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伤患者免疫功能抑制相关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元智昊 闫红 +2 位作者 李玉堂 林辉 郭春文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842-84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免疫功能抑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55例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组,30例接受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治疗1周后,抽取肘静脉血。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对照组和研究组血清中补体系...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免疫功能抑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55例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组,30例接受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患者入院治疗1周后,抽取肘静脉血。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对照组和研究组血清中补体系统活化产物C3a、C4a、C5a和C5b-9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和研究组外周血中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和调节性T细胞(regutatory T cell,Treg)含量;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对照组和研究组血清中IFN-γ、TGF-β和IL-10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C3a、C4a和C5b-9分别为(0.65±0.16)g/L,(0.18±0.06)g/L,(10.87±1.78)ng/L,对照组为(1.25±0.31)g/L,(0.32±0.18)g/L,(26.38±2.2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5a(185.56±3.45)μg/ml,对照组(131.58±12.15)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外周血中MSC(3.98±0.25)%,Treg细胞含量(4.46±0.35)%,对照组为(2.58±0.12)%、(3.12±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IFN-γ、TGF-β和IL-10分别为(15.27±0.75)ng/ml、(10.08±0.65)ng/ml、(12.45±0.38)ng/ml,对照组为(8.74±0.51)ng/ml、(5.29±0.47)ng/ml、(7.96±0.5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创伤患者血清中C3a、C4a和C5b-9显著降低,补体系统的活性降低,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外周血中含有大量MSC和Treg细胞,血清中含有大量的免疫抑制因子如IFN-γ、TGF-β和IL-10,可显著抑制创伤后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系统 多发性创伤 免疫抑制
下载PDF
血液滤过联合血浆置换治疗热射病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玉堂 元智昊 +4 位作者 徐震林 郭春文 林辉 王雁 闫红 《中国血液净化》 2015年第7期445-445,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0岁,战士。高温高湿环境下,因"剧烈运动后意识障碍、高热、抽搐4h"入院,入科时体温:42℃,脉搏:165次/min,呼吸:48次/min,血压:136/61 mm Hg(1mm Hg=0.133kpa),中昏迷,四肢抽搐。初步诊断:①重症中暑:热射...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0岁,战士。高温高湿环境下,因"剧烈运动后意识障碍、高热、抽搐4h"入院,入科时体温:42℃,脉搏:165次/min,呼吸:48次/min,血压:136/61 mm Hg(1mm Hg=0.133kpa),中昏迷,四肢抽搐。初步诊断:①重症中暑:热射病;②MODS。入院后即行连续性血液滤过(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置换液流量3000 ml/h,前稀释50%,血流速200ml/min,枸橼酸钠抗凝,快速降温、补液扩容、维护脏器功能、清除炎症介质、输血补充凝血底物后抗凝及支持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滤过 血浆置换治疗 多器官功能衰竭 重症中暑 四肢抽搐 置换液 高湿环境 purification 横纹肌溶解 意识障碍
下载PDF
应用加温输液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黄国亮 吴耀建 +2 位作者 元智昊 范海鹏 赵国平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18-320,共3页
目的观察加温液体复苏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48例(排除合并颅脑外伤者),分为加温组和常温组各24例,加温组:通过加温复苏仪输入37℃液体;常温组:常规输入常温液体。比较两组中心温度、凝血酶原时间... 目的观察加温液体复苏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48例(排除合并颅脑外伤者),分为加温组和常温组各24例,加温组:通过加温复苏仪输入37℃液体;常温组:常规输入常温液体。比较两组中心温度、凝血酶原时间、乳酸值、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加温组的中心温度、凝血酶原时间、乳酸值、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常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加温液体复苏能够降低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加温液体复苏 中心温度
下载PDF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肝脾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术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范海鹏 吴耀建 元智昊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828-830,共3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肝脾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术前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1月本院急诊科救治的47例肝脾破裂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常规液体复苏组(A组23例)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B组24例),对比两组手术前输入液体量、血...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肝脾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术前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1月本院急诊科救治的47例肝脾破裂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常规液体复苏组(A组23例)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B组24例),对比两组手术前输入液体量、血清乳酸含量、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红细胞比积(HCT)等指标,对比两组术后患者存活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腹腔间隙综合征(ACS)的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的死亡率、MODS发生率、ACS发生率均高于B组(P<0.05),B组红细胞比积明显高于A组,B组凝血酶原时间较A组无明显延长(P均<0.05),B组血清乳酸水平与A组相当(P>0.05)。结论限制性输液在肝脾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术前救治中取得良好的疗效,明显降低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脾损伤 失血性休克 液体复苏 腹腔间隙综合征
