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国国家临床技术研究院腹腔镜疝修补术技术指南(National Institute for Clinical Excellence,Technology Appraisal Guidance 83: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inguinal hernia repair) 被引量:16
1
作者 储修峰 郭绍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2期1132-1134,共3页
关键词 腹腔镜疝修补术 TEP 开放手术 腹股沟疝修补术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linical Excellence Technology Appraisal Guidance 83 TAPP 腹腔镜手术 临床技术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研究院
下载PDF
肝胆管结石综合治疗中碎石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储修峰 吴志明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60-262,共3页
肝胆管结石是指位于左右肝管分叉以上的肝内胆管结石,东亚地区多见。其病因复杂,术后残石率、复发率高。临床上治疗方法众多,为提高结石取尽率,内镜联合下的各种碎石方法不断出现,先行碎石后再辅以内镜下取石,可极大提高结石取尽率。现... 肝胆管结石是指位于左右肝管分叉以上的肝内胆管结石,东亚地区多见。其病因复杂,术后残石率、复发率高。临床上治疗方法众多,为提高结石取尽率,内镜联合下的各种碎石方法不断出现,先行碎石后再辅以内镜下取石,可极大提高结石取尽率。现结合中外文献就肝胆管结石综合治疗中所采取的机械碎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微爆破碎石、超声碎石镜碎石、气压弹道碎石、等离子碎石、液电碎石、激光碎石等碎石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进行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碎石术 内窥镜 综合治疗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管残端部分开放联合胆道造影在胆囊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储修峰 吴志明 +1 位作者 孟兴成 张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0期877-878,886,共3页
目的探讨胆囊管残端部分开放联合胆道造影在胆囊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2月~2012年12月,对55例胆囊管结石行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术中明确“三管”关系后夹闭胆囊管近侧端,剪开远侧部分胆囊管管壁,钝性... 目的探讨胆囊管残端部分开放联合胆道造影在胆囊管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2月~2012年12月,对55例胆囊管结石行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术中明确“三管”关系后夹闭胆囊管近侧端,剪开远侧部分胆囊管管壁,钝性挤压远端,挤出可能残留结石直至清亮胆汁流出,自胆囊管开放口置管行术中胆道造影,判断有无结石残留。术后观察腹部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常规行B超复查,必要时行MRCP检查,明确有无胆囊管结石残留或继发胆总管结石残留。结果55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经胆囊管残端开放钝性挤压,15例有残留小结石挤出。术中胆道造影,1例发现继发胆总管结石残留,多次反复挤压取石失败,术后第3日行ERCP+EST取石成功,余54例无结石残留。术后2例不明原因上腹疼痛,肝功能、B超及MRCP检查均无异常,予以对症解痉治疗后腹痛缓解,余均顺利康复。结论对胆囊管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采用胆囊管残端开放法,通过钝性挤压胆汁溢出,冲出可能残留结石,辅以经胆囊管残端插管胆道造影,及早发现胆囊管结石残留或继发胆总管结石残留,增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管结石 胆道造影
下载PDF
腹腔镜乙状结肠造口还纳术6例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储修峰 吴志明 +2 位作者 俞学军 孟兴成 张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1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造口还纳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0年9月~2012年6月对我院6例乙状结肠造口行腹腔镜下还纳术,沿造口边缘切开皮肤,将造口的肠管自腹壁分离,包埋吻合器抵钉座,将肠管放回腹腔内,将10 mmtrocar通过原造口处切口置入腹... 目的 探讨腹腔镜造口还纳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0年9月~2012年6月对我院6例乙状结肠造口行腹腔镜下还纳术,沿造口边缘切开皮肤,将造口的肠管自腹壁分离,包埋吻合器抵钉座,将肠管放回腹腔内,将10 mmtrocar通过原造口处切口置入腹腔内,缝合固定.通过此trocar建立CO2气腹和视镜通道,腹腔镜直视下于脐部及右侧下腹分别放置5 mm或10 mm trocar作为操作孔,游离降结肠,使两肠管断端相靠无张力.