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国家基础研究政策量化评价
1
作者 李辉 卢山 +3 位作者 傅国友 段瑶瑶 裘智超 万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5-87,共13页
基础研究作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对基础研究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和客观评价,旨在为优化未来政策的设计和执行提供参考。因此,本文使用PMC指数模型对基础研究国家层面的八项政策展开详细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的基础研究政策总体表... 基础研究作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对基础研究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和客观评价,旨在为优化未来政策的设计和执行提供参考。因此,本文使用PMC指数模型对基础研究国家层面的八项政策展开详细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的基础研究政策总体表现优秀,在人才支持、基础设施等指标上的PMC得分较高,但在特定领域如研究布局和开放合作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文章再对八项政策进行了逐个分析后,提出建议加强政策的系统设计、优化政策布局,并强化政策监测和评估机制等举措,以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及持续优化,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基础研究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PMC指数模型 政策评价
下载PDF
中国页岩气新区带、新层系和新类型勘探进展、挑战及对策 被引量:6
2
作者 邹才能 董大忠 +10 位作者 熊伟 傅国友 赵群 刘雯 孔维亮 张琴 蔡光银 王玉满 梁峰 刘翰林 邱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9-326,共18页
近年来,中国页岩气聚焦“三新”(尚未开展工作或工作程度低的新区带、新层系及新类型)领域,加大理论攻关与勘探力度,页岩气增储上产再上新台阶。基于中国页岩气“三新”领域理论与勘探新进展,分析其勘探特点、变化趋势和发展前景,探索... 近年来,中国页岩气聚焦“三新”(尚未开展工作或工作程度低的新区带、新层系及新类型)领域,加大理论攻关与勘探力度,页岩气增储上产再上新台阶。基于中国页岩气“三新”领域理论与勘探新进展,分析其勘探特点、变化趋势和发展前景,探索中国特殊页岩气地质理论,明确页岩气发展挑战与对策。结果表明:中国在四川盆地及邻区创新建立了五峰组-龙马溪组特色的高-过成熟度海相页岩气富集理论,累计发现页岩气田9个,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近3×10^(12)m^(3),形成了450×10^(8)m^(3)/a的页岩气产能,年产页岩气250×10^(8)m^(3)。明确了近年来中国页岩气“三新”领域勘探具三大特点:①四川盆地及邻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在深层、极浅层勘探取得重大新发展;②四川盆地筇竹寺组和吴家坪组等多个新层系实现新突破;③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乌拉力克组获得新发现,东缘山西组取得新突破。页岩气“三新”领域的勘探实现了三大战略性转变:①目标由单一类型、单一盆地和单一层系转变为多类型、多盆地和多层系;②选区由盆内或盆缘为主转变为盆内、盆缘兼顾盆外弱改造区;③思路由纯粹富有机质页岩转变为富有机质页岩系统。通过梳理中国页岩气“三新”领域勘探挑战,指出“三新”领域是中国页岩气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了下一步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思路转变 发展前景 发展对策 新区带 新层系 新类型 页岩气 中国
下载PDF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管理机制优化策略
3
作者 许晓明 傅国友 +4 位作者 李辉 王志敏 裘智超 唐雷 张涛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2期58-62,共5页
中国石油为支持基础研究、加强科技创新,1993年设立科技创新基金,主要面向高等院校和各大科研院所的中青年科技人才,构建开放的科技创新生态。经过30年发展,资助经费超3亿元,已成为高校和中国石油共同提升基础研究能力的创新平台。近年... 中国石油为支持基础研究、加强科技创新,1993年设立科技创新基金,主要面向高等院校和各大科研院所的中青年科技人才,构建开放的科技创新生态。经过30年发展,资助经费超3亿元,已成为高校和中国石油共同提升基础研究能力的创新平台。近年来,中国石油加快推进基础研究工作,进一步健全基金资助体系,对科技创新基金进行科研管理范式变革显得更为迫切。面对新时代学科发展需要、国家对国企开展基础研究的新要求、科研管理信息化发展等趋势与挑战,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稳步推进“明确项目资助导向、完善项目资助体系、优化科技成果转化”三大核心改革任务,从指南体系、资助形式、人才团队建设、成果转化应用方面,探索创新发展的管理新机制。同时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开发科技创新基金系统,实现项目全流程管理,进一步促进了科研管理新机制与信息化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基金 科研管理 管理创新 信息平台
下载PDF
全球页岩油形成分布潜力及中国陆相页岩油理论技术进展 被引量:39
4
