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结核术后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报告
1
作者 李翔 陈刚 +2 位作者 唐新桥 俞海亮 明雨杨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68-170,共3页
Guillain-Barré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1]是急性弛缓性麻痹最常见的病因,是一种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也是一种影响周围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低,多数患者在进行性肌无力发作前都有前驱疾病。... Guillain-Barré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1]是急性弛缓性麻痹最常见的病因,是一种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也是一种影响周围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低,多数患者在进行性肌无力发作前都有前驱疾病。在典型病例中,GBS的最初症状是疼痛、麻木、感觉异常和四肢无力。其特征是快速进展,急性对称性下肢肌力及肌腱反射减退,受累节段迅速上升,麻木和感觉异常[1],通常影响四肢并向近端扩散,部分患者会出现感觉障碍和脑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结核 脊柱手术 格林-巴利综合征
下载PDF
结合双层多头自注意力和BiLSTM-CRF的军事武器实体识别 被引量:5
2
作者 俞海亮 彭冬亮 谷雨 《无线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75-782,共8页
军事武器实体识别是军事领域本体构建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实现自动军事武器实体识别能够提升军事情报信息检索的效率。为提升军事武器实体识别的精确率,面向网络公开非结构化军事新闻数据,提出了一种结合双层多头自注意力... 军事武器实体识别是军事领域本体构建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深度学习方法实现自动军事武器实体识别能够提升军事情报信息检索的效率。为提升军事武器实体识别的精确率,面向网络公开非结构化军事新闻数据,提出了一种结合双层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和BiLSTM-CRF模型的武器实体识别方法。在BiLSTM-CRF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双层自注意力机制,分别在嵌入层提取重要输入特征以及BiLSTM层提取关键字符信息,并结合军事武器实体构词特点,建立正则匹配模板对识别结果进行校正。构建了包含1196条数据的军事武器数据集,测试结果表明,提出方法的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分别为0.9293,0.9301和0.9297,相比于经典深度学习模型的最优结果,在精确率、召回率以及F1值上分别提升了1.15%,0.97%和0.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器实体识别 双层多头自注意力 BiLSTM-CRF 校正
下载PDF
基于预训练模型和特征融合的事件触发词抽取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震 谷雨 +1 位作者 耿小航 俞海亮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4期40-47,共8页
为解决事件触发词抽取任务中出现的一词多义、特征提取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预训练模型和特征融合的触发词抽取方法。以BERT预训练模型的多层双向Transformer编码单元构建的动态词向量为基础,融合卷积网络提取的词汇级别特征和图... 为解决事件触发词抽取任务中出现的一词多义、特征提取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预训练模型和特征融合的触发词抽取方法。以BERT预训练模型的多层双向Transformer编码单元构建的动态词向量为基础,融合卷积网络提取的词汇级别特征和图卷积网络提取的句子级别特征,然后应用条件随机场模型对预测的触发词标签序列进行合理约束,从而实现对触发词的准确抽取。采用ACE2005英文数据集进行测试,提出方法在测试集上的触发词识别任务F1值为74.6%,触发词分类任务F1值为71.1%,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训练模型 卷积神经网络 图卷积 条件随机场 触发词抽取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内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7
4
作者 俞海亮 陈刚 +2 位作者 曾凯斌 张治国 韩莹松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内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均给予经皮椎间孔内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术后半年、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腰痛、腿痛进...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内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均给予经皮椎间孔内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术后半年、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腰痛、腿痛进行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对患者腰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Macnab标准来评估患者临床总优良率,并且统计并发症(局部麻木感、脑脊液漏、硬脑膜微小撕裂、神经受损)的发生情况,并通过X线、MRI观察患者术后腰椎间盘情况。结果手术用时42~116min,平均74min;术中出血量25~55mL,平均40mL。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半年、末次随访,患者腰痛VAS、腿痛VAS、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半年总优良率为88.2%,术后1年总优良率为92.5%。术后半年椎体间隙较前变窄2例、成角>10°1例,术后1年椎体间隙变窄1例,所有患者在术后半年和末次随访均无椎间盘再次移位者。术后无局部麻木感、脑脊液漏、硬脑膜微小撕裂、神经受损等并发症出现。结论经皮椎间孔内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内窥镜检查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5
作者 俞海亮 胡优威 谭益云 《当代医学》 2013年第6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6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前路内固定融合术,观察组给予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两组的疗...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6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前路内固定融合术,观察组给予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两组的疗效、手术相关指标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高于对照组74.3%的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56.5±43.0)min,术中出血量(741.2±175.6)mL,对照组手术时间(211.1±59.8)min,术中出血量(1190.1±184.2)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脊柱胸腰段骨折采取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效果显著,应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疗效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联合3D打印技术在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运用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俞海亮 韩莹松 曾凯斌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12期1053-1055,共3页
