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栀子审美文化探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俞香顺 周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6-12,共7页
栀子是中国传统名花,经历了从实用功能到审美价值,再到象征意义的演进。这种演进是"层累"式的,而并非是"替换"式的。经过不断抉发、丰富,栀子最终完成了实用、审美、象征的功能整合。栀子从实用到象征、从民间到文... 栀子是中国传统名花,经历了从实用功能到审美价值,再到象征意义的演进。这种演进是"层累"式的,而并非是"替换"式的。经过不断抉发、丰富,栀子最终完成了实用、审美、象征的功能整合。栀子从实用到象征、从民间到文人,从而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也是中国文化中很多花卉的共同走向。揭明通过栀子的文化内涵可以从文化的角度认识民族文化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实用 审美 象征 文化
下载PDF
《爱莲说》主旨新探 被引量:10
2
作者 俞香顺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77-181,共5页
荷花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比德”之花。宋代周敦颐《爱莲说》将荷花抬到了“君子花”的高度 ,成为士大夫人格的完美象征。本文对“君子”人格内涵进行剖析。“出淤泥而不染”不是对佛教典故的简单因袭 ,而是阐明了心性修养的重要性 ;“中... 荷花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比德”之花。宋代周敦颐《爱莲说》将荷花抬到了“君子花”的高度 ,成为士大夫人格的完美象征。本文对“君子”人格内涵进行剖析。“出淤泥而不染”不是对佛教典故的简单因袭 ,而是阐明了心性修养的重要性 ;“中通外直”是理学心性修养学说、道德自隆意识与立身处世、伦理责任的有机统一 ,本体论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爱莲说》中其他关于荷花性状的描写也是“君子”人格的物态化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莲说》 荷花形象 道德 理学 创作主旨 人格 周敦颐 '君子'说 本体论 方法论
下载PDF
荷花佛教寓意在唐宋的演变 被引量:14
3
作者 俞香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2-148,共7页
荷花在佛教中象征着“不染”、清净,有“不著不染”与“著而不染”两种发生途径。中唐以后,随着佛教的变化、禅宗的兴起,荷花“不染”的发生途径呈现了从“隔”(“不著不染”)到“即”(“著而不染”)的总体态势。到了宋代,理学家以儒解... 荷花在佛教中象征着“不染”、清净,有“不著不染”与“著而不染”两种发生途径。中唐以后,随着佛教的变化、禅宗的兴起,荷花“不染”的发生途径呈现了从“隔”(“不著不染”)到“即”(“著而不染”)的总体态势。到了宋代,理学家以儒解禅,对荷花的“不染”进行本体思考,指出“向上一路”,荷花成为士大夫人格象征。此外,在中国文学中,“青泥莲花”特指有才德的妓女,这是荷花佛教寓意在中国“向下一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花 花卉意象 人格象征 佛教寓意 唐代 宋代
下载PDF
“强化体能”是体育的本质与目的——张洪潭教授学术访谈录 被引量:8
4
作者 俞香顺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25,共4页
张洪潭认为,体育的本质是"旨在强化体能的非生产性人体活动"。从这一基本的观点出发,他认为体育教学应该"为技术而技术",提出了"技术健身教学论";他认为中国古代没有产生体育的土壤,所谓的"民俗体育... 张洪潭认为,体育的本质是"旨在强化体能的非生产性人体活动"。从这一基本的观点出发,他认为体育教学应该"为技术而技术",提出了"技术健身教学论";他认为中国古代没有产生体育的土壤,所谓的"民俗体育"、"休闲体育"、"社区体育"等概念都是不成立的。张洪潭提出了"体育与哲学"这一命题,认为体育学科应该向哲学借镜,方能走向成熟。张洪潭对于体育现状也有许多与众不同的见解。他认为,体育比赛可以采用"化学助力";学生体质下降是一个伪命题;刘翔的训练团队忽视了"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 技能 哲学 足球 学生体质
下载PDF
荷花意象和佛道关系的融合 被引量:15
5
作者 俞香顺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15,共5页
荷花既是佛门圣物,象征“出淤泥而不染”,同时又是道教标识,充满珍祥色彩。在佛教与道教的融合、互动过程中,荷花充当了“信使”的角色。佛、道并存之日既远,两者之间的攻讦辩难、渗透融合就一直是研治中国思想史的学者所致力的课题。... 荷花既是佛门圣物,象征“出淤泥而不染”,同时又是道教标识,充满珍祥色彩。在佛教与道教的融合、互动过程中,荷花充当了“信使”的角色。佛、道并存之日既远,两者之间的攻讦辩难、渗透融合就一直是研治中国思想史的学者所致力的课题。在佛、道思想的动态关系背景之下,荷花的两重“身份”不再是泾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注荷花“身份”的微妙变化或可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佛、道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花 佛教 道教 融合
