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区不同恢复年限对天然草地土壤碳库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党珍珍 周正朝 +1 位作者 王凯博 姚小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5期49-54,共6页
[目的]揭示不同恢复年限的天然草地土壤碳库动态变化及其剖面分布特征,全面认识和理解天然草地恢复下土壤有机库、无机碳库的动态特征。[方法]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农田为对照,对黄土丘陵区不同恢复年限(11,16,22... [目的]揭示不同恢复年限的天然草地土壤碳库动态变化及其剖面分布特征,全面认识和理解天然草地恢复下土壤有机库、无机碳库的动态特征。[方法]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农田为对照,对黄土丘陵区不同恢复年限(11,16,22和35a)的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SOC)、无机碳(SIC)、总碳(STC)的动态变化及其剖面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1)天然草地恢复过程中表层(0—10cm)SOC含量随植被恢复年限显著增加,下层(10—100cm)SOC含量随植被恢复年限变化不明显;0—100cm土层SOC储量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但仍未达到农田SOC储量的水平。(2)天然草地0—20cm土层SIC含量呈相对脱钙现象,0—100cm土层SIC库储量约为SOC库储量的2.7~4.5倍。土壤无机碳库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无明显变化,但SIC的剖面分布深度发生改变。(3)土壤总碳库随恢复年限增加无明显变化,0—100cm土层SIC储量在STC库中所占比例约为75.6%~86.0%。[结论]短时间内天然草地的土壤碳汇效应并不明显,碳库增汇效应需要长期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土壤有机碳 土壤无机碳 碳储量 黄土高原
下载PDF
中国植被覆盖气候限制性分区及时空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小燕 任志远 +2 位作者 张翀 梁瑞 党珍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81,共6页
基于GIMMS NDVI数据、气象站点数据、植被类型图等相关资料,用长时间序列相关分析法对中国植被覆盖进行气候限制性分区.结果表明:西部干旱区主要属降水限制区,高纬度和高海拔区为气温限制区,东南沿海降水丰沛区为辐射限制区,荒漠戈壁、... 基于GIMMS NDVI数据、气象站点数据、植被类型图等相关资料,用长时间序列相关分析法对中国植被覆盖进行气候限制性分区.结果表明:西部干旱区主要属降水限制区,高纬度和高海拔区为气温限制区,东南沿海降水丰沛区为辐射限制区,荒漠戈壁、水域等属不显著区,还存在双因素限制区;中国植被覆盖具有明显的纬向和经向年内变化规律,1982—2006年植被覆盖变化复杂,总体趋势受国家相关政策影响,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好转;受经济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影响,东南植被覆盖降低.中国植被生长的气候限制性因素规律性很强,需结合植被气候限制性因子进行区域生态恢复和农业生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气候限制性分区 时空变化
下载PDF
黄土高原自然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姚小萌 牛桠枫 +5 位作者 党珍珍 覃淼 王凯博 周正朝 张强 李静 《地球环境学报》 2015年第4期238-247,共10页
本文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等方面综合考虑,运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模型,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定量化评价黄土高原自然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期望为该区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提供理论指导,促进当地生态环境重建工作的... 本文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等方面综合考虑,运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模型,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定量化评价黄土高原自然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期望为该区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提供理论指导,促进当地生态环境重建工作的进展。研究结果表明:1)与农田相比,植被恢复对土壤容重、水稳性团聚体、pH、电导、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量碳、氮影响显著,对含水量、无机碳含量影响居中,对土壤粘粒、砂粒含量、全磷影响不显著。2)与农田相比,植被恢复后,土壤质量综合指数(SQI)值在0~10cm和10~20cm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0~10em比10-20cm增幅更大。3)当地农田土壤质量处于低(Ⅴ)水平,草地处于较低(Ⅳ)水平,灌木林和混交林处于中等(Ⅲ)水平,山杨和辽东栎林处于较高(Ⅱ)水平。草地恢复对于提高土壤质量的效果较差,林地恢复对提高土壤质量的效果相对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植被恢复 土壤质量指数 定量评价 黄土高原
下载PDF
草被地上部分水土保持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晓艳 周正朝 党珍珍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第1期47-50,69,共4页
