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遗忘曲线规律的一体化护理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1
作者 孙磊 王惠娟 +1 位作者 倪兵 朱宏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23-527,534,共6页
目的:探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术后行基于遗忘曲线规律的家庭参与式管理的医护一体综合护理方案对疼痛控制的改善情况。方法:收集我科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80例,按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 目的:探究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术后行基于遗忘曲线规律的家庭参与式管理的医护一体综合护理方案对疼痛控制的改善情况。方法:收集我科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病人80例,按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遗忘曲线规律的家庭参与式管理的医护一体综合护理方案,观察期3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前、护理1周、30天、3个月后疾病认知水平、疼痛、生活质量、自我管理及认知功能评分。结果:两组病人护理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疾病认知水平、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手段干预护理1周、30天、3个月后,两组病人VAS评分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且观察组VA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病人认知水平、MoCA评分、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呈现明显增加趋势,且观察组评分增加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术后病人实施基于遗忘曲线规律的家庭参与式管理的医护一体综合护理方案,能够降低病人疼痛水平,提升病人认知功能,减轻疾病对认知功能的损害,提升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忘曲线规律 神经病理性疼痛 家庭参与式管理 医护一体 疼痛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及分子对接预测青蒿素对银屑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贾钰莹 姚萍萍 +2 位作者 蒋柱燕 倪兵 唐隽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6-552,共7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青蒿素防治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PubChem数据库和Swisstarget数据库获取青蒿素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从GeneCard数据库获取银屑病的治疗靶点,然后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构建靶...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青蒿素防治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PubChem数据库和Swisstarget数据库获取青蒿素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从GeneCard数据库获取银屑病的治疗靶点,然后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构建靶点PPI网络,并进行聚类分析和筛选关键靶点。利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和目标基因可视化。最后通过AutoDock软件对青蒿素与靶基因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41个交集靶点,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这些靶点通过调节神经营养蛋白信号通路、血清素突触通路等发挥防治银屑病的作用。对接结果显示,青蒿素可与关键靶点HSP90AA1、EGFR、MAPK14、MAP2K1匹配。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方法,找到了青蒿素治疗银屑病可能的潜在靶点,预测了其发挥药理作用的关键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青蒿素
原文传递
基于电镜观察的三伪尖毛虫(Oxytricha trifallax)成包囊过程研究
3
作者 林子钠 孙佳佳 +1 位作者 范鑫鹏 倪兵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9-207,共9页