在腹腔镜监视下自肛门插入吻合器机身,在适当的位置穿出中心杆与抵钉座镶嵌,旋紧击发,完成吻合.结果 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0~120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30~100 ml,平均50 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12~30 h,平均24 h;术后住院时间5~7d,平均6.5d.造口处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吻合口漏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技术用于乙状结肠造口还纳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乙状结肠造口术 还纳术
下载PDF
门静脉栓塞术在肝脏肿瘤二期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储修峰 Reyad Abbadi +1 位作者 吴志明 孟兴成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61-363,共3页
目的探讨门静脉栓塞术在肝脏肿瘤二期切除过程中的作用与安全性。方法分析总结5例难以一期切除肝脏肿瘤,先行门静脉栓塞术后再行二期肿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B超及DSA引导下经皮肝门静脉左支穿刺法对门静脉右支进行栓塞... 目的探讨门静脉栓塞术在肝脏肿瘤二期切除过程中的作用与安全性。方法分析总结5例难以一期切除肝脏肿瘤,先行门静脉栓塞术后再行二期肿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B超及DSA引导下经皮肝门静脉左支穿刺法对门静脉右支进行栓塞。检测门静脉栓塞术后肝功能及肝叶体积变化,总结门静脉栓塞与肿瘤二期切除手术成功率。结果 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VE术,术后出现一过性的肝功能减退,经保肝治疗短期恢复,未栓塞侧肝脏体积代偿性增大明显,达到预期效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二期肝叶切除术,术后肝功能良好。结论门静脉栓塞术成功率高、安全可行,对侧肝脏代偿性增大明显,达到预期目的,使得难以一期切除的肝脏肿瘤可以切除,从而提高肝脏肿瘤的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栓塞术 肝脏肿瘤 残留肝脏体积
下载PDF
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阻断术麻醉方法的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储修峰 郭绍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9期828-830,共3页
关键词 胸交感神经链 电视胸腔镜 神经阻断术 麻醉方法 胸交感神经切除术 上肢缺血性疾病 自主神经系统 长QT综合征
下载PDF
雷诺氏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7
作者 储修峰 郭绍红 《浙江实用医学》 2008年第5期377-381,共5页
关键词 雷诺氏综合征 外科治疗 雷诺氏病 雷诺氏现象 手指缺血 动脉痉挛 疾病 发作性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钛夹夹闭胸交感神经干治疗颜面潮红(赤面恐怖症)30例报告 被引量:14
8
作者 郭绍红 王晶晶 +4 位作者 严金 万树成 王孝文 杨贺杰 储修峰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48-549,551,共3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夹闭术治疗颜面潮红(赤面恐怖症)的可行性。方法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侧卧位,单肺通气,取腋中线第2、3肋间、腋后线4、5肋间分别切小口穿入7.0mm与4.5mm穿刺套管,分别放入手术器械与光学视管找到交感神经链...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夹闭术治疗颜面潮红(赤面恐怖症)的可行性。方法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侧卧位,单肺通气,取腋中线第2、3肋间、腋后线4、5肋间分别切小口穿入7.0mm与4.5mm穿刺套管,分别放入手术器械与光学视管找到交感神经链,用小号钛夹夹闭第2肋骨下缘或第3肋间处交感神经干。膨肺,拔出光学视管和穿刺套管。缝合切口。将体位改为右侧卧位,同法行右侧手术。结果手术50~120min,平均95min。夹闭第3肋间处交感神经干的患者3例,2/3例满意,夹闭第2肋骨下缘处交感神经干的患者27例,27/27例效果满意。术后第2、3天出院。平均总住院日4.2d。术后无霍纳氏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腹部、背部或腿部轻度代偿性多汗10例。全组术后随访1~9个月,术后2d内自觉效果良好者,均无复发,出院后7~10d均能恢复正常学习工作和体育锻炼。结论电视胸腔镜钛夹夹闭第2肋下缘胸交感神经干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颜面潮红(赤面恐怖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交感神经 颜面潮红 赤面恐怖症 钛夹 手术
下载PDF
麻醉学监护下的局部麻醉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阻断术 被引量:8
9