草地植被的地上部分具有覆盖、保护地表,截留降雨和削弱雨滴侵蚀能力的作用,在保水护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草被地上部分的水土保持效应,在系统分析国内外有关草被地上部分控制侵蚀营力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并总结了草被冠层及枯落... 草地植被的地上部分具有覆盖、保护地表,截留降雨和削弱雨滴侵蚀能力的作用,在保水护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草被地上部分的水土保持效应,在系统分析国内外有关草被地上部分控制侵蚀营力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并总结了草被冠层及枯落物对降雨动能和坡面流侵蚀能力的影响、草被盖度与土壤侵蚀的关系、草被地上部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一些今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草地植被 冠层 枯落物
下载PDF
浅析混凝土质量的改进措施
5
作者 党珍珍 《四川水泥》 2015年第7期13-13,共1页
混凝土质量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混凝土质量的改进对建筑工程有着积极的意义。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有许多,如水灰比、粗骨料大小等。混凝土工程是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混凝土质量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混凝土质量的改进对建筑工程有着积极的意义。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有许多,如水灰比、粗骨料大小等。混凝土工程是钢筋混凝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有混凝土的制备、运输、浇筑等关键环节,要想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就要把控好这些关键,另外还要注意混凝土的保养等措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混凝土质量 改进 措施
下载PDF
基于纳米金-罗丹明B体系检测甲巯咪唑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党珍珍 纪得勇 +1 位作者 田锐 马红燕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5-358,共4页
基于不同聚集态金纳米粒子(Au NPs)对罗丹明B(Rh B)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快速测定药物甲巯咪唑的新方法。初步探讨了方法机理,并对p H值、反应时间、Au NPs和Rh B的浓度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的... 基于不同聚集态金纳米粒子(Au NPs)对罗丹明B(Rh B)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快速测定药物甲巯咪唑的新方法。初步探讨了方法机理,并对p H值、反应时间、Au NPs和Rh B的浓度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4.38×10-8~0.876×10-5mol/L,检出限(S/N=3)为3.30×10-8mol/L。该法用于甲巯咪唑药品中甲巯咪唑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罗丹明B 荧光猝灭 甲巯咪唑
下载PDF
金纳米粒子-钙黄绿素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测定青霉胺 被引量:2
7
作者 党珍珍 纪得勇 +3 位作者 田锐 马红燕 孙雪花 李皓瑜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23-1428,共6页
利用金纳米粒子-钙黄绿素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快速测定药物青霉胺的方法。初步探讨了方法机理,并对体系pH、反应时间、Au NPs和钙黄绿素的浓度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 87... 利用金纳米粒子-钙黄绿素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快速测定药物青霉胺的方法。初步探讨了方法机理,并对体系pH、反应时间、Au NPs和钙黄绿素的浓度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 87×10^(-7)~1. 68×10^(-5)mol·L^(-1),检出限(3S/N)为6. 87×10^(-8)mol·L^(-1)。该法用于青霉胺药品中青霉胺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钙黄绿素 青霉胺
下载PDF
连续梁在周期荷载下的动力稳定性简化分析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党珍珍 李遇春 余燕清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8-503,共6页
对于一般任意支撑的连续梁结构动力稳定性问题,已有的计算方法求解过程都很复杂,给工程设计带来极大的不便.本文提出了一个简化的分析方法,利用现有的商业软件,只需求得连续梁的自然频率及静力屈曲(失稳)荷载,就可容易得到结构的动力失... 对于一般任意支撑的连续梁结构动力稳定性问题,已有的计算方法求解过程都很复杂,给工程设计带来极大的不便.本文提出了一个简化的分析方法,利用现有的商业软件,只需求得连续梁的自然频率及静力屈曲(失稳)荷载,就可容易得到结构的动力失稳区域,当考虑结构阻尼对不稳定区域的影响时,可将阻尼矩阵表达为Rayleigh阻尼的形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计算方法与已有的理论计算方法得到的连续梁主参数共振的不稳定边界非常吻合,而本文计算方法更为简单,计算结果可靠,计算精度高,可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 周期荷载 动力稳定 简化分析方法
原文传递