下载PDF
白居易花木审美的贡献与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俞香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4-198,共5页
白居易的花木审美发展了传统的"比德"方式,影响了周敦颐的"中通外直"之说;重视"美刺兴比",寄寓政治批评、民本情怀;在花木审美中融入了人生感慨、友朋酬和;极大地拓展了审美范围,"发现"了白色... 白居易的花木审美发展了传统的"比德"方式,影响了周敦颐的"中通外直"之说;重视"美刺兴比",寄寓政治批评、民本情怀;在花木审美中融入了人生感慨、友朋酬和;极大地拓展了审美范围,"发现"了白色花、紫色花、南国花、村野花,白莲、杜鹃等许多花卉经白居易而扬名。白居易的花木审美是在中唐的社会思想背景之下展开的,同时又具有范式效应,在中唐以后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木 比德 美刺比兴 人生 范式
下载PDF
中国文学中的梧桐意象 被引量:22
7
作者 俞香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1-100,共10页
梧桐是中国文学重要的植物意象。在先秦典籍中,梧桐与美好的人格潜息相通,后来发展成人格象征符号。梧桐是上好的琴材,故成为与古琴相关的意象、典故,加上文人操琴寄托心声,琴声的涵义又投射于梧桐。文学中悲秋主题,也与梧桐相联系。梧... 梧桐是中国文学重要的植物意象。在先秦典籍中,梧桐与美好的人格潜息相通,后来发展成人格象征符号。梧桐是上好的琴材,故成为与古琴相关的意象、典故,加上文人操琴寄托心声,琴声的涵义又投射于梧桐。文学中悲秋主题,也与梧桐相联系。梧桐还与爱情有关。佛教传入中土之后,梧桐成为佛门的重要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桐意象 中国 文学评论 文学素材 文学作品
下载PDF
中国文学中的采莲主题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俞香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7-16,共10页
采莲是风靡江南的农事、民俗活动 ,采莲民歌产生于采莲过程中。南朝中 ,文人拟作《采莲曲》大量出现 ,采莲从民歌走向文学 ,成为当时文学中常见的题材、意象。南朝《采莲曲》最终沦为宫体诗 ,经过王勃、贺知章、李白等唐代作家的扭转、... 采莲是风靡江南的农事、民俗活动 ,采莲民歌产生于采莲过程中。南朝中 ,文人拟作《采莲曲》大量出现 ,采莲从民歌走向文学 ,成为当时文学中常见的题材、意象。南朝《采莲曲》最终沦为宫体诗 ,经过王勃、贺知章、李白等唐代作家的扭转、发展 ,采莲歌曲恢复民间本色 ,焕发生机 ,具有丰富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莲曲》 民歌 文学 意象 母题
下载PDF
桐花意象考论 被引量:9
9
作者 俞香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2期124-131,共8页
桐花是清明"节日"之花,清明时节的政治仪式、宴乐游春、祭祀思念等社会习俗构成了桐花意象的文化内涵。中唐时期,桐花"自开还自落"、"纷纷开且落"与文人的落寞寡合、高士的自惬自洽情怀分别相关;元稹、... 桐花是清明"节日"之花,清明时节的政治仪式、宴乐游春、祭祀思念等社会习俗构成了桐花意象的文化内涵。中唐时期,桐花"自开还自落"、"纷纷开且落"与文人的落寞寡合、高士的自惬自洽情怀分别相关;元稹、白居易是桐花审美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唐宋时期,"桐花凤"之说流行,"桐花凤"与桐花的关系也被赋予了祥瑞、爱情等比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花 自然时序 社会习俗
下载PDF
“无情有恨何人觉”——白莲人格象征意义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俞香顺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2-16,共5页
荷花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比德"之花,具有丰富的人格象征内涵。白莲内涵是荷花人格象征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洁之志、孤寂之感、清白之心等多重情感交织,成为白莲人格象征内涵的基本内容。南宋末年,这种情感取向成为遗民词人... 荷花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比德"之花,具有丰富的人格象征内涵。白莲内涵是荷花人格象征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洁之志、孤寂之感、清白之心等多重情感交织,成为白莲人格象征内涵的基本内容。南宋末年,这种情感取向成为遗民词人的一种普遍心理,白莲意象特别受到青睐,同时又融入了更为深沉的家国之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莲 人格象征 中国 荷花 高洁之志 孤寂之感 清白之心 家国之悲 诗词
下载PDF
双桐意象考论 被引量:4
11
作者 俞香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26-30,共5页
