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丹淡水生物水质基准、生态风险及有害结局路径研究
1
作者 郑逸心 李全威 +2 位作者 钱亚茹 王菲菲 全占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18-329,共12页
为多角度评估我国淡水水体中林丹生态风险,按照HJ 831—2022《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方法推导,获得林丹短期和长期淡水水质基准值分别为6.15和0.12μg/L,再依据林丹基准值对我国主要淡水水体中林丹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 为多角度评估我国淡水水体中林丹生态风险,按照HJ 831—2022《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方法推导,获得林丹短期和长期淡水水质基准值分别为6.15和0.12μg/L,再依据林丹基准值对我国主要淡水水体中林丹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长江流域的太湖以及岷江、黄河、海河和大辽河河口等水体林丹生态风险处于高风险水平。目前生态风险评价的毒性效应终点仍为一般毒性效应终点(MATC、EC_(10)、EC_(20)、NOEC、LOEC、EC_(50)和LC_(50)等),而有害结局路径(AOP)从基因、细胞、组织及器官水平对污染物毒性效应的因果关系进行定性和定量,可为未来精细化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基于林丹淡水生物毒性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指导原则,从生物毒性机制的角度构建了肝损伤、生殖损伤和神经损伤3条有害结局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丹 水质基准 生态风险 有害结局路径 淡水环境
下载PDF
草原区露天煤矿周边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关系研究
2
作者 韩煜 王琦 +3 位作者 赵伟 史娜娜 肖能文 全占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33,共11页
为研究草原区露天煤矿周围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深入剖析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之间关系。结果表明,①露天煤矿周围500m范围内群落物种数量比对照区减少10.5%~57.9%,原生优势种克氏针茅... 为研究草原区露天煤矿周围植物多样性和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深入剖析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之间关系。结果表明,①露天煤矿周围500m范围内群落物种数量比对照区减少10.5%~57.9%,原生优势种克氏针茅、羊草重要值减小,刺藜、猪毛菜、画眉草等物种重要值增大,植被逐渐向一二年植物群落演替,露天煤矿周围100m处群落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②露天煤矿距采场100 m处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磷含量分别比对照区下降20.0%~60.0%、44.4%~66.7%、7.0%~7.9%和39.8%~41.5%(P<0.05)。距离采场越远,土壤养分含量越高;③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养分因子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P<0.01)。露天煤矿土壤养分可解释64.7%植物群落多样性变化,影响群落结构关键因子是土壤全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区 露天煤矿 植物多样性 土壤养分
下载PDF
热带雨林区水源涵养服务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杜乐山 刘海鸥 +3 位作者 刘文慧 王槐睿 张颖 全占军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16-1727,共12页
水源涵养服务作为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韧性与可持续发展.为深入探讨热带雨林区水源涵养服务的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机理,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例,采用InVEST模型对2000年、2005年、2010... 水源涵养服务作为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韧性与可持续发展.为深入探讨热带雨林区水源涵养服务的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机理,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例,采用InVEST模型对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水源涵养服务进行评估,采用ArcGIS 10.2软件分析水源涵养服务的时间演变规律与空间分布格局,并利用LightGBM机器学习探究水源涵养服务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水源涵养服务在时间尺度上波动较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水源涵养量分别为5.36×10^(9)、4.23×10^(9)、3.93×10^(9)、4.30×10^(9)、4.34×10^(9)m^(3);在空间尺度上分布格局差异较大,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特点,且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聚集特征明显(Moran′s I>0.93,Z>2.58);西部地区有较多空间冷点,而东部地区有较多空间热点;蜂窝图分析表明,降水量、蒸发量和土地利用类型对水源涵养服务的边际贡献最高,其中,水源涵养服务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蒸发量呈负相关,同时受土地利用类型影响较为显著.研究显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水源涵养服务存在明显的时间演变规律和空间变异格局,且呈现出空间集聚特征,自然因素(主要为降水量和蒸发量)和人类活动(主要为土地利用类型)的双重影响是水源涵养服务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国家公园水源涵养服务重点区域识别及规划、水源涵养功能维持及决策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水源涵养 时间演变 空间格局 自相关 驱动因素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数据与环境影响评价交互体系的建立和应用研究
