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颗悬浮的心——王安忆《长恨歌》中张永红的人物形象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傅建安 季丹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71-74,共4页
王安忆的《长恨歌》描写王琦瑶的晚年生活时,引入张永红这一特定人物形象,不仅引出王琦瑶悲剧性的结局,也表达了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独特的城市文化精神。旧上海的底蕴―本份、知足与自知是作者通过张永红这个人物形象极力要抓住,但已散落... 王安忆的《长恨歌》描写王琦瑶的晚年生活时,引入张永红这一特定人物形象,不仅引出王琦瑶悲剧性的结局,也表达了改革开放初期上海独特的城市文化精神。旧上海的底蕴―本份、知足与自知是作者通过张永红这个人物形象极力要抓住,但已散落于城市的各个角落的城市的心,代之而起的是都市发展无序时期的喧嚣浮躁。张永红的一颗心就是这样悬浮于新与旧之间。对张永红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体现出作者王安忆沉入到"芯子"里去的城市文化的缅怀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永红 上海弄堂 悬浮 都市演绎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都市巫女形象 被引量:2
2
作者 傅建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8-151,共4页
都市的发展为女性突破传统"菲勒斯中心"权力话语提供了可能。女性从此乘着都市化进程社会转型的文化思潮,进行突围表演,这类形象在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中得到生动的反映。因其迥异于传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范式的女性,我们称之... 都市的发展为女性突破传统"菲勒斯中心"权力话语提供了可能。女性从此乘着都市化进程社会转型的文化思潮,进行突围表演,这类形象在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中得到生动的反映。因其迥异于传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范式的女性,我们称之为都市"巫女"。因为巫女对于男性来说既是一种吸引,也带来恐惧。长期的文化积淀,巫女形象在男作家的书写中屡被成功放逐。而在女作家的视点下,因女性意识的生发,巫女形象成为表现女性精神突围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巫女 放逐 突围
下载PDF
张欣小说与都市文化心理——张欣小说文化传播现象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傅建安 缪鑫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9-42,共4页
张欣小说切合当代都市文化心理。她描绘当前都市物质利益原则下的孤独心境,刻画经济转型时期的徘徊心态,满足机械化时期的猎奇心理。同时,她对当代都市感悟深切又饱含深情,所以,张欣小说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关键词 张欣小说 文化传播 都市文化心理
下载PDF
青楼女性的男性想像——评施蛰存《石秀之恋》 被引量:1
4
作者 傅建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3-77,共5页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派小说的拓荒者之一,但在他前卫面具的掩盖下却有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所体现的传统文人观,这在《石秀之恋》的人物塑造中得到典型体现。《石秀之恋》是弗洛伊德理念的经典文本。在文本的建构中,贞洁与放荡、惩...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派小说的拓荒者之一,但在他前卫面具的掩盖下却有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所体现的传统文人观,这在《石秀之恋》的人物塑造中得到典型体现。《石秀之恋》是弗洛伊德理念的经典文本。在文本的建构中,贞洁与放荡、惩戒与占有、美丽与邪恶、欲望与险恶构成双重反讽,从而形成艺术的张力。石秀的性力(力比多)带着正义的面具得以释放,在唯美表象下体现出畸形的性意识。施蛰存的《石秀之恋》体现着转型中的海派亦中亦西、亦新亦旧的文化形态,也是施蛰存市场策略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楼女性 男性想象 施蛰存 《石秀之恋》
下载PDF
卫慧小说的后现代叙事狂欢 被引量:1
5
作者 傅建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6,共4页
卫慧小说对于欲望的赤裸裸地呈现使其成为人们批判挞伐的对象。但客观地说,卫慧小说以诗意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了一代人的精神困境,她通过拼贴、戏仿与反讽等后现代手法表现出后工业时代的生命图景,表现出世纪之交的都市现代人在失却理想,... 卫慧小说对于欲望的赤裸裸地呈现使其成为人们批判挞伐的对象。但客观地说,卫慧小说以诗意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了一代人的精神困境,她通过拼贴、戏仿与反讽等后现代手法表现出后工业时代的生命图景,表现出世纪之交的都市现代人在失却理想,失去信仰,面对一无可取的过去与一无所知的未来的茫然失措,及于无奈绝望中的生命狂欢。但她身陷其中,不能超脱,也不能对其进行理性批判。所以,无聊与颓丧成为卫慧作品的基调与氛围,也影响其在文学史上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慧小说 后现代 狂欢