虚拟仿真技术在航道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付小莉 党珍珍 +1 位作者 沈超 陈大成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31期191-194,共4页
结合工程认证教学要求,从航道工程学教学现状出发,挖掘航道工程学教学存在的可优化之处。将BIM与VR虚拟仿真技术与航道工程学课程设计教学需求相结合,设计了教学认知、船闸设计、作业提交3个系统模块功能与实现流程,实现了基于BIM与VR... 结合工程认证教学要求,从航道工程学教学现状出发,挖掘航道工程学教学存在的可优化之处。将BIM与VR虚拟仿真技术与航道工程学课程设计教学需求相结合,设计了教学认知、船闸设计、作业提交3个系统模块功能与实现流程,实现了基于BIM与VR技术的船闸课程设计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该虚拟仿真系统具有场景化和沉浸感,可用于指导港航专业本科生的工程设计实践教学,为实际工程设计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道工程 虚拟仿真 船闸课程设计 线上教学
下载PDF
金纳米粒子对降解对硝基苯胺的催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党珍珍 纪得勇 +1 位作者 田锐 马红燕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72-75,共4页
对金纳米粒子对硼氢化钠还原降解对硝基苯胺的催化作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催化还原降解硝基苯类污染物的新方法。实验考察了金纳米粒子量、硼氢化钠浓度以及体系pH等因素对降解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0.6 mL 3.0 nmol/L纳米金,3.0 m... 对金纳米粒子对硼氢化钠还原降解对硝基苯胺的催化作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催化还原降解硝基苯类污染物的新方法。实验考察了金纳米粒子量、硼氢化钠浓度以及体系pH等因素对降解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0.6 mL 3.0 nmol/L纳米金,3.0 mg/mL硼氢化钠和BR缓冲溶液(pH=5)的条件下共同作用,0.6 mL 1.0 mg/m L对硝基苯胺的降解率在10 min内可达9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硼氢化钠 对硝基苯胺
下载PDF
掺氮碳量子点荧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小檗碱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越诚 黄莉莉 +4 位作者 党珍珍 熊伟 马红燕 武鸿蓉 吴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7-501,共5页
以抗坏血酸和乙二胺为原料,采用低温回流的方法合成了掺氮碳量子点(N-CDs),盐酸小檗碱对该N-CDs具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据此提出了以N-CDs为荧光探针测定盐酸小檗碱的方法。在pH 7.40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HCl缓冲溶液中,盐酸小檗碱的浓... 以抗坏血酸和乙二胺为原料,采用低温回流的方法合成了掺氮碳量子点(N-CDs),盐酸小檗碱对该N-CDs具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据此提出了以N-CDs为荧光探针测定盐酸小檗碱的方法。在pH 7.40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HCl缓冲溶液中,盐酸小檗碱的浓度在5.0×10^(-7)~4.0×10^(-5) mol·L^(-1)内与N-CDs的荧光强度猝灭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2.0×10^(-7) mol·L^(-1)。方法用于盐酸小檗碱药片的分析,加标回收率为99.2%,103%。通过荧光寿命和吸收光谱的变化以及温度对猝灭常数的影响,确定该N-CDs与盐酸小檗碱的作用机理为动态猝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荧光光度法 盐酸小檗碱
下载PDF
基于罗丹明B/壳聚糖/SiO_(2)纳米粒子的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苦味酸
12
作者 田锐 高闯 +2 位作者 党珍珍 孙雪花 马红燕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7-491,共5页
本文基于苦味酸对罗丹明B(RhB)的荧光猝灭作用,以RhB/壳聚糖(CS)/SiO_(2)纳米粒子为探针,建立了一种检测苦味酸的荧光分析新方法。实验采用反相微乳液法,以CS为模板合成了CS/SiO_(2)纳米粒子,然后通过振荡组装制备得到RhB/CS/SiO_(2)纳... 本文基于苦味酸对罗丹明B(RhB)的荧光猝灭作用,以RhB/壳聚糖(CS)/SiO_(2)纳米粒子为探针,建立了一种检测苦味酸的荧光分析新方法。实验采用反相微乳液法,以CS为模板合成了CS/SiO_(2)纳米粒子,然后通过振荡组装制备得到RhB/CS/SiO_(2)纳米粒子,并基于苦味酸对RhB/CS/SiO_(2)纳米粒子的荧光猝灭作用实现了苦味酸的检测。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5.0×10^(-6)~6.0×10^(-4)mol/L浓度范围内苦味酸与体系荧光猝灭值呈线性关系(r=0.9990),检出限为3.0×10^(-6)mol/L。方法用于水样中苦味酸的测定,回收率在98.0%~100.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SiO_(2)纳米粒子 罗丹明B 苦味酸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人工刺槐林恢复对土壤碳库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党珍珍 王凯博 +1 位作者 周正朝 张晓艳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2-1087,共6页
