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半年西太副高位置与东亚季风雨带(区)的气候联系 被引量:30
1
作者 俞亚勋 王式功 +2 位作者 钱正安 宋敏红 王安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10-1525,共16页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东部的夏季风降水气候,利用1951-2005年中国实测日雨量和美国NCEP/NCAR 1982-1994年逐日高度及风场再分析资料,绘制了多站多年逐候平均雨量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西脊点多年逐候平均位置图,揭示了夏...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东部的夏季风降水气候,利用1951-2005年中国实测日雨量和美国NCEP/NCAR 1982-1994年逐日高度及风场再分析资料,绘制了多站多年逐候平均雨量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西脊点多年逐候平均位置图,揭示了夏半年西太副高位置与东亚季风降水雨带(区)的气候联系。主要结论如下:(1)西太副高西脊点位置的相对稳定阶段及大幅度东缩西伸突变与季风雨带(区、期)关系密切。平均说,在西太副高北进东缩期,当西脊点相对稳定在菲律宾西北面海域、台湾海峡西北面及日本西南面海域时,将分别带来29-33候的华南前汛期、35-40候的江淮梅雨期及42-49候的北方多雨期;我国西北(西南)区秋雨则是副高南撤期50-52(55-61)候明显西伸并滞留在台湾海峡西北面(粤、桂沿海)的产物;而27-28(47-48)候的西太副高大幅度东缩(西伸)突变则指示夏季风即将爆发(开始南撤)的先兆。(2)揭示了西北区东部的关中汉中区和其余部分的降水气候分别主要受江淮梅雨和北方雨期影响等平均事实和特征。(3)长序列的单站逐候平均雨量图和西太副高西脊点逐候平均位置图不失为东亚夏季风降水气候分析和预测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副高西脊点 逐候平均雨量 华南前汛期 江淮梅雨期 北方多雨期 华西秋雨
下载PDF
西北地区空中水汽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34
2
作者 俞亚勋 王劲松 李青燕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9-156,共8页
使用NCEP/NCAR195 8%D 2 0 0 0年再分析格点资料 ,分析了西北地区空中水汽和水汽输送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 :1)西北地区空中水汽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东部和西部的天山北部以及塔里木河流域盆地 ,而西北地区中部水... 使用NCEP/NCAR195 8%D 2 0 0 0年再分析格点资料 ,分析了西北地区空中水汽和水汽输送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 :1)西北地区空中水汽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东部和西部的天山北部以及塔里木河流域盆地 ,而西北地区中部水汽含量较少 ,尤以青海的西部和北部为最 ;2 )西北地区空中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南海以及阿拉伯海的水汽输送 ,北面还有一支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方向的水汽输送 ;3)西北地区空中水汽含量自 5 0年代末至 80年代中期呈明显下降趋势 ,而从 80年代后期开始水汽又呈波动上升趋势 .水汽增加地区主要在新疆北部沿河西走廊至甘肃中部祁连山区中段以及南疆盆地西部 ,而其它地区近年来水汽明显减少 ,其中减少幅度最大的地方位于西北中部的甘肃、青海、新疆交界处以及东部的陕西省 ;4 )从空中水汽年代际变化趋势看 ,6 0~ 70年代西北大部分地区呈现减少趋势 ,而 80~ 90年代全区普遍呈现增多趋势 ,以西北地区西部水汽增多趋势最为明显 .最后讨论了影响西北地区水汽分布及输送的气候动力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水汽 时空分布 年代际变化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侧初夏干湿年500hPa环流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俞亚勋 谢金南 王宝灵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3-51,共9页