作者 郭绍红 陈江 +4 位作者 储修峰 张晓辉 严金 王晶晶 王孝文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255-1259,共5页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自主呼吸下行一期双侧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阻断术的可能性。方法该组共128例多汗症或颜面潮红患者,患者自己选择麻醉方式。全身麻醉组(全麻组)98例,年龄15~50岁,平均28.35岁;局部麻醉组(局麻组)30例,年龄18~45岁,平均26...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自主呼吸下行一期双侧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阻断术的可能性。方法该组共128例多汗症或颜面潮红患者,患者自己选择麻醉方式。全身麻醉组(全麻组)98例,年龄15~50岁,平均28.35岁;局部麻醉组(局麻组)30例,年龄18~45岁,平均26.23岁。局麻组用0.5%利多卡因+0.0625%布比卡因浸润麻醉每个手术切口,术中使用瑞芬太尼辅助镇痛,麻醉学全程监护(MAC)。每侧切2个长约7mm的皮肤切口。穿入穿刺套管,进行常规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阻断术。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了手术。局麻组患者整个手术过程中神智清醒,完全自主呼吸。局麻组和全麻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7.00±13.24)min和(42.86±14.25)min(P<0.01)。进出手术室时间局麻组(100.00±20.21)min,全麻组(102.30±17.31)min(P>0.05)。术毕至出手术室时间两组分别为(8.67±4.34)min和(25.10±9.90)min(P<0.01),住院日两组分别为(3.53±0.86)d和(4.01±0.74)d(P<0.01),局麻组的手术费用少于全麻组,分别为(6206.53±912.33)元和(6834.79±925.49)元(P<0.01)。结论一期双侧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阻断术可以在瑞芬太尼强化的局部浸润麻醉下完成,与全麻手术相比,消除了全麻的各种风险,手术安全,更为微创,费用显著减少,术后恢复加快,住院日显著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胸交感神经 局部浸润麻醉 颜面潮红 多汗症 麻醉学监护
下载PDF
胸腔镜钛夹夹闭胸交感神经干治疗头面部多汗10例报告 被引量:7
10
作者 郭绍红 严金 +3 位作者 储修峰 杨贺杰 王孝文 万树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8期626-628,共3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夹闭术治疗头面部多汗的可行性. 方法双腔气管插管全麻, 先左侧卧位,左侧单肺通气,腋中线第2~3肋间、腋后线4~5肋间置入7 mm与4.5 mm trocar,放置手术器械与胸腔镜光学视管,找到交感神经链,小号钛夹夹...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夹闭术治疗头面部多汗的可行性. 方法双腔气管插管全麻, 先左侧卧位,左侧单肺通气,腋中线第2~3肋间、腋后线4~5肋间置入7 mm与4.5 mm trocar,放置手术器械与胸腔镜光学视管,找到交感神经链,小号钛夹夹闭第2肋骨下缘处交感神经干.膨肺,缝合切口.将体位改为右侧卧位,改变体位行对侧手术. 结果手术时间55~130 min,平均110 min.术后头面部出汗全部消失,术后胸部、腹部、背部或腿脚部轻度代偿性多汗7例,10例对手术效果感到满意,术后第2~3天出院.术后无霍纳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7~10 d后均能恢复正常学习工作和体育锻炼.10例术后随访1~9个月,平均6.3月,均无复发. 结论电视胸腔镜钛夹夹闭第2肋下缘胸交感神经干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头面部多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交感神经 头面部多汗 钛夹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吴志明 储修峰 +1 位作者 娄建平 孟兴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11期967-969,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ransumbilical single por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USPLC)的价值。方法 2010年5~2011年5月115例无严重胆囊炎症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或胆囊结石,分别施行TUSPLC(单孔组,n=55)和常规LC(常规组,n...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ransumbilical single por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USPLC)的价值。方法 2010年5~2011年5月115例无严重胆囊炎症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或胆囊结石,分别施行TUSPLC(单孔组,n=55)和常规LC(常规组,n=60)。