4
作者 任月恒 朱彦鹏 +5 位作者 程琛 王昊 于孟娇 史湘莹 吕植 全占军 《环境影响评价》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有效防止规划和建设项目损害生物多样性的“第一道防线”,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制度和手段。生物多样性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环评结果的准确性。然而在目前执行环评制度的过程中,仍存在缺乏高质量的生物多样性数据...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有效防止规划和建设项目损害生物多样性的“第一道防线”,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制度和手段。生物多样性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环评结果的准确性。然而在目前执行环评制度的过程中,仍存在缺乏高质量的生物多样性数据以及该类数据未能有效应用于环评的缺憾。建议整合现有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和环境影响评价交互体系,优化数据共享系统,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并将交互体系有效应用于涉及生态影响的环评工作中,以切实发挥环评预警生物多样性破坏风险的源头防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环境影响评价 生物多样性数据 数据共享
下载PDF
煤矿井田区地表沉陷对植被景观的影响——以山西省晋城市东大煤矿为例 被引量:31
5
作者 全占军 程宏 +1 位作者 于云江 邹学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4-420,共7页
借助地表沉陷预测模型,预测了地表沉陷状况,依据地表沉陷对景观的破坏程度划分出重度影响区和轻度影响区;在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把植被景观现状与地表沉陷影响区叠加,通过沉陷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分析,对山西省晋城市东大煤... 借助地表沉陷预测模型,预测了地表沉陷状况,依据地表沉陷对景观的破坏程度划分出重度影响区和轻度影响区;在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把植被景观现状与地表沉陷影响区叠加,通过沉陷前后景观格局的变化分析,对山西省晋城市东大煤矿的生态影响进行了探索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重度影响区地表会出现盆型、马鞍型和波浪型等塌陷或裂缝,土壤侵蚀的作用将导致土壤养分空间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塌陷或裂缝周围生境恶化,成为养分流失源,植被恢复困难;养分汇处土壤水、肥条件优越,植被演替迅速,适当的人为干扰可以加快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步伐。2)地表沉陷后,植被景观破碎及隔离程度严重,原有的稳定态景观格局被打破,随着地形、土壤的空间变化,植被开始新一轮发展演替。由于原先占绝对优势的退化植被类型白羊草(Bothriochloaische-mum)_百里香(Thymusmongolicus)型优势度下降,同时,大部分次优势景观的内部生态功能受影响不大,这对景观整体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次优势景观类型的演替是有益的,但是,重度影响区对斑块的隔离呈直线性,这对物种迁移的障碍是明显的。因此,重视井田区的封育与引种工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此基础上,引导植被演替沿着白羊草_百里香型—白羊草_黄背草(Themedajaponica)型—灌木丛—阔叶林的方向发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沉陷 景观 最大斑块指数 景观形状指数 凝结度指数
下载PDF
我国淡水环境中林丹赋存及毒性危害
6
作者 郑逸心 王菲菲 全占军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3年第6期453-464,共12页
林丹的生产和使用导致了污染遗留、二次释放和暴露风险。目前林丹仍是我国淡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有机污染物。本文对我国林丹时空分布特征及水生生物毒性研究进展综述。
关键词 林丹 赋存 淡水生物 水质基准 生态风险
下载PDF
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看生态环境保护
7
作者 李永华 汉瑞英 +1 位作者 常江 全占军 《世界环境》 2023年第5期36-38,共3页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自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以来,我国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一、第一阶段(1973—1994年)1.主要理念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第一次全国环...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自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以来,我国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一、第一阶段(1973—1994年)1.主要理念将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确立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方针。坚持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三项政策和五项新的制度和措施,形成了我国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生态可持续利用理念显现。主张依靠科技和法治保护生态,开启法治化、制度化进程。这一阶段属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战略相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谁污染谁治理 历史性变革 八项制度 预防为主 战略相持 法治保护 历史性成就
下载PDF
生态保护国际关键进程及展望
8
