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5-二羟维生素D_3对高危角膜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及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党森涛 陆晓和 +1 位作者 周瑾 白浪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92-896,903,共6页
目的研究药物1,25-二羟基维生素D3(二羟维D3)在高危角膜移植模型中对免疫排斥反应及新生血管生长情况的影响,揭示1,25-二羟维D3作为免疫抑制剂在角膜移植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模型,按不同浓度的1,25-二羟维D3(1... 目的研究药物1,25-二羟基维生素D3(二羟维D3)在高危角膜移植模型中对免疫排斥反应及新生血管生长情况的影响,揭示1,25-二羟维D3作为免疫抑制剂在角膜移植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模型,按不同浓度的1,25-二羟维D3(1×10-5和1×10-7mol/L)及环孢霉素A(CsA)分组,连续用药2周,观察移植物排斥情况并于术后4、7、14d取材行原位杂交等实验,分析各组细胞因子白介素1α(IL-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在1,25-二羟维D3作用下,高危角膜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新生血管生长受抑制;合用CsA后效果更明显。原位杂交实验证实1,25-二羟维D3能显著抑制植片IL-1α、TNF-αmRNA表达(P<0.01);对VEGF表达无直接影响。结论1,25-二羟维D3能有效地抑制新生血管生长及角膜移植急排期的免疫排斥反应,机制可能包括对前炎症因子(IL-1α、TNF-α)生成的抑制作用,而对VEGF无明显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角膜移植 新生血管 1 25-二羟维D3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二羟维生素D_3对高危角膜移植后存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党森涛 陆晓和 +3 位作者 周瑾 白浪 徐宁 彭晓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6期5541-5543,i001,共4页
目的:研究药物1,25(OH)2D在高危角膜移植模型中对移植物存活率3及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揭示1,25(OH)2D作为免疫抑制剂在角膜移3植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高危角移模型,分组给予不同含量的1,25(OH)2D,环孢霉素3A(CsA)免疫抑制剂等... 目的:研究药物1,25(OH)2D在高危角膜移植模型中对移植物存活率3及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揭示1,25(OH)2D作为免疫抑制剂在角膜移3植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高危角移模型,分组给予不同含量的1,25(OH)2D,环孢霉素3A(CsA)免疫抑制剂等,观察疗效并于预定时间取材行原位杂交等实验,分析用药后IL-1α,TNF-α,VEGFmRN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在1,25(OH)2D作用下,高危角膜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3合用CsA后效果更明显。原位杂交实验证实1,25(OH)2D能显著抑制3植片IL-1α,TNF-αmRNA表达;对VEGF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1,25(OH)2D能有效地抑制高危角移后急性期免疫排斥反应,延3长移植物存活时间,机制可能包括它对前炎症因子(IL-1α,TNF-α)生成的抑制,而与血管生长因子VEGF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存活率 维生素D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在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白浪 陆晓和 +1 位作者 党森涛 周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角膜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分布,以了解树突状细胞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X-62+树突状细胞在角膜的分布。结果术后角膜植片... 目的观察大鼠角膜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分布,以了解树突状细胞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X-62+树突状细胞在角膜的分布。结果术后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角膜水肿、混浊、基质增厚。排斥反应发生率100%。正常角膜组织中未见OX-62+树突状细胞分布,在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角膜上皮层中有阳性细胞表达。脾脏阳性细胞表达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OX-62+树突状细胞出现在移植后发生排斥的角膜组织中,角膜组织中的树突状细胞可能参与角膜移植后的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0X-62 角膜 移植排斥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CD86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白浪 陆晓和 +2 位作者 周瑾 党森涛 张进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3-535,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角膜组织中共刺激分子CD86(B7-2)的原位表达,以了解共刺激分子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制作大鼠角膜移植模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86在角膜、脾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术后角... 目的观察大鼠角膜组织中共刺激分子CD86(B7-2)的原位表达,以了解共刺激分子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制作大鼠角膜移植模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86在角膜、脾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术后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角膜水肿、混浊,基质增厚。CD86在正常的角膜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移植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角膜上皮层中有大量阳性细胞表达。在脾脏的阳性细胞表达与文献报道的一致。结论共刺激分子CD86在移植后发生排斥的角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可能与免疫排斥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6 大鼠 角膜移植 排斥反应 表达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周瑾 陆晓和 +3 位作者 党森涛 白浪 张永强 徐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9-541,共3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促进植片存活的作用。方法对40只SD大鼠(40眼)用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增生,选取其中的30只大鼠(30眼)并随机分为实验Ⅰ、Ⅱ组及对照组Ⅲ组,每组均接受同...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促进植片存活的作用。方法对40只SD大鼠(40眼)用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增生,选取其中的30只大鼠(30眼)并随机分为实验Ⅰ、Ⅱ组及对照组Ⅲ组,每组均接受同种异系(Wistar大鼠)供体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实验组于术后第1日起分别滴用50 μg/ml的IL-1ra滴眼液(Ⅰ组)和1%的CsA滴眼液(Ⅱ组),每日3次。受试动物术后均每日滴用典必殊滴眼液及托品卡胺滴眼液3次,连续14 d。术后比较各组大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对角膜植片存活情况进行评分,观察其效果。结果两实验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2.00±1.50) d和(10.44±1.13) d,明显高于对照组(8.00±1.25) d,差异有显著性(P<0 01);两实验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 01)。结论IL-1ra可抑制高危角膜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减轻免疫性炎性反应,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大鼠 高危 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实验研究