中国传统社会里,梧桐往往以偶数栽植。双桐意象指涉丰富,研究双桐意象具有文学、民俗、宗教等多方面的价值。乡土社会里,双桐是家园的象征,全国有不少以"双桐"命名的村落。士人文化中,双桐又是精神的盟友,文人常以"双桐&... 中国传统社会里,梧桐往往以偶数栽植。双桐意象指涉丰富,研究双桐意象具有文学、民俗、宗教等多方面的价值。乡土社会里,双桐是家园的象征,全国有不少以"双桐"命名的村落。士人文化中,双桐又是精神的盟友,文人常以"双桐"为字号、室名。世俗世界里,双桐是爱情的表征,"双桐"是夫妇好合,"半死桐"则是丧偶。宗教世界里,双桐则又是佛门圣物,双桐是中土化的娑罗双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桐 家园 文人 爱情 佛教
下载PDF
体育新闻语言的“正能量”和“负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俞香顺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5-117,共3页
体育新闻极大刺激了新词的产生,《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录的新词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体育领域,这些体育新词丰富了汉语词汇,已经成为通用的社会语言的一部分。体育新闻语言汲取了中国古典修辞的元素,让中国古典语言"再生",重新焕... 体育新闻极大刺激了新词的产生,《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录的新词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体育领域,这些体育新词丰富了汉语词汇,已经成为通用的社会语言的一部分。体育新闻语言汲取了中国古典修辞的元素,让中国古典语言"再生",重新焕发生命力。体育新闻报道也折射并助长了社会语言的暴力化、粗俗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新闻 新词 古典语言 暴力化 粗俗化
下载PDF
论《红楼梦》中的桂花 被引量:3
13
作者 俞香顺 《阅江学刊》 2016年第1期129-134,148,共6页
《红楼梦》继承了桂花的原型意义、"比德"思路,用桂花形容袭人的性格,还使用了"蟾桂""折桂"两个与桂花有关的典故。《红楼梦》中出现的桂花既有秋桂,也有南方特有的春桂。《红楼梦》中有两次赏桂活动,各... 《红楼梦》继承了桂花的原型意义、"比德"思路,用桂花形容袭人的性格,还使用了"蟾桂""折桂"两个与桂花有关的典故。《红楼梦》中出现的桂花既有秋桂,也有南方特有的春桂。《红楼梦》中有两次赏桂活动,各有特点。贾宝玉新折桂花送给贾母,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也曾奉送桂花至北京潭柘寺。《红楼梦》中的桂花制品有药用、食用以及闺阁用物、洗洁用品之"添加剂"等多种用途,既体现了贾府日常生活的精致讲究,也可以看出南方特色。《红楼梦》中的"桂花夏家"生活原型很可能在苏州,明清时期苏州桂花冠绝天下,曹雪芹有直接或间接的苏州生活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比德 典故 南方 苏州
下载PDF
碧梧翠竹 以类相从——桐竹关系考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俞香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15-20,共6页
梧桐与竹分别为凤凰的栖止之所与食物。桐、竹在现实应用、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着更为广泛的并联。桐、竹是弦乐与管乐的代称;桐孙、竹孙是生殖崇拜之物;桐杖、竹杖是母丧、父丧所持之杖;梧、竹是祝寿词中的常见意象。桐竹是"比德&q... 梧桐与竹分别为凤凰的栖止之所与食物。桐、竹在现实应用、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着更为广泛的并联。桐、竹是弦乐与管乐的代称;桐孙、竹孙是生殖崇拜之物;桐杖、竹杖是母丧、父丧所持之杖;梧、竹是祝寿词中的常见意象。桐竹是"比德"意象,具有风神俊朗、节操高直的复合内涵,体现出"清"、"贞"和合的特点。元代以后,梧竹成为绘画的重要题材,体现文人的笔墨意趣、人格襟怀。宋代以后,梧竹是私家园林的常见景点,其清幽之境是文人对俗世的对抗与超越。梧竹不仅是文学意象,也是文化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桐 竹子 文学意象
下载PDF
新闻传媒语言对古典语言的借鉴 被引量:3
15
作者 俞香顺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45,共3页
新闻传媒语言采用白话文,追求浅显明白,但是过度的'白',却有平得没劲、淡得没味之弊;'新闻不能读'之叹并非耸人听闻,足以发人深思.文言文作为语言体系已经退出历史,但是,文言文的语言材料还是值得借鉴的;这正如钱钟书... 新闻传媒语言采用白话文,追求浅显明白,但是过度的'白',却有平得没劲、淡得没味之弊;'新闻不能读'之叹并非耸人听闻,足以发人深思.文言文作为语言体系已经退出历史,但是,文言文的语言材料还是值得借鉴的;这正如钱钟书先生在<读〈拉奥孔〉>中所说的:'许多严密周全的思想和哲学系统经不起时间的推排消蚀,在整体上都垮塌了,但是它们的一些个别见解还为后世所采取而未失去时效.好比庞大的建筑物已遭破坏,住不得人、也唬不得人了,而构成它的一些木石砖瓦仍然不失为可资利用的好材料.'[I]如果能在行文之中借鉴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的语料,则会有文白相生、穿插顿挫、言简义丰之妙.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提出'白话文需要古典汉语的熏陶'[ii],新闻传媒语言尤其应该'不薄今人爱古人',以古典语言之所长补偏、矫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媒 文言文 先生 周全 语言材料 历史 借鉴 退出 过度 古典
