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诺氟沙星插层镁铝水滑石新型药物-无机复合材料的超分子结构、热稳定性和缓释性能 被引量:38
1
作者 倪哲明 夏盛杰 +3 位作者 王力耕 邢方方 潘国祥 胡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14-1219,共6页
采用共沉淀和离子交换方法将抗生素类药物诺氟沙星(Nor)插入到Mg-Al-LDHs层间,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药物-无机复合材料.借助XRD,FTIR,UV-Vis,TG-DTA和ICP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or-阴离子可取代层间的NO3-,组装得到晶体结构良好... 采用共沉淀和离子交换方法将抗生素类药物诺氟沙星(Nor)插入到Mg-Al-LDHs层间,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药物-无机复合材料.借助XRD,FTIR,UV-Vis,TG-DTA和ICP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or-阴离子可取代层间的NO3-,组装得到晶体结构良好的Nor-LDHs.XRD表征得到Nor-LDHs的层间距为1·29~1·33nm,并与根据PM3半经验分子轨道法优化计算得到的Nor-三维尺寸进行比较,推测客体Nor-是沿短轴方向以单层垂直交替的方式排布于层间,与主体层板通过氢键与静电作用形成超分子结构;该超分子结构诺氟沙星-水滑石复合材料与诺氟沙星相比,其热稳定性、耐酸性及缓释性能均有大幅度提高,缓释实验数据符合Bhaskar方程和一级动力学方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诺氟沙星 药物-无机复合材料 热稳定性 缓释
下载PDF
Cu-Co-Al类水滑石的合成、表征及吸附NO_x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倪哲明 俞卫华 +2 位作者 王力耕 郭志强 葛忠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3-227,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铜钴铝不同摩尔投料比的碳酸根型水滑石(Cu/Co/Al摩尔比分别为1:1:1,1:2:1,1:3:1,1:4:1,1:5:1,1:6:1,1:7:1).用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对它们进行了表征,测定了Cu-Co-Al类水滑石和活性炭对氮氧化物...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铜钴铝不同摩尔投料比的碳酸根型水滑石(Cu/Co/Al摩尔比分别为1:1:1,1:2:1,1:3:1,1:4:1,1:5:1,1:6:1,1:7:1).用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对它们进行了表征,测定了Cu-Co-Al类水滑石和活性炭对氮氧化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Cu-Co-Al的摩尔比在1:1:1~1:7:1时合成的复合金属氧化物都具有水滑石结构,Co的含量增加,水滑石层间高度略有增加.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羟基和碳酸根被插入到水滑石层间结构.热重-差热分析结果显示合成样品的分解均有两个过程,且含Co量增加,热稳定性减弱.二元的Co3Al-HTlc吸附NOx优于三元的CuCoAl-HTlcs和活性炭,CuCo3Al-HTlc对NOx吸附性能优于其它三元的CuCoAl-HTlcs.Co3Al-HTlc和CuCo3Al-HTlc吸附容量分别为1781mg·g-1、12861mg·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钴铝类水滑石 制备 表征 吸附
下载PDF
新型杂多酸阴离子层柱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倪哲明 俞卫华 +2 位作者 王力耕 郭志强 葛忠华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99-302,共4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将具有Keggin结构的磷钨酸、硅钨酸引入到Mg-Al、Mg-Al-Cu二元和三元的类水滑石(Hydrotalcite-likecompounds,HTlcs)层间,成功制备了层有序度高,结晶度好的杂多酸阴离子水滑石,得到了通道高度达1.15nm的大层间的催化材料... 采用离子交换法,将具有Keggin结构的磷钨酸、硅钨酸引入到Mg-Al、Mg-Al-Cu二元和三元的类水滑石(Hydrotalcite-likecompounds,HTlcs)层间,成功制备了层有序度高,结晶度好的杂多酸阴离子水滑石,得到了通道高度达1.15nm的大层间的催化材料,并用红外、XRD表征了材料的结构.测定了对NOx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多酸阴离子层柱材料 合成 离子交换法 磷钨醛 硅钨酸 水滑石 KEGGIN结构 吸附性能 催化材料
下载PDF
二元类水滑石层板组成、结构与性能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倪哲明 潘国祥 +2 位作者 王力耕 方彩萍 李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95,共5页