下载PDF
IL-1ra对大鼠高危角膜植片IL-1β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周瑾 陆晓和 +3 位作者 陈静平 党森涛 白浪 张永强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9-12,15,共5页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β在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IL-1受体拮抗剂(IL-1 receptor antagonist,IL-1 ra)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诱导新生血管后的大鼠行穿透性角...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β在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IL-1受体拮抗剂(IL-1 receptor antagonist,IL-1 ra)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诱导新生血管后的大鼠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受体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10g·L-1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CsA)滴眼液治疗组、50mg·L-1的IL-1ra滴眼液治疗组,每组15只。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术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角膜移植物IL-1β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大鼠角膜IL-1β mRNA在上皮细胞基底层微量表达,IL-1β蛋白无表达;术后不同时间点各移植组角膜植片上皮层、基质层均可检测到IL-1β mRNA及蛋白的阳性表达。术后同一时间点不同移植组相比:IL-1β mRNA及蛋白的表达依次减低顺序为生理盐水对照组、10g.L-1CsA组、50mg·L-1IL-1ra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急性排斥期,与10g·L-1CsA滴眼液组相比,IL-1ra组降低更明显,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1ra可通过影响IL-1β的表达抑制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减少新生血管生成,减轻免疫性炎性反应,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移植物排斥 受体 白细胞介素-1 细胞因子
下载PDF
CD86在排斥反应和前房相关免疫偏离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白浪 陆晓和 +2 位作者 党森涛 周瑾 张进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51-754,共4页
目的检测大鼠角膜共刺激分子CD86(B7-2)的原位表达,探讨CD86分子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和前房相关免疫偏离(ACAID)过程的关系。方法制作穿透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和同一供体前房内注射脾细胞诱导ACAID的大鼠模型;角膜移植组进行排斥反应指数(RI... 目的检测大鼠角膜共刺激分子CD86(B7-2)的原位表达,探讨CD86分子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和前房相关免疫偏离(ACAID)过程的关系。方法制作穿透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和同一供体前房内注射脾细胞诱导ACAID的大鼠模型;角膜移植组进行排斥反应指数(RI)评分;ACAID组进行迟发型超敏反应(DTH)评价;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CD86在角膜中的原位表达(以脾脏的表达为阳性对照)。结果角膜移植组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角膜水肿、混浊、增厚;ACAID组角膜透明,房水清,DTH评价术后2周及4周诱导成功率10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86在正常大鼠角膜组织全层无阳性表达,在移植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大鼠角膜上皮层中有大量阳性细胞表达,在ACAID诱导成功的大鼠角膜中未见阳性细胞表达。结论共刺激分子CD86参与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但可能不参与免疫赦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6 穿透角膜移植 移植排斥反应 前房相关免疫偏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对急性排斥期大鼠角膜移植物Fas/FasL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陆晓和 张永强 +4 位作者 徐宁 柯晓云 周瑾 白浪 党森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2-594,共3页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急性排斥反应期角膜移植物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同种异体穿透角膜移植模型,设生理盐水组和IL-1ra治疗组。急性排斥期随机取角膜植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植片Fas/F...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急性排斥反应期角膜移植物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同种异体穿透角膜移植模型,设生理盐水组和IL-1ra治疗组。急性排斥期随机取角膜植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植片Fas/FasL蛋白表达。并以正常大鼠角膜作对照。 结果 在正常角膜,Fas和FasL蛋白主要表达于上皮层及内皮层;基质层中仅有少量Fas蛋白表达,未见FasL蛋白表达。急性排斥期角膜植片全层Fas和FasL蛋白表达增高,且植片周边(距伤口边缘0.5 mm范围内)增高显著;IL-1ra治疗组Fas和FasL蛋白表达均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 IL-1ra可通过调节Fas/FasL蛋白的表达抑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受体拮抗剂 角膜移植 FAS/FAS配体
下载PDF