纤毛虫原生动物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可形成包囊,待环境转好时又脱包囊变为营养体。目前,对不同纤毛虫细胞去分化规律的比较研究仍不足。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腹毛亚纲三伪尖毛虫(Oxytricha trifallax)形成包囊过程进行了观察,结... 纤毛虫原生动物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可形成包囊,待环境转好时又脱包囊变为营养体。目前,对不同纤毛虫细胞去分化规律的比较研究仍不足。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腹毛亚纲三伪尖毛虫(Oxytricha trifallax)形成包囊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纤毛器去分化起始于口纤毛器,波动膜先于口围带去分化,腹面体纤毛器则从缘棘毛开始去分化;背触毛在该过程中则发生再分化,裸毛基体长出纤毛杆;相比营养期,包囊期出现较多自噬泡且线粒体发生降解。比较不同腹毛亚纲纤毛虫成包囊过程中细胞分化特征发现,细胞是否发生扭转、背触毛是否再分化存在差异,这或能在一定程度上为腹毛类纤毛虫阶元间界定提供不同于经典分类特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伪尖毛虫 成包囊 纤毛器 去分化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高压冷冻及冷冻替代样品制备方法在体扫描电镜中的应用
4
作者 顾嘉敏 许淑嫚 +3 位作者 郭帅 巩志伟 倪兵 刘铮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1-480,共10页
高压冷冻及冷冻替代技术是一种利用高压和低温对含水组织样品进行瞬间冷冻固定和低温脱水的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它因可以保存更加真实的细胞超微结构而常应用于透射电镜观察和分析。本文利用模式动物小鼠为材料,将这种技术应用于体扫描电... 高压冷冻及冷冻替代技术是一种利用高压和低温对含水组织样品进行瞬间冷冻固定和低温脱水的电镜样品制备技术,它因可以保存更加真实的细胞超微结构而常应用于透射电镜观察和分析。本文利用模式动物小鼠为材料,将这种技术应用于体扫描电镜的样品制备,并与常规化学固定的样品制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小鼠心肌组织中,高压冷冻及冷冻替代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常规制备样品中的细胞器膜结构皱缩、细胞质分布不均匀、细胞核膜收缩形成锯齿状、甚至局部断裂等现象,使细胞超微结构更接近其生活时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冷冻-冷冻替代 心肌组织 超微结构 体扫描电镜成像 三维重构
下载PDF
人肿瘤特异抗原MAGE-3基因疫苗的构建和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倪兵 李燕秋 +3 位作者 王莉 唐艳 周伟 吴玉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 克隆肿瘤特异性共享抗原mage 3基因 ,制备基于α 病毒复制酶的高效黑色素瘤特异性基因疫苗。方法 用RT PCR方法从黑色素瘤细胞系LB3 73中制备mage 3基因 ,以含α 病毒复制酶的哺乳细胞高效表达质粒pSMART2a为载体 ,构建重组DNA... 目的 克隆肿瘤特异性共享抗原mage 3基因 ,制备基于α 病毒复制酶的高效黑色素瘤特异性基因疫苗。方法 用RT PCR方法从黑色素瘤细胞系LB3 73中制备mage 3基因 ,以含α 病毒复制酶的哺乳细胞高效表达质粒pSMART2a为载体 ,构建重组DNA疫苗。重组子用载体中的T7和T3启动子序列为测序引物进行自动测序。再将鉴定过的重组质粒用脂质体法转化 2 93细胞 ,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鉴定转化细胞中mage 3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确构建了mage 3 pSMART2a重组质粒 ,并且在转化此质粒的 2 93细胞中检测出了mage 3蛋白的表达。结论 此重组mage 3 pSMART2a质粒可以作为肿瘤特异的DNA疫苗 ,可进行下一步的肿瘤动物模型的疫苗接种及相关免疫学效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特异抗原 MAGE-3基因 基因克隆 α-病毒复制酶 高效黑色素瘤特异性基因疫苗 基因治疗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重组DNA疫苗
下载PDF
O形臂引导下经卵圆孔半月节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 被引量:6
6
作者 倪兵 朱宏伟 +2 位作者 陶蔚 李建宇 卢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05-307,共3页
影像引导下半月节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常用的影像定位方法有C形臂,导航和CT。O形臂具有移动性好、可2D或3D多种成像方式的优点,国内O形臂的数量不多,也没有用O形臂定位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报道。本中心采用O形臂引导... 影像引导下半月节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常用的影像定位方法有C形臂,导航和CT。O形臂具有移动性好、可2D或3D多种成像方式的优点,国内O形臂的数量不多,也没有用O形臂定位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报道。本中心采用O形臂引导下经卵圆孔穿刺半月节治疗三叉神经痛38例,治疗后随访效果满意,因此将使用经验体会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卵圆孔 下经 影像引导 移动性 成像方式 骨性结构 穿刺路径 微血管减压 运动阈值
下载PDF