作者 戴逢斌 常江 全占军 《世界环境》 2023年第6期71-75,共5页
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Haeckel)提出“生态学”(Ecology)概念,并将其定义为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科学。19世纪末,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现代化进程加速,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开始有针对性地探索解决生态保护问题,但生态学几乎... 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Haeckel)提出“生态学”(Ecology)概念,并将其定义为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科学。19世纪末,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现代化进程加速,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开始有针对性地探索解决生态保护问题,但生态学几乎仍不为人所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家 海克尔 生态保护 生态学 生物与环境 19世纪末 发达国家
下载PDF
滇池沉水植物的分布格局及其水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琦 高晓奇 +5 位作者 肖能文 刘高慧 吕凤春 韩煜 史娜娜 全占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7-170,共14页
研究滇池沉水植物的分布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滇池沉水植物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6年4-11月对滇池24个典型点位沉水植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共发现16个调查区存在9种沉水植物,以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微齿... 研究滇池沉水植物的分布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滇池沉水植物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6年4-11月对滇池24个典型点位沉水植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共发现16个调查区存在9种沉水植物,以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微齿眼子菜(P.maackianus)、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马来眼子菜(P.wrightii)等为主,沉水植物主要分布在近岸3 m以内水域,盖度在10%左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总氮、总磷、悬浮物、化学需氧量和叶绿素a浓度是影响沉水植物种类和生物量的主要因素,透明度是影响沉水植物盖度的主要因素;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滇池沉水植物的分布主要受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和化学需氧量的影响,穗花狐尾藻和轮叶黑藻对有机物和藻类的耐受能力较强,马来眼子菜和篦齿眼子菜适于生长在高营养盐的环境.滇池沉水植物恢复初级阶段的关键是降低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抑制藻类的生长,其次是控制水体营养盐浓度.按照"一区一策"的原则,草海东风坝内和外海南部适于进行沉水植物恢复,外海北部实行控藻治理,外海东部需改善水体有机物浓度和营养盐条件,外海西部以沉水植物自然保育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草海 沉水植物 群落分布 主成分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生态修复 影响因子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史娜娜 肖能文 +3 位作者 王琦 韩煜 冯瑾 全占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79-1789,共11页
为了分析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其驱动力,采用生态系统年变化率、动态度、景观格局指数研究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并分析城镇化、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驱动力的贡献.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以林地、农田和草... 为了分析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其驱动力,采用生态系统年变化率、动态度、景观格局指数研究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格局特征,并分析城镇化、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驱动力的贡献.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以林地、农田和草地为主,三者共占92.63%;上、中游以林地为主;下游城镇化率最高,分布着全区60.47%的城镇用地、39.85%的湿地和28.62%的农田.②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年变化以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为代表,快速城镇化特征显著;贵州省、江西省、云南省林地和草地的年变化较显著.③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生境破碎化和景观多样性指数均上升.④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均表现为建设用地增幅最大,农田减幅最多.⑤快速城镇化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的首要驱动力,贡献率为65.49%,表现出“下游为重心,向中上游蔓延”的特征,下游贡献率为77.51%,但上游在2010—2015年的扩张速率远超过中游和下游;生态保护与恢复政策为第二大驱动力,贡献率为17.64%,上游贡献为25.90%.研究显示,保障长江经济带生态可持续发展需要优化国土空间结构、控制开发强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变化率 动态度 驱动力 贡献率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我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31
