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6
1
作者 傅晓源 温剑虎 +2 位作者 李良彬 吴庆琛 秦治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7-38,共2页
食管癌切除、食管重建为一创伤较大的手术,仍面临一些严重并发症问题,更未杜绝死亡。该文回顾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356例,男性308例,女性48例,年龄31~82岁。临床病理分期:0期6例,Ⅰ期32例,Ⅱ期148例,Ⅲ期1... 食管癌切除、食管重建为一创伤较大的手术,仍面临一些严重并发症问题,更未杜绝死亡。该文回顾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356例,男性308例,女性48例,年龄31~82岁。临床病理分期:0期6例,Ⅰ期32例,Ⅱ期148例,Ⅲ期170例。病变位于上段8例,中段210例,下段138例,所有病例均取胃行食管重建术。其中行颈部吻合29例,主动脉弓上吻合257例,弓下吻合68例。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35例,占统计病例的9.3%。其中呼吸衰竭11例,吻合口瘘13例,颈部3例,胸内10例,乳糜胸5例,心脏并发症4例,胃穿孔2例。死亡10例,占统计病例2.8%。分析统计资料可见:60岁以上年龄组呼吸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59岁以下年龄组。呼吸衰竭、吻合瘘大都发生在Ⅱ~Ⅲ期病例,且Ⅲ期高于Ⅱ期,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该组资料还提示,吻合口瘘、心脏并发症、乳糜胸、胃穿孔并发症与病变部位关系密切、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作者认为,食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常危及生命,需要采取积极有效抢救措施。该文还对食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及因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癌 并发症 因素分析 围手术期 呼吸衰竭
下载PDF
量子点在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靶向肿瘤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傅晓源 陈富韬 +4 位作者 张浩伟 丁诚 谢灏 彭锴 张阳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3418-3420,共3页
目的制备荧光量子点标记的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并研究该纳米粒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靶向性。方法先通过缩合剂将量子点与白蛋白纳米粒相结合,再利用叶酸活性酯在碱性条件下与白蛋白表面上的氨基反应,制得叶酸修饰的白蛋白/量子点纳米... 目的制备荧光量子点标记的叶酸偶联白蛋白纳米粒,并研究该纳米粒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靶向性。方法先通过缩合剂将量子点与白蛋白纳米粒相结合,再利用叶酸活性酯在碱性条件下与白蛋白表面上的氨基反应,制得叶酸修饰的白蛋白/量子点纳米粒,通过量子点荧光标记的方法对结肠癌HT-29肿瘤细胞摄取Folate-HAS/QDs纳米粒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粒径分布和荧光性能的Fo-late-HAS/QDs纳米粒,并证实该纳米粒对HT-29细胞有较强的靶向性。结论通过量子点作为荧光标记物,简单直观的证实了叶酸修饰的白蛋白/量子点纳米粒能通过细胞膜上的叶酸受体介导内吞入细胞,可显著靶向于叶酸受体丰富的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叶酸受体 白蛋白纳米粒 靶向性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载基因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相关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傅晓源 张浩伟 +3 位作者 谢灏 丁诚 彭锴 张阳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3570-3572,3576,共4页
目的制备聚乙烯亚胺载基因纳米颗粒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和体外转染活性。方法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出聚乙烯亚胺空载纳米粒后,用绿色荧光蛋白(PEGFP-C1)质粒做报告基因,以静电吸附的方式将PEGFP-C1质粒DNA和聚乙烯亚胺结合形成聚乙烯亚胺... 目的制备聚乙烯亚胺载基因纳米颗粒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和体外转染活性。方法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出聚乙烯亚胺空载纳米粒后,用绿色荧光蛋白(PEGFP-C1)质粒做报告基因,以静电吸附的方式将PEGFP-C1质粒DNA和聚乙烯亚胺结合形成聚乙烯亚胺载基因纳米粒,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度分布、表面电位(Zeta电位),MTT试验检测聚乙烯亚胺纳米载体HepG2和L-02的细胞毒作用,用体外基因转染实验评价纳米粒的转染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转染效率。结果聚乙烯亚胺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形成表面带正电荷的纳米粒,呈单分散球形,平均粒径为102.62nm,Zeta电位为+46.2mV。当PEGFP-C1质粒DNA与纳米粒的N/P为3.2:1以上时,两者方可完全结合形成复合物。PEI纳米粒可携带质粒DNA进入COS7细胞,并突破吞噬小泡释放质粒于细胞质,最终质粒聚集于细胞核内进行表达。