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生命一体安全观”及其当代价值
1
作者 倪瑞华 谭迪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1,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生命一体安全观”内生于自然、人、社会三者交融互动所构成的生态—生命共同体,生态安全是生命安全的前提条件和自然根基,生命安全是生态安全的表征和体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与生态—生命...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生命一体安全观”内生于自然、人、社会三者交融互动所构成的生态—生命共同体,生态安全是生命安全的前提条件和自然根基,生命安全是生态安全的表征和体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与生态—生命逻辑的背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破坏生态—生命共同体的安全和健康,导致生态安全与生命安全的双重危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生命一体安全观”为破解当代世界难题指明了出路,其价值旨归在于:一是要正确处理好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安全是生命安全的自然基石,经济发展是生命安全的物质基础;二是坚持生命价值与生态价值的辩证统一,确保人民在良好环境中生产生活的环境权益;三是用法治和制度为建设安全健康的生态—生命共同体提供制度保障;四是保护和建设安全健康的生态—生命共同体,是全人类的伦理责任,各国应携手合作,共建共享美丽健康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生态—生命一体安全观 生态—生命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湖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
作者 倪瑞华 余帅均 +2 位作者 张宇飞 王宇波 黄艺璇 《上海商业》 2023年第11期110-113,共4页
湖北省开发区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出发,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和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湖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现状与... 湖北省开发区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出发,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和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湖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现状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评估考核指标体系,从发展质效、创新驱动、绿色集约、对外开放等四个部分的战略思路进行分析,提出“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深化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湖北”“拓展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四条对策建议,以期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为湖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开发区
下载PDF
由独话到对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的重建 被引量:17
3
作者 倪瑞华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7-50,60,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创新,教材编写相继出台了三套方案,这实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重建。重建实现了话语建构模式由政治化转向民主化、话语形态由独话转向对话。与此相适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应改变学生沉...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创新,教材编写相继出台了三套方案,这实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重建。重建实现了话语建构模式由政治化转向民主化、话语形态由独话转向对话。与此相适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应改变学生沉默失语的状态,在师生间建立平等对话机制,实现师生的思想、情感上的沟通和对接,开启新思想的大门;以充满人文精神的温情话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话语 对话
下载PDF
论技术主义对人类道德责任的消解 被引量:14
4
作者 倪瑞华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1期24-29,共6页
技术主义流行于 2 0世纪的工业社会之中 ,成为支配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意识形态。“知识就是力量”的技术主义知识立论 ,在学理层面上消解了人的道德责任 ;技术意志取代人的自由意志 ,在伦理层面上消解了人的道德责任 ;社会生产领... 技术主义流行于 2 0世纪的工业社会之中 ,成为支配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意识形态。“知识就是力量”的技术主义知识立论 ,在学理层面上消解了人的道德责任 ;技术意志取代人的自由意志 ,在伦理层面上消解了人的道德责任 ;社会生产领域和政治领域的标准化和科层制 ,在操作层面上颠覆了人的道德责任 ;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人类中心主义拒斥了对自然的道德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意志 标准化 科层制 道德责任
下载PDF
道德难题的博弈论解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倪瑞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38,共8页
博弈论为人们研究各类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系统分析工具,把博弈论引入到道德领域的研究有助于解决许多长期困扰着人们的道德难题。在这些道德难题中最为著名的有:霍布斯问题、斯密问题、罗尔斯问题,以及全球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 博弈论为人们研究各类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系统分析工具,把博弈论引入到道德领域的研究有助于解决许多长期困扰着人们的道德难题。在这些道德难题中最为著名的有:霍布斯问题、斯密问题、罗尔斯问题,以及全球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从博弈论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条件是从静态的非合作博弈走向动态的合作博弈,"一报还一报"策略的均衡能建立起互惠互利的机制,实现仁爱原则、功利原则、正义原则和环保原则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弈论 霍布斯问题 斯密问题 罗尔斯问题
下载PDF
可持续消费:对消费主义的批判 被引量:20
6
作者 倪瑞华 《理论月刊》 2003年第5期120-121,共2页
西方国家已进入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成为其主流意识形态,并且通过文化输出向其他非西方国家传播,消费主义正在向全球蔓延。消费主义的消费实际上是一种炫耀性和挥霍性的过度消费,在资源、环境、生态意义上不可持续的消费。可持续消费是可... 西方国家已进入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成为其主流意识形态,并且通过文化输出向其他非西方国家传播,消费主义正在向全球蔓延。消费主义的消费实际上是一种炫耀性和挥霍性的过度消费,在资源、环境、生态意义上不可持续的消费。可持续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持续消费就是要批判和摒弃消费主义,做到适度消费、公平消费与和谐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 消费主义 可持续消费
下载PDF
“支配自然”还是“适应自然”——格仑德曼和本顿围绕马克思的“支配自然”思想之争 被引量:3
7
作者 倪瑞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1-86,共6页
支配自然的思想同人类中心主义一样被指责为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英国的本顿认为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中包含着支配自然的逻辑并对之进行了批判,提出用"适应自然"取代"支配自然"。格仑德曼与本顿针锋相对,提出马... 支配自然的思想同人类中心主义一样被指责为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英国的本顿认为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中包含着支配自然的逻辑并对之进行了批判,提出用"适应自然"取代"支配自然"。格仑德曼与本顿针锋相对,提出马克思是从人的生存现实、理性对待自然、人的利益和需要、人的解放四个层面来理解支配自然,这样理解的支配自然是不会造成生态问题的。这场理论交锋深化了对支配自然思想的认识,有助于消除人们在人类中心主义和支配自然问题上所陷入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配自然 生态问题 本顿 格仑德曼