采用晶体学理论建立二元类水滑石(LDHs)微观结构模型与静电势能模型,将层板金属离子间距、层板电荷密度、层间阴离子间距等微观结构参数定量化,并将层间阴离子的静电势能表示成层板金属离子半径和物质的量之比、插层阴离子尺寸和电荷的... 采用晶体学理论建立二元类水滑石(LDHs)微观结构模型与静电势能模型,将层板金属离子间距、层板电荷密度、层间阴离子间距等微观结构参数定量化,并将层间阴离子的静电势能表示成层板金属离子半径和物质的量之比、插层阴离子尺寸和电荷的函数。研究结果表明:LDHs层板金属离子间距应用离子紧密堆积来估算和孔径按阴离子平面六方点阵分布来计算是可行的;调变层板金属离子种类与物质的量之比影响层间阴离子的稳定性,势能计算值与文献报道的LDHs热稳定性次序一致。所以该模型可用于预测LDHs的微观结构参数以及热稳定性,为新型层状双羟基材料的定向合成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水滑石 静电势能模型 热稳定性
下载PDF
Pd催化甲醇裂解制氢的反应机理 被引量:10
5
作者 倪哲明 毛江洪 +2 位作者 潘国祥 胥倩 李小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76-882,共7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甲醇在Pd(111)面上首先发生O—H键断裂的反应历程(CH3OH(s)→CH3O(s)+H(s)→CH2O(s)+2H(s)→CHO(s)+3H(s)→CO(s)+4H(s)).优化了裂解过程中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获得了反应路径上各...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甲醇在Pd(111)面上首先发生O—H键断裂的反应历程(CH3OH(s)→CH3O(s)+H(s)→CH2O(s)+2H(s)→CHO(s)+3H(s)→CO(s)+4H(s)).优化了裂解过程中各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获得了反应路径上各物种的吸附能及各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数据.另外,对甲醇发生C—O键断裂生成CH3(s)和OH(s)的分解过程也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O—H键的断裂(活化能为103.1kJ·mol-1)比C—O键的断裂(活化能为249.3kJ·mol-1)更容易;甲醇在Pd(111)面上裂解的主要反应历程是:甲醇首先发生O—H键的断裂,生成甲氧基中间体(CH3O(s)),然后甲氧基中间体再逐步脱氢生成CO(s)和H(s).甲醇发生O—H键断裂的活化能为103.1kJ·mol-1,甲氧基上脱氢的活化能为106.7kJ·mol-1,两者均有可能是整个裂解反应的速控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裂解 反应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下载PDF
Au(111)面上噻吩加氢脱硫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倪哲明 施炜 +1 位作者 夏明玉 薛继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53-2362,共10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噻吩在Au(111)面上的吸附模式,并探讨了其在Au(111)面上可能的加氢脱硫反应机理,对不同机理下各个基元反应的过渡态进行了筛选,得到了各个步骤的能量变化及所需活化能.计算结果表明,噻吩在Au(111)面上以S端...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噻吩在Au(111)面上的吸附模式,并探讨了其在Au(111)面上可能的加氢脱硫反应机理,对不同机理下各个基元反应的过渡态进行了筛选,得到了各个步骤的能量变化及所需活化能.计算结果表明,噻吩在Au(111)面上以S端倾斜吸附在Top位时最稳定.直接脱硫机理表明,其所需活化能较低,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脱硫反应产率,但脱硫产物较难控制;间接脱硫机理表明,脱硫反应最可能按照加氢异构方式进行,降低温度有利于脱硫反应产率的提高.随着反应的进行,噻吩环中的C—S键键长逐渐增大,键能逐渐减小,有利于C—S键断裂,具体步骤为:(1)C4H4S+H2→α,α-C4H6S;(2)α,α-C4H6S+H2→C4H8S;(3)C4H8S+H2→C4H10+S,其中S原子的脱去步骤所需活化能最高,为反应的限速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Au(111)面 噻吩加氢脱硫 反应机理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和硅烷偶联剂复合改性水滑石的表面性质 被引量:15
7