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特异抗原P1A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5
7
作者 倪兵 吴玉章 +3 位作者 唐艳 邹丽云 万瑛 赵建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949-953,共5页
目的 克隆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细胞株的P1A基因以制备肿瘤DNA疫苗。方法 用RT PCR方法制备P1A基因 ,以哺乳细胞高效表达质粒pCI neo为载体 ,构建重组DNA疫苗。重组体用克隆位点上游和下游的T7和T3启动子序列为测序引物 ,用自动测序仪... 目的 克隆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细胞株的P1A基因以制备肿瘤DNA疫苗。方法 用RT PCR方法制备P1A基因 ,以哺乳细胞高效表达质粒pCI neo为载体 ,构建重组DNA疫苗。重组体用克隆位点上游和下游的T7和T3启动子序列为测序引物 ,用自动测序仪测序鉴定克隆的正确性。再将鉴定过的重组质粒用磷酸钙法转化 2 93细胞 ,用RT PCR法鉴定转化细胞中P1A基因的表达。结果 正确构建了P1A/pCI neo重组质粒 ,并且在转化此质粒的 2 93细胞中检测出了P1A的表达。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重组P1A/pCI neo肿瘤疫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肥大细胞瘤 克隆 PIA基因 DNA疫苗
下载PDF
IL-12对小鼠肥大细胞瘤基因疫苗的免疫学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倪兵 吴玉章 +5 位作者 王莉 唐艳 邹丽云 周伟 贾正才 林治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 研究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基因疫苗和鼠IL 12对该疫苗的免疫学作用。方法 将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特异抗原基因P1A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I neo中 ;用P815细胞对DBA/ 2小鼠右腹侧皮下注射 ,构建P815小鼠肿瘤模型 ;以重组基因疫苗单独... 目的 研究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基因疫苗和鼠IL 12对该疫苗的免疫学作用。方法 将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特异抗原基因P1A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I neo中 ;用P815细胞对DBA/ 2小鼠右腹侧皮下注射 ,构建P815小鼠肿瘤模型 ;以重组基因疫苗单独或与鼠IL 12真核表达质粒一起肌肉注射 ,观察肿瘤的消长、特异细胞毒T淋巴细胞激活和抗体的生成情况。结果 重组基因疫苗在体外有很好的表达 ,注射后CTL的杀伤效率为 4 0 % ,IL 12共注射的CTL杀伤效率达到 6 0 %。免疫后 ,30 %小鼠的肿瘤出现消退 ;同IL 12共注射则有 5 0 %的小鼠的肿瘤出现消退。 2种情况下都不能检测到任何特异抗体的产生。结论 重组P1A肿瘤疫苗能有效激活机体的肿瘤特异免疫应答 ;基因疫苗对小鼠P815肿瘤的治疗作用主要归因于细胞免疫 ;IL 12有增强这种免疫应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 肥大细胞瘤 基因疫苗 IL-12 白细胞介素-12 抗原基因P1A 免疫治疗 肿瘤治疗
下载PDF
中和性马抗体对SARS-CoV感染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倪兵 王希良 +12 位作者 王莉 赵光宇 石辛甫 张松乐 张良艳 罗德炎 黎万玲 姜曼 毛丽伟 何仰东 肖宇 高闻达 吴玉章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3-437,共5页
目的探讨马抗SARSCoV中和性抗体是否对SARSCoV感染有防治作用。方法用SARSCoV(BJ01株)免疫马匹,从免疫马血清中制备IgGs及其F(ab’)2片段。通过细胞病变法(CPE)、MTT法和空斑形成实验(PFU)等方法,在体外培养的VeroE6细胞中检测F(ab’)2... 目的探讨马抗SARSCoV中和性抗体是否对SARSCoV感染有防治作用。方法用SARSCoV(BJ01株)免疫马匹,从免疫马血清中制备IgGs及其F(ab’)2片段。通过细胞病变法(CPE)、MTT法和空斑形成实验(PFU)等方法,在体外培养的VeroE6细胞中检测F(ab’)2片段对SARSCoV感染的预防性和治疗性作用。再在Balb/c小鼠体内模型中,用CPE法和定量RTPCR方法检测该抗体的保护性效应。结果CPE、MTT和PFU三种方法证实来自三匹马的血清F(ab’)2的中和滴度均达到1∶1600以上。体内实验证实,50μg的F(ab’)2片段可以完全中和1×104TCID50SARSCoV。结论马抗SARSCoV抗体在体内外均能有效地中和SARSCoV和预防其感染宿主细胞,为马抗体将来在大的灵长类动物或人体内进行实验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抗血清 免疫 中和抗体 SARS-COV
下载PDF
包囊游仆虫细胞的类中间纤维细胞骨架体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倪兵 隋淑光 顾福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7-102,109,共7页