结论聚乙烯亚胺纳米粒可以用作基因递送的非病毒载体系统,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基因 纳米粒 转染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诊断与治疗胸外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傅晓源 易石坚 胡英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12期27-28,共2页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诊断与治疗胸部外伤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将76例需行手术处理的胸部外伤患者按时间顺序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胸腔镜组)应用VATS对38例胸外伤患者进行探查与治疗;对照组(开胸组)38例胸外伤患者采用后外...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诊断与治疗胸部外伤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将76例需行手术处理的胸部外伤患者按时间顺序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胸腔镜组)应用VATS对38例胸外伤患者进行探查与治疗;对照组(开胸组)38例胸外伤患者采用后外侧切口进胸,其他处理与胸腔镜组相同。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和输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均p<0.05),两组病人均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VATS治疗胸部外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胸外伤 手术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I期非小细胞型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傅晓源 易石坚 胡英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9期1-3,共3页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辅助小切口治疗I期非小细胞型肺癌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将86例需行肺叶切除术的I期非小细胞型肺癌病人按时间顺序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胸腔镜组)应用VATS辅助胸壁小切口对43例肺周围孤立小结节行肿物...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辅助小切口治疗I期非小细胞型肺癌的可行性与临床价值。方法将86例需行肺叶切除术的I期非小细胞型肺癌病人按时间顺序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胸腔镜组)应用VATS辅助胸壁小切口对43例肺周围孤立小结节行肿物楔形切除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检查,证实为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C),施行相应的肺叶切除,系统性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开胸组)43例I期非小细胞型肺癌采用后外侧切口进胸,其他处理与胸腔镜组相同,两组术后均未加辅助治疗。结果研究组病人创伤明显减轻,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p<0.05),两组病人均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近期随访结果无1例复发与转移。结论VATS辅助胸壁小切口对I期非小细胞型肺癌行根治性切除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 电视胸腔镜手术 肺叶切除术 非小细胞型肺癌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内p47^(phox)表达变化的研究
6
作者 傅晓源 王苏阳 +3 位作者 胡建华 张宗久 张浩伟 张阳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2057-2061,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p47phox基因在脑内表达动态变化,探讨p47phox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对脑缺血损害的作用及机制,可能为p47phox基因作为脑卒中的候选基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p47phox基因在脑内表达动态变化,探讨p47phox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对脑缺血损害的作用及机制,可能为p47phox基因作为脑卒中的候选基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再灌后第1、3、6、12和24h和正常对照组p47phox基因在脑内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皮质内有少量p47phox mRNA表达,组内各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1h后p47phox mRNA表达增加,至3h达高峰(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p47phox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损伤,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p47phox NAD(P)H氧化酶 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胸外伤合并其它伤的诊治
7
作者 傅晓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8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胸外伤 合并伤 治疗 诊断 脑外伤 腹部损伤
下载PDF
直肠癌误诊原因分析(附33例报告)
8
作者 傅晓源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1989年第1期54-,65+113,共3页