下载PDF
论陈染女性形象的现代性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傅建安 《理论与创作》 CSSCI 2010年第4期57-61,共5页
陈染笔下的主人公是一批“幽闭症患者”、“冥想症患者”、“行为怪异者”、“精神混乱者”、“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陈染正是通过书写“我的怪物、我的自我,”颠覆了由来已久的传统文化对女性的界定,努力进行女性形象的现代性建构。
关键词 女性形象 现代性 陈染 精神分裂症 传统文化 患者 主人公 幽闭
下载PDF
传奇性展示与神话式阐释——张爱玲与王安忆小说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傅建安 《华文文学》 2005年第1期27-33,44,共8页
张爱玲和王安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两位重要的女作家。她们都从都市市民最具特征的家常事落笔 ,大多以都市中的女性作为描写对象 ,对都市人性作了传奇性与神话式的细心的探索与刻画。张爱玲的小说多从感性体验出发 ,通过回归传奇式世... 张爱玲和王安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两位重要的女作家。她们都从都市市民最具特征的家常事落笔 ,大多以都市中的女性作为描写对象 ,对都市人性作了传奇性与神话式的细心的探索与刻画。张爱玲的小说多从感性体验出发 ,通过回归传奇式世俗世界的方式表达自己惶惑、虚无的人生感受 ,她以冷漠的态度站在人生戏剧的边缘 ,似乎成为人生戏剧的鉴赏者。王安忆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 ,进行理性概括 ,通过回归神话、回归原始的方式找寻生活的本质 ,并对现实人生作一种形而上的超越 ,她被誉为精神之塔的营造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王安忆 传奇性 神话式
下载PDF
试论张爱玲的现代女性观 被引量:2
8
作者 傅建安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78-82,共5页
张爱玲在她的传奇中以不同于时代的流行话语塑造女性人物形象。她站在女性生存第一要务的角度,对女性生存境遇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她又解构传统女神神话,对其进行生命本真形态还原,肯定女性情欲的合理性。她虽直言女性情欲,但又能于生存... 张爱玲在她的传奇中以不同于时代的流行话语塑造女性人物形象。她站在女性生存第一要务的角度,对女性生存境遇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她又解构传统女神神话,对其进行生命本真形态还原,肯定女性情欲的合理性。她虽直言女性情欲,但又能于生存苍凉的大背景中让人感觉出身体美学浪漫叙事的余味与情蕴,使爱显得真实而富于质感。在虚无的底色中,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又流露出对生命背后"惘惘的威胁"的敬畏,表现出一种典型的现代都市情绪。这些都使她的女性观带有强烈的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传奇女性 现代女性观
下载PDF
论方方小说的女性话语 被引量:2
9
作者 傅建安 傅卫红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00-102,共3页
方方小说以不同于男性的女性视野,写出了女性的悲剧宿命,细腻地刻画了女性心理,理性而深刻地进行着女性批判,显示出其小说的思想深度。
关键词 方方 小说 女性话语
下载PDF
都市漂泊之魂的理想与憧憬——徐訏小说“奇女”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傅建安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0-84,共5页
徐訏作为后期浪漫派的代言人,在其作品中塑造出一系列独具异禀、能通天接地、生活于另一世界的"奇女"形象。在其女性人物身上,徐訏寄托了他全部的热情与想象。她们既寄寓着作者漂泊人生的理想与憧憬,也给乱离年代的人们以慰... 徐訏作为后期浪漫派的代言人,在其作品中塑造出一系列独具异禀、能通天接地、生活于另一世界的"奇女"形象。在其女性人物身上,徐訏寄托了他全部的热情与想象。她们既寄寓着作者漂泊人生的理想与憧憬,也给乱离年代的人们以慰藉。同时通过这些特异的女性形象,徐訏将人物封闭在特定的情境中来探讨爱情哲理。但这些极幻美的女主人公不仅只生活于离奇的情境,而且她们的结局或是浪游,或归于寺庙,或归于尘土,从而更体现了作品的孤寂虚无的美学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訏 奇女 爱情哲理 都市漂泊 孤寂虚无
下载PDF
大学文学课程有效教学模式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傅建安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92-93,共2页