11
作者 范俊韬 李俊生 +3 位作者 罗建武 胡理乐 肖能文 全占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2-746,共5页
以200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环境和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三次曲线拟合了各地区人均污染物指标与人均GDP的相关性,同时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不同省(市、自治区)按人均污染物指标和人均GDP的相关性分为5类,并通过计算各类别... 以200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环境和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三次曲线拟合了各地区人均污染物指标与人均GDP的相关性,同时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不同省(市、自治区)按人均污染物指标和人均GDP的相关性分为5类,并通过计算各类别相关指标的空间自相关系数,揭示了不同类别中各省(市、自治区)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空间尺度上,我国没有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经济越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越严重;在人均污染物指标和人均GDP的空间关系上,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为正相关,广大中西部地区为随机分布,少数经济落后地区为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空间格局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基于GIS的乌梁素海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的模糊模式识别 被引量:39
12
作者 任春涛 李畅游 +3 位作者 全占军 曹有玲 孙标 刘刚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8-74,共7页
利用基于MATLAB 7.0实现的模糊模式识别交叉迭代模型对2006年5—10月分布于乌梁素海各水体功能区的21个水质监测点的富营养化等级进行了模糊模式识别,并在GIS技术支持下,用Arcview的空间分析功能绘制富营养化等级识别结果、对富营养化... 利用基于MATLAB 7.0实现的模糊模式识别交叉迭代模型对2006年5—10月分布于乌梁素海各水体功能区的21个水质监测点的富营养化等级进行了模糊模式识别,并在GIS技术支持下,用Arcview的空间分析功能绘制富营养化等级识别结果、对富营养化状态影响权重最大的评价指标总氮(TN)含量和富营养化状态控制元素总磷(TP)含量对应的富营养化等级水体和地表水质等级水体的空间分布月变化Grid专题图.将富营养化状态变化及其分布区域与乌梁素海同期水质监测指标浓度变化及其分布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及验证.结果表明,富营养化等级识别结果的时空分布与实际情况相符,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富营养化等级定量的时空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模式识别交叉迭代模型 富营养化状态识别 乌梁素海 GIS
下载PDF
采煤塌陷区不同地貌类型植物群落多样性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琦 全占军 +2 位作者 韩煜 付梦娣 叶瑶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42-1651,共10页
通过对神府-东胜矿区2种不同地貌类型下沉陷样地及对照样地地表植被进行调查,研究不同地貌类型、不同沉陷位置的群落多样性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哈拉沟矿区(黄土丘陵地貌)植物种类较丰富,大柳塔矿区(风沙地貌... 通过对神府-东胜矿区2种不同地貌类型下沉陷样地及对照样地地表植被进行调查,研究不同地貌类型、不同沉陷位置的群落多样性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哈拉沟矿区(黄土丘陵地貌)植物种类较丰富,大柳塔矿区(风沙地貌)植被种类较单一;达乌里胡枝子作为风沙地貌沉陷区指示物种,其演替机制符合忍耐作用理论,紫翅猪毛菜作为黄土丘陵沟壑地貌沉陷区指示物种,其演替机制是促进理论和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2)沉陷干扰12a后,2个研究区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增加了54.60%,73.85%,风沙地貌研究区土壤含水量和脲酶活性分别增加了8.64%和57.14%,黄土丘陵沟壑地貌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增加了47.73%。(3)采煤塌陷后,风沙地貌矿区坡中位置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63.50%,土壤体积含水量降低58.70%,植物群落多样性显著降低;坡底位置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植物群落多样性均显著提高,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多样性变化协同一致。(4)风沙地貌区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区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 地貌类型区 土壤性质 群落多样性 群落演替
下载PDF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乌海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32
14
作者 史娜娜 全占军 +3 位作者 韩煜 王琦 肖能文 高晓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9-243,共5页