作者 倪哲明 付晓微 +1 位作者 薛继龙 李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1-476,共6页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KH151)对锌铝水滑石进行有机改性,得到插层改性与表面改性结合的聚合物/锌铝水滑石复合材料。XRD、FTIR及计算机模拟的分析结果表明,SDS已垂直插入水滑石层...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KH151)对锌铝水滑石进行有机改性,得到插层改性与表面改性结合的聚合物/锌铝水滑石复合材料。XRD、FTIR及计算机模拟的分析结果表明,SDS已垂直插入水滑石层间,层间距达到2.70 nm,KH550及KH151只是覆盖在水滑石表面,与层板表面羟基进行偶联。反相气相色谱的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表面能(γsd)均比水滑石小,其中KH151-SDS-LDHs及KH550-SDS-LDHs的表面能较接近,由材料表面的酸碱常数,判断出SDS-LDHs表面趋于两性,KH151-SDS-LDHs及KH550-SDS-LDHs表面偏碱性,适于做碱性聚合物的填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铝水滑石 反相气相色谱法 复合改性
下载PDF
二价金属离子对含铜水滑石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倪哲明 刘娇 +2 位作者 薛继龙 李远 施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14-1720,共7页
通过构建不同的二价金属离子(M2+=Mg2+,Ca2+,Zn2+,Cd2+,Ni2+,Co2+)部分取代铜离子形成CuM2Al水滑石(CuM2Al-LDHs)的周期性模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用CASTEP程序模块对周期性模型进行几何全优化和性质计算,通过分析各体系的结构参数... 通过构建不同的二价金属离子(M2+=Mg2+,Ca2+,Zn2+,Cd2+,Ni2+,Co2+)部分取代铜离子形成CuM2Al水滑石(CuM2Al-LDHs)的周期性模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用CASTEP程序模块对周期性模型进行几何全优化和性质计算,通过分析各体系的结构参数、电子排布、Mulliken电荷布居、氢键、结合能,总结出含铜水滑石体系结构的稳定性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CuM2Al-LDHs体系中,主客体间作用力对层板厚度的影响占主要因素;M离子对中心三价铝离子的影响较小,对二价铜离子的影响较大,其中价电子均匀排布的M离子对铜的畸变影响小于价电子不均匀排布的M离子.另外在价电子均匀排布的CuM2Al-LDHs体系中,主客体间的静电作用力和氢键强度逐渐增强.总体上,随着M离子周期数的增加,体系的畸变角增大,结合能绝对值逐渐减小,体系的稳定性下降.价电子不均匀排布的CuCo2Al-LDHs体系的稳定性最差.这有助于从理论上更好地认识含铜水滑石的合成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铜水滑石 稳定性 Mulliken布居 密度泛函理论 姜泰勒效应
下载PDF
铜锌铝三元水滑石畸变结构和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倪哲明 姚萍 +2 位作者 刘晓明 王巧巧 胥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38-2444,共7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用CASTEP程序模块构建水滑石(CuxZn3-xAl-LDHs)周期性计算模型,进行模型的几何全优化,对各体系的结构参数、氢键、Mulliken电荷布居及结合能等进行分析,探讨体系中的Jahn-Teller效应和结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层板中C...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用CASTEP程序模块构建水滑石(CuxZn3-xAl-LDHs)周期性计算模型,进行模型的几何全优化,对各体系的结构参数、氢键、Mulliken电荷布居及结合能等进行分析,探讨体系中的Jahn-Teller效应和结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层板中Cu2+与Zn2+交错排列的构型比较稳定.随着层板上Cu2+取代Zn2+的量增多,晶胞对称性变差,但Cu2+的Jahn-Teller效应对中心Al3+的影响较小.CuxZn3-xAl-LDHs(x=0~3)体系中离子键逐渐变强,共价键逐渐变弱,体系整体上由共价型晶体向离子型晶体转变.体系中Jahn-Teller效应导致的畸变使主-客体作用力增强,其中静电作用力减弱,氢键强度变大,且氢键作用占优势.总体上,体系的结合能绝对值逐渐减小,稳定性降低,这对于合成含铜的LDHs材料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畸变角 JAHN-TELLER效应 结合能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糠醛在Pt(111)表面的吸附和脱碳反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倪哲明 夏明玉 +1 位作者 施炜 钱萍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16-1922,共7页