直肠癌常见,其发病率常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胃癌。若能做到肿瘤防治的“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其疗效比较满意。临床上由于多种原因直肠癌常被延误诊断。现结合我院自1976年6月~1986年6月间收治的33例直肠癌... 直肠癌常见,其发病率常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胃癌。若能做到肿瘤防治的“三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其疗效比较满意。临床上由于多种原因直肠癌常被延误诊断。现结合我院自1976年6月~1986年6月间收治的33例直肠癌,就其延误诊断的原因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inoma of the RECTAL MISDIAGNOSIS RECTAL EXAMINATION
下载PDF
小儿胸壁良性血管内皮瘤1例报告
9
作者 苏文杰 傅晓源 《中国罕少疾病杂志》 1999年第4期42-42,共1页
血管内皮瘤是血管瘤的一种,临床上较少见,易误诊。本院于去年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血管内皮瘤 良性 胸壁 小儿 血管瘤 易误诊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跃生 苏文杰 +1 位作者 徐悌豪 傅晓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0期791-792,共2页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对 2 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在静脉复合全麻下 ,经电视胸腔镜处理。结果 :术后第 1天 2 0例病人均能起床活动及正常进食 ,伤口疼痛轻 ;术后第3天胸片均示肺复张良好 ,术后住院时...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对 2 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在静脉复合全麻下 ,经电视胸腔镜处理。结果 :术后第 1天 2 0例病人均能起床活动及正常进食 ,伤口疼痛轻 ;术后第3天胸片均示肺复张良好 ,术后住院时间 3~ 10天 ,平均 7天。近期随访无复发。结论 :电视胸腔镜下治疗自发性气胸方法快捷 ,疗效确切 ,创伤小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胸 治疗 电视胸腔镜
下载PDF
皮肤扩张后修复过程的实验观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锐 谭敏 +1 位作者 傅晓源 柳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年第20期14-16,共3页
目的了解皮肤扩张后皮肤损伤自身修复的过程。方法将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进行皮肤扩张术,分别在扩张完成后即时、4周、12周、24周取标本。观察扩张后皮肤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皮肤扩张后导致皮肤损伤,扩张停止后,扩大... 目的了解皮肤扩张后皮肤损伤自身修复的过程。方法将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进行皮肤扩张术,分别在扩张完成后即时、4周、12周、24周取标本。观察扩张后皮肤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皮肤扩张后导致皮肤损伤,扩张停止后,扩大的皮肤组织经过损伤后的慢性自身修复,其修复后的皮肤大部分恢复了正常的皮肤组织结构,小部分有瘢痕样改变。结论由外力扩张因素所造成的皮肤损伤,扩张后皮肤自身修复的过程并非完全性组织再生过程。有部分瘢痕样改变,而这种瘢痕样的改变,也许是皮肤扩张后挛缩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扩张术 修复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应用国人权重系数的ASCOT法对急诊重度创伤结局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思忠 傅晓源 代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41-1543,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国人权重系数的ASCOT(A severity characterization of trauma)创伤评分法对急诊重度创伤的结局预测的可行性。方法对700例急诊重度创伤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应用华西创伤数据库国人权重系数和MTOS权重系数进行急... 目的探讨采用国人权重系数的ASCOT(A severity characterization of trauma)创伤评分法对急诊重度创伤的结局预测的可行性。方法对700例急诊重度创伤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应用华西创伤数据库国人权重系数和MTOS权重系数进行急诊重度创伤结局的预测,观察预测值与实际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在穿透伤组,应用国人权重系数结果在预测准确率、生存误判率上与MTOS权重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死亡误判率上与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钝伤组里,两者在预测准确率、生存误判率和死亡误判率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COT创伤评分时应用国人ASCOT权重系数的预测准确性优于MOTS权重,尤其是在穿透伤的预测上,其更适合于我国国情及临床使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评分 ASCOT法 权重系数
下载PDF