土地资源承载力反映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法,以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距离条件、生态敏感区5类因子进行了生态敏感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土地资源承... 土地资源承载力反映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法,以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距离条件、生态敏感区5类因子进行了生态敏感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土地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1)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所占比例分别为11.61%,25.70%,37.80%和24.80%,乌海市以不敏感区和低度敏感区为主,占总面积的62.6%。(2)土地利用在生态敏感性评价中最为敏感,区域内土地资源承载了86.03%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3.18%的交通运输用地。研究结果将对乌海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土地资源承载力 空间分析 GIS 乌海市
下载PDF
锡林郭勒盟生态安全评价及生态调控途径 被引量:12
15
作者 史娜娜 肖能文 +3 位作者 王琦 韩煜 高晓奇 全占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28-236,共9页
在“自然生态-干扰胁迫”框架下,构建锡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分析2000—2015年生态安全时空演变格局;利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其空间集聚状态,并采用重心迁移模型追踪生态安全重心变化轨迹,最终提出生态调控途径。结果表明:1)生态安全空... 在“自然生态-干扰胁迫”框架下,构建锡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分析2000—2015年生态安全时空演变格局;利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其空间集聚状态,并采用重心迁移模型追踪生态安全重心变化轨迹,最终提出生态调控途径。结果表明:1)生态安全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东北高西南低,且呈现空间集聚态势,高-高值区毗邻,低-低值区毗邻;2)生态安全值上升,生态安全有所提升,但一般安全区仍然分布较广;3)生态安全重心主要位于西乌珠穆沁旗,向东北迁移,不安全重心向西南迁移至阿巴嘎旗境内;4)土地利用是促使生态安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建议开展分区生态调控,实行“一区一策”,践行生态保护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 生态安全 空间自相关 重心迁移 锡林郭勒盟
下载PDF
采煤塌陷对地表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叶瑶 全占军 +4 位作者 肖能文 韩煜 王琦 付梦娣 李俊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6-744,共9页
为了研究采煤塌陷对地表植被组成及其多样性的影响,对陕西省神府-东胜补连塔煤矿采煤塌陷区不同塌陷年限(2、7、12、17 a)区域和未塌陷区域(对照)植被进行抽样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共有14科39属46种植物,主要为草本植物;采... 为了研究采煤塌陷对地表植被组成及其多样性的影响,对陕西省神府-东胜补连塔煤矿采煤塌陷区不同塌陷年限(2、7、12、17 a)区域和未塌陷区域(对照)植被进行抽样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共有14科39属46种植物,主要为草本植物;采煤塌陷对植被种类组成、物种分布有很大影响,导致植物种类显著减少31.03%~44.83%.塌陷区优势种较对照区有较大变化,优势种由多年生草本植物演变为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但是不同塌陷年限区域植物优势种基本稳定,主要为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烛台虫实(Corispermum candelabrum)、刺叶藜(Chenopodium aristatum)等.采煤塌陷导致植株密度显著下降58.62%~68.00%、物种丰富度显著下降17.43%~27.00%、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降低4.07%~22.76%,但植被盖度差异不显著.采煤塌陷显著影响植物群落多样性,其中,塌陷12和17 a样地植被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塌陷2 a样地显著提高.群落排序结果表明,物种分布与塌陷有明显相关性.塌陷区植株密度及其植被组成中多年生草本种数很难恢复到对照区水平,植被恢复进程十分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 塌陷年限 植被组成 植被多样性 群落排序
下载PDF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矿山废弃地的恢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韩煜 赵伟 +4 位作者 张淇翔 王琦 史娜娜 肖能文 全占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0-125,共6页
为探讨矿山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生态恢复效果的影响,以城门山铜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对7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植物群落结构、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进行调查分析,并与恢复前的排土场和未破坏的自然样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人工... 为探讨矿山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生态恢复效果的影响,以城门山铜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对7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植物群落结构、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进行调查分析,并与恢复前的排土场和未破坏的自然样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人工植被恢复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刺槐—苘麻—狗牙根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较高,而苘麻—狗牙根和刺槐—田菁明显低于其他模式。(2)植被恢复能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降低重金属含量。与恢复之前相比,土壤速效K、速效N含量分别提高了2.5~7.7倍和3.4~7.9倍,但仍未达到自然水平;刺槐和苘麻对降低重金属Cu含量作用明显,刺槐和田菁能有效修复土壤Pb污染。(3)基于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综合评价得出,刺槐—田菁—苘麻—狗牙根、刺槐—苘麻—田菁和刺槐—狗牙根—苘麻3种模式的生态恢复效果较好,可以为同类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矿山废弃地 物种多样性 土壤性质