目的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联合3D打印技术在颈椎骨折颈椎骨折脱位的运用效果。方法颈椎骨折或脱位病人7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联合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CT辅助手术治疗。记录分... 目的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联合3D打印技术在颈椎骨折颈椎骨折脱位的运用效果。方法颈椎骨折或脱位病人7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联合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CT辅助手术治疗。记录分析两组病人治疗过程中的指标参数以及术后螺钉置钉位置情况。分析评价治疗前后JOA评分和VAS情况,统计并分析病人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中出血量(148.9±8.2)ml、手术时间(95.2±10.4)分钟、排气时间(2.5±1.1)天,均优于对照组的(208.8±9.1)ml、(108.3±7.6)min和(3.1±0.6)天,观察组病人术后置钉成功率85.71%高于对照组的68.57%(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JOA评分(15.64±1.48)分高于对照组的(14.73±1.51)分;两组病人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病人VAS评分(3.16±0.46)低于对照组的(3.42±0.33)分(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的17.14%,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骨折颈椎骨折脱位病人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联合3D打印技术进行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治疗效果好及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3D打印技术 JOA评分 VAS评分
原文传递
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椎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俞海亮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23期3948-3949,共2页
目的:分析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行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后的腰椎活动度。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诊治的78例LSS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39例)。对照组行传统锥板切除减压术,研究组行经皮内镜下锥板减... 目的:分析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行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后的腰椎活动度。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诊治的78例LSS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39例)。对照组行传统锥板切除减压术,研究组行经皮内镜下锥板减压术。比较2组近期疗效、手术临床指标、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和腰椎活动度,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手术时长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手术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下降,且研究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腰椎活动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LSS患者行经皮内镜下椎板减压术治疗后,近期疗效显著提高,腰椎功能改善,疼痛缓解,安全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活动度 经皮内镜 椎板减压术
下载PDF
塞来昔布联合盐酸乙哌立松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曲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俞海亮 《中国处方药》 2021年第2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盐酸乙哌立松片和塞来昔布胶囊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对颈椎曲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0月诊治的12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62例给予盐酸乙哌立松片...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盐酸乙哌立松片和塞来昔布胶囊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对颈椎曲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0月诊治的12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62例给予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治疗,联合组62例同时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比较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椎动脉血流速度、颈椎曲度及运动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9%和8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右椎动脉Vd和Vs水平均明显升高,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颈椎曲度及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上升,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乙哌立松片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效果显著,椎动脉血流速度、颈椎曲度及运动功能评分显著提高,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胶囊 盐酸乙哌立松片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曲度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变电站调试技术探讨
9
作者 俞海亮 贾晓光 李树良 《现代商贸工业》 2013年第3期192-192,共1页
随国家电网改造政策的出台,变电站改造工程开始大量涌现,就某220kV变电站调试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介绍一下。
关键词 变电站 调试 检查
下载PDF
过伸体位下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科 王冰 +4 位作者 胡优威 谭益云 张健 曾凯斌 俞海亮 《西部医学》 2009年第10期1733-1735,共3页
目的观察过伸体住下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24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先在过伸体位下使病椎的高度恢复,然后在C臂透视下,经椎弓根穿刺,置入球囊,球囊扩张后使用骨水泥... 目的观察过伸体住下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24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先在过伸体位下使病椎的高度恢复,然后在C臂透视下,经椎弓根穿刺,置入球囊,球囊扩张后使用骨水泥充填椎体,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结果16例手术顺利,疼痛于术后48h内均明显缓解并可下床活动,4~12d内出院。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平均VAS评分由术前(8.5±0.3)分到术后(2.1±0.2)分和最终随访(2.3±0.3)分(P〈0.01);Oswestry功能评分由术前(43±1.32)分到术后(21±1.29)分和最终随访(22土1.25)分(P〈O.01);手术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由术前(14.8±2.8)mm到术后(24.3±2.1)mm和最终随访(24.4±1.9)mm(P〈0.05);Cobb角平均由术前23.2°±4.6°到术后10.3°±3.1°和最终随访10.2°±4.3°(P〈0.05);未发生骨水泥渗漏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过伸体位下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伸体位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结核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震超 陈刚 +3 位作者 曾凯斌 张治国 俞海亮 韩莹松 《脊柱外科杂志》 2018年第4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8例下腰椎结核并椎旁/椎管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8例下腰椎结核并椎旁/椎管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病变节段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等指标,术后定期随访相关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60(47.3±8.2)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ESR、CRP、Cobb角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末次随访时术前ASIA分级C级8例恢复至D级、E级各4例,D级6例均恢复至E级。所有患者均在术后9~18(13.2±2.1)个月获得植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假关节形成。