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DNF/TrκB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倪力力 欧阳建 +4 位作者 李为 陈仁强 刘柱 卢雪笛 陆小龙 《山西中医》 2023年第12期52-55,共4页
目的:基于BDNF/TrκB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SCI大鼠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抑制剂组、假手术组4组。每组脊髓损伤大鼠术后连续治疗7天后进行尼氏染... 目的:基于BDNF/TrκB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SCI大鼠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抑制剂组、假手术组4组。每组脊髓损伤大鼠术后连续治疗7天后进行尼氏染色观察脊髓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DNF的表达,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WB)检测脊髓组织中BDNF、TrκB以及p-TrκB含量。结果:治疗后,尼氏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脊髓组织明显破坏,大量空洞样改变,髓鞘排列散乱;中药组、抑制剂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程度减轻。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抑制剂组及假手术组脊髓组织中BDNF阳性表达升高(P﹤0.05),尤以中药组中脊髓组织BDNF阳性表达最为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抑制剂组BDNF、TrκB、p-TrκB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与假手术组TrκB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与抑制剂组比较,假手术组、中药组p-TrκB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促进大鼠损伤区脊髓组织内BDNF和TrκB以及p-TrκB含量增多,从而达到对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BDNF/TrκB信号通路在补阳还五汤抑制脊髓神经元凋亡、促进脊髓神经元再生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补阳还五汤 BDNF/TrκB信号通路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运动练功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的meta分析
2
作者 马泽冰 倪力力 +2 位作者 伍智亮 陈培 熊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20期154-157,共4页
目的本文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研究运动练功疗法对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效果,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结果。方法检索2012年1月至2022年3月中国知网、万方会议论文数据库、中文科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章资料库、公共医学PubMed资料库、... 目的本文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研究运动练功疗法对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效果,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结果。方法检索2012年1月至2022年3月中国知网、万方会议论文数据库、中文科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章资料库、公共医学PubMed资料库、Ovid Technologies、Cochrane Library,筛选关于运动练功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文献。文献在筛选和质量评估后,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1篇文献,研究组875例,试验组897例,共1754例均符合肩部周边炎的诊断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练功疗法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3,95%CI(1.08,1.19),P<0.00001];练功疗法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32,95%CI(0.82,3.82),P=0.002];运动练功疗法提升肩功能活动度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0.62,95%CI(6.09,15.16),P<0.00001]。结论运动练功疗法在治疗肩周炎方面优于其他疗法。但目前尚未制订统一的疗效标准和临床指南,需收集更高质量样本及更客观指标,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练功 肩周炎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下载PDF
颈舒十四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3
作者 郭玉星 黄保民 +4 位作者 熊辉 陆小龙 朱方晓 倪力力 周友良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观察颈舒十四味在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该型病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采用颈舒十四味口服处理,对照组(B组)采用根痛平颗粒口服处理,疗程4周。观察指标为比较治疗两组患者疼痛症状VAS评分,... 目的观察颈舒十四味在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该型病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采用颈舒十四味口服处理,对照组(B组)采用根痛平颗粒口服处理,疗程4周。观察指标为比较治疗两组患者疼痛症状VAS评分,各临床症状、体征情况评分及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常规安全性指标。结果(1)颈舒十四味的临床有效率为93.3%、根痛平颗粒的临床有效率为89.7%,治疗4周后,颈舒十四味与根痛平颗粒的疗效相等,两组在疗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后主次症状、体征总积分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舒十四味在改善疼痛方面基本与根痛平颗粒基本相等(P>0.05),但降低临床症状及体征总积分方面优于根痛平颗粒(P<0.05)。(3)颈舒十四味未见任何不良事件,安全性高。结论颈舒十四味在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及进一步深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舒十四味 根痛平颗粒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 葛根 威灵仙 当归
下载PDF
平眩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瘀阻络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腾龙 熊辉 +3 位作者 陆小龙 齐新宇 向黎黎 倪力力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36-339,共4页
目的观察平眩方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平眩方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复康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四周,并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 目的观察平眩方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平眩方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复康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四周,并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分级评分改变、经颅多普勒检查血流参数的改变;并在治疗期间观察有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颅多普勒检查,两组治疗后VA、BA的Vs、Vd值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平眩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痰瘀阻络证)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其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分级评分改善与颈复康组疗效相当,TCD指标改善及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平眩方 痰瘀阻络证
下载PDF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欧阳建 杨淇 +1 位作者 倪力力 陆小龙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16期174-179,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有效性。方法:电子检索2010年后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发表...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有效性。方法:电子检索2010年后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发表的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人员依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提取数据,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共83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普通针刺的疗效优于其他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88,95%CI(1.06,3.32),Z=2.17,P=0.03];灸法的疗效优于其他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4,95%CI(1.11,1.39),Z=3.81,P=0.000 1]。经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在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评分[MD=-3.28,95%CI(-4.25,-2.30),Z=6.60,P<0.000 01]、FIM总则评分[MD=1.37,95%CI(0.41,2.33),Z=2.80,P=0.005]、排便障碍评分[MD=-5.17,95%CI(-8.13,-2.21),Z=3.42,P=0.000 6]、肠内钡条总数[MD=-4.18,95%CI(-6.77,-1.59),Z=3.17,P=0.002]上具有显著差异。结论: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有效,且联合常规治疗后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META分析
下载PDF
温通散外敷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倪力力 杨卓 +1 位作者 向黎黎 熊辉 《山西中医》 2020年第4期46-47,55,共3页
目的:探讨温通散外敷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通散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祖师麻膏药外敷治疗,两组均治疗10天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 目的:探讨温通散外敷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寒湿痹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通散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祖师麻膏药外敷治疗,两组均治疗10天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WOMAC积分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仅1例有轻微不良反应。结论:温通散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外敷性关节炎 温通散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身痛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麻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彭捷 熊辉 倪力力 《山西中医》 2022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研究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麻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且行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 目的:研究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麻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且行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出院3个月后进行随访,并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腰椎评分标准(JO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3个月后,两组的VAS评分均降低、JOA评分均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VAS及JOA评分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针灸可明显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麻木疼痛,具有促进术后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身痛逐瘀汤加减 针灸 下肢麻痛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拆方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文佳 熊辉 +1 位作者 陆小龙 倪力力 《山西中医》 2020年第10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拆方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隐性失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桃红四物汤原方组、桃仁加红花组、四物汤组,各组均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术后予补液、镇痛...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拆方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隐性失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桃红四物汤原方组、桃仁加红花组、四物汤组,各组均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术后予补液、镇痛、抗生素预防感染、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等常规治疗,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相应中药,疗程1周。术前1天采集血样检查血常规,术后复查血常规,记录HCT和HGB值,比较各组隐性失血量。结果:各组患者术前1天HGB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5、7天HGB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桃红四物汤原方组术后3、5、7天HGB值高于桃仁加红花组及四物汤组(P﹤0.05);各组患者术后3、5、7天HCT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桃红四物汤原方组隐性失血量(653.32±24.50)mL低于四物汤组(721.19±30.60)mL及桃仁加红花组(776.56±35.6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原方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隐性失血疗效较桃仁加红花、四物汤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桃红四物汤 隐性失血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