下载PDF
怀来盆地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动态 被引量:15
18
作者 郑秋红 张宏 +3 位作者 贾海坤 刘颖慧 伍永秋 全占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8,共5页
研究了怀来盆地丘陵区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采取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确定了代表弃耕地初期阶段、草地阶段和灌丛地阶段的3种样地,通过分层取样测定了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全量养分对生态... 研究了怀来盆地丘陵区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采取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确定了代表弃耕地初期阶段、草地阶段和灌丛地阶段的3种样地,通过分层取样测定了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全量养分对生态系统恢复的响应与其相应的速效养分明显不同。随着弃耕地的恢复,土壤有机质有明显增加的趋势,P循环和K循环由物质控制向生物控制转换,但速效P在恢复初期增加缓慢。速效N由于耕种期施肥的影响表现出先降低而后增加的特点。全量养分中,只有全N在弃耕地自然恢复中有增加的趋势。灌丛可以在更深的层次上影响土壤养分。植被的恢复与土壤肥力的提高密切相关,这种作用随着植被的恢复而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来盆地 自然恢复 土壤养分动态 植被与土壤养分
下载PDF
风沙区采煤塌陷不同恢复年限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被引量:22
19
作者 王琦 全占军 +2 位作者 韩煜 付梦娣 叶瑶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8-122,126,共6页
试验比较了未沉陷样地、沉陷后2a,7a,12a,17a样地不同土壤深度土壤含水量、孔隙度、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沉陷后2a土壤含水量、孔隙度与未沉陷样地相比差异显著,土壤含水量变化主要受包气带水分运移影响,风... 试验比较了未沉陷样地、沉陷后2a,7a,12a,17a样地不同土壤深度土壤含水量、孔隙度、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沉陷后2a土壤含水量、孔隙度与未沉陷样地相比差异显著,土壤含水量变化主要受包气带水分运移影响,风蚀和水蚀因素是造成表层土壤孔隙度变化的主要原因;(2)40—50cm土壤深度,沉陷后2a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加快38%左右;(3)沉陷后土壤全N质量分数和速效N含量显著低于未沉陷样地,流失率分别为20%和80%左右;(4)沉陷后土壤全P含量显著高于未沉陷样地,沉陷后2a,7a土壤速效P含量与未沉陷样地相比差异显著,流失率在65%~75%之间;(5)沉陷与未沉陷样地相比,土壤中全K质量分数和速效K含量差异不显著;(6)采煤塌陷对风沙区土壤养分影响远大于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沉陷后2~7a土壤含水量恢复至75%左右,土壤孔隙度可以完成恢复,土壤N、P元素在沉陷后12~17a才能逐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 沉陷后年限 土壤理化性质 风沙区
下载PDF
不同生物联合对滇池草海水质的净化作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琦 刘高慧 +3 位作者 肖能文 史娜娜 韩煜 全占军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9-97,共9页
为了解不同沉水植物种植密度、不同沉水植物组合、沉水植物和鲫组合对滇池草海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于2017年9—12月在滇池草海东风坝试验平台,选取4种滇池现存土著沉水植物(篦齿眼子菜(Stuckenia pectinata)、轮叶黑藻(Hydrilla ver... 为了解不同沉水植物种植密度、不同沉水植物组合、沉水植物和鲫组合对滇池草海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于2017年9—12月在滇池草海东风坝试验平台,选取4种滇池现存土著沉水植物(篦齿眼子菜(Stuckenia pectinata)、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wrightii))、1种鱼(鲫(Carassius auratus))进行不同组合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0.63±0.06)g/L的篦齿眼子菜和轮叶黑藻对于TP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0.33±0.05)g/L的种植密度;不同沉水植物组合均能够提高水体中的氮磷比,对草海富营养化水体的TN、TP、Chl-a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试验组TN、TP、Chl-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49.67%、9.06%、39.41%;鲫对于轮叶黑藻和篦齿眼子菜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加入鲫的穗花狐尾藻和马来眼子菜组合TN去除率提高了87.48%,且试验结束后,水体TN、TP去除效果稳定;沉水植物组合中,穗花狐尾藻和轮叶黑藻在高营养盐水体中生长状况最好,同时能有效控制水体中的TN、TP和Chl-a的质量浓度;鲫+穗花狐尾藻+马来眼子菜组合对草海富营养化水体的SS、TN、TP、Chl-a都具有较高的去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富营养化 水质净化 滇池草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