下载PDF
控制性升压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国亮 吴耀建 +2 位作者 元智昊 赵国平 范海鹏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985-986,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血压控制在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未控制出血前的效果。方法选择创伤失血性休克96例(除合并颅脑外伤及妊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40~60 mmHg,对照组MAP维持在60~80 mmHg,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不同血压控制在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未控制出血前的效果。方法选择创伤失血性休克96例(除合并颅脑外伤及妊娠),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40~60 mmHg,对照组MAP维持在60~80 mmHg,比较两组平均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血细胞比容、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平均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血细胞比容、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乳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升压能够降低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和存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控制性升压 限制性性液体复苏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臂丛神经阻滞辅助肩关节镜围手术期镇痛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金花 邓莎 +2 位作者 许荔 朱慧新 元智昊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臂丛神经阻滞对围手术期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行单侧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共88例,分为两组:选择性阻滞组46例,接受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臂...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臂丛神经阻滞对围手术期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行单侧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共88例,分为两组:选择性阻滞组46例,接受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臂丛神经阻滞;传统阻滞组42例,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结果选择性阻滞组患者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低于传统阻滞组(P<0.05);选择性阻滞组患者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低于传统阻滞组(P<0.05);选择性阻滞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屈肘、屈腕肌力均明显优于传统阻滞组(P<0.05);选择性阻滞组患者术后膈肌麻痹程度明显低于传统阻滞组(P<0.05);选择性阻滞组患者术后霍纳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阻滞组(P<0.05),而主观满意率明显优于传统阻滞组(P<0.05)。结论在肩关节镜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臂丛神经阻滞可起到更好的围手术期镇痛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术后可早期开展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 C_(5)神经根 锁骨上神经 围手术期
下载PDF
轻度亚低温治疗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代谢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李玉堂 林文武 +4 位作者 范海鹏 元智昊 郭春文 刘海金 闫红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5期421-425,共5页
目的探讨轻度亚低温治疗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代谢指标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6例中重度AR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轻度亚低温组,n=18)和对照组(常温组,n=18)。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处理原发病、小潮气量通气(... 目的探讨轻度亚低温治疗对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代谢指标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6例中重度AR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轻度亚低温组,n=18)和对照组(常温组,n=18)。两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处理原发病、小潮气量通气(气道平台压,Pplat<30 cm H_(2)O)、俯卧位、镇静肌松及支持对症治疗等]。观察组在综合治疗24 h后给予轻度亚低温治疗,维持核心温度(肛温)34.0℃,对照组维持核心温度(肛温)37.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T_(0))和治疗后6 h(T_(1))、24 h(T_(2))、48 h(T_(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和氧代谢指标[氧合指数(PaO_(2)/FiO_(2))、氧输送(DO_(2))、氧消耗(VO_(2))、氧摄取率(O_(2)ER)、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血乳酸(Lac)]。结果观察组CI、MAP、DO_(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_(2)/FiO_(2)(mm Hg,T_(2):140.6±11.6 vs.110.5±9.8,T_(3):165.4±14.4 vs.110.5±9.8,P<0.05],ScvO_(2)(%,T_(3):72.1±6.8 vs.62.8±5.9,P<0.05)较治疗前升高,O_(2)ER(%,T_(2):26.4±2.4 vs.35.3±3.6,T_(3):23.5±2.5 vs.35.3±3.6,P<0.05)、VO_(2)[mL/(min·m^(2)),T_(2):134.6±12.8 vs.182.4±19.4,T_(3):122.4±17.6 vs.182.4±19.4,P<0.05]、血Lac(mmol/L,T_(2):2.6±0.4 vs.4.9±0.9,T_(3):1.8±0.2 vs.4.9±0.9,P<0.05)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O_(2)ER(%,T_(2):26.4±2.4 vs.32.8±3.8,T_(3):23.5±2.5 vs.32.5±2.6,P<0.05)、血Lac(mmol/L,T_(2):2.6±0.4 vs.4.1±0.6,T_(3):1.8±0.2 vs.3.5±0.5,P<0.05)较对照组降低,PaO_(2)/FiO_(2)(mm Hg,T_(2):140.6±11.6 vs.118.4±11.2,T_(3):165.4±14.4 vs.133.5±11.6,P<0.05)、ScvO_(2)(%,T_(3):72.1±6.8 vs.64.1±6.7,P<0.05)较对照组升高。