外源性透明质酸对兔皮肤扩张后挛缩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丁锐 谭敏 +1 位作者 傅晓源 柳辉 《内蒙古中医药》 2008年第8期56-57,共2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透明质酸对皮肤扩张后真皮内环境的变化及其对挛缩过程的影响。方法:将兔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兔头部扩张模型进行皮肤扩张实验,一组在皮肤扩张的同时局部给予外源性透明质酸,另一组局部给予生理盐水。扩张后通过免疫组化... 目的:研究外源性透明质酸对皮肤扩张后真皮内环境的变化及其对挛缩过程的影响。方法:将兔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兔头部扩张模型进行皮肤扩张实验,一组在皮肤扩张的同时局部给予外源性透明质酸,另一组局部给予生理盐水。扩张后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真皮Ⅰ、Ⅲ型胶原的变化。结果:用药组Ⅰ型胶原在皮肤扩张后出现破坏后迅速修复的现象,而Ⅲ型胶原增多。结论:扩张后真皮中的胶原结构发生重组,给予外源性透明质酸可以减少扩张后皮肤挛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软组织扩张 透明质酸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胆管炎死亡原因分析(附13例报告)
14
作者 丁锐 傅晓源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1989年第1期64-65,113,共3页
胆道感染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特别是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我科自1980年1月~1986年12月因患重症急性胆管炎而死亡13例,现就其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关键词 ACST CAUSES of DEATH TREATMENT
下载PDF
胸水细胞8-OH-dG、k-ras和p53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傅晓源 宾晓农 谭敏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5-348,共4页
背景与目的:DNA的氧化损伤是外来致癌物导致癌变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8-羟基脱氧鸟嘌呤(8-hydoxy-2deoxyguanosine,8-OH-dG)作为DNA氧化损伤的指标,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发现肺组织癌变的过程中8-OH-dG表达水平... 背景与目的:DNA的氧化损伤是外来致癌物导致癌变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8-羟基脱氧鸟嘌呤(8-hydoxy-2deoxyguanosine,8-OH-dG)作为DNA氧化损伤的指标,在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发现肺组织癌变的过程中8-OH-dG表达水平与k-ras、p53基因突变的关系密切,故作为肺癌标记物在良、恶性判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拟探讨胸水细胞8-OH-dG、k-ras和p53基因表达与肺癌的关系,并分析它们在肺癌的微创性良、恶性判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53例肺癌患者、53例非肺癌患者的胸水细胞中8-OH-dG、k-ras和p53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肺癌组、非肺癌组胸水细胞8-OH-dG阳性率分别为75.5%(40/53)与15.1%(8/53),k-ras基因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2%(34)与3.8%(2),p53基因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8%(37/53)与18.9%(10/53),P值均<0.01,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53例肺癌患者胸水细胞8-OH-dG、k-ras和p53基因的蛋白表达分值均数分别为1.68±1.21、1.32±1.06与1.57±1.15,经等级相关分析8-OH-dG与k-ras基因的蛋白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S=0.643,P<0.01),8-OH-dG和p53基因的蛋白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S=0.827,P<0.01),k-ras和p53基因的蛋白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S=0.897,P<0.01)。结论: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AS 胸水细胞 蛋白表达 P53基因 肺癌患者 诊断 阳性率 分值 结论 课题
下载PDF
胸水细胞8-OH-dG、p53基因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傅晓源 宾晓农 谭敏 《中国肿瘤》 CAS 2004年第11期740-742,共3页
[目的]探讨胸水细胞8-OH-dG、p53基因表达在肺癌中的意义。[方法]收集53例肺癌病人、53例非肺癌病人的胸水,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8-OH-dG、p53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肺癌组、非肺癌组胸水细胞8-OH-dG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5%(40/... [目的]探讨胸水细胞8-OH-dG、p53基因表达在肺癌中的意义。[方法]收集53例肺癌病人、53例非肺癌病人的胸水,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8-OH-dG、p53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肺癌组、非肺癌组胸水细胞8-OH-dG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5.5%(40/53)与15.1%(8/53),p53基因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8%(37/53)与18.9%(10/5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1。53例肺癌病人胸水细胞8-OH-dG、p53基因的蛋白表达分值均数分别为1.68±1.21与1.57±1.15,等级相关分析呈高度正相关(Rs=0.827,P<0.01)。[结论]胸水细胞8-OH-dG、p53基因的蛋白表达检测对于早期诊断肺癌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水细胞 肺肿瘤 8-OH-DG 基因 p53