使用NCEP/NCAR 1 958~ 1 997年 40年再分析全球月平均网格点资料以及青藏高原东北侧地区同期 1 7个站降水量观测资料 ,选取了初夏最干旱的 3个年份 (1 962 ,1 995 ,1 997年 )和最湿润的 3个年份 (1 967,1 984,1 985年 ) ,分析计算了初... 使用NCEP/NCAR 1 958~ 1 997年 40年再分析全球月平均网格点资料以及青藏高原东北侧地区同期 1 7个站降水量观测资料 ,选取了初夏最干旱的 3个年份 (1 962 ,1 995 ,1 997年 )和最湿润的 3个年份 (1 967,1 984,1 985年 ) ,分析计算了初夏典型干湿年东亚范围内 50 0hPa平均位势高度场、风矢场、涡度场和散度场 ,指出青藏高原东北侧初夏干旱和多雨与中高纬环流特征有关 ,表现在物理量场上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东北侧 初夏 干湿年 环流特征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侧地区干湿年夏季环流异常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俞亚勋 王宝灵 +1 位作者 谢金南 董安祥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1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使用NCEP/ NCAR 1968~ 1997年 6~8月平均再分析全球网格点资料以及同期青藏高原东北侧17站夏季总降水量观测资料,对青藏高原东北侧典型干湿年夏季平均的大尺度环流场和物理量场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青藏... 使用NCEP/ NCAR 1968~ 1997年 6~8月平均再分析全球网格点资料以及同期青藏高原东北侧17站夏季总降水量观测资料,对青藏高原东北侧典型干湿年夏季平均的大尺度环流场和物理量场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青藏高原东北侧夏季干湿年形成的原因和机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侧区域干湿年夏季对应的大尺度环流场和有关物理量场差异明显,最后给出了青藏高原东北侧夏季干湿年的物理图像,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夏季 干湿年 大气环流 降水量 涡度场 散度场
下载PDF
甘肃省春季沙尘暴强弱年份大气环流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俞亚勋 赵建华 《干旱气象》 2003年第3期48-57,共10页
文中使用NCEP/NCAR1955~2000年全球月平均再分析网格点资料(2.5°×2.5°纬度/经度)和甘肃省区域性沙尘暴过程资料,分别选取了甘肃省5个春季典型沙尘暴年份和5个春季非沙尘暴年份,对其气候平均的大尺度环流场和有关物理量... 文中使用NCEP/NCAR1955~2000年全球月平均再分析网格点资料(2.5°×2.5°纬度/经度)和甘肃省区域性沙尘暴过程资料,分别选取了甘肃省5个春季典型沙尘暴年份和5个春季非沙尘暴年份,对其气候平均的大尺度环流场和有关物理量场的动力和热力结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甘肃省春季沙尘暴发生与全球海温异常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春季沙尘暴年和非沙尘暴年大尺度高低空环流场和有关物理量场差异明显,从而揭示了沙尘暴形成的大尺度环流以及动力和热力因子影响的事实,以期对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气候成因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为沙尘暴短期气候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和强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春季 沙尘暴 大气环流
下载PDF
ARMA模型在兰州5~9月降水预报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俞亚勋 朱炳瑗 《干旱气象》 1998年第1期44-46,共3页
本文试用动态数据处理中时间序列ARMA过程的概念来作长期降水预报,经过对降水历史资料平稳化处理后,对其建立ARMA模型,从预报趋势上看,此方法是有一定价值的。
关键词 ARMA模型 降水预报 应用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侧1997年春夏大旱的500hPa环流异常诊断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俞亚勋 王宝灵 郭慧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214-220,共7页
使用NECP/NCAR 1958~ 1997年 4 0年再分析全球月平均网格点资料以及相应时段全国 160个代表站月降水量资料 ,针对青藏高原东北侧 1997年发生的严重春末夏初旱和伏旱 ,分析了这次大旱的天气气候背景和 50 0hPa环流场主要特征 ,对有关物... 使用NECP/NCAR 1958~ 1997年 4 0年再分析全球月平均网格点资料以及相应时段全国 160个代表站月降水量资料 ,针对青藏高原东北侧 1997年发生的严重春末夏初旱和伏旱 ,分析了这次大旱的天气气候背景和 50 0hPa环流场主要特征 ,对有关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 ,探讨了该年春夏干旱发生的 50 0hPa环流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hPa环流 青藏高原 异常诊断 NCAR 月降水量资料 短期气候预测 天气气候 春末夏初旱 伏旱 干旱
全文增补中
甘肃河西走廊春季强沙尘暴与低空急流 被引量:35
8
作者 汤绪 俞亚勋 +1 位作者 李耀辉 张存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40-846,共7页