结论轻度亚低温治疗能改善中重度ARDS患者的氧合,但对氧供无明显影响,而氧耗降低,能改善患者氧供需平衡;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轻度亚低温 血流动力学 氧代谢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钠与普通肝素钠治疗劳力性热射病非显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玉堂 郭春文 +4 位作者 刘辉 元智昊 林辉 王雁 闫红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49-652,共4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LMWHS)治疗劳力性热射病(EHS)非显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11月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EHS非显性DIC患者3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LMWHS)治疗劳力性热射病(EHS)非显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选择2012年4月至2014年11月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EHS非显性DIC患者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肝素钠组(20例)和LMWHS组(1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集束化治疗,包括迅速降温、积极的液体复苏、维护器官功能(呼吸机辅助呼吸、酌情血液净化)、补充凝血底物抗凝等。肝素钠组加用肝素钠注射液12500 U,24 h持续静脉泵入,共5 d;LMWHS组加用希弗全2500 U,皮下注射,每日2次,共5 d。比较两组患者DIC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结果 LMWHS组与肝素钠组DIC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2%比30.0%,χ2=0.007,P=0.936;6.2%比5.0%,χ2=0.026,P=0.871);LMWHS组治疗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肝素钠组(12.5%比45.0%,χ2=4.425,P=0.035)。LMWHS组和肝素钠组治疗后PLT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x109/L:140.5±17.5比110.5±16.5,152.6±21.5比120.0±20.0,均P<0.05),D-二聚体较治疗前明显降低(mg/L:0.5±0.1比3.2±1.2,0.6±0.2比4.4±1.8,均P<0.05);肝素钠组治疗后APTT较治疗前明显延长(s:75.3±10.6比44.1±8.2,P<0.05),而LMWHS组治疗后APTT无明显变化(s:38.6±5.5比42.1±8.4, P>0.05);两组治疗前后PT、Fib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LMWHS阻止EHS非显性DIC向DIC发展的疗效与肝素钠相当,但LMWHS治疗后患者出血发生率低,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钠 肝素钠 热射病 劳力性 中暑 重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非显性
原文传递
热环境对机体功能影响的机制及防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奕鑫 陈芳顺 +6 位作者 赵枫 元智昊 林辉 蔡雅婷 卢生桂 林平冬 刘丽娜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3-378,共6页
热环境增加高温作业人员发生热损伤的风险,充分认识热环境对高温作业人员机体的影响和危害,对提高高温作业人员防暑意识、减少作业时的职业性热损伤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从热环境的定义、热环境对人体主要功能系统影响的机制、热应激... 热环境增加高温作业人员发生热损伤的风险,充分认识热环境对高温作业人员机体的影响和危害,对提高高温作业人员防暑意识、减少作业时的职业性热损伤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从热环境的定义、热环境对人体主要功能系统影响的机制、热应激的影响因素及防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高温作业人员对热致疾病的认识及防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热 中暑 热应激障碍 热致疾病
原文传递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颅脑损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国亮 吴耀建 元智昊 《人民军医》 2010年第10期751-752,共2页
目的: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颅脑损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选择颅脑损伤并创伤出血性休克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法。比较两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血细胞... 目的: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颅脑损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选择颅脑损伤并创伤出血性休克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法。比较两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血细胞比容、血乳酸水平和病死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血细胞比容和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两组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颅脑损伤并创伤失血性休克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法救治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颅脑损伤 创伤失血性休克
原文传递
控制性升压法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耀建 黄国亮 +2 位作者 元智昊 赵国平 范海鹏 《人民军医》 2011年第12期1057-1058,共2页
目的:观察采用控制性升压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选择创伤失血性休克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采用复方乳酸钠溶液与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进行液体复苏,观察组控制液体的输入速度和输入量,使平均动脉压(MAP)维持... 目的:观察采用控制性升压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选择创伤失血性休克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采用复方乳酸钠溶液与羟乙基淀粉注射液进行液体复苏,观察组控制液体的输入速度和输入量,使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40~60mmHg;对照组行常规正压液体复苏抗休克,即快速恢复有效血容量,使MAP维持在60~80mmHg。比较两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血细胞比容、血乳酸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血压控制达到MAP目标值后,观察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非常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1),血细胞比容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控制性升压能够降低失血性休克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失血性休克 控制性升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