采用广义梯度近似的密度泛函理论并结合平板模型的方法,优化了糠醛分子在Pt(111)面的吸附模型,并探究了糠醛脱碳反应形成呋喃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后糠醛分子环上的C―H(O)键及支链―CHO相对于金属表面倾斜上翘,分子平面被扭曲,易于呋... 采用广义梯度近似的密度泛函理论并结合平板模型的方法,优化了糠醛分子在Pt(111)面的吸附模型,并探究了糠醛脱碳反应形成呋喃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后糠醛分子环上的C―H(O)键及支链―CHO相对于金属表面倾斜上翘,分子平面被扭曲,易于呋喃的形成;同时,糠醛分子向Pt表面转移电子0.765e,环中的大π键与Pt(111)表面的d轨道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使得糠醛的芳香性被破坏,环上的碳原子呈现准sp^3杂化.此外,对糠醛脱碳反应中的各反应步骤进行过渡态搜索,通过比较各步骤的活化能,得出糠醛更易先失去支链上的H形成酰基中间体(C_4H_3O)CO,中间体继续脱碳加氢形成产物呋喃.该过程的控速步骤为(C_4H_3O)CO*+*→C_4H_3O*+CO*(*为吸附位),活化能为127.65 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111)面 密度泛函理论 吸附 糠醛 脱碳反应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微观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倪哲明 胥倩 +1 位作者 潘国祥 毛江洪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2-805,共14页
总结了近年来理论计算方法在研究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结构与功能方面的应用现状.结合LDHs材料的结构特点,归纳了量子力学、分子力学、几何建模及物理静电模型相结合对LDHs材料进行结构模拟的思路,比较了各种方法在LDHs结构模拟上... 总结了近年来理论计算方法在研究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结构与功能方面的应用现状.结合LDHs材料的结构特点,归纳了量子力学、分子力学、几何建模及物理静电模型相结合对LDHs材料进行结构模拟的思路,比较了各种方法在LDHs结构模拟上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量子力学方法能够精确获得水滑石材料的层板构成及作用机制、简单阴离子插层水滑石主客体间的超分子作用实质以及电子性质、反应机理等方面的信息.与量子力学相比较,分子力学方法可以快速得到插层水滑石材料的层间阴离子排布及取向、水合膨胀特性及宏观力学性质等.几何模型和物理静电模型能构建直观、形象的数学模型,大大简化了计算量,因此能计算接近实际LDHs尺寸的体系,为推测LDHs结构信息提供了可能性.随着理论方法和计算机硬件水平的发展,使得计算机模拟技术逐渐成为获得LDHs材料微观结构参数、电子性质和动力学性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理论研究进展
下载PDF
LDHs主体层板与卤素阴离子超分子作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倪哲明 潘国祥 +1 位作者 王力耕 陈丽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21-1324,共4页
构建了LDHs主客体作用模型,采用混合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d)水平上进行结构优化和频率分析,然后分别用6-31G(d)和6.311++G(d,p)基组计算主客体相互作用能,从几何参数、电荷布居、前线轨道、能量以及热力学参数等角度探讨LDHs主... 构建了LDHs主客体作用模型,采用混合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d)水平上进行结构优化和频率分析,然后分别用6-31G(d)和6.311++G(d,p)基组计算主客体相互作用能,从几何参数、电荷布居、前线轨道、能量以及热力学参数等角度探讨LDHs主体层板与卤素阴离子(F-,Cl-)间的超分子作用.计算结果表明,LDHs主体层板复合卤素阴离子是一个自发过程.LDHs主客体间存在着较强的超分子作用,主要包括静电和氢键作用,相互作用能分别为-592.45和-444.01 kJ·mol-1.LDHs主体层板与卤素阴离子的前线轨道发生作用,电子容易从卤素阴离子的HOMO向层板的LUMO转移,形成的组装产物Mg6Al(OH)14+:F-比Mg6Al(OH)14+:Cl-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型层状结构材料 超分子作用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镍镁铝类水滑石的超分子结构、电子性质及稳定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倪哲明 李远 +2 位作者 施炜 薛继龙 刘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51-2056,共6页
以Ni2+同晶取代Mg2+的方式构建镍镁铝类水滑石(HT)的周期性计算模型,通过进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含镍水滑石的的超分子结构、电子性质及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镍离子逐渐取代镁离子,金属离子之间的平均距离逐渐减小,层间距逐渐增大... 以Ni2+同晶取代Mg2+的方式构建镍镁铝类水滑石(HT)的周期性计算模型,通过进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含镍水滑石的的超分子结构、电子性质及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镍离子逐渐取代镁离子,金属离子之间的平均距离逐渐减小,层间距逐渐增大,与实验结果一致.与此同时,电子逐渐从主体层板向客体阴离子传递,导致主客体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及整体超分子作用力逐渐增强,结合能的绝对值逐渐增大,体系的稳定性增加.在微观结构上,电子传递行为使层板中平均金属―氧键键长逐渐减小,且金属配位角的畸变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这些变化都有利于形成更稳定的体系,说明镍铝类水滑石在理论上比镁铝水滑石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镁铝类水滑石 密度泛函理论 微观结构 电子性质 稳定性