下载PDF
论张祜的宫词乐府和山水寺庙诗 被引量:5
16
作者 俞香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91-94,111,共5页
张祜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他的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宫词乐府与山水寺庙诗两方面。他写开元、天宝遗事的宫词可分为颂歌、伤感、讥刺三类 ,三者有机统一 ,具有“诗史”的价值。写传统题材的宫怨诗则笔法细腻 ,已逗露出“曲子词”的气息... 张祜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他的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宫词乐府与山水寺庙诗两方面。他写开元、天宝遗事的宫词可分为颂歌、伤感、讥刺三类 ,三者有机统一 ,具有“诗史”的价值。写传统题材的宫怨诗则笔法细腻 ,已逗露出“曲子词”的气息。乐府受南朝乐府民歌影响 ,现实性不强 ,游离于“新乐府运动”之外。他的山水寺庙诗 ,借用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对唐诗的分类 ,可以分为“盛唐体”、“大历体”、“晚唐体”三种风格 ,三种风格是他不同时期的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祜 官词乐府 山水寺庙
下载PDF
白话文运动“三部曲”:以报刊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俞香顺 凡燕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4-47,共4页
晚清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以报刊为开启民智的工具,采用白话文办报,这是白话文运动的前奏。“五四”前后,胡适、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等报刊杂志为阵地推行白话文运动,白话文的正宗地位得以确立。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申报》等开... 晚清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以报刊为开启民智的工具,采用白话文办报,这是白话文运动的前奏。“五四”前后,胡适、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等报刊杂志为阵地推行白话文运动,白话文的正宗地位得以确立。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申报》等开展“大众语”运动,20世纪40年代,延安的《解放日报》改版,实行全民办报,白话文运动成果得到巩固与深化。在白话文运动的“三部曲”中,报刊始终充当着语言变革的急先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文运动 报刊 考察
下载PDF
“桐枝·桐孙·疏桐”意象考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俞香顺 《阅江学刊》 2010年第1期123-129,共7页
桐枝是凤凰、禽鸟的栖息之所。秋冬之际,桐枝高耸,与风雪摩戛、抗争。梧桐易生速长,树围逐年而增,桐枝也不断叉生,梧桐与桐枝是岁月流年的标记。桐孙是桐枝的别名。梧桐在古代被冠以柔木、阳木等美名,桐枝挺秀、孳蕃,桐孙成为子嗣之美... 桐枝是凤凰、禽鸟的栖息之所。秋冬之际,桐枝高耸,与风雪摩戛、抗争。梧桐易生速长,树围逐年而增,桐枝也不断叉生,梧桐与桐枝是岁月流年的标记。桐孙是桐枝的别名。梧桐在古代被冠以柔木、阳木等美名,桐枝挺秀、孳蕃,桐孙成为子嗣之美称。桐孙木质坚实,是上佳的琴材。梧桐阔叶疏枝,从六朝到宋朝,疏桐寒井、疏桐寒鸟、疏桐缺月的意象组合模式递相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桐 桐枝 桐孙 疏桐
下载PDF
短信语言特点与修辞刍议 被引量:2
19
作者 俞香顺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2-44,共3页
短信被称之为'第五媒体'.短信可以发送声音、图像,但文字依然是短信最主要的传播媒介.短信语言是社会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对社会语言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将分析短信语言的影响以及探讨短信语言的修辞.
关键词 短信 语言特点 修辞 传播媒介 语言规范 语言道德
下载PDF
荷花《楚辞》原型意义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俞香顺 《云梦学刊》 2003年第6期5-7,共3页
荷花是《楚辞》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香草”意象之一。《楚辞》荷花的比兴意义,我们从功能上进行划分,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文人芳洁之志象征,一类是政治命运象征。荷花《楚辞》原型意义对后代影响深远,形成了一些常见的表现模式。
关键词 《楚辞》 荷花 “香草” 芳洁之志 政治命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