应用生化分级抽提,并结合DGD包埋-去包埋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方法显示,包囊游仆虫营养细胞和休眠细胞中,均存在由直径10nm左右的单根纤维及单根纤维聚集成的纤维束为结构单元形成的类中间纤维细胞骨架体系.其中,营养细胞的类中间纤维构成... 应用生化分级抽提,并结合DGD包埋-去包埋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方法显示,包囊游仆虫营养细胞和休眠细胞中,均存在由直径10nm左右的单根纤维及单根纤维聚集成的纤维束为结构单元形成的类中间纤维细胞骨架体系.其中,营养细胞的类中间纤维构成的细胞质三维网架,在细胞膜内缘以较密集的纤维网占有了整个表质层,在表质层内缘的细胞质深部纤维形成较松散的网络,网内常见附着有细胞器及一些电子密度颗粒;核纤层位于大核核膜内缘,纤维紧密聚集成网;核骨架纤维网分布比较致密,未见有电子密度颗粒附着.休眠细胞中含有与营养细胞相似的纤维网架结构,但位于细胞内不同层次的纤维网比营养细胞中的同种结构要致密得多,这可能与纤毛虫形成包囊时细胞大范围的收缩有关.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在休眠细胞包囊壁的内层壁中也观察到相似于中间纤维的纤维网络,其纤维网均匀和致密地分布在整个包囊壁层中.电泳图谱显示,纤毛虫形成包囊后,保留了营养细胞中的部分蛋白条带,失去了部分条带,新产生了一些特异的条带.结果表明,包囊游仆虫的类中间纤维-核骨架体系,是细胞在营养条件下和休眠状态下都稳定存在的结构,它可能起到比微管类骨架更重要的作用.并且休眠细胞中该体系产生的一些特异蛋白条带,可能是纤毛虫休眠生命活动中的重要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囊游仆虫 营养细胞 休眠细胞 类中间纤维骨架体系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1例报道 被引量:3
11
作者 倪兵 陶蔚 +1 位作者 遇涛 李勇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03-703,共1页
病例简介患者女性,62岁,左侧小腿及足部疼痛、肿胀8个月入院。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趾缝处疼痛,逐渐蔓延至左足背、足底及小腿外侧部。疼痛性质为烧灼样、刀割样;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疼痛范围逐步向上扩展。外院考虑为腰椎... 病例简介患者女性,62岁,左侧小腿及足部疼痛、肿胀8个月入院。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趾缝处疼痛,逐渐蔓延至左足背、足底及小腿外侧部。疼痛性质为烧灼样、刀割样;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疼痛范围逐步向上扩展。外院考虑为腰椎管狭窄,行椎管减压及内固定术,术后疼痛无缓解,且逐渐加重,VAS评分10分,并伴左膝部以下肿胀、肤色加深、皮肤易出汗、发热、痛觉过敏,轻触患侧皮肤可诱发剧烈疼痛。口服多种镇痛药物效果不佳。既往体健。双下肢血管超声示:双下肢深静脉未见明确异常,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腰椎MRI示:脊髓栓系,圆锥结束于L4椎体下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脊髓栓系 电刺激治疗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腰椎管狭窄 小腿外侧 VAS评分 下肢深静脉
下载PDF
DNA疫苗与CTL 被引量:8
12
作者 倪兵 吴玉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012-1015,共4页
关键词 DNA疫苗 CTL 生物学持性 激活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肌痉挛症状的演变特点 被引量:5
13
作者 倪兵 朱宏伟 李勇杰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2-73,共2页
目的分析面肌痉挛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后症状的演变特点,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根据Cohen分级对病人术后1年内不同时间段的面肌痉挛程度进行评分,得到症状评分-时间曲... 目的分析面肌痉挛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后症状的演变特点,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根据Cohen分级对病人术后1年内不同时间段的面肌痉挛程度进行评分,得到症状评分-时间曲线,分析面肌痉挛症状改善的演变特点。结果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将病人分为术后顷刻和出院时症状均消失组(A组)、术后顷刻症状消失而出院时又再现组(B组)、术后顷刻和出院时症状均减轻组(C组),3组病人长期随访症状消失比例分别为90.1%、83.3%、66.7%。术后症状评分-时间曲线表明:总体演变趋势先急剧下降,后低幅波动,并逐渐下降,术后9个月趋于稳定。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后,面肌痉挛症状有逐渐缓解趋势。根据术后即刻至出院前的症状恢复情况将病人分组,有助于预测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 面神经 预后
下载PDF
包囊游仆虫营养细胞和休眠细胞的胞器酶细胞化学 被引量:2
14
作者 倪兵 隋淑光 顾福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7-102,共6页
