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转子下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傅林炳 惠明大 季程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3期486-488,共3页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下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构建预测模型,旨在为早期识别预后不良高危人群及制定更具针对性防治方案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本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共80...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下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构建预测模型,旨在为早期识别预后不良高危人群及制定更具针对性防治方案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本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共80例,根据术后24个月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分为良好组(61)和不良组(19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评估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分析该模型用于髋关节功能不良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麻醉分级、骨质疏松程度、骨折类型、固定类型及是否延迟负重均可能与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老年、不稳定型骨折、髓外固定及延迟负重均是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证实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自变量偏回归系数模型方程式:可能性Logit(Y)=0.87+1.36×年龄>60岁+1.18×不稳定型骨折+1.88×髓外固定+1.51×延迟负重;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上述临床模型用于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89(95%CI:0.84~0.95),最佳cut-off值为4.6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26%,83.77%。结论 老年、不稳定型骨折、髓外固定及延迟负重均是股骨转子下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不良危险因素,而基于以上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在预测术后24个月髋关节功能方面显示出良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下骨折 内固定手术 髋关节功能 危险因素 模型
下载PDF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18例报告
2
作者 傅林炳 季程 《中国乡村医药》 2013年第12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OVCF)患者实施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效果。方法统计并比较18例(27个椎体)老年OVCF患者实施PKP治疗前、恢复中(术后1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时各方面的评分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在恢复...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OVCF)患者实施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效果。方法统计并比较18例(27个椎体)老年OVCF患者实施PKP治疗前、恢复中(术后1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时各方面的评分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在恢复过程中均得到显著改善,随访时未发现椎体高度减小和周围椎体异常。VAS评分结果,以随访时的得分最低,其次为恢复中,治疗前最高;镇痛药应用情况评分,治疗前得分最高,恢复中明显减少,随访时略有降低;活动情况评分,治疗前得分最高,恢复中明显减少,随访时相对于恢复中略有降低。结论对患有OVCF的老年患者实施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可迅速控制病情,镇痛作用理想,效果持久且不易引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压缩骨折
下载PDF
弹性髓内钉治疗大龄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31例
3
作者 惠明大 季程 +5 位作者 赵伟儿 杨杰 方煜丽 黄洪田 傅林炳 郭晓山 《浙江实用医学》 2010年第3期202-203,共2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大龄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手术技术。方法2004年1月-2006年4月采用上述方法治疗31例年龄9-16岁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儿,对本组患者的放射学结果、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骨...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大龄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手术技术。方法2004年1月-2006年4月采用上述方法治疗31例年龄9-16岁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儿,对本组患者的放射学结果、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骨折均一次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8-16周(平均10.6周),无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本组均获18-50个月随访,平均36.2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放射学结果按Theologis标准31例全部为满意;髋关节功能按Sanders标准;优28例,良3例。结论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熟练掌握插钉技术及术中针对不同的骨折特点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是防止术后成角畸形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股骨转子下骨折 弹性髓内钉
下载PDF
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两种微创方法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惠明大 季程 +4 位作者 赵伟儿 杨杰 方煜丽 黄洪田 傅林炳 《中医正骨》 2010年第8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钛弹性钉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及其较克氏针固定的优势。方法:采用闭合复位钛弹性钉固定治疗30例年龄3~14岁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儿,并将其与同期进行、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采用克氏针结合石膏固定治疗的2... 目的:探讨钛弹性钉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及其较克氏针固定的优势。方法:采用闭合复位钛弹性钉固定治疗30例年龄3~14岁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儿,并将其与同期进行、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采用克氏针结合石膏固定治疗的22例患儿进行比较,对两组的手术指标、放射学结果及髋关节功能等进行分析。结果:弹性钉组平均随访时间43.6个月,克氏针组平均随访48.4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早期放射学结果按Beaty标准:弹性钉组结果满意占90.00%,克氏针组为86.36%;晚期放射学结果按Theologis标准:弹性钉组结果满意占93.33%,克氏针组为86.36%,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髋关节功能Sanders评分:弹性钉组平均59.40分,克氏针组平均59.2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适当的手术操作改良,弹性钉可以稳固固定大多数儿童转子下骨折,放射学结果及临床疗效满意,但并不比传统的克氏针结合石膏固定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儿童 钛弹性钉 克氏针 石膏
下载PDF
吊伤散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1198例
5
作者 赵伟儿 方煜丽 +4 位作者 王森龙 钟如钢 季程 傅林炳 黄洪田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年第4期260-261,共2页
关键词 急性软组织损伤 吊伤散 外敷
下载PDF
壮筋续骨汤联合功能锻炼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6
作者 傅林炳 惠明大 季程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4期88-92,共5页
目的:观察壮筋续骨汤联合功能锻炼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FIF)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老年FI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6例。2组均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均给予西药进行抗感染、抗凝... 目的:观察壮筋续骨汤联合功能锻炼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FIF)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老年FI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6例。2组均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均给予西药进行抗感染、抗凝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壮筋续骨汤治疗。2组术后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肢肿胀、疼痛情况,肿胀消退、骨折愈合、自由负重时间,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水平,以及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术后7 d,2组患肢肿胀最大值、肿胀值、VAS评分均较术后1 d降低(P<0.05),观察组患肢肿胀最大值、肿胀值、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胀消退、骨折愈合、自由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2组血清BALP、tPⅠNP、BMP-2水平均较术后1 d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BALP、tPⅠNP、BMP-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TRACP5b水平均较术后1 d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TRACP5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观察组功能评分及Harris髋关节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疼痛、畸形、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基础上联合壮筋续骨汤与功能锻炼治疗老年FIF术后患者,能有效缓解患肢肿胀、疼痛,改善骨代谢指标,促进骨愈合,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人 壮筋续骨汤 功能锻炼 肿胀 疼痛 髋关节功能 骨代谢
原文传递
新伤药粉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傅林炳 季程 +1 位作者 方煜丽 黄洪田 《新中医》 CAS 2014年第5期173-175,共3页
目的:观察新伤药粉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1例。2组均首先采用弹力绷带外固定,治疗组弹力绷带外固定后采用新伤药粉外敷,对照组采用传统RICE法治疗。记... 目的:观察新伤药粉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1例。2组均首先采用弹力绷带外固定,治疗组弹力绷带外固定后采用新伤药粉外敷,对照组采用传统RICE法治疗。记录治疗前、治疗后3天、7天AOFAS评分、疼痛及肿胀程度评分,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第3、7天AOFAS评分均治疗前上升(P<0.01),治疗组在第3、7天AOF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第3、7天2组疼痛、肿胀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治疗组在第3、7天疼痛及肿胀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8%,对照组为80.3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新伤药粉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能快速减轻患者疼痛、肿胀,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优于传统RICE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踝关节内翻扭伤 新伤药粉 AOFAS评分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活血化瘀汤对髌骨骨折恢复期血液流变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华 傅林炳 《新中医》 CAS 2015年第7期169-171,共3页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汤对髌骨骨折患者恢复期血液流变学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内固定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活血化瘀汤,2组均治疗4周...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汤对髌骨骨折患者恢复期血液流变学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内固定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活血化瘀汤,2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和膝关节功能;并检测患者静脉血血液流变学及膝关节液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无发生骨不连,对照组出现骨不连3例(7.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骨痂骨密度较对照组高(P<0.05)。随访1年,优良率观察组为90.2%,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IL-10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活血化瘀汤对改善髌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恢复期血液流变学,调节促炎因子/抗炎因子平衡有正向作用,从而提高患者骨折愈合质量及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活血化瘀汤 膝关节功能 血液流变学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