使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网格点资料(2.5°×2.5°纬度/经度)和我国区域性沙尘暴过程历史资料,分析了春季大气环流特征及低空急流与甘肃河西走廊春季强沙尘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东亚中纬度高空维持纬向强急流锋区的情况下... 使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网格点资料(2.5°×2.5°纬度/经度)和我国区域性沙尘暴过程历史资料,分析了春季大气环流特征及低空急流与甘肃河西走廊春季强沙尘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东亚中纬度高空维持纬向强急流锋区的情况下,极易造成甘肃河西走廊春季强沙尘暴的低空急流产生。揭示了沙尘暴形成的大尺度环流动力影响因子的事实,指出可将产生这种低空急流特征的西风带大型环流的调整过程,作为甘肃河西走廊春季强沙尘暴天气的预警信号,而低空急流的位置及强度又可作为沙尘暴强度及沙尘暴发生和影响区的预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春季强沙尘暴 西风带 低空急流
下载PDF
西北地区春季沙尘暴气候分析及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赵红岩 陈旭辉 +3 位作者 王锡稳 白虎志 董安祥 俞亚勋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7-641,共5页
利用甘肃、宁夏1955—2002年的气象实测资料,北半球500hPa月高度场,月平均太平洋海表温度场资料,将沙尘暴发生的变化趋势看作每年春季的一个气候现象,分析其发生的气候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以及与大气环流、海温的相关关系,得出沙尘暴... 利用甘肃、宁夏1955—2002年的气象实测资料,北半球500hPa月高度场,月平均太平洋海表温度场资料,将沙尘暴发生的变化趋势看作每年春季的一个气候现象,分析其发生的气候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以及与大气环流、海温的相关关系,得出沙尘暴气候趋势预测的着眼点,建立沙尘暴短期气候预测概念模型。此模型对沙尘暴发生变化趋势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气候分析 天气预报 西北地区
下载PDF
祁连山与河西内陆河流域绿洲的大气水循环特征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张强 俞亚勋 张杰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07-913,共7页
祁连山和河西走廊地区为西风带、青藏高原季风、东南季风三个大气环流系统的耦合区,其内陆河流域的大气水循环特征受大气环流影响比较显著.根据已公布文献提供的资料,分析了祁连山区年平均降水与海拔和大气环流影响系统之间的关系,研究... 祁连山和河西走廊地区为西风带、青藏高原季风、东南季风三个大气环流系统的耦合区,其内陆河流域的大气水循环特征受大气环流影响比较显著.根据已公布文献提供的资料,分析了祁连山区年平均降水与海拔和大气环流影响系统之间的关系,研究了祁连山发育的内陆河流域的绿洲水平空间尺度的分布特征,探讨了海拔和绿洲植被密集度对绿洲地表蒸发力的影响,揭示了绿洲单位面积耗水量与绿洲灌溉率之间的关系.最后,讨论了内陆河流域绿洲的特点以及开发和保护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系统耦合区 大气水循环特征 绿洲分布与耗水 祁连山与河西内陆河流域
下载PDF
北极涛动与我国北方强沙尘暴的关系 被引量:14
11
作者 宋连春 俞亚勋 +1 位作者 孙旭映 孙国武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35-839,共5页
使用1954—2003年北极涛动指数、500hPa纬向环流指数和沙尘暴等气候观测资料,针对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趋势,分析了以北极涛动为代表的大气环流异常变化的气候特征,揭示了其与我国春季沙尘暴相关的事实。结果表明:近50年... 使用1954—2003年北极涛动指数、500hPa纬向环流指数和沙尘暴等气候观测资料,针对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趋势,分析了以北极涛动为代表的大气环流异常变化的气候特征,揭示了其与我国春季沙尘暴相关的事实。结果表明:近50年北极涛动指数表现出由负位相向正位相转变的趋势,当冬季(12月~2月)北极涛动为负位相时,相应的纬向环流指数为负距平,中高纬度西风气流偏弱,有利于极地冷空气向南输送,西伯利亚高压偏强,我国北方春季易多发区域性沙尘暴;反之则不易发生区域性沙尘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北极涛动 纬向环流指数 西伯利亚高压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侧汛期降水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宝灵 谢金南 +1 位作者 吴国雄 俞亚勋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75-784,共10页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侧区域平均降水量资料(1958~1997年)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500 hPa网格资料(2.5°x 2.5°),分析发现:(1)高原东北侧汛期降水份额最大的7、8、9月3个月近40年降...