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椎结核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结核 脊柱 清创术 内固定器 骨移植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血管瘤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刚 胡优威 +2 位作者 谭益云 杨阶鑫 俞海亮 《颈腰痛杂志》 2008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椎体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9例脊椎血管瘤患者,均经临床、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确诊。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进针,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观察PVP操作成功率、疼痛缓解... 目的研究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椎体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9例脊椎血管瘤患者,均经临床、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确诊。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进针,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后观察PVP操作成功率、疼痛缓解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地施行了PVP,术中无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胸腰椎体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 血管瘤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上胸椎结核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震超 陈刚 +3 位作者 曾凯斌 张治国 俞海亮 韩莹松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9年第5期1040-1048,共9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湘潭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0例上胸椎(T1~4)脊柱结核患者。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4~72(51.7±14.0)岁...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上胸椎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湘潭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0例上胸椎(T1~4)脊柱结核患者。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4~72(51.7±14.0)岁。术前病变节段后凸Cobb角为31°~53°(46.7°±8.4°)。术前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B级2例,C级9例,D级8例,E级1例。均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6~60(46.7±8.4)个月,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后凸Cobb角为15°~25°(20.4°±3.0°),末次随访为16°~26°(21.3°±3.0°),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有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至末次随访,根据ASIA分级,2例由B级至D级,4例由C级至D级,5例由C级至E级,8例由D级至E级。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均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所有患者在术后9~15(11.7±1.9)个月达到植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假关节形成。结论: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上胸椎脊柱结核患者,应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方法安全有效,且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胸椎结核 一期后路 植骨融合
下载PDF
经皮病灶清除持续灌洗治疗术后重症椎间隙感染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优威 曾凯斌 +5 位作者 谭益云 陈刚 杨阶鑫 张健 俞海亮 彭科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4期724-725,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病灶清除持续灌洗对术后重症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在C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穿刺病灶清除留置导管持续椎间隙灌洗治疗术后重症椎间隙感染6例。【结果】随访6个月至3年,所有患者全部治愈,无复发病例。【结论】经... 【目的】探讨经皮病灶清除持续灌洗对术后重症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在C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穿刺病灶清除留置导管持续椎间隙灌洗治疗术后重症椎间隙感染6例。【结果】随访6个月至3年,所有患者全部治愈,无复发病例。【结论】经皮病灶清除持续灌洗治疗术后重症椎间隙感染是一种创伤小、疗效确切、不影响脊柱稳定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术 脊柱炎/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外科学 清创术
下载PDF
“改良鸡尾酒”在单节段腰椎后路融合术中的疗效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超 夏红 +3 位作者 陈刚 曾凯斌 俞海亮 张稳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2期356-362,共7页
目的:探讨"改良鸡尾酒"在单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湘潭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行单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鸡尾酒组(A组,n=30... 目的:探讨"改良鸡尾酒"在单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湘潭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行单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鸡尾酒组(A组,n=30)和生理盐水组(B组,n=30)。观察术后24 h引流量和总引流量,术前和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Hb)值、血细胞比容(Hct)、二聚体值,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术后4,8,12,24和48 h的VAS疼痛评分,干预前和干预后即刻,5 min,10min和30min心率、血压的变化,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个月。结果:两组术后24h引流量、总引流量和术后第1,3天Hb,H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输血。A组术后4,8和12 h VAS疼痛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和48 h两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术前和术后血浆D-二聚体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中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不良事件;A组与B组各有1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改良鸡尾酒"可以有效减少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术后失血量,减轻其早期切口疼痛,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改良鸡尾酒 氨甲环酸 肾上腺素 罗哌卡因
下载PDF
三菱PLC维修案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国庆 俞海亮 刘鹏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3年第3期97-97,99,共2页
首先对PLC进行介绍,包括发展史和其典型的结构,其次结合工厂脱盐水控制系统所使用的三菱PLC进行维修案例分析,结合维修案例,掌握PLC的结构,并更深入了解PLC的软硬件功能,综合掌握其控制方法,为连续生产中控制系统出现问题后的故障判断... 首先对PLC进行介绍,包括发展史和其典型的结构,其次结合工厂脱盐水控制系统所使用的三菱PLC进行维修案例分析,结合维修案例,掌握PLC的结构,并更深入了解PLC的软硬件功能,综合掌握其控制方法,为连续生产中控制系统出现问题后的故障判断提供依据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控制方法 故障