下载PDF
论市场经济与人文精神 被引量:4
8
作者 倪瑞华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2-65,共4页
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而精神生活的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甚至出现滑坡。现实提出了重建人类精神家园的任务。人文精神的失落在现代社会不是必然的 ,市场经济与人文精神之间既有相容、... 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而精神生活的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甚至出现滑坡。现实提出了重建人类精神家园的任务。人文精神的失落在现代社会不是必然的 ,市场经济与人文精神之间既有相容、共通性 ,又有紧张、冲突感。发展人文精神应把科学的怀疑、求真求实精神纳入其中 ,建立起人文与科学的有机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人文精神 科学技术 价值
下载PDF
新时代生态民生观的价值关怀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2
9
作者 倪瑞华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12,共8页
新时代优美生态环境已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是民生迫切的价值诉求。生态民生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把生态环境、民生福祉、美好生活、人民幸福融为一体,彰显出深切的价值关怀。生态民生观强调“... 新时代优美生态环境已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是民生迫切的价值诉求。生态民生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把生态环境、民生福祉、美好生活、人民幸福融为一体,彰显出深切的价值关怀。生态民生观强调“环境就是民生”的理念,充分诠释了优美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现实感知空间,是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三感”的基础和保障。生态民生观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建设和民生建设统一起来,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的制度保障中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绿色共融”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民生观 美好生活 生态环境 价值关怀 实践路径
原文传递
人文关怀:邓小平发展理论的核心理念 被引量:3
10
作者 倪瑞华 《理论月刊》 2001年第4期40-42,共3页
邓小平同志的发展理论本着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来思考中国的发展问题,他把对社会 主义本质的理解同人民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以人民的利益为价值标准,而且把全 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设定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
关键词 邓小平 发展理论 人文关怀 社会主义社会 共同富裕
下载PDF
论马克思技术观的生态之维 被引量:2
11
作者 倪瑞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31,38,共7页
面对当今的生态危机,一些人士指责马克思的思想是技术决定论,缺失生态学的考量,这是对马克思的曲解。马克思从技术的观念形式、实物形式和关系形式三个层面来把握技术,并把技术和生产力、社会关系、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加以研究。技术不... 面对当今的生态危机,一些人士指责马克思的思想是技术决定论,缺失生态学的考量,这是对马克思的曲解。马克思从技术的观念形式、实物形式和关系形式三个层面来把握技术,并把技术和生产力、社会关系、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加以研究。技术不仅能推动生产力发展,而且技术是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和桥梁,它具有生态价值,同时也会带来生态问题。要提高技术的生态效率,使技术朝着生态良好的方向发展,有赖于选择一个合理的社会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技术决定论 生态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路径 被引量:2
12
作者 倪瑞华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第1期64-66,共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基础"课教学的途径有三:即教学话语体系创新、教学内容模块设计、建构"我——你"相遇关系的教学模式。教学话语体系创新就是将教材的理论文本话语转换为教学的实践话语,创立一种既具意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基础"课教学的途径有三:即教学话语体系创新、教学内容模块设计、建构"我——你"相遇关系的教学模式。教学话语体系创新就是将教材的理论文本话语转换为教学的实践话语,创立一种既具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敏感性,又具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的新话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和接受性。教学模块可设计为理性认知、情感体验和问题探究三个模块,把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对接,把价值介入植于情感介入中,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度和认同度。在教学场域中建构师生间的"我——你"关系,教师与学生在相遇中互动、对话,运用互动式教学、对话式教学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就会灵动而真切,真正进入学生心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话语体系 教学模块 场域
下载PDF
马克思对资本的生态批判 被引量:1
13
作者 倪瑞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17,共4页
马克思开辟了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道路,他的思想理路是批判以资本为代表的现代性,因为资本是现代社会的根基,它与理性形而上学联姻,使其获得了不断增值、无限扩张自己的能力。马克思在对资本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的同时... 马克思开辟了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道路,他的思想理路是批判以资本为代表的现代性,因为资本是现代社会的根基,它与理性形而上学联姻,使其获得了不断增值、无限扩张自己的能力。马克思在对资本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的同时,还进行了生态批判。马克思认为,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逻辑与自然的逻辑是相违抗的,资本把感性的自然界仅仅看做是追求剩余价值的工具,自然界成为资本剥削的对象,资本干扰和违背了自然的生态规律,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此外,资本对雇佣劳动者不仅进行经济剥削而且还进行生态剥削,工人既失去了包括自然资源在内的生产资料,又是资本主义社会普遍污染的受害者,工人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某种程度上是一场生态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批判 现代性批判 生态批判
下载PDF
从生态学看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1
14
作者 倪瑞华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8-62,共5页
从生态学角度去看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就会发现其中贯穿着一条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线的生态发展逻辑。逻辑的第一步确立了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整体的生态自然观;第二步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从生态学角度去看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就会发现其中贯穿着一条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线的生态发展逻辑。逻辑的第一步确立了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整体的生态自然观;第二步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破坏和干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具有反自然性;第三步是走向生产者联合的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实践唯物主义 自然观 生态文明
下载PDF
论可持续发展的人学维度 被引量:1
15
作者 倪瑞华 《天府新论》 2001年第3期53-56,61,共5页