为探索毛基体非吸收型休眠包囊的生命活动特征及其胞器的功能,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了包囊游仆虫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胞器酶反应活性及其定位:(1)在营养细胞中的食物泡膜位置出现紧密排列的腺苷三磷酸酶反应颗粒,但在休眠细胞中酶... 为探索毛基体非吸收型休眠包囊的生命活动特征及其胞器的功能,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了包囊游仆虫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胞器酶反应活性及其定位:(1)在营养细胞中的食物泡膜位置出现紧密排列的腺苷三磷酸酶反应颗粒,但在休眠细胞中酶反应颗粒则聚集在细胞表膜区;(2)营养期细胞中,酸性磷酸酶反应颗粒分布在处于不同消化时期的食物泡或自噬泡内,在休眠期细胞中酶反应颗粒定位在自噬泡周缘;(3)营养细胞的线粒体内膜有稀疏的琥珀酸脱氢酶反应颗粒,休眠细胞中在分散的线粒体内也有稀疏的酶反应颗粒,但反应活性比前者要弱得多.作者由所得结果推测,大部分情况下休眠细胞的酶反应活性较营养细胞的同种反应弱;不同类休眠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其酶的功能和作用部位可能是不一样的;在休眠细胞中也发生着消化和营养利用的过程,也经历着线粒体的功能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细胞 包囊 线粒体 体内 食物 内膜 作用部位 休眠 酶细胞化学 生命活动
下载PDF
C臂个体化确定穿刺点在半月节射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倪兵 胡永生 +2 位作者 卢光 舒伟 朱宏伟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310-313,共4页
目的探讨C臂引导下个体化确定穿刺点在半月节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有效性及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Hartel前入路半月节射频治疗的203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分为C臂组(n=87)和O臂组(n=116)。其中C臂组病人采用C臂个体化确定... 目的探讨C臂引导下个体化确定穿刺点在半月节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有效性及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Hartel前入路半月节射频治疗的203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分为C臂组(n=87)和O臂组(n=116)。其中C臂组病人采用C臂个体化确定穿刺点,O臂组病人采用O臂三维重建定位。记录投照次数、手术时间、随访术后疼痛改善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病人的穿刺准确率和手术有效率。结果 C臂组投照3~11次,手术有效率82.8%,穿刺准确率65.5%;O臂组投照1~5次,手术有效率79.3%,穿刺准确率61.2%;两组在手术时间、穿刺准确率、手术有效率方面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均无角膜溃疡、感染、颅内出血、永久咀嚼肌无力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臂个体化确定穿刺点,经卵圆孔长轴穿刺半月节,操作便捷,可调节性高。与O臂定位比,C臂定位准确率及手术有效率相当,临床实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节 射频 C臂 O臂 定位
下载PDF
基于重组α-病毒的基因疫苗对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倪兵 杨日高 +1 位作者 李艳秋 吴玉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α 病毒的基因疫苗的免疫学效应作用 ,寻找更好的基因疫苗形式。方法 :用磷酸钙法共转染表达质粒P1A/pSMART2a和包装质粒helper到 2 93细胞中 ,制备高水平的重组α 病毒P1A/SFV。鉴定病毒及其表达后 ,用其免疫小鼠 ,测定... 目的 :探讨基于α 病毒的基因疫苗的免疫学效应作用 ,寻找更好的基因疫苗形式。方法 :用磷酸钙法共转染表达质粒P1A/pSMART2a和包装质粒helper到 2 93细胞中 ,制备高水平的重组α 病毒P1A/SFV。鉴定病毒及其表达后 ,用其免疫小鼠 ,测定免疫动物体内抗体生成情况和特异CTL的杀伤效应。在预防性和治疗性实验中 ,测定该重组病毒免疫动物后6 0d内动物的无瘤率和生存率。结果 :该重组病毒疫苗在体外培养细胞中有很好的表达。用其免疫动物后 ,P1A/SFV能激发比对照组强得多的CTL杀伤效应。在E/T比为 10 0∶1时 ,P1A/SFV组CTL的杀伤率为 75 %。抗体在所有组别中均未见产生。在保护性和治疗性实验中 ,于 6 0d实验期限内 ,P1A/SFV的效果最好。保护性实验第 6 0天时 ,P1A/SFV组动物的无瘤率达到 6 0 % ;而P1A/ pCI neo组只有2 0 %。在治疗性实验第 6 0天 ,P1A/SFV组小鼠的存活率达到 5 0 %左右 ;而其他对照组都只有 10 %左右。结论 :相对于普通基因疫苗 ,基于重组α 病毒的基因疫苗效果最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病毒 基因疫苗 肿瘤
原文传递
大鼠骨骼肌多催化功能蛋白酶的提取、鉴定及其抗血清的制备 被引量:3
17
作者 倪兵 周建新 董燕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6期736-741,共6页