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侧区域平均降水量资料(1958~1997年)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500 hPa网格资料(2.5°x 2.5°),分析发现:(1)高原东北侧汛期降水份额最大的7、8、9月3个月近40年降水明显减少,过去明显存在的准3年周期振荡80年代以来处于低潮;(2)日本—北太平洋附近位势高度降低,鄂霍茨克海阻高加强是高原东北侧7、8、9月干旱最典型的标志;(3)就干旱流型而言,7月干旱环流与江淮梅雨环流特征十分相似,表现在江淮多梅雨年,一般是高原东北侧重旱年;(4)高原东北侧7~9月的典型旱年流型,实际就是 EI Nino流型;(5) EI Nino事件对高原东北侧降水有明显影响,表现在该区域典型少雨年,一般发生于 EI Nino事件当年。从阶段看,以 7~9月降水总量与 EI Nino事件相关最为显著,从月际看,尤以 9月关系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降水 流型 厄尔尼诺
下载PDF
甘肃冰雹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其防御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旭映 俞亚勋 +1 位作者 闫敬泽 渠永兴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4年第3期33-36,共4页
冰雹是甘肃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对农作物危害极大。本文在统计分析甘肃降雹区域及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 ,针对降雹对农作物造成灾害的程度 ,提出了切合实际的防御冰雹灾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甘肃 冰雹灾害 农业 防御措施 区域分布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中国北方典型强沙尘暴的地面加热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劲松 俞亚勋 赵建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9-602,共4页
选取了中国北方16个典型强沙尘暴事件,利用NCEP/NCAR的日平均全球再分析网格点资料,对这些典型强沙尘暴事件的地面感热通量场、潜热通量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该区域中强沙尘暴的不同发生区地面的加热场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选取了中国北方16个典型强沙尘暴事件,利用NCEP/NCAR的日平均全球再分析网格点资料,对这些典型强沙尘暴事件的地面感热通量场、潜热通量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该区域中强沙尘暴的不同发生区地面的加热场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常在典型强沙尘暴事件发生区表现为正的感热通量和正的潜热通量;沙尘暴多发区域的南疆盆地表现为以潜热加热为主,西北区东部表现为以感热加热为主,华北地区北部则表现为感热和潜热加热同等重要;南疆盆地和西北区东部沙尘暴的发生受下垫面的影响较大,华北区北部沙尘暴的发生受下垫面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沙尘暴 地面加热 潜热通量 感热通量
下载PDF
西北地区降水混沌特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宝灵 谢金南 俞亚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5-31,共7页
利用西北地区 30个站月降水量序列 (1 951~ 1 996年 ) ,估计了分数维及平均可预报时长。对按月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的序列 ,其分数维在 3 .7~ 6 .2之间 ,极端干旱地区的分数维明显偏小 ,西北地区东部与我国其它地区分数维相比 ,基本在一... 利用西北地区 30个站月降水量序列 (1 951~ 1 996年 ) ,估计了分数维及平均可预报时长。对按月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的序列 ,其分数维在 3 .7~ 6 .2之间 ,极端干旱地区的分数维明显偏小 ,西北地区东部与我国其它地区分数维相比 ,基本在一个水平。根据二阶Renyi熵 (K2 )表征的该地区平均可预报时长在 2~ 3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降水量 平均可预报时长 降水混沌
下载PDF
冻土对沙尘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建华 俞亚勋 孙国武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8-662,共5页