在有效教学的视野下,教学者可以根据问题意识所产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教师采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资源优势与视频会议、BBS等功能,加强师生的平等交流合作,实现学生的相互协作,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 在有效教学的视野下,教学者可以根据问题意识所产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教师采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资源优势与视频会议、BBS等功能,加强师生的平等交流合作,实现学生的相互协作,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探究性目标下,教师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延伸阅读,使学生在对知识的掌握中,达到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教学 大学文学课程 教学模式改革
下载PDF
庞德诗学与中国现当代诗歌 被引量:1
12
作者 傅建安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70-74,共5页
意象理论是庞德诗论中的核心理论。其意象表现有如下三个特点:它是独立于具体事物的复合体;表达现代人复杂多义的知性因素;往往采用意象并置或重叠的手法,避免西方逻辑中常用的介词、连词,这些均在中国新诗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贯彻与发... 意象理论是庞德诗论中的核心理论。其意象表现有如下三个特点:它是独立于具体事物的复合体;表达现代人复杂多义的知性因素;往往采用意象并置或重叠的手法,避免西方逻辑中常用的介词、连词,这些均在中国新诗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贯彻与发挥。在诗歌的韵律与节奏方面,"运用日常会话的语言",创作节奏新颖、形式活泼、具有诗情节奏与散文美的自由诗是庞德及其追随者在诗歌形式上的追求。而这正好启发了许多中国现当代诗人,从而促成了中国新诗中最重要的一种范式——自由诗的兴盛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诗学 中国现当代诗歌
下载PDF
湘西土家风情的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13
作者 傅建安 龚彬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3-94,134,共3页
湘西自然风景秀美奇绝,湘西土家族文化底蕴深厚。将日益发展的湘西旅游业植根于丰厚的文化土壤,提高湘西旅游品味,将是湘西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特色。为此,必需正确理解土家文化的粗犷、豪放、坚毅的灵魂。在制订旅游开发策略时应将奇山... 湘西自然风景秀美奇绝,湘西土家族文化底蕴深厚。将日益发展的湘西旅游业植根于丰厚的文化土壤,提高湘西旅游品味,将是湘西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特色。为此,必需正确理解土家文化的粗犷、豪放、坚毅的灵魂。在制订旅游开发策略时应将奇山异水与历史文化结合,将舞台表演与文化内涵相结合,增强旅游工艺品的文化含量,提高旅游产业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 土家文化 旅游开发 策略
下载PDF
论“东京鲁迅”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
14
作者 傅建安 崔昊 《城市学刊》 2017年第1期105-108,共4页
"东京鲁迅"是鲁迅一生思想的起点。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创作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科学史教篇》《人之历史》等一系列长文,表达了其最初的启蒙理念。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他倡导"不折中"、"不妥协&qu... "东京鲁迅"是鲁迅一生思想的起点。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创作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科学史教篇》《人之历史》等一系列长文,表达了其最初的启蒙理念。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他倡导"不折中"、"不妥协"的启蒙态度;在如何启蒙的问题上,他提出必须"尊个性"、"张精神";并且他还率先明确提出"立人"的思想主张,由"立人"而实现"立国"的梦想。在启蒙运动正式开始之前,"东京鲁迅"就以其思想的前瞻性指出了启蒙运动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东京鲁迅"在鲁迅个人思想发展史乃至在东西方思想发展史中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鲁迅” 近代思想启蒙 影响
下载PDF
浅析有效视角中大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与改善
15
作者 傅建安 龚彬 《文教资料》 2015年第6期148-149,共2页