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单孔组52例顺利完成TUSPLC,3例中转LC(2例因胆囊三角粘连致密,1例因左肝叶肥厚影响视野);常规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单孔组手术时间(52.5±21.8)min显著长于常规组(43.3±17.6)min(t=2.433,P=0.016);单孔组术中出血量(19.5±9.5)ml与常规组(22.2±8.0)ml无统计学差异(t=1.633,P=0.105);单孔组术后住院时间(2.5±1.4)d与常规组(2.3±1.2)d无统计学差异(t=-0.814,P=0.417);单孔组2例术后需要镇痛,常规组12例,2组有显著性差异(χ2=6.646,P=0.010);2组术后均无出血、胆漏、胆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12例随0.5~11个月,平均6.2月,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TUSPLC与常规LC相比安全、可行,具有瘢痕不明显且隐避,术后疼痛轻等优点,但对术者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 单孔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阻断胸交感神经干治疗头面部多汗58例随访结果报告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郭绍红 王晶晶 +3 位作者 严金 储修峰 邵海洋 王孝文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5年第6期328-330,共3页
目的:评价胸腔镜下阻断胸交感神经干夹闭术治疗头面部多汗的远期疗效.方法:双腔或单腔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取侧卧位,单肺通气,取腋中线第2~3肋间、腋后线4~5肋间穿入7mm与4.5mm Trocar,放入手术器械与胸腔镜光学视管,找到交感神经链,用... 目的:评价胸腔镜下阻断胸交感神经干夹闭术治疗头面部多汗的远期疗效.方法:双腔或单腔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取侧卧位,单肺通气,取腋中线第2~3肋间、腋后线4~5肋间穿入7mm与4.5mm Trocar,放入手术器械与胸腔镜光学视管,找到交感神经链,用钛夹夹闭T2、T2下缘、L3或L4处交感神经干.膨肺,缝合或粘合切口.将体位改为右侧卧位,改变体位行对侧手术.电话随访术后1个月后的患者.结果:58例头面部多汗患者,手术时间30~130min,平均(63.1±20.1)min.25例患者术中发现有神经侧支,做了相应的侧支切断或夹闭术,术后2~3d出院.对术后超过1个月的54例患者进行随访,共随访到47例(87.0%),随访时间1~18个月,平均随访6.2个月.随访术后头汗、鼻部出汗、手汗、脚汗、腋汗、脸红、颈部出汗的消失率分别为97.9%、100%、100%、75%、60%、91.7%、100%.1例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术后代偿性出汗的总发生率为95.7%.后背、前胸、小腿、大腿、腹部、脚、腋下代偿性出汗的发生率分别为89.4%、87.2%、51.1%、44.7%、12.8%、6.4%、4.3%.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分别为34.0%、63.8%、2.1%.总的满意率接近98%.术后7~10d均能恢复正常学习工作和体育锻炼.结论:胸腔镜下用钛夹夹闭第2肋表面胸交感神经干治疗头面部多汗,手术成功率高,手术安全,远期随访满意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交感神经阻滞 多汗症 随访研究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前三角与胆囊后三角入路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俞学军 徐家法 +1 位作者 储修峰 张举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26期135-136,共2页
目的分析经胆囊后三角入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拟行LC患者分为无粘连组57例和粘连组63例,无粘连组分别有29例和28例行经胆囊前三角入路LC和胆囊后三角入路LC;粘连组有28例和35例行经胆囊前三角入... 目的分析经胆囊后三角入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拟行LC患者分为无粘连组57例和粘连组63例,无粘连组分别有29例和28例行经胆囊前三角入路LC和胆囊后三角入路LC;粘连组有28例和35例行经胆囊前三角入路LC和胆囊后三角入路LC。结果粘连组两种入路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大于无粘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连组中胆囊后三角入路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显著少于胆囊前三角入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胆囊后三角入路并发症及术中中转开腹例数均较胆囊前三角入路少(P<0.05)。结论胆囊后三角入路三孔法LC安全可行、容易掌握,手术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胆囊三角存在粘连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后三角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俞学军 罗永辉 +2 位作者 徐家法 储修峰 张举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第5期819-820,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胃管注入清胰汤,大承气肠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胃管注入清胰汤,大承气肠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腹腔镜下腹膜后巨大假性囊肿切除术1例报告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志明 黄洪军 +1 位作者 孟兴成 储修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41-1142,1146,共3页