利用1951—2000年中国大陆685个沙尘暴站、412个冻土深度及706个气温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近50a来沙尘暴与冻土深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沙尘暴多发中心总与当月的冻深极小值或相对低值区对应,且冻深越小(大),沙尘暴日数越大(小);... 利用1951—2000年中国大陆685个沙尘暴站、412个冻土深度及706个气温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近50a来沙尘暴与冻土深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沙尘暴多发中心总与当月的冻深极小值或相对低值区对应,且冻深越小(大),沙尘暴日数越大(小);气温是冻深与沙尘暴反相关关系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深度 沙尘暴 气温
下载PDF
河西走廊东部近50年沙尘暴气候预测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岩瑛 俞亚勋 +3 位作者 罗晓玲 马兴祥 张爱萍 王汝忠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51-856,共6页
应用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5站(乌鞘岭、古浪、永昌、凉州区、民勤)近50年月、年气象资料和沙尘暴个例,详细分析了沙尘暴产生的气候背景和气候影响因子。在分析二十多种气象要素的基础上,做出沙尘暴不同时间、不同范围的日数和强度... 应用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5站(乌鞘岭、古浪、永昌、凉州区、民勤)近50年月、年气象资料和沙尘暴个例,详细分析了沙尘暴产生的气候背景和气候影响因子。在分析二十多种气象要素的基础上,做出沙尘暴不同时间、不同范围的日数和强度预报方程。研究表明:河西走廊东部的沙尘暴是武威市北部干旱气候、丰富的地表沙源与大风天气相互作用的结果;沙尘暴日数与该市中北部冬春季的气温、年降雨量和大风日数有关;沙尘暴强度与武威市前期的干旱、异常增温、强大风日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大风 干旱指数 气候预测
下载PDF
西北地区1961~1990年月降水量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宝灵 张焕儒 俞亚勋 《干旱气象》 1997年第3期21-24,共4页
用我国西北五省(区)89个测站1961—1990年月降水量资料,通过EOF分解等方法,将该地区降水按年际变化分为6个区:陕西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区、青海高原区、河西走廊区、南疆区和北疆区,与实况较吻合;分析了月降水量... 用我国西北五省(区)89个测站1961—1990年月降水量资料,通过EOF分解等方法,将该地区降水按年际变化分为6个区:陕西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区、青海高原区、河西走廊区、南疆区和北疆区,与实况较吻合;分析了月降水量年际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月降水量 分区 年际变化
下载PDF
影响河西走廊春季沙尘暴的物理因素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安祥 白虎志 +1 位作者 俞亚勋 张昆 《甘肃科学学报》 2003年第3期25-30,共6页
应用1955年~2000年甘肃省河西走廊14个测站的春季沙尘暴日数,从气象学角度分析了河西走廊春季沙尘暴的物理因素,研究表明:上年春季赤道东太平洋和西风漂流区海温,上年(3~10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和强度是预测河西走廊春季沙尘暴... 应用1955年~2000年甘肃省河西走廊14个测站的春季沙尘暴日数,从气象学角度分析了河西走廊春季沙尘暴的物理因素,研究表明:上年春季赤道东太平洋和西风漂流区海温,上年(3~10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和强度是预测河西走廊春季沙尘暴的信号,初步制作了沙尘暴形成的概念模型和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春季 沙尘暴 物理因素 分析
下载PDF
西北地区月季气温变化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宝灵 俞亚勋 《甘肃气象》 2000年第1期6-9,共4页
利用西北五省 (区 ) 89个测站 196 1~ 1990年月平均气温资料 ,通过EOF分解等方法 ,分析了月 (季 )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基本空间分布型 ,最后将该地区气温按年际变化分为 :陕西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区、青海高原区、河西走廊区... 利用西北五省 (区 ) 89个测站 196 1~ 1990年月平均气温资料 ,通过EOF分解等方法 ,分析了月 (季 )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基本空间分布型 ,最后将该地区气温按年际变化分为 :陕西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区、青海高原区、河西走廊区、南疆区和北疆区等 6个区 ,这与实况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月(季) 平均气温 分区 长期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