作者 邹才能 马锋 +5 位作者 潘松圻 张新顺 吴松涛 傅国友 王红军 杨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8-142,共15页
全球非常规页岩层系油气资源丰富,富有机质页岩主要沉积在劳亚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上侏罗统、渐新统—中新统、白垩系和上泥盆统4套页岩层系内。交汇分析北美典型页岩油区块产量与R_(o)数据关系,提出R_(o)为0.7%作为低熟页岩油和中... 全球非常规页岩层系油气资源丰富,富有机质页岩主要沉积在劳亚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上侏罗统、渐新统—中新统、白垩系和上泥盆统4套页岩层系内。交汇分析北美典型页岩油区块产量与R_(o)数据关系,提出R_(o)为0.7%作为低熟页岩油和中高熟页岩油的界限,系统评价了全球116个盆地157套页岩层系中高熟页岩油、低熟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量约2512亿t,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南美洲、北非和俄罗斯,以前陆盆地中新界、克拉通盆地古生界、裂谷盆地和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中生界为主。海相页岩油受显生宙以来的海侵影响,富集在稳定克拉通和前陆等类型盆地中,具大面积稳定分布、成熟度适中等特征;陆相页岩油受暖室期气候影响,主要在坳陷、断陷等类型盆地中发育,以微纳米级无机孔隙和微页理裂缝为主要储渗空间通道,具有沉积相横向变化大、“甜点区段”局部富集等特征。中国石油工业正经历从“陆相页岩生油”向“陆相页岩产油”转变,初步形成源岩油气“进源找油”地质理论、陆相页岩油高效勘探及低成本开发技术体系,推动中国陆相页岩油取得重要突破。着力加强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地质-工程一体化模式,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加快中高熟页岩油“压裂人工油藏”工业化发展,加强低熟页岩油“加热原位转化”技术攻关与工业化试验,推动实现中国“陆相页岩油革命”,夯实“稳油增气”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页岩油 中高熟页岩油 低熟页岩油 资源评价 非常规油气
下载PDF
世界能源转型革命与绿色智慧能源体系内涵及路径 被引量:19
5
作者 邹才能 马锋 +10 位作者 潘松圻 赵群 傅国友 张国生 杨依超 于豪 梁英波 林敏捷 王影 熊波 刘翰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3-647,共15页
能源体系转型的实质是“能源革命”。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资源主导”型能源体系发展至今,推动人类进步,但也引发能源危机与生态环境危机,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需求不相适应,亟待研究和发展碳中和背景下的新... 能源体系转型的实质是“能源革命”。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资源主导”型能源体系发展至今,推动人类进步,但也引发能源危机与生态环境危机,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需求不相适应,亟待研究和发展碳中和背景下的新型能源体系。在新能源、新电力、新储能“三新”为主体的“技术主导”绿色智慧能源新体系框架下,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代表的“超级能源盆地”理念将重塑未来能源勘探开发的理念与模式。鉴于世界能源的“六个不均”和中国“富煤、油气不足、新能源无限”资源禀赋,深入推进“中国能源革命”,坚持能源生产独立性、供给绿色性、储备安全性、消费高效性、管理智慧性、成本经济性的“六性原则”;强化“能源科技创新”,实施技术主导下的煤炭清洁化、稳油和增气、新能源提速、绿色与智慧“四大科创工程”;实现“能源转型”,加快绿色主导下的化石能源清洁化、新能源规模化、集中分布协同化、多能管理智慧化“四化发展”,推动中国能源结构“两个80%”互换,构建绿色智慧能源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新能源 能源革命 原始能源体系 古代能源体系 近代能源体系 现代能源体系 新型能源体系 绿色智慧能源体系 超级能源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烃源岩对大中型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以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傅国友 宋岩 +2 位作者 赵孟军 秦胜飞 达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2-66,共5页
以往评价烃源岩的标准一般是分析其类型、丰度、分布范围及演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生烃强度。本次研究在一般分析手段的基础上采用有机质熟化速率、生气速率等动态参数来评价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烃源岩,并分析其对大中型气田形成的控... 以往评价烃源岩的标准一般是分析其类型、丰度、分布范围及演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生烃强度。本次研究在一般分析手段的基础上采用有机质熟化速率、生气速率等动态参数来评价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烃源岩,并分析其对大中型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下石炭统烃源岩为研究区天然气富集的主要贡献者,二叠系烃源岩为次要烃源岩;中下侏罗统烃源岩为一套优质烃源岩,但由于分布范围所限,贡献仅限于北缘山前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烃源岩 定量评价 成藏 喀什凹陷