下载PDF
探索综合实验 培养创新意识 被引量:32
14
作者 倪哲明 王力耕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3年第2期28-30,共3页
主要介绍在低年级中开设《无机药物合成综合实验》的基本思路,探索化学综合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意义,对开设综合实验后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围绕实验教学改革谈一些探索和实践的体会。
关键词 创新意识 学生培养 大学 《无机药物合成综合实验》 实验教学改革
下载PDF
水滑石焙烧产物-镁铝复合氧化物表面性质的反相气相色谱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倪哲明 邢方方 +2 位作者 夏盛杰 潘国祥 张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6-450,共5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的镁铝水滑石(Mg/Al物质的量比为3),经一定温度焙烧后,得到"笼"状结构的复合氧化物,并采用反相气相色谱法(IGC)对复合氧化物和混合氧化物(氧化镁和氧化铝)的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测得一系列探针分子在复合... 用共沉淀法制备的镁铝水滑石(Mg/Al物质的量比为3),经一定温度焙烧后,得到"笼"状结构的复合氧化物,并采用反相气相色谱法(IGC)对复合氧化物和混合氧化物(氧化镁和氧化铝)的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测得一系列探针分子在复合氧化物和混合氧化物上的保留时间,可计算出其吸附热力学函数(吸附自由能(ΔG"),吸附焓(ΔH"),吸附熵(ΔS")),表面能色散组分(γSd)及复合氧化物的表面酸碱参数(KA,KD),并探讨了探针分子在复合氧化物上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探针分子进入复合氧化物的"笼"状结构后,可以减小温度对探针分子吸附过程的影响。此外,计算出复合氧化物的表面酸碱参数KA=3.21及KD=21.02,定量地表明镁铝复合氧化物是一种两性偏碱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气相色谱法 吸附热力学参数 表面酸碱性 复合氧化物
下载PDF
含Cu水滑石的结构与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2
16
作者 倪哲明 薛继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3-508,共6页
采用双滴共沉淀法合成出不同投料摩尔比的碳酸根型水滑石,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其结构和性质.通过考察水滑石层板中金属阳离子比例和种类的变化对光催化的影响,发现掺入合适比例... 采用双滴共沉淀法合成出不同投料摩尔比的碳酸根型水滑石,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其结构和性质.通过考察水滑石层板中金属阳离子比例和种类的变化对光催化的影响,发现掺入合适比例的Cu阳离子可使水滑石(LDH)的光催化活性有所提高.同时用n(Cu)∶n(Mg)∶n(Al)=2∶1∶1的LDH对50 mL初始浓度为10μmol/L的罗丹明B(RhB)溶液进行光催化实验,发现在13℃(通循环水)、pH=7.84的条件下,150 mg LDHs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达到85.2%,并且光催化降解量所占比重在50%以上.此外,探讨了光催化过程的动力学和光催化降解机理,发现光催化降解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光催化 罗丹明B 动力学
下载PDF
二氟尼柳嵌入镁铝水滑石的合成表征与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倪哲明 李丹 +2 位作者 王力耕 方彩萍 潘国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5-919,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焙烧复原法三种不同方法将二氟尼柳嵌入Mg-AI水滑石层间,得到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层状材料。通过XRD、IR、TG-DTA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材料表征,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成功地将二氟尼柳嵌入水滑石。... 采用共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焙烧复原法三种不同方法将二氟尼柳嵌入Mg-AI水滑石层间,得到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层状材料。