱标本中检出2组ALSV阳性,1组SGLV阳性。经验证,该方法与普通PCR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100%。结论 建立了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ALSV和SGLV多重实时qRT-PCR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龙山病毒 松岭病毒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核酸检测
原文传递
云贵高原典型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
20
作者 吴天浩 侯泽英 +3 位作者 喻秋 郝展 张芬 储昭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1-237,共7页
湖泊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但湖泊生态系统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高原湖泊的生态系统较平原湖泊更为敏感.浮游植物作为湖泊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其群落结构可以反映出湖泊水环境的变化.... 湖泊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周边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但湖泊生态系统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高原湖泊的生态系统较平原湖泊更为敏感.浮游植物作为湖泊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其群落结构可以反映出湖泊水环境的变化.为了解典型高原湖泊洱海的浮游植物群落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于2021年对在洱海的13个点位开展逐月水质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监测.结果发现洱海水质较好、富营养化水平低,但浮游植物生物量较前几年明显偏高,这主要是由于下半年甲藻水华事件所造成的.通过分析优势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发现,甲藻暴发可能与有机质有关,低透明度及相对低温环境也有利于甲藻生长;蓝藻生物量主要受营养盐浓度和水温限制;低温季节硅藻优势度较高.这些结果揭示了在外源营养盐输入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有机质和气候变化可能对高原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造成更为强烈的影响,未来需要对这些环境条件变化投入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 浮游植物 甲藻 有机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