下载PDF
大鼠次声刺激后脑组织谷氨酸的变化 被引量:17
7
作者 傅国友 陈景藻 贾克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288-290,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暴露于次声环境后脑组织中谷氨酸(Glu)的变化.方法:把大鼠置于不同的次声环境中暴露2h,观察8Hz/90dB暴露组,8Hz/120dB暴露组,16Hz/90dB暴露组,16Hz/120dB暴露组及正常... 目的:观察大鼠暴露于次声环境后脑组织中谷氨酸(Glu)的变化.方法:把大鼠置于不同的次声环境中暴露2h,观察8Hz/90dB暴露组,8Hz/120dB暴露组,16Hz/90dB暴露组,16Hz/120dB暴露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Glu的变化规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8Hz/120dB暴露组和16Hz/120dB暴露组脑组织海马区谷氨酸含量明显增加(P<0.01);16Hz/120dB暴露组脑组织海马区谷氨酸含量较8Hz/120dB暴露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次声对脑组织的作用效应与其频率及声压级等参数有关,其中关键因素是声压级.Glu的兴奋性毒性可能参与次声对脑组织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谷氨酸 海马 大鼠 防护
下载PDF
沁水盆地盖层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29
8
作者 洪峰 宋岩 +3 位作者 赵孟军 柳少波 秦胜飞 傅国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4-36,共3页
从煤层气藏封盖机理探讨开始,分析了沁水盆地以及其他含煤盆地煤层气富集与盖层的关系。研究认为,实际上盖层对煤层气的保存同样重要,煤层气藏对盖层封盖性的要求就是要使煤层能够达到最佳的吸附量或含气量。研究结果①良好的盖层条件... 从煤层气藏封盖机理探讨开始,分析了沁水盆地以及其他含煤盆地煤层气富集与盖层的关系。研究认为,实际上盖层对煤层气的保存同样重要,煤层气藏对盖层封盖性的要求就是要使煤层能够达到最佳的吸附量或含气量。研究结果①良好的盖层条件可以减缓煤层气的散失,同时可间接抑制煤层气的解吸;②具有封盖性好的上覆盖层(顶板)和下伏隔层(底板)的煤层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③煤层埋藏太浅,盖层封盖条件变差,不利于成藏;④埋深适中,具有稳定分布、封盖性好顶底板的煤层有利成藏。沁水盆地盖层与含气量的关系说明,盖层厚度大、泥质含量高、高突破压力和一定的埋深对煤层气的保存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成气 气藏 盖层 保存 富集 影响
下载PDF
异常压力与油气藏的同生关系——以库车坳陷为例 被引量:31
9
作者 宋岩 洪峰 +2 位作者 夏新宇 高岗 傅国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3-308,共6页
以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为例,研究挤压背景异常压力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大规模抬升早期阶段是天然气注入的主要时期,同时也是气藏压力急剧增加的时期。克拉2气藏的成藏模式总体为深大断裂沟通储集层和烃源岩层,在深部超压的驱动下油气运移... 以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为例,研究挤压背景异常压力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大规模抬升早期阶段是天然气注入的主要时期,同时也是气藏压力急剧增加的时期。克拉2气藏的成藏模式总体为深大断裂沟通储集层和烃源岩层,在深部超压的驱动下油气运移至储集层成藏。储集层在成藏早期不是强超压,并且不完全封闭,可以存在流体排出过程。随着天然气替换构造圈闭中的地层水和成岩作用逐渐进行,储集层封闭性加强,气藏压力不断升高,最后形成超压气藏,气藏强超压形成于距今2Ma以来。异常高压与气藏的形成均是构造作用和保存条件演化的结果,二者本身不具备因果关系。气源断层与盖层完整的匹配是控制天然气成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异常压力 油气成藏 同生关系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4种新生代挤压盆地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期次 被引量:18
10
作者 赵孟军 宋岩 +4 位作者 秦胜飞 柳少波 洪峰 傅国友 达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4-252,共19页
新生代挤压盆地是我国中-西部的重要油气勘探领域。根据挤压盆地的发育部位、盆地基底、充填层序、构造叠加和盆山耦合形式等条件,本文在我国中-西部识别出准(噶尔)西北缘型、四川盆地西缘型、柴(达木)北缘型和准(噶尔)南缘型等4种新生... 新生代挤压盆地是我国中-西部的重要油气勘探领域。根据挤压盆地的发育部位、盆地基底、充填层序、构造叠加和盆山耦合形式等条件,本文在我国中-西部识别出准(噶尔)西北缘型、四川盆地西缘型、柴(达木)北缘型和准(噶尔)南缘型等4种新生代挤压盆地,前两者发育海西晚期—印支期前陆盆地,后两者具有喜马拉雅造山期的再生前陆盆地特征。对准西北缘、四川盆地西缘、柴北缘和准南缘新生代挤压盆地的对比研究表明,它们在烃源岩、储盖组合等成藏条件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而晚期前陆发育对柴北缘型和准南缘型挤压盆地烃源岩演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不同新生代挤压盆地典型油气藏解剖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燕山期及之前是准西北缘型和四川盆地西缘型挤压盆地主要的成藏期,喜马拉雅造山期则主要表现为准西北缘型挤压盆地的油气藏保存和四川盆地西缘型挤压盆地油气藏的调整和定型;喜马拉雅晚期是柴北缘型挤压盆地最主要的成藏期,而多期前陆盆地的准南缘型挤压盆地具有多期成藏的特征,但喜马拉雅晚期的油气成藏最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盆地 成藏条件 成藏期次 新生代 中国中-西部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油气成藏组合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8