采用样地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地为对象,探讨人工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密度、无机碳密度、总碳密度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坡耕地,刺槐林恢复过程中,0-100 cm土层有机碳密度先... 采用样地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地为对象,探讨人工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密度、无机碳密度、总碳密度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坡耕地,刺槐林恢复过程中,0-100 cm土层有机碳密度先减少后增加最后趋于稳定,其开始增加的时间滞后于植物生长期,变化范围为2.57-3.69 kg·m^-2。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显著增加,占整个土壤剖面有机碳储量的28.8%-39.5%;0-100 cm土层土壤剖面无机碳密度,随林龄增加呈波动变化,变化范围为16.65-20.30 kg·m^-2。0-20 cm土层土壤无机碳具有一定的脱钙现象,整个剖面无机碳库储量约为有机碳库的4.5-7.1倍,0-100 cm土层无机碳储量在总碳中所占比例为81.9%-89.4%。总体来看,0-100 cm土层总碳库随人工植被恢复无明显增加,甚至略微下降。表明评估研究区植被恢复土壤碳库效应时,应充分考虑土壤有机碳库和无机碳库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林 土壤碳库 有机碳密度 无机碳密度 总碳密度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沟壑区天然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碳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姚小萌 周正朝 +1 位作者 王凯博 党珍珍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87-1293,共7页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结合室内测定分析的方法,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天然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的变化规律,探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后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含量较农田均显...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结合室内测定分析的方法,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天然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的变化规律,探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后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含量较农田均显著提高,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1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在0~10 cm土层随恢复年限呈增加趋势,植被类型中乔木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最大,乔木林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不同恢复年限的草地,其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在0~10 cm土层呈正相关关系,在10~20 cm呈负相关关系;不同恢复类型的植被,其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量碳的关系与不同恢复年限的草地正好相反,其在0~10 cm土层负相关,在10~20 cm呈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有利于提高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含量;植被恢复类型和年限对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有机质的关系影响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量碳 土壤有机质 恢复类型 恢复年限 黄土高原
原文传递
长期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对土壤养分分层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姚小萌 周正朝 +2 位作者 田霄鸿 王淑娟 党珍珍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8-202,共5页
以渭南市临渭区对农田和果园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分层现象进行研究,其中农田进行了连续13年的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通过采样分析,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分层的影... 以渭南市临渭区对农田和果园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分层现象进行研究,其中农田进行了连续13年的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通过采样分析,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分层的影响,以期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分层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土壤剖面递增逐渐减小;两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各养分分层趋势的影响不同,各养分(除速效磷)三个层次间的分层比均是农田大于果园;采用秸秆还田后的农田土壤表层(0~5 cm)养分含量显著高于果园,并且养分在农田的三个层次间的差异比果园大,表明秸秆全量还田能加速土壤养分分层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秸秆机械化还田 土壤养分