超声乳化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必要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党森涛 王欣 罗俊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6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青光眼手术治疗的选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65眼青白联合及人工晶体植入三联术,对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并作临床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视力状况35例视力≥0.3,术后1个月眼压情况平均值为(12.5±1.4)mm Hg,术后前房深度均明显... 目的探讨青光眼手术治疗的选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65眼青白联合及人工晶体植入三联术,对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并作临床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视力状况35例视力≥0.3,术后1个月眼压情况平均值为(12.5±1.4)mm Hg,术后前房深度均明显加深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主要术后并发症为低眼压性渗出性炎性反应及少数恶性青光眼。结论超乳三联手术尤其是对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更有可控性和安全性。在熟练掌握超乳手术的前提下开展三联手术,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超乳摘除
下载PDF
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摘除术治疗白内障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党森涛 彭宁 +3 位作者 钟西琳 秦东利 何枭 夏心闻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8期47-49,共3页
目的:探究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779例(973只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摘除术治疗)390例(487眼),对照组(... 目的:探究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779例(973只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摘除术治疗)390例(487眼),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进行治疗)389例(486眼)。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视力、散光、眼压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术后3个月时,研究组患眼视力为(0.75±0.15)D,明显好于对照组的(0.67±0.19)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眼治疗后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28%,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摘除术治疗白内障,能够改善患者视力,提升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摘除术 白内障 视觉质量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硬核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欣 刘明江 +3 位作者 施丽萍 王维 党森涛 徐利强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1185-1187,共3页
目的Ⅳ级硬核白内障分别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和手法小切口摘除术治疗,分析比较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行Ⅳ级硬核白内障手术患者59例(59只眼),其中A组行超声乳化吸除术27例(27只眼),B... 目的Ⅳ级硬核白内障分别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和手法小切口摘除术治疗,分析比较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行Ⅳ级硬核白内障手术患者59例(59只眼),其中A组行超声乳化吸除术27例(27只眼),B组行手法小切口摘除术32例(32只眼)。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分别观察计算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W和术后1个月时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以及术后1w和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损失率。结果术后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均降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1w时A组低于B组(P〈0.05);两组六角形细胞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损失率,术后1w和术后1个月时,均为B组小于A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行硬核白内障治疗均有不同程度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手法小切口摘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早期损伤小于超声乳化吸除术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硬核 角膜 内皮细胞 小切口 超声乳化 六角形细胞
下载PDF
毛辣虫致前房异物伴角膜结膜炎1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东利 党森涛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5年第5期580-580,共1页
关键词 毛辣虫 前房异物 角结膜炎
下载PDF
微波治疗慢性增生性咽炎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宁 李燕华 党森涛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1期92-93,共2页
目的:探析用微波疗法治疗慢性增生性咽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国PLA63790部队医院收治的50例慢性增生性咽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用药组和微波疗法组.为两组患者均使用清喉利咽颗粒联合复方草珊瑚含片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微波疗法对微... 目的:探析用微波疗法治疗慢性增生性咽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国PLA63790部队医院收治的50例慢性增生性咽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用药组和微波疗法组.为两组患者均使用清喉利咽颗粒联合复方草珊瑚含片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微波疗法对微波疗法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与用药组患者相比,微波疗法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用微波疗法治疗慢性增生性咽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疗法 慢性增生性咽炎 不良反应
下载PDF
5-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对兔眼房水循环的影响
14
作者 刘明江 彭宁 +4 位作者 党森涛 肖愉 杨成新 施丽萍 伯小平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29-230,共2页
目的 观察单纯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5-FU)对兔眼压的影响,为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术中、术后局部应用5-FU提供更全面的依据。方法 在15只家兔右眼结膜下注射5-FU注射液7.5mg,每周1次,共8次。每周观测眼压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一... 目的 观察单纯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5-FU)对兔眼压的影响,为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术中、术后局部应用5-FU提供更全面的依据。方法 在15只家兔右眼结膜下注射5-FU注射液7.5mg,每周1次,共8次。每周观测眼压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一眼于用药4周后出现角膜混浊、溃疡,于第5周死亡。将其余14只用药前后结果进行t检验,P>0.05,说明用药前后眼压无差别。结论 单纯结膜下注射5-FU对兔眼房水循环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FU 眼压