11
作者 达江 宋岩 +3 位作者 柳少波 洪峰 赵孟军 傅国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5-360,共6页
探讨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的油气成藏组合后认为,该带烃源岩和储层发育,盖层封盖性能较好,并且具备形成异常压力封存箱的条件。根据成藏组合要素和发育匹配关系,将该带的成藏组合分为以侏罗系和二叠系烃源岩生、三叠系和侏罗系储... 探讨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的油气成藏组合后认为,该带烃源岩和储层发育,盖层封盖性能较好,并且具备形成异常压力封存箱的条件。根据成藏组合要素和发育匹配关系,将该带的成藏组合分为以侏罗系和二叠系烃源岩生、三叠系和侏罗系储的下部自生自储型,以及以侏罗系和第三系烃源岩生、白垩系和第三系储的上部下生上储型两大类,进而细分为二叠系—侏罗系深部组合、侏罗系中部组合和第三系上部组合3个亚类。通过对生储盖层演化历史分析,认为成藏组合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烃源岩的发育程度、断裂构造、盖层和异常压力封闭,明确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上部下生上储成藏组合是最为有利的勘探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组合 控制因素 前陆盆地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烃源岩特征与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柳少波 宋岩 +1 位作者 洪峰 傅国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65,共7页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冲断带)以发育陆相烃源岩为特征。中西部周缘和弧后前陆盆地烃源岩形成于前陆盆地沉积期,包括准噶尔西北缘、准噶尔南缘、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吐哈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和川西、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三叠系烃源岩;再生前陆盆...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冲断带)以发育陆相烃源岩为特征。中西部周缘和弧后前陆盆地烃源岩形成于前陆盆地沉积期,包括准噶尔西北缘、准噶尔南缘、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吐哈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和川西、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三叠系烃源岩;再生前陆盆地(冲断带)烃源岩主要形成于再生前陆盆地沉积之前的三叠—侏罗系和白垩系、古近系。根据沉积环境可以将烃源岩分为被动大陆边缘海相、残留海—(泻)湖相、湖沼相、内陆坳陷淡水湖相以及内陆坳陷断陷半咸水-咸水湖相烃源岩5种类型,其中湖沼相煤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III型,以产气为主,其他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型,其次为I型,以产油为特征。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石油潜在资源量为89.17×108t,天然气潜在资源量为101 464×108m3,与国外典型前陆盆地相比,中国前陆盆地具有富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烃源岩 油气资源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系统划分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达江 宋岩 +3 位作者 洪峰 赵孟军 傅国友 方世虎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52-455,共4页
探讨了油气成藏系统的定义,认为油气成藏系统是含油气盆地内相对独立的油气运聚单元和成藏各要素的总和,是不同于含油气系统的独立概念,其研究重点在于油气藏。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盆地构造特征、成藏要素和运聚特征的分析,认为准... 探讨了油气成藏系统的定义,认为油气成藏系统是含油气盆地内相对独立的油气运聚单元和成藏各要素的总和,是不同于含油气系统的独立概念,其研究重点在于油气藏。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盆地构造特征、成藏要素和运聚特征的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盆地可以划分为三大油气成藏系统和八个次级油气成藏系统,这些成藏系统平面上和纵向上的差异最终导致了油气空间展布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油气成藏系统 准南前陆盆地 油气分布