原文传递
子午岭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小萌 王凯博 +1 位作者 周正朝 党珍珍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80-1385,共6页
运用土壤分形理论,研究黄土高原子午岭土壤粒径和颗粒体积分形维数(Dv)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变化特征,以期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建设提供科学指导。研究表明:(1)黏粒、粉粒、砂粒及Dv均在0~10 cm和10~20 cm两土层之间差异显著,在16 ... 运用土壤分形理论,研究黄土高原子午岭土壤粒径和颗粒体积分形维数(Dv)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变化特征,以期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建设提供科学指导。研究表明:(1)黏粒、粉粒、砂粒及Dv均在0~10 cm和10~20 cm两土层之间差异显著,在16 a和60 a两年限间差异显著;(2)Dv随土层变化较小(2.326~2.340),随年限变化较大(2.307~2.347),Dv整体符合正态分布u=2.33,δ=0.02;(3)Dv与黏粒和粉粒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砂粒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Dv和(<0.05 mm)/(>0.05 mm)粒级比值可表征土壤水土流失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岭 植被恢复 粒径 分形维数
原文传递
维生素B_(12)与碳量子点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效应及分析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靖原 张越诚 +3 位作者 党珍珍 马红燕 薛伟 李红红 《分子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8-133,共6页
以红枣为碳源,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发光碳量子点(CQDs),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及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其荧光寿命及量子产率.发现在pH=3.29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中,维生素B_(12)... 以红枣为碳源,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发光碳量子点(CQDs),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及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其荧光寿命及量子产率.发现在pH=3.29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中,维生素B_(12)对该CQDs荧光具有明显的猝灭作用,提出了以红枣CQDs为荧光探针测定维生素B_(12)的新方法,CQDs的荧光猝灭强度ΔF与维生素B_(12)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9.0×10^(-8)~1.5×10^(-5) mol/L,相关系数为0.999 2,方法检出限为7.1×10^(-8) mol/L.该方法用于样品中维生素B_(12)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8.5%~103.5%.通过荧光寿命、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以及温度对猝灭常数的影响,确定了该CQDs与维生素B_(12)的猝灭类型为动态猝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2 荧光碳量子点 红枣 荧光猝灭
原文传递
RhB/Chitosan/SiO2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及Cu2+检测应用
18
作者 田锐 党珍珍 +2 位作者 申宇茫 王睿 马红燕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6-599,共4页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了Chitosan/SiO2纳米粒子,通过振荡组装将荧光染料罗丹明B(RhB)固定于该纳米粒子上,制备成RhB/Chitosan/SiO2纳米粒子。基于Cu2+对Rh B/Chitosan/SiO2纳米粒子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定量测定Cu2+的荧光分析方法,探... 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了Chitosan/SiO2纳米粒子,通过振荡组装将荧光染料罗丹明B(RhB)固定于该纳米粒子上,制备成RhB/Chitosan/SiO2纳米粒子。基于Cu2+对Rh B/Chitosan/SiO2纳米粒子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定量测定Cu2+的荧光分析方法,探讨了测定机理,优化了实验条件。在优化条件下,Cu2+浓度与体系荧光猝灭值在2. 4×10-7~2. 5×10-5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ΔF=2. 98×107c+612. 11(r=0. 997),检出限为0. 22μmol/L (3s/k),方法用于延河水中Cu2+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8. 7%~103.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纳米粒子 荧光猝灭 铜离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