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中心 ,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 ,以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为价值目标的新发展观 ,折射出了对人类普遍的和终极的关怀 ,包含着浓厚的人学思想。它肯定发展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权利 ,个体人和整体人应得到和谐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中心 ,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的 ,以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为价值目标的新发展观 ,折射出了对人类普遍的和终极的关怀 ,包含着浓厚的人学思想。它肯定发展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权利 ,个体人和整体人应得到和谐的发展。人、社会、自然三者的协调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人学 主体 社会发展
下载PDF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建构的逻辑 被引量:1
16
作者 倪瑞华 《高等教育评论》 2018年第1期137-145,共9页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建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为总的逻辑架构,在多元社会的差异性中寻求同一性与共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是建构的逻辑起点;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与客体间的满足与被满足关系是建构的逻辑基点;思想政治...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建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为总的逻辑架构,在多元社会的差异性中寻求同一性与共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是建构的逻辑起点;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与客体间的满足与被满足关系是建构的逻辑基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认同是建构的逻辑支点;学生确立起包含政治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在内的国家认同和价值认同是建构的逻辑归宿;达成"重叠共识"和发挥"期待效应"的作用是建构的逻辑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认同
下载PDF
论实践唯物主义的生态学意蕴
17
作者 倪瑞华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19,共6页
在人类面临生态危机寻求解决方案的时候,生态理论领域展开了马克思是否具有生态学思想、马克思是否主张人类中心主义等相关问题的争论,这表明了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呼唤,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是离不开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唯物主义是马... 在人类面临生态危机寻求解决方案的时候,生态理论领域展开了马克思是否具有生态学思想、马克思是否主张人类中心主义等相关问题的争论,这表明了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呼唤,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是离不开马克思的思想。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哲学立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实践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生态自然观,主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道主义相统一。实践唯物主义的目标是要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加以控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解。共产主义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唯物主义 生态学 生态自然观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下载PDF
反思发展:有限还是无限   
18
作者 倪瑞华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70-172,共3页
西方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在无限发展观这一核心思想的支撑下,取得了征服自然的节节胜利和工业文明的辉煌成就。现代人类开始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承认发展存在着条件性和物质制约性以及人自身的匮乏性,因此,以... 西方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在无限发展观这一核心思想的支撑下,取得了征服自然的节节胜利和工业文明的辉煌成就。现代人类开始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承认发展存在着条件性和物质制约性以及人自身的匮乏性,因此,以对发展问题进行伦理调节具有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限发展 有限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学--论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的哲学立场
19
作者 倪瑞华 《天府新论》 CSSCI 2009年第1期15-21,共7页
历史唯物主义在批判和超越近代西方哲学的同时,也批判和超越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因为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本体论和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基础。历史唯物主义从辩证的角度和历史的角度,科学地确立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在批判和超越近代西方哲学的同时,也批判和超越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因为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本体论和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基础。历史唯物主义从辩证的角度和历史的角度,科学地确立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阐述了在实践基础上的人与自然、自然与历史的统一关系,具有现代生态学的研究视角。不仅如此,历史唯物主义中包含着深切的生态关怀,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中,要消除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双重异化,让自然获得真正的复活。马克思在生态学上的哲学立场是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道主义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生态学 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关怀
下载PDF
中国梦语境中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20
作者 倪瑞华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6年第1期197-206,共10页
在中国梦语境中,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范式发生了转换,由封闭式的单一化转向开放式的多元化,由宏大叙事转向日常生活叙事,由遥不可及的"彼岸世界"回归近在咫尺的"此岸世界"。中国梦的历史生成性开启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视域,在历... 在中国梦语境中,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范式发生了转换,由封闭式的单一化转向开放式的多元化,由宏大叙事转向日常生活叙事,由遥不可及的"彼岸世界"回归近在咫尺的"此岸世界"。中国梦的历史生成性开启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视域,在历史之镜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知中国梦的历史之根、文明之基、文化之源,用中国话语叙述中国故事。中国梦的现实生成性开启了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视域。在现实之镜中,我们能够真切地领悟中国梦的理论基石、制度基础、路径选择和物质保障;这也使大学生们能够形成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进而积极投身于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伟大实践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大学生 理想信念 教育范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