下载PDF
水动力对煤层甲烷碳同位素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秦胜飞 宋岩 +1 位作者 唐修义 傅国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0-32,共3页
通过对全国主要煤层气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煤层气含量分布、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全面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平面和剖面上,煤系水动力条件强的地区,不仅煤的含气量相对较低,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变轻的程度也较大;相反水动力较弱的地区或滞... 通过对全国主要煤层气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煤层气含量分布、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全面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平面和剖面上,煤系水动力条件强的地区,不仅煤的含气量相对较低,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变轻的程度也较大;相反水动力较弱的地区或滞流水区,煤层气的含量相对较高,甲烷碳同位素变轻的程度也相对较小。在煤级相似的煤层中,煤层气的含量与甲烷碳同位素有较大的相关性,煤层含气量含越低,甲烷碳同位素就越轻。据此提出,流动的地下水是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变轻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 煤成气 甲烷 碳同位素 地下水 影响
下载PDF
前陆盆地冲断推覆作用与烃源岩演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达江 宋岩 +2 位作者 赵孟军 秦胜飞 傅国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19,共3页
前陆盆地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盆地类型之一,而前陆盆地冲断带又是前陆盆地中最主要的油气富集区带之一。冲断带冲断推覆作用对烃源岩演化,储层性能,圈闭形成,烃类再分配等油气聚集的各个因素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为此,通过分... 前陆盆地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盆地类型之一,而前陆盆地冲断带又是前陆盆地中最主要的油气富集区带之一。冲断带冲断推覆作用对烃源岩演化,储层性能,圈闭形成,烃类再分配等油气聚集的各个因素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为此,通过分析中国西部前陆盆地冲断推覆作用和烃源岩演化的关系,探讨了冲断推覆作用下烃源岩的演化模式,研究了冲断带烃源岩的演化方式和过程。将冲断推覆作用与烃源岩的演化关系分为三种简单模式:冲断推覆作用发生在烃源岩大量生烃之后,上下盘烃源岩成熟度受冲断推覆作用影响不大;冲断推覆作用与烃源岩大量生烃作用同时发生,上盘烃源岩热演化延迟,下盘烃源岩迅速熟化;冲断推覆作用发生在烃源岩大量生烃之前,上下盘烃源岩均可大量生烃,下盘烃源岩演化程度高于上盘烃源岩。该项研究对冲断带烃源岩的演化过程分析和烃类相态分布的控制因素分析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冲断层 推覆体 构造作用 烃源岩 演化 油气聚集 关系 中国 西部
下载PDF
东营凹陷坨71区块有利储集砂体预测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武军昌 吴胜和 +1 位作者 高志勇 傅国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共3页
在东营凹陷胜坨油田坨71区块的有利储集砂体预测中,探索应用砂体随机模拟的结果直接对无井区进行有利储集砂体分布预测。综合测井、地震资料,应用示性点过程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20个等可能的渗透性砂体分布的模拟实现,在对各模拟实现进... 在东营凹陷胜坨油田坨71区块的有利储集砂体预测中,探索应用砂体随机模拟的结果直接对无井区进行有利储集砂体分布预测。综合测井、地震资料,应用示性点过程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20个等可能的渗透性砂体分布的模拟实现,在对各模拟实现进行概率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模拟结果进行不确定性评价,结合对概率大于0.5和0.7的渗透性砂体的厚度统计结果、构造背景及附近井油层分布情况,预测出坨71井以东和坨深1井东南的2个有利储集砂体分布区。应用砂体随机模拟的结果直接预测无井区的有利砂体分布,有利于降低滚动勘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随机模拟 储集层建模 砂体预测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4种组合类型前陆盆地成藏研究:Ⅰ.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孟军 宋岩 +4 位作者 柳少波 秦胜飞 洪峰 傅国友 达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81-186,共6页