通过XRD、IR、TG-DTA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材料表征,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成功地将二氟尼柳嵌入水滑石。得到的材料层状结构完整、晶相单一,且层间距扩大为1.81~2.14nm:IR分析表明二氟尼柳嵌入水滑石后,原二氟尼柳分子中的vc-o振动峰消失,在1567cm^-1和1412cm^-1处出现羧酸盐的-COO^-对称与不对称吸收谱带;二氟尼柳嵌入水滑石后其分解温度提高了140~180℃。此外,根据表征结果建立了材料超分子结构模型。即客体二氟尼柳与水滑石层板之间以静电力和氢键相互作用,以双层交替式倾斜地排列于层板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二氟尼柳 嵌入 超分子结构 非甾体抗消炎镇痛药(NSA1Ds)
下载PDF
层间水含量对Mg_3Al-LDHs-Cl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倪哲明 胥倩 +2 位作者 姚萍 毛江洪 刘晓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25-2328,共4页
构建水滑石(Mg3Al-LDHs-Cl-nH2O)周期性计算模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赝势平面波法的CASTEP/LDA(局域密度近似)程序,在CA-PZ水平上对模型进行几何全优化和弹性常数计算.从弹性常数Cij、切变模量、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等方面研究了层间水分子... 构建水滑石(Mg3Al-LDHs-Cl-nH2O)周期性计算模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赝势平面波法的CASTEP/LDA(局域密度近似)程序,在CA-PZ水平上对模型进行几何全优化和弹性常数计算.从弹性常数Cij、切变模量、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等方面研究了层间水分子含量(n)对材料力学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层间水分子含量对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层间水分子能提高体系总体的抗压性能,当n=1时,材料的抗压性能最好;当n=2时,材料的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最差,体系最柔软.层间水分子对材料杨氏模量的影响较大,对泊松比的影响并不明显.且层间水分子对材料横向的力学性能起到平均化作用,最终使材料在x轴和y轴方向上的抗压性能和膨胀率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水滑石 弹性常数 层间水含量
下载PDF
几类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催化原理与特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倪哲明 周春晖 葛忠华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382-386,共5页
主要介绍了几种类型的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 ,如钙钛型氧化物催化剂、稀土类催化剂、涂层型催化剂、金属离子置换的分子筛催化剂。讨论了这些类型催化剂的分子的结构特征 ,催化活性的特点 。
关键词 催化原理 汽车尾气 催化剂 净化 绿色化学 催化活性
下载PDF
Cu/Co/Mg/Al四元类水滑石的合成、表征及热稳定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3
20
作者 倪哲明 夏盛杰 +2 位作者 方彩萍 王力耕 胡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2期634-637,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具有不同Cu/Co/Mg比例的Cu/Co/Mg/Al四元类水滑石(HTlcs)。对合成样品的结构用XRD,IR,ICP,TG-DTA进行表征分析,并与先期合成的二元类Mg/Al-HTlcs及三元类Co/Mg/Al-HTlcs进行结构差异的比较分析。XRD和IR结果表明,合...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具有不同Cu/Co/Mg比例的Cu/Co/Mg/Al四元类水滑石(HTlcs)。对合成样品的结构用XRD,IR,ICP,TG-DTA进行表征分析,并与先期合成的二元类Mg/Al-HTlcs及三元类Co/Mg/Al-HTlcs进行结构差异的比较分析。XRD和IR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均具有完整的水滑石结构且结晶度良好晶像单一,层间距由二元类(Mg/Al-HTlcs)的0.750nm扩大到四元类(Cu/Co/Mg/Al-HTlcs)的0.785nm。TG-DTA分析表明,合成样品的热分解过程均可分为2个阶段,其热分解温度由二元类(Mg/Al-HTlcs为250~390℃)到四元类(Cu/Co/Mg/Al-HTlcs的180~300℃)依次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水滑石 合成 结构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