下载PDF
UBE与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刚 明雨杨 +5 位作者 夏红 何佳俊 刘浪 曹志武 李翔 俞海亮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6期444-450,共7页
目的 对比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腰椎间盘切除术和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 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 目的 对比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腰椎间盘切除术和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 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UBE组29例,PEID组3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C-反应蛋白升高值、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均手术顺利,未出现硬膜外血肿、硬膜撕裂、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与UBE组相比,PEID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血红蛋白下降值、CRP升高值较低(P<0.001)。两组患者随访3月以上,均未出现症状加重或再次手术。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但组间各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UBE组患者满意率为89.66%,PEID组患者满意率为90.32%,两组患者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BE和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PEID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失血量等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打压植骨单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
18
作者 陈刚 徐震超 +1 位作者 曾凯斌 俞海亮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4期941-946,共6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打压植骨单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28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年龄29~72(50.9±11.7)岁;术前病变节段Cobb角为13°~25...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打压植骨单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集的28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年龄29~72(50.9±11.7)岁;术前病变节段Cobb角为13°~25°(16.6±3.0)°。术前ASIA神经功能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16例,E级9例。均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打压植骨单节段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42~60(50.5±5.5)个月,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Cobb角为5°~12°(8.1±1.6)°,末次随访为7°~12°(9.4±1.4)°,较术前得到显著改善(P<0.05)。至末次随访,根据ASIA分级,1例由B级恢复至D级,2例由C级恢复至E级,16例由D级恢复至E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P<0.05)。所有患者均在术后6~15(9.4±2.5)个月达到植骨融合。结论:对于符合手术适应证的单节段腰椎结核的患者,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打压植骨单节段固定手术方式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期后路 单节段固定 打压植骨 脊柱融合术 单节段腰椎结核
下载PDF
颈椎后路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及其邻近节段损伤疗效分析
19
作者 陈刚 胡优威 +2 位作者 谭益云 俞海亮 张治国 《颈腰痛杂志》 2015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及其邻近节段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08-2013-08 21例齿状突及其邻近节段骨折脱位在我院行颈椎后路手术治疗患者。21例均采用上颈椎后路个性化的固定方式。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手术治疗齿状突骨折及其邻近节段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08-2013-08 21例齿状突及其邻近节段骨折脱位在我院行颈椎后路手术治疗患者。21例均采用上颈椎后路个性化的固定方式。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对有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进行JOA评分,术后随访影像学资料评价骨折愈合、植骨融合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12~48个月),术中未出现脊髓、椎动脉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X线片示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所有骨折均呈骨性愈合。9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均较术前提高,脊髓功能均获不同程度改善。JOA评分从术前平均(11.4-2.6)分提高至术后6个月平均(15.1-2.9)分,术前术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平均改善率为(85.3%±8.3%),优良率95%。结论选择合理的颈椎后路手术方式,在治疗齿状突骨折及其邻近节段损伤中,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折 脱位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成年人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免疫重建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俞海亮 杨跃诚 +9 位作者 赵燕 曹东冬 金聪 叶润华 曹艳芬 刘雪娇 姚仕堂 陈晨 段松 吴尊友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50-1055,共6页
目的分析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成年人HIV/AIDS开始抗病毒治疗(ART)后CD4^(+)T淋巴细胞(CD4)纵向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德宏州2007-2016年开始ART的成年人HIV/AIDS的回顾性队列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免疫重建良好的定义... 目的分析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成年人HIV/AIDS开始抗病毒治疗(ART)后CD4^(+)T淋巴细胞(CD4)纵向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德宏州2007-2016年开始ART的成年人HIV/AIDS的回顾性队列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免疫重建良好的定义为HIV/AIDS经ART后CD4恢复至基本正常(>500个/µl),据此将HIV/AIDS分为4个组,采用轨迹分析模型描述和分析每组ART后CD4免疫重建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对象共7605例HIV/AIDS,开始ART年龄M(P_(25),P_(75))为36(30,43)岁,男性4641例(61.0%),汉族3232例(42.5%),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4624例(60.8%),随访时间M(P_(25),P_(75))为6.1(4.1,8.1)年。CD4未恢复正常组、CD4基本恢复正常组、CD4恢复正常组和CD4维持正常组的构成比分别为34.4%(2617)、39.8%(3030)、20.6%(1562)和5.2%(396)。与CD4未恢复正常组作为对照组相比,开始ART年龄<35岁、女性、中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性传播感染途径、基线无机会性感染、开始ART时CD4≥200个/µl、含替诺福韦(TDF)标准的ART方案、确诊到开始ART时间<1年是促进HIV/AIDS的CD4免疫重建良好的影响因素。结论德宏州ART后HIV/AIDS的CD4免疫重建情况呈多种状况,在基线CD4较高水平时开始ART有助于CD4恢复至正常水平。建议尽早开始ART,注意随访和关注CD4水平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抗病毒治疗 CD4^(+)T淋巴细胞 免疫重建 轨迹分析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