前陆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从盆地结构和演化特征可以分为早衰型、改造型、新生型和叠加型等4种组合类型。分别以准西北缘前陆盆地(早衰型)、川西前陆盆地(改造型)、柴北缘冲断带(新生型)和准南前陆盆地(叠... 前陆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从盆地结构和演化特征可以分为早衰型、改造型、新生型和叠加型等4种组合类型。分别以准西北缘前陆盆地(早衰型)、川西前陆盆地(改造型)、柴北缘冲断带(新生型)和准南前陆盆地(叠加型)为例,探讨了不同类型前陆盆地生储盖等成藏地质条件的差异,并分析了不同组合类型前陆盆地主要烃源岩的热演化过程,其中喜山晚期前陆发育对新生型和叠加型前陆盆地烃源岩演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生储盖组合 烃源岩热演化 中国中西部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成藏特征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孟军 宋岩 +4 位作者 柳少波 秦胜飞 洪峰 傅国友 达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45-451,共7页
通过讨论川西(四川盆地西部)、柴北缘(柴达木盆地北缘)和准南缘(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盆地的成藏过程,指出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多期聚集、晚期聚气的成藏特征,认为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最重要的两大成藏期,一是燕山期及其之前的油... 通过讨论川西(四川盆地西部)、柴北缘(柴达木盆地北缘)和准南缘(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盆地的成藏过程,指出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多期聚集、晚期聚气的成藏特征,认为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最重要的两大成藏期,一是燕山期及其之前的油气成藏期,主要是中部周缘前陆盆地和西部再生前陆盆地二叠系烃源岩和三叠系烃源岩的油气聚集期;二是喜山晚期,主要是受新构造运动影响,西部再生前陆盆地中、新生界烃源岩的油气成藏和中部周缘前陆盆地的油气调整期,其中中生界煤系烃源岩是中西部前陆盆地主要的烃源岩,而喜山晚期冲断作用形成的断层相关褶皱圈闭与前陆发育时巨厚沉积造成的中生界煤系烃源岩排烃过程相匹配。此外还讨论了前陆盆地中的古构造(背景)在油气聚集中的重要作用和早期前陆盆地成藏体系、再生前陆盆地成藏体系在油气相态及成因类型的平面分布特征上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成藏过程 晚期聚气 古构造 成藏体系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成藏过程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孟军 宋岩 +3 位作者 秦胜飞 柳少波 洪峰 傅国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2-410,共9页
根据盆地充填和构造变形特征,可将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划分为早衰型、改造型和叠加型。早衰型、改造型和叠加型前陆盆地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前陆盆地烃源岩、储盖组合等成藏条件的差异性,而晚期前陆发育对西部改造型和叠加型前陆盆地烃源岩... 根据盆地充填和构造变形特征,可将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划分为早衰型、改造型和叠加型。早衰型、改造型和叠加型前陆盆地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前陆盆地烃源岩、储盖组合等成藏条件的差异性,而晚期前陆发育对西部改造型和叠加型前陆盆地烃源岩的演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正是由于中国中西部不同类型前陆盆地成藏地质条件的差异,决定了其具有不同的成藏过程。燕山晚期是早衰型前陆盆地(如川西前陆盆地)最主要的成藏期,喜山晚期主要表现为天然气藏的调整、定型;喜山晚期是改造型前陆盆地(如柴北缘前陆冲断带)最主要的油气成藏期;而叠加型前陆盆地(如准南前陆盆地)具有多期成藏的特征,但喜山晚期的油气成藏最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成藏期次 前陆盆地 中国中西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北缘烃源岩潜力探讨 被引量:6
20
作者 达江 宋岩 +2 位作者 赵孟军 傅国友 杨芝林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7-80,共4页
对喀什凹陷北缘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通过对喀什凹陷北缘3套潜在烃源岩的分布、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对比分析,认为喀什凹陷北缘石炭系海相碳酸盐岩分布有限,综合评价指标较差,为非烃源岩;二叠系海陆过渡相泥岩分布较广,为... 对喀什凹陷北缘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通过对喀什凹陷北缘3套潜在烃源岩的分布、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对比分析,认为喀什凹陷北缘石炭系海相碳酸盐岩分布有限,综合评价指标较差,为非烃源岩;二叠系海陆过渡相泥岩分布较广,为差烃源岩;侏罗系煤系源岩分布虽然局限,但是厚度大,评价指标好,是喀什凹陷主要的烃源岩.石炭系碳酸盐岩和二叠系泥岩不具备为大中型气田提供烃源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什凹陷 烃源岩 气田 生烃潜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