2015年1月我科行腹腔镜下腹膜后巨大假性囊肿切除术1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0 min,出血量45 ml,术后随访6个月,无并发症,无复发。我们认为只要术者具备丰富的开放腹膜后肿瘤切除经验和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能,选择合适患者,腹腔镜下囊性... 2015年1月我科行腹腔镜下腹膜后巨大假性囊肿切除术1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0 min,出血量45 ml,术后随访6个月,无并发症,无复发。我们认为只要术者具备丰富的开放腹膜后肿瘤切除经验和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能,选择合适患者,腹腔镜下囊性肿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假性囊肿 腹腔镜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6例报告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志明 孟兴成 储修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69-70,80,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治疗胰体尾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6月~2013年6月,行LDP6例,年龄33~76岁,平均45.8岁。其中胰腺体尾部实性占位4例,囊实性占位2例。结果手术均在全腹...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distal pancreatectomy,LDP)治疗胰体尾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6月~2013年6月,行LDP6例,年龄33~76岁,平均45.8岁。其中胰腺体尾部实性占位4例,囊实性占位2例。结果手术均在全腹腔镜下一次成功。手术时间125~365min,平均250min。出血量50~350ml,平均168ml。术后病理报告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例,黏液性囊腺瘤1例,囊腺癌4例。1例术后胰漏,经保持引流通畅、抑制胰酶分泌等保守治疗痊愈。术后住院5~19d,平均7.8d。结论LDP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胰体尾肿瘤安全、可行的方法,但术者需有丰富的腹腔镜手术和胰腺外科手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胰体尾切除术 胰腺肿瘤
下载PDF
局部麻醉自主呼吸下一期双侧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夹闭术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绍红 储修峰 +4 位作者 张晓辉 严金 陈江 王晶晶 王孝文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6期755-757,共3页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自主呼吸下行一期双侧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夹闭术的可行性。方法67例多汗症或颜面潮红患者自己选择麻醉方式。全麻组54例,局麻组13例。局麻组用0.5%利多卡因+0.0625%布比卡因浸润麻醉每个手术切口,术中使用瑞芬太尼辅助镇...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自主呼吸下行一期双侧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夹闭术的可行性。方法67例多汗症或颜面潮红患者自己选择麻醉方式。全麻组54例,局麻组13例。局麻组用0.5%利多卡因+0.0625%布比卡因浸润麻醉每个手术切口,术中使用瑞芬太尼辅助镇痛。每侧切2个长约7mm的皮肤切口。穿入穿刺套管,然后进行常规的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夹闭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局麻组患者整个手术过程中神志清醒,完全自主呼吸。局麻组和全麻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7±14)min和(42±12)min(P<0.01),进出手术室时间分别为(102±22)min和(106±25)min,(P>0.05),术毕至出手术室时间分别为(11±10)min和(25±11)min,(P<0.01),住院日2组分别为(3.4±0.8)d和(3.9±0.6)d(P=0.01),局麻组的手术费用少于全麻组,分别为(5388±1129)元和(6801±898)元(P<0.01)。结论一期双侧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夹闭术可以在瑞芬太尼强化局部浸润麻醉下完成,手术更安全、更为微创、费用显著减少、术后恢复加快、住院日显著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手术 胸交感神经 局部浸润麻醉 颜面潮红 多汗症
下载PDF