目前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有效性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在知识教学方面,更强调知识的单向传授,而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随着国家本科教育质量工程的启动,在"效果、效益、效率"等关键词的主导下,大学课堂必须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内... 目前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有效性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在知识教学方面,更强调知识的单向传授,而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随着国家本科教育质量工程的启动,在"效果、效益、效率"等关键词的主导下,大学课堂必须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和教学反馈,才可能真正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真正构建大学高效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视角 大学课堂教学 现状与改善
下载PDF
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女性的生命关怀
16
作者 傅建安 贺常颖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46-48,共3页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女性又面临新的人生困境。她们在获得事业的成功时,作为一个女人自然而然的简单的幸福却难以实现。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知识女性面临双重压力,从而比男性付出了更多的艰辛,以至于心力交瘁。为此,要改变社会对...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女性又面临新的人生困境。她们在获得事业的成功时,作为一个女人自然而然的简单的幸福却难以实现。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知识女性面临双重压力,从而比男性付出了更多的艰辛,以至于心力交瘁。为此,要改变社会对女性的价值认知,改变传统的家庭模式,同时也要求广大知识女性改变生活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女性 人生困境 生命关怀
下载PDF
庞德对徐志摩诗学的影响
17
作者 傅建安 李辉辉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51-54,共4页
埃兹拉·庞德是意象派诗歌的主要创始人,对东西方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徐志摩在英美留学期间深受庞德的影响。埃兹拉·庞德的“日日新”创作精神影响着徐志摩对新诗道路探寻,庞德的节奏、韵律理论更是启发了徐志摩对诗歌形式... 埃兹拉·庞德是意象派诗歌的主要创始人,对东西方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徐志摩在英美留学期间深受庞德的影响。埃兹拉·庞德的“日日新”创作精神影响着徐志摩对新诗道路探寻,庞德的节奏、韵律理论更是启发了徐志摩对诗歌形式的思考。庞德诗歌在意象理论上注重古典意蕴与意象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他的意象体现出强大的意境张力,这些对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庞德影响了徐志摩的诗歌,进而对中国新诗的现代性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德 徐志摩 影响 诗学
下载PDF
打工文学与城市大众文化建设
18
作者 傅建安 《城市学刊》 2016年第3期34-38,共5页
打工文学顺应改革开放潮流产生。它是反映打工者诉求,体现现实关怀的文学。作为城市大众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翼,打工文学抒发打工者内心的呐喊,并倡扬时代的奋斗精神。打工文学一方面对打工者的逐梦旅程进行现实关照,体现出城市文化富于特... 打工文学顺应改革开放潮流产生。它是反映打工者诉求,体现现实关怀的文学。作为城市大众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翼,打工文学抒发打工者内心的呐喊,并倡扬时代的奋斗精神。打工文学一方面对打工者的逐梦旅程进行现实关照,体现出城市文化富于特色的人文情怀与时代精神。另一方面,因受市场杠杆的操纵与商业时代媚俗文化的影响,打工文学在众声喧哗中以浮躁心态、商业化的制作模式与娱乐精神消解了思想的深度与批判的精神。在这城市文化双向博弈中,文艺批评工作者需对其正确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工文学 城市大众文化 双重关怀 双向博弈
下载PDF
论邹韬奋域外纪游文学的现代性思考
19
作者 傅建安 肖胜英 《城市学刊》 2019年第1期16-20,共5页
邹韬奋是中国现代史上卓越的新闻记者,是一名富有正义感的爱国知识分子。他流亡海外2年,写成域外纪游作品《萍踪寄语》和《萍踪忆语》。他热烈地为下层人民呼吁,体现出人本主义的关怀。在人们为资本主义表面的物质文明所迷惑,甚至有人... 邹韬奋是中国现代史上卓越的新闻记者,是一名富有正义感的爱国知识分子。他流亡海外2年,写成域外纪游作品《萍踪寄语》和《萍踪忆语》。他热烈地为下层人民呼吁,体现出人本主义的关怀。在人们为资本主义表面的物质文明所迷惑,甚至有人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讴歌时,他对资本主义社会文明假面后的黑暗进行猛烈抨击。他到苏联后,热情地宣扬新社会和新制度。这些都体现出他对人的价值、地位与对民族国家问题的现代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韬奋 域外纪游作品 现代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