下载PDF
卫星发射参试人员屈光状态的调查分析及预防
15
作者 秦东利 党森涛 +4 位作者 刘明江 敬红平 公丕安 邹亚宏 李晓春 《西南军医》 2011年第5期867-868,共2页
目的通过对卫星发射参试人员屈光状况的调查分析,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678名卫星参试人员进行视力、裂隙灯检查,了解屈光状态的情况,并对屈光不正者给予验光矫正。结果与结论长期在各类观测仪器旁进行繁重的注视性工作,较易产生屈光不正... 目的通过对卫星发射参试人员屈光状况的调查分析,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678名卫星参试人员进行视力、裂隙灯检查,了解屈光状态的情况,并对屈光不正者给予验光矫正。结果与结论长期在各类观测仪器旁进行繁重的注视性工作,较易产生屈光不正,应对卫星发射参试人员加强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发射参试人员 屈光状况 预防研究
下载PDF
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在86例耳石症中的治疗体会
16
作者 彭宁 党森涛 毛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0038-0041,共4页
在耳石症治疗中合理应用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共同干预,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并浅谈治疗体会。方法 在我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耳石症患者中,随机抽选86例患者细分成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组(对照组,43)及手法复位联合甲... 在耳石症治疗中合理应用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共同干预,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并浅谈治疗体会。方法 在我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耳石症患者中,随机抽选86例患者细分成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组(对照组,43)及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共同治疗组(实验组,43例),探究两组治疗成效。结果 在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后生活质量上,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HDI评分、不良情绪及治疗满意度的对比上,实验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结论 在耳石症的治疗中,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选用不同的复位方法,并配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能够起到比较可观的临床价值,同时还能明显降低患者疗中、疗后的负面情绪,保证其生活质量的提升,此外,还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结果的认可度及满意度,临床意义深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 甲磺酸倍他司汀 耳石症 临床疗效 治疗体会
下载PDF
电子喉镜下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对症状的改善作用分析
17
作者 毛媛 彭宁 党森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096-0099,共4页
观察电子喉镜下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对症状的改善疗效。方法 我院2021年2月-2022年3月108例声带息肉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电子喉镜下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4例:支撑喉镜下治疗)与实验组(54例:电子喉镜下治疗),比较两... 观察电子喉镜下治疗声带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对症状的改善疗效。方法 我院2021年2月-2022年3月108例声带息肉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电子喉镜下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4例:支撑喉镜下治疗)与实验组(54例:电子喉镜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术后24h生理应激指标[皮质醇(533.52±24.41)nmol/L、肾上腺素(126.25±12.41)ng/L、白细胞介素-6(93.38±6.43)ng/L、C反应蛋白(95.12±4.11)mg/L]、声带水肿消失时间(2.54±0.14)d、声音嘶哑消失时间(7.76±1.34)d、总有效率(100.00%)、并发症发生率(3.70%)以及术后4周VHI评分[功能(11.31 ± 2.15)分、生理(12.32 ± 2.27)分、情感(11.74 ± 2.13)分、总分(33.65± 3.65)分]、嗓音嘶哑程度量表(GRBA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GRBAS量表中G项(0.97±0.06)分、R项(0.91±0.11)分、B项(0.83±0.13)分、总分(2.85±0.32)分]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声带息肉患者电子喉镜下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支撑喉镜下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喉镜下治疗 支撑喉镜下治疗 声带息肉
下载PDF
电击致双眼黄斑裂孔1例
18
作者 党森涛 刘明江 徐利强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 2009年第1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黄斑裂孔 双眼 电击性白内障 营养治疗 黄斑部 急性虹睫炎 电击伤 电弧烧伤 视力 眼底检查
原文传递
结膜囊吸吮线虫一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明江 杨胜瑜 +1 位作者 党森涛 李晓春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85-1385,共1页
患者女,69岁。2014年1月因“右眼白内障”入院。查体:右眼视力0.02,球结膜无充血,泪道冲洗通畅,角膜透明,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眼底不清。经常规术前检查于2014年1月8日在局麻下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 患者女,69岁。2014年1月因“右眼白内障”入院。查体:右眼视力0.02,球结膜无充血,泪道冲洗通畅,角膜透明,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眼底不清。经常规术前检查于2014年1月8日在局麻下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制作巩膜隧道切口助手冲洗结膜出血时发现结膜囊有线状条形物,镊子夹取时会卷曲,将标本保留后完成手术。术后标本送检示:结膜吸吮线虫。术后观察1个月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吸吮线虫 结膜囊 晶状体后囊下混浊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右眼视力 超声乳化吸除 巩膜隧道切口 泪道冲洗
原文传递
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32例分析
20
作者 党森涛 刘明江 秦东利 《总装备部医学学报》 2008年第2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角膜水肿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