清营泻瘀方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屏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志明 陈江 +3 位作者 储修峰 娄建平 孟兴成 邱海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57-560,共4页
目的:探讨清营泻瘀方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肠缺血再灌注模型组(n=24)、清营泻瘀方治疗组(n=24)和大承气方治疗组(n=24),后3组按造模后处死时间的不同又分别分为... 目的:探讨清营泻瘀方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肠缺血再灌注模型组(n=24)、清营泻瘀方治疗组(n=24)和大承气方治疗组(n=24),后3组按造模后处死时间的不同又分别分为术后2h组、术后24h组和术后48h组,每组8只。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min的方法诱导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观察再灌注后2h、24h和48h肠黏膜的病理改变以及血清中TNF-α、IL-10和血浆中D-乳酸的水平。结果:清营泻瘀方和大承气方都能够减轻肠黏膜的损伤,降低血中TNF-α和D-乳酸的含量(P<0.05),晚期降低IL-10水平(P<0.05)。清营泻瘀方在在保护肠黏膜和降低血D-乳酸的水平方面优于大承气方(P<0.05)。结论:清营泻瘀方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屏障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与荡涤肠胃宿垢,减少细菌移位、调节炎症介质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缺血再灌注 清营泻瘀方 大承气方 肠屏障功能
下载PDF
赤面恐怖症患者脸红原因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晶晶 郭绍红 +3 位作者 储修峰 严金 张晓辉 王孝文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272-275,共4页
目的探讨赤面恐怖症患者脸红的原因。方法对200例病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社交恐怖症诊断标准的赤面恐怖症患者进行病因学调查。结果男性95例,女性105例。男性年龄16~50岁,平均(29.03±7.08)岁;女性年龄15~47岁... 目的探讨赤面恐怖症患者脸红的原因。方法对200例病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社交恐怖症诊断标准的赤面恐怖症患者进行病因学调查。结果男性95例,女性105例。男性年龄16~50岁,平均(29.03±7.08)岁;女性年龄15~47岁,平均(28.05±6.54)岁。病史,男性1~40年,平均(12.94±7.74)年;女性1~36年,平均(12.82±7.75)年。发病年龄4~34岁,平均(15.29±6.22)岁,其中男性6~29岁,平均(15.56±4.98)岁;女性4~34岁,平均(14.99±7.41)岁。引起脸红的原因,200例患者都有精神紧张;91例(45.5%)环境冷热因素导致脸红;73例(36.5%)平时脸就是红的;55例(27.5%)运动引起脸红;8例(4.0%)头部下垂引起脸红。结论引起赤面恐怖症患者脸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见的有精神紧张、环境温度(冷热)、运动和头部下垂,有些患者持续性脸红。赤面恐怖症状最初出现的年龄大多数是青春期。赤面恐怖症的病因可能是支配头面部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心理问题可能是长期脸红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症 原因 交感神经切除术
下载PDF
清营泻瘀方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志明 陈江 +3 位作者 储修峰 娄建平 孟兴成 邱海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82-286,共5页
目的:探讨清营泻瘀方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肠缺血再灌注模型组(n=16)和清营泻瘀方治疗组(n=16),后2组按造模后处死时间的不同又分别分为术后2h组和术后24h组,每组8只... 目的:探讨清营泻瘀方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肠缺血再灌注模型组(n=16)和清营泻瘀方治疗组(n=16),后2组按造模后处死时间的不同又分别分为术后2h组和术后24h组,每组8只。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min的方法诱导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观察再灌注后2h和24h肠黏膜的病理改变以及血清中TNF-α、IL-10和血浆中D-乳酸的水平。结果:通过夹闭肠系膜上动脉45min的方法成功诱导出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清营泻瘀方治疗组能够减轻肠黏膜的损伤,降低血中TNF-α和D-乳酸的含量(P<0.05),晚期降低IL-10水平(P<0.05)。结论:清营泻瘀方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荡涤肠胃宿垢、减少细菌移位、调节炎症介质平衡和保护肠屏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缺血再灌 清营泻瘀方 肠屏障功能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