为了研究多催化功能蛋白酶(multicatalyticalproteinase,MCP)在负氮平衡形成中的作用,以大鼠骨骼肌为原料,提取此酶并制备其抗血清.将大鼠骨骼肌粗提物经45%~65%饱和度硫酸铵分级盐析、阴离... 为了研究多催化功能蛋白酶(multicatalyticalproteinase,MCP)在负氮平衡形成中的作用,以大鼠骨骼肌为原料,提取此酶并制备其抗血清.将大鼠骨骼肌粗提物经45%~65%饱和度硫酸铵分级盐析、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最后从Sepharose4B层析柱上获得单一活性洗脱峰.酶活性用Carbobenzoxy-Val-Gly-Arg-4-nitrinilideacetate作底物检测.非变性PAGE银盐染色显示单一区带的骨骼肌多催化功能蛋白酶,SDS-PAGE银盐染色显示10条亚基电泳区带,分子量在25~32kD之间.纯化的酶免疫兔8周后,抗血清效价达132,用分级盐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抗血清,显示单一电泳区带的IgG.Western-blot分析显示只在25~32kD之间出现多条亚基区带.这些结果提示已获得电泳纯MCP及其较高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纯 抗血清 MCP
下载PDF
海马参与工作记忆目标匹配增强及其时间过程--基于颅内脑电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倪兵 钱晨灿 +3 位作者 吴睿洁 朱宏伟 刘祖祥 李勇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27-1035,共9页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海马参与记忆的编码和提取,并且它会受到新发生事件与已存储记忆匹配或者不匹配的影响.先前的功能磁共振研究报道,在延迟匹配任务中,目标匹配增强作为一种工作记忆成分,与物体性质和位置的整合有关,能够显著地激活...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海马参与记忆的编码和提取,并且它会受到新发生事件与已存储记忆匹配或者不匹配的影响.先前的功能磁共振研究报道,在延迟匹配任务中,目标匹配增强作为一种工作记忆成分,与物体性质和位置的整合有关,能够显著地激活海马体部.但是,关于这一过程的时间信息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特定癫痫病人在双侧海马植入的深部电极,跨被试间电极触点位置基本一致,因此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优势.我们发现,左侧海马体部在目标匹配增强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这种效应发生在探测刺激出现后600~650 ms,大约在知觉匹配增强或者P300等知觉效应后200 ms.另外,对于每一个被试,目标匹配增强的潜伏期与平均反应时成正相关.结果揭示,当工作记忆的任务与性质-位置捆绑有关时,海马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结果说明,目标匹配增强效应在知觉过程之后发生,表明了工作记忆不同成分在海马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记忆 海马 匹配增强 颅内脑电 事件相关电位
原文传递
小鼠肥大细胞瘤基因疫苗的免疫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倪兵 吴玉章 +6 位作者 李艳秋 林治华 唐艳 王莉 邹丽云 贾正才 周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40-1142,共3页
目的 探讨α 病毒RNA复制酶对基因疫苗的免疫学效应的加强作用 ,寻找更好的基因疫苗形式。方法 将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的肿瘤特异抗原P1A基因克隆到含SFV的RNA复制酶的真核表达载体pSMART2a中 ,以此作为肿瘤基因疫苗 ,观察该疫苗对P81... 目的 探讨α 病毒RNA复制酶对基因疫苗的免疫学效应的加强作用 ,寻找更好的基因疫苗形式。方法 将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的肿瘤特异抗原P1A基因克隆到含SFV的RNA复制酶的真核表达载体pSMART2a中 ,以此作为肿瘤基因疫苗 ,观察该疫苗对P815种植瘤的防治作用、特异细胞毒T淋巴细胞激活和抗体的生成情况。结果 该重组基因疫苗在体外有很好的表达 ,注射后CTL的最大杀伤效率为 60 % ,而普通载体疫苗形式pCI neo P1A则只有 40 %的杀伤活性 ;在观察期限内 ,前者的动物成瘤率和动物生存率分别为 2 0 %和 40 % ,后者则分别为 60 %和 2 0 %。两种情况下都不能检测到任何特异抗体的产生。结论 α 病毒RNA复制酶对基因疫苗的免疫学效应有加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疫苗 肥大细胞瘤 RNA复制酶 基因治疗 PIA基因
下载PDF
利用PIV技术对叶栅绕流场的流态显示及流场测量(英) 被引量:2
20
作者 倪兵 徐洁 +1 位作者 薛荣海 徐伯埙 《船舶力学》 EI 1998年第3期1-5,共5页
粒子图象测速技术(ParticleImageVelocimetry)是当今国际上流体力学领域正在发展中的一门新的测试技术。本文介绍了利用CSSRC建成的PIV系统在小循环水槽中进行叶栅绕流流态显示及流场测量的试验。文中给出一些典型的叶栅绕流的粒子图... 粒子图象测速技术(ParticleImageVelocimetry)是当今国际上流体力学领域正在发展中的一门新的测试技术。本文介绍了利用CSSRC建成的PIV系统在小循环水槽中进行叶栅绕流流态显示及流场测量的试验。文中给出一些典型的叶栅绕流的粒子图象和通过自相关法计算得到的速度矢量图。结果表明,CSSRC的PIV系统已能用于流场的显示和测量;并不失为一种流动测量的先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图象测速 流场 测量 流态显示 叶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