下载PDF
胸水细胞8-OH-dG,k-ras基因突变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
17
作者 傅晓源 谭敏 宾晓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4期81-83,94,共4页
目的探讨胸水细胞8-OH-dG,k-ras基因蛋白表达和突变与肺癌的关系。方法采集53例肺癌病人、53例非肺癌病人的胸水,离心得细胞,将细胞成分离心涂片,用免疫组化学分别测定8-OH-dG,k-ras基因的蛋白表达和用PCR-SSCP法检测胸水细胞k-ras基因... 目的探讨胸水细胞8-OH-dG,k-ras基因蛋白表达和突变与肺癌的关系。方法采集53例肺癌病人、53例非肺癌病人的胸水,离心得细胞,将细胞成分离心涂片,用免疫组化学分别测定8-OH-dG,k-ras基因的蛋白表达和用PCR-SSCP法检测胸水细胞k-ras基因突变率。结果肺癌病人胸水细胞8-OH-dG,k-ras基因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4%(41/53)与56.6%(30/53);非肺癌病人胸水细胞8-OH-dG,k-ras基因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3.2%(7/53)与3.8%(2/53),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PCR-SSCP法检测肺癌病人、非肺癌病人胸水细胞,k-ras基因突变为62.3%(33/53)与5.7%(3/53),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53例肺癌病人胸水细胞8-OH-dG,k-ras基因的蛋白表达分值分别为1.68±1.21与1.37±1.13,等级相关分析呈高度正相关(Rs=0.743,P<0.01)。结论肺癌病人胸水细胞,8-OH-dG,k-ras基因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值以及PCR-SSCP法检测胸水细胞k-ras基因突变率均高于非肺癌病人;肺癌组胸水细胞8-OH-dG,k-ras基因蛋白表达两者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水细胞 肺癌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大出血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8
作者 傅晓源 丁锐 《衡阳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55-56,36,共3页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所致大出血约占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的50~55%,而其中的3/4是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我科自1980年1月~1988年12月九年中共收治50例,疗效尚满意,现就其诊断和治疗等问题,分析讨论如下。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 大出血 手术
下载PDF
胸科术后皮下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应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世民 傅晓源 +1 位作者 张咸伟 温伟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167-1168,共2页
目的:比较胸外科手术后芬太尼用于患者自控皮下镇痛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全麻下行开胸手术的患者60例,术后患者行自控皮下镇痛和静脉镇痛,并根据不同的镇痛方法分为皮下镇痛组(S组)和静脉镇痛(I组),每组30例。镇痛药物为芬太... 目的:比较胸外科手术后芬太尼用于患者自控皮下镇痛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全麻下行开胸手术的患者60例,术后患者行自控皮下镇痛和静脉镇痛,并根据不同的镇痛方法分为皮下镇痛组(S组)和静脉镇痛(I组),每组30例。镇痛药物为芬太尼20μg/mL+利多卡因10mg/mL的混合液。术后48h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等来观察各组镇痛效应,并记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h内的VAS、PCA按压、镇痛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组局部反应和镇痛泵报警次数的百分率显著高于S组(P<0.05)。镇痛期间无呼吸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患者自控皮下镇痛与静脉镇痛用于胸外科手术后均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而皮下镇痛实际应用时更为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病人控制 皮下注射 静脉内 芬太尼开胸术
下载PDF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53例临床分析
20
作者 傅晓源 丁锐 《衡阳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259-261,共3页
我院自1983年~1988年间共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53例,近期临床疗效满意,现结合文献作一临床分析。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性49例(92.5%),女性4例(7.5%),男与女的比例为12.3∶1,年龄最大85岁,最小17岁。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 穿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